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佘羅在2008的全球經濟危機背景下重寫《資本主義的未來》,是否會改書名《資本主義的終結》?
又不是後現代的《xx終結》時尚,佘羅可是西方民主自由信徒!
格羅詹納著的《資本主義的未來:一種經濟制度的勝利還是失敗?》(貼於後)才能預測到:無約束的競爭和極端的市場導向必將加深全球的兩極分化一一強化危機和恐怖主義。
佘羅《資本主義的未來》(立緒, 1998)
佘羅教授除了提出代表知識和科技的人工智能產業之興起外,另提出了構造地球經濟的其他四板塊,共產主義(的終結)、世界人口(的成長與老化)、各國經濟往來(的全球化走向)、世界主導力量(多極化的來臨)。任一塊板塊的移動都會激起浪花;而當它們彼此撞擊時,所引發的鉅變就不僅是洶濤駭浪,而是類似造山運動的「切斷性鉅變」,其結果將改變整個地表外觀。
我們正活在劇烈經濟變動的時代中,按作者的說法,我們正活在劇烈經濟變動的時代中,各種因素彼此較勁並且強烈衝擊著世界。
但這些變動也有利於培育令人振奮的時刻,為那些在暴風雨前做好準旳人提供了無窮的機遇。在《資本主義的未來》,作者檢視了造成經濟失衡的主要力量,並描繪出一條從當今紛紜世局中獲利之道。
世局的變動就像地表面的漂流板塊,以幾近感覺不出卻有長遠影響的動作,來左右經濟賽局。
一種新型資本主義必然出現,在此技能的掌控(人工智能)取代物質資本成為關鍵性戰略資產。經濟的成就將取決於我們基礎設施、技能、教育和知識所進行社會投資的意願。本書利用美洲、日本和歐洲的具體例子來挑戰並改變我們對今日世界經濟主力的看法,從而檢驗各種變動如何影響將來。
萊斯特.佘羅(Lester C. Thurow)麻省堙工學院史隆(Sloan)管理學院的經濟學教授和前任院長。佘羅以對經濟議題的前瞻專才而飲譽全球。
自從《零和社會》一書問世以來,他一直是美國制定政綱和國家經濟政策一個重要的定音者。他長久新聞周刊(Newsweek)的投稿社評人,也是〈紐約時報〉主筆群的成員。
在佘羅前一本《紐約時報》暢銷書《硬碰硬》中,他描述了世界與賽者在冷戰期間求生存的經濟戰,並為我們點出美國可能勝出之道。如今,隨著共產主義的終結與全球主要列強追尋經濟體系的趨同,他讓我們看清資本主義過往的歷程和其走向。
按佘羅的說法,我們正活在劇烈經濟變動的時代中,各種因素彼此較勁並且強烈衝擊著世界。但這些變動也有利於培育令人振奮的時刻,為那些在暴風雨前做好準備的人提供了無窮的機遇。在《資本主義的未來》,他檢視了造成經濟失衡的主要力量,並描繪出一條從當今紛紜世局中獲利之道。
世局的變動就像地球表面的漂流板塊,以幾近感覺不出卻有長遠影響的動作,來左右經濟賽局。在地質學上,整個陸地都因板塊的運動而出現和消失。依循佘羅聳人聽聞的類推,下列變動,經濟板塊的強度,不容忽視:
共產世界蛻理成資本主義:隨著三分之一人類加入資本主義世界,大幅度重組,勢在必行。
人工智能產業的興起:技街上的新進展,轉移了對物質資本的重視,使得產業可以到處落戶。
變遷中的人口統訂單:社會方案必須適應沒有所得之老年人,與其他從窮國移往富國之人群(老少皆有)其日增的人數。
真正的全球經濟體:任何物品可以在任一地點製造和銷售,使得民族政府和環球商業格格不入。
欠缺一個具政治或軍事主宰性的世界領袖:而今誰來規仍世界貿易體系?
