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6-19 01:40:36| 人氣3,3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評身聲劇場《尋龍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時間:2010年5月30日,週日14:30
地點:竹圍工作室 十二柱空間
演出:身聲劇場《尋龍記》

長期觀察「身聲」 的發展,可以發現該團自遷移到竹圍工作室,成立了「身聲大地樂器室」,設有「樂器DIY課程」,開放並鼓勵親子民眾共同參加(參見《尋龍記》節目單頁10),由這個脈絡確實為身聲開拓出一群親子觀眾,特別是從去年的《在大水之中》到這次的《尋龍記》,這兩齣戲都有比較清楚的故事線,演員的語言明顯地變多了,敘事性加強,但同時顧及到親子觀眾的理解度,以及演員載歌載舞、又要會演、也要會演奏樂器,幾乎朝「完全演員」(total actor)的方向發展,所以故事都並未過於複雜,反倒是在簡單的情節與結構當中,呈現具有哲思的主題,像這次的《尋龍記》,表面上看起來是要尋龍與屠龍,但最終是尋龍者自我追尋的過程,可以說是古希臘最富盛名的悲劇《伊底帕斯》(Oedipus the King)的某種變調,伊底帕斯為了追查兇手而發現自己的身世,《尋龍記》裡的尋龍者則是為了尋龍而發現人心的存在與百態。

基本上,我們可以說故事結構是簡單的,但表演形式卻是富於變化的,演員(包括說書人與三名尋龍者)說到哪、演到哪、戲到哪、故事情節就到哪,高度地自由、靈活與彈性,當然也就非常容易與觀眾打成一片;再加上使用多樣與多彩的面具與服裝造型,搭配各式各樣的隨身道具,並演奏許多特別的世界音樂樂器,讓整個說⁄演故事的過程當中,耳目均不暇給,連小朋友都看得很投入。

故事也用了一些套式元素,譬如不確定的時空(便於觀眾自己「對號入座」,或顯示其故事與角色的普遍性)、「三」個尋龍者(數目字「三」,以方便有所參照比對)、「十年」的尋龍期限(十年,a decade,就社會學的研究角度而言,decade studies已經可以看出時移境遷人變的程度)、自我追尋與頓悟(self search and initiation,這幾乎是所有「旅程」⁄「過程」式的敘事結構,一定會出現的主題)……等等,再加上「龍」本身所具有的某種奇幻性,也可以讓這個故事增添幾分神話與傳奇的色彩,對華人(創作群裡頭,有幾位是馬來西亞華人,也有台灣的原住民,而觀眾則多為當代台灣人)而言,「龍」也是中華文化共通的圖騰或基因之一,可以做為審美經驗與文化認知上的最大公約數。

如果將《在大水之中》到《尋龍記》,看成是身聲現階段的轉型之作,或企圖開拓的另一條「秘徑」 ,平心而論,是一種親民的策略,讓社區民眾與親子型的觀眾增加,這和過去作品鎖定劇場界人士、菁英分子的路線,已經有所不同,我覺得這無可厚非,對於任何劇團而言,階段性發展目標與重點的設定,都是必要的;何況,我在這次的《尋龍記》裡頭,已經完全可以感受到張偉來、劉佩芬與劉婉君這三位資深團員,在身體技藝的掌握上(包括聲音、肢體、演奏等)、對於空間的悠然與自信,以及意識到表演當下與現場觀眾,這幾方面的成熟度已經與過去大有不同,甚至連總導演吳忠良上場不到一分鐘的短暫客串,都讓人印象深刻,搶盡鋒頭。我所感受到的現階段身聲,不再有摸索期的愁苦,也不再有定位不清的焦慮,「太陽之子」 ,繼續地做自己,並走出自我風格吧!

台長: 于善祿
人氣(3,31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