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七方論-「小方」
小方若何?岐伯夫子曰︰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二,制之小也。中即小之義。凡病有輕小不可以大方投者,必用小方以治之。小方之中,如用君藥至二錢者,臣則半之,佐又半之,亦不可以君藥少于臣,臣藥少于佐也。夫小方所以治輕病也,輕病多在上,上病而用大方,則過于沉重,必降于下而不升于上矣。小方所以治小病也,小病多在陽,陽病而用大方,則過于發散,必消其正而裒(音ㄆㄡˊ,聚集)其邪矣。故用小方者,亦宜小而小,非不可小而故小也。(〔批〕小貴得宜,不使膽怯而不敢用大者藉口。)
【白話解】
甚麼是小方?岐伯夫子說︰君藥一味、臣藥三味、佐藥五味,制成中量藥味的方。君藥一味、臣藥二味,制成小量藥味的方。中即小的意思。凡是病輕小不適宜以大方投藥,則必須用小方治療。小方之中,如果君藥用到二錢,臣藥則減半為一錢,佐藥再減半至五分,此外君藥不可以少于臣藥,臣藥不可以少于佐藥。查小方之所以用在治輕病,是因為輕病多在身體的上部,上部的病用大方,則會過于沉重,藥氣必定會降于下部而不升于上部。小方之所以治小病,因為小病多在陽分(體表或上部),陽病而用大方,則會過于發散,必消減其正氣而引來邪氣聚集。所以使用小方治病,也是因為小病宜用小方,並非怕用大方所以才用小方。(〔批〕小方重要的是用的得宜,不能成為因膽怯而不敢用大方的藉口。)
或問小方是輕小之劑,所以治小病也。然君一臣三佐五,方未為小也。若君一臣二而無佐使,無乃太小乎。不知小方者,非論輕重,論升降耳,論浮沉耳。方中浮者為小,升者為小也。豈用藥之少者為小乎。雖小方多用,而要不可謂少用藥之方即是小方也。
【白話解】
或許要問小方是輕小之劑,所以治小病。然而君藥一味、臣藥三味、佐藥五味,整個方的量加起來也不小。倘若君藥一味、臣藥二味而無佐使藥,難道是藥量太小的因素而稱為小藥嗎。這正是不知所謂的小方,不在於藥量的輕重,而是在於藥氣的升降與浮沉。藥方之中能使藥氣浮與升的稱之為小。哪是用藥量少的為小。雖然小方藥量多用,卻不可說用量少的藥方就是小方。
或疑小方不少用藥,終不可名為小方。不知小方之義,全不在用藥之少也。病小宜散,何嘗不可多用柴胡;病小宜清,何嘗不可多用麥冬;病小宜提,何嘗不可多用桔梗。病小宜降,何嘗不可多用濃朴。要在變通于小之內,而不可執滯于方之中也。(〔批〕論得大妙。)
【白話解】
或許質疑小方用的藥量不少,終究不可稱為小方。這是不知小方的意義全不在於用藥量的多少。病小宜外散,並非不可多用柴胡;病小宜清潤,並非不可多用麥冬;病小宜升提,並非不可多用桔梗。病小宜沉降,並非不可多用濃朴。重要的是在於小的意義裡懂得變通使用,而不可執著於藥量的輕重。(〔批〕說得非常妙。)
或疑小方變通用之,是小可大用矣。小方而大用,仍是大方而非小方也。曰小方大用,非大方之可比,藥雖多用,方仍小也。
【白話解】
或是質疑小方可以變通來用,是指小方可以作為大方使用嗎?小方雖然大量使用,仍然是大方而非小方。雖說小方而用藥量大,仍不是可與大方相比的,藥量雖多用,方仍然是小。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