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2-03 09:41:36| 人氣1,255| 回應33 | 上一篇 | 下一篇

《權力的聲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留美但沒被洗腦的張巨岩在其《權力的聲音》揭穿了美式浪漫主義新聞自由的現實《霧鎖中國》則反之!另參本館:《美國入侵阿富汗》 《海灣戰爭》 《波灣戰爭心理戰研究》 《南斯拉夫分裂大戲》 《西方人道主義幹預》 《美國人權外交政策》 《總體戰》 《戰爭心理學》 中國式媒體監督 禁親中言論 《中國電視產業的危機與轉機》《媒體現形》《質疑資訊社會》《大媒體潮》《電視新聞》 這樣的《思考電視》 《理解媒介》《誰在操縱我們》《美國電視的源流與演變》《電子殖民主義》 《電視紀錄片創作》 《政治傳播學》 《政治廣告與選舉》 《解構廣電媒體》  《明窺狂國家》

  「本書開篇以一九九零年以來深刻影響世界地緣政治的四次戰爭為歷史背景,以大量的史實和理論揭示了戰爭宣傳的一大特徵:現代戰爭已經由大眾傳媒納入整個「後現代」社會的泡沫消費文化之中。作者甚至斷言:廣告、公關和媒體已經成了現代戰爭所必須的迷彩與潤滑劑,它們使強者的意志無所不在,而使弱者的聲音消弭於無形;它們附庸於政治和軍事權力,為之傳播經過精心挑選的公關資訊,並給冷血的戰爭飾以「人道主義」的油彩。在現代戰爭中,美國人已經探索出了集媒體、外交、公關、廣告、軍事和人道主義援助等各種手段於一體的「總體宣傳」模式。

  本書始於戰爭宣傳,但更多的篇幅是探討廣告、公關和媒體所構成的三位一體關係,剖析權力和媒體的「共生」形態。作者認為,在現代社會中,公關公司是爭奪公眾、塑造輿論的重要機構,因而公關自然就是社會控制的一件利器。在美國,「泄密」、「旋轉門」和輿論調查都是政府對媒體公關的常用手段。政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過構造、影響和改變大眾頭腦中的圖景而對現實進行控制的藝術與科學。媒體在利益驅動下,自覺或不自覺地靠攏和認同權力,最終成為統治社會的精英權力的一部份。

這一觀點雖與傳統的媒體「公器論」大相逕庭,卻是現實的媒體政治學。正是通過公關和媒體,政治權力才能實現對現代社會的有效統治。在疆土之外,美國「帝國主義」以政治和武力為後盾,以意識形態和文化力量為前鋒,以經營多年的盟國為僕從,在全球擴張利益。」   


《權力的聲音》一部顛覆美國媒體形象的力作   by辛涉

 

  《權力的聲音——美國的媒體和戰爭》一書是美國密蘇裏新聞學院博士、美國蒙默斯大學助理教授張巨岩先生撰寫的一部揭露美國媒體如何與政府、權力相勾結,竭力爲富人利益和美國謀求世界霸權服務的言實之作。讀完此書所帶來的震撼力、沖擊力超乎想象,不但進一步認識到美國新聞自由是虛僞的、騙人的,而且看清了美國的媒體是多麽的“輿論一律”,進而強烈感到主張中國應以美國爲樣板搞新聞自由的人是多麽荒唐可笑。任何一位關注中美關系和國際政治,希望了解美國憲政民主和新聞自由真相的人都不能不讀此書。

  作者在書中以大量確鑿的原始材料和當事人、知情人提供的材料爲依據,揭露了美國媒體在平日尤其是每臨重大國際矛盾和對抗時,是如何與美國政府沆瀣一氣,相互聯手,遵從政府和權力的意志來傳播主流意識形態,控制和引導國內輿論,進而影響世界輿論,改變別國人民的意志和看法的。

  一、爭與美國媒體

  1、在對外戰爭中散布假消息,假新聞,推動輿論支持政府;進入敵國後制造“虛假事件”歌頌美軍,美化美國政府

  美國媒體和政府、權力的關系,往往在戰爭中才會顯現出前者對後者亦步亦趨的真實圖景。在對外戰爭中爲了制造發動戰爭的理由,美國媒體散布假消息,捏造“僞事件”,成功地推動美國輿論支持政府進行戰爭。可以說,美國政府在戰爭輿論動員期間,媒體的議程基本上是由政府來設定的。所以,美國主流媒體與政府的戰爭政策和外交政策從來都是一致的。在與敵國交戰過程中,美國媒體用“支持軍隊”的措辭來代替“支持戰爭”,並且廣爲播報假戰果、假新聞,依靠謊言來鼓舞士氣,渙散敵軍軍心,瓦解敵軍鬥志。美英聯軍在入侵伊拉克時,通過美國媒體,散布了不少假新聞。如美軍在烏姆斯蓋爾遇到猛烈抵抗時,美國媒體卻報道說該地的8000名守軍全部投降。這一則假新聞,第二天立即被世界各大媒體跟風報道,中國的《中國日報》和新華社網站也根據美國新聞機構的報道發表了消息。爲了奪取世界輿論,限定全球媒體報道,美國以各國記者隨美國記者和美軍一起采訪的形式,將各國記者“嵌入”美國媒體,使其報道“議程”和口徑完全被美軍設定。所謂將外國記者“嵌入”美國媒體,是指美軍總部以“提供便利”的方式使別國媒體的記者附庸于美軍,在行動上完全受制于美軍,沒有自己的任何自主性,從而使自己的戰爭報道口徑被美軍設定。伊拉克戰爭中,包括中國新華社記者在內的100多名記者被嵌入了美軍,即同意遵從美國政府“關于嵌入”的指示和命令,以美方的指示、命令和管理來進行報道。登上小鷹號航空母艦並與美軍“簽下生死狀”的新華社記者胡曉明,報道了67則新聞,雖然他掩飾不了自己的沾沾自喜,但這些報道,都是從美軍的角度去報道“小鷹”號,很像是一個美軍隨軍記者的報道。就這樣,中國國家通訊社的議程被美國徹底的設定了。美國記者進入敵國後以精心設計的電視畫面,制造“虛假事件”,歌頌美軍,美化美國政府,連續播放美軍人道主義援助的新聞和電視畫面,使美軍的行動被賦予了道義上的合理性。(如平民如何竭力搶奪美軍運送水和食物的畫面等)。

  2、捏造敵對國家、敵對組織和其領導人的所謂暴行、醜聞,封鎖壓制對方媒體聲音,有效地“妖化”敵人,動員國內士氣,誤導世界輿論

  在曆次對外戰爭中,美國媒體在“妖化”敵人方面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上個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的幾場戰爭中,美國媒體更是發揮的淋漓盡致。

  在科索沃戰爭中,北約的戰爭宣傳自始至終向受衆傳送的最重要的一個信息是塞爾維亞在科索沃的暴行,例如,塞族在“強奸營”集體強奸阿族婦女和對阿族的“種族清洗”。本來,科索沃的沖突在北約介入之前,就有極其複雜的曆史、政治和種族原因。塞族武裝力量在沖突中,確曾使不少無辜民衆喪失性命。但是,阿族解放軍作爲一個武裝分裂組織,對科索沃境內的塞族人和吉普塞人同樣地施行了很多暴行,殺害了很多人。但在美國的媒體宣傳中,這種沖突變成了塞族武裝力量對阿族民衆單方面的施暴和殺戮,而這種大量的傳言事後均沒找到實證。美國主流媒體中的《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新聞周刊》等,都是采取捏造事例,誇大數字的方式詳細報道有關塞族的暴行。比如,在歐盟的調查團只采訪到4個受害人時,便報告說有2萬人被強奸。但這些被大量報道的消息,後來被證明根本就是未曾發生的事情,不但至今沒發現一個所謂的“強奸營”,而且大量穆斯林婦女被強奸的報道,也完全拿不出證據來支持那些聳人聽聞的數字。更爲離奇的是,後來甚至發現那些被媒體報道已被殺害的人依舊安然無恙地活著。美國國務院曾說多達10萬的阿族人在科索沃被屠殺,但在此後三年內連2000具可能死于當時危機的人的屍體也難湊夠,最終阿族科索沃最高法院不得不承認“科索沃沒有發生種族滅絕。”這一所謂種族滅絕的指控,正如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位教授所說,“完全是一種美國媒體將敵人妖魔化的程序......。”盡管美國在制造“僞事件”的同時,有效壓制了敵方聲音,但它仍然絲毫不許提及自己在戰爭中的殘暴野蠻,如在索馬裏維和行動中,18名美軍被打死傳的沸沸揚揚,但同時有1萬多索馬裏人被美軍爲首的西方維和部隊射殺,卻沒有一個美國媒體提及。即便如此,美國還嫌不夠,甚至以武力(如聲稱要炸毀敵方電視臺)相威脅,要求敵方宣傳工具爲自己宣傳。美國媒體就是這樣蠻橫霸道地封鎖對方聲音,有效“妖化”敵人,動員國內士氣,誤導世界輿論的。

  二、美國媒體與政府、權力的關系  

  1、把媒體視爲第四權力是美國自由主義者編造的三大神話之一,美國媒體與政府之間更重要的關系是二者的“共生”的“情人”關系

  據作者披露:美國的某些最有名望的新聞學者早就指出:把媒體視爲第四權力是美國自由主義者的三大神話之一(另外兩個神話分別是“人民有知情權”和“人民有接觸媒體的權利”)。《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確實賦予了美國媒體享有廣泛的自由,但是,憲法只是保證了媒體免于政治權力幹預的自由,卻沒有限定媒體和政治權力之間究竟應該是什麽樣的關系,也沒有規定政治權力不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去影響媒體,更沒有規定媒體必須一直站在政治權力的對立面,對權力予以監督。美國媒體對政治權力的批評和監督僅僅是美國媒體與政治權力的一個方面,媒體和政府之間更爲重要的關系是二者“共生”的“情人”關系。在現實中,那種媒體和政治權力之間不斷沖突,媒體對政府總是監督批判的情況是比較少見的。因爲不管媒體多麽獨立和自由,記者總是要和新聞消息來源維持一種穩定而持久的關系,以保證自己有源源不斷的新聞線索,而政府幾乎總是新聞媒體最重要的消息來源。作者指出,當美國總統在白宮的南草坪上對著大批記者的攝像機和采訪話筒講話時,他是通過媒體實施統治的。所以,作者認爲,美國媒體在戰爭中是政府進行輿論動員的利器,而在和平時期美國媒體則是政府和權力實現對現代社會進行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2、美國的民主是有領導的民主,是少數精英組織和引導大衆的民主,對大衆輿論有意識的操控是西方民主一個重要因素,在民主政治中,精英對大衆的統治是通過“制造認同”實現的

  作者認爲,不理解公共關系及理論和社會起源,就無法理解美國媒體的運行,也就難以理解美國媒體和權力的關系。正是通過公共關系和媒體的共同作用,政治權力才能實現對現代社會的有效統治。

  公共關系作爲行業出現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這一時期,美國社會劇烈變革,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社會不公正現象日益增加。這使美國統治階級深感不安,擔心由于人民大衆的強烈不滿而引發劇烈的社會震蕩和動亂。正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由美國最重要的政治評論家和記者沃爾特?李普曼及貝奈斯等人的控制社會的輿論學說及塑造輿論的公共關系理論和實踐應運而生。所以,公共關系是在嚴重社會危機之下,爲了有效實現對大衆社會的控制而産生的,根本不是如今天許多人認爲的那樣,公共關系僅僅是經濟領域處理公司和消費者關系的學問和技巧。公共關系政府的創始人從一開始,最關心的就是如何在大衆社會和民主體制下,通過公共關系有效地實現社會控制,以維護經濟和政治統治者的權力。

  美國的“公共關系之父”愛德華?貝奈斯把專門用于改變和塑造大衆輿論的公共關系變成了一個學科。此後,公共關系對美國的政治、經濟、社會、外交和戰爭都産生了深遠影響。今天,公共關系在美國已經成了一個至關重要的行業,美國的一切政治經濟活動都離不開公共關系。貝奈斯認爲,無論今天所做的事情多麽重要,都必須借助宣傳的力量去實現,“宣傳是一個無形政府的行政手臂”,領導者進行領導的唯一手段就是“對宣傳的爐火純青的運用”。只有通過對宣傳的靈巧的運用,政府才能維持和公衆的關系,而這對民主至關重要。那麽什麽是民主呢?貝奈斯說:“我們的民主必須是領導的民主,即由智慧的少數來組織和引導大衆的民主。”“民主社會的一個重要要素就是對大衆輿論及大衆積習有意識的靈巧的操縱。”“在我們這個時代,對政治家而言,重要的不是如何取悅公衆,而是如何去塑造公衆。”

  貝奈斯稱公共關系的專家爲“輿論工程師”。他說,這些人是少數智慧之人,他們不僅懂得新聞的價值,而且知道如何制造新聞,制造事件。

  那麽,輿論塑造如何與民主社會相適應呢?貝奈斯說:“對大衆輿論與習慣有意識的機智的操縱是民主社會的一個重要成分。那些操縱社會的看不見的人構成無形的政府,那才是統治我們國家的真實的權力......我們被統治,我們的頭腦被塑造,我們的口味被定型,我們的思想被暗示,這一切,都是由一些我們從來沒有見過的人來施行的。這是我們民主社會組織方式的一個必然結果。......不管是在政治還是經濟領域,我們平日生活中的幾乎每一個行動,我們的社會行爲和倫理想法,都被相對少數的一些人主宰著......正是他們牽著控制大衆頭腦的那些線。” 他認爲,“只要我們理解了群體意識的機理和動機,那麽我們就有可能按照我們的意志控制和左右大衆,而他們對此卻毫不知曉。”

  作者指出,研究李普曼等人的思想,就會發現,美國的民主的確在實質上是 “有領導的民主”。這種民主成功而有效地平衡了精英的權力和大衆的力量,但又使政治權力最終掌握在精英的手中,媒體則在這種動態的均衡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李普曼之所以贊同精英統治,是由于他認爲,美國曆史表明,大衆在關鍵時刻總是錯得一塌糊塗,但他們又是那麽強大,政治家就不得不撫慰、賄賂、引誘或者操縱他們的選民,其結果就是民主制度的墮落。這也就是說,“民主必然導致腐化”。所以,李普曼是不信任所謂民意和民主的。而當民意不可信任時,“制造認同”就是一個必然結果,因而,權力通過各種手段,使大衆的意識和主流意識形態相一致。在民主政治中,精英對大衆的統治必須通過“制造認同”去實現。

  3、美國媒體與權力之間不是簡單的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美國媒體不是政府的哈巴狗,而是美國現存社會制度的“看門狗”

