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2-13 00:01:43| 人氣16,83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閱讀映像:《里斯本夜車》

 
片      名 :《里斯本夜車》Night Train to Lisbon
上映日期:2013-03-29
導  演:《金色豪門》比利奧古斯特(Bille Augus)
演  員:《烈火情人》傑瑞米艾朗(Jeremy Irons)、《惡棍特工》梅蘭妮蘿倫(Mélanie Laurent)、《暮光之城:蝕》傑克休斯頓(Jack Huston)、《特務風雲》瑪蒂娜吉黛克(Martina Gedeck)、《惡棍特工》奧古斯特迪勒(August Diehl)、《狙擊陌生人》《為愛朗讀》布魯諾甘茲(Bruno Ganz)、《濃情巧克力》蓮娜歐琳(Lena Olin)、《星際大戰》克里斯多夫李(Christopher Lee)、《巴比倫密碼》夏綠蒂蘭普琳(Charlotte Rampling)
劇情介紹:
前往未知的旅程,尋找失落已久的自己。
生活封閉的年邁中學教師戈列格里斯,某日清晨在前往學校途中,意外阻止一名即將跳河的紅衣女子。然而神祕女子從教室不告而別之後,戈列格里斯在遺留的紅色大衣中,發現葡萄牙作家普拉多的札記《文字煉金師》,以及一張前往里斯本的車票。隨著書中一段:「如果我們只能依賴內心一小部分生活,剩餘的該如何處置?」以及紅衣女子難以言喻的召喚,讓戈列格里斯毅然跳上前往里斯本的火車,追尋查訪普拉多的生平故事。

在里斯本,戈列格里斯查訪普拉多的親友,也逐漸重建這名抵抗葡萄牙獨裁政權的非凡醫生與作家的圖像,以及他轟轟烈烈之生命全貌;更在跨出常軌的旅程當中,因為與人物及事件的碰撞與交錯,漸次反思自身索然無味的生活。這趟旅程並非迷惘躁動,反而在蒼顏靜謐之年,藉由與普拉多的跨時空交錯,讓戈列格里斯在「前往」未知世界的旅途中,逐漸「返回」最真實的自我,並逐一審視自己過去每段生命階段的抉擇與解答…。

關於小說:
<一場文學與哲學的深度對話,一段意外與豐收的生命探險>
「我的人生是不歇的火車,我的文字是煉金師的心血。我的愛,則是駭人的海洋,將你吞噬……。」
這是一部令人沉吟再三,深度探討寂寞、語言和人類境遇的作品,作者營造出如夢似幻的氛圍,其優美的文字描繪出令人難忘的場景。讀者在經歷這場洗滌心靈的旅程後,必定深受感動。《聖地牙哥聯合論壇報》。

同名小說《里斯本夜車》不僅敘述一趟跨越時空的旅程,也探討人一生中許多難以言喻的經驗:孤獨、有限的生命、死亡、友誼、愛情與忠誠。其感性密度與思想深度,都令人深深感動。全球熱銷200萬冊、雄踞德國暢銷榜140週,2011年於台灣正式出版,並成為各連鎖書店的熱銷書籍。

作者帕斯卡梅西耶(Pascal Mercier),本名彼得畢里(Peter Bieri)。
1944年出生於瑞士伯恩,目前是柏林自由大學的哲學教授,專擅探討自由,曾出版哲學類著作《自由的手工藝:關於個人意志的揭露》(Das Handwerk der Freiheit,2001)。除了學術領域,梅西耶更廣為人知的身分就是小說家,前兩本小說《佩爾曼的沉默》(Perlmanns Schweigen,1995)與《鋼琴調音師》(Der Klavierstimmer,1998)都備受文壇矚目。2004年問世的第三部小說《里斯本夜車》(Nachtzug nach Lissabon),被翻譯成十五國語言,全球銷量迄今超過200萬冊。而在2006年時,梅西耶獲頒瑪利亞-路易絲-卡敘尼文學獎(Marie-Luise-Kaschnitz-Preis),這個獎項專門獎勵以德文寫作的傑出作家;2007年以《里斯本夜車》獲頒義大利格林尚內卡渥(Premio Grinzane Cavour)文學獎的最佳外文小說獎。
 
