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8-04 17:37:43| 人氣55,038| 回應1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閱讀蔣勳:《寒食帖》蒼涼的獨白書寫

    

《寒食詩》兩首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
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鬚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
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裏。
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
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
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
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
「寒食帖」包括兩首詩,蘇軾身遭大難,對人也有一種感慨,因此文學的詩句平白自然,沒有任何造作,同樣的,書法的用筆也返璞歸真,一任率性自然,看來隨意自在,毫不用力,卻是中國書法最高的意境。寒食在清明前後,正是雨季,淫雨靡靡,加上貶官和臥病在床,蘇軾心情的寥落感傷,可想而知,他看到海棠盛放,紅如胭脂,白如雪,卻又被泥濘所污,似乎在惜春惜花,也是惋歎自己的生命罷。第二首在字跡上寫得更為隨意流暢,「銜紙」二字完全懸腕中鋒,筆勢峭厲,和「破灶」的鈍拙形成對比,是蘇軾書法出神入化的表現。向君王盡忠無門,向祖先墳墓祭掃盡孝也不可行,蘇軾看到烏鴉啣著墓地中的冥紙,心情彷彿比晉代窮途而哭的阮藉更為絕望,己是一片死灰。 
 
這件書法一直被認為是蘇軾傳世書法的名作,見證著蘇軾在現實受挫,轉而追求純粹自我的一種生命型態罷。和蘇軾亦師亦友的另一位代宋書法家黃山谷在跋中極力稱讚這件作品,黃山谷的書法俊挺瀟灑,蜿蜒飛動,和蘇軾的蒼涼嫵麗並列,更增加了這件卷子的珍貴價值。 
 
此帖為故宮之名帖,亦為蘇東坡書法藝術的最經典代表作,因為此帖之用筆方式十分特別,是行書學習者不可陌生的。此帖最重要的用筆方式是大量的使用側鋒,並使結體壓扁使之產生茂密又妍美,對立又統一的效果。為使整幅手卷不因大量側鋒扁闊的字勢產生悶塞的感覺,運用了長線條如懸針般的中鋒筆意,又與側鋒茂密的畫面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種既對立又能和諧的高度技巧,主要是統一在自然且熟練的筆勢之中,多臨此帖,可充分感悟到「側鋒」與「中鋒」的絕妙特性,並領受到蘇東坡詩文素養的一種綜合展現。 
 
「寒食帖」中國宋朝蘇軾墨寶,縱長34.2公分,橫長199.5公分。此帖以行草寫成,筆法自由,旁邊還有黃庭堅作跋。目前收藏在國立故宮博物院清代同治年間,「寒食帖」廣東人馮氏收藏,不幸遭遇火災,馮氏緊急撲救,在手卷下端留下了黑色火灼痕跡。後來「寒食帖」流入宮收藏。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寒食帖」險遭焚燬,旋為民間馮展雲所得。馮死後為盛伯羲密藏,盛死後被完顏樸孫購得,1917年在北京書畫展覽會上展出。1918年顏韻伯手中。1922年顏韻伯將「寒食帖」帶到日本,為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收藏,有內藤虎的跋。大正年間(1923年9月關東大地震東京都一夕之間毀於火災,菊池惺堂冒死搶救《寒食帖》,一時傳為佳話。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王世傑購得,其子以高價賣給國立故宮博物院
 
黃庭堅之跋:東坡此詩似李太白 猶恐太白有未到處 此書兼顏魯公 楊少師 李西臺筆意 試使東坡復為之 未必及此 它日東坡或見此書 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 「寒食帖」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1082年)的寒食節,於東坡雪堂寫成,是平生最得意的作品之一,被稱為「蘇書第一」,書法家鮮於樞譽為繼《蘭亭序》、《祭侄文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
 
 
閱讀蔣勳:《寒食帖》蒼涼的獨白書寫
 
書名:
蒼涼的獨白書寫《寒食帖》

 
作者:
蔣動
一九四七年生於西安,福建長樂人。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一九七二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台。
 
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先後任教於文化大學、輔仁大學、台灣大學、淡江大學。擔任東海大學美術系創系主任七年。現任《聯合文學》社長。多年來以文、以畫闡釋生活之美與生命之好,為台灣美學大師。寫作小說、散文、詩、藝術史,以及美學論述作品等,深入淺出引領人們進入美的殿堂。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近年專事兩岸美學教育的推廣。
 