  由于媒體在尼克松總統辭職下臺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水門事件”中的媒體被說成爲“第四權力”對政府監督的神話原型。這樣,人們常常把“水門事件”稱爲美國媒體政府關系的“分水嶺”,把“水門事件”解讀爲美國主流媒體是監督政府的“看門狗”的典型例子,似乎媒體代表公衆輿論,扮演著爲公衆監督政府,曝光政府不當行爲的角色,甚至連總統也能被趕下臺。但實際上“水門事件”本身的撲朔迷離,一些重大謎團至今沒有被揭開,表明了 “水門事件”遠非媒體自我宣傳的那樣。對“水門事件”深層原因的一個比較令人信服的解釋是美國政府內部的權力鬥爭。在這場鬥爭中,一方將秘密泄露給媒體,利用媒體掀起的輿論,把尼克松逼下了臺。“水門事件”背後至今也查不清的“泄密者”故事,告訴人們,美國媒體和權力之間的關系是微妙複雜的,遠不是被簡單化的監督和被監督的關系。可以用一個比較貼切的比喻來形容美國的媒體和權力的關系:美國媒體不是完全淪爲權力附庸的“哈巴狗”,也不是替大衆監督政府的“看門狗”,而是美國現存社會體制的“看門狗”。這就是說美國的媒體和政治權力一般都保持著密切的“情人”或“共生”關系,而不是流行觀念中的總是對政治權力制衡和監督的“看門狗”。就政壇言論而言,媒體扮演的角色更像是“諍臣”和“諫士”,它們往往對政府在大流上予以認同,但在細節上提出批評和異議,在內政上會有指責,但在外交和國際上幾乎和政府亦步亦趨,基本認同。這一方面是由媒體作爲追求利潤的行業本性決定的,另一方面也和媒體作爲主流意識形態的載體有關。美國的主流意識形態中的反共意識形態把共産主義作爲根本的惡,這是美國媒體報道冷戰甚至冷戰後世界事務的基本視角。在美國的現實中,並非所有的言論在所有時間和所有條件下都受保護,言論自由是有限度的,不同言論在法律面前並非都是平等的,在言論之間存在著一個等級。表面上,政治言論和學術自由是最受保護的,但實際上,最受保護的是符合美國主流意識形態的東西,宣傳社會主義、共産主義的言論得不到相同的保護。

  總之,作者認爲,美國媒體受到《憲法第一修正案》的保護而遊離于政府的直接控制之外,但卻又和政治權力如影隨形,與權勢集團息息相關。它以公正的監督者和批評者的面目出現,同時又對金錢追逐無厭。它在白天聲稱公意,卻又在夜間偷偷去塑造它。

  三、媒體是新興的權力中心

  1、金錢和權力左右著美國的新聞媒體,媒體首先是爲廣告商的金錢而在市場中存在,在市場的金錢驅動作用下,媒體會自動向政治權力和社會中上層靠攏和認同,成爲精英權力的一部分

  據《福布斯》2000年9月13日公布:美國最富有的400人中,57人的財富主要來自媒體。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教授麥切尼斯認爲,“這(媒體集團)是一個緊密聯系的企業主集團,由一幫世界上最富的人組成”。因此,今天的媒體幾乎就意味著金錢。

  美國媒體也許是世界上享有最多自由的媒體。它可以把總統稱爲“騙子”,也可以把議員稱爲“豬”,它們可以窺探包括總統在內的政客的隱私,制造“水門事件”,這樣的民主神話,而不必過分擔憂受到直接的報複和懲罰。但是,媒體首先是私人企業,它們對于政治的監督只是“業務愛好”而已,因爲,事實一再表明,金錢和權力影響著美國的新聞,它們決定什麽是新聞,什麽不是新聞。它們把異見邊緣化,並把政府和主導性的私人利益(公司)的信息傳遞給大衆。今天的媒體首先是爲了廣告商的金錢而在市場中存在的,它與任何私人公司一樣,爲利潤所驅動,爲了追逐金錢才參與生産、交換和競爭。只不過它的市場和産品顯得非常特殊,常常不被人們注意罷了。廣告對于媒體生死攸關,因爲絕大多數的媒體的主要收入並不是來自受衆的直接購買,而是來自廣告商。這樣,廣告商可對新聞內容産生影響,以取消廣告相威脅,要求媒體消除對它不利的言論。所以,對媒體影響最大的人除了投資者和所有人,就是廣告商。因此,由于市場壓力,爲了追求收視率和發行量,美國新聞變成了“市場驅動的新聞”,新聞變成了産品,只替富人講話,不替窮人講話,社會責任感很差。爲什麽在追逐金錢的過程中,媒體會有意識地向處于社會中上層的人群靠攏。因爲,一般說來,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群,收入越高,消費能力也就越高。廣告最需要的就是這樣的群體。只有媒體的內容及讀者群滿足廣告商這一要求時,後者才會把廣告投放到該媒體。這就使媒體有意識地籠選其內容,吸引中高收入人群,進而吸引廣告商。這樣,在社會、經濟和政治上處于弱勢的階層就漸漸和新聞媒體變得無關了,而媒體的內容和目標讀者群也會漸漸向社會中上階層靠攏,媒體所表達的觀點也會逐漸向社會的中上階層看齊。這就是爲什麽不用政治力量強制,媒體在市場力量的驅動下,自動會向擁有財富和權力的階層靠攏的基本原理。總之,由于市場驅動的媒體本質上是勢利的,所以市場自動會驅動媒體向權力靠攏。媒體由于市場驅動等原因,自動向政治權力靠攏和認同,並與政治權力一道,構成了精英權力的一部分,形成了權力精英層內部的“共生”關系。

  2、現代政治最重要的是控制大衆輿論,宣傳的實質就是對大衆傳媒進行操控,媒體作爲主導意識形態的載體,影響著意識形態和政治運行,成爲一種主宰性權力

  作者指出,李普曼認爲,現代政治的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控制大衆輿論。宣傳對控制大衆輿論有龐大的力量,宣傳的目的,就是去影響人的頭腦的圖景。在現代社會中大衆傳媒是大衆賴以構建他們頭腦中的圖景的最重要的途徑。人們每天看電視、讀報紙、聽廣播,認爲自己所看到和聽到的,就是“現實”。所以宣傳的實質就是對大衆傳媒進行操控,並通過對它所塑造的圖景的輸送,使人們頭腦中的圖景也相應地改變。

  作者認爲,媒體本身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權力中心。美國的媒體擁有極爲龐大的經濟資源,它是美國盈利最高,最富有的行業之一。今天,美國的媒體變得愈來愈集中,在全球媒體市場中所占的份額越來越高,擁有的經濟權力越來越龐大。但媒體更重要的權力在于,它是主導意識形態的載體。

  今天,媒體已成爲一種攜裹著龐大的經濟實力和意識形態塑造能力的新興權力,成爲不同于政治、經濟和軍事等傳統權力的新的權力載體。對大衆而言,“制造現實”是媒體的最大的權力。由于媒體深刻影響著社會的意識形態和政治運行,是意識形態的主要載體和統治現代社會的重要政治工具,使其已成爲持續影響現代社會的最深刻的複合力量,成爲超越傳統權力形式的新興權力中心。完全可以說,媒體已經成爲我們所在世界的一種主宰性的權力。

  四、美國媒體怎樣影響世界

  1、媒體集中是當代美國媒體産業最重要的現象,美國媒體的集中使代表跨國公司利益的意識形態(私有化、市場萬能、政府不應幹預經濟、強調增長而忽視社會公正)有了更加有力的傳播工具。

  私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必然會造成企業的集中的結果,作爲私人企業,美國媒體在競爭中也同樣出現了集中。媒體集中是當代美國媒體産業最重的現象,美國媒體已成爲跨國媒體集團,這些跨國媒體公司已經成了美國資本向全球擴張的主要載體之一。美國學者認爲,代表跨國公司的意識形態主要含有如下成分:市場萬能;政府的一切幹預都對經濟發展不利;私有化;以及忽視社會公正而一味地強調增長。作者指出,龐大的跨國公司正是這種意識形態的“贊助人”,因爲這種意識形態對它們這樣的強勢的既得利益者有利。如果世界媒體市場的主要份額由美國的媒體集團占有,那就意味著代表龐大的跨國公司利益的意識形態在全球獲得了更加有力的傳播工具。今天,由市場競爭形成的媒體集中所帶來的這種強大的輿論塑造能力,正在美國變爲現實。美國媒體的集中不但意味著它所代表的聲音倍增,也意味著美國在世界的聲音將無所不在。這樣,美國媒體依靠它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在意識形態上所必須具有的黨性,對世界輿論形成了強大的“議程設定”能力。這就是說,不但世界輿論被美國的聲音淹沒和邊緣化,而且世界其他地區的媒體的“議程”也會由美國的媒體來設定,從而使美國媒體在實現美國的國家利益中扮演了特殊角色。

  2、公共外交——這種由政府進行的國際性的“信息傳播”的目的是影響世界輿論,而其主要目標是國外公衆

  作者認爲,美國是一個龐大的帝國,但這個帝國不是古典的“殖民主義帝國,而是一個通過它的文化意識形態、金融和軍事上的決定性優勢來操縱世界的帝國。美國不必像古典帝國主義那樣主要靠攻城掠地來實現帝國的利益,而是以政治與武力爲後盾,以意識形態和文化力量爲前鋒,以盟國爲仆從,向世界推進,爲美國的利益拓土開疆。

  美國最重要的國際關系理論家之一漢斯?摩根索曾說,文化帝國主義是一切帝國主義中最微妙,也最成功的帝國主義政策,它不必去征服領土,不必控制經濟生活,而是通過征服和控制人的頭腦,來改變國家之間的權力關系。他認爲,如果一國的文化或者政治意識形態征服了別國的決策者的頭腦,就會取得對別國的完全的勝利,“就會建立比在軍事和經濟主宰之上的更爲穩定的優勢。”

  作者指出,美國政府很早就在世界事務中有意識地運用它的“信息的加工和傳播能力”爲其國家利益服務,這種由政府進行的國際性的“信息傳播”,被稱爲不同于傳統外交的“公共外交”。“公共外交”的目的,就是影響世界輿論。美國國務院把“公共外交”定義爲由政府資助以影響他國輿論的項目,其主要手段包括出版、電影、文化交流,及電視廣播。因此,“公共外交”的對象除了傳統外交的對象——國家政府外,主要目標是國外的公衆。克林頓政府的國務卿奧爾布萊特說,“公共外交是美國外交的核心”。它是美國對外關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工具,在美國的對外“總體宣傳”中發揮著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冷戰開始後,美國建立的福特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會等170個基金會,就擔負起了向對外文化宣傳輸送資金的職能。

盡管“公共外交”本質上是國際宣傳,或者政府的跨國公共關系,但是它們的稱謂卻使其活動帶上了中性甚至正面的效果。“公共外交”運用了現代公共關系的很多重要概念和技巧,包括“第三人認同”的做法,例如,“美國之音”等廣播雖然屬于政府機構,但它在名義上還保持著新聞自由和新聞獨立的價值,因爲這樣使它看起來是中立的機構,更有可信度。“自由歐洲電臺”和“自由亞洲電臺”雖然由國會撥款,但名義上是私營的,所以它的報道就似乎是獨立的第三者的聲音,從而顯得客觀獨立和可信。

    3、“信息自由流動”使美國生産信息及信息設備的跨國公司在世界範圍內可以無阻攔的擴張,使發展中國家進一步失去了文化自主權,完全爲西方文化意識形態所主宰

  作者認爲,“信息自由流動”很少是由抽象的道義上的追求來推動的,而往往是以經濟利益及政治意識形態鬥爭爲動力的。

  自197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早期,“信息自由流動”一度是第三世界國家和以美國爲首的發達國家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進行辯論的核心論題之一。當時,剛剛獲得獨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發現,它們不但在政治和經濟上沒有獲得真正的改善,反而在信息時代來臨之際進一步失去了文化上的自主權,因爲國際信息的流動基本上是以美國爲首的工業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控制的單向流動。

  美國對“信息自由流動”的支持固然與它對自由民主政治社會追求相一致,但這不是主要的動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美國生産信息及信息設備的跨國公司需要在世界範圍內實現沒有阻攔的擴張,所以,信息的流動本質上是資本流動的一部分。

  但是,西方發達國家的文化意識形態世界主宰地位的形成並不只是由經濟力量單一地自發形成的,而是得到政府積極的“對意識領域有意識的控制”的補充。

  作者指出,在這種情況下,在經濟發展水平和物質貿易往來處于結構性的巨大不平等的條件下,要求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的龐大信息産業開放國內市場,當然是不利于發展中國家的,這只能意識著它們在信息流動中被徹底解除自我設防,而淪爲西方發達國家信息生産和輸出鏈條的下遊的附庸,其結果就是這些國家的文化和意識形態被西方國家的文化意識形態所主宰。

  4、美國媒體成爲“全球化”時代主導意識形態的塑造者,使得富國主宰了窮國的文化和意識形態

  美國媒體和權力的情人般的“共生”關系,對于美國以外的世界意味著,美國媒體成了世界信息單向流動的幹渠;美國媒體成了美國被指爲“文化帝國主義”的主要原因,也是美國對外施展“公共外交”(國際宣傳或跨國工關)的利器。美國媒體也已成爲“全球化”時代主導意識形態的塑造者。

  美國媒體生産著人們每日消費的絕大部分的新聞和娛樂,但在這種信息和娛樂全球均享的表象後面,是核心國家(發達國家)對邊緣國家(落後國家)實行的信息産業和文化意識形態的主宰,這種主宰造成了世界物質性貧富差別之上的更爲嚴重的信息和知識的貧富差別,使富裕國家和貧窮國家之間,存在著一個深廣的“信息鴻溝”。

  這表明,當今“信息世界體系”的主要特點是:富裕國家掌握著絕大部分的傳播工具和機構,信息在國際間不平行地流動。落後國家在富裕國家媒體中的形象被扭曲,它們的文化被富裕國家的霸權文化所主導。這也決定了信息的“全球化”實質上也是世界體系中核心國家(西方發達國家)的信息産業在“信息自由流動”的旗幟下,向世界市場進軍的過程。這就是美國等西方國家所主張的“信息自由流動”的真實含義。

  5、美國媒體表面上的非政治性,使它有別于僵硬的政治宣傳而能夠無所不在,四處滲透

  作者指出,美國媒體是采用“整合型宣傳”和“社會宣傳”的漸進方式使其主流意識形態通過整體社會環境(包括廣告和電影等一切媒體),對人們的意識進行灌輸,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自己的態度和行爲,而與主流意識形態相符合。這種“社會宣傳”和“整合型宣傳”是美國主流意識形態向社會逐漸滲透,影響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主要方式。“整合性宣傳”的主要特點是不以僵硬的意識形態面目出現,表面上是非政治性的,並因此而使它無所不在。正是由于“整合性宣傳”或“社會宣傳”這種美國主流意識形態的主要宣傳方式,不同于直接而僵硬的政治宣傳,它是以漸進的、間接的方式,來塑造社會意識的圖景,反而使它無所不在,彌漫和滲透在幾乎一切社會角落,使大衆在不知不覺中被塑造了自己頭腦中的圖景。正因爲如此,作者認爲,雖然美國媒體沒有像前蘇聯和中國那樣被直接置于政治權力和管理之下,但它仍然負載著宣傳的功能,只不過它的宣傳方式主要是具有著間接性和漸進性的“社會宣傳”罷了。

  五、英美輿論爲了影響世界輿論而存在的秘密陰謀組織

  1、美英之間早就存在一個企圖“通過宣傳來統治世界”,擁有巨大財富的、秘密的“盎格魯——美利堅權勢集團”

  美國一些學者認爲,美國文化和意識形態的主宰基本上是市場力量的結果,而不是陰謀的結果。但另一些學者的研究結果卻不贊成這一觀點。美國曆史學家卡洛爾?奎格利(該人被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稱爲“啓蒙之師”)在其曆史著作《盎格魯——美利堅權勢集團》中,揭示了一個對20世紀的世界曆史有著巨大影響而又鮮爲人知的秘密組織,這個組織成立的目的正是“通過宣傳來統治世界”。奎格利認爲,早在1891年塞西爾?羅茲(曾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是他所在時代的比爾?蓋茨)、威廉?史泰德(當時英國最有名的記者)、雷吉那?布萊特(維多利亞女王的密友和心腹),三個核心人物就組織了一個秘密會社。這個會社沒有標志,沒有儀式,但在英帝國的各個自治領不定期舉行秘密會議。這個秘密會社的目標,就是要統治世界。按照羅茲的設計,這一目標最好由若幹相互忠誠,願意爲共同事業獻身的人通過秘密結社去實現。實現的手段則是從幕後施加政治和經濟上的影響,同時“操縱新聞、教育和宣傳機構”。這了實現這一目標,羅茲通過他的第一個遺囑將所有財産用以在全世界建立一個爲英帝國服務的類似耶穌會的由“宣傳家”組成的秘密組織。從1910—1915年的短短五年中,該組織在美國、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南非建立了分支機構。它在美國的分支即有名的“國際事務研究所”和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

