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7-20 08:18:50| 人氣5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直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直解

【註】般若,智慧也。波羅蜜,到彼岸也。多,定也。經,徑也,言此經乃定心之徑路也。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音志、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音式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音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音卦音艾、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概論】

觀自在者,變化從心,達觀自得也。菩,覺也。薩,情也。義理先具,能覺一切有情之義。蘊,藏也。色受想行識,謂之五蘊,全經重此一句。度一切苦厄,兼自度度他而言。

舍利子,人名。因色而有受,因受而有想,因想而有行,行之不得,則識於心而不忘,五者相因。諸法空相者,謂真性有而非有,無而非無,是諸法之空相也。

真性累劫不毀,故不生不滅。真性本來無染,故不垢不淨。真性不著一物,故不增不減。

眼耳鼻舌身意,謂之六根。色聲香味觸法,謂之六塵。一切諸法,皆緣意起,故法屬意,或謂法與發同,即發動也,亦通。目之所見為眼界。心之所之為意識界。無無明者,無昏昧之處也。無老死者,常存不壞也。

苦,煩惱也。集,積也。猶云積萬過千愆於一身也。二者謂之苦果苦因。滅,涅槃也。道,路也。猶云修行得路也。二者謂之樂果樂因。

梵語菩提薩埵,華言菩薩。涅,不生。槃,不死。阿,無也。耨多羅,上也。三,正也。藐,等也。三菩提,正覺也。揭諦揭諦,揭妙諦以度人也,重言之,自度度他也。僧,眾也。薩婆訶,疾速也,謂疾速成就一切眾生也。

【釋義】

  阿難說。吾教有觀自在菩薩者,功行最深,具大智慧,造到彼岸之時,照見自己之五蘊,與眾生之五蘊,皆屬空虛。於己則修無上菩提,於人則多方接引,俾一切苦惱之厄,盡歸解脫。

  弟子舍利子,正是欲離苦厄者,菩薩呼其名而告之曰,舍利子,爾知世間有形者為色,無形者為空,不知色乃夢幻泡影,不異夫空也,空乃一真顯露,不異夫色也,色不即是空,空不即是色乎。夫因色而有受,因受而有想,因想而有行,行之不得,則識於心而不忘,此五者相因而見者也。今色既是空,則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矣。

  由是真性常清常淨,毫無法相可名,不誠為諸法中之空相乎。言乎其妙,則常存不敝,不生不滅也,湛然清虛,不垢不淨也,自然恰好,不增不減也。是故真空之中,既無色受想行識,則六根俱淨,無眼耳鼻舌身意也。六塵不擾,無色聲香味觸法也。六根之累,以眼為先,今眼界既空,則萬緣悉泯,而意識胥忘。將見由定而靜,由靜而慧,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也。由久而固,由固而貞,無老死,亦無老死盡也。煩惱之苦果,作業之苦因,涅槃之樂果,修持之樂因,一時俱盡。則真空中,本無智慧可名,即到彼岸,亦屬虛假,而又何所得哉。

  然無智無得,從乎既得菩提以後而言也。若未得之先,豈可無法哉。所以菩提薩埵,以般若波羅蜜多,為修行之法。守其六根,絕其六塵,故心無牽罣滯礙,遠離夫神魂之顛倒,夢寐之妄想,至於不生不死而後已。

  不但菩薩為然也,即三世諸佛,欲得無上菩提,亦無有不依般若波羅蜜多者。

  是知般若波羅蜜多,是變化不測之密語,是神光普照之密語,是至極無加之密語,是獨絕無倫之密語,阿難所云,能除一切苦,斯言誠真實而不虛。

  更有密咒,汝時時誦之,可以生智慧,可以到彼岸矣。咒曰,揭諦揭諦,揭出妙諦,以度人也,重言之,自度度他也。波羅揭諦,欲到彼岸,必須賴此妙諦也。僧,眾也。薩婆訶,疾速也。謂疾速成就一切眾生也。總之,密咒雖修行之徑路,而徑路不外於此心,人能空其五蘊,則主翁常定,而客感自清,豈有不得無上菩提者哉。



 

台長: 後學
人氣(52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金剛經集成 |
此分類下一篇:金剛經集成 說經名
此分類上一篇:金剛經集成 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序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