著有藝術論述《美的沉思》、《徐悲鴻》、《齊白石》、《破解米開朗基羅》、《天地有大美》、《美的覺醒》、《孤獨六講》等;散文《島嶼獨白》、《歡喜讚嘆》、《大度.山》等;詩作《少年中國》、《母親》、《多情應笑我》、《祝福》、《眼前即是如畫的江山》、《來日方長》等;小說《新傳說》、《情不自禁》、《因為孤獨的緣故》、《秘密假期》等。
 
內容介紹:
《寒食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蘇軾在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在寫下了首遣興的詩作,表達了他的人生之歎。詩意蒼涼,表達了蘇軾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之中,下筆而出的。
 
《寒食帖》是蘇軾被貶黃州時的遣興詩作,詩意蒼涼,傳達了惆悵孤獨的心情。帖中書法豪宕秀逸,與王羲之《蘭亭序》齊名。蔣勳導覽《寒食帖》,從字句、篇章到布局,引領讀者感受交響曲式般龐大壯闊的配置,感受東坡如何在自我調侃、自我嘲笑中企及毀譽之外的豁達。
 
導讀者蔣勳老師認為《寒食帖》不能單一看某一個字,整個篇章,一起看布局,才感受得到交響曲樂章龐大壯闊的配置,感受到創作者行走於文學與書法之間驚人豐富的魅力。蘇東坡嘲笑自己的書法是「石壓蝦蟆體」,而一般他的字會被解讀成「豪放」。閱讀《寒食帖》上的字,則會發現其實豪放的大架構?不失細節的溫柔婉約。《寒食帖》最後一句「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蔣老師把這幾個字,形容成像詩人的表情,愁鬱、荒涼、困頓,像最頑強的生命,像冬寒禿枝,看似頹敗,卻在內?蘊含隱匿發枝發葉的生命力。
 
而在歷史的騷動,《寒食帖》經歷了各種的劫難,重疊著許多時代的記憶:上面留下了黃庭堅、董其昌、乾隆、納蘭容若等人的墨跡與印章,以及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和關東大地震東京大火在《寒食帖》留下各種時間的痕跡。
 
從《寒食帖》,可以了解蘇東坡如何在自我調侃、自我嘲笑?完成一種毀譽之外的豁達。豁達指的是生命本質的了悟,了悟之後,下筆為文學,下筆為書法,都有不同境界的領悟。
 
明代的書畫家、鑑賞家董其昌對蘇東坡的作品評價甚高,並稱讚《寒食帖》是他認為最好的蘇軾作品。他在黃庭堅的題跋後面,寫上兩行小楷,恭敬地說:「余生平見東坡先生真跡不下三十餘卷,必以此為甲觀。」
 
鮮于樞為元代的書法家,傳世作品約四十多件,分別有楷書、行書、草書三類,成就以草書為最高,其草書《石鼓歌》對後世影響至深。他曾讚譽《寒食帖》是繼《蘭亭序》、《祭侄文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
 
和蘇東坡亦師亦友的黃庭堅於《寒食帖》後題跋:「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台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黃庭堅雖欣賞《寒食帖》,但卻不免有些吃味,所以便說如果再讓蘇軾寫一次,未必會這麼好。
 
清朝乾隆皇帝非常熱衷於收集古書畫,《寒食帖》亦是其中之一。乾隆不僅在引首題「雪堂餘韻」四字,加蓋許多大印,並且親自題跋於帖後:「東坡書,豪宕秀逸,為顏楊以後一人。此卷乃謫黃州日所書,後有山谷跋,傾倒已極。所謂無意於佳乃佳者……。」
閱讀蔣勳:《寒食帖》蒼涼的獨白書寫
 
序:打開傳說中的書
About ClassicsNow.net
大約一百年前,甘地在非洲當律師。有天,他要搭長途火車,朋友在月台上送了他一本書。火車抵站的時候,他讀完了那本書,知道自己的未來從此不同。因為,「我決心根據這本書的理念,改變我的人生。」 
日後,甘地被稱為印度聖雄的一些基本理念與信仰,都可溯源到這本書。
 
閱讀,可以有許多收穫與快樂。
其中最神奇的是,如果我們有幸遇上一本充滿魔力的書,就會跨進一個自己原先無從遭遇的世界,見識到超出想像之外的天地與人物。於是,我們對人生、對未來的認知與準備,截然改觀。
 
充滿這種魔力的書很多。流傳久遠的,就有了「經典」的稱呼。
稱之為「經典」,原是讚嘆與敬意。偏偏,敬意也容易轉變為敬畏。因此,不論中外,提到「經典」會敬而遠之,是人性之常。
 
還不只如此。這些魔力之書的內容,包括其時間與空間的背景、作者與相關人物的關係、遣詞用字的意涵,隨著物換星移,也可能會越來越神秘,難以為後人所理解。
 
於是,「經典」很容易就成為「傳說中的書」──人人久聞其名,卻沒有機會也不知如何打開的書。 
我們讓傳說中的書隨風而逝,作者固然遺憾,損失的還是我們。
每一部經典,都是作者夢想之作的實現;每一部經典,都可以召喚起讀者內心的另一個夢想。
 
讓經典塵封,其實是在封閉我們自己的世界和天地。
何不換個方法面對經典?何不讓經典還原其魔力之書的本來面目?
 