《里斯本夜車》(Night Train to Lisbon)丹麥名導比利奧古斯特(Bille August)執導,延續導演一貫對文學改編電影的拍攝敏銳度,這次他以迷幻又饒富凝滯的特殊影像風格,進而詮釋生命中那些流離與追尋的真正意義。將本片定義為「哲學驚悚片」的比利,也表示當初最吸引他拍攝的原因,在於本片場景設定在六、七零年代的康乃馨革命動盪時期:「因為葡萄牙人一直對他們的過去保持神秘,而這也一直是電影從未碰觸的議題。」不過導演也進一步表示:「我並沒有把本片拍成政治電影,主要是想透過主角重新認識自我的過程,讓觀眾發現角色是多麼迷人。此外劇情也有浪漫愛情成分,觀眾更可以從中學到葡萄牙的悠久歷史。」
 
《里斯本夜車》(Night Train to Lisbon)集結傑瑞米艾朗在內等多位影帝、影后攜手演出。
奧斯卡影帝傑瑞米艾朗(Jeremy Irons),飾演性格封閉的年邁中學教師,並有許多在里斯本拍攝的外景戲。傑瑞米艾朗(Jeremy Irons),難掩對這美麗又充滿神秘感城市的喜愛,並進一步表示:「我對這裡充滿美好回憶,我喜歡有『水都』之稱的這座城市,更喜歡葡萄牙這裡的文明。重回里斯本拍戲,就好像跟這城市再結了一次婚姻。」
 
傑瑞米艾朗這回飾精湛詮釋角色的封閉個性,以及不畏強權追尋真理的精神。這也是他跟導演繼《金色豪門》之後,睽違20年的再次合作,更是被視為男主角不二人選。導演甚至表示男主角的個性發展成熟,傑瑞米艾朗無疑可以深刻詮釋出角色細膩且多面的人格特質。即便演技備受導演肯定,但傑瑞米在接受訪問時,還是謙虛表示自己跟這角色形象有所差異,尤其認為角色應該要更年長一些。同時他也在慎重思考後,表示如果可以將這角色讓給別人,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威廉赫特(William Hurt)都會是不錯的人選。
 
全片透過一句句令人沉醉的優美台詞,帶領觀眾反思關於生命的真正意義。尤其場景橫跨瑞士、葡萄牙等地的這部作品,製作經費更高達750萬歐元(約台幣2億9000萬)。一幕傑瑞米艾朗在雨中阻止神祕紅衣女子跳橋自殺的戲碼,也讓製作團隊因此封橋長達20小時,甚至出動多台灑水車製造雨景,為的就是要將最逼真的影像呈現於電影當中。  
 
書名:《里斯本夜車》
 
作者:帕斯卡.梅西耶 Pascal Mercier
本名為彼得.畢里(Peter Bieri),一九四四年生於瑞士伯恩,目前是柏林自由大學的哲學教授,專擅領域是探討自由,曾出版哲學類著作《自由的手工藝:關於個人意志的揭露》(Das Handwerk der Freiheit,2001)。
 
除了學術領域,梅西耶更廣為人知的身分是小說家,前兩本小說《佩爾曼的沉默》(Perlmanns Schweigen,1995)與《鋼琴調音師》(Der Klavierstimmer,1998),受到文壇矚目。在2004年問世的第三部小說《里斯本夜車》(Nachtzug nach Lissabon)更高踞德國暢銷書排行榜一百四十週,被翻譯成十五國語文,全球銷量迄今超過兩百萬冊。
 
梅西耶在2006年獲頒瑪利亞-路易絲-卡敘尼(Marie-Luise-Kaschnitz-Preis)文學獎,這個獎項專門獎勵以德文寫作的傑出作家;2007年以《里斯本夜車》獲頒義大利格林尚內卡渥(Premio Grinzane Cavour)文學獎的最佳外文小說獎。
 