一種新型資本主義必然出現,在此技能的掌控(人工智能)取代物質資本成為關鍵性戰略資產。經濟的成就將取決於我們在基礎設施、技能、教育和知識所進行社會投資的意願。《資本主義的未來》利用美洲、日本和歐洲的具體例子來挑戰並改變我們對今日世界經濟主力的看法,從而檢驗各種變動如何影饗將來。
目錄
《序》春黃興 每一塊岩石都將被海浪沖為點點細沙
《譯者序》李華夏 資本主義杜會中的人文思考
新賽局.新規則.新戰略
描繪地球的經濟表面
板塊一:共產主義的終結
板塊二:人工智能產業時代
板塊三:人口統計學:成長、移民潮、老齡化
板塊四:全球經濟
Plate Four: A Golbal Economy
板塊五:一個沒有頭號強國的多極世界
Plate Five: A Mutipolar World with No Dominant Power
重塑地球經濟表面的力量
通貨膨脹:一座死火山
日本:世界貿易和環太平洋的主要斷層線
經濟的不穩定性
社會火山:宗教原教義派和種族隔離
民主對抗市場
一個切斷性均衡的時刻
在切斷性均衡時期的運作
(德)格羅詹納著《資本主義的未來:一種經濟制度的勝利還是失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資本主義有未來嗎?抑或像約瑟夫?熊彼特預言的那樣,資本主義必然損害效率?
格羅?詹納睿智的論述表明: 無約束的競爭和極端的市場導向必將加深全球的兩極分化。強化危機和恐怖主義。
從獨特的視角分析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種種弊端,指出市場經濟要求公平、公正原則,無約束的競爭和極端的市場導向將會加深兩極分化,強化危機和恐怖主義的出現。
格羅•詹納,亞洲問題專家、社會學家。他曾在日本從事過長期的學術研究工作。現作爲自由撰稿人生活在奧地利的施蒂利亞州。1997年出版了關于日本經濟的著作《日本---正在西沈的太陽》。同年由菲舍爾袖珍出版公司出版了另一本著作《失業的社會》。
目錄
前言 資本主義摧毀了市場經濟
第一章 從競爭到經濟戰爭
日本式和美國式的經濟——工業化擴張的兩條道路
新自由主義經濟模式失敗
美國市場的強迫自由
美國經濟的日本化——一個戲劇性的成功
國際勞動分工的證明
被馴服的競爭
資本主義的未來
第二章 資本
——效率准則的瓦解
均衡的喪失——對非社會行爲的獎賞
效率准則的瓦妥
國家內部財富的集中
財富帶來利息,利息帶來財富
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貨幣——私人的物品還是公共物品?
債務和利息的“非神聖同盟”
資本吞噬了産品和勞務
財富在國際間的集中
給西方國家帶來利益值得懷疑
……
第三章 責任解除
——一場與自然界的戰爭
破壞自然入社會責任的私有化
全球擴張的“馬腳”
無束縛的資本主義內部——自然破壞的規則
競爭會阻止浪費嗎?
第四章 資本主義的未來,勝利還是終結?
