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醫道還元
卷四天地心詳解-27
道無所道,大道乃覺常凝。
呂真人曰:何謂道無所道?此指道之返回先天而言。上道字指先天之奧妙,即所謂天地之真常也。下道字作循字解。
蓋道是散見于人倫日用,實則有跡可循,如仁義禮智信,發于君臣父子一切倫常間,自顯然有其程途實際,儒書教人循途守轍1,皆憑此後天的道理,使人確確有可著腳2,自不肯輕言先天之大道。
因為人大多是中下的資質,若不以此立教,馬上示以先天虛無之大道,勢必使人毫無捉摸。非謂儒中之聖,遂不通先天大道,先天大道,言其無則無中自有,言其有則中歸于無,純然是真一之氣鼓鑄,然後二氣自合,五行自全,無聲無臭,有言之而莫可形容之妙,即《中庸》所謂「上天之載」3是也。《太上》云「道可道,非常道」亦即此意。
先天之道,不外真一獨固,並不可以指其跡象程途4,故曰道無所道。
人其實是稟賦此真常的至道,而具足于一心,發之則為五常,返之則不外這個「一」字盡之。天地此一,人亦同此一,一者不二之門。從此一生出,自成無邊妙界,這就是道的歸宿統會源頭,稱他為至道,是再合適也不過的。
凝者,有安固之義。萬化皆歸本于此。真一本來沒有辦法用語言文字形容,然至道既然回歸于太虛,如果連語言文字都一起抹煞,又將如何表達才能讓人明白?故名之為道。後天則實,先天則虛,從後天做起,返到先天,正所謂返本還源,無上境界也。
天地真一之至道,聖人知之,而不輕易的告訴人。特以實境作為教授,使人容易遵循。若釋道,則專從虛無下手,捨實境而求証「天地真元」,其實都是同一個道理。
修心之士,必須造到真一圓成,方可了手5。世人共以得道二字,為仙佛常談,不可施于6儒,正不知儒之所學何事,聖人之于天道又何在?人日夢夢,何時始醒,興言及此,能不再三浩嘆!吾願學者虛心求進以共証之。
註1:循途守轍:遵守規矩。
註2:著腳:落腳、立足。
註3:上天之載:上天化育萬物。
註4:程途:途徑。
註5:了手:結束。
註6:施于:延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