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日復一日的堅持與超越--記加賀屋精神
俗語說:「懶人做事,三分鐘熱度。」若非懶人,一般人做事,可以堅持多久的熱度呢?一天?一年?一輩子?
一九九五年的冬天,我和兩位分屬台、日旅行社的朋友,共同前往位在日本北陸和倉溫泉鄉的旅館「加賀屋」去考察。從一抵館一開始,一連串的接觸均讓我受寵若驚:豪華的設施、優雅的和風氛圍、每道菜都像是藝術品般的會席料理……,重要的是,館內服務人員的接待方式和其他旅館不太一樣!用餐時她們親切地陪在我身旁,貼心地為我做許多在我看來是「額外」的服務:剝蝦殼、取出蟹肉、特地為當時穿窄裙不耐榻榻米跪坐的我墊高坐墊,拿毯子覆蓋腿部等。
而且每道菜都詳實地為我解說,其中一道菜是「鯛魚」,當時的服務生幸子還告訴我:鯛魚是日本人眼中的吉祥菜,能吃到已是福氣,若能在裡頭又找到一塊酷似鯛魚形的骨頭,及成為「鯛之鯛」,那可是喜上加喜。說著說著,道聲失禮了,她索性拿起我的筷子幫我找,果然,一塊扁扁的有如鯛魚模型的骨頭現在眼前,幸子開心地祝賀:「哇,恭喜您,雙重幸福喔!」
多有趣、多教人難忘的一頓飯啊!邂逅加賀屋,真的是好幸福!
十多年的旅遊採訪生涯中,其實每一次和採訪對象的交集,往往只有採訪當時﹔但或許是緣分,我和加賀屋的交集,從那時候起一直持續至今。老闆小田禎彥會長和女將小田真弓夫婦,視我為女兒般疼愛,甚至在我苦於子宮肌瘤時,特別要我去日本給她熟識醫生再次診斷。當時她身著正式和服,帶著伴手禮,以加賀屋公務車載我去醫院,再三拜託醫生仔細為我檢查,那個關心的身影和我親身的母親無兩樣!當日本醫生也建議要手術時,親切果斷地對六神無主的我說沒問題,若我想在日本動手術她會幫我安排一切,叫我完全不用擔心……。
中女將明子姐姐和我情同親姐妹,第一次去加賀屋採訪時,就是以她為模特兒拍了許多照片,她的婚禮我有參加,女兒未怜出生時也讓我抱過;還有副社長小田與之彥和若女將繪里香、嫁到東京的小妹,他們就是我在加賀屋的弟妹,對於他們在這十五年當中,陸續從國外留學回來,並投入加賀屋的企業,和小田會長夫婦共同為加賀屋努力,我也覺得很開心。
而加賀屋的眾多員工也和我的家人互動頻繁,例如和我爸爸很有緣的課長森浩子、手島支配人及客室係長子等人都來過我家吃我媽媽炒的米粉、當年加賀屋應邀至九族文化村表演YOSAKOI舞蹈時是由我全程翻譯陪伴、當我的父母親在初春時分前往加賀屋住宿時,堂前常務特別開著車,載第一次去日本、想看雪的母親去滑雪場看尚未融的積雪﹔鳥本專務、營業部的加賀谷、客室係長子、幸子……,多到數不清的員工都是我的好朋友!
整個加賀屋建築我不知道走過多少次,加賀屋館內的一切我如數家珍,連員工才會走的館內通路也熟門熟路,加賀屋形同我在日本的家。地震整修時期,我看著沒有客人、凌亂不堪的加賀屋,當場心就像被掏空一般,不料,小田女將還安慰我,這是一場值得感謝的考驗,只要能通過這場試鍊,加賀屋會更茁壯!
一九九五年冬天之前的加賀屋歷史,我沒有機會參與;之後至今的十五年歲月,我幾乎可以說是和加賀屋一起成長。每年一月,我和加賀屋一同緊張地等待專家票選結果發表。印象最深刻的是,加賀屋連續二十年贏得專家票選日本飯店旅館綜合第一名,在東京的京王廣場飯店頒獎儀式結束後聚餐,小田會長期勉加賀屋員工:「連續二十年是一個榮耀,但也是另一種關卡,因為今後為了要維持第一名,更要加倍努力,不只贏過同業,更必須超越自己!」當時大家既開心又戒慎恐懼,在場的我也不自覺地跟著感到肩上一陣重擔壓下來。
勉勵的話猶在耳,沒想到在那之後,加賀屋又連續十年都是第一名!這份成績看似得來輕鬆般,若深究其背後付出的種種心血和和努力,其實教人敬佩。這是日復一日的堅持與超越自我所得到的成果,當中的點點滴滴、兢兢業業,光想像就知道「不簡單」!
