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1-30 16:39:15| 人氣12,932| 回應6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4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金剛經:成就的祕訣

 

金剛經:成就的祕訣

書名:
成就的祕訣:金剛經
 
作者:
星雲大師
一九二七年生,江蘇江都人,為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一九四九年初來台。曾主編《人生》月刊、《今日佛教》、《覺世》旬刊等佛教刊物。一九六七年創建佛光山,致力推廣文化、教育、慈善等事業,先後在世界各地創設兩百餘所寺院道場,並在海內外設立十六所佛教學院,培養佛門專業人才。此外,為推廣社會教育,創辦普門中學、南華大學、佛光大學、美國西來大學,及創辦「人間福報」、「人間衛視」。一九八五年,卸下佛光山宗長一職,之後四處雲遊弘法,創辦國際佛光會,現任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長、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榮譽會長。星雲大師著作等身,著有《釋迦牟尼佛傳》、《佛教叢書》、《佛光教科書》、《往事百語》、《佛光祈願文》、《迷悟之間》、《人間萬事》、《當代人心思潮》、《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人間佛教系列》、《人間佛教語錄》、《人間佛教論文集》等,並譯成英、德、日、韓、西、葡等十餘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
 
內容介紹:
星雲大師,一位一無所有的和尚,如何能創建佛光山全球的道場以及周邊眾多的志業?
佛陀在《金剛經》之中,講說了在人間如何安心自在、開展無限潛能的祕訣;星雲大師奉行《金剛經》的要義與精神,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星雲大師《成就的祕訣:金剛經》一書,讓我們清楚瞭解並活用《金剛經》。

因為,《金剛經》正是佛法的核心;有佛法,就有辦法!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閱讀《成就的祕訣:金剛經》後,不禁讚歎:「如何發揮個人、組織,甚至企業盈沛的能量,以星雲大師大作中的箴言去實踐,不僅開啟了眾生智慧,更領悟了世間極致的哲理與祕訣。」不論是個人的處世哲學,組織、企業永續經營的法門,讓星雲大師帶領你開展生命的無限潛能,悟得、過得、證得「無所住的自在人生」,一起在人間大成就。

追求知識和心靈智慧成長的水瓶新世代,舊秩序、舊規則與舊結構,正在受到天翻地覆的檢驗與革命,《金剛經》正是佛陀說妙法,不斷粉碎我們內外的妄想和無明;透過《成就的祕訣:金剛經》,讓星雲大師帶領我們斷除一切煩惱、無明,將生命修成慧命,用源源不絕的新能量,臻至愛與信心的高度文明。

星雲大師以平易近人的文字、生動活潑的事例與禪宗公案解佛所說義,並佐以自身實踐佛法和佛光山弘法及周邊志業發展的實際事例,讀經、講經並且行經,讓大眾藉此聞、思、修、證,讀懂並活用《金剛經》,發揮自身擁有的無限潛能,通曉成就的祕訣,在人間得成就。

本書開本大方,編排清晰疏朗,並附有《金剛經》原典和星雲大師的白話文譯釋,可以當作讀經的誦念本,同時清楚了解《金剛經》的文句涵義。書中更收錄星雲大師特別為本書而寫的《金剛經》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亦作如是觀」墨寶,珍貴難得。

在全球化的春秋戰國亂局當中,如果我們回到每一個學說的起點去思考,想想那些我們深信不疑、已經完全滲透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結構當中的知識,真是顛撲不破的嗎?比如經濟學上,在「假設」其他條件不變的狀況下,展開討論,但是現實生活中,這個其他條件不變的「假設」是不存在的,唯一不變的就是所有的條件都一直在變,這不正是佛學講的「無常」?