附錄 資本主義的貨幣體系
從華爾街金融危機看資本主義的弊病 2008-11-04 北京日報
●在現代社會,沒有資本不行,放任資本也不行,科學地運用資本,將繁榮社會,造福人民。聽任資本的原始性和破壞性,將危害
社會,禍及大眾。
●我們既不能搞資本迷信,也不能陷入資本恐懼,既要承認和尊重資本的價值,充分運用資本有利于生產力發展的功能,不斷深化對資本運行規律的認識,發揮資本的積極作用,又要深刻認識資本的破壞性和貪婪性。不唯資本是從,不做資本的附庸,防止資本的無序化。
●實現科學發展,必須端正對資本的本性和資本的兩面性的認識,破除對資本的迷信和崇拜,確立科學發展的觀念。
美國爆發金融危機,波及全球經濟。這使人們對資本和資本主義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特別是對那些迷信資本,熱衷資本主義的人來說,不啻是一服清醒劑。但到目前為止,那些對資本頂禮膜拜的人,不是噤聲,就是在尋找新的辯護詞。一些專家學者由住房按揭貸款和金融衍生品立論,通過研究美國金融市場歷史、現狀和龐雜的投資現象得出結論,認為是美國的金融秩序與金融發展失調、金融創新失控、金融監管缺位等等造成危機。這僅僅是局限于金融市場本身來看待金融危機,是不夠的。不聯係金融資本的本性、西方經濟制度的本質來認識這次金融危機,是難以看清美國金融危機的實質和深層原因的,也難以回答一向被看作“完美”的自由市場制度為何未能防止金融危機的爆發。
一、深刻認識資本的兩面性,破除資本迷信
自從華爾街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最普遍的學術解釋是,次貸問題、金融衍生品等金融創新是禍根。然而這並沒有觸及問題的實質。資本有與生俱來的兩面性。一方面,資本對調節市場,配置資源具有積極作用,能夠推動生產力發展。另一方面,資本的逐利性又會導致經濟失衡,造成嚴重的危機。在資本存在和演變的歷史進程中,資本的這種兩面性都有充分的表現。而金融資本作為資本的最高形式,也具有資本的一般屬性。資本是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生產剩余價值或賺錢,是這個生產方式的絕對規律”,資本決不會放棄對剩余價值的追求,其本性是逐利的。馬克思對于資本有過這樣一段精辟的論述,“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潤,它就保證被到處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著絞首的危險。”
資本逐利和貪婪的本性,貫穿資本主義整個發展史。在資本原始積累和資本主義發展初期,逐利和貪婪,是靠榨取工人的剩余勞動,甚至不惜借助于戰爭進行殖民掠奪,“資本來到這個世界上,每個毛孔都流著血和骯臟的東西”。就當今世界而言,幾乎沒有任何一個發達國家是靠所謂民主制度發展強盛起來的,而是靠早期的殖民掠奪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用別人的鮮血和汗水築起少數幾個資本主義國家的“成熟”。一百多年過去了,資本明火執仗的逐利方式難以為繼。于是資本積累變換了方式,通過金融詐騙掠奪別國人民的勞動成果維持自己的“繁榮”。在經濟市場化、全球化時代,金融運作變成資本運作的最高形式,金融資本成為資本主義的最高存在方式。盡管馬克思生前沒有看到當今金融資本別出心裁的運作方式,但馬克思對資本的本質的揭示並沒過時。近些年來,特別是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加速,借助金融創新,絕大多數美國民眾的資產和其它國家的資產被華爾街轉移到自己手裏,以供其壟斷市場,操控全球經濟,維持資本的地位。華爾街金融資本的投機逐利性,借助于一係列金融創新產品,加以包裝,加以掩蓋。上世紀90年代,華爾街炒概念股,比如網絡概念股走紅,但2002年Nasdaq網絡泡沫破滅,正式宣告美國虛擬經濟進入了危機動蕩期。這本該是一種警告性信號,然而,為了不中斷華爾街金融資本“圈錢”的遊戲,美聯儲大幅降息至二戰以後最低水平1%,並維持這一利率長達1年之久,造成了超級低廉的信貸成本。在金融杠桿作用下,逃離網絡投資的10萬億美元利用廉價信貸,又把地產泡沫吹大。