就是我們的想法。
因此,我們先請一個人,就他的角度,介紹他看到這部經典的魔力何在。
再來,我們以跨越文字、繪畫、攝影、圖表的多元角度,來打開困鎖住魔力之書的種種神秘符號。
 
然後,為了使現代讀者不會在時間和心力上感受到太大壓力,我們挑選經典原著最核心、最關鍵的篇章,希望讀者直接面對魔力之書的原始精髓。此外,還有一個網站,提供相關內容的整合、影音資料、延伸閱讀,以及讀者互動的可能。
因為這是從多元角度來體驗經典,所以我們稱之為《經典3.0》。
最後,我們邀請的就是讀者,您了。
您要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對這些魔力之書的光環不要感到壓力,而是好奇。
您會發現:打開傳說中的書,原來就是打開自己的夢想與未來。
那本書是英國作家與思想家羅斯金(John Ruskin)寫的《給未來者言》(Unto This Last)。
 
閱讀蔣勳:寒食帖(一)
「寒食節」吃著冷菜,心中卻比冷食更為寒涼,聽著淅淅瀝瀝的雨聲,蘇軾在新安頓好的「東坡雪堂」,冰冷的爐灶,潮濕的蘆葦柴梗,看著墜落在泥濘中的海棠……
 
「閱讀經典」內容多是一種書籍,或談《易經》,或談《史記》,或談《莊子》,或談「李商隱詩」,在經、史、子、集裡選一著作來介紹。
 
最後,我選了蘇東坡的〈寒食帖〉。
〈寒食帖〉是蘇東坡大約在1082年寫的詩稿墨跡,是文學,也是書法,被稱為「天下行書第三」,現在收存在台北故宮。
 
書畫的「經典」很多,但歸類比較難。受限於現代書籍的規格,也常常在經典的閱讀裡被忽略。1970年前後我在故宮隨莊嚴老師上「書畫品鑒」,通常都是調出一卷書法或一軸山水,看書畫,也看收藏印章、題記、跋尾,很難歸類在經史子集任何一部之中,因此常常會懷念當時那種「閱讀」經典的方式。北大一百年校慶,我就選了〈寒食帖〉來談,2009年又一次在北大講〈寒食帖〉,也算特殊緣分。
 
寒食題簽
1970年在故宮跟隨莊嚴老師上課,當時〈寒食帖〉在王世杰手上,寄存在故宮,看到的人還不多。 
莊嚴老師帶著幾個研究生看這卷子,畫卷沒有打開,就從畫卷外面的題簽開始講起。題簽是清末民初的梁鼎芬寫的。很精細的一行小楷題簽「宋蘇文忠黃州寒食詩帖真蹟」。下面兩行小字落款─「張文襄稱為海內第一」,「宣統癸丑二月梁鼎芬題記」。梁鼎芬是廣東人,光緒六年的進士,曾經因為反對李鴻章議和被貶官。他回廣東後從事教育,得到兩廣總督張之洞賞識,以後一直做張的幕僚。辛亥革命後,梁鼎芬成為保皇黨,反對康梁維新,更反對孫文革命,力保滿清,曾出任末代皇帝溥儀的師傅。這題簽寫於「宣統癸丑」,已是1912年,辛亥革命次年,梁鼎芬仍奉清正朔「宣統」,表示不接受民國。
 
梁鼎芬對張之洞極崇敬,有知遇之恩。張之洞也曾經看過〈寒食帖〉,認為是難得一見的蘇軾真跡,一度想要收藏。張之洞死後,賜諡「文襄」,梁鼎芬睹物思人,特別在題簽上標註「張文襄公稱為海內第一」,是讚美〈寒食帖〉,也是懷念故人老友。
 
〈寒食帖〉上梁鼎芬的題簽說明了這個卷子在清末民初的際遇。
〈寒食帖〉外面有一段仿宋緙絲的「包首」,暗金色的底,上面織出湖綠色松竹。
1970年,我看書畫的經驗並不多,對畫的捲收展放,「題簽」的辨識,「包首」的材料考究,都從莊嚴老師指導學起。還沒開始講〈寒食帖〉,周邊的細節已經學了不少。
 
