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醫道還元
卷六無礙心印詳解-3【靜納日魂】
大川廣漠,咸靜寂以納日魂。庶匯群生,亦歡欣而承氣化。
【原解】
呂真人曰:何謂大川廣漠?蓋人身中五臟六腑,自成山河大地規模,正不啻天地包含內之大川廣漠,一宮自有一宮之司,無異於州市郡邑,各有主理焉,而無不統握于天君。
何謂靜寂納日魂?日魂者,即指心中之真宰而言,心中真宰,屬陽火之精,故以日魂比之。納者,有收藏安定之意,然收藏安定,必有待于靜寂者。
蓋人一身之內,木宮藏魂,土宮載意,苟或晝夜不靜,妄意亂動,魂與相隨,勢必連心中真火之精,牽引出去,妄行亂飛,欲求反歸本舍,決不可得。
*所以欲使陽火真神,斂藏安定于心竅中,必先絕其妄意,使之寂然不動,而后真神始覺藏納。好比宇宙間川谷,必風恬浪靜,而日之精氣,始能招攝,以為生化也,故曰“靜納日魂”。此二句乃為印心無礙,正本清源之要功。
何謂庶匯群生承氣化?此舉有象,以明身之內景也。就妙用上講,蓋人心之真神,既藏納而安定,則耳目口鼻眾司,自然聽命而各歸其根,無妄視妄聽妄言等類之弊,極其功用之妙,且有不待視而自明,不待聽而自聰,合各官而皆成妙外之妙,是五官盡貼然承受一心之真氣化。
好比天地間日精獨麗,舉凡人與物,無不賴此以生生,故直喻以庶類群生承氣化。此二句承上日魂而申言功用之妙,是無礙所見端也。
人欲造到印心無礙境界,離本體而用無從出。用未純全,亦見本真之有歉。學者可勿細心體認,以圖成與。
【白話解】
呂真人曰:何謂大川廣漠?蓋人身中五臟六腑,自成山河大地規模,正不啻天地包含內之大川廣漠,一宮自有一宮之司,無異於州市郡邑,各有主理焉,而無不統握于天君。
呂真人曰:何謂大川廣漠?人身中的五臟六腑,自然形成山河大地的規模,正如同包含於天地內的大川廣漠一樣,每一宮臟腑自有其個別職掌,就如同州市郡邑(行政區域的劃分,類似都、道、府、縣或鄉鎮市),各有主管的轄區,然而沒有不被天君(心)所統管掌控。
何謂靜寂納日魂?日魂者,即指心中之真宰而言,心中真宰,屬陽火之精,故以日魂比之。納者,有收藏安定之意,然收藏安定,必有待于靜寂者。
什麼是靜寂納日魂?日魂,就是指心中真正的主宰而言。心中真正的主宰,屬陽火的精華,所以用「日魂」來比喻。納,有收藏安定的意思。然而收藏安定,必需要有一個寂靜的心。
蓋人一身之內,木宮藏魂,土宮載意,苟或晝夜不靜,妄意亂動,魂與相隨,勢必連心中真火之精,牽引出去,妄行亂飛,欲求反歸本舍,決不可得。
因為人的身體裡面,木宮(肝)藏魂,土宮(脾)載意,如果心念整日不能沉靜,妄念臆想亂動不止,魂受到意的影響而隨之起舞,勢必連心中真火的精華,也會被牽引出去,跟著妄行亂飛,想要尋求返歸心中的本位,決不能如意。
*所以欲使陽火真神,斂藏安定于心竅中,必先絕其妄意,使之寂然不動,而后真神始覺藏納。好比宇宙間川谷,必風恬浪靜,而日之精氣,始能招攝,以為生化也,故曰“靜納日魂”。此二句乃為印心無礙,正本清源之要功。
所以想要讓陽火真神,斂藏安定於心竅中。必先斷絕他的妄想,讓他寂然不動,而後真神才能感覺到藏納於心竅之中。就好像宇宙間的川谷,必需風平浪靜,而後太陽的真神精氣,才能被他招引攝收,作為萬物生長轉化的動能。所以稱為「靜寂納日魂」。這二句就是印證心要無礙,要從根本源頭上清理整頓的重要功法。
何謂庶匯群生承氣化?此舉有象,以明身之內景也。就妙用上講,蓋人心之真神,既藏納而安定,則耳目口鼻眾司,自然聽命而各歸其根,無妄視妄聽妄言等類之弊,極其功用之妙,且有不待視而自明,不待聽而自聰,合各官而皆成妙外之妙,是五官盡貼然承受一心之真氣化。
何謂庶匯群生承氣化(什麼是萬類眾生承受一心的真精氣化)?用景象形容來舉這個例子,藉以明瞭身體內部情況(內景1)。就其奧妙功用上來講,人心的真神,既然藏納而安定,則耳目口鼻五官,自然聽命心的指揮,而各自回歸其原有的功用,無妄視、妄聽、妄言的弊病,而這個功用最大的妙處在於,甚至有不用張開眼睛就能看到而明白一切,不用耳聽就能領悟,整體各官都達到了妙外之妙的境地,是五官盡以安然平靜的狀態承受一心的真精氣化。這都是心神安定氣化的自然現象。
好比天地間日精獨麗,舉凡人與物,無不賴此以生生,故直喻以庶類群生承氣化。此二句承上日魂而申言功用之妙,是無礙所見端也。
就好像天地間唯獨太陽是最亮麗的,舉凡人與物,無不依賴陽光以生生2,所以直接用「庶匯群生承氣化」來比喻。這二句承上文「日魂」而申論心中神光其功用的奧妙,是心無障礙的另一面表現。
人欲造到印心無礙境界,離本體而用無從出。用未純全,亦見本真之有歉。學者可勿細心體認,以圖成與。
人想要修造到印證心無障礙的境界,如果離開人的本體,心的功用就無從展現。心的功用不能精純完滿,也彰顯本來的真我有所虧欠。學者怎可不細心體認,以謀求成功呢?
註1內景:道家指內神,是體內在修煉精氣神時發生的自覺景象。
註2生生:孳生不絕。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