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3-18 23:24:19| 人氣2,960|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評Double A實驗體創團作《戀人‧絮語》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時間:2007年3月10日,晚7點半
地點:皇冠小劇場

整個皇冠小劇場的地下一樓低矮空間,被交錯的十字型伸展台,切割成四個稍微擁擠的觀眾席區,每個席區的後方並裝置了統一規格的投影幕,隨劇情的需要與氛圍的烘托,三不五時會播放相應的電腦幻燈影像;十字型的伸展台則成了最主要的表演區,台的四端分別佈置成三廳與一個可旋式的雕塑,三廳分別是一對同居男(翁詮偉飾)女(林涵飾)朋友的客廳、一對同居男(張朝閔、蘇敬杰飾)同性戀的房間、某一家餐廳的一副桌椅,雕塑的內容則是粗線條勾勒的男男女女的人物形象,代表街頭隨時擦身而過的芸芸眾生;當然,整個十字型的伸展舞台設計,也明顯地象徵了人們面臨愛情十字路口的方向抉擇。

這齣戲主要是從羅蘭‧巴特的《戀人絮語》(1977)啟發而來的,原本是「我」在面對緘默不語的情人時含情脈脈地喃喃自語,到了Double A實驗體的演出之後,具塑出一女三男四個角色,語言則除了獨白之外,也有了對話,關係則有舊愛、新歡、同性戀、異性戀等幾種樣態,而情感的氛圍與強度就更多層次了,像是隱忍、等待、激暴、期盼、焦慮、回憶……等等。

串起整齣戲的是一對十年前分手的男女情侶(林涵、張朝閔飾),約定好十年後兩人再次相見的時間和地點,當初單純的表層目的似乎就只是為了看看對方的現狀變得如何,然而兩人的再次相見卻讓當初的回憶一一浮現;兩人現在有各自的戀人,女的和一個男的(翁詮偉飾),而男的(張朝閔飾)和另外一個男的(蘇敬杰飾),較富戲劇性的是,女的和另外一個男的(蘇敬杰飾)竟是大學時期的學姐學弟關係;在觀賞演出的過程當中,原本也在揣想翁詮偉與張朝閔所飾演的這兩個男的會不會也曾經有過什麼關係,但編劇並沒有這麼機械式地將四人關係幾何化,畢竟那樣做似乎就太人造化、太結構化了。

戲的結尾是現在的兩對戀人因為不信任對方而各自分散,翁詮偉和張朝閔所飾演的兩個男人各自在後悔與自責的漩渦當中,想要再彌補些什麼,而那對學姐學弟則像是被拋棄的天涯淪落人,兩人相約要去屏東看滿夜的星空,而那正是十年前還在一起的那對情侶(林涵、張朝閔飾),女方最大的心願。

四個角色似乎只有女的在戲中有名字,聽起來像是「Hanna」的音(而且好像只有出現過一次,即學弟向他現任男友介紹學姐的時候,偏偏這位現任男友與學姐十年前是一對戀人),不管是對話或獨白,都只有人稱代名詞在指稱自己或彼此,一方面當然是對浮世男女的投射度擴大了,另一方面卻也讓要重述此一角色關係的後來者(比如拙於說故事的筆者)不容易簡明描述(如前兩段所示)。

乍看之下,這齣戲確實呈現出一種從文字轉化成劇場的立體度與流動感不夠的問題,四個角色都各別有較長的獨白段落,而且所有的獨白加起來的篇幅也佔去全劇的不少比例,從戲劇原理中的衝突角度或對話張力觀之,所謂的戲感似乎少了一些。但再進一步思索之,筆者倒是大致接受這樣的文本創作,然而除了抓住原著的語態表現方式(絮絮綿綿的喃喃自語)之外,或可再進一步處理述說主體「我」的存在與消解,以及「緘默不語的對方」的存在樣態。

目前的問題比較是出在導演和表演上頭,原本想「融合合唱團分部、重唱、齊唱的概念處理破碎的絮語」,但到了實際演出,只剩下對話與獨白;而原本想「運用樂旗隊隊形變化的手法處理舞蹈的場面和舞台調度」,到了實際演出,也全然消失;四位演員對於台詞的消化也還有待加強,目前的表現方式都嫌單薄與單調,無法具現「絮語」的漫天迷想與千姿百態。

這又是一支由戲劇科系學生為主體所組成的新劇團,所謂的「Double A」,指的是「Apple and…一種好奇的眼神;Art and…一種被定義的美好;Anything and…無數種的組合;不論後面連接的任何可能,都是一種Double A;但是,題材,只是一個基底。技術,只是一種方法。劇場,卻是一個夢想。」除了要留意這樣的團名會不會引發命名權的版權問題之外(有一家著名的電腦印表紙廠牌就叫做Double A),筆者當然對於劇場界裡不斷湧現、前仆後繼的年輕創意抱以樂觀其成的態度。

台長: 于善祿
人氣(2,960)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敬杰
老師謝謝你

每次演出都有你的筆記

也謝謝你的指導
2007-03-19 02:54:58
正仁
感謝老師

希望我們下次會更好

謝謝
2007-03-20 02:22:3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