在北宋朝百年的抗擊外族戰爭史上,傑出將領猶如璀璨群星,但有資格被列入宋理宗昭勳閣二十四功臣的北宋武將只有「曹彬,李繼隆,潘美,曹瑋。」四人。
北宋名將: 曹彬 生平 曹彬是後周太祖郭威張貴妃的外甥。後周顯德五年,奉詔出使吳越,累官至引進使;嚴於治軍,尤重軍紀。乾德二年(964年)率軍滅後蜀,以不濫殺著稱,王仁贍曰:「清謙畏謹,不負陛下任使者,惟曹彬一人耳。」;升宣徽南院使。 《宋史·卷258·曹彬》 曹彬,字國華,真定靈壽人。父芸,成德軍節度都知兵馬使。彬始生周歲,父母以百玩之具羅於席,觀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須取一印,他無所視,人皆異之。及長,氣質淳厚。漢乾祐中,為成德軍牙將。節帥武行德見其端懿,指謂左右曰:「此遠大器,非常流也。」周太祖貴妃張氏,彬從母也。周祖受禪,召彬歸京師。隸世宗帳下,從鎮澶淵,補供奉官,擢河中都監。蒲帥王仁鎬以彬帝戚,尤加禮遇。彬執禮益恭,公府燕集,端簡終日,未嘗旁視。仁鎬謂從事曰:「老夫自謂夙夜匪懈,及見監軍矜嚴,始覺己之散率也。」 顯德三年,改潼關監軍,遷西上閣門使。五年,使吳越,致命訖即還。私覿之禮,一無所受。吳越人以輕舟追遺之,至於數四,彬猶不受。既而曰:「吾終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歸,悉上送官。世宗強還之,彬始拜賜,悉以分遺親舊而不留一錢。出為晉州兵馬都監。一日,與主帥暨賓從環坐於野,會鄰道守將走價馳書來詣,使者素不識彬,潛問人曰:「孰為曹監軍?」有指彬以示之,使人以為紿己,笑曰:「豈有國戚近臣,而衣弋綈袍、坐素胡床者乎?」審視之方信。遷引進使。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嘗造門,群居燕會,亦所罕預,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陽召歸,謂曰:「我疇昔常欲親汝,汝何故疏我?」彬頓首謝曰:「臣為周室近親,複忝內職,靖恭守位,猶恐獲過,安敢妄有交結?」遷客省使,與王全斌、郭進領騎兵攻河東平樂縣,降其將王超、侯霸榮等千八百人,俘獲千餘人。既而賊將蔚進率兵來援,三戰皆敗之。遂建樂平為平晉軍。乾德初,改左神武將軍。時初克遼州,河東召契丹兵六萬騎來攻平晉,彬與李繼勳等大敗之於城下。俄兼樞密承旨。 二年冬,伐蜀,詔以劉光毅為歸州行營前軍副部署,彬為都監。峽中郡縣悉下,諸將咸欲屠城以逞其欲,彬獨申令戢下,所至悅服。上聞,降詔褒之。兩川平,全斌等晝夜宴飲,不恤軍士,部下漁奪無已,蜀人苦之。彬屢請旋師,全斌等不從。俄而全師雄等構亂,擁眾十萬,彬複與光毅破之於新繁,卒平蜀亂。時諸將多取子女玉帛,彬橐中唯圖書、衣衾而已。及還,上盡得其狀,以全斌等屬吏。謂彬清介廉謹,授宣徽南院使、義成軍節度使。彬入見,辭曰:「征西將士俱得罪,臣獨受賞,恐無以示勸。」上曰:「卿有茂功,又不矜伐,設有微累,仁贍等豈惜言哉?懲勸國之常典,可無讓。」 