星雲大師在《成就的祕訣:金剛經》一書中,和世人分享人間佛教信念:佛法是用來實踐的。經典不該只是封藏於深山古剎的「藏經樓」,《金剛經》是一部「安心」的寶典。我們每個人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見聞覺知,離不開人我大眾;古今的煩惱形態雖然不盡相同,但是有情眾生在面對生老病死,憂悲的心情是沒有差別的。星雲大師直陳現代人的煩惱悲苦,透過深入淺出的講說,多方設喻,佐以佛教公案典故、佛光宗法志業之發展事例,博以時事穿針引線,來解析金剛妙法、般若妙智,讓我們從《金剛經》通曉成就的秘訣,於出世入世都受用,都能在人間大成就。
 
 
 
金剛經:成就的祕訣
 
目錄:
星雲大師《金剛經》四句偈書法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推薦的話
自序:在人間成就    ☉星雲大師

成就:波羅蜜 
重新認識世間的價值 
組織的成就:同體共生 
佛教的成就:波羅蜜多
祕訣:般若 
什麼是般若 
如何實踐般若 
人的無限潛能
 
金剛:斷除一切煩惱 
金剛就是般若 
真空才能妙有
 
無相布施:無限的功德 
世事都是短暫聚合的因緣 
無相與有相 
財布施 
無畏布施 
法布施 
人人皆能布施
 
無我度生:無上的慈悲 
「我」在哪裡 
一念慈悲,吉祥圓滿 
沒有不能度化的人,沒有不能完成的事 
發心當下,無限可能
無住生活:真正的自在 
清淨自在的心 
死囚頂油,全神貫注 
心在何處 
時間管理 
權位無住 
死生自在
 
無得而修:真實的獲得 
無得,但不否定修行的得 
不驚、不怖、不畏 
堅實心如金剛 
處處是菩提道場 
佛在人間,人成即佛成
附錄一:關於《金剛經》的「四句偈」 ☉星雲大師
附錄二:《金剛經》原典與白話譯釋 ☉佛典中譯:鳩摩羅什/白話譯釋:星雲大師
  
金剛經:成就的祕訣
 
自序:在人間成就
年輕時我就養成習慣,隨時思考:倘若將來有機會辦雜誌,該如何編排充實的內容;倘若有機會傳法,該講些什麼內容;我從來不在因緣不具足的時候,只是空等、徬徨、悲觀……
 
只要相信心的力量,每天往好的方向想,想這件事一定會做成功,想該如何能夠做得成功,每天眼睛睜開都覺得很有希望,不停去做,就一定會完成。
 
世間事業的失敗經常就是因緣不具,因此培養因緣,是人生成功最大的祕訣。所謂「諸法因緣生」,一切事業都要有資金、土地、市場、計畫、文宣、人才等等,任何因緣的缺少,事業就不容易成就。所以,受困的時候,不必怨天尤人,要與人結緣,眼裡有人,才能把人做好,把人做好,才容易與人廣結善緣,以自己的能力發心,迴向給別人,把自己融入到其他的因緣之中,將來因緣具足,就能有所成就。
 
許多事情都在很艱難的環境中完成,但我自己不覺得難,別人不敢想的我都願意鼓起勇氣去嘗試,碰到挫折不放棄,佛法講因緣,因緣和合而成,因緣不具,一切事情皆難成。所以,因緣不具足時,就等待因緣或創造諸善緣。只要最終決定要做,我會向弟子們解釋必要性及重要性,不輕易屈從多數人的反對。
 
有一年,資深記者陸鏗來訪,有朋友對他說:「你要去勸勸大師,佛教辦報紙是不可能的事,千萬不要做。」結果一席長談,陸鏗非但沒有讓我打消主意,反而被我說服在《人間福報》開一個專欄。
 
年輕時我就養成習慣,隨時思考:倘若將來有機會辦雜誌,該如何編排充實的內容;倘若有機會傳法,該講些什麼內容;我從來不在因緣不具足的時候,只是空等、徬徨、悲觀,我傾聽,從無相布施的過程當中,向世間眾生萬事萬物學習,累積經驗智慧,一旦機緣成熟,不論創建道場或興辦學校,一切構想、程序、細節早已成竹在胸,自然能夠順利進行。
 
