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2-04 00:38:21| 人氣5,409| 回應7 | 上一篇 | 下一篇

給布雷希特的一封信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本文發表於瘋狂劇場《高加索灰闌記》節目場刊,演出地點:皇冠小劇場,演出時間:2006年12月15日至16日,晚上7點半,16日至17日,下午2點半。】

老布:

上個週末(2006年11月25日),我到台北市和平西路一段的「德國文化中心」,應邀出席「瘋狂劇場」所舉辦的「【獨”布”五十年】布雷希特戲劇座談會暨《高加索灰闌記》讀劇」,這是瘋狂劇場為了最近最新的製作《高加索灰闌記》所策劃的系列活動之一;另外幾位與會者分別是這次的製作人王瑋廉、導演周力德、音樂設計同時也是「夾子太硬啦樂團」主唱應蔚民。

從第三個千禧年之後的這幾年,你的作品在臺灣的劇場界還蠻常被改編搬演的,像是臺大戲劇系在2001年的學期製作《高加索灰闌記》,我還記得是在台泥大樓士敏廳以英語演出的;還有臨界點劇象錄在2004年初在華山藝文特區的四連棟演出的《勇氣媽媽》;緊接著又有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在2005年秋天所演出的《都市叢林》;然後就是現在(2006年)由瘋狂劇場所推出的《高加索灰闌記》,以及差點與他們撞檔期的差事劇團所推出的《敗金歌劇》(改編/聯想自你寫的《三便士歌劇》)。就作品的搬演頻率來看,如此密集的程度,排名在你前面的大概只有莎士比亞(1564-1616)了吧!你可別不服氣,人家今年可是逝世三百九十週年,你不過是第一個五十週年嘛!

那天下午的座談會主持人王瑋廉開場白提到,過去他對政治是處於冷感狀態的,不過最近他倒是開始思索劇場與政治之間的關係了,然後他就把麥克風交給我了,意思是希望我說說為什麼你的劇作總是富含了政治、社會與經濟價值的辯證。我很簡單地勾勒了一下貴國的簡史,大致從神聖羅馬帝國(843-1806)建立之後,境內出現了成百上千大大小小的邦國,期間也出現過幾個邦聯的政治組織(1806-1813的萊茵邦聯、1815-1867的德意志邦聯、1867-1871的北德意志邦聯),最後是到了1871年才算是統一成了德意志帝國(1871-1918);後來又經歷了魏瑪共和(1919-1933)與納粹(1933-1945),卻在二次大戰後分裂成東德(1949-1990)與西德(1949-1990)。不斷地統一與分裂,也不斷地嘗試不同的政治制度,甚至是尋找身分認同,在這樣的歷史文化背景下,或許能夠在某一個側面說明你劇作的複雜性與沉重感。

輪到了力德發言,他頗有見地地針對了你究竟是否曾經加入共產黨、疏離效果、社會主義在臺灣被窄化成共產主義或馬列主義等論點,從你的傳記與作品中找到一些線索或例證,來說明他的批判性觀點,興之所至,還朗讀了幾行你所寫的詩句哩!

後來我也幫忙做了一些補充說明,關於社會主義的被窄化,這是臺灣長期以來的政治意識形態與教育機制所致,其實從十八世紀中葉的工業革命以降,雖然在產業形態造成了新一波的革命,但是相對地也衍生了許多的社會問題,尤其到了十九世紀,許多社會學者紛紛提出不同的理論或主義,試圖解決不斷產生的社會問題,社會主義只是一個統稱,其底下有很多的學說、流派、意識形態,共產主義不過是其中之一罷了。

而你所建構的episches theater,在英語世界裡頭被譯成了epic theatre,中文很自然地就將它二手翻譯成「史詩劇」,更有不識外語者,就依著「史詩劇」三個中文字,不斷地揣度、想像、重建你當年建構起來的戲劇理論;針對此一德語術語的中譯,我同意中國大陸學者余匡复教授的說法,他在他所論著的《布萊希特論》(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裡頭,就有一整章(第三章「敘述體戲劇(episches theater)──布萊希特非亞理士多德美學思想在戲劇上的具體化」)在論證此一德語術語的誤譯(他將其譯為「敘述體戲劇」)、敘述體戲劇與戲劇性戲劇(dramatisches theater)的特徵與比較、辯證戲劇,雖然還不是很順口,不過我會慢慢改變自己的語用習慣的,至於是否整個中文世界能夠改用「敘述體戲劇」,我就不敢保證了,因為臺灣的戲劇學界,有很多人是只能讀懂一種外文的(即英文),何況短時間之內,要改變大家的想法和用法,應該很難很難。

