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2-12 12:49:43| 人氣8,137|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名方名藥系列】~~《金匱腎氣丸》 1/2 By 小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之前介紹其它的藥物藥膳﹐我會先寫個小故事輕鬆一下﹐不過這個方子『金匱腎氣丸』﹐乃是號稱『千古補腎陽之祖方』。我知道網上有不少專精於中醫學的前輩﹐或是這方面的漢方高手很多﹐所以我是抱著誠惶誠恐的心情寫的﹐如果有不週到的地方﹐請多指教包涵。因為想要講的東西太多﹐所以我將本方藥材﹑方劑原理寫在第一篇﹐藥物處理﹑熬煮製造過程寫在第二篇。我在第二篇介紹的會是如何『熬膏』﹐而不是製作『藥丸』﹐儘量以一般家庭裡面﹐可以準備的鍋碗瓢盆等器具為原則﹐讓各位可以在家裡自行製作。

『金匱腎氣丸』最早被使用可追溯於西漢武帝時代﹐文字記載見於東漢醫聖張仲景的『金匱要略』(所以有『金匱』二字為名)﹔『醫方集解』有提到﹕「漢武帝病消渴﹐飲水一斗﹐小便亦一斗﹔曾服此丸而癒。」﹔它另外還有別的名字﹐如 『崔氏八味丸』﹑『桂附八味丸』﹑『腎氣丸』﹔其主功能是《溫補腎陽》﹐具體症狀有﹕

1.腳氣(臭腳燒﹐腳丫子常常流汗)
2.男子消渴(西醫所謂之糖尿病﹐但使用上需隨證應變﹐不可單純的照單抓藥)
3.胸悶食少,怯寒神疲,小腹拘急不仁,臍下悸動,或吐涎沫而頭目昏眩
4.腰痛酸重尿少,四肢厥冷﹐伴見頭暈耳鳴,腰痛遺精,陽萎早泄,牙齦出血
5.女子轉胞(因胎兒壓迫而排尿困難)



『方劑學』就是討論中藥藥物配伍的一門學問﹐英文翻譯的很妙﹐叫作『Formula & Strategy』﹕方程式與策略﹕所謂的『策略』﹐便是湯液心法之所在。如果毛筆書法的基礎是『永字八法』﹐那麼我也敢作這種比喻﹕『金匱腎氣丸』就是中藥方劑學的『永字八法』﹐專精於此方及其附方﹐可以說粗通了中藥『補藥類』方劑配伍的策略。我們先介紹裡面有那些藥物﹕

乾地黃(生地黃)﹕入心﹑腎﹑心包﹑肝﹑小腸經﹔滋陰退陽,生血涼血。填骨髓,長肌肉,利大小便,調經安胎。又能殺蟲,治心腹急痛。



熟地黃﹕入心﹑腎﹑心包﹑肝經﹔滋腎水,補真陰,填骨髓,生精血,聰耳明目,黑髮烏髭﹐為補血之上劑。

山茱萸﹕補腎溫肝(入二經氣分)﹔固精秘氣,強陰助陽,安五臟,通九竅,暖腰膝,縮小便。

山藥﹕入脾肺二經﹔補其不足,清其虛熱。固腸胃,潤皮毛,化痰涎,止瀉痢。肺為腎母,故又益腎強陰,治虛損勞傷。脾為心子,故又益心氣,治健忘遺精。

茯苓﹕入心﹑脾﹑腎經﹔甘溫益脾,助陽,淡滲利竅,除濕,色白入肺瀉熱。而下通膀胱,寧心益氣,調營理衛,定魄安魂。小便結者能通,多者能止,生津止渴,退熱安胎。

牡丹皮﹕入心﹑腎經﹔瀉血中伏火,和血涼血而生血。破積血,通經脈,為吐血必用之藥。除煩熱,療癰瘡,下胞胎,退無汗之骨蒸。

澤瀉﹕入膀胱經﹔利小便,瀉腎經之火邪,功專利濕行水。濕熱既除,則清氣上行,又能養五臟,益氣力,起陰氣。補虛損,止頭旋,有聰耳明目之功。

肉桂﹕入肝腎經血分﹔補命門相火之衰,益陽消陰,治冷沉寒。能發汗,疏通血脈,宣導百藥,去營衛風寒,表虛自汗。腹中冷痛,欬逆結氣,木得桂而枯,又能抑肝風,而扶脾土。從治目赤腫痛,及脾虛惡食,濕泄瀉,補勞明目,通經墮胎。