佛陀每每在宣講法音妙諦時,首先必須具備六種因緣的成就,像《金剛經》的開頭:
信成就──大眾對聞法的信心已經建立了。(如是)
聞成就──大眾都已具備聞法的福德資糧。(我聞)
時成就──講說的時節因緣已經成熟。(一時)
主成就──說法主正歡喜地演說妙法。(佛)
處成就──法會的地點非常的合適。(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眾成就──聞法的信眾都集合到齊。(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要啟建一場法會,必須有六種因緣的成就。我們今日讀《金剛經》難道不是殊勝的因緣?我們每個人的生存,都要感謝世間的因緣,感謝別人成就我們,這是多麼值得歡喜讚嘆!宇宙間萬事萬物都是因緣和合而成。
 
佛經裡一概沒有交代講經的年月日時間,都用「一時」來交代。為什麼佛典不明確表明時間?因為所謂的時間概念,不過是緣於眾生業感果報不同。例如:地球上每一個國家的時間都不一樣,台灣的時間是下午一點鐘,美國卻還是凌晨。一個地球因為地域不同,就有「時差」的分別。佛經的「一時」泯除眾生對有限時空的觀念。只要我們和佛能夠一心合會,就算只是「一時」感應,在法性裡卻是亙古無窮的受用。
 
《長阿含經》裡有個吹法螺的故事,可以用來比喻因緣和合的關係。很久以前,有個村落裡的人從沒有聽過吹法螺的聲音。有一天,一個善於吹法螺的年輕人,來到這個村落拿起法螺吹了三聲,然後把法螺放在地上,村莊裡的男男女女聽到這聲音,都十分驚奇,紛紛跑來問這個年輕人:「你吹的是什麼聲音,怎麼如此婉轉悅耳啊?」年輕人指著法螺回答:「是這個東西發出聲音。」村民們用手碰觸法螺說:「喂!你可以再發出聲音來嗎?」法螺卻默然不響。
 
年輕人再拿起法螺,又吹了三聲。村民們才恍然大悟:「優美悅耳的聲音,並非是法螺的力量,必須要有手、嘴、氣彼此合作,法螺才能發出聲音!」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心的管理。佛光山以人間佛教的信念凝聚眾人,僧團教團的成長,是每個人「發心」慈悲、奉獻自己的心力,集體創作而成,不是任何一個個人的力量能單獨完成。因為人間佛教的信念,就是利益眾生,歡喜無悔,所以不管再怎麼辛苦,都心甘情願。
 
以用錢來說,人人都知道「十方來,十方去」,了解分毫都來自眾生的布施,所以要善加運用,活動或專案,往往能低於預算完成。再例如人力資源,在共同的理念目標下,只要對大眾有益,就能「發心」,心甘情願投入心力,這一點恐怕是許多的民間企業都很難做到,而這就是無我度生。
 
一般人看《金剛經》,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到「發心」二字,但是經云:「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要發心度化那麼多眾生,不是給眾生吃飯、穿衣就有功德,而是讓眾生能夠解脫,「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佛陀不以為眾生是他能度的,因為,眾生本來就是佛,佛陀只是依因緣度化,佛陀不居功德、不住功德,這就是「發心」,而且是發廣大心、發無對待心、發無顛倒心、發平等心,真是無限的大心!
 
十七歲時,我染患瘧疾,乍冷乍熱,極為難受。當時在叢林參學的人,都抱定把色身託付給護法龍天的決心,即使得了疾病,也從未聽過有人請假休息。我拖著虛弱的病體隨眾作息,直至全身虛脫倒臥在床上。大約一個月後,家師志開上人遣人送來半碗鹹菜,我捧著那碗鹹菜,感動得涕泗縱橫,感謝師父如此愛護弟子。於是,我立下誓願:「在有生之年,我一定要將全副身心奉獻給佛教,以報答師恩。」不久,我的病就痊癒了。
 