  這個秘密會社影響世界事務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宣傳。它對英國的政治和政策施展其影響的方法是:首先通過它控制的大學、基金會、雜志及《泰晤士》報,向政治、教育和新聞三個方向滲透。其次,招募有才幹的人,通過許以權力和地位,把他們納入會社。第三,通過把會社的成員以盡可能隱蔽的方式安置在權力位置上,對公共政治施加影響。

  除了學術界,該會社還通過新聞媒體來引導並影響輿論。

  由于這個會社有多個分支,又看來互無關系,當各分支就同一問題發表意見時,影響力就會成倍增加。

  奎格利認爲,從1920年起,羅茲會社就致力于和美國建立一種親密聯盟的關系。美國最重要的智庫的“對外關系委員會”在1919年成立之初,即成爲“羅茲會社”旗下的“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的美國分支。1941年2月,“對外關系委員會”正式成爲美國國務院的一部分。1942年,該委員會對美國戰後對外政策的一項重要建議是,建立一個仿照羅茲會社在一戰後所策劃的類似“國際聯盟”的組織。目前,“對外關系委員會”作爲美國最重要的智囊團,最大的政策機構,擁有3200多名成員,納入了財界、學界和政界最有影響的精英人士,爲美國的國家利益服務。這個委員會的三位領導人分別是大名鼎鼎的戰略家布熱津斯基、銀行家戴維?洛克菲勒和外交官溫斯頓?洛德。從這三位兼有學界、政界和財界關系的影響非凡的人物可以看出,該委員會遠不是一個它自己所謙稱的“研究機構與出版人”。

  “對外關系委員會”對美國的對外政策和世界輿論有很大的影響。它的旗艦刊物《外交》雜志既是討論對外政策的平臺,也是對外政策決策集團的重要喉舌。它登載的文章常常設定全球“議程”,對引導世界輿論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力。冷戰結束後,對世界政治輿論影響最大的兩部著作恐怕非《文明的沖突》與《曆史的終結》莫屬了。而這兩部著作都與“對外關系委員會”緊密相關。2001年9?11襲擊之後,“對外關系委員會”給美國政府提交的一則報告表明,它對世界輿論非常關心,並就此向美國政府提出了如何改變世界輿論的建議。2002年由35名“對外委員會”成員起草的一份研究報告建議,美國政府應全面檢視其國際交流和國際廣播項目,以更好地促進“跨文化理解”,推銷美國的對外政策。它還建議白宮應成立一個形同公共廣播公司(CPB)的“公共外交機構”,向海外傳播美國的信息。奎格利透露,美國和英國之間存在著一個“盎格魯——美利堅權威集團”。這一集團在美國主要通過五份報紙來塑造輿論,包括《紐約時報》、《紐約先驅論壇報》、《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華盛頓時報》和《波士頓晚報》。這一權勢集團至少在20世紀早期影響著美國重要大學的決策權。後來,這些權勢集團將巨額私有財産向免稅的基金會轉移,通過這些基金,把華爾街、某些著名大學和美國政府緊密連接起來。

  總之,奎格利以非常權威的身份,以詳實的史料爲人們揭示出了一個旨在以媒體和宣傳來影響世界事務的最先在英國形成,並進而延伸到美國和其他英聯邦國家的神秘組織。這個組織以金融力量爲依托,操縱或影響著輿論和學術界,並進而影響著國內和國際的政治事務。

  2、裴倫山學會是美國當今媒體和權力緊密結合、學界、政界、財界建立廣泛聯系,影響世界政策和輿論的重要秘密團體 

  作者指出,要了解強勢國家爲了精心操控輿論,創造和固化的對自己有利的神秘組織,就不能不提到裴倫山學會。

  裴倫山學會是一個20世紀後半葉對世界産生過極爲重要影響,但卻鮮爲人知的旨在影響世界輿論的社團。

  成立裴倫山學會的最初想法産生于1938年,當時,26位英美學者來到巴黎,討論李普曼的著作《良好社會原則的探究》,參加者包括李普曼、哈耶克、未塞斯等人。哈耶克的名著《通向奴役之路》的主要思想即從這次集會中産生。同時,這個集會産生了成立新自由主義知識分子裴倫山學會的最初想法。該學會後來成立于1947年,其第一位領袖是哈耶克。

  裴倫山學會是以瑞士的一個高山命名的會員組織,目前已經擁有500名會員。這些會員包括主要發達國家的高官乃至元首,諾貝爾獎獲得者(已有六位)、記者和學者。該學會雖然自己宣稱不從事宣傳,但其性質正是一個從影響精英知識分子開始,進而影響政府政策的有著濃厚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智慧團,只不過它的這種宣傳極爲隱秘罷了。

  爲什麽要成立裴倫山學會呢?按照該學會1947年成立時的章程,是因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西方文明的核心價值處境危險”。其原因之一是在于一種否定絕對道德標准的史觀(指馬克思主義和當時蘇聯的社會主義及其計劃經濟)的出現,二是在于對私有財産和競爭性市場的信念的衰落。所以,必須通過思想辯論和對西方文明中合理價值的肯定,去迎擊這種意識形態運動。

  裴倫山學會的重要性可以從美國官方對其1996—1998年的會長艾德文?J?富爾納的態度和評價看出來。1980年代美國總統裏根授予富爾納“總統公民勳章”,表彰他作爲“保守運動的領導人”的貢獻。裏根在授勳致辭中說,“他(富爾納)通過建立一個致力于理想及其結果的機構,幫助塑造了美國政府有政策,他一直是理性與價值的聲音,爲他的祖國和世界的自由事業作出了貢獻!”

  裴倫山學會作爲政治與輿論影響力彙合點,與學界、政界和財界建立了廣泛聯系,采取盡量不爲人知的低調的獨特方式來影響著世界的輿論。

  大量確鑿情況表明,西方國家確實存在影響世界政策和輿論而又鮮爲人知的秘密團體。這種組織是英美國家中媒體和權力的最緊密結合。

  總之,《權力的聲音——美國的媒體和戰爭》一書告訴人們,美國媒體和政治權力之間是一種情人般的“共生”關系,而不是流行觀念中所謂的監督和被監督的關系。美國媒體在戰爭中是政府進行戰爭動員和影響世界輿論的重要工具,是現代戰爭“總體宣傳”的一部分;美國媒體在向全世界傳播代表美國跨國公司利益的意識形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且它在對外宣傳中始終保持著強烈的民族性和以美國國家地位爲依托的霸權意識;一句話,美國媒體是由美國政府和權力操制的,並且是其削弱敵手,征服全球,謀取世界霸權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3240756.html

 

他們憑什麽欺負人?  

  周日去中關村,經過萬聖,進去轉了轉。裏面的員工一大半都是生面孔,萬聖的人員流動性一直都不小。離開兩年多,裏面格局都變了,曾經爛熟于胸的書位現在已經摸不著頭腦。萬聖確實是找書的好地方,在這裏也許沒有當當的折扣,但入眼的都是書,很多很多書。   

  隨手買了幾本,其中有一本張巨岩寫的《權利的聲音》,講媒體與政府關系的。正好這幾天各地中國留學生華僑烽火連天的抗議CNN等美國媒體的瞎眼報道,在澳洲的宮宮小盆友也說要去參加遊行。俺回來粗略讀了一下,增加了對這個問題的一些認識,忍不住發點小感想。   

  1. 他們憑什麽?   

  理論上講美國的媒體在憲法第一修正案的保護下可以任意的批評政府而不會遭到任何權利的幹涉(當然別是誹謗就成),幾百年來,美國人一直把媒體視爲第四種權利,而這種權利被要求代表更多的民意。批評政府、不畏強權、爲底層人民呼號、敢把皇帝拉下馬,這些近似于浪漫主義的新聞精神一直被記者們所推崇。這種騎士般的形象當然不是嘴皮子上磨出來的,有不少例子可以支撐這個形象,最時常出現在人們嘴邊的就是"水門事件"。   

  不得不承認,華盛頓郵報那幾個記者真是走了天大的狗屎運,一次看似細小的事件竟然把堂堂美國總統拉下了馬,而在這個事件也淋漓盡致的詮釋了美國的制度,那些建國之父在天上看到窘迫的尼克松確實值得幹杯慶祝。包括美國媒體在越戰中的反戰報道,讓世人覺得美國的媒體是不黨不偏的良心媒體,大多數人都喜歡相信模範的光環,模範講一句好過草民一百句,久而久之,人們以美國媒體爲標杆也不足爲怪了。這次我們政府批評國外歪曲事實,還抱怨世界人民不分忠良,當然是有夠窩火,但回頭看看人家爲什麽不相信我們?因爲前科太深了,國外人民是最忌諱黨政喉舌之類字眼滴,我們認爲是喉舌,人家卻當成討厭的闌尾。   

  2. 一直是這樣麽?   

  其實也不是向來如此。在一百多年前,美國也是有黨報的,只是沒我們黨報這麽和諧。那時的黨報基本是罵街的戰場,兩黨互相攻玕、辱罵,當時老百姓除了覺得比較吵之外也沒覺得什麽,畢竟兩黨一直是處在競爭的位置上,看看誰罵得有道理嘍,這反而被當成了民主政治的標志。後來私人辦報逐漸強奪了市場,比如本傑明·戴依的"一分錢報紙",老百姓有更精彩的內容看,也就不理會那些"喉舌"咬來咬去了。   

  但報紙與政府的關系從來就沒有斷過,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並不是批評政府的言論。政府也把媒體當作發布新聞的窗口,但美國的媒體不會完全是政府的應聲蟲,雖然很多消息要依賴于政府的透漏,但身段一定得保持住。這就造成媒體與政府一種時歡時鬧的"情人"般的關系。但自從911之後,媒體似乎與政府感情越來越好,比如伊拉克戰爭,主流的大報,如《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等雖然與政府偶有沖突,但是大方向上還是基本支持政府,有時甚至照發政府的宣傳稿。   

  媒體既然是私人的,當然要以盈利爲目標,主持正義慢慢淪爲媒體巨鱷們的業余愛好,想想也是,犯不著爲了看不見摸不著的新聞操守得罪政府這個最大的信息發布源頭,而且在現在這個時候,任何批評政府軍事戰略的言論都可能被扣上"不愛國"的大帽子,回頭想想,美國政府對于這場戰爭宣傳戰打得真是沒話說,一開始就把人類扯了進來,說薩達姆和拉登都是反人類的,反人類就是反美國的價值觀,就是大逆不道,罪無可恕。有很多觸犯了政府而成爲替罪羊的很傻很天真的記者,比如NBC記者阿奈特說政府對伊拉克的戰爭實際上已經失敗,他隨即被迫道歉,並解雇。連拳王阿裏當年拒服兵役並批評政府政策,也被媒體罵了個狗血噴頭。   

  美國方面宣稱在戰爭的立場方面,他們的媒體基本是三三開,即支持的、不支持、不表態的各占三分之一。但是支持的三裏面都是主流的大媒體,影響力遠遠超過其他兩個陣營。這些發行量過百萬的大報毫不掩飾他們的挺戰立場,他們或旁敲側擊或開門見山的給政府提建議,態度也許是魯莽的,言語甚至是尖刻的。如此如此,這樣那般,但他們不是在勸其不要殺人,而是怎麽殺效率能高點。   

  3. 怎麽辦?   

  羅嗦以上那一大堆,俺初步滴結論是:暫時,沒戲。既不能阻止老美到處點火,也不能阻止他們的媒體不煽風。沒辦法,誰讓他是最強的。但回顧一下這些並不太久遠的曆史,俺還是覺得把任何一個由人掌控的東西當做模範都是不靠譜的,任何不具有超驗特質的偶像都是靠不住的。美國某些方面確實是好,比起從小老師教導我滴那一套,我還是喜歡美國建國之父說的那幾句話:人人都有生存、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權利"。林肯說的那句"美國是人類最後也是最好的希望"也許是臭屁的沒有邊了,但我覺得如果人人都可以接受這樣的理念,那這個世界會變的更好。但就算是民主國家也經常會故意做壞事,特別是他覺得自己是最民主的時候,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美國人還認爲自己的國民就高人一等,而我們這些第三世界國家除了對他們的拯救感激涕零之外就不該有什麽意見的話,那建國之父的話,他們也沒學到多少。

http://book.douban.com/review/1353199/

 

言論自由告急?

 

  這部書,本意並非當代史,而在我們曆史系的人看來,它就是一部當代史。   

  自從進入了曆史系,我已經很少接觸這種關于“我們(自己)的時代”的讀物了。有時候,一旦哪篇文章提及“我們的時代”,往往就成了一篇政論。而政論,又往往帶著或多或少的偏見。因此,當《權力的聲音》從傳播學理論來探討這個新世紀時,我就會覺得,它很有價值,它由此産生一種客觀、公正的對現實問題的洞見。   

  作者張巨岩是美國密蘇裏新聞學院的博士,從本文文後所附的作者簡介看,從他的論據和理論基礎看,他的解釋框架的關鍵就是公共關系理論。但筆者對“工關”不甚了解,自從看了這本書以後才知道,美國的工關學早已做到了最有影響力的那一部分國家機器的構件上。   

  作者認爲,如今美國的媒體並不如我們想象的那麽獨立,它完全不是“第四種權力”。原因就是政治權力和金錢通過工關手段,讓媒體成爲他們的聲音。其實換句話說,金錢也是一種權力,因此媒體就是“權力的聲音”。   

  作者發現,有一種理論和一種組織在利用媒體擴散著自己的權力。這種理論是精英統治的理論,即認爲人類中的大多數都是平庸無能的,只有少數人類才有能力掌控其他人、掌控整個世界。顯然,經過多次“大衆革命”之後,這些“精英”們意識到,靠赤裸裸的暴力來實現精英政治那是低效率的,而通過宣傳手段(Propaganda)來達到統一社會意識的目的,則至今還沒有出現明顯的、嚴重威脅到精英地位的失敗。媒體,就是這場以統治爲目的的宣傳運動中的棋子。   

  利用媒體擴散權力的組織,作者在書中舉出了兩個,其一是“羅茲會社”,其二是“裴倫山學會”。兩個組織的成員都由時代精英組成,他們以雄厚的經濟實力去實施對自己有利的工關手段。所謂“對自己有利”,就是指將這些精英所信仰的意識形態無聲無息地灌輸給大衆。而他們工關的目標,就是表面上被粉飾爲“第四種權力”的媒體。   

  作者因此得出結論:媒體與政治權力的關系中,前者是後者的“諍臣”和“諫士”,如美國媒體在21世紀的戰爭中,其主要立場是愛國主義,只是以此爲前提發揮“監督”作用,指出政治權力的一些無關痛癢的小毛病。而商業對于媒體來說,則是“共生”的夥伴,誰也離不開誰。媒體既然不受政府的直接資助,那主要還是通過商業廣告的收入來維持運轉;而企業家不得不依靠媒體的宣傳力和影響力來實現自己的商業目的。到今天,美國的商業和媒體之間的關系盤根錯節,幾次合並之後,商業完全有了屬于自己董事會的媒體,而媒體也完全有能力控制某一區域的輿論,商業就能以這種控制力來使自己的理念深入人心,得到更多的資本回報。   

  美國政府有法律控制純商業機構成爲壟斷性勢力,但是當它想要控制媒體的擴張時卻無能爲力。憲法第一修正案讓最高法院總是做出有利于媒體一方的判決,媒體與商業的合並幾乎不受任何幹涉。那時,誰也沒有想過“言論”被金錢而不是被政府壟斷是一種怎樣的景象。這也是憲法第一修正案的悖論。   

  所以,傳統媒體的擴張和壟斷傾向,會使得“言論自由”這一權利被“有權自由傳播言論”的媒體自我限制起來,只要金錢與媒體加深一天聯系,言論的自由就會以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方式失去一點。爲什麽我們如此關注博客?就是因爲博客是一種沒有商業直接插手的媒體,我們希望它成爲新的“第四種權力”。但問題仍然存在:因特網服務提供商不仍然是一種商業權力嗎?我們沒有理由不擔心,當所有的言論都要需要董事會認可的時候,那這個董事會是不是也要創設某個檢查新聞的委員會呢?

http://book.douban.com/review/1166461/

 

台長: 阿楨
人氣(1,255) | 回應(3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影視媒體 |
此分類下一篇:《製造新聞》
此分類上一篇:《新聞傳播之自由與界限》

阿楨
全民大新聞「封關」 搞笑告別尾牙秀 2013-01-26

中天新聞》模仿節目超級常青樹「全民大新聞」,25日晚間播出之後,正式向電視機前的觀眾告別,替長達2578集的節目畫下句點。這個告別秀,由山寨版經典角色擔綱演出,像是唐從聖版的大師李敖,白雲版的高雄市長陳菊,邰智源飾演的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郭子乾模仿的股市名嘴張國志,都登場向觀眾致意。
  回應
好震驚! 根本不知道節目要收攤! 這個節目, 陪伴我走過 十 年低潮期, 雖然晚一天才能看得到, 現在心中萬般不捨, 以後會更悶了!