你真應該看看、也聽聽小應(應蔚民)的發言的,幽默逗趣,唱作俱佳,他以「高加索灰闌記音樂廣播劇」的音樂設計概念,創作了一部最新專輯,裡頭有部分作品就會運用到這次力德導的戲裡頭,而小應同時也參與戲劇的演出,他擔任的是說書人和法官艾茲達克。當天下午的座談會,我們只聽了也看了部分的片段演出,我發現小應使用音樂廣播劇的形式概念,將你的敘述體戲劇、還有這部戲裡的說書人角色,統合到了一塊,在創作精神上應該是契合的;另外,他也玩了許多同音異義字、雙關語、多語混雜等語言遊戲,單是示範了幾個小段落,我們就已經笑翻了。

講到笑,力德在詮釋你的《高加索灰闌記》時,所採取的「疏離」手法,就是要把這齣戲做成一個喜劇,畢竟喜劇在情緒上和審美距離上,是可以將觀眾和演出拉開的,而這,就是他想要達到的疏離效果。說實在的,座談會現場的人,沒有一個親眼目睹當年你是怎麼樣導戲的,尤其力德他在排練過程中,無法解決既要一個演員進入角色、又要其從角色疏離跳脫的演法,這應該就是他要以喜劇手法「翻譯」你的「疏離效果」的原因之一吧!

我在學校裡頭是教戲劇史的,可能是對學生太寬容了,為了要讓他們可以比較容易地消化閱讀的材料,總是幫他們找好中文資料,不過在臺灣的出版界,以你之名出版的專書還真少,比起誠品書店裡頭常常就是一大櫃的莎士比亞(抱歉,我又在你面前提到了他),或是一整排的易卜生(1828-1906,人家今年是逝世一百週年,你又輸了);中國大陸那邊倒是有比較多關於你的劇作中譯和相關的論著。說也奇怪,今年適逢你因為心臟病發逝世五十週年,書林和聯經兩家出版社,就適時地推出了你的若干劇作的中文重譯注釋本,我仔細地想了想,原來中華民國的著作權法第三十條規定:「著作財產權,除本法另有規定外,存續於著作人之生存期間及其死亡後五十年」,也就是說,你的著作在中華民國的法權範圍內,已經變成文化公共財了,我倒是希望因為這個樣子,未來可以在臺灣的出版界看到更多關於你的劇作中譯注釋本與相關論著的出版。

根據外電消息,最近喬治亞共和國以間諜罪名逮捕四名俄羅斯軍官,俄國於兩國邊境增兵以為回應後,高加索地區的緊張情勢再度升溫,這是近十五年來兩國間最嚴重的齟齬事件,可能有爆發軍事衝突之虞。你當年選擇中國的元雜劇《灰闌記》,將故事的時空轉換到二次大戰期間德侵蘇聯高加索山區的背景,這個作法真是聰明,因為高加索地區地緣政治極為重要、礦產豐富、種族與宗教又極為複雜,幾個世紀以來,原本就爭端不斷,且是歐、亞列強角力競爭的舞台之一。對了,忘了告訴你,喬治亞共和國是蘇聯在1991年解體之後,於當年4月9日正式獨立的國家,你絕對沒想到,連蘇聯(1922-1991)這曾經是全世界最大的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也會解體吧!你應該更沒料到,連東德與西德都已經統一十六年(1990-2006)囉!事事難料喔!

你還是戴著那副黑色圓框眼鏡、抽著雪茄嗎?還是你終於找到心儀的偶像梅蘭芳(1894-1961),拜師學藝,一步一步地學著《宇宙鋒》、《汾河灣》、《刺虎》、《打漁殺家》、《虹霓關》、《貴妃醉酒》等唱功與身段,這是當年(1935)春天你流亡莫斯科,梅蘭芳所主演的六齣戲碼;不急,你可以慢慢學,反正你們倆現在時間多的是。

最後講個冷笑話:中國大陸通常將你的名字譯成「布萊希特」,臺灣則多半譯為「布雷希特」,我看這次由於力德導了你的《高加索灰闌記》,或許可以將你們兩個人的名字放在一起,新譯成「布力希德」,你看怎麼樣?


LULUSHARP版主 于善祿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yushanlu/


P.S.你那邊可以無線上網嗎?要不然,你就看不到我的網頁了!