這一輩子,為了普及佛教,我不曾放棄向自己革命,因緣不具足的時候,我不會只是枯坐等待因緣,有時,要有能力變通,組合各方力量,創造動力,發揮影響力。佛陀不是向外革別人的命,而是向內革自己的命,我一直願意學習佛陀向內革命的精神,改變自己的觀念、滅除習氣,不斷更新。人要做海綿,不停學習吸收;不要做塑膠袋,滴水不透。
 
 
金剛經:成就的祕訣
 
成就:波羅蜜
「成就」在一般的理解,不外乎現世的成就自我,以及擁有名聲、掌握權力、累積財富等等;在大乘佛法裡,「成就」,即是利益眾生,是修行的成就、佛菩薩的成就。

有不少人認為,出家人若要由凡轉聖,就必須割愛辭親、隱於叢林,也經常誤解「四大皆空」的涵義,誤解「空」便是什麼都不要、都不追求,以為佛教講「空」,,就是空談玄理。

對佛教來說,「成就」的意思是「因緣果熟」,也就是「波羅蜜多」。 「波羅蜜」是古梵語,意思是「度」──從此岸度到彼岸,「多」則是語助詞,意思等同「了」。翻譯成中文的佛經,在文字上選擇保留古梵語的「音譯」,而不作「意譯」,是為了保留最接近佛陀傳法時的完整概念,而不受文字翻譯的侷限。

我們想要度過煩惱、度過困難、度過生死,更進一步轉苦為樂,轉差別為平等,轉煩惱為菩提,都要靠六度波羅蜜。所謂「六度」,就是「六種得度的方法」,第一是布施,第二是持戒,第三是忍辱,第四是精進,第五是禪定,第六是般若。稍後會有舉例和說明。

《金剛經》的四大要義: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就是從此岸度到彼岸、達到波羅蜜多的法門,這個法門再說得更簡單一點,就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人的生命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一、肉體的生命
二、大眾的生命
三、超越的生命
四、不死的生命

「肉體的生命」是父母給予我們的肉身,人身難得,要好好愛護。「大眾的生命」是在群體生活中盡自己的本分。「超越的生命」是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裡,為別人、為群體、為眾生奉獻所能並且利他。「不死的生命」就是佛教所說的「法身慧命」,生死不住於心,超越了生的苦惱與死的怖懼,了生脫死,不再輪迴於生死之中的永恆的生命。

每個人的生命擁有無限潛能,每個人的心,都能決定並且完成他自己生命的價值與成就。
(中略)

關於「集體創作」
組織、企業要創造新的價值,單憑一人獨撐大局、獨斷獨行是難有成就的,要集合眾人的創意與共同成就的意志。

佛光山早期一無所有。沒有現代化的設備,沒有當今流行的企管理論,但我們有群策群力、集體創作的共同默契。一九六七年,開山的工程,我帶著心平、心定、慈莊、慈惠、慈容等第一代弟子,胼手胝足,一草一木地開墾,一土一石地搬運。在荔枝園中描繪全山硬體的輪廓,在老慧明堂內討論弘化的宗旨。

無到有的每個階段,大家偶而或有見解上、看法上、判斷上的不同,但是,關係到佛光山的大方向、成就佛教的需要,步調馬上一致;從來沒有為了一己自私的爭執,只有一起克服困難、同舟共濟的用心。這是佛光山的開山精神。

「集體創作」不是由很多人支持一個人的獨裁,而是集體裡的每個人都有平等的參與,為了能夠廣泛徵求各方看法及意見。佛光山創建至今,幾乎沒有一件事不是用民主開會的方式來解決。在「員工會議」、「職事會議」、「單位主管會議」、「各院院務會議」中,不分年資、職務,都有平等的發言機會和參與表決的權利。由我主持的會議,只要路過的人有興趣,可以隨時坐下來旁聽,不受資格限制。這種民主作風,不但減少做事的阻力,也讓佛光人從開會中學習溝通的藝術,並且共享成長的經驗。