譯者:趙英
在中國時,曾在德國知名企業工作多年,後因迷戀德國的人文藝術,來到德國,並在這裡成家育子。現專職英、德語翻譯,譯有《世界搜藏家》、《預言》、《大廚發聲》、《微光》、《星光》、《艾克多的幸福筆記》、《香味》、《系統》等書。


閱讀映像:《里斯本夜車》

內容介紹:
二十一世紀最暢銷的哲學小說
小說閱讀與哲學思辯的雙倍享受
全球熱銷200萬冊、雄踞德國暢銷榜140週
我的人生是不歇的火車,我的文字是煉金師的心血。
我的愛,則是駭人的海洋,將你吞噬……
 
中學教師戈列格里斯生活出現巨變的那一天,開始時與其他無數的日子並無二致:七點四十五分,他踏上通往學校的大橋,在滂沱大雨中,看見紅衣女子似乎打算往下跳,正要出手阻止時,女子突然轉過身來,拿筆在他額頭上寫下一串數字。紅衣女子離去後,她那謎樣的葡萄牙口音對戈列格里斯有莫名的召喚力,他在上課中途頭也不回地離開教室,打算尋找她的下落。 
 
戈列格里斯遊蕩街頭時,無意間在書店發現葡萄牙作家普拉多的隨筆《文字煉金師》。「如果我們只能依賴內心的一小部分生活,剩餘的該如何處置?」普拉多的話震撼他的心,令他毅然拋下井然有序的生活,帶著書,搭上前往里斯本的夜班火車查訪普拉多的生平。 
 
在里斯本,戈列格里斯查訪普拉多的親友,一步步重建這名抵抗葡萄牙獨裁政權的非凡醫生與作家的圖像。然而,了解另一個生命,對認識自己又有何幫助?人是否真有可能突破既定生活的牢籠? 
 
《里斯本夜車》不僅敘述了一趟跨越時空的旅程,也探討人一生中許多難以言喻的經驗:孤獨、有限的生命、死亡、友誼、愛情與忠誠。其感性密度與思想深度,都令人深深感動。 
 
書摘:
賴蒙德.戈列格里斯的生命出現巨變的那一天,開始時與其他無數的日子並無二致。七點四十五分,他踏上市中心通往科欽菲爾德文理中學的科欽菲爾德大橋。每個去學校上課的日子,戈列格里斯總是在七點四十五分踏上大橋。
 
一陣狂風襲來,揭去他頭上低矮的雲層,吹翻他的雨傘,讓雨水直打在臉上。這時他注意到橋上那位女子。她的手肘撐在欄杆上,在滂沱的雨中讀著像是一封信的東西。她用雙手緊抓住那張紙。戈列格里斯走近時,女子突然一把將手中的紙揉成一團,奮力向前一扔。戈列格里斯不由自主地加快腳步,這時只離她幾步遠,在她被雨水打濕的蒼白臉上看到憤怒。那怒火並非能藉厲聲嘶喊消退,而是一股潛化入心的頑強憤懣,在她體內灼灼焚燒已久。這名女子此時伸直雙臂撐著欄杆,腳跟滑離了鞋。她就要跳下去了,戈列格里斯心想,任強風將傘吹到欄杆外,把裝滿學生作業簿的提包扔到地上,嘴裡吐出一串平時少用的罵人詞彙。手提包的封口鬆開了,作業簿滑落在潮濕的柏油路上。女子轉過身來,好一會兒動也不動地看著作業簿因沾到水而顏色逐漸轉深。接著她從大衣口袋掏出一支簽字筆,走兩步,探身在戈列格里斯的額頭寫下一串數字。