能做到這個成績,或許有人會好奇:加賀屋到底是怎樣的一間旅館呢﹖在此,我要失禮地拿拼圖來比喻說明。加賀屋就像是一個立體大拼圖,上至小田會長、女將,下至每一個員工,所有成員都是拼圖的要角,缺哪一塊都不行。大家同心合在一起,對內拼出加賀屋大家族,對外拼出加賀屋金字招牌,內外合併,又交織出許多動人的「加賀屋物語」:員工本身的故事、老闆和員工之間的故事、員工和客人之間的故事……。
但若翻閱本書,我想讀者們應該也會贊同:加賀屋呈現出一種獨特的「加賀屋學」!這個累積了百年以上的學問,其中有世間人情義理、有企業經營理念、料理烹飪學、建築裝潢美學、危機處理學、勞資關係、親子家庭關係……等,當然,還有勵志人心故事。
囿於筆拙,抑或當局者迷,還有很多很多關於加賀屋的事未能在本書中道盡。創業104年來,發生在加賀屋的感人故事不勝枚舉,我想,即使在本書出版後,還會有很多動人的故事每天發生在加賀屋。秉持「真心接待」「一切只為客人」理念,加賀屋希望每個人來到館內,都像回到家一般舒適愉快,這份熱度,在持續一○四年之後仍然日復一日地堅持!
最後,對尚未去過加賀屋的讀者,我要替加賀屋在此熱誠邀請:「歡迎光臨加賀屋!」
對已經去過加賀屋的讀者,我也要學加賀屋人見到再度來訪客人時的開心表情,大聲說:「歡迎回來加賀屋!」
究極之宿:加賀屋的百年感動
小田女將序:日本之宿心
此次,有關敝館相關事蹟,能以《究極之宿》一書向台灣廣大朋友介紹,本人深感榮幸。加賀屋位於日本中部、突出於日本海的能登半島上的和倉溫泉。和倉溫泉流傳有1200年前受傷的白鷺鷥以該溫泉療傷傳說,是日本代表性的面海溫泉區,鄰近有金澤、立山黑部阿爾卑斯山脈路線等名勝。
加賀屋於1906年,從小旅館創業至今有100多年,一路走來「幸賴客人扶持」才有今日。雖然和當年相比,規模變大、建築物也轉為現代化,但是依然最重視「日本之宿心--真心接待」,托大家的福,榮獲連續30年日本旅館比賽第一名。
旅館立地絕對稱不上便利,卻仍獲得台灣人青睞,年間約一萬名台灣客人前來敝館。串連起敝館和台灣相遇的背後推手,正是著者周幸叡小姐。周小姐是最精通日本文化和觀光的台灣人之一,在日本也有很高的評價。敝館和周小姐在16年前結緣,至今如同家人般相處往來。據悉承蒙周小姐來敝館50次以上,彙整出本書。希冀藉由本書,讓台灣讀者了解從台灣人角度看到的敝館樣貌。
而讓台灣的朋友能輕鬆體驗日本溫泉文化,敝館和「日勝生集團」共同合作「日勝生加賀屋」,於2010年12月在台北郊外北投溫泉開幕。日勝生加賀屋由設計加賀屋的山本勝昭老師設計、旅館建築工事也是和加賀屋一樣由大林組負責。館內有日式大浴場、榻榻米客房、浴衣、日本料理、客室係等,營造和日本加賀屋如出一轍的氣氛。
另外,旅館所在地是1896年北投最初的日式旅館「天狗庵」原址,也是和日本相當有淵源。所有員工都在加賀屋受訓,即使在台灣也能盡情享受日本溫泉文化。敬請大家能前往體驗。敝館在各方面仍有未盡之處,身為「日本經典之宿」,今後將更加力求精進。在此,衷心期待能和大家在日本加賀屋、以及北投的日勝生加賀屋相會﹗
究極之宿:加賀屋的百年感動
書摘:絕不對客人說「不」
在加賀屋的百年服務傳統中,有一項不成文的規定是:「絕不能對客人說:『不知道』、『不懂』、『沒有』、『沒辦法』」。這是第二代女將小田孝時期發生的事情,某天晚宴時,有名客人表明想喝某種日本酒。但是這種酒並非加賀屋所在的石川縣產酒,是鄰縣富山縣某個酒廠釀製的地方酒,也非加賀屋館內常備的品牌酒。若是一般的旅館,有可能會委婉地對客人建議:「非常抱歉,本館目前沒有這種酒,您是否可考慮換喝別種酒呢﹖」
沒想到當時的小田女將聽了,只是一派輕鬆地回答:「好的,現在就去準備,請您稍等。」隨即叫計程車驅車前往鄰縣買酒。
光車程來回就要花上3~4個鐘頭,當時宴會已開始,計程車再怎麼飛奔,將酒帶回加賀屋時已是深夜。小田女將在承諾客人時理應知道再怎麼趕也來不及在宴會時給客人喝,卻還是盡力滿足客人需求﹔而客人這邊,一知道女將專程為他一人叫計程車前往買酒,內心的感動和滿足不可言喻。
