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
前分說的佛不可見,法不可取。佛既不可見,那末經文是誰說的呢?法既不可取,那末得法的是誰呢?這都是凡夫的疑問。以為有物可得謂之得,有法可取謂之法,殊不知法是不可對不可見的法,並非是有形的物質可比。既不可對不可見,又有何物可得呢?更有一種聰明人,謂之心得。然此心得,也是一個無形的我執。謂之能知障,又謂之理障。事障障凡夫,理障障菩薩。今云無得者,就是雙破事理二障也。未悟之時,須憑言說,已悟之後,言說皆非。如來所說之法,有時說有,有時說無,皆是因病施藥,並無一定之說也。若是隨言生解,執著有無,皆是法執之病。但有言說,都無實義。今言無說者,是破語言文字之障也。所以經頌云:有心俱是妄,無執乃名真,若悟非非法,逍遙出六塵。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s1] 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彌勒頌曰
菩提離言說 從來無得人
須依二空理 當證法王身
有心俱是妄 無執乃名真
若悟非非法 逍遙出六塵
[s1]解 音械
所以者何。一切賢聖、賢聖、賢者、如須陀洹、阿羅漢之類。聖者、佛也。一切賢聖、就是說的三乘賢聖、何謂三乘賢聖。(一)聲聞乘、依苦集滅道四諦之法門、觀聞佛說此法之聲、修行得解脫者之謂。(二)緣覺乘、依十二因緣之法門、不就師、自悟此理者之謂。(三)菩薩乘、依六度之法門、得解脫者之謂。皆以無為法、無為法、是自然之覺性、不能假人為。所以無為法、就是無上菩提。如涅槃、如來、無相、無住、以至金剛般若波羅蜜等、雖有種種名稱、皆是無為法的意思。有為法、是世間法。無為法、是出世間法。往往有人修行、把這個無為兩個字、認作空寂、弄得灰心槁形、自以為學佛、實則為一個捕風捉影、頑迷不靈之人罷了。而有差[s2] 別。差別、參差不齊的意思。如象、馬、兔、過河。象則從容過去、馬則昂頭過去、兔則浮泅過去。又如三鳥飛空、有前有後。說到河水、並無深淺。說到空間、並無先後、乃因足有長短、翮有強弱、就好比無為法一樣的。祗因修行的人、根有利鈍之差、故成三乘賢聖之別。
彌勒頌曰
人法俱名執 了即二無為
菩薩能齊證 聲聞離一非
所知煩惱障 空中無所依
常能作此觀 得聖定無疑
[s2]差 音叉
【概論】
本分,乃續前分,還是說離相,要令眾弟子,領悟經文,於法應無住行施的道理。本來覺性中,原有四相,法相,非法相,所以如來佛,第六分筏喻文中,說明法與非法,均不應取。但是如來佛,又恐眾弟子們,疑謂法與非法,既不可取,為什麼如來自己,又煉行修因,以取菩提正覺之果呢?就是現在人間天上,一十六會,廣開般若之談。以此而論,是佛法,還是有取有說,何以教眾生不取,因此易生誤會。所以如來佛,用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果有所得菩提否?)如來有所說法耶?(如來果有所說一定之法否?)兩句,來試驗須菩提,是否已領悟如來不取之意。須菩提經此一破,已領悟這個意思,就答應說,我師父所說筏的比喻,我已詳解。未渡則取,既渡則捨。由此而推,取與捨,那有一定之法,所以知道沒有一定的法。名為菩提,也是沒有一定之法可說。無上菩提之法,皆我自然的覺性,不能假人為。不但如來這樣,就是三乘賢聖,也是因根有利鈍,悟有深淺的差別,成功自有遲速之分也。所以文殊讚嘆維摩詰菩薩曰:「乃至無有語言文字,是真不二法門也。」可知如來無住妙法,本離開語言文字,一無所得。惟因普利眾生故,不妨現起種種形相言語,令人觀相起敬,聞法悟理。若有智慧者,即言語離言語,即名相離名相,知得即無得,知說即無說,可謂悟中道第一義諦矣。
【講義】
佛曰「須菩提」乎!你的意思怎麼樣﹖如來果有所得菩提(正覺) 否﹖如來果有所說一定之法否﹖須菩提曰:如我解佛所說的意思,沒有一定的法。名為菩提,也沒有一定的法可說。這是什麼綠故呢﹖就是因為我師父如來,所說的法,是無上菩提之法,可以心悟,不可以色相取。可以意會,不可以口舌說。我師父說的是非法,(雖有而卻無) 非非法,(雖無而卻有) 這個綠故,不但我師父如來,就是一切賢聖,皆用這個無為法自修。不過得道淺者,(賢) 或假言說章句,而後自悟。得道深者,(聖) 就可以頓悟頓修。其成功雖一,因根有利鈍,悟有深淺的差別,所以成功乃有遲速不同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