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日光】
(上圖,三年級非美術班學生)
終於,會議中我們碰觸到這敏感的議題,只是,是該怕事鄉愿的給分,抑或是堅持原則的評鑑……其實,大家都不清楚我內心不時煎熬的苦悶~
在美術教學上,我終於打下生平第一次低於六十的分數,只是沒想到,這第一次竟然是給了美術班的學生。其實我很懊惱,畢竟在教與學的概念下,這低於六十的分數代表的不只是個人學習的成果,其實也含括了教學者「我」的問題。
(下圖:六年級非美術班學生作品)
正由於過去近十年在普通班級教學的瞭解,我很清楚一個認真的普通班學生,在經過校內外的繪畫學習歷程後,可以達到怎樣的一種水準,所以踏上美術班的教室後,我一直戰戰兢兢戮力以待。為了看出美術班與普通班的學習差異,為了凸顯美術班孩子應有的資優水準,一踏進這所學校,便在忙碌中搜尋可行的一切措施,特別是資優生課程的學習重點~獨立創作研究。
(下圖:六年級非美術班學生作品)
獨立研究在一般資優生的學習中,不僅是與普通班課程極具差異之處,更是展現學生貼近生活去發現問題、自我探索並解決問題的最佳學習。然而在美術班這個領域中,我幾乎沒找不到全國的國小美術班有進行所謂的「獨立創作研究」,這原因可能可以分成兩個,一是術科教師專門於術科教學,可能在研究方面能力有所不足,更遑論指導;另一原因就是沒有時間進行獨立創作研究這課程。
(下圖:六年級非美術班學生作品)
雖然讀完研究所,我也不敢說自己在「研究」這方面就特別厲害,因此我也是從行動中去開闢一條可行的道路,然而獨立創作研究與獨立研究兩者究竟差異在何處,光是這點我自己就必須先釐清。其實說穿了有很多國小資優生做的獨立研究就是一個書面資料的蒐集、分析、綜合和整理,然後寫出報告就結束,而我所進行的獨立創作研究則是希望孩子在生活中去感受、去體會、去發現一些想研究的問題外,還必須透過創作的作品來作解說自己的想法,所以除了一般研究格式之蒐集、分析、綜合和整理文本外,還必須將作品創作出來,進行展示說明,以符合美術班的創作特質。
(下圖:六年級非美術班學生作品)
為了避免造成其他老師的抗拒與困擾,我將獨立創作研究的媒材範圍儘量縮在我教學的時間領域之內~陶藝。由於這獨立創作研究的主題是孩子自己定的,所以跟以往教師定好一個主題大家跟著創作的樣貌有著極為顯著的不同,最簡單的即是每個人關心的層面不同、生活背景不同,信仰不同,所以定的題目也都不同,自然研究的目的不同,研究的藝術家不同,創作出來的東西也就更不可能相同。所以可想而知,身為教學者的我,面對近三十位創作作品完全不同,而有不同需求的學生,我能做的已經跳脫「我教、你學,然後跟著做」的教導者角色,而是真正回歸到「你說、你做,我協助你」的指導者角色。
(下圖:四年級非美術班學生作品)
為了瞭解每一個學生的創作,我必須一位一位找來討論,看孩子寫的研究動機、目的與研究問題,然後討論可以研究的藝術家或作品,再檢視創作草圖,給予表現的修改意見,甚至是媒材運用與技巧的支援,一次又一次檢視與修正,利用所剩無幾的課餘時間,然後像過勞一般的,慢慢把自己累死~
說真的,這樣的獨立研究創作教學,不只挑戰學生,更挑戰我這個教師角色,在耗神也耗體力的課程進展中,最虛耗的卻莫過於面對家長無法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狀態(這含括許多家長沒時間關心孩子學習,以及瞭解這課程對孩子的好處,而有不能配合之狀況)。
(下圖:五年級非美術班學生作品)
這次會給這孩子丁等的評價,只因為一個學期過去了,沒有作品、也沒有文本的研究報告,上課的過程毫無學習動機與創作慾望,發呆、多話,干擾同學,甚至偶有破壞人家作品的狀況,這樣持續的一個學期,為了讓孩子可以創作出作品,我鼓勵、我要求、做隔離,找來對談,甚至用分數施壓,卻屢屢不見效用,作品沒有,報告三次催繳也沒交,最後在不得以之下,終於給了一個他和我的第一個丁等成績。
其實這過程我知道,在小一小二時的美術佼佼者,來到這個個藝術天賦優異的武林之中,他找不到當時的榮耀與光環,在一山還有一山高的舞台上,他看不到自己可以展現的舞台,那自信心在一次次學習過程中被饞食,到了五六年級程度差異越發明顯之下,以敷演了事在掩飾自己的不安,用蠻不在乎的態度來遮掩自己的自卑困頓,最後甚至放棄學習,這何其之不幸?
(下圖:幼稚園大班學生作品)
話說回來,其實在每一個老師的教學之下各有一套評量標準,有的老師給成績始終徘徊在98到90之間的寬鬆分數,讓每個學生都得到高分而皆大歡喜,老師也省卻家長的質疑,還可以獲得家長稱許教導有方。然而我質疑這樣的評量給分,畢竟這看不到鑑別度,簡單的說,這課程規劃設計對這些孩子來說幾乎沒有難易深淺,就如同給六年級學生考小一數學一般,個個可以拿滿分,但這對孩子有幫助嗎?所以這樣評量的信度與效度是深受我質疑的。
(下圖:五年級非美術班學生作品)
而我呢?明知到把分數差異拉大,在過去滿是優等的成績下,家長便會質疑我的教學,甚至認為我對孩子有成見,其實我何嘗不怕這樣的事情發生?然而一個完全沒有交作業的學生,一個上課會發呆、多話,干擾同學的學生,即使我能體會他內在的困頓,同情他自卑的不安,在公平與正義的旗幟之下,我該如何拿捏才不至於招惹塵埃而對得起自己的良知與內在?
只是很多家長不知道,所以在我堅持的信念下,最後我選擇背起那沈重的十字架~
(下圖:六年級非美術班學生作品)
摒除學生的問題,在自我檢討與反省之中,「我」或許在某些特質中過於嚴謹,過於要求,雖然我始終認為這樣的嚴謹與要求是教學的必要條件,但不可否認,對某些孩子習慣放任式教學的學習特質要求上,這是無法忍受的苦楚;另外在「開放」的題材課程中,孩子們習慣在一個主題教學下的學習,反而無法適應自我探詢的課程,是之無所適從,只得以發呆、多話,干擾同學作為反應,這是我也該深思醒悟的。
終究,這第一次低於六十的成績不僅是給孩子,更是給自我的一個不及格成績啊!
日光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