六年,遣李繼勳、黨進率師征太原,命為前軍都監,戰洞渦河,斬二千餘級,俘獲甚眾。開寶二年,議親征太原,複命為前軍都監,率兵先往,次團柏穀,降賊將陳廷山。又戰城南,薄於濠橋,奪馬千餘。及太祖至,則已分砦四面,而自主其北。六年,進檢校太傅。 七年,將伐江南。九月,彬奉詔與李漢瓊、田欽祚先赴荊南發戰艦,潘美帥步兵繼進。十月,詔以彬為升州西南路行營馬步軍戰棹都部署,分兵由荊南順流而東,破峽口砦,進克池州,連克當塗、蕪湖二縣,駐軍採石磯。十一月,作浮梁,跨大江以濟師。十二月,大破其軍於白鷺洲。 八年正月,又破其軍於新林港。二月,師進次秦淮,江南水陸十餘萬陳於城下,大敗之,俘斬數萬計。及浮梁成,吳人出兵來禦,破之於白鷺洲。自三月至八月,連破之,進克潤州。金陵受圍,至是凡三時,吳人樵採路絕,頻經敗衄,李煜危急,遣其臣徐鉉奉表詣闕,乞緩師,上不之省。先是,大軍列三砦,美居守北偏,圖其形勢來上。太祖指北砦謂使者曰:「吳人必夜出兵來寇,爾亟去,令曹彬速成深溝以自固,無墮其計中。」既成,吳兵果夜來襲,美率所部依新溝拒之,吳人大敗。奏至,上笑曰:「果如此。」 長圍中,彬每緩師,冀煜歸服。十一月,彬又使人諭之曰:「事勢如此,所惜者一城生聚,若能歸命,策之上也。」城垂克,彬忽稱疾不視事,諸將皆來問疾。彬曰:「餘之疾非藥石所能愈,惟須諸公誠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殺一人,則自愈矣。」諸將許諾,共焚香為誓。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與其臣百餘人詣軍門請罪,彬慰安之,待以賓禮,請煜入宮治裝,彬以數騎待宮門外。左右密謂彬曰:「煜入或不測,奈何?」彬笑曰:「煜素忄耎無斷,既已降,必不能自引決。」煜之君臣,卒賴保全。自出師至凱旋,士眾畏服,無輕肆者。及入見,刺稱「奉敕江南幹事回」,其謙恭不伐如此。 初,彬之總師也,太祖謂曰:「俟克李煜,當以卿為使相。」副帥潘美預以為賀。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廟謨,乃能成事,吾何功哉,況使相極品乎!」美曰:「何謂也?彬曰:「太原未平爾。」及還,獻俘。上謂曰:「本授卿使相,然劉繼元未下,姑少待之。」既聞此語,美竊視彬微笑。上覺,遽詰所以,美不敢隱,遂以實對。上亦大笑,乃賜彬錢二十萬。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過多得錢爾。」未幾,拜樞密使、檢校太尉、忠武軍節度使。 太宗即位,加同平章事。議征太原,召彬問曰:「周世宗及太祖皆親征,何以不能克?」彬曰:「世宗時,史彥超敗於石嶺關,人情驚擾,故班師;太祖頓兵甘草地,會歲暑雨,軍士多疾,因是中止。」太宗曰:「今吾欲北征,卿以為何如?」彬曰:「以國家兵甲精銳,剪太原之孤壘,如摧枯拉朽爾,何為而不可。」太宗意遂決。太平興國三年,進檢校太師,從征太原,加兼侍中。八年,為弭德超所誣,罷為天平軍節度使。