2002年以來,在華爾街金融資本主導制造的房地產投機中,金融衍生產品的極度膨脹,使金融泡沫越搞越大,金融創新達到離奇的地步。華爾街的畢業于名校、拿著天價高薪、擁有堪稱完美的從業經歷、掌握著數十億乃至百億美元資本的精英們,“憑借其貪婪和投機的特性”,以金融創新的名義,發明出了CDO的平方、立方、N次方等新產品,制造出非透明且難以再定價的CDS(信用違約交換)、MBS(房屋貸款證券化)等金融衍生產品。如此充滿想像力地制造新奇的金融創新工具,不斷地制造出美國華爾街的巨大金融泡沫。對此,連小布什總統都自嘲華爾街喝醉了,老是推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金融投資工具。但這正是資本“清醒”的表現,只有憑借這些欺詐手段,才能實現自身的利益最大化。靠著不斷變著花樣地推出新奇的金融創新工具,華爾街金融資本不斷地制造新的投機獲利機會。金融創新只不過是精心設計的圈錢、騙錢的遊戲規則。
華爾街這種圈錢、騙錢的遊戲為什麼能大行其道?就是因為美國通過第一次、二次世界大戰成為大債主,確立了美元帝國的地位。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美聯儲擁有不受監督、可無限印發美元紙幣的特權。美國人是不儲蓄的,他們的高消費建立在向未來借錢的基礎上;未來的錢不夠用,向世界借;向世界借來的錢仍然不夠用,再向世界的未來借。當然,美國人“借”只是一種表達方式,美國有足夠的工具和手段用各種方式向未來、向世界拿到足夠多的錢,不管是美國家庭還是美國政府,他們都不怕負債。自從美元與黃金脫鉤後,美國就可以隨時開動印刷機,通過“紙”換走別國財富,而美國人又靠貸款來獲取消費物資,這樣,美國人其實不需要自己創造出相應財富,就能享受他國創造的財富。如果人家拿著這些美元來要“債”時,美國怎麼辦?美國人的金融創新解決了這個問題。金融機構放出貸款(債),使它證券化,讓人家拿美元來買。這樣,既輕易換走了他國用資源換來的美元,又將貸款的風險轉向他國。事實上,美國人所津津樂道的“花明天的錢,過今天的日子”這種自私消費的模式就是一種變相的“花世界人民的錢,過美國人的日子”。華爾街借助于金融創新,不僅滿足了金融資本的投機逐利本性,同時為美國鞏固了霸權地位。在經濟全球化和美元強勢的世界經濟格局中,美國不僅輸出了美元,也輸出了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和華爾街的新奇產品。一句話,通過金融操作,美國人用別人的錢,過自己奢侈的生活,創造出美國式的資本主義繁榮。美國政府不但放任資本的發展,而且是登峰造極,助紂為虐,創造出新的斂財手段,把自私自利放大到極限。
從資本的本性,再到金融資本的本性,我們看到,金融危機的爆發也不是壞事,它促使人們對資本和資本主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清醒的認識。什麼叫資本主義?簡而言之,把資本當作“主義”,迷信資本的逐利本能,核心就是私利,擴而大之,也不過為一國私利服務,絕對不是為了人類共同利益和社會利益。華爾街金融危機充分揭示,資本被極端化,成為一個社會的神主牌,必然會導致具有巨大破壞力的危機爆發。
但是,我們也應該認識到,馬克思在揭示資本逐利性和貪婪性的同時,也指出了資本積極的一面。資本的出現是相對于等級制社會的巨大歷史進步,因為它具有推進社會進行擴大再生產的強大動力。資本對利潤的追逐,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刺激了人們獲取利益的積極性,刺激了人們的消費;資本的自由流動,改變了人身依附,社會活力增加,生產力得到發展,“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因此,對資本的兩面性要有清醒的認識。資本既有調配資源和活躍市場的作用,也有追逐利潤的原始性,如果不對它進行控制,最後就會由于圖利而導致失序。我們既不能搞資本迷信,也不能陷入資本恐懼,既要承認和尊重資本的價值,充分運用資本有利于生產力發展的功能,不斷深化對資本運行規律的認識,發揮資本的積極作用,又要深刻認識資本的破壞性和貪婪性。不唯資本是從,不做資本的附庸,防止資本的無序化。
當前的主要問題在于近些年來,對資本的控制講得少了。對資本的作用,一些人只講其利好的一面,採取自由放任的態度。在現代社會,沒有資本不行,放任資本也不行,科學地運用資本,將繁榮社會,造福人民;聽任資本的原始性和破壞性,將危害社會,禍及大眾。具體到現代金融業和金融創新,要充分認識到,現代金融業是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健康的、可監管的金融創新是經濟發展的需要。只看到資本的逐利性和貪婪性,而“聞資色變”是錯誤的。因金融資本沒有擺脫資本逐利性和貪婪性,就不吸取金融創新的教訓,不借鑒金融創新的經驗,也是不可取的。