超脫損益努力去做,只為博取客人歡欣,這種近乎阿Q的服務精神,是讓客人感動在心、成為加賀屋忠實粉絲的原因。而且,不只盡力滿足大人住宿客的需求,即使是小孩,也會受到同樣的尊寵服務。
6歲的Jimmy和家人今年到加賀屋過年,偏食的他面對滿桌的菜就是不動筷。擔任客房服務的客室係千惠美關心地詢問Jimmy想吃什麼,好讓廚房準備。結果小客人想吃魚卵壽司。等到千惠美拿來,Jimmy說他要的是小顆的魚卵﹔再換一次還是不對口味,因為這些小魚卵是淡藍色,而小客人想吃的是橘紅色的﹗
整個晚餐時間,千惠美一邊忙碌服務大人,一邊配合Jimmy喜好進出廚房更換菜色,每當對方提出一個要求,千惠美都是笑笑地說:「好」,迅速起身去準備,不會在聽到請求當下面露難色、或斷然回答:「沒有這個東西」、「可能沒辦法這樣做」。即使到最後,端出來的菜色和客人原先的期望有點落差,但過程中不怕麻煩、認真將小客人的每個交待事項一一去辦,讓Jimmy一家人深深感受到被尊重,以及千惠美所流露出的服務誠意。
已有38年服務經驗的資深客室係長子表示,客人有百百種,每個客室係在接待客人時,常常會遇到千奇百怪的請求,當然也有會有就算再怎麼努力也做不到的情況,但是,在客人提出要求或希望時,當場絕不能馬上回答:「沒有」、「沒辦法」,一定要起身去做做看。做了還是不行,真的沒有辦法完成客人的期望,只好跟客人道歉:「您提到的事情,剛剛去詢問過了,可是沒有,真的非常抱歉。」因為展現出服務的誠意,客人一聽到這樣的回答,不免會想:「啊,你真的為我去奔波這件事﹖」即使原先提出請求時心中已有腹案可能沒有,還是會非常感動。讓客人感受最大的誠意,就是最好的服務態度。
這樣的待客原則,當遇到「奧客」時,也是最好的應變方式。資深客室係幸子曾接待過一對有錢的夫婦,太太從一進加賀屋開始就不斷地批評:大廳不夠氣派、客房太小、景觀不美……,幸子怎麼小心應對就是不合對方的心意,晚餐和早餐更是一點都沒動筷。最後,兩夫妻要離館前,幸子在館內商店買了點心送到太太手中,同時誠懇表示:「我擔心您沒吃東西路上會餓,這是我個人買的一點心意,但若是不合您意,丟掉也沒關係。」當下,太太不禁流下淚,跟幸子說謝謝。
如何讓客人從對旅館「感冒」、到有點「感覺」、再到「感動」不已,之間的轉折,繫乎服務誠意。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只要發自內心為客人著想,這份動人心意有時甚至超越豪華但冷冰冰的硬體。
究極之宿:加賀屋的百年感動
書摘:住宿就是一場身心療癒之旅
日本的住宿系統分成「飯店(hotel)」及「旅館(ryokan)」,前者多半為西式建築、洋式客房,客人以商務客為主,飯店主要是販賣「空間」(客房)給客人,房價採單純住宿或含早餐方式,想要用餐或其他額外服務,必須另外付費。飯店的大廳、走廊等皆為公共空間,不能穿著睡衣行走其間。一張房卡開門入內,就變成住宿客專屬的私人空間,在裡頭打電腦、工作,延續辦公室功能的商務人士也不少。這裡是標榜「機能」的住宿處,也是旅人將日常工作延伸進來的另一個空間。
相對於此,旅館則是販賣「時間」的住宿點,和式建築有榻榻米客房,客人在任何時間都理所當然穿著日式睡衣「浴衣」在館內、甚至館外的溫泉街閒逛,別說公事,在旅館內連人間瑣事都想一併放空。住宿費含一宿兩餐(晚、早餐),享受以當地食材做成的全套日本會席料理、浸泡具特色或療效的溫泉,比起hotel側重的機能,ryokan是講究「感覺」、「感情」的情緒產業。
兩種住宿的經營模式截然不同,飯店是機械式、系統式,依照既定的工作流程,同一連鎖飯店中的經理若互相對派,雙方還是可依照工作流程管理經營,大幅改變的地方不多﹔但日式旅館屬於活的、不規則的經營模式,每個客人的來館目的不同,屬於較細膩的接帶方式,必須有不同的對應模式,完全無法硬性以同一個模子來壓製,必須就地、就人量身規劃及就時間去靈活應對。
選擇下榻旅館的客人,多半是提前預約,較少當日臨時前往要求住宿。因此,加賀屋櫃台一接到預約電話,會盡可能收集到對方來館的目的(私人渡假或家族旅行?過生日或慶祝結婚週年慶?等),提供給負責接待的客室係參考,讓她們可以依此提供更適切的服務。營業部加賀谷治子也負責台灣等國外住宿客的預約服務,每當她一接到住宿客預約單,一定會詢問對方飲食習慣、有無任何禁忌等相關問題,以便讓廚房在出餐時參考。
