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日光】
403-01-黃之柔.JPG
403-02-徐子鈺.JPG
403-03-陳以若.JPG
旅行在走馬看花看過、玩過、吃過、體驗過之後,越來越能感受到各地族群文化與生活的衝擊,或許我們羨慕日本的井然有序,,或許我們羨慕嚮往歐洲國度的實利文明,更或許我們追求美加的自由風氣,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看到那些生活在貧弱的國度底,也該為自己所擁有的感到慶幸。
403-04-蔣瑋真.JPG
403-05-游家昕.JPG
403-06-謝瑞綾.JPG
旅行,做為個人的享受,我卻更期待轉化成對學生更有助益的人文省思~
403-07-許薰友.JPG(未完成作品)
403-08-彭皓暘.JPG
403-09-張佳琪.JPG
先前的吳歌窟遊,即在這樣的思考轉化中成形,演變成為藝術教學的一部份。其實在整個藝術教學的過程中,我一直期許自己在課程進行過程不是教技術,而是教一個人如何透過視覺的經驗,成為有感覺、有感受的人。但很多人可能會笑我,誰沒感受?誰沒感覺?是的,每個人都有感覺與感受,但膚淺表象下的感覺與感受,要如何提升如何昇華?
403-10-李伊宸.JPG
403-11-崔映晴.JPG(未完成作品)
403-12-黃祠妗.JPG(未完成作品)
文學是一個好方法,於是我們可以看到一些作家,就以文字將我們的喜怒哀樂活生生的呈現;影像是一個好方法,於是運用攝影電影甚至動畫,便以聲光將我們的生死情愛展現的淋漓盡致,音樂是一個好方法,於是一位為音樂作曲工作者,便以音符將生命的春夏秋冬譜成鏗鏘有力的旋律,而一位藝術教育工作者呢?
403-13-陳玟琳.JPG
403-14-蔣智中.JPG
403-15-王昇叡.JPG
我思索這透過藝術教育,讓孩子成為的不是一個畫家,而是一個能思考、能表達的個體,而更期待這個體能有崇高的人文省思~
403-16-莊靜.JPG
403-17-鍾承澤.JPG
403-18-江婕.JPG
柬普寨水上人家便是在這樣的思索中成為課程,整個課程的進行我們談論了地理位置,也看了當地的人文生活,當然我們也談及了過去內戰給柬普寨所帶來的苦難,當然在孩子的水上人家畫的不錯,但我不是為了畫水上人家的景致而進行水上人家課程,而是透過我的旅遊與省思要孩子去省思自己的生活。
403-19-李姿蒨.JPG
403-20-謝維妮.JPG
403-21-王青琇.JPG(未完成作品)
不過課程總些不夠完備之處,其實若能要求孩子對這個國家的歷史背景、環境文化,甚至人文發展,透過網路資料的搜尋與分享,這對孩子個體心靈的成長應該會有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效。
403-22-楊小雨.JPG
403-23-蕭肇毅.JPG(未完成作品)
PS:以上是全班學生作品
日光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