旬餘,上悟其譖,進封魯國公,待之愈厚。 雍熙三年,詔彬將幽州行營前軍馬步水陸之師,與潘美等北伐,分路進討。三月,敗契丹於固安,破涿州,戎人來援,大破之於城南。四月,又與米信破契丹於新城,斬首二百級。五月,戰於岐溝關,諸軍敗績,退屯易州,臨易水而營。上聞,亟令分屯邊城,追諸將歸闕。 先是,賀令圖等言於上曰:「契丹主少,母后專政,寵倖用事,請乘其釁,以取幽薊。」遂遣彬與崔彥進、米信自雄州,田重進趣飛狐,潘美出雁門,約期齊舉。將發,上謂之曰:「潘美之師但先趣雲、應,卿等以十萬眾聲言取幽州,且持重緩行,不得貪利。彼聞大兵至,必悉眾救范陽,不暇援山後矣。」既而,美之師先下寰、朔、雲、應等州,重進又取飛狐、靈丘、蔚州,多得山後要害地,彬亦連下州縣,勢大振。每奏至,上已訝彬進軍之速。及彬次涿州,旬日食盡,因退師雄州以援餉饋。上聞之曰:「豈有敵人在前,反退軍以援芻粟,失策之甚也。」亟遣使止彬勿前,急引師緣白溝河與米信軍會,案兵養銳,以張西師之勢;俟美等盡略山後地,會重進之師而東,合勢以取幽州。時彬部下諸將,聞美及重進累建功,而已握重兵不能有所攻取,謀議蜂起。彬不得已,乃複裹糧再往攻涿州。契丹大眾當前,時方炎暑,軍士乏困,糧且盡,彬退軍,無複行伍,遂為所躡而敗。 彬等至,詔鞫於尚書省,令翰林學士賈黃中等雜治之,彬等具伏違詔失律之罪。彬責授右驍衛上將軍,彥進右武衛上將軍,信右屯衛上將軍,余以次黜。四年,起彬為侍中、武甯軍節度使。淳化五年,徙平盧軍節度。真宗即位,複檢校太師、同平章事。數月,召拜樞密使。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駕臨問,手為和藥,仍賜白金萬兩。問以後事,對曰:「臣無事可言。臣二子材器可取,臣若內舉,皆堪為將。」上問其優劣,對曰:「璨不如瑋。」六月薨,年六十九。上臨哭之慟,對輔臣語及彬,必流涕。贈中書令,追封濟陽郡王,諡武惠;且贈其妻高氏韓國夫人;官其親族、門客、親校十餘人。八月,詔彬與趙普配饗太祖廟庭。 彬性仁敬和厚,在朝廷未嘗忤旨,亦未嘗言人過失。伐二國,秋毫無所取。位兼將相,不以等威自異。遇士夫於途,必引車避之。不名下吏,每白事,必冠而後見。居官奉入給宗族,無餘積。平蜀回,太祖從容問官吏善否,對曰:「軍政之外,非臣所聞也。」固問之,唯薦隨軍轉運使沈倫廉謹可任。為帥知徐州日,有吏犯罪,既具案,逾年而後杖之,人莫知其故。彬曰:「吾聞此人新娶婦,若杖之,其舅姑必以婦為不利,而朝夕笞詈之,使不能自存。吾故緩其事,然法亦未嘗屈焉。」北征之失律也,趙昌言表請行軍法。及昌言自延安還,被劾,不得入見。彬在右府,為請於上,乃許朝謁。 子璨、珝、瑋、玹、玘、珣、琮。珝娶秦王女興平郡主,至昭宣使。玹左藏庫副使,玘尚書虞部員外郎,珣東上閣門使,琮西上閣門副使。玘之女,即慈聖光獻皇后也。芸,累贈魏王。彬,韓王。玘,吳王,諡曰安僖。玘之子佾、傅。佾見《外戚傳》。傅,後兄也,榮州刺史,諡恭懷。 北宋名將:李繼隆 950年-1005年,字霸圖,北宋名將,昭勛閣二十四功臣。祖籍上黨,父親是著名的北宋開國將領李處耘。