臺灣綜藝節目迎寒冬 《全民大新聞》等節目停播

中新網2013-01-25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道,臺灣綜藝節目風光不再,叱吒10年,改名3次的《全民大新聞》將在今(25)日播出最後一集後停播,《超級偶像》、《麻辣天後宮》也傳出喊卡,過去這些節目收視率屢創新高,也曾奪下金鍾獎,耀眼成績如今失靈,讓人不勝唏噓。
《全民大新聞》曆經3次改版,不只成功帶起模仿風潮,還捧紅如郭子幹、ㄚ子、許傑輝、邰智源等不少藝人。利菁主持《超級偶像》創下事業巔峰,一舉奪得金鍾獎主持人獎,成爲鑲金女主持人,由她單打獨鬥的第一代《麻辣天後宮》也是話題之作,無奈3個節目如今收視率陷低潮,全面臨停播命運。
臺灣綜藝節目如同走入寒冬,扣掉致命因素制作費短少之外,大陸、韓國等地戲劇強勢攻臺,電視臺只要購買海外版權,就能不斷回放再回放,加上談話節目崛起、 觀衆收視習慣改變,造成綜藝節目收視率直落,低迷不振。據悉《全民大新聞》將四度改版,有望在農曆年後以全新面貌和觀衆見面。
2013-03-18 12:11:03
版主回應
別再惡搞新聞 2013-03-18 中國時報短評

 八里雙屍命案未破,又傳嘉義鹽醃人頭分屍案。驚悚案件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媒體報導理所當然。然而閱聽大眾想知道的是為什麼發生、如何能破案,媒體餵給他們的卻是浮誇失真的「故事」。新聞包裝下,卻是奇情小說和廉價類戲劇。
 台灣的媒體忽略了艱澀但重要的議題,卻在奇情事件上不惜渲染誇大、裝瘋賣傻,閱聽大眾邊看邊罵,損失的只是時間,自以為賺到關注的媒體,卻賠上專業的信譽。

(楨:上下也曾是呆歹彎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之一!)

拜託別再傷害台灣【聯合報 2013.03.17王健壯(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有空的話,不妨上YouTube看段影片,片長約十四分鐘,已有五百四十八萬多人點閱,內容是美國電視節目「每日秀」主持人司徒爾特(Jon Stewart)舌戰CNN「火網」談話性節目的兩位主持人。
 「火網」(Crossfire)現已停播,但卻曾是CNN新聞性談話節目的招牌。節目形式是兩位主持人一左派一右派,兩位來賓亦然,雙方各據立場言詞交鋒。有人比喻看「火網」就像看兩個平行的宇宙,也有人形容「火網」就是分裂的美國縮影。
 司徒爾特應邀上「火網」時,正值○四年總統大選,他開口第一句話就問兩位主持人:「你們為什麼要鬥來鬥去?」接著他要求右派主持人「說幾句凱瑞的好話」,也要求左派主持人「說幾句布希總統的好話」,既逗笑又嚴肅,笑翻了現場觀眾。
 但有備而去的司徒爾特卻不是為了搞笑,他痛批「火網」不是搞辯論而是搞劇場,「我每天看你們的節目,卻害怕得受不了」;也修理兩位主持人是政黨的打手,「你們沒有盡到公眾論述的責任」;他甚至數度拜託兩位主持人:「請你們別再傷害美國」。
 司徒爾特Stop hurting America這句話,變成了隔天媒體醒目的大標題,觀眾瘋狂下載「火網」這段影片,類似「火網」這類電視節目更成了眾矢之的:「新聞性談話節目非要如此做嗎?」兩個月後,CNN決定停播「火網」,理由是:司徒爾特的批評言之有理。
 但司徒爾特與CNN絕沒想到的是,事隔九年後,雖然早已沒有了「火網」,但美國現在的新聞性談話節目內容卻比「火網」更趨極端,主持人也更像政黨打手;以前是同一個節目中兩黨兩極駁火,現在則是各台各個節目紅藍分明,同黨名嘴在同一節目中集中火網,大家既相濡以沫又集體催眠,所謂「平行的宇宙」、「分裂的美國」猶甚於「火網」時期。
 台灣這幾年的電視新聞性談話節目,也與美國相仿。但台灣名嘴比美國名嘴更厲害,他們個個都是通才,中午談外星人之謎時引經據典,晚上論新教宗未來時也頭頭是道,隔天分析核能危機時又是口沫橫飛;司徒爾特如果看過台灣這樣的新聞性談話節目,大概一定會瞠目結舌到無言以對的地步吧!
 但台灣的電視台老闆與談話節目的藍綠名嘴,卻不自覺他們正在傷害台灣。他們傷害台灣的方式是:他們祇有選民意識而無公民意識,祇有政黨論述而無公眾論述,祇有情緒宣洩而無知識分析;更嚴重的是,他們與政客同步極端化,而且都是人為的假極端化,讓媒體喪失了政治社會化的中介功能;當然,更等而下之的是,他們讓媒體變成了劇場,名嘴變成了演員。  
 鄭弘儀停止講大話,李濤不再開講,李豔秋關掉夜總會,不管原因為何,卻都應視為電視新聞性談話節目的轉機,每家電視台老闆也都該有當年CNN停播「火網」時那樣的反省與決心;學司徒爾特向名嘴說一句「拜託別再傷害台灣」,大概不應算是苛求吧!
  回應
 華府兩黨嚴重對立不是新現象, 但過去幾年特別嚴重。 是的, 就像臺灣的嚴重對立一樣, 感謝24x7全天候新聞台的政論節目,名嘴專家過去二十年的努力.
 別鬼扯什麼媒體中立了. 全世界的媒體都有政治立場. 獨裁專制政府要控制媒體, 民主政府要討好買通媒體. 請認清這一事實, 全世界的主要媒體, 包括各英美主流媒體, 都有政治立場偏見, 發揚灌輸觀眾讀者他們的政治立場, 甚至為市場競爭特意站在極端的政治面, 「大話新聞式」的評論節目在美國太多太多了, 只要媒體「不隱藏自己的立場」假中立, 不捏造假新聞指鹿為馬, 不故意掩蓋扭曲特定新聞事件, 觀眾讀者就謝天謝地了.
 王健壯先生, 別以為在美國, 電視媒體有任何比較高明! 司徒爾特(Jon Stewart)自己就是挺一個民主黨的自由派的comedian節目主持人. 他自己主持的電視節目The Daily Show, 一樣是對保守派人物取笑戲弄, 他的觀眾幾乎清一色的年輕人, 從開始就進行自由派的洗腦. 在美國, 任何電視媒體的更改, 基本原因都是生意考量, CNN停播「火網」,收視率低廣告不賣錢才是停播原因.美國電視媒體的各擁政治立場的新聞性談話節目,美國人民的政治觀點也一樣是越來越兩極化, 也絕對不輸臺灣.
2013-03-18 12:12:12
阿楨
網購陷阱多 檢倡賣家「實名登錄」【聯合報2013.02.16

「你怎麼有這個東西?哪裡買的?網路!怎麼沒過濾購買者身分?」網路交易發達,坐在電腦前「一根手指頭」就能逛街;少年不但可輕鬆在虛擬商店買到違禁品,也可能被騙。
家長該怎麼辦?難道只能靠多關心嗎?法律沒有規範嗎?
台北地院庭長蔡坤湖表示,為了百分之一犯罪行為,去規範收貨端,影響百分之九十九民眾便利性,是不可行的;但物流業者有社會責任,從管制出貨端下手,是可行的方法。
一位檢察官說,網購應該採「實名登錄」,寄貨者填真名並確實驗證件;並納入類似個人資料保護法的賠償精神,一旦少年網購非法物品,家長得向通路求償。
陳姓家庭主婦說,透過郵局或宅配送貨到家,起碼知道小孩買了什麼;如今廿四小時營業的超商取貨便捷,孩子可在上下課途中取貨,家長根本無法把關。她認為個人寄貨者的可疑商品必須由成年家長領受,避免孩子透過超商網購非法物品。
司法院少年及家事廳廳長黃梅月認為,要求少年取貨要成年人陪同立意雖好,但執行上有困難,搞不好出現「代客取貨」或「大哥取貨」模式,衍生更多問題。
士林地院法官姜麗香表示,青少年網購、帳戶遭詐騙集團盜用的案件近來大增,但網路速度太快,有的孩子以為能獨自收拾爛攤子,聽詐騙集團指示後卻任人擺布,最後卻因「帳戶被盜」無辜成為詐欺共犯。
資策會研究,台灣二○一○年線上購物市場達三千五百多億元,商家對個人交易占百分之五十七、個人對個人交易占百分之四十二;二○一一年線上購物市場規模成長到四千三百億元,取貨便利性與安全性是網購者最主要考量。
  回應
早該推動網購實名制...
只有獨裁專制地區才會要求實名制!(楨:臉書呢?臉書真名制 在德國遭控違法【台灣醒報2012.12.19)
搞錯方向,聯合報是中國的喉舌嗎? 淘寶的支付寶做的那麼好。淘寶去年營業額就一兆人民幣了(楨:淘寶不是中國的?)。政府該開放第三方支付的業務,怎麼會去向中國學實名制?
2013-03-25 13:59:59
版主回應
英3大黨協議 將設媒體監督機構 2013.03.19 新頭殼

英國執政的保守黨與工黨、自由民主黨等3大主要政黨,18日達成協議,將以皇家憲章成立獨立媒體監管機構。監管範圍包括報紙、雜誌與新聞網站,可對違規媒體處以鉅額罰款,並能要求媒體公開道歉。
英國首相卡麥隆向議員陳述此監管機構的權限範圍,規範的出版物包括報紙、雜誌和有新聞內容的網站,但機制如何擴展到網路範圍,還未明確界定。機構可處以違規媒體最高100萬英鎊的罰款,並能要求媒體公開道歉,監管機構也會提供民眾快速申訴機制與仲裁服務。
卡麥隆表示,此機制將保證不再重演竊聽醜聞。副首相暨自民黨黨魁克萊格希望報業能支持此機制。工黨領導人埃德•米利班德也認為,協議既能保護受害者,也確保言論自由。
卡麥隆並強調,新的監管機構是獨立運作,透過皇家特許令賦權運作,不受政府干預,將有獨立人事任命權與獨立資金來源。若國會同意設立此機構,5月會申請特許令,呈交給女王顧問委員會成立。
在2011年英國小報竊聽醜聞後,列文森調查(Leveson Inquiry)英國媒體自律報告建議,認為英國可立法建立獨立報業自我監管機構,評估從業人員工作手法是否恰當,催生媒體監管機構概念。
英國媒體發達,但過去政府沒有相關法規與機構負責監督媒體,各媒體出資運作的新聞投訴委員會僅是自律機構,決策對媒體沒有約束力,也無權處罰媒體,在2011媒體竊聽醜聞爆發後,該委員會受輿論譴責,也已被解散。
不過,英國人權與媒體組織憂心監管機構將扼殺新聞自由,部分報業如太陽報、電訊報與每日郵報表態,不會承認新監管機構,也不會繳交罰款,並揚言建立自己的監管機制。但受媒體亂象影響的受害人組織等呼籲媒體改革的團體,則對此協議表示贊同,期望能保障弱勢社群。

環球時報的「文化差異」2013-03-25 旺報短評

 《環球時報》報導指出,「英國將設最嚴厲機構管媒體」,報導中大量引述英國媒體的批評,認為國會的決議是「新聞自由的終結」「媒體陷入悲傷和憤怒」「政治人士像馬戲團指揮一樣介入媒體」,並慨嘆「英國再也沒資格對其他管制新聞的國家指手畫腳」。
 這篇報導聚焦在英國媒體對成立監管機構一事的高度不滿,但事出必有因,老牌民主國家如英國,向來以保障新聞自由為榮,三黨怎麼會聯手於本月18日做出所謂「終結新聞自由」的決議呢?
 這和2011年開始延燒的媒體竊聽醜聞有關。英國社會早就瀰漫不滿小報肆無忌憚侵犯個人隱私作風的氣氛,萊維森法官領軍的調查報告明確指出,新聞業的病,需要成立外部獨立監管機構來治療,這個監管機構,必須擁有處罰權。三黨根據「萊維森報告」作成監管媒體的決議,不過,決議案仍然堅持不以法律侵害新聞自由的核心原則,改以「皇家特許狀」授予獨立機構監管的權力。對於違規的媒體,監管機關有權要求在頭版刊登更正、或處以百萬英鎊以上的罰鍰。
 新聞自由是普世價值,自由的界線雖因社會文化不同而有改變,但讓個人意見自由表達、集體意志充分呈現屬於基本人權範疇,不容挑戰。不過,網路時代來臨,傳統媒體經營日益困難,過度競爭已造成報導手段與內容越過道德紅線、甚至違法的結果,這是英國迫不得已出台嚴格法規的原因。
 在評論英國議會決議前必須了解,在英國所謂「獨立機構」,意指政府不能介入,英國對媒體的監管其實是一種社會自我管理機制。此事與其說是「新聞自由的終結」,不如說是英國社會試圖重整新聞業的工作倫理,幫新聞受害人找回公義。《環球時報》的報導,對不理解英國文化背景的讀者,可能產生「新聞管制有理」的暗示作用,希望《環球時報》犯的是文化差異的錯誤。
  回應
媒體的控制人從來不像政治人一樣受第三權監督,一旦媒體的控制人有私心,操控輿論政策卻無責無罪,恐怕是法律的一大漏洞也是國家的亂源,媒體永遠只能鬆散的自律,一切以商業收益為依歸,若商業收益與國家利益牴觸時誰來管?