打開〈寒食帖〉先看「引首」,「引首」有點像書冊的題目,常常是名人題字。〈寒食帖〉的「引首」是乾隆題的四個字──「雪堂餘韻」。「雪堂」是蘇軾貶謫黃州時的書房名稱,這個書房大蓋建成於神宗元豐4年8月5日(1081年)。
 
元豐2年(1079年)八月蘇軾被人誣陷,以寫詩得罪當政者,遭遇歷史上著名的「烏台詩獄」,被囚禁在京城御史台獄中,日夜審問,此地烏鴉群聚,屬於中央台省機構,一般人都俗稱「烏台」。
 
負責勘問的御史李定等人都欲置蘇軾於死罪,蘇軾在獄中從囚房窗口眺望一帶青山,在給弟弟蘇轍的絕命詩裡有名句: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
與君今世為兄弟,再結來生未了因。
將近三個月的囚禁勘問,期間也有許多人在暗中營救。神宗皇帝心智開明,並不昏庸,對於蘇軾的才華一向也欣賞。神宗祖母,當時已是太皇太后的仁宗曹皇后,聽說蘇軾下獄,更是不斷談起當年仁宗如何賞識蘇軾、蘇轍兄弟,視為青年才俊。當時仁宗已年老,蘇軾不過是二十歲的青年,仁宗認為這樣的人才要留給後代子孫治國之用。曹皇后轉述這一段歷史,神宗感念祖父愛才惜才,而自己卻把祖父選拔賞識的人才囚禁獄中,要被御史定重罪,心中大為慚愧惶恐。蘇軾的文字獄一案因此在神宗堅持下輕判。蘇軾下放黃州,被要求「思過自新」,造就了蘇軾這一段時間在黃州文學書法各方面創作的高峰。
 
蘇軾在元豐3年(1080年)下放黃州,起初借居在定惠院,後來經過好友馬夢得的幫助,也得到黃州太守徐君猷批准,在黃州城東一片山坡的廢棄舊營壘棲身。
 
蘇軾在當地父老協助下,除草開荒,經過一年,整頓出一個可以居住的規模。元豐4年八月,他的書房建成,蘇軾提筆寫了「東坡雪堂」四個字的匾額。「東坡」是城東一片坡地,意外成了蘇軾落難時的棲身之處。他自稱東坡居士,經歷大難,似乎從此開始,死去了「蘇軾」,活過來一個全新的生命──東坡。
 
書房始建於大雪紛飛的季節,建成已是夏季,東坡紀念大雪的天寒地凍,彷彿更可以砥礪頑強不屈服的生命意志,因此命名「雪堂」,並且在書房內牆壁繪畫雪景,呼應著他在黃州時寫的詩句「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正也是「雪堂」二字更深的隱喻吧。
 
黃州時期東坡許多重要的作品都在「雪堂」寫成,如〈念奴嬌〉、〈浪淘沙〉、〈赤壁賦〉,當然,還有〈寒食帖〉。乾隆在「引首」寫的「雪堂餘韻」也在讚嘆〈寒食帖〉是東坡在「雪堂」這個留下最可靠也最珍貴的手書墨跡。
 
「雪堂餘韻」四個字寫在湖綠石青色的畫柬上,一枝淡墨雙鉤折枝花卉,襯映著乾隆有點柔媚的書法。「引首」正上方有乾隆白文「乾隆御筆」印一方。
 
「引首」前後「隔水」裱綾,是用《易經》爻卦紋織成圖案,前「隔水」上還有乾隆親筆寫的簽條「蘇軾黃州詩帖」,落款是「長春書屋鑑賞珍藏 神品」,下撳「乾隆宸翰」朱文小璽。「神品」二字上也重疊蓋有「神品」連珠印,可見乾隆收藏到這一件作品的得意與重視。
 
寒食節
〈寒食帖〉原來是「寒食詩稿」,元豐5年(1082年),「雪堂」建好的第二年春天「寒食節」,東坡寫了兩首詩,留下這篇草稿墨跡。
 
「寒食」是古代的節日,從冬至算起一百零五天是「寒食」,因此多在來年春天清明節前一日或兩日。「寒食節」是古代春祭的節日,禁火三日,吃冷食,爐灶無煙,因此也叫「冷節」或「禁煙節」。
 
「寒食節」又流傳著另一個一般人比較熟悉的有關介之推的歷史故事。春秋時代,晉國國君獻公寵愛妃子驪姬,驪姬要安排兒子奚齊繼位,因此毒死太子申生,又要加害申生的弟弟重耳。
 