桂枝﹕入肺﹑膀胱經﹔溫經通脈,發汗解肌,治傷風頭痛,中風自汗。調和營衛,使邪自汗出,而汗自止,亦治手足痛風。

附子﹕入心﹑腎﹑脾經﹔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經,無所不至。能引補氣藥,以復散失之元陽。引補血藥,以滋不足之真陰。引發散藥,開腠理以逐在表之風寒。引溫暖藥,達下焦以袪在裏之寒濕。助陽退陰,殺邪辟鬼,通經墮胎。

砂仁﹕入脾﹑胃經﹔補肺益腎,和胃醒脾,快氣調中,通行結滯。袪痰逐冷,消食醒酒。止痛安胎。



為什麼只有八味的藥方﹐我寫了十一種藥材進去﹖砂仁是為了防止地黃太過滋膩﹐所以在製作過程中必須放進去的﹐與金匱腎氣丸本身的功能沒有直接關係。另外依據病人所需﹐可以在生地黃與熟地黃之間作二擇一﹑或是以若干比例調配﹐肉桂與桂枝也是同樣的情況﹐因此總數還是八味。另外﹑不管是熬膏還是製作藥丸﹐另外還需要準備蜂蜜。

這八味的比例﹐各種版本不同﹐根據清朝汪昂的『醫方集解』一書﹐附子﹑肉桂(桂枝)﹑地黃(生/熟)﹑山茱萸﹑山藥﹑茯苓﹑牡丹皮﹑澤瀉這八種藥材的比例﹐必須是一﹑一﹑八﹑四﹑四﹑三﹑三﹑三﹔它固定的比例﹐正是本方奧妙所在﹔如果是湯劑的話﹐一帖藥通常是以地黃八錢為基準﹐其它藥材再以此比例來抓﹐不管病人的身材大小。

『金匱腎氣丸』之所以可以稱為『千古補腎陽之祖方』﹐就在於它的原理與比例﹕一般人對於中藥的觀念﹐就是把自己認為自己需要﹑同一種功能的藥物全抓起來﹐然後煮成一碗﹐稀裡呼嚕喝下去…這是門外漢的中藥觀。

如果您有細讀前面各種藥物的功能的話﹐只有地黃﹑山茱萸﹑山藥三種藥﹐有明顯的補腎﹑補肝﹑補脾的功能﹐而另外三味藥﹕澤瀉﹑牡丹皮﹑茯苓則是瀉膀胱﹑瀉肝﹑清脾的功能(中醫學講『瀉』﹐是『移除』的意思﹐與拉肚子無關)…那麼補劑裡面﹐為什麼不乾脆一直猛補猛塞東西進去就好了﹐幹嘛還要『瀉』呢﹖這樣不是浪費補藥藥材嗎﹖

因為當本方的適應症出現時﹐通常病人的病況已經是『虛實相雜』﹐一方面病人有虛證需要補養﹐可是另一方面由於正氣虛弱﹐體內會形成不同的病機與『雜質』﹐如痰﹑濕﹑火﹑寒﹑氣鬱﹑血淤等等﹐所以我們需要使用若干的瀉劑來『開路』﹐才可以使補藥能排除萬難﹐順利進到需要被滋補的臟腑內。如果不考慮這一點﹐只是一昧地投以大隊補劑﹐病人往往不能充份吸收﹐並且旁生其它病機﹐這種現象就是我們俗稱的『虛不受補』﹕不是因為你買的補藥品質不好﹐實在是『它們』根本沒辦法到達『目的地』﹑就卡在『半路』上﹐而且更糟糕的是﹕你用的補藥品質越好﹐它們所造成的『副作用』就更厲害。

這個方子的設計是什麼呢﹖我們吃進了藥物﹐先是進脾胃﹐山藥可以增強我們的吸收功能﹐可是山藥藥性滋膩﹐為了怕山藥太膩反而影響吸收功能﹐所以加入淡滲利濕的茯苓﹐所以比例上山藥是四﹑茯苓是三﹐以免喧賓奪主﹐補藥反而無效…這是『第一對設計』。