年幼時由伯父李處疇撫養,因為父親的戰功而選為官。曾於徐河之戰重創遼軍。李繼隆的妹妹經趙匡胤撮合嫁與趙光義為妻,後來就是著名的明德皇后。李繼隆之弟李繼和鎮守西北邊防的名將。因李處耘和趙匡胤的結拜大哥慕容延鈞不和,李繼隆雖有才華,卻屢遭壓制,少年時代的李繼隆只好每天游獵練武等待機會。 生平 開寶年間,作為被任命為果、閬州監軍隨宋太祖進攻四川。隨後領三百士兵戍守邵州,與當地蠻族部落作戰。當地蠻族曾截斷其退路,李繼隆率軍與之激戰,身上多處中箭,以傷亡100多人的代價打敗了敵軍。又與石曦率兵進攻袁州,打破桃石岩,追擊敵人二十里,燒掉敵人的攻城器械輜重。
南征北戰 開寶年間,宋太祖平定後蜀後由於叛軍和盜賊猖獗,於是募兵剿匪。李繼隆年方弱冠就毅然從軍,校軍場上他每射必中受到賞識,被任命為果、閬州監軍。慈母見到年輕的愛子將要遠征不免非常擔心,找來一些當年丈夫的老部下輔佐李繼隆。沒想到李繼隆一口回絕道:“是行兒自有立,豈須此輩,願不以為慮”,就此踏上了漫長的征途。軍人的生涯充了危險,蜀道更是艱難,在勝利歸來的路上李繼隆連人帶馬掉入了山溝,幸運的是給一棵樹掛住了,人馬無恙被救了上來。
隨後李繼隆和三百士兵被派到長沙去剿滅數千名當地的蠻族,武器只有刀和盾牌。但是年輕氣盛的李繼隆冒著蠻族不斷施放的毒箭身先士卒,以傷亡100多人的代價打敗了敵軍。戰鬥中他的手臂被敵人的毒箭貫穿,危在旦夕,好在部下搞來瞭解藥才得救治。這一戰李繼隆以勇猛傳遍了全軍。宋太祖聽聞後對其讚賞有加,南征金陵後就派李繼隆負責水路運輸補給。唐軍全力攻擊宋軍的水運,但李繼隆屢屢擊敗南唐水軍,並且斬殺了敵軍一位高級將領,有力的保障了宋軍補給。
宋太宗對北漢的戰爭開始後李繼隆一如既往“奮以先登,勇常冠軍”,在攻打太原西城時一次敵軍投石機投出的石頭,正好落在他身邊,一位隨從親兵當場被擊中身亡,但他仍然毫無懼色從容戰鬥在第一線。北漢在宋軍的打擊下終於投降。李繼隆為統一大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北漢滅亡後,李繼隆作為先鋒參加了幽州戰役,起初連連獲勝,可惜高粱河之戰,因為宋太宗失誤導致宋軍大敗。戰後李繼隆因為戰功被命為鎮州都監。遼軍隨後轉入反攻,契丹人派出耶律休哥和韓匡嗣帶領大軍直抵滿城。宋軍按照太宗皇帝的部署分為八陣對峙,宋軍有人提出八陣的部署力量過於分散,應該改為二陣,但是宋軍大將崔翰猶豫不決,恐怕違反了太宗的命令不好交待。當時身為監軍的李繼隆當場表示“事有應變,安可預定,設獲違詔之罪,請獨當也”。有了李繼隆拍胸脯,宋軍於是大膽的做了違背太宗意圖的正確變陣。一場大戰過後遼軍慘敗,被斬首萬級俘三萬。太平興國七年遼人再次捲土重來,遼景宗親率三路大軍南下。李繼隆跟隨名將潘美迎戰於雁門,潘美以曹光實為先鋒擊潰了遼軍。李繼隆和潘美乘勝追擊,攻破了敵軍二十五寨,斬首三千餘級,俘獲萬人追擊到遼境內的靈丘才返回。同時其他各路宋軍也捷報傳來,崔延進破敵于唐興斬首數千級,斬殺遼軍大將太尉奚瓦裡,府州折家軍也取得了勝利,遼軍損失慘重入侵計畫全面崩潰!