介之推等大臣,為了避禍,帶領重耳,出亡晉國。流亡期間,眾人備受苦難。重耳一度沒有食物吃,飢餓之時,介之推從腿股上割下一塊肉給重耳吃。「剜股奉主」,重耳極為感動。十九年後,重耳回到晉國,繼位為晉文公,要重用流亡期間的隨侍者,特別是介之推。誰知介之推卻奉母隱居綿山,不肯出仕,使得文公思念不已。後來有近臣建議,火燒綿山,介之推極孝順母親,一定會帶母親避火下山。文公下令山上留一小徑,期待介之推會從小徑逃出來。大火燒山三日,介之推沒有蹤跡。三日後火滅,在山上一棵焦枯的柳樹上找到介之推和母親擁抱著的屍體。文公大慟,悔恨不已,命令天下禁火三日,紀念介之推,以後每年此時都爐灶禁火,舉國冷食,成為流傳久遠的「寒食節」的來源。
 
「寒食節」在唐宋是重要節日,對於忠心耿耿的文人,對於懷抱忠君愛國之思的士大夫,對於孤苦受誣陷讒言的謫臣,被君王下放,遭受汙辱,孤獨困苦之中,彷彿介之推緊抱柳樹的焦屍,用頑強的肉體對抗著外在逼迫煎熬的熊熊烈焰。
 
唐人詩裡有寫「寒食」的詩句──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蘇東坡下放黃州第三年,遇到寒食節,他想起死去的介之推。沮鬱荒涼的春天,不斷下著雨,數月不停的雨,一切都煩悶潮濕。雨中杜鵑、海棠一簇一簇開放,腥紅如血,白如雪花,潔淨如淚,清明祭掃墳墓的人,燒著紙錢,紙灰在空中飛舞,像翩翩追逐的白色蝴蝶,像死去又回來的不甘心的魂魄。
 
「寒食節」吃著冷菜,心中卻比冷食更為寒涼,聽著淅淅瀝瀝的雨聲,蘇軾在新安頓好的「東坡雪堂」,冰冷的爐灶,潮濕的蘆葦柴梗,看著墜落在泥濘中的海棠,紅的像胭脂,白的像雪,一朵朵花,卻都墜落汙泥,弄髒了自己。
 
東坡要寫詩了,寫一個春天排遣不去的愁緒,寫一個生命在窮途末路絕望的哭聲,寫一個曾經熱烈的青年,如今失去一切夢想與熱情,如同死灰的心境。
 
閱讀蔣勳:寒食帖(二)
 
黃州落難,他終於領悟,生命是連「美」都可以放棄的……
 
「花」與「泥」的兩難
1082年,下放黃州第三年,寒食節,蘇東坡寫了兩首五言詩,詩的原稿成為書法名作,被稱為〈寒食帖〉。明朝大鑑賞家董其昌認為是傳世蘇書最好的一件,也被認為是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文稿〉之後的「天下行書第三」。
 
〈寒食帖〉既然是詩稿,應該先讀文學的部分。
詩稿又是作者親筆原始手稿,因此讀完文學部分,接著就可以從筆跡欣賞書法。文學與書法,是兩個不同的層次。閱讀作者原稿,交錯往來於文學之美與書法之美間,是以原稿來閱讀經典最大的快樂,與閱讀排版印刷的書籍感覺不同。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
臥聞海棠花,泥汙燕支雪。
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子」點去),
病起鬚已白。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東坡寫詩本來自然率性,「烏台詩獄」之後,更是反璞歸真,用字簡單,語意明白──自從來到黃州,已經過了第三個寒食節──沒有難懂的字,沒有艱澀典故,平鋪直敘,完全像白話。
 
蘇軾下放黃州是1079年,到黃州過了三次寒食節,這首詩大概寫於1082年的春天清明節前後。「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每年到了春天,到了寒食清明,就惋惜春天要結束了。但是,惋惜也沒有用,春天不容惋惜,並不停留──十個字中,重複用「年」和「春」。重複的字,就用一個點表示,閱讀者可以感覺到手寫原稿的節奏韻律,文學的內容與書法形式融合為一體,只有手稿可以傳達。
 
「今年又苦雨」,今年雨特別多,使人苦惱。「兩月秋蕭瑟」,兩個月來,下雨不停。
季節是春天,卻像秋天一樣,蕭瑟寒涼。東坡講的是外在季節氣候,也同時是內在心情,「苦雨」、「蕭瑟」都是風景,也是心境。
 
「臥聞海棠花」,蘇詩注解,常說海棠是蘇軾故鄉四川原生種的花。詩裡的「海棠」,可以是面前的花,也可能在講遙遠家鄉曾經有過夢想的美麗年輕生命。而現在,海棠花凋零墜落了。
 