(楨:媒媒果然會相護,且是外媒放的屁比較香!詳參【圖博館】:媒媒相護 中國式媒體監督 《權力的聲音》《新聞傳播之自由與界限》《電視新聞》 《美國電視的源流與演變》《誰在操縱我們》)
2013-03-25 14:02:05
阿楨
假新聞自由之名

  新快報記者陳永洲從爆料中聯重科國企非法之「硬骨頭」,到承認收錢抹黑1的「賤骨頭」,新快報之羊城集團非但沒包庇、而是整頓開鍘了新快報社長總編輯。反而是島內外反中的媒體名手名嘴政客民眾/學者專家教授,以新聞自由/程序正義,在媒媒相護2、批判中共沒新聞自由3。
  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怎能容許親中言論4,阿楨館長不怕被打為中共同路人?
  怕啥?屎上最無情無義的阿楨屍哲、一路走來只依理性專業事實戲(謔評)論,不信、有詩為証: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470920
2013-12-21 08:52:23
阿楨
不禁播辱華節目 美稱言論自由2014-1-12旺報

2013年10月,美國廣播公司(ABC)「吉米秀」提到「殺光所有中國人」的言論,引發美國華僑強烈抗議,並到美國白宮請願網站連署要求主持公道,但11日,白宮方面的正式回應卻是重申「美國憲法保護言論自由」,並表示「美國聯邦政府不能強迫ABC取消節目」。
網友在白宮請願網站請求調查ABC,20天內就超過10萬人的連署門檻,但至今3個月,才獲得白宮的正式回應。據白宮的發文表示,節目主持人已道歉,電視台也刪除節目內容,而且美國總統歐巴馬已公開表示,「美國歡迎中國持續的和平崛起」,「評論不能反映美國主流對中國的看法」。
白宮還指出,如果你們認為此事需要進一步上訴,那麼可以向聯邦通信委員會投訴。
陸網友大表不滿
對於白宮的回應,大陸網友大表不滿,有人稱「殺光美國人」也是言論自由,若提「殺光黑人」,電視台和主持人早就被告到破產。
「殺光中國人」事件源於2013年10月,ABC節目Jimmy Kimmel live的「兒童圓桌會議」,主持人問美國欠中國1.3兆美元該怎麼辦,有一白人男童說,殺光所有中國人就不用還錢,且「若我們先殺光中國人,他們就沒法幹掉我們。」
廣大興案至今未回覆
事後,電視台公開道歉,但主持人認為沒這麼嚴重,節目照舊進行,引發街頭抗議。
因為大陸駐美記者不斷要求美國政府表態,事件後約1個月,美國白宮負責外交事務的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海頓寄了電子郵件給央視,表示美國總統歐巴馬和白宮認為ABC公司的辱華言論不代表大部分美國民眾對中國的看法,美國一向重視中國的合作夥伴關係。
其實白宮請願網站只是歐巴馬宣傳政見的平台,經常「選擇性辦案」,像是只有2萬人連署要求建立《星際大戰》中的「死星」,就獲得正式回應;白宮從經費、行政、太空總署等不同領域,細數為何無法做到。
但菲律賓廣大興號事件發生後,台灣民眾5天連署就破11萬人,但白宮至今未

詳參【圖博館】:中國式媒體監督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290447855
《美國電視的源流與演變》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03463543
《權力的聲音》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3887855
2014-01-12 12:47:21
阿楨
網路侵蝕 央視廣告收入露疲態2014-6-4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大陸隨新興網路勢力的不斷侵蝕,傳統媒體的固有業務發展堪憂。最新調查顯示,大陸電視媒體領頭羊央視,現在也面臨著廣告增速乏力的窘境。資料顯示,去年央視廣告成長14.7%,省級衛視則成長28%; 2012年,央視廣告收入爲269.76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增不到15%,而百度廣告收入爲222.46億元,年增53.5%。

娛樂、媒體業 陸將超日趕美

據普華永道2014-6-4在廣州發佈的《2014-2018年全球娛樂及媒體行業展望》,從現在起至2018年期間,全球娛樂及媒體行業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預計將達到5%,中國娛樂及媒體總支出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10.9%,其中廣告支出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1.8%。中國有望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娛樂及媒體市場。

中國接管你的眼球 預知電視死亡紀事 財訊 2014/06/04

美國串流媒體與中國視頻網路崛起,嚴重擠壓傳統電視生機。但台灣電視台似乎渾然未覺,普遍存在的失敗主義,讓他們往網路發展的腳步躊躇不前。【文/黃靖萱】
  5月,緯來電視台上檔在南韓已經下檔3個月的《來自星星的你》,首播收視率1.37%,推算相當於有54萬人收看,電視台開心地宣布「開出紅盤」,因為這數字刷新緯來韓劇首集收視最高紀錄。
  早在去年12月這部戲劇於南韓播出時,即使台灣未播,但無論是千頌伊最愛的「炸雞配啤酒」,或穿的服裝,甚至擦的口紅,都已在台灣同步掀起風潮,現在的話題卻反而隨著在台的播出而逐漸淡去。為什麼?
  視頻網站崛起 全球傳統電視業者危機四伏
去年,中國大陸的視頻網站愛奇藝,在買下這部戲劇後,即和南韓幾乎同步翻譯播出,語言文字相通的台灣觀眾,早就已透過大陸的視頻網站,免費追完了這部戲。對照愛奇藝於2月底跟播完這部戲的播放量達13億次,平均一集6000多萬人次收看,目前則累積到近30億人次,台灣電視台1%的收視率顯得有點悲情。
  「以前台灣播《冬季戀歌》都還有到五(收視率),《星星》最高只有二,他們(電視台)靠韓劇賺錢的模式衰退了。因為大家都連到大陸去看視頻,好日子結束了,」一位電視台業者說得很直白。
2014-06-05 10:41:39
版主回應
  當視頻網站崛起,全球的傳統電視業者都感受到極大壓力。
近來,美國零電視(ZERO TV)明顯上升,意指不再收看付費的有線電視、衛星電視等,據收視調查公司尼爾森統計,「零電視」已從○七年的200萬人成長到500萬人,大多是年紀較輕、單身、沒有小孩的人。他們多使用月費不到10美元,就能線上觀看影片的Netflix及Hulu的內容。
  Netflix及Hulu這類的網路電視及串流媒體興起,衝擊有線及無線在內的傳統電視,擠壓傳統電視的生存空間。今年以來,Netflix再增加250萬新用戶,總用戶已經超過4500萬戶,高於今年初美國第一大有線電視業者Comcast和第二大有線電視業者時代華納合併後共4000萬的訂戶數。
  此外,蘋果、亞馬遜等科技、網路巨人,也爭相推出電視盒,要在線上影片串流服務領域較勁。
  電視台危機四伏,敵人來自虛擬的世界,在中國情勢更加嚴峻。
根據工研院產經研究中心(IEK)的報告,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至去年6月底止,網絡影音已經分流了傳統電視劇播過超過50%的收看方式,61.6%的網路影音用戶一週只有一天或完全沒有打開過電視機。
  中國的艾瑞諮詢數據更顯示, 北京地區的電視開機率已下降到30%。在中國,都以此數據紛傳「電視將死」。
  中國預計今年線上視頻的市場規模將達177億人民幣,成長率近4成。因此,就連陸續打造出《超級女聲》、《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等熱門節目,影響力僅次央視的湖南衛視都意識到危機,在今年推出新媒體「芒果TV」因應。台長呂煥斌甚至宣布,今後所有湖南衛視的自製節目,將不再授權其他互聯網業者,全部改由旗下「芒果TV」獨家播出。
  然而,台灣呢?
根據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的資料,台灣有線電視普及率,從一○年的64%,一路下滑,到今年第一季來到60.1%,雖下滑幅度不算劇烈,但以絕對數字來看,4年來,有線電視也少了近10萬的用戶。
  有線電視戶下滑,表示系統裡的電視業者的收視群眾在減少,愈來愈多的頻道,爭食愈來愈少的收視,攤開台灣的收視表,週六假日,大家最有時間在家看電視的日子,收視率最高的節目竟然是中視重播再重播的「萬秀豬王」,就算第一,也僅有3%的收視率。而全天各頻道數百檔的節目中,收視率超過1%的居然只有14檔。面對產業現況,見證過台灣影視大起大落的三立電視總經理張榮華也難得語出沉重,「現在有0.5(收視率)就安心、破一就慶功;我們以前沒有三是要去向長官謝罪的!」
  中國大陸的視頻網站,即將全面接管台灣人的眼球。
不知不覺間,這些視頻網站也侵門踏戶到了台灣。去年10月底,主演《蘭陵王》而在台爆紅的馮紹峰來台,出現在機場時,一大群媒體蜂湧而上,數十支掛著搜狐娛樂、愛奇藝、56、優酷、樂視網⋯⋯的麥克風擠到他面前,這些都不是你我熟悉的電視台,現場幾乎看不到一支台灣電視台的麥克風。
  「不管台灣電視台做不做,台灣觀眾一樣能享受到那些服務,」從代理版權到拍攝大量自製劇的克頓傳媒董事李光輝說,透過大陸視頻網站,無論是看美劇、日劇、韓劇等都有中文字幕了,而且更新速度很快,甚至同步播。一位前電視台高層大膽估算,台灣現在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是這樣看電視的。
  中國視頻網站入侵 台灣觀眾也愛「翻牆」收看
只是,台灣觀眾如果是透過大陸擁有合法版權的視頻平台如愛奇藝、優酷土豆或是樂視等,有些戲劇因地區版權問題而無法點播,一位大陸視頻網站的員工建議,從台灣可以「網路翻牆」過來大陸看,但他隨即話鋒一轉說,「好諷刺哦,以前我們嚮往自由、真實的世界,才從中國『翻牆』出去。」
  現在,台灣觀眾卻為了「收視自由」而「翻牆」。
「就像淘寶海外最大的市場在台灣一樣,台灣人買東西被中國吸走,現在連看電視也被中國綁走,」一位前台灣電視台高層憂慮地說,這像是一種文化侵略。(楨: 投奔匪區!)
  NCC現正積極推動「一○六年以前有線電視全面數位化彈性資費管理規畫方案」,這方案一旦達成共識推動後,系統業者和有線電視台業者的共生結構,即將被打破,這也意味著,不用中國視頻網站攻擊,台灣電視台的好日子也可能快過完了。
  張榮華坦言,數位化後影響會很大,包括4G、行動載具普及等,直接影響電視台生存的關鍵因素,「我認為2016年會出現黃金交叉,也就是觀眾從行動載具上看電視劇的時數比率會超過從電視上看電視劇,而且這是有效收視率,這對電視台是很大的危機。」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517315
2014-06-05 10:51:21
圖博館
阿里巴巴發表致《南華早報》讀者公開信:世界將獲得多元中國觀點

2015-12-11 ,阿里巴巴集團正式宣布收購《南華早報》,意味著這份香港最受尊敬的報紙,在其百餘年曆史中首次被納入中國人的掌控之下。
  精明的馬雲當然很清楚,這一舉動會給外界帶來怎樣的猜測。於是,同併購消息一起發布的,還有一封致《南華早報》讀者的公開信。這封以阿里董事局副主席蔡崇信名義發出的公開信,毫不迴避“影響編輯部公正性”的質疑,承諾報紙將秉持客觀,準確與公平的原則。
  而這家創造了美國股市最大IPO的中國企業,顯然也不會任由西方媒體批評。在公開信中,阿里巴巴也直言,那些所謂“影響公正性”的觀點,本身就帶有偏見,“彷彿報紙的擁有者一定是擁護某種觀點,而那些持相反意見都是'不適當'的。”
  “事實上,這正是為什麼我們認為,當世界在通過媒體報導了解中國時,需要獲得多種觀點。中國經濟的崛起以及中國對世界穩定的作用已經太過重要,實在不應該只用單一的論調來涵蓋。”看起來,雄心勃勃的阿里巴巴,不僅僅是在收購一家媒體,還試圖挑戰這個行業裡存在已久的某種秩序。
  據《紐約時報》報導,上海風險投資家李世默曾參與阿里巴巴收購南華早報集團資產。“中國的複興也許是21世紀對世界影響最深遠的變遷。”李世默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報導過於意識形態化、過於扭曲。”
  李世默表示,阿里巴巴收購南華早報集團資產,“給了南華早報一個獨特而有力的視角,向全球讀者展現一個更為多元化、更符合實際的中國。”
  華人媒體的英國基因
  “中國化”趨勢難逆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稱,香港媒體公信力總體正在下降
OmenaK分析說,明報正是因為立場偏頗,“在大多數厭倦政治內耗的市民心目中,不管到底誰是誰非,亦必失去'公信力'”。
從這一角度來看,平衡內地和香港的不同視角,對香港媒體來說更像是一種糾偏,是一種必然的市場策略。也難怪何柱國的星島報業、李澤楷的《信報》都在轉變著自己的風格。
2015-12-12 12:26:04
圖博館
回應

 如果把輿論作為領土,這片領土已經被八國聯軍瓜分乾淨了,不管我們怎麼打輿論戰,都是在英、法、德、美、日的法庭上打官司,而中國人的口供誰都不想聽。起來吧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我們依然被帝國主義殖民著。這不是在反對我們執政黨,這是在反對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這不是對馬雲一個人的歧視,這是對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侮辱。
 說的好!不過對於那些風中必反的洋奴們來說,你這話這是罪大惡極啊!
 馬雲是中國最會玩政治的商人,當需要什麼,他們就弄什麼,根本不需要吱聲
 中國話語權,中國主陣地!雖然是藉船出海,但是這船是劉備借的"荊州"
 馬雲的站隊是非常正確的
 馬雲才是真正的愛國商人
 聽其言觀其行,看其行為結果是否有利國家,現在下結論過早
 啥時候買了紐約時報?我看他不爽!       
 前年差點被標哥買了……可惜…………
 CNN們不會賣給中國的,標哥試探過了。
 日本人收購西方報業媒體的歷史悠久,今天也是如此。 一些人偏偏對中國人收購媒體卻說三道四,真是奴性不淺。
 拿誰的錢就為誰說話,這是天理!
 誰掌握了話語權?美國嗎?西方嗎?呵呵——也只能呵呵,是資本       
 呵你妹,資本家是有國界的
 是的,是資本控制美國,是資本操縱西方,因此說美國掌握話語權,西方操縱話語權,也沒有什麼不對 .
 洋人是股東就是公正的,中國人股東就是偏見的?     
 抹黑中國就是他們的客觀!
 英國人早已計算到中國末來是世界的中心,現在只是向中國政治投資而己.
 讓民營資本出面,很多事會好辦
 還需要更多像馬雲這樣能走出自己道路,能發出自己聲音的中國人,而不該只是默默的工作和被西方人剪羊毛。
http://www.guancha.cn/culture/2015_12_11_344410.shtml

  相關新聞
東森國際拍板!賣2成東森電視股權給DMG執行長(回應:拍板? 還需投審會、NCC通過!)
東森電視易主 NCC:依法辦理
自由報導,DMG控股公司是中國最大的娛樂傳媒集團

另詳參【圖博館】:《4444億的教訓》 嘴生存之道 N死死能幹啥 中國式媒體監督 《中國模式》 《柔性權力》 《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矽谷紅衛兵》 光棍節vs感恩節 《質疑資訊社會》 《誰在操縱我們》 《美國電視的源流與演變》 《權力的聲音》 《中國電視產業的危機與轉機》 《電子殖民主義》 香港回歸十年 假民主自由之名
2015-12-12 12:32:09
圖博館
楊軍和亞飛:穿幫的謊言 2016-05-20 環球時報