山茱萸雖能溫補肝腎﹐並且固精﹑防止腎臟精華流失(中醫講『精』﹐並非狹義指男人的『精液』﹐而是指人體的精華﹐所以這個方子原始功能是治療糖尿病)﹐但是它的藥性偏熱﹐為了避免引起肝火﹑或是肝血只斂不宣﹐所以另外有了牡丹皮﹐不但涼血﹑並且適當地疏通肝血。另外肝為腎子﹐而且肝會間接影響脾胃的吸收功能。因此山茱萸四﹑與牡丹皮是三的比例是『第二對設計』。

熟地黃是補腎的上劑之一﹐填精補血﹐或是使用生地黃﹐功能則偏於滋腎陰而涼血﹐但是地黃過於滋膩﹐熟地黃的溫熱性質﹐更有可能造成尿路不順﹐所以一方面我們製作時會加入砂仁來調整﹐一方面就是利用澤瀉寒涼又能利尿之性﹑引諸藥下行一路到下半身(下焦)﹔這個方子是以補腎為主﹐所以地黃要特別加重﹐因此地黃八﹑澤瀉三的比例﹐是『第三對設計』。

附子大熱有毒﹐常用於急救﹐乃陽中之陽﹐可通心陽﹑溫腎陽﹔肉桂為陰中之陽﹐長期使用溫補效果較好﹐並且可以收體內『無根虛火』﹑廢物利用﹐所以本方也用在牙齦出血的虛火熱證。兩者比例雖只各佔一而已﹐卻乃是本方精華所在﹕因為腎主水﹐腎中命門又掌管先天之火。學中醫要用點Visualization來想像﹐命門之火並不是『火焰』的形式﹐而是『蒸汽』的形式﹐所以比例上小小地添加﹑徐徐點火﹐便有『益火之原﹑以消陰翳 』之功﹐添加太多熱性的補腎藥﹐反而會燒乾腎水﹑適得其反﹔所以這個方子叫作『腎氣丸』﹐而不是叫『腎火丸』…這就是本方的『第四對設計』。

至於什麼時候用肉桂﹐什麼時候用桂枝﹖可以視病況來作選擇﹕如果病人明顯陽氣衰虛﹑用肉桂﹐如果病人有阻塞的病機﹐則使用可以開胸陽﹑通經絡﹑利小便的桂枝﹔一般來說﹐使用桂枝的機會比較多。



最後廢話一句﹕如果您對本方有興趣﹐還是先請教您的合格中醫師為宜﹐本人不負任何醫療與法律責任﹔下篇再介紹熬製方法﹐以及使用禁忌。




圖﹕ 我新買的電子秤﹐上面一沱黑色的是地黃﹔上方盤內一根像樹皮的是肉桂﹐順時鐘方向為桂枝﹑附子﹑茯苓。下方盤內中間的是澤瀉﹐暗紅色者為山茱萸﹐順時鐘方向為牡丹皮﹑山藥﹑砂仁。

發表時間 ﹕ 2005/02/08﹐美國東岸時間 01﹕50 AM

PS﹕我亂喜歡這個新買的電子秤﹐連病人看到了都覺得診所變的很『高科技』﹕真個是『Vanity definitely my favorite sin』。

台長: 藥王﹐小沈 & 非頑童
人氣(8,137)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千金醫方 |
此分類下一篇:【名方名藥系列】~~《金匱腎氣丸》 2/2 By 小沈
此分類上一篇:【永不分離 】…藥膳介紹‧川貝燉梨 By 小沈

醫兔
請問沈前輩:

您對腎氣丸到後世為何突然從 生地/桂枝 的搭配, 無聲無息的變成了 熟地/肉桂 ?

而且晚輩看過幾位大醫的書像是陳修圓, 唐榮川之類, 他們解是腎氣丸的運作原理, 跟更早的大醫說法一樣, 但是藥方組成卻偷偷變成了 熟地/肉桂 ....

很明顯 生地 vs 熟地 & 桂枝 vs 肉桂的 方義覺不會一樣吧?
2007-01-04 23:55:08
abc
腳氣是指下肢水腫、精神萎靡、呼吸困難、胸痛之症候群。
2018-07-02 23:16:2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