二、把握客觀規律,防止資本運行無序化、極端化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始,西方一些大國把自己的自由市場經濟體制、經濟制度視為前蘇聯解體、結束冷戰的“功臣”。其實“前蘇聯”模式並不是科學的社會主義,它的失敗是不尊重經濟規律的結果,而資本主義並未取得制度的勝利。但冷戰結束以來,西方一些大國頭腦發熱,自視經濟政治制度優越,欲將自己的制度打造成為千年不變的資本帝國,這是完全違反歷史辯證法的,也是根本不可能的。資本主義者們忘乎所以,以為將統治世界,自由市場經濟制度的優越感逐日提高,導致新自由主義形式的資本主義取代了原來國家管制的資本主義形式。自由市場經濟制度的特徵有:放松對經濟和金融的管制,允許自由市場的存在;反對微觀層次和宏觀層次的政府調控,鼓吹市場萬能,斷言只要靠市場機制這只“看不見的手”,就能使資源配置達到最優狀態,斷言私有制優越于公有制,宣傳私有制是靈丹妙藥,是惟一選擇。基本特徵是:1、全面私有化。2、否定私有制具有經濟剝削性質。3、完全否定國家計劃的作用,把國家的作用僅限于“守夜巡警”,反對馬克思主義和新老凱恩斯主義的國家幹預政策。4、主張一切產業都無須保護。5、消除貿易保護主義,推動全球自由貿易。6、在戰略和政策方面,極力否定社會主義,大力宣揚全球資本主義化。新自由主義極力鼓勵以超級大國為主導的全球一體化,著力強調要推行以超級大國為主導的全球經濟、政治、文化一體化,即全球資本主義化。
新自由主義形式的資本主義對自由市場經濟過于自信,甚至到了迷信境地,宣稱市場本身就有糾偏的功能,政府只要放手不管,市場就完美了,經濟就可以發展。這樣一來,美國採取放任的自由市場政策,並使之在金融領域盛行,最終釀成金融危機。在美國,金融企業的利潤佔到全部上市公司利潤的份額從20年前的5%上升至40%。金融擴張的幅度明顯大于其所服務的實體經濟,而且隨著監管的絆腳石被移走,政府監管沒有了,中央清算係統不靈了,集中交易的報價係統不起作用了,準備金保證要求放低了,風險監控不追蹤了。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加入到衍生品的“盛宴”當中,從而使隱患一步步擴大。這種放松管制的爆發性增長是不可持續的,一旦房地產泡沫破裂,多重委托代理關係的鏈條便從根本上斷裂了,逐利的擊鼓傳花遊戲玩不下去,危機便不可避免。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始,特別是冷戰結束以來,西方一些大國特別是美國借助經濟全球化,不遺余力地向發展中國家推銷自己的經濟體制、經濟制度,雖在拉美國家和前蘇聯留下惡果也不認賬,更談不上反思自身體制制度的缺陷。相反,為了本國的利益,為了繼續維持自由市場經濟制度的優越感,在國際貿易和國際經濟交往中以自己的經濟體制、經濟制度為標準,凡是不搞自由市場經濟就橫加指責、幹預。在金融領域,以自由市場經濟理論評價發展中國家所採取的金融監管政策,這樣一方面吸引更多國家的資金更自由地流向華爾街,另一方面為本國的金融炒手、金融大鱷在別國金融市場投機逐利開道。索羅斯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中興風作浪就是典型一例。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後,當時西方國家認為這是市場化不徹底造成的,要求亞洲政府要讓市場主導,該倒的銀行就讓它倒。與亞洲金融風暴形成對比的是,自華爾街金融危機暴發以來,美國政府採取了一係列“救市”行動。英國的救市方案,則是直接注資,換取銀行的優先股,實際上就是銀行的國有化,政府直接接管。這些救市措施,實質上採用的是政府幹預的辦法和手段。自金融危機暴發以來,所謂風險自負的投資原則再也難以堅持下去,所謂資本市場萬能論更是不攻自破。對比亞洲金融風暴與這次華爾街金融風暴,西方一些國家看待金融危機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意識形態的虛偽性充分地暴露出來。事實表明,絕對相信市場本身就有糾偏的功能,政府只要放手不管,市場就完美了,經濟就可以發展,根本是行不通的。而且,主觀上認為政府調控、政府幹預不管用了,過時了,不根據各國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具體階段、具體問題,抽象地認為自由市場比政府幹預優越,也是主觀和片面的。計劃經濟與自由市場經濟的優劣,要以是否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來衡量,要看解決什麼具體問題。正如鄧小平所強調的,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資本主義也有計劃。