提到佛光山的開山階段,我腦海裡就浮現了當年大夥兒從早忙到晚,挑磚、挑沙石、扛水泥,汗流浹背的情景;工人下工回去了,佛光山的弟子繼續工作。而護法信徒的幫助更是多得說不完,所以我常說「佛光山的成就歸於大眾」。

佛光山不是個人的,而是一千三百多位出家弟子、海內外數百萬信徒、諸多功德主,還有各界人士的;也不是一天、一時成就的;而是點點滴滴、持續累積、同體共生的成就。

橫遍十方,豎窮三際
常有人問我:「佛光山僧團人多,事業龐大,究竟是如何管理,竟能上下一心,和合無諍?」我往往以一句佛門用語來作答覆,那就是:「橫遍十方,豎窮三際。」

「橫遍十方,豎窮三際」,也是一句描述「法身自性」的話。所謂「法身自性」,就是我們本自具有的佛性。在「橫的空間」上來說,世上任何一種東西的大小都有其限制,唯有般若自性和我們的法身慧命,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無處不遍,無所不在,所以說「橫遍十方」;在縱的時間上來說,雖然我們的肉體有生死,壽命有時而盡,但我們的自性佛慧卻能超越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限制,不生不滅,不來不去,所以說「豎窮三際」。

當年我自佛光山的住持退位,每逢山上重大活動,繼任的住持心平和尚都會來問我:「今年如何做呢?」 「參考往例吧!」我總是這麼回答。 參考往例,便是力求與宗風相應。但是,隨著時移世遷,凡事也應有所改革創新,故言「參考」,而不說「遵循」。

為了弘揚正信佛法,從早年單車下鄉,到社會現代化以後的汽車代步、空中來回,深深感受到現代化的交通工具確實給予弘法上諸多便利,然而適時的恪遵古制,也能使人認知佛教的真義。

例如:佛光山在一九八九年起,每隔一年舉行行腳托鉢活動,不但將佛陀的慈悲與光明帶到台灣各個角落,給予善男信女供養種福的機會,對於出家僧眾而言,也是一項很好的體驗。

一九八○年後,我們在台灣北、中、南三區首創的「回歸佛陀的時代」活動中,利用現代的聲光化電,使數萬信眾有如進入時光隧道,回到兩千五百年前的靈山勝境中,享受梵音的法喜。

「參考往例」,便是一種「豎窮三際」的表現。有所興革,就要商議協調,並且週知四方,開會就成了不可避免的程序;有時,學生們要求參加,我也不拒絕,這就是「橫遍十方」的作風。

過去我在叢林裡擔任職事,從接待賓客中,培養了敏銳的覺知,凡事先從一個點考量到其他的點,然後由點而線,再由線考量到全面,如果對事能有一個整體的觀念,將時空拿捏得恰如其分,就不會掛一漏萬了。

既然佛性充滿法界,「橫遍十方,豎窮三際」,故就理體而言,我與佛陀具有同一尊貴的佛性,所以我不必為威武所屈,也毌庸為富貴所惑。而在另一方面,我與眾生一體,因此,有時我可以高居獅子座,宣佛妙諦;有時我也可以為大眾做牛做馬,犧牲奉獻。於是,我能大能小,能前能後,能有能無,能樂能苦,能伸能屈,能飽能餓。我雖非生而萬能,但是「肯能」、「願做」。

因為,「橫遍十方,豎窮三際」,就是要我們大開普門,不要有族群罣礙、分別對待,要能接引各界人士、三教九流同霑法益,讓眾生在不同領域、不同崗位上,都能將得益於佛法的種種善緣,普施於社會。
金剛經:成就的祕訣
祕訣:般若
執行力也是組織企業通往成就的秘訣。
當年,梵蒂岡安霖澤(Arinze Francis)樞機主教對於佛光山在一九九六年底,以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妥當地安排、協助在台灣舉辦天主教與佛教領袖對話的國際會議,印象極為深刻。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知悉此事後,也企盼能和我見面。

