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1-04 12:33:28| 人氣3,29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河床劇團江之翠劇場《摘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時間:20131228,週六16:30

地點:松山文化創意園區四號倉庫

 

這次的跨團合作,最大的看點當然是江之翠劇場的傳統南管和河床劇團的魔幻意象揉合在一起,成為一個「不分」與「混血」的新品種。看完50分鐘的演出之後,一眾劇場同好興奮地聚集在四號倉庫門口,分享這個新品種的實驗成功與審美感受,既新鮮又不突兀,沒有誰搶了誰的風采,並且都保留了各自的特色元素,重點是已經整合成了一齣戲,而不是瞎混亂湊的沙拉拼盤。

 

整體結構上,是從傳統南管樂師的演奏及南管戲的表演身段與唱腔所展開的,在這裡,觀眾所感受到的依然是南管戲曲表演的抒情美感,不論是如傀儡戲偶般的抖動身形,或者是音樂與唱腔的絲絲入縫,這些細膩而優美的表現,甚至還有種儀式感,就在那帶有透視感、魔幻感的暗紅色舞台上。

 

觀眾已經建構好了的審美情感模式,漸漸地被拆解,這些拆解的手法包括放慢速度、對比與反差並置、放大情緒、重複堆疊、無窮景深(藉由開啟天幕之門,而望見更多重的門)、除卻戲服與頭飾裝扮(但褲、靴仍在)的混搭造型、異質身體、鏡像模仿等等,一層一層地在表演、造型、音樂與舞台美術之中「破」與「立」,所謂「一部意象劇場與梨園戲的混血之作」於焉成立,我同時深深感受到濃郁的南管之美與魔幻意象劇場之奇幽,很奇妙地,有許多時刻,我甚至找不出適切的形容詞可資描述當下的感覺,就在驚喜之中靜靜感受。

 

兩團在2012年的夏天就開始進行工作坊互授的化學磨合(對我而言,標榜著「跨文化」合作的作品,肯定是化學反應,而非物理反應,但偏偏現在有很多創作打著「跨文化」的潮流旗號,但事實上都只是一些很粗淺簡單的物理反應而已,浪費很多文化資源與觀眾的期待,相當可惜),這讓我想到今年10月份「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和「音踏」聯手合作《紅舞鞋》,在此之前,兩團也是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工作坊互授,最後呈現出來的成績與效果也是不錯的(http://mypaper.pchome.com.tw/yushanlu/post/1326074164)。因此看起來,「跨文化」合作不能只是文宣標語,更不能只是旗號幌子,真正需要花時間去瞭解彼此的異質性,並在「異中求同」,還要在「同中求異」,當觀眾欣賞到的時候,已經是混融一體了,這才是真正成功的跨文化合作。

 

有趣的是,《摘花》的英文劇名正是譯成mixed blood

台長: 于善祿
人氣(3,29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