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操盤高手」讀後心得
先說閱讀緣起,這本書是我去上國內技術分析大師 杜金龍老師的課後,聽他的建議買來看的。
這本書所羅列的世紀操盤人,分別是Jesse Livermore、Bernard Baruch、Gerald M. Loeb、Nicolas Darvas、William J. O’Neil,由作者 John Boik(Mc Graw Hill麥格羅 希爾出版社)收集過去這五位傑出操盤人的投資心得整理而成,也是在投資界享有盛名的著作。
裡面的每一條投資準則都是經典的投資典範,只要是對投資有興趣的夥伴,這本書的幫助一定非常大,所以我很聳動的下了標題:價值百萬的投資心得。
我把一些精華整理如下,當然,如果您能將全書讀完,對您的投資功力或是獲勝的機率一定是大增。
Jesse Livermore說過一句名言:「華爾街或股票投機並沒有新花樣。過去發生的事,仍然會不斷重複發生。原因是人性並沒有改變,而人的情緒總是影響投資人的理性。」所以,能夠戰勝股市脫穎而出的成功者,並不是打敗股市,而是打敗普遍的人性。股票一直在淬鍊人性,掌握人性才是致勝的方程式。
最高的利潤不會一夕到來,而成功之路是學習的過程。
股票市場的成功之路,必須走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因為你必須付出時間,去研究、去累積經驗。認定要一夕致富的投機者,根本不適合投資股票。
不需要去預測市場未來的走向,但是你必須瞭解市場現在所處的位置?能解讀市場目前的情況。能夠從股票市場獲勝的幾個重要法則:
1、 控制情緒
2、 擁有經濟學對景氣狀況的基本認識
3、 保持耐性
在股票市場中失去耐性是最大的錯誤。投資股票並不是要你時時都在場內,這不是一個高明的策略;而是提醒你雖然要注意市場的變化,但是減少出手的次數,只有在確定大行情來臨前,才謹慎出手。保有現金部位是所有傑出操盤人共同的紀律。
最厲害的投機客只尋找最好的機會。
從我股票老師那裡我也學到,經常的短線進出,不會帶來大利潤,反而容易被交易成本稀釋掉。最優秀的投資行家,一年內進出股票的次數不多,只在最好的時機點才會出手,最大的利潤也只會出現在大行情時。因此培養自律和耐心,是成功的投資不二法則。
以金字塔策略操作強勢股,是實現巨額利潤的關鍵。
有一個「試探性策略」和「金字塔策略」。它指的是,一開始先投入一點資金,如果市場(股票)真的上漲,表示看的趨勢正確,就繼續加碼。這和一般人買低不買高的方式不同,可是在書裡每一位傑出的操盤人都是遵照「買的更高」的金字塔策略。
所以在你決定投資之前,要有一套資金策略。譬如你看好某一檔股票,先決定最終買進的總股數,但不要一次全買,而是試探性地佈局。一旦行情不如預期,也不預設心裡,設定好停損點隨時準備退出市場。
成功的投資者,必須花時間作功課。
除了在股票市場上的操作經驗之外,你更應該保持謙卑的態度,跟市場學習。
但不是要你去聽信小道消息,除非你能確認這些建議背後的邏輯推演正確,否則免費的建議永遠都是最壞的建議。過去這些大師都曾誤信消息而受過傷,反而是花時間來研究市場、建立一套嚴謹的投資準則,是能從這個市場獲取利潤的成功因素。
小心過熱的警訊。
當所有人都投入股市,就再也找不到更多的買盤力量,這是市場的警訊。
在股市迭創高點時,過度樂觀的心理比恐懼更危險,因為人會忘記保持謹慎的態度。隨時注意市場的價量關係,它是技術分析上的重要指標。
能夠掌握人性、掌握情緒,才是趨吉避凶最好的方法。
技術分析可行否?
因為人性的貪婪、無知、希望及恐懼,是亙古不變的行為模式。股價反應的不是公司的獲利,而是人的心裡變化。以前哲學家 黑澤爾曾經說過:「過去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教訓,是人類永遠不會從歷史中學到教訓。」這也是股票型態不斷重複發生的原因。
跟著趨勢走。
許多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很多人都在自創趨勢。
因為自我設限、一廂情願的心理因素,認定某一檔股票看好就加碼投入,儘管股價下跌,仍自信的以為市場會改變。許多人曾共同犯下的錯誤就是分批攤平,以為成本越墊越低,卻越賠越多,這就是自創趨勢。
要如何尋找標的?簡單來說就是跟隨趨勢。
找出最強勢的族群,有一種說法叫做「追隨領先者」,意思是說當某一個族群成為領先股,其他同質性的股票也會追隨上漲。
還有一個名詞叫「穿越阻力線」:當股價帶量突破壓力線(也同時是支撐線),這是適合的買入點。記得永遠只買最強勢的股票、趨勢向上的(短中長期移動平均線往上)、交頭熱絡的股票。
不買低價的股票。
對絕大多數的投資人來說,最好的股票價格總是太貴,Gerald M. Loeb卻對低價股不屑一顧,他說:「低價股反映的是價值差,不是股價便宜。」
我的股票老師也告訴過我,絕不買10元以下的公司。因為公司的股價會跌到這麼低,代表連大股東也不看好。
股票的價格代表市場的供需法則,許多操盤人都不會去買一跌再跌的股票,反而是股價創新高、突破壓力線的才是他們投資首選。
對一流的交易人來說:「貴就是便宜。」如果趨勢向上,應該選高品質的股票,並鎖定在最強勢族群中的領先股。
我想如果小額的投資人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選擇共同基金是另一種方式。
迅速認賠出場。
大部分在市場上慘賠,原因都出在捨不得小賠。我們過去看過大跌的股票,不也是從小跌開始累積的?為什麼不在一開始就認賠減少損失呢?