除了由櫃台人員及營業部事先提供情報,客室係本身也要察言觀色,藉由聊天等方式,得知客人來館目的和需求,隨時變更、增加服務方式及內容。而她們向櫃台提出的各種要求,正表示她們真心款待客人時所需要,所以在加賀屋有一個至高原則:「客室係提出的要求代表客人的聲音。」
櫃台一接到客室係的請求,就會趕快去連繫,也許是要廚房準備慶生用的「鯛魚料理」或蛋糕、要館內專門拍紀念照的攝影師前往拍照、連絡館內的小型樂隊去表演唱歌慶賀等。
來自台北的蘇先生,前年九月帶著正在治療癌症的爸爸,以及媽媽等一家人到能登一帶遊玩,住宿加賀屋時碰巧是媽媽的生日,客室係得知消息特別通知櫃台,當晚加賀屋幫蘇爸爸和蘇媽媽辦了一個日式的慶生會,兩個老人家穿著日本的生日敬老裝、頭上也戴著帽子,露出如孩童般燦爛笑容,一家人歡喜慶生。雖然蘇爸爸在去年不幸過世,但這段美好的回憶,讓蘇先生一家人感念在心。
像這樣「自作主張」增加餘興節目與客人同歡的情形,鮮少見於hotel系統,加上hotel採逐樣計費方式,住宿外的需求,也會衍生額外的費用。但在加賀屋,這些為客人而做的「特別服務」,完全是對客人的「無償奉獻」。
不過,雖然住宿旅館的客人是尋求「非日常生活」的旅遊感動,但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有些人來旅館的目的是想渡過不受打擾的優閒時光,這時候客室係該如何拿捏貼身服務的距離,能做到讓對方感動卻又不侵擾到對方隱私,就是一門學問。
靈巧的客室係在與客人交談應對中,就要不動聲色地觀察出對方的喜好,什麼時候該出現眼前為對方服務、什麼時候又該悄然對場?何時講話逗對方打開話匣子或炒熱當場氣氛、何時該安靜閉嘴?這種帶著距離的貼身服務,加賀屋人將它比喻為「心靈的按摩師」,適切為客人做療癒按摩,讓客人身心舒暢。即使當初來館前有很多心事、煩事,經過客室係的「另類心靈按摩」,逐漸恢復元氣。
資深客室係長子在加賀屋服務長達四十年,深諳箇中醍醐味,當她面對年長男性客人,有如對方結褵多年的髮妻般細心照顧﹔接待年輕族群的團體客人,又化身成母親般,講話方式也不同﹔負責宴會場接待時,遇到喝醉酒客人開玩笑,她馬上面不改色奉送另一個笑話﹔應客人之邀陪客人二次會時,她不僅在場遞毛巾、送飲料,在客人唱卡拉OK時陪伴客人唱歌,有時為了活絡現場氣氛,來自青森的她還會以青森方言唱歌、跳民俗舞蹈,當她逗趣地搖起她的臀部扭唱,往往逗得賓客開心大笑,種種靈活應對,絲毫不拘泥於固定的服務模式。
但是不論如何應變,包括長子在內的加賀屋員工,都隨時謹記老闆小田禎彥會長指示的原則:「客人還是客人,要謹守客人為上的分際。」在加賀屋館內,不論何時何地,永遠是客人最大,即使已和客人熟如一家人,但是在穿著和服制服服務時,仍然要保持和客人之間那條無形的距離,有如主僕般的朋友關係,有點黏卻不會太黏,對方需要時就在眼前,對方不需要時自動離開,巧妙保持距離的貼身服務,是加賀屋客室係勝過他館的迷人魅力。 究極之宿:加賀屋的百年感動
書摘:客人的投訴是旅館的財富
對旅館而言,「服務」是商品本身,是「付費的人為侍奉及人為作業」,因此,以服務受到業界推崇的加賀屋,對服務的定義是:「接受專業訓練的員工領取薪水,為客人做出正確有益、引發客人感激和滿足感之事」﹔更進一步界定服務的本質是:「 正確性」和「熱誠款待」,前者是理所當然該做的事就要做﹔後者是要從客人的立場出發。
加賀屋專務鳥本政雄表示,為了讓員工達成「正確性」服務階段,加賀屋對員工施行員工訓練、編列各項工作手冊、讓員工參加讀書會及研修會等,1998年加賀屋更率先取得日本國內旅館、飯店ISO9001認證。透過這些訓練、規範及工作手冊,服務的品質可以維持在一定的水準以上,但要臻於頂峰的服務境界,就必須追求「熱誠款待」階段。「熱誠款待」繫於員工的動機高低,員工必須抱持「獲得客人喜悅、感謝,自己也能得到快樂」想法,變成徹底站在客人立場思考的人,才能將「熱誠款待」發揮得淋漓盡致。