「泥汙燕支雪」,紅得像胭脂、白得像雪一樣的花瓣,紛紛掉落土中,被泥濘汙染弄髒了。十個字,用「花」和「泥」的意象做對比。「花」是高貴的,潔淨的,美麗的,充滿色彩;「泥」是卑微的,骯髒的,低下的,黯淡的。把這兩個字的書法放大,可以看到「花」和「泥」有纖細牽絲牽絆在一起,上面一句結尾的「花」跟下一句起頭的「泥」用牽絲牽在一起,透露「花」與「泥」間的兩難糾纏。
 
年輕的時候,蘇軾的生命像一朵燦爛、高傲、自負的花;現在,落難黃州,覺得「花」被「泥」土弄髒了。「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黃州時期,東坡的詩句好像在反覆問自己:你還要不要這麼潔癖,這麼堅持?要不要像一朵花,固執自己的高貴潔淨,不肯隨汙濁世俗同流合汙?這是自屈原以來,遭遇誣陷時文人對自己的共同詢問質疑。〈寒食帖〉裡,暗喻了自己生命的兩難,「花」,還是「泥」,潔淨?還是卑汙?如何選擇?
 
青春的傷逝
〈寒食帖〉接下來是對時間青春流逝的感傷,用了典故,比較不容易懂──
 
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
這一段是來自《莊子》的典故,莊子在談時間的流逝,用了一個比喻──一個人怕自己的船被偷走,把船隱藏在山谷當中,以為很安全。沒有想到,半夜時分,河水漲潮,把船漂走了。
 
莊子比喻時間像潮水,人在睡覺的時候,時間也在流逝,沒有人能躲過時間的偷襲侵蝕,青春藏不住,生命最終會被時間帶走。這年蘇東坡四十七歲,人到中年,容易感觸時間快速消逝。「烏台詩獄」,落難之後,蘇東坡對時間的感傷更強烈。彷彿不知不覺時間在暗中把他的青春偷走了,把生命中許多少年時的夢想偷走了。「夜半真有力」,越是在夜半睡眠中,越是不覺察的時候,時間的消逝越快。時間如此逝去,強勁有力,摧毀一切存在。
 
「何殊病少年(「子」點去),病起鬚已白」,這裡有脫漏字,「病」用小字補寫在一邊,「子」寫錯了,用四點點掉。這都是閱讀原始手稿才會有的特殊經驗,好像同時參與了作者思考、書寫、修正的過程。
 
──覺得自己原來還是青年,還在寫〈南行詩〉的年紀,還在參加科考的時候,還是充滿夢想熱情的年輕人。沒有想到,一場大病醒來,頭髮鬍鬚都白了。這裡的「病」不止是講身體的病,也是「烏台詩案」的傷害。生命徹底「大病」一次,抓到監獄裡,遭受汙辱恐嚇,生命遭遇巨大挫折磨難。等「病」過去了,忽然發現,頭髮都白了。經歷巨大的驚慌,巨大的蹂躪、折磨、侮辱,懂得了滄桑,頃刻間,從青春轉為衰老。
 
石壓蛤蟆
讀完第一首〈寒食詩〉,瞭解了意思,接下來就會把視覺停留在書法線條上。
東坡的書法初看並不美,用筆很自然,有點隨意,特別因為是草稿,也不會像謄錄的定稿那樣工整規矩。 
從「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看起,字體線條從容平凡,沒有刻意造作的姿態,和東坡的詩風一樣,平實自然,不刻意求工,閱讀者也沒有壓力,不像在看名家作品。
 
宋書法家中蘇書品格排第一,恰恰是因為平淡天真,沒有一點矯揉造作。
三十年前在莊嚴老師處看〈寒食帖〉,因為年輕,我看不出特別的好。倒是覺得後面黃山谷的跋文書法俊秀挺拔,光芒四射。心中對蘇書居四大家之首的說法,頗有疑慮。我把疑慮說出來,問了老師。莊老師淡淡一笑,說:「慢慢看,以後你就知道了。」看了三十年,每次展出都看。手上也有一卷日本二玄社複製原寸的精印品,不時摩挲展玩,「慢慢看」變成三十年來閱讀〈寒食帖〉不間斷的功課。
 
從疑慮到感動,了解書法技巧畢竟只是皮毛,對任何創作者而言,品格其實都更勝於技巧的賣弄〈寒食帖〉看久了,逐漸了解不自誇、不賣弄、不矯情,對一個創作者的艱難。了解東坡如何在自我調侃、自我嘲笑裡完成一種毀譽之外的豁達。豁達指的是生命本質的了悟,了悟之後,下筆為文學,下筆為書法,都有不同境界的領悟。
 