  長期以來,美國習慣於扮演世界民主“教父”的角色,將其民主理論和民主模式精心包裝為“萬靈藥”,利用一切條件和機會輸出到發展中國家,特別是社會主義國家,忽悠得一些人對其民主產生原教旨主義般的情結。然而,如同曇花的“民主之春”運動卻使其兩個謊言穿幫。
  “選舉民主”變成了“燒錢民主”
  一人一票的普選制度是美國民主的主要形式,它似乎給了每個選民合法表達意願的權利和機會,體現了“民主的真諦”。“民主之春”中的抗議者對此卻明確表明“不相信”,他們喊出“金錢滾出政治”的口號,直擊美國民主制度痼疾。
......
  在金錢政治下,選舉的關鍵不在於誰有投票權,而在於誰能決定選舉的結果。所謂的“一人一票”選舉,實際是各個強大利益集團之間的博弈、是資本主導的遊戲。撇去種種幻象,美國大選呈現這樣的面貌:
  其一,“燒錢”搏勝選。2008年美國總統競選費用約為50億美元,2012年則達到60億美元。今年僅廣告費就估計將達到44億美元。
  其二,兩黨“二人轉”。富豪、強大利益集團將資助的對象鎖定在民主、共和兩黨內及其參選人上,從而“秒殺”了缺少資金的第三黨或者政黨聯盟勝選的可能。
  其三,壓制扭曲民意。美國選舉將表達民意、言論自由與捐贈勾連,使言論自由的程度也不得不取決於金錢的多寡。
  當金錢已經綁架民主、選舉遵循資本邏輯時,“民主之春”的抗議者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良方,只能提出國會採取行動、阻止巨額金錢腐蝕美國政治的要求,但這無異於與虎謀皮。
  “ 新聞自由”變成了階級特權
  美國的民主話語體系中,受到法律保護的“新聞自由”是一大亮點。美國媒體表現出“客觀公正”、嗅覺敏感、敢於“扒糞”,特別是對“異己”國家的政治問題、社會問題有著不畏艱難窮追猛打、刨根問底的精神。以至於在“民主之春”運動中,抗議者一直怀揣一個希望,即以抗議行為引得美國媒體的關注、報導,從而“讓公眾知道美國腐敗的選舉體制和虛偽的選舉法”。但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沒有報導,微軟全國有線電視廣播公司和福克斯電視台的報導時間分別只有12秒和17秒,而且在內容上都稱抗議者關注“選舉權利議題”,卻沒有提“反對系統性政治腐敗”“反對金錢政治”這兩個最能反映運動目標的口號​​。抗議者只能失望地喊出“CNN去哪兒了”。
2016-05-24 10:12:57
圖博館
其實,CNN等主流媒體並非第一次“失明”“失語”。在2011年9月美國爆發“佔領華爾街”運動時,它們曾有同樣的狀態。之所以如此,是因為:
  第一,資本控制媒體。美國主流媒體大多掌握在私人手中。當前已是6家大公司控制了90%的媒體。這些大公司根據逐利的需要,可以要求下屬的新聞媒體製造輿論,影響公眾態度和政府決策,維護公司老闆及其利益攸關者的正面形象,將新聞自由變成資本控制輿論的自由。各大公司積極參與競選捐贈,促使新聞媒體對涉及政治重大問題的報導作出傾向性選擇,不能忤逆老闆和大股東的意願。例如,CNN的母公司——時代華納公司是民主黨總統競選人希拉里的第八大政治獻金提供者,其下屬的政治行動委員會、員工和股東等已向希拉里捐款超過60萬美元,自然, CNN就不會去碰觸反對政治獻金的話題。
  第二,政府引導輿論。表面上看,美國媒體不受政府乾預,具有很高的獨立性。但事實上政府從未放棄對媒體的管理與利用。美國政府設有專門的機構、聘請專業的人員處理媒體方面的事務,通過多種方式,包括利用法律對媒體的活動作出規定,通過政策傾斜、利益交換、政治壓力等影響媒體的老闆,總統、官員與記者發展私人關係,通過控制新聞源、為“配合”的媒體提供報導、採訪的優先權等等,使媒體輿論有利於政府意圖的實現。因此,新聞自由有清晰的邊界,媒體不可能“任性”,必須服從美國的“政治正確”。
  第三,媒體參與分紅。在美國選舉中,媒體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無論是參選人的形象塑造、主張傳播,還是攻擊對手、收集信息,都離不開媒體,由此要把大量的競選經費支付給媒體。2012年奧巴馬在謀求連任時各種廣告就花了4.8億美元。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徹底的、絕對的新聞自由。在美國,資本與權力是新聞自由的主體,它們聯合掌控了新聞媒體,使新聞自由變成“資產階級的特權”。這樣看來,“民主之春”運動被忽略就不難解釋。而那種“美國有真實的新聞自由”的標榜不過是掩飾“資產階級特權”的傳說,是對內愚弄、對外誘導的工具。
  將金錢政治主宰下虛偽的選舉民主和新聞自由精心包裝、大力推銷,顯示的是美國政治精英的算計與霸道!而對美國“民主”“自由”謊言的迷信,透出的是糊塗與教條。當謊言已經穿幫、偽裝已經剝掉,難道還要等待更多的“民主之春”來做清醒劑嗎?
2016-05-24 10:15:54
圖博館
央視記者王冠又為南海開掛推特激辯美國大V 2016-07-07

說起大V論戰,哪次少了眼明手快的眾網友圍觀?微博看了好幾年……膩了。可是,如果說雙方是央視北美台首席記者和美國大V,語言英文,主題南海,地點推特呢?事情是這樣的。
  畢曉普(Bill Bishop),知名財經網站市場觀察”(MarketWatch)的聯合創始人,精通中英雙語,2005-2015年旅居北京,創辦網站漢學主義 (Sinocism),定期推送與中國相關的資訊。2012年,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將他列入全球100大最有影響力推特大V/媒體意見領袖。
  王冠,央視北美台首席記者,常駐華盛頓,精通英雙語。他的兩場海外電視節在國內社交媒體轟動一時,一場與哈佛教授激辯南海局勢;另一場則睿智回應了外媒女主播有關南海的提問,成熟的對外溝通能力令許多人耳目一新。
  2月22日,因為王冠一條關於南海的推特,畢曉普找上門來 ,但卻稱上述報導不值一提。原因很簡單,王冠和同事是官媒。……下面是幾人對話實錄,根據王冠推特整理,為了方便閱讀,觀察者網小編將其分為三個部分:
  是南海的基本事實,還是中國官方的“宣傳”?
  王冠:朋友剛從南海所謂的“軍事化島嶼”回來。參觀了銀行、飯館、學校、民居。
  畢曉普:央視北美台的“新聞工作者”,還能指望他說些啥……
  王冠:很明顯,中國不能在自己領土上部署地空導彈防禦導彈,但美國可以把60%的海軍和空軍部署到亞太?
  畢曉普:不過是黨媒宣傳隊反複使用的說辭。驚人的一致。
  王冠:大部分美國媒體關於南海報導的潛台詞都是“美國行駛航行自由”,這算不算美國五角大樓和國務院的宣傳隊?
  外交政策編輯艾倫:王冠,如果你發布不同觀點,應該會被處分或開除吧。
  王冠:那我說個不同觀點吧,二戰後美軍在重建德國、日本方面確實做了一些好事。但美國現在需要改變(對峙中國的)軍事戰略了。
  畢曉普:美國媒體不是鐵板一塊,也沒被任何政黨控制,這和共產黨的宣傳機構有點不一樣吧。“強詞奪理”(這個詞是中文)是沒用的。
  王冠:我承認美國媒體“不是鐵板一塊,也沒被任何政黨控制”。但我的論點是,自由的媒體也存在編輯部議程和意識形態偏見。
2016-07-08 09:11:58
圖博館
艾倫:你被要求永遠支持政府立場。如果你不,就會被開除。我說的沒錯吧?
  王冠:我們是官媒。你覺得美國之音會第一個去揭露美國國安局監聽事件?去揭露美國無人機轟炸巴基斯坦?但是我們(的報導內容)不是非黑即白的。
  艾倫:我不確定美國之音有沒有報導過上述事件,或者存在政府監督。但憲法第一修正案起碼保護了僱員(言論自由)的權力。
  王冠:下結論前先看看事實。我們關於北極氣候變暖的報導剛剛獲得了三項白宮記者協會的獎項(美國主流新聞獎項)。
  畢曉普:是。但是美國公民可以暴露、批評,有時候改變這些偏見,同時不用擔心製裁、監禁或者更嚴重的處罰。這是巨大的不同。
  王冠:美國有強大的法治,我什麼時候否認了?我長期駐外在美國我清楚。但很遺憾你把對中國政府的不滿發洩到我個人身上。
  艾倫:問題不在於你們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報導,而在於你個人沒有能力作出反對政府立場的報導。
  王冠:那我是不是也該對你個人沒有能力反對《外交政策》CEO 羅斯科普夫先生的立場感到悲哀?
  畢曉普:拜託,請問難道你不是一個在中國黨媒工作的,在美國代表中國的黨員?
  王冠:大錯特錯,我不是黨員。此外,90%的央視北美台員工都是美國本地僱員。再說一遍,下結論之前先好好學習。
  畢曉普:我在北京住過10年,看夠了中國官媒能報導的內容,因此可以對你們下結論。
  王冠:但你並不知道央視國內新聞和央視北美英文台的區別。你看過央視北美台製作的英文節目嗎?
  王冠:美國之音完全靠美國政府資助。央視2015年40多億美金資金中80%靠廣告收入。
  艾倫:你老是用遺憾(sad)這個詞,是在學特朗普的推特風格吧。
  王冠:在事物A和事物B之間建立類比關係時,你該用邏輯而不是情緒。要是我像他(特朗普)那樣擁護白人至上主義者/種族主義者倒好了。
  畢曉普:你們是不是有政府宣傳手冊教你們辯論?論點一個個都那麼相似。
  王冠:我們的論點是,下結論前先搞清事實,不要草率定論。
2016-07-08 09:12:48
圖博館
畢曉普:所以,中國領導人要求央視在全球範圍內承擔“宣傳任務”(propaganda role)是錯的?
  王冠:中國領導人沒有要求央視在全球範圍內承擔“宣傳任務”(propaganda role),官方說的是“國際傳播能力/話語權”(capacity of global communications & influence)。
  王冠:propaganda是個被政治化了的詞語,人們通常會聯想到納粹“宣傳蠱惑”(Nazi propaganda),用它翻譯“宣傳”是不准確的。宣傳本意是“傳播、推廣”(disseminate publicize)。
  畢曉普:你是說,中國執政黨的意思不是讓你們做propaganda,只是publicity(傳播),這是中國領導人上週講話的意思?
  王冠:你真會移花接木扭曲我的意思。這個問題應該問中國領導人辦公室,而不是我。
  畢曉普:是你在告訴我哪些是領導人講話內容哪些不是。所以到底是publicity還是propaganda?
  王冠:是你一開始給一個獲得白宮記者協會獎項的新聞團隊(央視北美台)貼上“政府宣傳隊”的標籤,第一次提起中國領導人的是你,不是我。
  畢曉普:那什麼是“外宣旗艦媒體”(這個詞是用中文)?難道是“對外傳播旗艦媒體”(Flagship external publicity media)?看官媒報導,似乎就是propaganda而非publicity。
  王冠:“全球旗艦媒體”(Flagship global media)。再說一遍,你指責我是黨員其實我沒有入黨。你幾乎沒看過的央視英文頻道的節目就妄下評論。
  畢曉普:真的嗎?“外宣”是global的意思?
  王冠:逐字逐句的直譯能最好傳遞原文含義嗎?你該問中國官方,而不是讓我為一句我從沒說過的話負責。
  畢曉普:我沒拿你當替罪羊。但你可以解釋啊。我猜你沒那本事,要么就是不敢。算了。
  王冠:再說一遍,這種問題就問錯人了。你讓我猜測國家領導人的想法和心思,這也太高難度了吧。
  在美國社交媒體上,與畢曉普一味否定中國官媒價值不同,網友從多個角度提出了看法,摘編如下:
2016-07-08 09:14:16
圖博館
——單從這場看,畢曉普沒有展開有效討論,立場先行。
@TemReddit:畢曉普的表現之差讓人吃驚,王冠也不太好。都是輸家。
@DrFapkinstein:王冠明顯贏了啊。他表現得盡忠職守,央視北美台也與中國本土無關。畢曉普就知道“呵呵,兄弟你瘋了吧。”
@upad:完全走題了好麼。畢曉普0:王冠1
@JayTeeLaramie:畢曉普拒絕展開有效討論,就知道不斷提出無法回答的問題,滿腦子就想贏。他不願承認中國並非一身缺點,就知道比誰的嗓門大。這種態度可能就是典型的美式傲慢(murican arrogance)。當王冠輕鬆證明自己有一定的道理時,畢曉普就知道否認,這樣就失去了可信度。
  ——反思美國媒體實際存在的問題
@Tomcarter:我一般避免參與政治爭論,尤其是關於中國的。但是,“美國媒體不是鐵板一塊,也沒被任何政黨控制”……真的嗎?去你的吧。我大學主修政治學和傳媒,在兩個領域工作多年。說起我了解的領域,大概也就這兩個了。畢曉普寫的這些垃圾真是搞笑。
@DrFapkinstein:我討厭把美國和西方劃等號,或者把西方和民主劃等號。“西方”和“民主國家”內部本身有很大差異。我不覺得有人把美國當成民主之光(雖然美國在政治方面是比很多地方先進)。
@tan_guan:關於“被政黨控制”,類似福克斯電視台這種媒體,不就是共和黨喉舌?雖然它不是由共和黨控制。大部分媒體主要是被股東、億萬富翁控制,而不是被政黨。(文/觀察者網隆洋)
  回應
 我好像知道為啥那麼多低水平美分可以領錢了~~因為他們金主的水平就是這樣
 說白了就是,你跟人家說公理,人家跟你說強權,你跟人家比實力,人家跟你談人權,最後概括一句話,你是黨員,所以你天生就是邪惡的。這特麼什麼邏輯?
 “你錯!你錯!你就是錯!”——這就是美國人的永遠正確。
 美媒沒有任何政黨限​​制??他說這話臉沒紅嗎?
 王冠好樣的,但王冠還沒入黨?畢什麼…………在中國待了很久也沒明白中國是怎麼回事,可見未到過中國的那些人會怎樣想像了
 畢曉普不是不明白本朝的事,是他明白了也不敢說、不能說!美帝的意識形態還停留在上個世紀​​冷戰的時候呢!表面上看似美國兩黨沒控制媒體,可實際上美國兩黨內的這些資本家通過各自不同的渠道都在控制媒體!
http://www.guancha.cn/Media/2016_07_07_366688_1.shtml
2016-07-08 09:15:47
圖博館
美國人對美媒信任度 創新低2016-09-15聯合晚報

蓋洛普(Gallup)最新民調顯示,認為媒體可以完整、正確與公平報導新聞的美國民眾比率創下歷史新低。
和去年相比,對媒體十分信任或相當信任的民眾比率下降8個百分點,跌至32%。
蓋洛普公司1972年開始進行類似調查,從未出現如此低的媒體信任數據。分析師史威夫特表示,「縱觀歷史,美國人(對媒體的)信任在1976年達到顛峰,受到越戰和水門案等調查報導的影響,相信媒體的民眾高達72%」。
這一信任度隨著時間推移而降低,2007年之後從未高於50%。根據史威夫特的報導,信任媒體的共和黨人從一年前的32%降至今年的14%,是近20年的最低水平。而在民主黨人和無黨派人士中, 表示信任媒體的分別占51%和30%。
年紀較大的民眾比起年輕人較信任媒體,但兩個年齡層對媒體信任度都下降。18到49歲民眾僅26%信任媒體,低於去年的36%;50歲以上族群有38%信任,不如去年的45%。今年是50歲以上族群信任度首度跌破五成。
史威夫特認為:「雖然民眾對媒體的信任逐年減弱,但總統大選很可能是今年信任度大跌的主要原因。很多共和黨人和保守派人士認為,希拉蕊.柯林頓獲得的媒體評價過於正面,而對於川普的報導不公平且過於負面。這可能導致他們今年對媒體信任度極低。還有一種可能是,川普對於媒體的批評對他們產生影響。」
2016-09-16 10:23:46
圖博館
票數多卻落選 民主黨再一次飲恨2016-11-09經濟日報