但即使是身為「服務的專家」,面對也是專家的客人,而且是最了解服務喜悅的客人,身為服務專家的從業人員就非得經常「進化」不可,這種謙虛心態下,潛藏著超越客人期待的服務品質,是永不停歇的改善力,具體的實踐方式,就是藉由回收的問卷,了解客人的抱怨和不滿原因。
加賀屋每年大約會收到二萬份的住宿問卷或信件,基於日本人的好禮個性,信件中常有「在加賀屋住宿,得到許多美好回憶」、「對XX客室係的貼心服務,打從心底感謝」等致謝字眼,但伴隨感謝信一起寄來的抱怨和不滿也不少,裡頭甚至有「XX客室係缺少笑臉、動作太慢」等指名的投訴信。
這些回收的問卷有九成是郵寄,換句話說,也就是當住宿客人回到家後,才慢慢花時間寫下後寄來的,一一將他們在住宿加賀屋時,與期待的事不符的情況和感受反映出來,這份心意更讓人不能忽視。
每封問卷和投訴信都會被標註日期、投訴事項或期待,尤其針對抱怨及不滿部分,會讓全公司員工確認,確定歸屬單位後立即改善處理。不論是待客、料理、設施、備品等各方面的意見,好的壞的統統集中整理,二萬份問卷等於二萬個改進方針,指出館內每個需要改進或努力維持的地方。
加賀屋把這些投訴意見視為旅館經營的聖經,每年會召開四次的「投訴大會」,會中共同探討當季的各項投訴內容﹔另外,一年一次的「CLAIM大會」,從整年的投訴內容中,選出最難改善、層級最高的抱怨及不滿,發表「CLAIM大獎」!
每一個被指摘的地方,加賀屋除了尋求改進外,也會將客人及投訴內容建檔,同一人下次再住宿時,最少要做到不再發生該名客人所指摘過的地方,或是努力做到對方期待之處。例如,對曾表示「用餐時間花太長」的客人,下次住宿時,客室係就會稍為加快送餐服務時間﹔至於「希望能慢慢用餐,享受旅館度假氣氛」的客人,在他下次住宿時,客室係相對會放慢速度,服侍客人在房內優閒享用餐食。
眾多投訴中,不乏因為抱著「想住一次日本第一的旅館,看看究竟到底有多好?」期許的客人,平常住其他旅館可能不太會在意的小事,來到加賀屋後,因為處處以放大鏡觀察,就成為無法忍受的缺失,例如,有人投訴:「客房的乳液備品不夠高級」、「毛巾的質料不佳」、「房間廁所的電燈很慢才亮」、「料理是以當地食材一道道精心烹調,但不夠豪華」、「床應該要再軟一點較好」、「房間應該要放時鐘」。類似吹毛求疵的抱怨,雖是「人氣旅館」無可避免的宿命,但數十年來累積的投訴處理經驗,也磨練了加賀屋的危機處理和應變能力,另一方面,也藉此逐一發掘館內的缺失或尚待改進之處,每每讓投訴客人在下次蒞臨時,感受到加賀屋的改進以及不一樣之處,也是擄獲客人忠誠度,讓客人不斷回流的原因之一。
多年來經手處理過無數客訴的鳥本專務認為,從投訴的內容就可以了解抱怨原因以及旅館服務的品質,若是屬於馬上可應對的抱怨,足見服務的層次很低,因為只要服務人員抱持滿足客人的服務心態即可解決那些抱怨和不滿。認真看待並解決每個客訴,到最後就只剩下原因、改善方法難尋的高度抱怨,在解決的過程中,服務品質也就不斷提昇。
對旅館從業人員而言,更重要的觀念是不要害怕客人投訴,因為「客人的投訴是旅館的財富」。不論是當場抱怨或是事後問卷投訴,肯抱怨的客人其實是在教導館方:「修正此處就會變得更好!」是一項值得感謝的事﹔館方最該擔憂的是什麼都沒說,但心中卻抱著不滿與不屑:「怎麼可能再來第二次?」想法就回去的客人。抱怨與投訴是還有希望的證據,若讓客人已經失望到連抱怨都懶得做,背後的損失絕對比處理客訴更棘手、甚至無法彌補。
而從業人員將處理客訴的心態由「真倒楣」或是「客人真差勁」等負面情緒抽離,轉成「感恩」(因為客人抬愛才肯花時間投訴,教我們如何做會更好!)、「慶幸」(啊,幸好還有機會可以彌補!)的正面心態,也有助於和客人的溝通及促進後續處理過程的順利圓滿,這也是加賀屋積極教育員工的處理心態。
有趣的是,因為身為「日本第一」旅館的員工,大家對自我要求的意識很高,希望能提供給客人最好的服務,鳥本專務說,有時候客人沒抱怨,反而是提供服務的客室係有意見,認為餐點或設施等某些方面應該要如何改進呢!