「對不起,」她的法語帶著外國腔,口氣緊張地說:「但我不能忘記這個電話號碼,身邊又沒有紙。」這時,她看著自己的雙手,彷彿第一次見到似的。

厚鏡片上的雨水模糊了戈列格里斯的視線,他笨拙地摸索著潮濕的作業簿,察覺簽字筆的筆尖再次劃過額頭,接著便發現那不是筆尖,而是那女人的手指,她正試著以面紙擦掉那串數字。
「謝謝妳,」他們面對面站著時,他這麼表示,然後指著她的頭說:「會不會很痛?」
她垂下了視線,心不在焉地搖搖頭。雨水打在她頭髮上,順著臉頰流下。

「我能跟您走幾步路嗎?」
「呃……嗯,當然可以。」戈列格里斯吞吞吐吐地回答。
他們一言不發地一起走到橋頭,繼續往學校方向前進。戈列格里斯的時間感告訴他此刻已過八點,第一堂課已經開始。這「幾步路」到底要走多遠?女子迎合他的腳步,緩緩走在他身邊,彷彿可以一整天這樣走下去。她豎起大衣的寬領,身旁的戈列格里斯只能看見她的額頭。

他們走上階梯,戈列格里斯幫她拉開門,然後站在課堂期間顯得特別空曠安靜的大廳。兩個人的大衣在淌水。

「請在這裡稍等。」說完後,戈列格里斯就走進廁所拿毛巾。
他站在鏡子前擦乾眼鏡、洗把臉,而額頭上的數字仍然清晰可辨。他想像自己帶著臉上的數字,站在學生面前的情景:他——無所不知——是這棟建築物裡,也可能是學校自創校以來,最牢靠、最一板一眼的人。他在此任教超過三十年,工作表現可圈可點,也是這所學校的中流砥柱。也許個性有點無趣,但受人尊敬,甚至連對面的大學也對他淵博的古代語言知識敬畏有加。每年學生都會善意捉弄他,刻意考驗他,會在半夜打電話給他,找出某篇古文中不起眼的一段徵詢他的意見,只為了從他的腦袋裡弄出枯燥但詳盡的說法,其中還包括對其他見解的批判,他說來一氣呵成,氣定神閒,沒有絲毫氣惱——「無所不知」有個太落伍、太老派的名字,大家別無他法,必須為他取個暱稱,這個暱稱還得獨一無二地展現出這名男子的特質。身為語言學家的他,實際上懷抱的是整個世界,確切來說,是許多個「整個世界」。他除了嫻熟拉丁文與希臘文的所有文獻,亦牢記希伯來文的各文章段落,令一些專研舊約聖經的教授大為吃驚。「如果你們希望看見一位真正的學者,」每當校長在新班級上介紹他時,總習慣說:「那就是他。」

戈列格里斯把毛巾拿給她時,女人將一把梳子啣在齒間,然後拿毛巾擦拭落在大衣領上──彷彿盛在碗中──的黑色長髮。管理員走進大廳看到戈列格里斯時,訝異地望向掛在大門口上方的時鐘,接著低頭看自己的手錶。戈列格里斯如往常一樣向他點頭示意。一名女學生匆忙跑過他身旁,還回頭看了他兩次,再繼續往前跑。

「我在那邊上課,」戈列格里斯對女人指著窗外另一棟建築說。隔了幾秒,他察覺到自己的心跳。「妳想一起去嗎?」之後,戈列格里斯幾乎不敢相信,自己居然真的說出這句話,但他一定說過,因為他們接著並肩走到教室。他聽到自己的橡膠鞋跟在塑膠地板上唧唧作響,以及女人靴子踩在地板上的喀喀聲響。

「妳的母語是什麼?」他剛問過她。
「葡萄牙語(Português)。」她回答。
她出他意料之外地將o發成u,接著是音調上揚、特意按捺住的ê,最後柔軟的sh,在他聽來,有如銜接上一段更悠長的旋律,令人很樂意花一整天聆聽著。

