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
前分說的忍辱捨身,皆是破我執。我執破後,更須悟般若之理,非徙忍辱捨身也。若祗知忍辱捨身,而不能受持經典,還是識情用事,於真性並無相與。若能忍辱捨身,又能受持經典,悟澈二執之非,二我俱遣,則所得法性之功德,即不可思議矣。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晨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午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晚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彌勒頌曰
眾生及壽者 蘊上假虛名
如龜毛不實 似兔角無形
捨身由妄識 施命為迷情
詳論福比智 不及受持經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獨了生死、不度眾生、謂之小乘。緣覺之人、半為人、半為己、謂之中乘。菩薩普度一切、謂之大乘。最上乘者、兼菩薩而載度之佛乘也。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荷擔、背負為荷、在肩為擔。言無上菩提、至重難任。一旦道由人宏、毅然以身承任、所以成就大功德也。
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遶、以諸華[s1] 香而散其處。
彌勒頌曰
所作依他性 修成功德林
終無趣寂意 唯有濟群心
行悲悲廣大 用智智能深
利他兼自利 小聖詎能任
【概論】
前分,言持經成就功德。本分,復用較量法,(此是第四次福慧相較)用等於恒河沙數的身命布於,仍不如聞此經典,信心不逆之福。換一句話說,持經勝於身命布施,意在顯明般若無住之功。並點出經為大乘,若住我人等見,即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怎麼說呢?因為相分為小乘說法,見分為大乘說法。相分是人我相,見分是法我相。樂小法者,析空破相,殊不知見分猶存也。有此見分未破,法我執仍在。有法我執,即未深解般若之理,未達般若真際,自利尚不能,何能利他。所以說,著四見。樂小法之人,即不能於此經為人解說。復又推尊此經,有如來全身。勉許人,不必徒事外貌供養。但持此經,以明其心,就能達到至誠無妄的境界。因為若能持此經,供養其心,則心即是佛,何必身外覓佛,如來只在自己心中耳。
【講義】
佛曰:「須菩提」乎!若有善男信女,於一日之間,早晨以等於恆河沙數的身命布施,正午又以等於恆河沙數的身命布施,晚間也以等於恆河沙數的身命布施。照這個樣子,經百千萬億劫之久,一日三時,皆如此布施,自當得布施之福!若復有人,能以心無違逆,篤信此經,則其福勝彼捨身之福多多矣!何況手書口誦,為人解說經的意義,存利己利人之心,不但明自己的性,還要使人人見性,善根純熟,利益無窮,其福之多,又豈可較量呢!
佛又曰:「須菩提」乎!簡要言之,唯有不可以心思口議,不可以多少稱量,實無邊際的功德也。如來我,說此經怎麼有無邊際的功德呢﹖是因為金剛般若,是我們妙用的本性,是大乘菩薩的最上乘,不是小乘人能夠做得到的。所以如來我,為啟發大乘人,說明此真空之妙。為啟發最上乘人,說明此般若之法。若有大根器人,持此大乘經典,廣為人闡發妙旨,則這種人,成人兼成己的功用德行,是不可稱量,不可思議,不可以邊際求之。而這種人,印契佛心,所成就之功德,唯有如來我,知得見得。這種人,既成就此功德,就足能以身擔任如來無上菩提正法。這個緣故,就是喜好小乘法的人,局於見聞之小,不免有我人等私見,對此大乘最上乘法,便起驚怖畏懼的心。自心且不能淨,那裏還能夠聽受讀誦,為人解說此經呢﹖
佛又曰:「須菩提」乎!大乘人,在在處處,說此經典,能使聽者,心開意解。善氣感通,則天龍八部神人俱來供養,護衛法身。普現華光三昧,直是一座舍利寶塔,能使遠近敬仰頂禮,散布寶花妙香於持經之處,則供養可謂至矣!此所謂一人辦心諸天辦供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