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5-08 21:25:06| 人氣9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世界並沒有被遺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過去,選擇人潮眾多的地方,圍圈作場,立時就可以在場中表演起來,演罷再向圍觀的群眾討賞,這是一種觀演互動極為自然的演出形態,集娛樂(演出效果)、經濟(攤販小吃)、社交(觀眾之間所形成的融洽氛圍)於一爐,對演員來說,這可真的是憑真本事的時刻,因為觀眾對於表演的喜惡在傾刻間立化分明。戶外演出一直是演員與觀眾甚為喜愛的演出形式,特別是對於某一社區居民的聚攏,倒也能發揮一些功效。

仲夏夜,涼風徐徐,吹得人挺舒服的。在這樣的夜晚,成立近三年的「身聲演繹社」選擇新店的馬公公園戶外劇場,推出他們過去街頭演出的創作集錦《被遺忘的世界》(據該團演員袁正玉所言)。如果不是先前就收到演出的宣傳單,我可能就錯失了這場免費的戶外演出,過去在正式演出前可能會以遊街或熱鬧的敲鑼打鼓來招攬觀眾,而今卻改以先期的文宣行為,這當然是工商業社會文明發達之後,人們的作息、居所、興趣改變而使然。但這並不影響今晚(八月十八日)的演出,現場觀眾約有近兩百人,並且在演出前半小時就有若干觀眾專程前來等待開演,當然也有來逛公園恰好碰上演出的。

團名取為「身聲演繹社」,整個演出也的確完全以「身體」與「聲音」,將某些設計好的情緒與氛圍「演繹」開來,隨著各式各樣的樂器(主要是笛、鈴、鼓、鑼)與演員所發出的吆喝與宣敘,演員的身體會依著節奏與旋律做不同的肢體展現,時而剛猛狂烈,時而緩慢輕微,時而似以形體動作相互對話,時而僅留一人(袁正玉)獨吟破夜;最為有趣的是表演與觀眾的互動,每到輕快擊鼓節奏的當兒,現場就會有部分民眾在自己的座位跟著拍掌或叫好,甚至奏笛人(吳忠良)自觀眾席中邀起一名外國友人到場共舞,這名外國友人一開始還有點靦腆,很快地竟也舞得渾然忘我;最後則是演員邀眾同樂,包括十餘名現場的大人及小孩,以接龍的方式,在場上同樂共舞。

很簡單的演出結構與形式!其實在表演開始後不久,其中的一位男演員就煞有其事地一邊舞著火把,一邊將場中央近觀眾前方的木材堆點燃,在夜空下的公園,除了類似儀式的樂舞表演,我想很多人的焦點會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一堆火,這是人類最原始的天性,黑暗中,圍繞著火堆,有人狂歌,有人跳舞,每個人都是演員,也都是觀眾,不分彼此,沒有尊卑!

當我看到節目單上寫著「十元不算少,百萬不算多,您的捐獻一小步,是我們行動的開始、夢想的創造。歡迎贊助!」的時候,我一直在想:身聲演繹社歷來一直是以戶外、街頭、或是廢棄的酒場所改建的華山藝文特區做為其主要的演出場所,這或許是他們的選擇,又或許是現實使然?!經濟大環境的不景氣,並沒有澆熄這群四處吟唱的表演藝術家熾熱的創作心靈,雖然只是一個小時左右的表演,卻可以從觀眾的掌聲中感受到他們的藝術真誠。

本文首登於《中華日報》

台長: 于善祿
人氣(91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