金融危機讓全世界重新審視資本主義,尤其是冷戰結束後盛行全球的經濟自由主義的利弊。凡是搞原教旨主義早晚會出毛病。前蘇聯模式是搞純粹的計劃經濟,是計劃經濟的原教旨主義,違背了客觀規律。但社會主義在改革前進,意識到不能在經濟發展上搞極端化,吸收了資本主義有益的東西,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資本主義制度也存在著不符合客觀經濟規律的根深蒂固的問題。但是資本主義不思悔改,陷入市場原教旨主義,金融危機就是一種懲罰。所謂自由資本主義是一種極端的市場原教旨主義,是資本原教旨主義的翻版。這種走向極端的制度不具備現代制度的特徵。現代制度高度重視客觀規律,是根據社會發展而不斷完善的。欲把一個制度打造成千年不變的資本帝國,無疑是完全違反客觀規律的癡人說夢。從這個意義上說資本主義只能是近代制度,不能說是現代制度。現代制度是科學性和實踐性的結合,而資本主義已走上了極端化的道路。
資本原教旨主義在上世紀70、80年代以來,特別是由于前蘇聯的解體,盛行于世,鼓吹的是一些什麼人呢?都是資本原教旨派,如裏根、撒切爾等,而且影響了相當一部分人,不僅在西方有一幫吹鼓手,在中國也有一些人對資本非常迷信的專家學者,以為資本主義就是靈丹妙藥,能夠包治百病,“看不見的手”能解決所有問題,而忽略了“看得見的手”。在經濟活動中不能只講“看不見的手”,不講“看得見的手”,我們現在要講兩手,“看不見的手”也必須符合客觀經濟規律,對此要進行適當的調控,絕不能自由放任。當然,調控到多少合適,這需要對分寸和程度的科學把握。市場經濟不能只要市場不要計劃,也不能只要計劃不要市場。只有計劃不按市場規律辦事是僵死的,只有市場不要計劃調節也是行不通的。放任“看不見的手”操控市場,必然放大資本的破壞性,使它逐利貪婪的本性無所顧忌,導致危機爆發。只有用“看得見的手”加以調控,才能驅害興利,促進市場的健康發展。當然,“看得見的手”對市場的幹預必須建立在對規律的把握上,不能隨心所欲,任意而為。對市場的調控不能影響市場作用的發揮,否則將造成市場的僵化。只講自然發展,放任發展,是另一種違背規律的表現。所謂“小政府,大社會”,在經濟領域,不過是資本寡頭不受約束的借口,沒有強有力的約束,資本的劣根性不能受到限制。不能允許任何人通過資本把私利放大到無限,而嚴重侵害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就是要靠政府來維護。誰代表公共利益?政府代表。誰代表資本利益?資本集團代表。任何一個公平的理想社會都不能把私利最大化,公共利益最小化,那樣最後的結局是公共利益受到損害,少數資本佔有者受益。
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一個本質區別就是對資本的佔有方式不同,對資本的佔有方式決定著資本的運行效率。只強調資本的社會佔有,使資本的有益功能受到限制,就不能發揮合理配置資源的作用。而只強調資本的私人佔有,會導致資本的原始破壞性不受約束,放大貪婪逐利的本質,導致經濟發展失序。因此,絕不能把資本的佔有方式絕對化。完全的社會佔有導致經濟體制的僵化,前蘇聯的模式是最典型的教訓,而美國式自由資本主義導致的金融危機,則是將資本主義私人佔有絕對化的惡果。對資本的佔有形式,是社會化多一些還是私有化多一些,要根據生產力發展的程度適當把握。資本主義早期階段經濟危機頻發甚至導致兩次世界大戰,一個根本原因是資本私有化的結果。在生產力水平相對較低的社會中,不是靠公平貿易而是兵戎相向掠奪資源。而在生產社會化水平較高的情況下,把資本佔有完全私有化是違背規律的。當今時代,不認識不承認資本的社會化性質是要付出沈重代價的。美國等西方社會自恃戰勝了前蘇聯體制,資本可以肆無忌憚,一味強調私有化,導致資本制度失控失序。現在又用資本社會化方式拯救危機,只能說是資本至上的失敗。