截至美東時間早上8點10分為止,柯林頓的全國總得票數為59,163,675票,贏過川普的59,027,971票。逾13.5萬票的領先差距,使柯林頓成為歷來第五位贏了總票數,卻輸了大選的美國總統候選人。民主黨候選人高爾(Al Gore)在2000年的激戰中,以些微票數領先小布希,但最終以五張選舉人票敗選。

川普贏了!外媒分析四大原因

選前民調完全失準,讓許多專家跌破眼鏡,票數領先的4大原因:
第一,川普獲得無大學學歷的白人選民,壓倒性支持。有大學學歷的白人選民在幾次大選較傾向共和黨候選人,但2016年多轉向支持希拉蕊。第二,歷史紀錄顯示,低收入選民傾向支持民主黨,富裕的選民傾向共和黨,而收入與教育相關,使得每個水平收入指數的選民,對於兩黨的支持率有大幅更動。第三,少數族群如拉丁美洲裔、非洲裔及亞裔壓倒性支持希拉蕊,但支持率仍普偏低於四年前的歐巴馬。而川普在白人族群的支持率,與歷代共和黨候選人的支持率相當。第四,川普獲得男性選民壓倒性支持,但女性選民也沒有減少。

主流媒體民調崩盤 沉默之聲集體反撲2016-11-10聯合報

川普勝出,各家主流媒體眼鏡碎一地。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瑪格麗特.蘇利文指出,美國記者從來沒把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當一回事,因記者大多出身良好,不相信川普這個歧視殘障者和少數族群、以性騷擾女性自豪的人真的會當選,就算目睹大批選民嘶吼著想要改變,也視而不見。記者無法看清美國社會真正發生的事,只是不斷查詢喜愛的選舉預測網站,並暗自感到安心。蘇利文說,川普顯然嗅到了美國大眾對貿易和移民等議題的憤怒。雖然許多記者報導這些美國人的挫敗與幻滅感,但並不真的當一回事,只一廂情願地相信,得體和禮貌在美國仍然很重要,像川普這樣粗魯、言詞激烈的人一定選不上。
  國內學者則表示,從英國脫歐公投到這次美國大選,顯見民調和真實民意差距太大,值得思考。
  台大政治系教授王業立提到,川普的支持者是相對沉默的一群,當然也是民調無法反映的原因之一,這群偏向藍領、中低階層選民的主動或被動「沉默」,也是因為所謂的「主流媒體」沒有讓他們的聲音出來。台灣閱聽眾接收到的是美國自詡自由派大眾媒體的詮釋,他們型塑出來的川普形象,是充滿負面爭議的狂人。隨著科技發展變遷,過去包括電話、出口民調等傳統訊息收集方式,亟待重新思考改變,因為其結果是否充分反映意向,已經是一個問號。
2016-11-10 13:07:02
圖博館
川普唱反調 歐巴馬4壯志難酬

接納非法移民遭擋 待川普、新國會決擇
歐巴馬推寬赦非裔 川普:縱容販毒
川普要恢復禁運 美古伊朗關係恐退回原點
TPP觸礁
  相關新聞
 RCEP 觸礁 亞洲國家紛紛琵琶別抱TPP 天下雜誌 2015.11.22
 美國(總統候選人希拉蕊/川普)反TPP與亞太國家焦慮 中時社論 2016.8.5 TPP遇阻 多國欲投中國RCEP懷抱
 英媒:是時候宣布TPP臨床死亡了
 天災黨爭不斷 安倍放棄在本屆國會通過TPP
 聯合報:G20峰會 看中俄縱橫 憂台灣孤立:中(一帶一路)俄(歐亞經濟聯盟)戰略方向一致;美國歐(TTIP)亞(TPP)布局難產。
 百日大計 川普怎打造新美國
 川普第一步 先弭平被撕裂的國家
 川普勝選釋善意 市場巨震後趨穩
 Fed臉綠 下月升息生變
 川普經濟解方…減稅、增支出「把就業帶回美國」
 川普傾向孤立主義…亞歐中東 美恐放手
 世界權力版圖重劃
 民粹川普 掀起歐洲反體制政潮
 老美移民加拿大 不是笑話
 美歐反體制怒火 愈燒愈旺
 國際關係巨變 …全球瀰漫濃濃震驚、不安
 日媒:日將因美陷經濟危機 韓專家:韓經濟難逃衝擊
 習近平電賀川普當選:中美管控分歧、合作共贏
 陸:盼中美關係持續穩定發展
 陸學者:川普保護主義 陸反有戰略機會
 印媒稱美大選致決策停擺 中國出手撬走美兩重要盟友:菲律賓、馬來西亞
 环球网社评:中国为何无需担心美国总统更迭:中美关系已经不是华盛顿一方说了算,更不是白宫的某位阶段性主人说了算,是由华盛顿和北京共同塑造,且北京塑造的能力在增强。
 16位學者評特朗普勝選:美國向何處去?對中美關係有何影響?
 特朗普是商人,中國最懂商人 by金燦榮
 蔡政府「押寶」柯林頓 台美關係有不確定性 蔡急開國安會議
 充滿不確定…台恐成美中交易籌碼
 邱毅酸蔡英文:惡夢真的實現了!

張小寶:為了證明美國媒體在大選中客觀中立,中國磚家也是拼了2016-11-09

大選中美國媒體的偏向也令人大跌眼鏡,遭到了美國國內外的諸多批評。然而,美國媒體產業發達,積累了許多粉絲擁躉,為其辯護。筆者最近就抱著學習的態度,認真研究了一篇媒體界專業人士的辯護文,果然受益匪淺。
2016-11-10 13:07:55
圖博館
大選中,媒體的表現最為詭異,可以說打破所有底線和禁忌。在共和黨初選時,紛紛炒作特朗普的出格觀點,頗有嗜臭如飴的感覺。結果很快就把特朗普這個政治素人變成了全國著名的政治新星,為他成為共和黨候選人立下汗馬功勞。
  這種反常的背後首先反映了媒體在互聯網時代的困境:傳統媒體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單靠不痛不癢、四平八穩的報導已經不可能贏利。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把市場效應放到極高的位置。所以即便特朗普表現得很政治不正確、很不靠譜,只要能吸引眼球,媒體便一擁而上,充當了他傳播的媒介。雖然,職業道德讓位給了生存壓力,透著一番無奈,但吸引眼球賺取點擊,短期內還是得利者。
  那段時間,特朗普利用媒體或者主動被媒體利用做得十分成功。
只是沒想到,美國媒體“溫飽”之後,還有餘力追求“淫欲”。等到進入兩黨對決階段,各大媒體又打破長期以來的中立、客觀原則,一邊倒地站在了希拉里的一邊。
  我在美國觀選期間,雖然選舉已經進入尾聲,但媒體的風格依舊。《New York》雜誌封面是特朗普誇張、醜陋的特大頭像,封面標題則是大大的《LOOSER》。《大西洋月刊》乾脆發表社論:請不要投特朗普。
  至於各家紙媒和電視台每天的主要內容就是攻擊特朗普。出版界也出了紅寶書——《特朗普語錄》。
  顯然,這一會兒,媒體發現先前自己玩火玩過了頭,但悔之晚矣。於是只能不顧“節操”,鼎力支持希拉里以求“彌補過失”。然而,這種為了“正確”的目的,不顧手段的風格一旦成為傳統,後患無窮。
也難怪美國著名的媒體人庫克在一場研討會上說:“紙媒的方式在我看來違反了所有新聞報導的準則。”
  當然站在中國人的立場,對媒體的觀察並不僅僅局限於大選,還有對中國的報導上面。這裡面不妨以西方媒體的標杆《紐約時報》為例。
  最近《紐約時報》有這樣兩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其春秋筆法簡直讓人自愧不如。
  這一次大選重創美國的軟實力,把展示其製度優越性的機會變成了一場鬧劇乃至悲劇。但《紐約時報》的文章竟然還能把這個“制度事故”轉化成對中國的攻擊。
.........
2016-11-10 13:08:53
圖博館
回應
裡面那個黑中國的文風,完全是中國公知的風格啊,燒成灰也認識。
人不要臉最可怕
文人之筆利於刀劍,古來如此
手段精巧,內心邪惡。西方政治幾百年來一貫如此
儒以文亂法,果真如此啊
結果出來之後,不管誰當選,都會有人說是民主的勝利。再順便黑一波某國沒選票。民主國家誰上台都一樣,民主再差都比沒選票強云云。
http://www.guancha.cn/SongLuZheng/2016_11_08_379857.shtml

全國人大通過香港特區基本法第104條解釋2016.11.07新華社

  新華社快訊: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7日上午經表決,全票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的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主要官員、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各級法院法官和其他司法人員在就職時必須依法宣誓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發言人7日釋法通過發表談話。該發言人說,今天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針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及個別候任議員在宣誓時宣揚“港獨”主張,侮辱國家、民族引發的問題,對基本法有關條文作出解釋,明確了依法宣誓的有關含義和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這一解釋,表明了中央政府反對“港獨”的堅定決心和意志,維護了基本法的權威和香港法治, 順應了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完全必要,正當其時。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負責人表示,此次釋法有利於解決香港立法會部分候任議員宣誓違法引起的爭議,有利於維護國家安全,打擊和遏制“港獨”勢力,有利於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不走樣、不變形。
  連日來,香港許多政界人士紛紛表示,人大釋法就是為了遏制“港獨”。
  有關立法會議員宣誓的問題,目前在香港正在進行司法程序,香港高等法院最快下週一才會作出判決。行政會議成員葉劉淑儀認為,人大釋法選在這個時間段是有技術上的考慮,有利於澄清本地法律模糊不清的部分,“就算法官盡快裁決,還都會有一段訴訟時期,在香港也可能上訴到終審庭,也許最快也要一年半載,在這段時期內,怎樣的宣誓才有效,怎樣才符合《基本法》第一條、第104或者其他條款的要求,才能當特區的議員,這方面香港的法律就很不清晰,所以人大常委在法律上早日將有關的法律原意澄清,是有幫助的。
………..
2016-11-10 13:09:50
圖博館
相關新聞
中聯辦:絕不容許“港獨”分子就任立法會議員
人民日報微信:是時候給“港獨”分子一次徹底教訓了!
港民眾期待“人大牌釋法消毒水”澆滅“港獨”
中央出手 港府:人大常委會將主動釋法
內地學者:釋法有助維護法治權威和香港民生福祉
港媒力挺人大常委會就基本法釋法
环球网社评:人大释法打击了“港独”和极端势力
英媒妄称释法系香港终结的开始 中方:不要干涉中国内政
多名“港獨”分子或失去议员资格 “港独”终遭主流民意唾弃
港議員不依法宣誓 人大:不得就職 港獨議員喪失資格
环球网社評:香港社會千萬別中了西方輿論的招
西方妄稱破壞香港司法獨立 外交部:中國不是你們在亞洲的傀儡
  回應
 不僅要釋法,還要對一切分裂國家的跳梁小丑施以重刑!
 趕緊通過第23條吧,具體應該在刑法裡增加分裂國家罪,可操作性就強了。
 香港是中國的,你要獨立,請滾出中國。
 這是修改基本法!
 這是修改法律?你的智商真值得懷疑。法律條款大多數情況下是不用解釋的,但是有人肆意利用法律條款概括性往別處解釋,那就要說明法律的本意了。
 此次釋法有利於解決香港立法會部分候任議員宣誓違法引起的爭議,有利於維護國家安全,打擊和遏制“港獨”勢力,有利於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不走樣、不變形。
 誰觸碰底線,就應該從嚴懲處誰,國家完整的根本大義,誰都不可違背。

港示威者試圖重演占中 但被驅散2016.11.07 中央社

香港一批年輕示威者6日晚試圖重演「占中」運動,但占據馬路數小時後被警方驅散。事件起因緣於泛民主派以民間人權陣線名義舉行遊行,抗議大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就香港立法會宣誓事件釋法。
  遊行於下午3時半由港島灣仔修頓球場出發,向西遊行前往位於中環的終審法院,泛民各黨派代表都有參加,包括民主黨、社會民主連線、青年新政、香港眾志等。
  民陣方面宣布有1萬1000人參加,警方則說有8000人。
遊行於晚上結束後,部分激進年輕示威者沒有散去,而是轉往西環的北京中央駐香港聯絡辦公室大樓示威,期間他們曾衝擊維持秩序的警員,警員向他們噴射胡椒噴霧。
2016-11-10 13:10:35
圖博館
其後,這些示威者轉往附近的干諾道中和西邊街交界處示威,占據了十字路口,令交通癱瘓,而現場所見,當時大概有數百人。
  在與示威者對峙多個小時後,警方於凌晨12時採取行動,從3方面推進,逼使示威者回頭向東走向中環方向,但推進行動時而進行,時而停頓。
  凌晨2時左右,有個別示威者向警員投擲磚塊後,警方採取終極行動,派遣俗稱「速龍」的特別部隊驅趕示威者。
  在短短10多分鐘內,示威者四散,占據行動結束。

香港宣誓事件反釋法遊行 警民爆發衝突2016-11-06聯合報記者李春╱即時報導

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即將就香港立法會兩名青年新政議員宣誓風波釋法,香港民間人權陣線今天下午發起萬人遊行反釋法。中方駐港官員說絕不讓港獨分子進立法會。
  香港民陣今天下午發起遊行,反對人大釋法。遊行隊伍下午三點半由灣仔修頓球場出發,五點到達終點中環香港終審法院,在法院前集會。
  民陣發言人說,有一萬一千人參與遊行,感到滿意。民陣召集人區諾軒說,人大常委在香港法院審理宣誓事件的司法覆核期間釋法,是破壞香港的法治的行為,希望人大常委撤回釋法的決定。
  部分參與團體社民連、香港眾志、工黨等,接近遊行終點後就繼續前行,準備遊行到大陸駐港中聯辦示威。警方舉黃旗指其違法,雙方一度對峙,最後開放一條行車線放行。
  但也有人支持人大釋法,一個叫「保衛香港運動」的團體,在分域街附近集會,約有五十人參與。
  大陸駐港中聯辦主任張曉明下午召集香港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到中聯辦,講述人大常委釋法。張曉明指港獨言行觸犯一國兩制底線,危害國家領土完整及統一,絕不允許港獨分子當立法會議員,釋法主要針對港獨。
  張曉明又說,中央已預計到,部分香港人對人大釋法持抗拒態度,部分年輕人可能採取激烈行動,但為保持原則,即使抗爭行動難以避免,會堅定地應對。
  回應
支持釋法,捉拿暴民。
香港这些英皇民的逻辑就是:他们可以打砸抢,可以骂你支那猪,你却不能用法律制裁他们。其實以前英國管治香港年代,香港不像現在那麼自由、民主。
2016-11-10 13:11:21
圖博館
紐約時報:美國總統選戰 醜態畢露 舉世鄙夷 2016-11-07聯合報

美國總統投票前七十二小時,紐約時報以「別提候選人付出的代價了,美國為這次選戰的付出更慘」刊出專論,指出二○一六年大選,是美國政治制度遭舉世鄙夷譏諷最嚴重的一次。這次選戰卻將美國政治醜陋面赤裸裸攤在世人面前,且暴露美國這個以民主理想自我界定的國家,其實和第三世界民主停滯國家一樣,成為反民主勢力受害人。
  這次選戰充斥謾罵、性醜聞、貪腐指控,川普還說他擔心做票。美國這個品牌究竟失去多少光澤,目前無法量化。
  美國人一度自覺是舉世羨慕的對象,現在則常覺得處境尷尬。美國的品牌仰賴美國夢,美國商家向來將牛仔褲等商品包裝成美國夢的一部分,向全球行銷,如今全部聽從建議,取消類似廣告。
  回應
 這次美國大選,醜態畢露的是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CNN、、等所謂的主流媒體。紐約時報選邊站,積極充作希拉蕊的打手,每天批評的矛頭直指川普,不管道理只問立場,天天洗選民的腦,完全喪失了媒體中立的基本原則。
 這次美國的大選,把二戰後國際新秩序,全世界民主系統設計的核心價值『商業帝國利益派』四處發動戰爭.掠奪全世界的資源,美國國內分贓不均、內部爆發嚴重衝突,讓全世界的人民直接戳破民主的神話
 美是金錢立國! 假民主!
 是的,美國不要再輸出民主了,你們的制度並不是最好的
 美國總統是間接選舉 即使獲多數人支持 仍然落選 :在1824年、1876年、1888年及2000年曾出現過。

