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2-08 03:32:36| 人氣3,686|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雪」前夕看《立秋》有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時間:2006年12月6日
地點:國父紀念館
演出:山西省話劇院《立秋》

《立秋》這齣戲共有七場,劇中的所有糾結幾乎在第一場就已經全部拋出來了,包括晉商豐德票號面臨民初金融業現代化的轉型危機、晉商男人背後妻女的辛酸與悲哀,並且藏了一條〈清風亭‧認子〉戲中戲的伏筆,「序幕」與「尾聲」則發揮了感慨與詠嘆的功能;而接下來的第二場至第七場,則將一個個糾結解開,對於劇中人而言,解開糾結未必就代表解決問題,因為在歷史的大趨勢裡,票號的確被銀行全面取代了,女人的教育程度與社會地位雖然提高了,但若隱若顯的性別歧視或壓抑仍然存於社會的角落與縫隙之中/之間。

在中國的十大商幫裡頭,晉商所創立的票號更是一大特色,兼具了匯兌、存款與放款的功能,的確具有現代化銀行的雛型;然而其所產生的背景在明末清初,由富有反清復明的志士以票號為名,表面上經營金融服務,暗地裡藉以籌措資金與糾集幫眾,除了前述所提及的金融功能之外,亦隱含幫會組織與政治革命的特性與目的;在這種商幫結構裡頭,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與企業型態,在面臨中國社會現代化的歷程中,便產生了組織轉型與管理策略的衝突與齟齬。

劇中的晉商百年老店豐德票號正是面臨了民國初年政局動盪不安、人心惶惶的擠兌風潮與轉型危機,擠兌狂潮來勢洶洶,誰也擋不了,但是老字號的組織轉型以順應時勢,卻是有識者可以抓住的機遇;做為觀眾,也許能夠置身事外,旁觀者清,但是劇中人卻是陷於歷史的狂流與泥淖之中,甚且立場鮮明地劃分為票號派(以馬洪翰為代表)與銀行派(以許凌翔為代表),各持己見,此為本劇衝突之一。

民國初年也是西潮東漸的關鍵時代之一,摩登男女的自由戀愛觀與傳統中國層層束縛的婚嫁制已大不相同。劇中馬家大院的女人代代守貞、守寡,更有「繡樓待夫」的成規,少女的青春在等待的歲月裡虛度,只有繡樓裡的針黹、詩讀與窗外的星月相伴,最可悲的是馬洪翰的夫人鳳鳴「等的人並不是盼的人」(她等的是青梅竹馬許凌翔),馬洪翰之女瑤琴苦等六年所得到的竟是一場晴天霹靂,穿上鳳冠霞披所得到的卻是未婚夫許昌仁留學英國期間早已和同學文菲相戀,馬瑤琴和許昌仁的婚約其實是建立在馬洪翰與許凌翔的商業利益合作上,希望能夠利上加親。兩代之間的兒女私情與恩怨情仇,在戲裡從前一代(鳳鳴、馬洪翰、許凌翔)的含蓄隱忍,到下一代(許昌仁、馬瑤琴、文菲)的激情破裂,此為本劇衝突之二。

劇中出現的馬家大院老(馬洪翰之母──老太太)、中(馬洪翰、鳳鳴)、青(馬江濤、馬瑤琴)三代,對於家族祖業與個人自由的觀念有所不同。老太太曾說「拿鑰匙的不主事,主事的不用拿鑰匙」,但是依然以母儀威嚴與長者風範,做為馬家大院的支柱,更有守持祖業的重責大任,非到最後生死關頭,沒有交出金庫鑰匙,並將家院裡的所有鑰匙和為瑤琴所積存的嫁妝費,通通交給鳳鳴,可以說是為了馬家大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中生代的馬洪翰也想秉持先人的遺訓,誓死守住祖業,但卻不識實務,不能順應時勢,是個抱殘守缺、食古不化、螳臂擋車的悲劇「英雄」。到了年青的新世代子女,一個是嗜戲如命,最後情願恣意飄蕩於梨園江海之間,另一個則是禁鎖繡樓,最後為追求自我主體性的完成夢想,前往上海女子學校求學讀書,江濤和瑤琴都亟欲掙脫傳統家業與家規祖訓的束縛,離家去尋找自我的理想與自由。三代之間對於社會時局與個人價值取向,究竟是自由或是禁錮,看法與做法均有極大的落差,此為本劇衝突之三。

戲裡安排了幾場主要角色的心裡獨白,以及獨白間的對話,可以明顯地感到濃濃的抒情成份,採取一種仿五四時期新詩的語言風格,以區別於戲中交代劇情敘事的仿古語態,像是成語與對句的重重疊疊、說理與說教的文謅謅、甚或慷慨激昂的高亢辯論,不過就聽覺而言,伏藏於語句與字詞間的韻律與節奏,加上演員的聲音表情與功力,聽起來也算是一種舒服的享受。

在空間的設計與場景的喻義上,讓人看到了許多象徵的浮號的空間的政治。比如大部分時間都在舞台上的經營家訓:「天地生人,有一人應有一人之業;人生在世,生一日當盡一日之勤。勤奮、敬業、謹慎、誠信。」這幾乎就是豐德票號上下員工的立業、立身、立命之道,訓詞決定了存在,遵行不悖則更加強了對於訓詞的信誓。再像舞台後方的駱駝商隊佈景,以駱駝的負重與耐旱來象徵晉商的堅挺毅力;但同時也不要忘記西諺有云:「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要隨時洞燭機先,順勢而為。

