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醫道還元
卷七性命洞源詳解-23【清濁攸殊】
清濁攸殊,分清自然別濁。
【原解】
呂真人曰:何謂清濁攸殊?此就人之精與氣而言也。蓋人生禀之初,精氣渾然一體,只有清而無濁,一自落于後天,遂不能無濁。
試以精言,在先天之元精,則輕清而上行,因其未落形質,有陽無陰,合乎天一之生,謂之清。
自感于百物之陰邪,而情思起,則清者化而為濁,遂有形質。世人指陰精為先天,誤矣。此是后天之濁精,非先天之清也。
又以氣言,先天之氣,無形並無質,在杳冥之中,自有一段清淑流行,莫可名狀,無從遏止,且無微不入,是謂先天之氣,即謂之清。
一自嗜好飲食,日進肥甘陰濁等物,又重加以私欲牽引,終日奔投勞碌,而氣之清者遂變為陰濁。口鼻間呼呼然吹息不休,其尤穢濁者,則從谷道而出,此后天之濁氣,有竅始能出入,非若先天清氣之無微不達。
世人指口鼻呼呼之氣為元氣,謬矣。精與氣,其清濁顯然如此,故曰“清濁攸殊”。
然勿謂清自清而濁自濁也。清既化而為濁,則濁亦可煉而還歸于清,此即后天反先天之意。
但人一味沉墜欲海,徒假後天之物以調養,致清者變濁,濁者愈濁,究何望還歸天一耶?不能還歸天一,命從何而立?今既洩論,學者自當參詳也。
*何謂分清自然別濁?人既明辨何者為清,何者為濁,則淡嗜欲,斷邪意,虛以自處,又不假陰濁之物以充腹,則元精與元氣,自然萌芽發生。
因先天之清氣雖剝落,而實不會絕,故涵養可以待其發生。生於長發,正不啻從濁中搜剔出來,謂之分清。
既能分出此精氣之清,則向之不運轉者,一旦可以運轉;向之重滯而不活者,一旦可以活動,日隨自然之機流轉,久之而精氣之濁者,亦化盡而歸於輕清,不啻將濁洗除而去之,故曰“別濁”。
*此中奧訣,知者自悟,又不可強人以所不欲為。但命蒂之固與不固,其功力實從此處著手,舍是無能為功也。
此一節詳言立命之由,俾學者知所從入,不至阻于無路焉。
【白話解】
呂真人曰:何謂清濁攸殊?此就人之精與氣而言也。蓋人生禀之初,精氣渾然一體,只有清而無濁,一自落于後天,遂不能無濁。
呂真人曰:什麼是清濁攸殊?這裡論述人的精與氣。人最初的先天禀賦,精與氣融合成一體,只有一股清輕之氣而無濁重的陰精,一旦自先天落入後天,清氣於是都化為濁精(濁氣)。
試以精言,在先天之元精,則輕清而上行,因其未落形質,有陽無陰,合乎天一之生,謂之清。
試著從精氣的角度來論述,先天的元精,是一股輕清之氣而上行,因為是一股清氣所以沒有實體形質,只有清陽之氣而無濁陰之形,合乎天一的生氣,稱為「清」。
自感于百物之陰邪,而情思起,則清者化而為濁,遂有形質。世人指陰精為先天,誤矣。此是后天之濁精,非先天之清也。
自人出生後感受世間萬物的各種紛擾,而使情感思緒迭起,於是天一的無形清氣轉化而成為濁重有形的陰精(精液),於是有了形質1。世人說陰精為先天(先天的元精),錯了。陰精為後天濁精,並非先天的清氣。
又以氣言,先天之氣,無形並無質,在杳冥之中,自有一段清淑流行,莫可名狀,無從遏止,且無微不入,是謂先天之氣,即謂之清。
又以氣的角度來說,先天的氣,沒有外貌也沒有內涵,在高深幽遠之中,自有一股清和秀美的氣息廣泛傳布,無法形容,無從遏止,且無微不入,稱為「先天之氣」,也就是所謂的「清」。
一自嗜好飲食,日進肥甘陰濁等物,又重加以私欲牽引,終日奔投勞碌,而氣之清者遂變為陰濁。口鼻間呼呼然吹息不休,其尤穢濁者,則從谷道而出,此后天之濁氣,有竅始能出入,非若先天清氣之無微不達。