雍熙二年黨項人李繼遷誘殺宋軍名將曹光實,攻陷河西三寨,銀州等地進圍撫寧。李繼隆又赴西北討伐黨項,他和王詵等濁輪川一戰殺敵五千,李繼遷狼狽逃走。收復銀州後宋軍再破悉利族,斬三千餘級,出開光穀西杏子坪降三族首領析八軍等三千餘眾。岌伽羅膩十四族不願歸順,李繼隆與尹憲發動攻擊,俘斬七千餘級。戰後李繼隆以輝煌戰功被加封為環州團練使。
雍熙三年宋太宗發動了第二次幽州戰役。李繼隆作戰勇猛攻克固安、新城,涿州,俘獲契丹將領一名。可惜宋太宗和曹彬的錯誤,宋軍遭到了慘敗,各路人馬傷亡慘重。但李繼隆部隊“軍成列,虜不敢擊”,有秩序的撤到了宋境,在定州駐紮。當時有數萬敗兵潰散到定州,形勢混亂,李繼隆按照太宗指示,從容的安置敗兵,受到太宗的表彰,改任侍衛馬軍都虞候、武州防禦使。
同年冬遼軍反擊全線展開,宋遼戰于河間君子館,宋軍劉廷讓領兵數萬迎戰,以滄州都部署李繼隆一萬精兵為援。由於天寒冰凍宋軍弓箭無法張開,劉廷讓受到遼軍重創死者數萬。李繼隆和滄州副都部署王杲領兵赴援途中遭到遼軍優勢兵力襲擊,雖然王李二人頑強抵抗殺死了大批遼軍,但終究寡不敵眾。李繼隆考慮到氣候等形勢對宋方極為不利,果斷下令退保樂壽。李繼隆的撤退命令是完全正確的舉動,但此卻成為劉廷讓推託責任的把柄。戰後太宗震怒下令李繼隆赴京對其進行調查,但事實很快大白天下,李繼隆無罪釋放。端拱元年李繼隆終於被任命為宋軍定州都部署,不過他面對的局面是險惡的,宋軍精銳幾乎在一年前的歧溝關和君子館兩戰中喪失殆盡,《長編》記載“緣邊瘡痍之卒,不滿萬計,皆無複鬥志,河朔震恐”。
雙雄爭鋒 端拱元年冬,遼軍再次大舉入侵,攻克涿州,陷長城口。李繼隆領兵北上增援不敵耶律休哥,宋軍退保北平寨。耶律休哥領八萬精騎繼續南下,陷滿城,南下祁州。李繼隆再次赴戰,路上遇敵激戰之後斬獲不少,最後依據宋太宗指令退保唐河。耶律休哥的精銳鐵騎也沒閑著,如風雷一般迅速撲向了唐河。面對遼軍淩厲攻勢,李繼隆一面招來鎮州都部署郭守文增援,一面在北岸設下二千名伏兵準備背後偷襲。耶律休哥不愧為名將,很快發現了宋軍伏兵,他首先對宋軍伏兵實施攻擊。李繼隆見情況有變立即下令荊嗣出戰救援,荊嗣殺入重圍救出伏兵,迅速退到河邊,把軍隊分為三陣,背水抵抗。遼將耶律休哥親率騎兵主力登上烽火臺求戰,然後全力衝擊。勇將荊嗣頑強抵抗,戰鬥拉鋸了好幾個回合後,荊嗣軍抵敵不住且戰且退撤到南岸和李繼隆主力會合。遼軍見勢迅速殺過河橋。李繼隆的部下袁繼忠見此慷慨陳詞道“今強敵在近,城中屯重兵不能剪滅,令長驅深入,侵略他郡,雖欲謀自安之計,豈折衝禦侮之用乎?我將身先士卒,死於寇矣”。但黃門林延壽等卻拿出太宗皇帝不許出戰的詔書。李繼隆早已下定決心一戰,他喝斥道“閫外之事,將帥得專焉。往年河間不即死者,固將有以報國家耳。”他下令田敏帶領其數百名靜塞騎兵來到陣前,“靜塞”這個番號是大宋精銳騎兵部隊,史載:“近世邊郡騎兵之勇者皆習干戈戰鬥而不畏懦者也,聞虜之至,或父母轡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胄而進者。”田敏不負眾望帶著騎兵“摧鋒先入”。李繼隆,荊嗣,郭守文乘勢掩殺,遼軍大敗,橫屍遍野,宋軍一直追擊到滿城,斬首一萬五千級獲馬萬匹。戰後遼軍南下的勢頭被初步遏制。大將裴濟本來和李繼隆不和但此戰摒棄前嫌奮力拼殺,和敵人短兵相接,戰後兩人成為莫逆之交。 端拱二年耶律休哥再率三萬鐵騎南侵,旨在切斷威虜軍的補給。宋朝內部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有人建議放棄威虜軍。