不只是旅行:那些我在旅途中體悟的人生真義
書名:
不只是旅行:那些我在旅途中體悟的人生真義
作者:
黃國華
台大經濟系畢業,筆名總幹事,現為專業作家。33歲離開金融業,成為財務自由的旅遊客,主業為自助旅遊,副業為金融投資。2006年3月創立「黃國華耕讀筆記」部落格,至今累積3,000多萬閱覽人次,並陸續出版有12部暢銷書,其中《我願意為你解盤?!》《鈔票的重量》為商周出版。
內容介紹:
旅行是一種洗滌,一種探索。
不論來到上帝調色盤的五色沼,還是相遇日本祕境於白骨溫泉白船莊,旅行的初衷總是享受與自己的獨處,與家人的相依。那是人生最珍貴的寶藏之一。
本書內容豐富,包含五大篇:
第1篇 醉心*18間頂級風呂
第2篇 樂遊*B咖景點
第3篇 徜徉*私房自遊六景
第4篇 領略*藝術的殿堂
第5篇 自在*開車遊日本
從各特色旅館,以及全日本從北海道到九州的獨門風景,以及多樣的美術館、博物館入門,擅寫投資理財類書的作者,一改過去財經專業作家形象,將讀者帶入一個風景悠然、美麗的繽紛世界,並藉由文字與日本人文美景,道出他對人生議題的觀察與思考,和讀者一同在心中交互激盪。全書搭配作者精心攝製的照片,以及規畫的賞遊路線,讓讀者發現從來不知道的日本另一面。
本書特色
作者自2006年3月開始經營「總幹事黃國華耕讀筆記」部落格,分享他的投資筆記,迄今逛過他部落格的累積人次將近3,300萬,為國內超人氣的部落格版主。作者獨鍾日本旅遊,對這個國家與旅行路線及景點,有非常具個人色彩的解讀。全書所列景點與建議旅遊路線,以及引人思索的議題,將吸引讀者追隨,並起而效法。
不只是旅行:那些我在旅途中體悟的人生真義
目錄:
第1篇醉心*18間頂級風呂
A級入宿一回此生足矣
究極之宿─長崎島原溫泉半水盧
夜宿美術館─淡路島威斯汀飯店
千年歷史之宿─秋保溫泉佐勘
藝術混搭的氛圍─直島貝尼思美術館旅店
B級晉身宿遊玩家
女系風呂─湯布院山之飯店夢想園
神的降臨泉─鹿兒島妙見溫泉石原莊
日本首景旅店─河口湖湖山亭產屋
遺世假期─藥師溫泉旅籠
神隱少女千尋之旅─涉溫泉金具屋
C級低調奢華風呂
日本第一氛圍─黑川溫泉黑川莊
慢轉的擺渡─古湯溫泉吉花亭
美味的救贖─天橋立文珠莊
贛江贛河一九二九─水上館憶起
一軒宿體驗─西山溫泉慶雲館
與祕境相遇─白骨溫泉白船莊
D級便宜大碗的奇特旅店
神與火山之奏鳴─櫻島溫泉古里飯店
混浴的迷濛─奧飛驒溫泉繐高莊
空山靈雨之宿─山中溫泉花見久兵衛
第2篇樂遊*B咖景點
通貨緊縮的天堂─下北澤
甜點天堂─自由之丘
大東京最佳備胎景點─奧多摩
味道的旅行─大內宿
互換的人生之旅─會津若松
第八日的蟬─小豆島
第3篇徜徉*私房自遊六景
深秋枯寂─日光戰場之原
紅葉鐵道─JR只見線
上帝調色板─五色沼
文學雪景─越後湯澤
自漫溼原─尾瀨
江戶雪歌─銀山溫泉
第4篇領略*藝術的殿堂
大宮鐵道博物館
河口湖美術館
岩崎智弘美術館
北齋紀念館
瑪麗.羅蘭珊美術館
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
豬熊弦一郎美術館
姬路文學館
光之教堂
地中美術館
源氏物語博物館
鹿兒島近代文學館
松本清張紀念館
第5篇自在*開車遊日本
在日本開車旅行二十個問題
如何上網訂日本旅館
不只是旅行:那些我在旅途中體悟的人生真義
作者序:出發吧!到你最想去的地方找人生答案
