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8-07 18:53:25| 人氣26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金剛經集成 依法出生分第八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分解】

  世間一切有為法,皆是從心生,所謂心生法生,心滅法滅。心是心體,法是心相,心相有生滅,然而心的本體,則無生滅。心的本體是湛然常住不遷的。若以常住真心,忽有妄見,則遺失本體,而變為業識。從妄起妄,精明外溢,奔色奔聲,造業受苦矣。眾生之迷,先執法我,後執人我,有此二執,驟然告以無相之因,焉能契無相之果。此甚深般若,未破法我執的菩薩,尚且不明此理,何況是未破人我執的凡夫呢﹖眾生無始劫來,習氣深厚,處處為業力所轉。舊業未除,新殃又造,愈轉愈深,雖有本智,若不假般若之力,斷不能出此煩惱障蔽。如來苦口婆心,說此一部般若,真有不可思議的妙用。種種破障,淺言之以教化眾生,深言之以啟悟菩薩。未來之眾生,如能依教修行,受持此經,即可超出妙莊嚴路也。因般若為無上法門,諸佛能成無上正等正覺,皆是般若之力,故云依法出生。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大千者、普天之下、謂之小世界。一千小世界、、謂之小千。一千小千世界、謂之中千。一千中千世界、謂之大千。世界者、世間的方位界限也。七寶者、指金、銀、琉璃、玻鑗、瑪瑙、珊瑚、珍珠、七種是也。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信力曰受、受之不忘於心也。念力曰持、持之不厭其久也。受持、就是承教不逆、結念不怠的意思。乃至四句偈[s1] 等、四句偈、是二十六分中、(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四句、及三十二分中、(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四句等。為他[s2] 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即前云、無為法、即後云無法可說之意、謂一心泯合、非佛非法、為不住相布施也。


 [s1] 音記  [s2] 音託

 

彌勒頌曰

 

 寶滿三千界  齎持作福田

 唯成有漏業  終不離人天

 持經取四句  與聖作良緣

 欲入無為海  須乘般若船

 

【概論】

  本分,點明正宗經文,為諸佛菩提法,皆是從這裏出來。復點破佛法,非佛法,是名佛法,以顯示人心中,自有真佛。而點明的方法,又從較量事相有為福德中.漸漸的說出來。就是恐怕人,疑前說無上菩提之法,(無為法)既不可以色相取,又不可以口舌說,似此法無可說,佛無可成,大家修行的人,變了甘坐無為坑裏,有什麼好處呢?所以如來,從人情中,舉出小果來,先以有相的布施,(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較量福德,復較量這個有相福德,還遠不如持四句偈的無相福德,因為有相布施,皆是有為之善,即有極大福報,報盡還須墮落。若是修般若之法,或了明四句偈言,或為他人解說般若深義,所得福報,則無有窮盡之時。所以說,以財布施,不如以法布施。財施有盡,法施無盡也。這個緣故,就是因為一切諸佛,皆從此般若(妙智慧)而生。再由此,點破佛法即非佛法一句。因為般若是諸佛之母。俗語說,母因子貴,即此意。般若能生出佛法,但是般若並非佛法,所以說破佛法,即非佛法。老子曰:大道無名,強名曰道。可知本無佛法,不過強名之曰佛法而已!又有相福德與無相福德相較量,前後共九次問答,此分中是第一次問答。

 

【講義】

  佛曰:「須菩提」乎!你的意思怎麼樣﹖設若有人以金等七寶,充滿大千世界來行布施,此人所得福德,多不多﹖須菩提答曰:世尊!自然是很多。這是什麼緣故呢﹖就是因為這種福德,是有相的布施,於我等性中智慧的福德,全無關係,究竟是無福德性。我師父就人世報施的福德而言,所以說多。如來佛又說:設若有人,於此般若經中,隨便受持,或一卷半卷,或一章半章,甚至最少以四句偈(第二十六分、第三十二分各有四句偈) 或能為人演說經的意思,則他所得的福德,比前說的大千寶施所得的福德,還要更多。佛又曰:「須菩提」乎!這個緣故,是因為一切諸佛,及成佛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故云般若是諸佛之母。佛又曰:「須菩提」乎!但是般若並非佛法也。意思就是本來就沒有佛法,不過假以開悟眾生,取一個名字叫佛法而已!故云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台長: 後學
人氣(268)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金剛經集成 |
此分類下一篇:金剛經集成 一相無相分第九
此分類上一篇:金剛經集成 無得無說分第七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