自從愛好飲食,每天吃進肥美、甘甜、生冷及不潔的食物,再加上受到私慾牽引,整天為了口腹私慾奔波勞碌,而輕清的氣於是轉變為陰濁,從口鼻間呼吸吹息不休,其中最為穢濁的,則從谷道2而出。這個後天的濁氣,有孔竅才能出入,不像先天的清氣無處不達。
世人指口鼻呼呼之氣為元氣,謬矣。精與氣,其清濁顯然如此,故曰“清濁攸殊”。
世人說口鼻呼吸的氣為元氣,錯了。精與氣的清濁差異是如此的不同,所以稱為「清濁攸殊」。
然勿謂清自清而濁自濁也。清既化而為濁,則濁亦可煉而還歸于清,此即后天反先天之意。
然而不要認為清自清而濁自濁。清輕的精氣既然可以因物慾而轉化成濁精,那麼濁精也可以因修煉而還歸為清氣,這就是後天返回先天的意思。
但人一味沉墜欲海,徒假後天之物以調養,致清者變濁,濁者愈濁,究何望還歸天一耶?不能還歸天一,命從何而立?今既洩論,學者自當參詳也。
但是,人總是沈墜慾海,僅僅依靠後天的品物來調養,導致清的變濁,濁的更濁,終究如何能指望回歸天一的清氣呢?不能還歸天一,命的基礎該如何奠定?現在既然透露清濁的原理,學者自然應該詳細地觀察、研究了。
*何謂分清自然別濁?人既明辨何者為清,何者為濁,則淡嗜欲,斷邪意,虛以自處,又不假陰濁之物以充腹,則元精與元氣,自然萌芽發生。
什麼是分清自然別濁?人既然能明辨什麼是清,什麼是濁,明白這個道理,就先從這裡下手:
1淡嗜欲(清淡的飲食、減少喜好慾望)。
2斷邪意(斷絕邪淫妄念)。
3虛以自處(獨處時收心反觀自照,觀照寂靜乃至虛無)。
4不借陰濁之物以充腹(不吃生冷不潔的食物)。
那麼元精元氣自然萌芽發生。
因先天之清氣雖剝落,而實不會絕,故涵養可以待其發生。生於長發,正不啻從濁中搜剔出來,謂之分清。
因為先天的精氣雖然剝落,但實際上這股清氣不會竭盡,所以用上節的方法涵養可以等待它發越生長。時間一久先天精氣自然生發,正如同從濁氣中特別搜索剔除出來一樣,所以稱為「分清」。
既能分出此精氣之清,則向之不運轉者,一旦可以運轉;向之重滯而不活者,一旦可以活動,日隨自然之機流轉,久之而精氣之濁者,亦化盡而歸於輕清,不啻將濁洗除而去之,故曰“別濁”。
既能分出這個精氣的清,那麼向來不運轉的氣,忽然可以運轉,本來重滯而不靈活的,忽然可以活動,每天隨自然的時機流轉,時間長了而渾濁的精氣,也化盡而回歸於輕清,如同把污濁洗除而去盡,所以稱為「別濁」。
*此中奧訣,知者自悟,又不可強人以所不欲為。但命蒂之固與不固,其功力實從此處著手,舍是無能為功也。
這其中的奧妙訣竅,聰明的人自可領悟,又不可強迫人去做不想做的事。但是命蒂(氣)的鞏固與不鞏固,命基、命蒂建立的基礎就是從這個方法著手,除了這個方法之外其它的都無法成功。
此一節詳言立命之由,俾學者知所從入,不至阻于無路焉。
這一節詳細論述立命的方法,使學者知道從那裡著手修行,才不至於受到阻礙而沒有路走。
註1自感于百物之陰邪,而情思起,則清者化而為濁,遂有形質:這一段是說先天的元精他其實是一股清氣,或說一股精氣,當情思起,這股清氣會轉換成陰精,先天的清氣清輕且沒有形質,後天的陰精濁重且有形質。其中的樞機只在一念,所以孔聖教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註2谷道:後竅,即直腸到肛門的一部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