李繼隆表示反對,他召集鎮,定,高陽關精銳萬人,毅然出發運糧,歸途中渡過徐河後遭到耶律休哥追擊。李繼隆派麾下大將尹繼倫偷偷進至遼軍後背。到了淩晨尹繼倫乘耶律休哥不備,突然從背後襲擊遼軍,遼軍正在用餐不及防備,頓時陷入混亂。尹繼倫殺入遼軍指揮部,劈面一刀,耶律休哥手臂差點被砍斷,狼狽逃竄,但遼軍畢竟人多,很快組織反擊,尹繼倫漸漸支持不住,連連敗退。此刻李繼隆和大將王杲,範廷召領兵殺到增援。遼軍敗狀據《宋史》記載“殺其將皮室一人。皮室者,契丹相也......寇兵隨之大潰,相蹂踐死者無數”宋軍追擊了幾十裡,遼軍在曹河遭到宋軍孔守正伏擊,又死傷不少。徐河戰後,宋遼戰爭的形勢為之一振,此後十年遼軍沒敢再次大舉進攻! 老驥伏櫪 淳化年間西北黨項李繼捧反宋。李繼隆再次出征,部下認為宋軍兵少不如先在石堡城休整待情況而動,李繼隆卻說:“徑入夏州,出其不意,彼亦未能料我眾寡。若先據石堡,眾寡已露,豈複能進”宋軍迅速行動開赴夏州,李繼捧被擒拿。至道二年李繼隆再次征討李繼遷,雖然打了不少勝仗,但因部署欠周密加之糧食不足,遺憾的未能徹底消滅李繼遷。至道三年李繼隆重建了鎮戎軍,這個要塞在以後的宋夏戰爭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宋真宗即位後,官至殿前都指揮使的李繼隆因為捲入了擁立楚王的政治風波,被罷去實權。咸平四年望都之戰宋軍失利,朝野震動。李繼隆雄心不已,多次上書,闡述邊境形勢和對策,並且要求再次披掛出征。真宗雖然撫慰了一番,但還是有點猜忌,沒有賦予軍權。咸平五年西北戰場局勢惡化,李將軍的摯友裴濟在靈州戰死,靈州陷落。景德元年,李將軍其妹明德太后病倒,她希望能見李繼隆一面,皇帝批准了這個請求。可能是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政治麻煩,李繼隆只能忍住悲痛在妹妹的寢宮門口拜箋。當年九月明德太后病逝。正當遭受接二連三打擊的李繼隆還沉浸在悲痛中,契丹發動了宋遼歷史上關鍵一戰“澶淵戰役” 。遼軍二十多萬人繞開唐河,天雄軍等要塞後來到黃河北的澶州威脅汴梁。終於宋真宗決定徵召李繼隆出山,這時的他已經是五十多歲的老將了。澶州背靠黃河說是個要塞但是城牆矮小,“亦無敵柵戰格之具”。李繼隆大軍到達後因為城池太小無法守城,只好城外駐紮,他瞭解了地形後,馬上挖深壕溝,然後方圓幾十裡埋下鹿角,將數千輛輜重車卸去一個輪子,“重疊環之,步騎處其中” 。遼國蕭達賴到後以精銳騎兵從西北角攻擊宋軍,宋軍石保吉部趕到增援李繼隆,雙方在澶州城下展開激戰,遼軍潰敗,宋軍追殺十多裡才停下。一天夜裡李繼隆得到間牒情報次日遼軍將要有所行動。李繼隆據此設下了伏弩,次日果然蕭達凜來到陣前視察準備進攻,宋軍伏弩激發,蕭達凜中箭身亡。蕭大王一死遼軍士氣低落被迫停戰和宋達成了盟約,終於長達20多年的宋遼戰爭宣佈結束。戰後李繼隆也不居功自傲,謙虛的把功勞歸於石保吉。
四十年的戰爭生涯使得李繼隆已經傷病纏身,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年就去世了,諡號忠武。
李繼隆少年從軍,參與了宋朝開國以後大多數重要戰爭,一直到宋遼戰爭結束,也就離開了人世。記得電影巴頓將軍裡有一段話:他就是為戰爭而生的人,戰爭的結束意味著他生命的終結。這句話也正是李將軍一生的寫照。李繼隆勇敢,果斷,為人剛直,機智多謀,宋太宗讚揚他有“七擒之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