「請等等,」他從外套中拿出記事本,撕下一張紙:「讓妳記下電話號碼。」
他的手已握住教室門把,這時他又請女人覆誦那個字。她又說了一次,他這時第一次見到她的微笑。
他們進教室時,教室內的閒聊聲立即歇止。室內陷入一片靜默,學生表達驚訝的唯一方式,就是靜默。戈列格里斯到日後還清楚記得這一幕:他享受因為詫異而來的靜默,享受每一張臉孔上難以置信的無言反應,也享受自己竟能感受到一股全新的感受,這是他從來沒料想過的。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課堂上的二十雙眼睛一起探問著教室門口那對奇怪的男女,看著穿著被雨水打濕的外套、禿頭、濕答答的「無所不知」,站在一個臉色蒼白、頭髮隨意梳理的女人身邊。

他假裝沒注意那個女人,實際上卻分分秒秒看著她,看著她將幾綹濕髮從臉上拂開,看著她緊握起來的白皙雙手和心不在焉望著窗外的迷惘眼神。期間她拿出筆,將電話號碼寫在紙上,接著身體便往後靠,彷彿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

簡直無法想像,戈列格里斯竟然偷瞄了一眼手錶:還有十分鐘才下課。這時女子起身,輕手輕腳走到門口,打開門後轉身面對他,手指擱在唇上。他點點頭,微笑回以同樣的手勢,接著,教室的門輕輕喀噠一聲關上。

從這一刻起,戈列格里斯再也不聽學生說的任何話,整個人彷彿被震耳欲聾的寂靜包圍著。他走到窗前,尋找那紅衣女子的身影,直到身影消失在轉角。他察覺自己必須一再費力地按捺住追上她的念頭,眼前一再出現她擱在唇上的手勢,可能代表了許多含意:我不希望被打擾;或是:這是我們的祕密;但也可能是:讓我現在離開,我們的故事不會有續集。
 
下課鐘響,他依然站在窗前。背後的學生個個躡手躡腳走出教室。過了一會,他也走出教室,從後門離開學校,坐在對街的州聯邦圖書館內,不會有人到這裡來找他。

在兩小時課程的後半堂,他像往常一樣準時出席。他擦掉額頭上的數字,猶豫半晌後,便將號碼寫進記事本,隨後擦乾頭上窄窄的一圈灰髮,只剩外套與長褲上的水漬仍透露出這件不尋常的事。這時,他從公事包裡拿出一疊濕透的作業簿。

「今天碰上一件倒楣事,」他三言兩語解釋:「我在路上跌倒,作業簿滑了出來,被雨打濕了。好在改過的部分還看得出來,否則你們只能自己猜測內容了。」

這才是他們熟悉的他,如釋重負的聲音傳遍教室。他偶爾仍可捕捉到幾道好奇的眼光,某些學生的聲音裡還聽得出一絲殘留的羞怯,此外則一切如常。他把最常見的文法錯誤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們安靜練習。

他下一刻發生的事,可以稱之為「決定」嗎?戈列格里斯事後也一再追問自己,卻一直無法肯定。但如果這不算是「決定」,又算是什麼?

那一刻肇始於他突然觀察起趴在作業簿前的學生,彷彿第一次見到他們。
戈列格里斯一一打量自己的學生。起先他自以為是地在整理自己對他們的感受。直到他來到教室桌椅中央時,才察覺自己越來越常想著:他們的前途不可限量,未來無盡寬廣,他們會有許多遭遇,閱歷世間的一切!

葡萄牙語。他聽見那旋律,看到女人閉著雙眼,白似雪花石的臉出現在擦乾頭髮的毛巾後面。他的視線最後一次掠過學生們的頭,然後緩緩起身,走向教室門口,取下掛勾上濕掉的外套,頭也不回地離開教室。

裝著陪伴他一輩子的書籍的公事包還留在講台上。他在樓梯上停下腳步,想著自己每隔幾年就把書送去重新裝訂,而且總是送去同一家店。店裡的人笑說,這些已經絕版且脆弱易碎的紙張摸起來就像吸墨紙。只要公事包還在講台上,學生們便會認為他會再回來,但這不是他把書留下,此刻還極力抗拒去取回的理由。如果他現在離開,也必須與這些書道別。即使這一刻他已經往大門走去,他依然十分明白自己對「離開」一詞毫無概念。