三、科學發展的前提是要有科學的觀念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當代國際環境中,必須長期與資本主義國家交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不可能完全拋棄資本。因此,實現科學發展,必須端正對資本的本性和資本的兩面性的認識,破除對資本的迷信和崇拜,確立科學發展的觀念。
首先是思想認識的科學性。
對于什麼是正確的政治經濟制度,一段時期以來,在認識上不少人一上來就貼標簽,戴帽子。改革開放前,給資本戴上“腐朽的、沒落的”帽子,而看不到資本有積極的一面。改革開放之後,特別是前蘇聯東歐國家劇變後,又出現給社會主義貼上“是僵死的”標簽,資本主義則被貼上“是完美無缺的”標簽。這些都是不對的。這種認識上的絕對化是違背科學的。應當說,當前資本主義的僵化日益顯現,社會主義的活力更為增強。所以在認識一種社會制度上,首先不能給自己設定一個前提,一說這個就是對的,一說那個就是不對的。金融危機的出現,使馬克思《資本論》熱銷。當年資本所有者對馬克思恨入骨髓,把社會主義罵得體無完膚。現在自由市場失靈,又求助政府幹預,這是典型的實用主義哲學。所以我們觀察問題要堅持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看待世界上發生的復雜現象,在思想上或理論思維上不能搞實用哲學,更不能搞洋教條。
第二,要有理論創新的自信。
中國改革開放已經三十年,形成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這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列主義中國化的偉大成果,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極大發展,反映了時代的要求,具有旺盛的活力。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踐中,我們要有理論創新的自信和勇氣,通過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的認識來升華對中國發展規律的認識,而不是根據那些現成的東西,或把洋理論搬來說成是新理論,那些東西並不符合中國的國情,不是自己的東西。中國自己的東西應該建立在自己實踐的基礎上,不是別人實踐的結果。黨的十七大提出我們已經形成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係,並已經做了深入論述,思想理論界的任務是把這個理論宣傳好,使之深入人心,同時應該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行更深入的理論思考,在各個領域形成自己帶有規律性的認識,使之更加係統化。尤其通過這次金融危機,我們更應該意識到絕不能跟在別人後面跑。
第三、堅信中國的事情要按照中國的方式去做。
中國是後發國家,是人口大國,我們的國情決定了中國的發展模式不能按照西方的那一套來做。但是很多人還是要用西方的藥方治自己的病,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地走。到底哪個制度更好,那就看哪個制度更加科學,更加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更加符合人民的需要。我們要不斷解放思想,發展更有活力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國從改革開放以來把資本引進了社會主義建設,為我所用,對資本大膽地利用,不斷對資本的佔有方式進行深刻的改革,合理利用資本的積極一面,不搞絕對化,使我國生產力得到極大解放和發展,同時又掌握了調控資本的有效手段。這種嘗試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比一味放任資本的原始性具有更大的優越性。西方國家長期地維持自己陳舊的政治經濟發展模式,沒有什麼大變化,不論任何人當政都不敢說自己的制度有弊病,為什麼不敢說,不敢改,無非那就將使任何資產階級的政黨和政府失去存在的正當性和合法性。歷史和現實證明,不思改革進取抱殘守缺的社會制度是沒有出路的。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8-11/04/content_10302800.htm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