「年」這個字之後,書法字體開始變化──「惜春」二字造型很美,看來平實,卻很委婉。其中「惜」字有細的牽絲,「春」字婉轉溫柔。蘇詩和蘇書都常常被解讀為「豪放」,其實他的詩詞書法,豪放的大架構裡都不失細節的溫柔婉約。沒有細節的婉約,「豪放」就只是粗魯了。
 
「苦雨」二字是耿硬的筆法,使人想起唐初的褚遂良和歐陽詢,看到東坡規矩剛直,甚至峭立銳利的一面。「秋蕭瑟」以後字體再一變,蘇書特有的蕭散表現出來,真如瑤台散仙,看來不成規矩,卻另有一種品格。
 
「臥聞」兩字妙極,尤其是「聞」的最後一筆,像垂掛的死蛇,像蚯蚓死屍,東坡在線條裡注入了落魄,失意,沮喪,百無聊賴的慵懶。線條像一根鬆掉的琴弦上喑啞的聲音,失聲了,荒腔走板,沙啞中卻都是落魄的辛酸。
 
東坡常跟好友黃山谷彼此嘲弄嬉戲,笑自己的書法是「石壓蛤蟆體」。寫王羲之是「王體」,寫顏真卿有「顏體」,寫柳公權有「柳體」,大書家都在創造自己的「體」。東坡寫字,不求俊挺華美,他手不懸腕,側臥毛筆,字扁扁的,他就找了一個「石壓蛤蟆體」來嘲笑調侃自己。
 
人世間都在爭強鬥勝,努力踩壓踐踏別人,標榜自己。但是,度過生死大難,東坡對世俗毀譽可以哈哈一笑了。從牢獄出來,看過自己的狼狽邋遢,看過自己在死亡凌辱前的恐懼顫怖,原來生命如此軟弱卑微,手上的筆,也許知道剛硬只是故作姿態,何不讓自己看一看「死蛇蚓屍」,而不是書法上習慣誇耀的「鸞飛鳳舞」。
 
眾人都搶奪「美」,東坡或許覺得,沒有人搶奪的那個「醜」,就留給自己吧!眾人都搶奪成功、高貴、華麗,東坡領悟了在醜陋、邋遢、難堪中也要苟活的卑微。
 
黃州落難,他終於領悟,生命是連「美」都可以放棄的。
黃州時期,東坡寫信給朋友,講了一件事,大意是到黃州後,心情有時不好,就到街市喝酒。酒醉踉蹌,不小心,撞到一個人。這個人(大概是地方混混)很生氣,一拳把東坡打倒地上。倒在地上的東坡,剛開始有點生氣,但是,不多久,他想一想,這混混竟然不知道我是誰了。他高興起來,心想:「多好,沒有人認識我了!」從名滿天下的才子到市井小民認不出他來,可以回來做平凡眾生了,他給朋友的信上說:「自喜漸不為人識。」
東坡在作一個很難的功課吧,修行掉知識分子的傲氣和潔癖,修行掉別人非知道自己不可的驕慢自大。
 
他在做生命本質的修行,修行好了這一部分,書法與文學都有不同進境。東坡書法的「石壓蛤蟆體」要追溯到「自喜漸不為人識」的修行領悟吧。就是一隻石頭壓死的癩皮蛤蟆,扁扁的、臭癟、難看、醜陋、骯髒,蘇東坡這樣走進了文學與書法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美的學習,常常開始於「美」的執著。漫長的「執著」之後,有可能剎那頓悟,把自己從「執著」解放出來。認同自己不過是「石壓蛤蟆」,領悟了美的放棄比美的執著更難,也更重要。這時,可以與一二知己會心一笑,可以與蒼涼孤獨的自己會心一笑。
 
寫字通常要「懸腕」,線條比較漂亮。東坡寫字,有點懶懶的,手靠在桌上,形成「左秀右枯」,右邊的線條,不容易拉開。這個「枯」反而變成他的一種風格。審美的「風格」並沒有好或不好,只是不同而已。今天年輕人牛仔褲要撕破來穿,「破」成為一種「美」。東坡的某種「敗筆」,某種「破」,某種「枯」,某種「醜」,一一成為他生命的真實風格,成就他的文學,也成就他的書法。「美」,其實是最後回來做自己而已。 
  
 
 

台長: 讀.冊.人
人氣(55,038) | 回應(10)| 推薦 (10)|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人生:人間書房 |
此分類下一篇:福虎生豐:張夢機《藥樓近詩》
此分類上一篇:情的菩提:情深,萬象皆深