台長: 于善祿
人氣(5,409) | 回應(7)|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陈大联
好文章啊!温馨、充满智慧以及幽默~~
与善禄兄同感,我是完全赞成余匡复教授所译的“叙述体戏剧”。今年4月我在厦门大学排演的--大型叙述体戏剧《诚毅人生:陈嘉庚》,就是大量运用了老布的原则。
2006-12-04 02:17:00
wei
果然好文大家皆有所感,一氣呵成,亂針刺繡,從背景到延伸,盡皆收納。
然則老布的<高加索>是齣好戲,
值得大家前去觀賞品析一番!
2006-12-04 10:35:50
Joscha
嗯, 記得在大陸的學報上看過余匡復教授的短文, 他十幾二十年前就已經倡議使用”敘述體戲劇”一詞了, 一直也頗為贊同(或是簡稱”敘事劇場”). 不過我想”史詩劇場”一時也去除不掉, 就當作是小名, 暱稱一類的吧!

可惜看不到力德的戲, 只能默祝演出成功, 在台灣做Brecht始終都是很大的挑戰, 困難重重, 但這麼多人前仆後繼, 也顯示B先生的魅力無窮吧! 昨晚欣賞了此地公立劇團演出的《普提拉先生與僕人馬蒂》, 還蠻好看的, 演員很不錯.

一個小問題請教學長: 為什麼把神聖羅馬帝國的開始定在843年呢? 謝謝!
2006-12-09 00:42:47
版主回應
在德國的Joscha果然問了一個好問題。

我先簡單的回答我的資料來源,是Wikipedia中文版的「德國」詞條(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E%B7%E5%9C%8B&variant=zh-tw),在第一部分「歷史1.3神聖羅馬帝國」,標明了年份為「843-1806」,和一般中國的史學界所認知的962年相差了一百多年。

843年,應該是查理大帝的三個孫子訂立凡爾登條約,將法蘭克帝國一分為三:中法蘭克王國、東法蘭克王國、西法蘭克王國。其中的東法蘭克王國為後來德意志王國的基礎、後來的神聖羅馬帝國,也是今天德國的雛形。我想是因為該詞條聚焦在「德國」,所以它從843年算起,我並未顧及歐洲史或世界史的考量,便引用了。

962年,德意志國王同時也是薩克森王朝的奧托一世在羅馬由教宗約翰十二世加冕稱帝,在位期間雖僅十一年(962-973),但成為羅馬的監護人和羅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統治者。一直到了1157年,這個帝國始得到「神聖帝國」的稱號;後來到了1254年,該帝國首次使用「神聖羅馬帝國」的頭銜,一直沿用到1806年,在拿破崙的壓逼之下,弗朗茨二世放棄了神聖羅馬皇帝的稱號,於8月6日正式走入歷史。不過「神聖羅馬帝國」自始至終,其實是個政治虛銜,從來不是個政治實體,伏爾泰就曾說它:「既不神聖,也非羅馬,更非帝國」。

西方史學界家對「神聖羅馬帝國」的建立之年多半是從800年算起的,那年查理曼大帝在羅馬加冕成為「羅馬皇帝」,其意是要繼承羅馬帝國在西歐的統治;不過當時的稱號並沒有「神聖」這個詞,何況大多數人還是認為當時的帝國還是應該叫做法蘭克帝國。關於「神聖羅馬帝國」的稱號,還可以參見〈論歷史上並無「神聖羅馬帝國」〉http://www.geocities.com/kfzhouy/Hispassage3.html一文的討論。

那麼,真正的德國人是麼看待的呢?或許人在德國的Joscha可以替我們做第一線的現場報導與補充。

善祿
2006-12-10 01:31:19
臍米
呵呵~我喜歡後面的冷笑話
2006-12-10 13:24:34
Joscha
謝謝學長的費心回應!

最近多接觸了些「神聖羅馬帝國」, 才會對這問題有興趣. 我的回應越寫越長, 覺得掛在布力希德的屁股後面實在怪怪的, 於是把它帖在個人網頁上, 歡迎學長和有興趣的網客前往批評指教.

我後來發現雅虎的網頁要先註冊後才可留言或回應, 很無奈, 但也無暇搞新的, 如果您在那兒留言不便, 就回來這兒延續討論好了.

謝謝!
2006-12-11 08:27:09
訪客n
可以聊聊你看完瘋狂劇場《高加索灰闌記》、差事劇團「敗金歌劇」的感想,畢竟今年他們都以布氏出發
2007-01-13 00:12:13
版主回應
訪客n朋友

你這個題目我早就想過了
而且也答應台南人劇團的《劇場事》邀稿
應該會放在第四期
但根據該刊的規定
要等刊出後半年
作者才可以將文稿貼到自己的網頁
我得顧及江湖道義

善祿
2007-01-13 01:43:57
DAVID
這是我這幾年來看到最有疏離效果的喜劇劇評。
2007-10-10 12:27:2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