剛才已經提到「試探性策略」,當趨勢看錯,也要毫不手軟砍股票。你可以設一個停損點,在書中這些操盤人有的人設-5%~-7%,有的設-10%,但是他們堅持在最小損失時認賠出場,不去預設股價有機會反轉?
再舉一個例子:好的打擊選手,打擊率能到3成就已經不錯了。投資虧損不是不可原諒的錯誤,但是頑劣性格、不願跟隨市場改變心態的人,才是投資的致命傷。Bernard Baruch說:「如果懂得在自己做錯的時候認賠出場,就算十次裡面只對了三、四次,應該也能致富。」
只持有幾檔股票。
Gerald M. Loeb相信應該集中投資,而不是分散投資。
華倫巴非特也曾說過,過度分散投資,只是代表自己不曉得該買哪些標的?
其他的操盤人也認為應該專注在少數幾檔股票,它會帶給你的報酬遠超過一籃子的股票。
不要因為自認為是長線投資人,就忽略市場的賣出訊號,繼續抱牢持股。
過去我問過我股票的老師:如果我看好這檔股票的後勢,為何還要賣?他告訴我,因為決定股價的是市場,而不是我們自己。如果今天趨勢已經告訴你這檔股價要反轉,你就應該斷然賣出。許多人一廂情願的錯認自己是市場的先知者,這是很危險的舉動,股票沒有好壞之分,只有股價漲跌之差。
每年年底檢視持股,汰換績效最差的股票。
如果你已經謹守持股不超過能力負荷,精挑細選出最好的股票,可以在年底時,再做一次汰換的動作,把投資組合績效落後的10%持股更換掉。
同樣的原則我認為也適用在單筆買進的共同基金。
William J. O’Neil 的CAN SLIM原則。
這套選股的原則,是參考60%的基本面分析和40%的技術分析。William J. O’Neil先從基本面分析挑選出績優的公司,再從技術分析裡決定適當的進出場時間。以下分述各細項:
C=當季每股盈餘
尋找當季盈餘成長25%以上的公司。最好的股票,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往往高於17%。反而挑本益比低的人,會錯過表現最好的贏家股。
A=盈餘年年成長
尋找過去三年,每年盈餘成長率至少達25%的股票。
N=新產品、新管理階層、新高價
我很認同管理者的重要。過去台股表現較好的公司,產品的突出表現,是股價一飛沖天的重要因素,但是仍夠歷久彌新、維持不墜的好股票,跟經營團隊的良莠有很大的關係。
S=供給與需求
L=領先股或落後股
I=機構投資人進貨
M=市場走向
這點在William J. O’Neil認為是最重要的!別忘了,趨勢永遠是你最好的朋友。
事實上,這一套CAN SLIM原則就是William J. O’Neil整理過去成功操盤人的成功經驗。在美國很多人使用這個方法,也創造了許多百萬富翁。根據美國散戶投資人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Individual Investors)2003年8月的統計,自1998年以來,在50多種知名的投資方法,成長類中,仍以William J. O’Neil 的CAN SLIM的績效最好,過去5年半創造出503%的獲利,沒有一年下跌。這是多麼不容易的成績,更證明CAN SLIM原則的可行性。
想要更深入瞭解這套法則的夥伴,可以參考William J. O’Neil的著作「笑傲股市」、「笑傲股市 part 2」(Mc Graw Hill麥格羅 希爾出版社)。
詳細分析每一次的買賣記錄是這些傑出操盤人共同的特質。
傑出的交易人賠錢的時候,不會怪罪於市場或他們的股票,反而是反躬自省,檢討自己的行為,像Nicolas Darvas就做了一張「失敗原因表」,去分析自己做了什麼事導致虧損?
失敗的經驗更值得分析,如果你不能把每次買入和賣出的原因寫下來,你也就無從發現自己所犯下的錯誤,更容易受情緒的影響而做出錯誤的決定。
唯有坦白認錯,並親筆寫下自己的過失,審視和分析它,最後你才能成為一位成功的投資者。
投資人應該賣掉股價下跌的股票,而不是正在上漲的股票。
在市場上的操作目標應該是,在錯的時候儘量少賠,在對的時候儘量多賺。
這本書闡釋的許多觀念,都和過去我所接觸或直覺的有很大的出入,這也是為何大部分的散戶在這個市場陣亡。但是能夠存活在這個市場上的人,一定是有其不一樣的特質和操作準則。
我很高興能看到這本書,也跟各位伙伴分享一些心得,就像我過去分享的基金投資經驗,就是希望讓大家能避免重蹈覆轍。
投資讓我覺得是一門很有趣的課,雖然偶爾會摔跤,但偶爾也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出現。能夠和大家一起分享經驗,互相切磋學習,也是督促自己前進的動力。
Timmy 2006/4/16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