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2-16 23:52:18| 人氣30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治療師的反思二:不要小看身障孩子的父母,要注意他們的專業資歷有時還比你深呢!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寫在前頭:
    畢業後,雖然變換不同工作地點、工作領域,但卻一直從事職能治療的工作,算算也已15年了;在每天看似千篇一律的工作內容中,因為需面對不同的家屬、老師、醫事人員、孩子等,所以使我每日的工作充滿挑戰;在與每位個案互動,不覺的也走進他們的生命故事中,有的相處短暫,僅是主雇、服務醫療的關係,也有的卻成了長久的良師益友,感謝與他們互動,使我從中學習到許多。  
一直想將與他們互動的點滴及生命的故事,一一寫下來,作為一個臨床工作的告解及記錄,也希望藉由每篇文章分享給其他同業及身障家屬,告訴他們,其實我們醫療人員也是人、我們也需要不斷從經驗中成長學習、我們同樣也需要被支持…。
註:秉持個案隱私及醫療倫理,文中人事物都有更改、隱藏、錯置,寫文的目的,僅想抒發及公益分享個人臨床心得及感想,並非揭發個案隱私,因此請勿對號入座或做過多聯想。

   
不要小看身障孩子的父母,要注意他們的專業資歷有時還比你深呢!

      有一天,有位四肢嚴重痙癴腦性麻痹孩子的家長跟我抱怨另一學妹同事硬要給予他的孩子另一款輪椅建議,媽媽說:從小到大,只要治療師說何種輪椅或輔具適合孩子我們就二話不說就買下來給孩子使用,轉眼間家中已堆滿了5輛所謂的”量身訂做”、”一定適合孩子”的輪椅及沾滿灰塵的輔具,我們不希罕這是不是最新型的輪椅….,我們只知道如果真要給孩子自己操作的輪椅,倒不如給方便照顧者推行孩子的輪椅…,.媽媽說的很有道理,之前我也曾疏忽要給一位30歲腦性麻痺個案一輛自以為對個案好的良好擺位的輪椅建議,而忽略這個案早已習慣以腳去移動輪椅…..,因此如果將個案的雙腳好好地固定在腳踏板上,將對他的日常移動造成很大的困擾…….

   在外人看來,在兒童職能治療領域工作年資15年,算是有點資深吧?但我卻常在某些資深身障孩子的家長面前汗顏,因此在附上職能治療方面個人淺薄意見及建議之餘,也向他們這些”前輩”請益討教,…..為什麼會這樣呢?

    老人家常說: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要多;我走過的獨木橋,比你赱的路還要多….同樣的,身障孩子的家長在經歷早療、教育、就業等轉銜安置階段,交手及面對不同的治療師、所謂的專家學者,還不包括自己勤於看書、找資料、研習講座等磨練學習;孩子是父母一手帶大的,有誰會比他們的父母更了解孩子的作息、喜好及想法呢?久病成良醫,見多識廣,有誰敢說這些身障孩子的父母不是療育專業團隊的一份子嗎?為父為母則強,有些身障孩子的家長還因此創立相關協會、基金會或是成為相關專業人員,如:特教老師、輔具研發人員、治療師等。

    所以在習慣以個人專業本位的立場下,給身障孩子的家長意見時,別忘了他們的父母其實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只是他們一時還不了解如何療育孩子的方法罷了…,因此懂得彎下腰,聽孩子的父母說,給予的建議才能更貼近孩子及家長的需求…


治療師的反思:

1.要記得父母是孩子真正的個案管理者,所以需要傾聽並尊重家長的需求,而不是認為療育人員最專業,只聽專業人員的意見就好,如果家長對孩子有不合理的期待及要求時,要思考是否是自己溝通的方式及內容讓父母不理解,或是可能提的意見是無法滿足到父母的需求。

2.細水長流,要知道療育人員會變動,但照顧、陪伴孩子一輩子的卻是他們的父母,因此,我們療育人員的角色是陪伴及給予建議,不是完全介入及干預父母對療育孩子的決定,要盡量以孩子的長期規畫為主,給予父母長期療育的目標及想法規畫,但記住不是因此即早判定孩子的療育進展,而是教導父母療育的眼光放遠,要為孩子的自我照顧、職業態度及技能等作準備。


台長: terese shan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