只要相信心的力量,每天往好的方向想,想這件事一定會做成功、想該如何能夠做得成功,每天眼睛睜開都覺得很有希望,不停去做,就一定會完成。

世間事業的失敗經常就是因緣不具,培養因緣,是人生成功最大的秘訣。所謂「諸法因緣生」,一切事業都要有資金、土地、市場、計畫、文宣、人才等等,任何因緣的缺少,事業就不容易成就,所以,受困的時候,不必怨天尤人,要與人結緣,眼裡有人,才能把人做好,把人做好,才容易與人廣結善緣,以自己的能力發心,回向給別人,把自己融入到其他的因緣之中,將來因緣具足,就能有所成就。

許多事情都在很艱難的環境中完成,但我自己不覺得難,別人不敢想的我都願意鼓起勇氣去嘗試,碰到挫折不放棄,佛法講因緣,因緣和合而成,因緣不具,一切事情皆難成。所以,因緣不具足就等待因緣或創造諸善緣。只要最終決定要做,我會向弟子們解釋必要性及重要性,不輕易屈從多數人的反對。

有一年,資深記者陸鏗來訪,有朋友對他說:「你要去勸勸大師,佛教辦報紙是不可能的事,千萬不要做。」結果一席長談,陸鏗非但沒有讓我打消主意,反而被我說服在《人間福報》開一個專欄。

年輕時我就養成習慣,隨時思考:倘若將來有機會辦雜誌,該如何編排充實的內容;倘若有機會傳法,該講些什麼內容;我從來不在因緣不具足的時候,只是空等、徬徨、悲觀,我傾聽、從無相布施的過程當中,向世間眾生萬事萬物學習,累積經驗智慧,一旦機緣成熟,不論創建道場或興辦學校,一切構想、程序、細節早已成竹在胸,自然能夠順利進行。
 
金剛經:成就的祕訣
 
無住生活:真正的自在
心在何處
現代人往往一心多用,以為這樣能同時做更多的事情,例如:一邊打電腦,一邊講手機,還要一邊聽音樂,吃零食。心散逸在各處,感覺很忙,也很茫然。

聽著廣播,打開電視,翻開報紙雜誌,現在還多了網路,儼然每個人都是別人的導師或專家,每個人都在告訴你如何賺比別人更多的錢,如何在三十歲以前成功,如何跟得上流行,如何掌握時代脈動,走在時代的尖端。嘴巴一刻也不得閒,八卦,轉述恩怨是非,道聽塗說。我們實在不需要為人間的是非加油添醋,不要不明所以的轉述、以妄心、妄言、妄斷,挑動更多的是非。

許多人每天埋頭苦幹,分分秒秒的壓榨別人,壓榨自己,或者聽任自己被壓榨。只有失意、落敗了,才會想到宗教。把宗教當成感冒藥,感冒好了又故態復萌,所有的習染,依然故我,於是,生命就在這樣的重覆當中虛擲了。

從前有個姓尹的富翁,一心想要擴大自己的財富,每天要僕役們從早到晚不得休息地四處奔走。
有個老僕役,白天做工時累得他呻吟痛呼,晚上昏沉疲倦,酣睡如泥。夜夜夢見自己做了國王,在宮殿中宴飲遊玩,想要什麼就有什麼,誰也不敢違逆他,但隔天早上醒來後依然被富翁驅使。有人見這個老僕役如此勞苦,便去安慰。老僕役卻說:「人生不過百年,日夜各占一半。我白天做奴僕,要說辛苦實在是夠辛苦的了;但我晚間做國王,享受無比的快樂,還有什麼可計較的呢?」

富翁費盡心機,處心積慮地操持家業,弄得身心疲憊不堪。每到夜晚,也是在昏昏沉沉的狀態下入睡,天天夢見自己成為別人的奴僕,來回奔跑,勞作不已,被主人數落、責罵、鞭打、凌辱。富翁每晚在睡夢中的痛苦呻吟,直到天亮才停息。