《百年孤寂》書中的最大主題是「命運」,而馬奎斯在文中用了許多次「下雨」的場面,用下雨來鋪陳出命運改變或命運的無法改變,書中的主要故事地點馬康多地區過長的雨季、乖張的命運與呆滯的時間停頓,「下雨」在馬奎斯的心中一如「旅行」在我心中的分量。「再忙都要去旅行」這句話說得有些矯情並帶點敗家之任性,我總是夢想著拋開俗事去環遊世界、去遊歷那些神遊已久卻遲遲未能造訪的心中夢殿,即便悠閒如現在的我,也一直無法去看那條想到就會心跳加快的多瑙河,更沒有太長的時間去完成我心中的終極旅程--到希臘LongStay。
我經常有個夢想那就是帶著九十九本書,登上一座熱帶島嶼並住上九十九天,九十九後帶回一百本書回家,那第一百本書正是自己的心血。或許可以轉換成活生生的文字與編排並出版成冊,擺在書店的無人角落供書蟲長年啃食;或許第一百本不過是滿滿的飽足記憶;或許那第一百本書是將人生重整成一頁頁的空白A4紙,回家後慢慢用生命一張一張重新撰寫。
你有天天旅行的心情嗎?天天經過的角落轉彎巷弄處、經常讓你咖啡因中毒的那家咖啡廳、每天經過的橋梁,我相信大家都不曾用旅行的心情去重新看待它們。巷弄轉彎處的水果攤透露著四季的秘密,咖啡廳的不起眼角落或許坐著下一個即將走紅的J.K.羅琳,那條橋梁上的燈光變化你仔細看過嗎?每天塞車塞在其中的橋梁,你看過它清晨的模樣嗎?你願不願意提早兩個小時起床,離開都市到三十公里遠的海邊,去看一下漁火與大海的美麗邂逅?
這些好像都是美麗的空話,打打嘴炮並刻畫一點詩意的文字意境,旅行的目地是什麼?先別急著找出答案,旅行不是基測、大考,不是考績與成果發表,何苦急著找尋答案!那你可以先去回憶生命中幾次重要的、印象深刻的旅行,深刻之處不在於旅行的地點與過程,而是一趟旅行前後的人生,出發前回家後的你又經歷了什麼變化?
旅行本身似乎可以幫你跨越某道關卡,或從此築起你的人生一道道的新窗櫺,甚或打破內心一道道僵固的巨牆,也有可能讓人宿命的認清自己的定位與生命質量,這點滴的改變過程細微且沉靜,藉由旅行的空間心情轉換而去察覺到自己的改變。
二○○二年冬天,我終於(也可以用任性)遞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張辭呈,我告別了金融業,告別了朝九晚五的職場生涯,告別了人人稱羨的頭銜和獎金,告別了仰仗資本家鼻息的生活,告別了用健康換取穩定卻不對等的工作型態,告別了熟悉的世界,告別了舊日所有的價值觀。
那一天,我抱著紙箱,不知下一步要往哪裡走?雖然是自願離職,但面對奮鬥多年的辦公室與同事,我依然帶著不捨離開。離開後帶著恐懼回家,回家後沒有太多喜悅。離開那張有名片的位置後,我的手機足足有一個月未曾響起,人情冷暖的道理早已想透,但不實際經歷過那樣的人情冰冷,的確也無法得到人生的大智大慧。不過,比別人幸運一點的是,自己沒有多大的財富壓力,過去那個朝九晚五給了我八位數的人生厚度,讓我有時間思索人生下一條路的入口,但是即便如此,當如同陀螺轉個不停的人生曳然停止那一瞬間,握在手上那條繩索不再運轉的當下,彷彿人生遭到掏空似的。投資可以保持觀望維持空手,但是人生卻很難面對空轉。
我茫然了!即便有八位數的財富做後盾,都會由心中透出一股難以抵擋的寒意,當時我很想找答案,於是我去找了一位智者,他告訴我:
「去你最想去的地方找人生答案!」
「可是我什麼地方都沒有勁兒去!」
「你總有最想要去旅行的地方吧!總有嚮往多年的目標吧!」
「有!」
「那就立刻去吧!」
我帶著狐疑的心回家,幾天後我用半信半疑的態度飛到我心儀多年的地方。
日本的日光。
