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5-05 18:18:09| 人氣15,37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中元的構圖》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時間:2022430日,周六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整體視覺及造型設計上,呈現某種「輕時尚」(或者劇團所謂「清新高雅」)與「年輕化」的風格感,藉此打造「當代客家」的樣貌,試圖拉近年輕觀眾族群;不過,就評鑑當日觀察所及,似乎中、老年觀眾仍屬大多數,「年輕化」「當代客家」的總體思維大方向可期,策略仍有努力開發與創新的空間。

 

故事取自鍾肇政同名短篇小說,同樣著重處理主角阿木(蘇國慶飾)的戰爭創傷症候群(PTSD),從精神病理學的角度來看,他幾乎完全符合所有的症狀,當然,這也就成為角色表現與演員掌握的一大挑戰。在時空的結構上,採取意識流的手法,以阿木為第一人稱視角,閃回於戰爭記憶與現實景況之間,記憶是殘酷、痛苦、驚嚇、揮之不去的夢靨,而現實卻又是人事已非、家不像家、瀕臨崩潰的狀態,阿木身心無所適從,所欲所求均不可得,質疑神明,挑戰大士爺,鬼魅纏心,幾近瘋狂(實已瘋狂);如此的情緒線條幾乎一直處於開張的狀態,演員在戲曲程式化的表演框架裡頭,似乎有想要做點細微的處理,但並不明顯,坦白說,演員很辛苦,觀看也有點疲累。(反倒是謝幕時,蘇國慶跳離角色身分,才有辦法給觀眾十秒左右的笑顏逐開,但那已是在戲之外了。)

 

故事並非線性敘事,改編成戲劇演出之後,也變得較無戲劇行動的推展,而比較像是阿木的腦內意識流劇場,閱讀小說與觀賞戲劇,終究有不太一樣的審美感受,除了前段所述的表演狀態之外,舞台視覺是另外一個可以觀察的重點。在大表演廳的鏡框舞台上,架設一座圓形轉台,其上擺放了一尊三層樓高的大士爺神像,像身無彩塑,其原色為米膚色,其質料像糊紙藝術(神像兩側的隔板也有點糊紙感),燈光變化便可以轉換神像的顏色,其神情的威嚴感一直都在,只是覺得其超大尺寸「擺」在(或「擠」在)舞台上過於突兀,不過若將主壇道士(陳思朋飾)於上下半場開場時所站的高台、樵頭(胡毓昇飾)和冤家(陳怡婷飾)所扮類似紙紮偶說書人其上方的抬梁穿斗、甚至還有代表中元節的數十上百掛串燈籠等,「大」「多」「滿」「擠」是舞台構圖最主要的視覺感受。

 

有趣的是,有些唱段,或有些伴奏的表現,要是按照欣賞老折子戲的習慣,應該已經喝采叫好了,可是我所觀賞的場次,觀眾似乎太過拘謹,想拍又不爽快地拍,想跟拍又畏畏怯怯,雖然後來慢慢有點起色,但整體而言就是不太帶勁。反倒是謝幕謝了將近十分鐘,這時才似乎醒了,又是拍照,又是鼓掌、叫好,late better than never。觀眾反應,應該還是來自於舞台上的表現,雙方可能都有點不帶勁吧。

台長: 于善祿
人氣(15,379)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