富翁為此非常痛苦,就去詢問他的朋友有什麼辦法。朋友說:「你的地位使你受人尊崇,你的財富多得幾世都用不盡,白天做主人,夢中作僕人,這是很公平的。」禪門中,你問老禪師如何修行,他說:「吃飯睡覺。」你說:「我們也吃飯睡覺,我們也是很有修行嗎?」不算。為什麼?因為你吃時挑肥揀瘦,睡時翻來覆去,睡不安寧。老禪師吃飯,菜根都是香的,睡覺是舒服安然的。這是不一樣的。

什麼叫修行?以吃飯來說,你覺得每一餐都很美、很好吃,那就是禪悅法喜;你每天睡得舒服、自在,那就是解脫,覺得安心,就是修行。大珠慧海禪師:「饑來吃飯,睏來眠。」能夠安穩入眠,心不住想念,要有善業的修持。我們可以體會《大般涅槃經‧梵行品》卷十九的偈頌:

身無諸惡業,口離於四過;心無有疑網,乃得安穩眠。
身心無熱惱,安住寂靜處;獲致無上樂,乃得安穩眠。
心無有取著,遠離諸怨仇;常和無諍訟,乃得安穩眠。
若不造惡業,心常懷慚愧;信惡有果報,乃得安穩眠。
敬養於父母,不害一生命;不盜他財物,乃得安穩眠。
調伏於諸根,親近善知識;破壞四魔眾,乃得安穩眠。

因此,我們不要把煩惱帶到床上,今天任何的不愉快要能盡快放下,不要帶到睡眠裡,不要把仇恨帶到明天。要想過著修行的無住生活,就不要有「隔宿之恨」。

禪定,是關掉「有所住著」的自己,脫離有所住的日常,不再執著於自己的妄念偏執,把心帶回無住自在的清淨菩提。 禪門中有句話說:「不破本參,不住山。」可見,菩薩因地修行,要先成熟福慧二嚴,心中已有個消息,才談閉關住山,不是以此來誑惑他人,輕心慢人,欺瞞自己。閉關不是逃避生活的藉口,更不能淪為鍾鼎山林、沽名釣譽的台階。

真正的閉關坐禪要能做到:
一、關閉六根賊
二、禁足妄想心
三、正觀三毒軍
四、清淨身口意

「坐禪」不是表面上蒲團上的靜坐,而是超越一切,不動心起念,明心見性,見性成空,空即般若。
 

台長: 讀.冊.人
人氣(12,932) | 回應(6)| 推薦 (14)| 收藏 (1)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人生:人間書房 |
此分類下一篇:鴻兔大展:天上人間,別樣情懷
此分類上一篇:城市文學:水城台北

讀.冊.人
星雲大師《成就的祕訣:金剛經》一書,讓我們清楚瞭解並活用《金剛經》。本書開本大方,編排清晰疏朗,並附有《金剛經》原典和星雲大師的白話文譯釋,可以當作讀經的誦念本,同時清楚了解《金剛經》的文句涵義。星雲大師在書中,和世人分享人間佛教信念:佛法是用來實踐的。

世尊在《金剛經》之中,講說了在人間如何安心自在、開展無限潛能的祕訣;星雲大師奉行《金剛經》的要義與精神,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閱讀《成就的祕訣:金剛經》後,不禁讚歎:「如何發揮個人、組織,甚至企業盈沛的能量,以星雲大師大作中的箴言去實踐,不僅開啟了眾生智慧,更領悟了世間極致的哲理與祕訣。」