到了日光的第一個午後,我的心思依舊在於自己的茫然前途,要不要去找工作?(那我辭掉原來工作的用意呢?)要不要做個小生意(我除了投資以外什麼都不會啊!)莫非我要眼睜睜任自己與家人坐吃山空嗎?……
午後三點傳來神社的鐘聲,一股聽起來令我平靜的鐘聲,於是我循著鐘聲往上走著,看到了一座神社:二荒山神社。人在內心空虛時似乎特別能接納各種宗教,日本神社對從前的我只是當成外國的神祇,不會有特別的想法,然而二○○二年的冬天,我不由自主跟著參拜起來。走到拜殿前,將手邊的東西放置腳邊後,向拜殿行禮,登上拜殿的台階,走近賽錢箱,將香油錢丟擲進箱中;一般來說,都是投擲日幣五圓或五十圓(取五圓和ご縁(ごえん,Goen)同音,以祈求與神結緣的意思)。擲香油錢的動作不單純只是獻上金錢,而是透過丟擲硬幣造成的聲響,讓神明知道你前來參拜,丟完香油錢後,我會去拉一下拜殿上的鈴鐺繩索,這個動作的意義同樣也是讓神明曉得你來參拜。
我跟著日本人雙手張開拍手兩下,拍完手後合掌低頭,請神明庇祐自己,並且對神明在心中說出自己接下來還會如何努力,向神明參拜完後要再深深鞠躬一次,並且倒退著離開拜殿後才能轉身離去,不過,這裡的參拜與咱們的許願不一樣,日本的神不讓人許願的,但是如果像我一樣有人生困惑與困境的人該怎麼辦呢?
日本人和台灣人一樣喜歡求個籤與買御守。
在日光的二荒山神社參拜完之後,我看到一旁的社務所有個提供抽籤的地方,我忘了當時的籤到底是棒狀還是那種摺疊小紙條狀,在鐘聲洗禮下毫無雜念的心默念著:「這裡是我喜歡的地方,我想在我喜歡的地方找尋人生的指引!」付了錢後抽了一張籤,籤上到底是「吉」還是「兇」,我已經不記得了,籤紙上面一堆看不懂的片假名與和式漢字,然而我卻看得懂其中的幾個字:
「智の力」。
這三個字如電流般刺醒了我,我站在二荒山神社的拜殿前,捏著這三個字的籤語和御守,佇立許久許久,直到雪花飄下,我的臉龐終於露出大半年來難得的笑容,我告訴我太太,終於找到自己了,既然我沒有人際關係可以鑽營,也沒有偌大家產可以揮霍做生意,更不想回職場面對過勞死的夢靨……,其實我原來就擁有知識,原來我擁有與眾不同對經濟景氣的敏銳觸角,原來我還擁有在各個不同金融市場歷練過的經驗,我何不把這些東西,經過更謙卑的學習,內化成無比的力量與謀生之道呢。
「到你最想去的地方找人生答案!」
感謝那位智者告訴了我這句話,讓我到一個從來沒去過的異國宗教殿堂求得了下一個人生奮鬥的方向。
多年後的冬天,我再度到二荒山神社,拉了拉繩索鈴鐺,雙手合掌低頭告訴神明:「我有按照旨意去努力,謝謝神明在那一個失落的下雪冬天,給了我難能可貴的啟示。」旅行的目的在於轉換人生即將面對的下一個改變,當想藉由什麼旅行開始不同的人生時,自踏出旅程的那一天起,就是改變的開始,而旅行的目的地到底是哪裡呢?當旅人填滿了遊歷的喜悅、放空不堪的身軀後,你的終點總就是回家!
這不只是一本旅行遊記,也是我離開金融界蛻變成為專職作家、整個人生大逆轉的完整心路歷程,不僅可以讀到我對於旅行與人生的看法,也能從中證悟投資與人生的道理,是我在醞釀二○一二年更重要的創作之前,獻給讀者一份思考自己生命的禮物。
感謝:旅途上一路相伴、親情永繫的家人,還有邱秋美、黃紹博、簡惠文、楊詠能、楊浤霖、戴卓玫這幾位朋友的協助,讓本書得以順利出版,以及最重要的、手中捧著這本書的你/妳,記得坐而讀不如起而行,也去旅行並追尋你的人生夢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