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本草新編
<篇名>十劑論3補劑
三論補劑。岐伯夫子曰︰補可去弱,然而補之法亦不一也。補其氣以生陽焉,補其血以生陰焉,補其味以生精焉,補其食以生形焉。陽虛補氣,則氣旺而陽亦旺;陰虛補血,則血盛而陰亦盛;精虛補味,則味足而精亦足;形虛補食,則食肥而形亦肥。雖人身之虛,不盡于四者,而四者要足以盡之也。(〔批〕補法不盡于四者,我增一法,行吐納以生神焉。)
【白話解】
第三談論補劑。岐伯夫子說︰補可以遠離虛弱,然而補法也不只一種。補氣用以生陽,補血用以生陰,補味用以生精,補食用以生形。陽虛補氣,則氣旺而陽也會旺;陰虛補血,則血盛而陰也會盛;精虛補味(五味:辛、甘、酸、苦、鹹、淡),則味足而精也會足;形虛補食,則吃的肥美而身體也會肥胖。雖然人身體的虛症,不只有以上這四種,然而這四種虛症則足已概括所有的虛症。
(〔批〕補法不全在于這四者,我再增一法,行吐納用以生神。)
或問補法盡于氣血味食乎?曰︰補法盡于四者,而四者之中實有變化也。補氣也,有朝夕之異,有臟腑之異,有前后之異;補血也,有老少之異,有胎產之異,有衰旺之異,有寒熱之異;補味也,有軟滑之異,有消導之異,有溫冷之異,有新久之異,有甘苦之異,有燔熬烹炙之異。補食也,有南北之異,有禽獸之異,有果木之異,有米穀菜豆之異,有魚鱉蝦蟹之異。補各不同,而變化以為法,又何能一言盡哉,總在人臨症而善用之也。
【白話解】
問︰補法全在於氣血味食這四種嗎?
答︰補法全在于這四者之中,但是這四者之中實際上還有變化。
補氣,有早晚(用藥時間)、臟腑、身體前面及後面的不同(前面屬陽明,後面是太陽);
補血,有老少、胎產、衰旺(體質強弱)、寒熱的不同;
補味,有軟滑(材質)、消導、溫冷、藥材新舊、甘苦、燔熬烹炙的不同;
補食,有南北、禽獸、果木、米穀菜豆、魚鱉蝦蟹的不同。
補法各有不同,而變化的方法,又怎能一言詳盡,全都在於人臨症時能善用它。
或疑虛用補劑,是虛病宜于補也。然往往有愈補愈虛者,豈補劑之未可全恃乎。吁﹗虛不用補,何以起弱哉。愈補愈虛者,乃虛不受補,非虛不可補也。故補之法亦宜變。補中而少增消導之品,補內而用制伏之法,不必全補而補之,不必純補而補之,更佳也。(〔批〕補中有消,補中有制,才非徒補。)
【白話解】
或許質疑虛用補劑,這是虛病適宜於補。然而往往有愈補愈虛的情形,難道虛症不可以全都依賴補劑嗎?
答︰唉!虛病不用補,如何來扶弱呢。愈補愈虛的話,是因為虛不受補,而不是虛不可用補。所以補法也宜變通。在補藥中而加入少量消導藥,是於補藥之中用了制伏的方法,不必全部都用補藥來補虛,不必純粹用補藥來補益,則又更好。
(〔批〕補法中有消法,補虛中有制伏,才不是呆補。)
或疑補劑無多也,吾子雖多舉其補法,而終不舉其至要之劑,畢竟補劑以何方為勝?曰︰補不同,烏可舉一方以概眾方乎。知用補之法,則無方不可補也。況原是補劑,又何必問何方之孰勝哉。
【白話解】
或許質疑補劑不多,您雖然多加舉例說明補法,然而最終卻沒有舉例最重要的方劑,到底哪一種補劑才是最好的呢?
答︰補法各有不同,如何舉一種方劑來概括眾多方劑呢。知道如何運用補的方法,則沒有方劑不能用於補法之中。何況本來就是補劑,又何必問哪個藥方最好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