《金剛經》的四大要義: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就是從此岸度到彼岸、達到波羅蜜多的法門,這個法門再說得更簡單一點,就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星雲大師在《成就的祕訣:金剛經》一書中,和世人分享人間佛教信念:佛法是用來實踐的。經典不該只是封藏於深山古剎的「藏經樓」,《金剛經》是一部「安心」的寶典。我們每個人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見聞覺知,離不開人我大眾;古今的煩惱形態雖然不盡相同,但是有情眾生在面對生老病死,憂悲的心情是沒有差別的。星雲大師直陳現代人的煩惱悲苦,透過深入淺出的講說,多方設喻,佐以佛教公案典故、佛光宗法志業之發展事例,博以時事穿針引線,來解析金剛妙法、般若妙智,讓我們從《金剛經》通曉成就的秘訣,於出世入世都受用,都能在人間大成就。

執行力也是組織企業通往成就的秘訣。所謂「諸法因緣生」,世間事業的失敗經常就是因緣不具,培養因緣,是人生成功最大的秘訣。所以,受困的時候,不必怨天尤人,要與人結緣,眼裡有人,才能把人做好,把人做好,才容易與人廣結善緣,以自己的能力發心,回向給別人,把自己融入到其他的因緣之中,將來因緣具足,就能有所成就。

大心未發,仍是凡夫;既發大心,即是菩薩。 不要等待時間、找理由藉口,人人皆能布施,現在就能布施,把最珍貴的毫不遲疑地布施給別人。
2010-11-30 16:57:57
紅袖藏雲
'人要做海綿,不停學習吸收'
好深的哲理
感謝!
2010-11-30 17:39:27
版主回應
紅袖藏雲您好:

胸懷若谷,則收穫滿盈。
人生本來就是一條學習之路,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
2011-01-13 14:21:58
小知之
我也常勉勵學生要做一塊強力吸水海棉

書已收到
非常的感謝您^^
2010-11-30 22:18:57
版主回應
小知之您好:

請無須客氣。
閱讀是幸福的,自己只是分享快樂而已。
作育英才是辛苦又重要,因為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從小樹茁壯成長是需要引導與正確學習,為人師者是讓人尊敬又神聖,如果沒有老師們努力的堅持與默默付出,何來有責任又有正確是非與價值觀的下一代。
2011-01-13 14:27:45
瑪友友
謝謝分享,引薦好書。
2010-12-01 11:56:07
版主回應
瑪友友您好:

無須如此客氣,人生在世,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是互相與互助。何況閱讀本就是自己喜歡的興趣,做自己喜歡的分享,只是舉手之勞而已。
2011-01-13 14:30:18
WitchVera
今日來訪拜讀經理人觀點與此篇, 得相互應證, 唯福慧根淺, 還得咀嚼多日期有所獲, 今日甚幸!
2010-12-02 12:49:08
版主回應
Dear WitchVera 您好:

朋友是知足感恩的有福慧之人,可以觸類旁通。
《金剛經》是一部「安心」的寶典。大師透過深入淺出的講說,多方設喻,佐以佛教公案典故、佛光宗法志業之發展事例,博以時事穿針引線,來解析金剛妙法、般若妙智,讓我們從《金剛經》通曉成就的秘訣,於出世入世都受用。
2011-01-13 14:34:54
一個人的咖啡和天光
金剛經全文是般若智慧的極佳範例!

佛光山是宗教組織經營管理的極佳範例!
2011-01-11 19:28:55
版主回應
一個人的咖啡和天光 您好:

歡迎朋友來,感謝惠賜寶貴留言。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亦作如是觀。《金剛經》正是佛法的核心;佛陀每每在宣講法音妙諦時,首先必須具備六種因緣的成就,像《金剛經》的開頭:
信成就:大眾對聞法的信心已經建立了。(如是)
聞成就:大眾都已具備聞法的福德資糧。(我聞)
時成就:講說的時節因緣已經成熟。(一時)
主成就:說法主正歡喜地演說妙法。(佛)
處成就:法會的地點非常的合適。(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眾成就:聞法的信眾都集合到齊。(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要啟建一場法會,必須有六種因緣的成就。我們今日讀《金剛經》難道不是殊勝的因緣?
2011-01-13 14:44:46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