近年在看大陸的歷史舞台劇時,常可以發現劇作家們喜歡以劇中人物或事件的小歷史,借古諷今,來隱喻當代中國面對世局瞬息萬變的大歷史;在這齣戲裡,常常可以聽到類似「表裡山河,人文祖地」、「天下之富藏於晉」、「中國票號的發源地」、「順應世界潮流,立志革新」、「先祖們不畏艱辛、敢冒風險、開拓進取的創業精神不可丟啊!可今天,也許是我們背負的東西太多,太沉重了,就像這厚土高牆,重重城門,壓得我們透不過氣來」等台詞,一方面將山西的地理人文與晉商的歷史淵源置放到大中國版圖或大中華主義的層次上,二方面也將當代中國面臨新一波的現代化與全球化浪潮,所出現的心理癥候轉化到舞台上,這樣格局的話劇當然就容易入選為中國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的劇目。

為了要展現劇力萬鈞與氣勢磅礡,大陸的大型舞台劇也極為喜歡使用交響樂來做為氛圍的烘托,尤其喜歡在劇情張力最大的時候,也將預錄好的交響樂音量開到最大聲,最好讓所有演員和觀眾都「淹死」在這種極度煽情的音效執行裡,我過去在澳門看《生死場》、在臺北看《紅燈記》、在昆明看《黑白祭》等大陸戲,都有類似的坐立難安的經驗;今晚在國父紀念館看《立秋》,我並未感受到那種煽情滿度,但是也同時注意到演員的麥克風收音似乎有時有些問題(比如聲音忽大忽小、或有雜音),所以懷疑是否只是音樂今晚的音響技術工程沒有弄好,否則可能也不脫音量全開灑狗血之能事。

演員濃烈的舞台腔和用力的表演,足以架構起馬家大院的闊綽、排場與陣仗,但也因為如此,幾段兒女情長的感情刻劃就不甚細膩,甚至在幾個地方,觀眾似乎給了奇怪的反應。比方說,當許昌仁表明他無法與瑤琴成親時,馬洪翰下令女僕扶瑤琴上繡樓,說:「大不了一輩子不下樓」,觀眾竟然笑了起來;另外,當馬洪翰與許凌翔鬧翻了之後,卻又在老太太、許昌仁面前出口傷了鳳鳴,說:「怎麼,你心疼他了,這麼多年來,難道你我真是貌合神離、同床異夢?你恨我,你恨我們馬家毀了你們倆的好事!」現場觀眾聽到這句心如刀割的台詞,竟然也笑了起來。我就不知道究竟是觀眾對於劇情的理解出了問題?還是該團演員的表演方法出了問題。因為有一個地方,的確是要讓人家大笑的,但卻是處理手法上有點問題,就是在瑤琴一聽到文菲當著眾人的面宣佈她和昌仁是同學及戀人之際,瑤琴問完「昌仁哥,那我呢?」之後隨即昏倒,此時燈光瞬間切換,象徵晴天霹靂的音樂也立刻大聲切入,這種手法實在是太做作,效果也太卡通了,難怪全場大笑!算是一個敗筆!

最近在香港北角的新光戲院看了廣東話劇院所演出的《十三行商人》(該戲的普通話版為2005/2006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初選劇目)【10月29日】、在臺北國家劇院看了國立國光劇團所演出的新編京劇《胡雪巖》【11月16日】,以及今晚所看的《立秋》(該劇入圍2004/2005/2006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初選劇目、第九屆中國戲劇節中國戲劇獎‧優秀劇目獎、入選第十二屆中韓日戲劇節交流劇目)【12月6日】,有趣的是,這三齣戲都是在描寫不同商幫(廣東商幫、徽商、晉商)的愛恨情仇與經商之道,也都將濃度不一的兒女私情置放到商號的興衰起落之中,今古鑑照,有的諷刺時局,有的警惕世人,藉古諷今的用意深長,的確值得我們深思:在政治之外,或許還有其他更重要的價值與處世原則,是我們要重新拾回的,像是誠、信、義、勤、敬業、謹慎、圓融處世等等,而且是要用做的,不是掛在嘴巴用說的。

台長: 于善祿
人氣(3,686)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陈大联
十分细致、而且精彩的剧评!
这个戏我在第九届中国戏剧节看过,创作观念落后,舞台呈现陈旧,创作单位身处华北山地,在资讯落后的情形下,竭力挖掘在地题材,能够晋身本届精品之列,只能再一次说明中国大陆主流戏剧创作依旧沿循保守、陈腐的路线在前行,很难与全球华文戏剧创作观念同步。
2006-12-10 03:54:02
董維琇
看了
那時回家也有隨記一下
自己再把自己寫的拿出來看
也給你笑一下吧
http://blog.yam.com/bewitching/article/6864740
2007-11-08 17:09:31
董維琇
這個網站我已經停止經營了
如果有興趣,我私下再給你我的部落格網址
2007-11-08 17:18:3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