站在入口大廳,他注視著地上的一小灘水,這是身穿濕外套的女子在等待他從廁所出來時形成的小水窪——來自另一個遙遠世界的女訪客留下的痕跡。戈列格里斯出神地看著水窪,像是在打量考古文物。直到聽見管理員叭噠的腳步聲,他才猛然驚醒,趕緊離開這棟建築物。

他頭也不回地往前走,一直來到不會被人看見的屋角才轉身回頭。一股連他自己也不敢相信的衝動湧上心頭,察覺自己深愛著,也深切想念這棟建築物及它所代表的一切意義。他推算著:四十二年前,十五歲的他初次以高中生的身分踏進這裡,心情在期待的雀躍與忐忑不安之間游移。四年後,他拿著畢業證書離開這裡,只為在四年後再度回到這裡,代理為他開啟古希臘羅馬世界大門,卻遭遇變故的希臘文老師之職。然後他從還在大學就讀的代課老師,成為繼續在大學進修的長期代課老師。他參加國家畢業考試時都已經三十三歲了。

他之所以參加考試,只因妻子芙蘿倫斯堅持。他從未想進修博士學位。每當別人問起,他只笑而不答。進修學位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事反而相當單純:深入了解古文各個段落、每個文法與修辭細節,知道每種語言表達的演變歷史。換句話說,就是要夠優秀。這想法並不謙虛,在自我要求上,他一向非常苛刻,但也不是偏執或荒誕的虛榮。日後他曾偶爾想過,那是對這浮誇世界發出的無言怒吼、堅強不屈的違抗行動,藉以對這狂妄自大的世界復仇,因為他父親終生為此所苦,一輩子只能擔任博物館的警衛。能力遠遜於他的人——說實話,那些人的能力差得可笑——卻能通過國家考試,獲得穩定的工作,彷彿他們隸屬在另一個世界,一個膚淺難耐、標準獨特的世界,而他對那些標準根本不屑一顧!在這所學校裡,從來沒人興起解雇他、以通過國家考試的人取代他的念頭。本身也是古代語言學家的校長知道戈列格里斯無比優秀,才華甚至遠勝於他。同時也知道,如果解雇戈列格里斯將會引起學生暴動。戈列格里斯最後參加的國家考試題目實在簡單得不像話,在半場時就立刻交了卷。因此他一直對芙蘿倫斯的堅持稍許不滿,因為她逼他放棄了自己的堅持。

戈列格里斯轉過身,慢慢朝科欽菲爾德橋走去。橋出現在眼前時,他心中湧起一股異樣感,並兼有不安與解脫感。他在五十七歲這年,終於首度掌握住自己的命運。
 
 

台長: 讀.冊.人
人氣(16,832) | 回應(1)| 推薦 (6)| 收藏 (0)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閱讀:藝術映像 |
此分類下一篇:閱讀映像:《公主的男人》
此分類上一篇:閱讀映像:《來自紅花坂》

讀.冊.人
《里斯本夜車》
作者帕斯卡.梅西耶Pascal Mercier的第三部小說,描敘戈列格里斯遊蕩街頭時,無意間在書店發現葡萄牙作家普拉多的隨筆《文字煉金師》。「如果我們只能依賴內心的一小部分生活,剩餘的該如何處置?」普拉多的話震撼他的心,令他毅然拋下井然有序的生活,帶著書,搭上前往里斯本的夜班火車查訪普拉多的生平。

在里斯本,戈列格里斯查訪普拉多的親友,一步步重建這名抵抗葡萄牙獨裁政權的非凡醫生與作家的圖像。我的人生是不歇的火車,我的文字是煉金師的心血。我的愛,則是駭人的海洋,將你吞噬……

《里斯本夜車》不僅敘述了一趟跨越時空的旅程,也探討人一生中許多難以言喻的經驗:孤獨、有限的生命、死亡、友誼、愛情與忠誠。其感性密度與思想深度,都令人深深感動。
2011-12-13 14:51:24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