讀.冊.人
《寒食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
蘇軾在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在寫下了首遣興的詩作,表達了他的人生之歎。詩意蒼涼,表達了蘇軾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之中,下筆而出的。

《寒食帖》是蘇軾被貶黃州時的遣興詩作,詩意蒼涼,傳達了惆悵孤獨的心情。帖中書法豪宕秀逸,與王羲之《蘭亭序》齊名。蔣勳導覽《寒食帖》,從字句、篇章到布局,引領讀者感受交響曲式般龐大壯闊的配置,感受東坡如何在自我調侃、自我嘲笑中企及毀譽之外的豁達。

從《寒食帖》,可以了解蘇東坡如何在自我調侃、自我嘲笑?完成一種毀譽之外的豁達。豁達指的是生命本質的了悟,了悟之後,下筆為文學,下筆為書法,都有不同境界的領悟。

清朝乾隆皇帝非常熱衷於收集古書畫,《寒食帖》亦是其中之一。乾隆不僅在引首題「雪堂餘韻」四字,加蓋許多大印,並且親自題跋於帖後:「東坡書,豪宕秀逸,為顏楊以後一人。此卷乃謫黃州日所書,後有山谷跋,傾倒已極。所謂無意於佳乃佳者……。」

明代的書畫家、鑑賞家董其昌對蘇東坡的作品評價甚高,並稱讚《寒食帖》是他認為最好的蘇軾作品。他在黃庭堅的題跋後面,寫上兩行小楷,恭敬地說:「余生平見東坡先生真跡不下三十餘卷,必以此為甲觀。」

和蘇東坡亦師亦友的黃庭堅於《寒食帖》後題跋:「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台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黃庭堅雖欣賞《寒食帖》,但卻不免有些吃味,所以便說如果再讓蘇軾寫一次,未必會這麼好。

鮮于樞為元代的書法家,傳世作品約四十多件,分別有楷書、行書、草書三類,成就以草書為最高,其草書《石鼓歌》對後世影響至深。他曾讚譽《寒食帖》是繼《蘭亭序》、《祭侄文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

蔣勳老師認為《寒食帖》不能單一看某一個字,整個篇章,一起看布局,才感受得到交響曲樂章龐大壯闊的配置,感受到創作者行走於文學與書法之間驚人豐富的魅力。蘇東坡嘲笑自己的書法是「石壓蝦蟆體」,而一般他的字會被解讀成「豪放」。閱讀《寒食帖》上的字,則會發現其實豪放的大架構?不失細節的溫柔婉約。《寒食帖》最後一句「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蔣老師把這幾個字,形容成像詩人的表情,愁鬱、荒涼、困頓,像最頑強的生命,像冬寒禿枝,看似頹敗,卻在內?蘊含隱匿發枝發葉的生命力。
2010-08-04 18:05:29
巴黎的位子
心之所向,筆落性情!
2010-08-05 05:10:27
小洋子
這些年才剛認識蔣勳這個人
嗯,我非常喜歡他說的事
早安
2010-08-05 07:57:43
小知之
第一段的末句首字應做「已」。

東坡生在太平之世
他的一生卻幾經坎坷

要修掉自己的傲氣及人格上的潔癖何其難
東坡卻能在逆境中苦中作樂
他的定風波、臨江仙等有名的詞作一一道出他的歷練
他是個不可多得的奇才、通才!
2010-08-05 10:25:47
楊風
午安
2010-08-05 15:24:35
Lazybone
聽蔣勳演講常常都讓我好感動
而蘇軾 我想他的際遇給了我們很多人很多安慰:
連他都會被貶 不受重用
那更何況是我們一般人咧...
沒辦法不喜歡他跟佛印啊
2010-08-06 11:46:10
霧裡看花
謝謝你選了好書跟我們分享
2010-08-10 12:39:34
飛腳
讀冊人,謝謝你詳盡介紹寒食帖及現代名家蔣勤的點評!見解非常獨到,蘇子寒食帖之行書墨寶,蔚為絕技,筆走龍蛇之勢徜徉山水之間,可謂獨步好幾個時代,中國以前有寒食節習俗,來源介子胥不肯出士隱居深山,後來被人放火燒死之氣節。
2010-08-11 21:38:42
飛腳
寒食來源是介子堆還是仲子胥的典故,自己已模糊了......
2010-08-11 21:39:52
品墨
拜讀了
蘇軾寒食帖與黃庭堅花氣薰人帖
我最喜歡的的帖!
2010-08-13 07:44:08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