另參【圖博館】:中國大戰略 《絲路文化海上卷》 藏疆港台獨之毒藥 民主的烏坎之路 假民主自由之名 民主就是挑爛蘋果 《民主的類型》 中國式媒體監督 中日釣島之爭 中艦南海逼退美艦 中國與韓朝 中國與東協東協加三 中國崛起(二) G2 炒作能阻止中國崛起?《中國模式》 《柔性權力》 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中日筷箭之爭 中國市場 對中貿易戰 大陸經濟 國際金融新體制(一) 國際金融新體制(二) 雙率大戰 對中貨幣戰 二馬二印鈔二後果 貿易保護主義 《中國入世》 俄烏戰爭 天下民主一般黑 民主偽形(一) 民主偽形(二) 《德國與日本的省思》 伊斯蘭革命 《歐洲新霸權》 《歐元》 歐豬四國 《歐洲共同市場》 《費城神話》 美善的《帝國》 《歷史的終結》 《文明衝突》 《美國的分裂》 《美國時代的終結》 《霸權體系與國際衝突》 《美國的危機與轉機》 《美國實力的衰落》 《全球反恐戰爭》 《恐怖主義威脅與美國政府的回應》
2016-11-10 13:12:25
圖博館
日本記者:“不在稿子裡加入批判中國的評論,稿子就通不過”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近日披露,日本駐英國大使館從大約一年前開始,每月出資1萬英鎊收買英國一家右翼智庫在英國製造和渲染“中國威脅論”。分析人士指出,這只是日本政府在海外對中國潑“輿論髒水”的冰山一角。
  參考消息2017.2.7報導,很多日本記者私下感嘆“不在稿子裡加入批判中國的評論,稿子就通不過”,並且這“不是來自上司的命令,而是記者的自我審查”,“中國威脅論在日本的言論空間中已經常態化”。
在日本國內,安倍政府炮製和煽動“中國威脅論”更是明目張膽。通過在國內外同時渲染“中國威脅”,尤其是“軍事威脅”,對外謀求構建對華包圍網,對內推動通過新的安保政策,甚至修憲,正是日本政府的“如意算盤”。
  炮製和煽動“中國威脅論”可以說說已成為日本政府的慣用伎倆和籠罩日本媒體的“空氣”。
  查看日本近年的《防衛白皮書》中與中國相關的章節,會發現其年復一年地使用“中國持續高水平地增加國防費”“廣泛和急速地強化核和導彈戰力以及以海空軍為中心的軍事力量”“軍事和安保等方面透明性不足”等措辭。“在東海和南海等空域急速擴大活動”“在海洋問題上以實力為背景嘗試改變現狀……採取高壓應對”等表述更有升級趨勢。不僅如此,白皮書還對中國“在周邊空域的活動”“在南海以及印度洋的活動”等事無鉅細地帶圖表進行羅列和分析,極力渲染“中國威脅”。
  防衛研究所等官方智庫的涉華研究報告也經常有渲染內容,如指中國的海上民兵組織有軍方背景,可能承擔“挑唆誘使”的任務,從而使“中國的軍事行動正當化”;分析中俄海上聯合演習,渲染中俄軍事合作層次不斷提高等。
安倍及其內閣成員在國會答辯中也將“中國急速推進軍擴”“我國的周邊安全形勢嚴峻”等掛在嘴邊。
  媒體成政府傳聲筒
日本政府和官方的上述措辭高頻出現在日本主流媒體上。共同社客座論說委員岡田充說,很多日本記者私下感嘆“不在稿子裡加入批判中國的評論,稿子就通不過”,並且這“不是來自上司的命令,而是記者的自我審查”,“中國威脅論在日本的言論空間中已經常態化”。
2017-02-08 11:15:31
圖博館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在安保甚至航天等領域的任何動向都被惡意或誇大地進行解讀。如去年10月中國成功發射“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產經新聞》立即以《世界警惕中國軍事利用加劇》為題進行報導,其他日本電視台和報紙也持類似論調。即使是以前被認為較為客觀中立的一些媒體也陷入這一怪圈。比如去年12月25日中國航母遼寧艦通過宮古水道一事就被日媒扯上“戰略”進行了大幅渲染報導,《朝日新聞》也評論說“中國防衛能力增強……(此舉旨在)撼動特朗普……牽制台灣”。
  日本媒體對於政府安保政策和外交政策的批判精神也在漸漸喪失。岡田充指出:“媒體原本有設定議題的權力,但現在在某些方面卻放棄了議題設定權,在政府設定的台子上進行議論。”“不對政府發布的觀點進行充分驗證,就像鸚鵡學舌一樣(傳播出去),使得言論空間漸漸成為政府的傳聲筒,與戰前差不了多少。”他表示,在島嶼問題和中國軍事問題上,這種傾向尤其在加速。“對於安倍政府來說,這是一鼓作氣實現修憲的良機”。
  關於外務省收買英國智庫散佈中國威脅論一事,日本媒體完全沒有報導,僅在某些論壇上有網友提及,可見日媒選擇了屏蔽此事。
  為軍事化博取同情
日本政府和媒體炮製和渲染中國威脅論的背後,是日本通過新安保法,解禁集體自衛權,軍費在財政大幅赤字的背景下五連增,以及修憲勢力蠢蠢欲動。可以說,渲染中國威脅論是日本政府推動政策通過,並為原本不得民心的政策爭取同情的一大法寶。
一位曾供職於日本某主要媒體的自由撰稿人對記者說,新安保法審議之前,外務省披露中國在東海“新設12座開採平台”並公佈航拍照片。“當時一位要求匿名的外務省官員明確對記者說,'這是官邸佈置的作業'。”
  在新安保法審議之前,為了推動日本民眾對安保法案的理解,安倍晉三親自上日本電視台節目甚至互聯網視頻平台節目進行解釋,但越解釋,法案的矛盾就越突出,這種情況下,日本政府就轉而宣傳中國威脅,煽動危機感。
2017-02-08 11:15:57
圖博館
中國問題專家、橫濱國立大學名譽教授村田忠禧指出,在2015年參議院特別委員會審議新安保法案期間,安倍引用了2015年版防衛白皮書的一個實際在算法上玩了貓膩的數據——“27年間( 1988年到2014年)中國防衛費增至41倍”——來渲染中國威脅。原來,2015年版防衛白皮書為了誇大中國威脅,選取了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公佈各國軍費數據庫的權威機構)的中國國防費起始數據(1989年數據)前一年的數據來做比較,並且將地方轉移支出也算到了防衛費里,這使得根據SIPRI數據從1989年到2014年約增至30倍的中國軍費跳升至“1988年到2014年增至41倍”。
  事實上,根據SIPRI的數據,中國軍費的增長並不及同期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同時按照人均來看,2014年日本的人均費用為360美元,中國祇有155美元,不到日本一半。所謂“軍費膨脹”等根本不能作為“中國威脅”的依據。
  然而通過鼓吹中國威脅,尤其是軍事威脅,煽動國民的危機感,製造藉口,安倍政府已經掙脫了“專屬防衛”的束縛,解禁了集體自衛權,修改了“武器出口三原則”,並進一步邁向修憲。
  2016年7月的參議院選舉,修憲勢力得到了三分之二的議席。民調顯示反對解禁集體自衛權和新安保法的選民過半,但為何會出現上述結果?不願透露姓名的日本某大學政治學教授指出,在野黨不成器,以及小選舉區製度這樣的技術性因素固然也是原因,但安倍政府鼓吹的“中國威脅論”得到了相當的滲透,以及在野黨沒有在安保法制的審議中就“中國威脅論”的真實情況進行充分的質詢,是出現上述結果的深層原因。
  與之互為表裡的是安倍的“地球儀外交”,對美國更加亦步亦趨,在與中國存在島嶼爭議的國家大肆撒錢,四處謀求構建“對華包圍網”。
  村田忠禧認為:“作為鄰國,日本會受到中國的發展和變化的巨大影響,不應簡單地被'威脅論'沖昏頭腦,而應看清時代潮流,根據事實,做出冷靜客觀的判斷。”(記者楊汀)
  相關新聞
日本收買英國右翼智庫抨擊中國 外交部:枉費心機
  回應
攻訐中國,這才是日媒的絕對言論自由,還是被強制的自由啊。呵呵
西煤都是這樣的吧
反正我現在在新聞中看到“英煤”兩個字,都會自動替換成“日黴”了
別人的媒體,當然要為人家服務。關鍵是我們國內的一些媒體在幹些什麼呢?
別說日媒不報導收買英國智庫了,國內有幾家報導了?
2017-02-08 11:19:13
圖博館
日本所有有影響力的媒體都被自民黨控制著…從來就沒有所謂的新聞自由,唯一自由的就是對中國的歪曲報導
日本媒體默默地維護國家利益,反觀國內的某些媒體,唯恐天下不亂
誰還敢說我們中國具有民族主義呢?
中國現在確實還太缺民族主義,逆向民族主義倒還是太多
日本國內等級森嚴,階層流動幾乎不可能。現在日本經濟不景氣,日本的統治階層渲染中國威脅,其實是轉移國內矛盾。否則日本底層再像當年日本赤軍那樣搞起革命怎麼辦?現在的日本人被洗腦洗的,活不下去寧可自殺也不去革命、起義。
http://www.guancha.cn/Neighbors/2017_02_08_393112.shtml

特朗普打壓媒體,美國是否會失去新聞自由?
奧爾加•卡贊 《大西洋月刊》記者2017-02-06

  回顧一下近期以來,美國總統特朗普是如何攻擊媒體的:
•上任後第二天,特朗普在中情局演講時表示自己“和媒體的戰爭還在持續”,他把新聞工作者稱為“地球上最不誠實的人”,還指責媒體對於其就職典禮人數的報導嚴重失實。
•在特朗普宣誓就職的一周內,位於華盛頓的特朗普國際飯店禁止記者入內,而特朗普恰是這座酒店的業主,這本身就足以引起爭議。
•特朗普勝選後遲遲不召開新聞發布會,是美國歷史上拖得最久的當選總統。他第一次召開新聞發布會就怒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記者,稱他們報導的都是“假新聞”。特朗普還炮轟未經核實便曝光他“黑材料”的新媒體Buzzfeed,斥責該網站是“一堆失敗的垃圾”。
•特朗普的過渡團隊曾表示將考慮把白宮記者團趕出白宮。一名高級官員對《時尚先生》雜誌表示,“媒體就是反對黨,我就是要把他們請出白宮。”
•去年11月特朗普勝選後,曾在特朗普大廈與媒體記者編輯們會面,責罵媒體對自己的報導“毫無誠信”、“讓人忍無可忍”。
•剛勝選後不久,他就在推特上斥責《紐約時報》等主流媒體煽動民眾抗議特朗普當選。
他打破慣例,在多個場合出席公開活動時不讓記者隨行。
  以上還只是去年11月後發生的事。
2017-02-08 11:19:54
圖博館
不久前,美國楊百翰大學政治學教授柯克•霍金斯研究了2000年至今73個國家的107名“民粹主義”領導人。按照研究人員定義,他們都是魅力型的領袖,傾向於將現實世界描繪為一場衝突鬥爭,鬥爭的一方是飽受欺壓的“人民”,一方是玩弄陰謀的精英階層。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意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都屬於這樣的領導人。
桑德斯不是國家領導人,因此沒有包含在此項研究中,不過霍金斯認為他是“左翼民粹主義者”;剛剛上任的特朗普也沒有被研究收錄,霍金斯認為他是“右翼民粹主義者”。通過研究霍金斯發現,這些民粹主義者領導人在任時間越長,媒體自由度(按自由之家媒體自由評分衡量)就越低。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凜冬已至,媒體應如何應對?
霍金斯表示,民粹主義領導人認為自己的方向無比正確,媒體的監督就是在反對政府。“(民粹主義)認為正確的道路只有一條,人民的意志應該是統一而和諧的。如果社會上有不同的聲音,那麼就很容易製造極化的話語:'你既然不屬於人民,一定是邪惡的精英。'”
  不同國家操縱民粹主義的方法各不相同,對媒體影響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在委內瑞拉,忠於政府的武裝團體持槍驅逐記者,當地環球電視台總裁蘇洛阿加因“出言冒犯總統”而被逮捕。另一些民粹主義領導人則對記者處以罰款,在土耳其,許多記者被關進監獄。
  當然,美國媒體目前還不會面臨這些威脅。美國的製度比土耳其和委內瑞拉強得多,新聞自由的常態還沒有被特朗普鼓吹仇恨的推文所侵蝕。在美國,人們仍然認為總統將媒體斥為一堆垃圾是奇怪的事情,不過特朗普已經這麼做了。
  此外,特朗普在他的就職演說中承諾要將華盛頓的權力還給美國人民,其民粹主義傾向展露無遺。如果特朗普像其他民粹主義領導人一樣,想要避開媒體的監督,美國沒有法律規定聯邦政府必須每日召開新聞發布例會,也沒有法律保證媒體可以進入白宮。
………
  回應
 作為“無冕之王”“第四權力”,卻口口聲聲只談自己的“自由”。是“權力”就都該有“籠子”不是麼?新聞媒體的“籠子”在哪裡呢?
 也別說,還真有:誰給他們“擺碗餵食”,他們就鑽誰的“籠子”。不是麼?
結果卻是:貼著“公”字的“碗”和“籠子”,被稱為“專制”;而貼著“私”字的“碗”和“籠子”,被稱為“自由”。呵呵。
2017-02-08 11:21:14
圖博館
你們西方媒體成天搞假新聞,終於碰上硬茬子了吧!活該!
 我看美國媒體太自由了,它不是政府的喉舌,就是商業大佬的喉舌,一天到晚狗咬狗,說瞎話,從來就不會為老百姓發聲,是該管束一下!
 美國從來就沒有新聞自由和輿論自由。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只能小範圍流傳,美國的思想管制比我們嚴重的多了。
  自由?床破有一點沒說錯,那就是“騙子”。
 起碼這件事川普做對了,現在西方很多媒體已經形成一種政治勢力,客觀公正已被拋到爪哇國,他們追求的是不受約束的權力,自我認定唯一正確,大搞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套十足專制的東西,活活的把言論自由變成現代文字獄,已經變成專制腐朽無法無天的勢力,也是西方走向沒落的原因之一,川普等言行不過是這種壓迫下的反彈而已。
 這反證了西方所謂的'言論自由'根本就是假的!西方從來就沒有所謂的'言論自由'!!只是許多人腦子被洗成言論自由只有西方才有的虛幻場景!
http://www.guancha.cn/OlgaKhazan/2017_02_06_392743.shtml
2017-02-08 11:21:34
圖博館
養公視是國民義務?日本最高法官裁定終結60年爭議2017-12-12科技新報

  自 1950年以來,日本法律就規定任何有電視機的人都必須與NHK公共廣播電台簽訂合約,每月有必須支付的費用,現在只要透過任何裝置接收節目內容的人都要繳費給NHK,但對不繳費者也無法強制執行。在英國也是只要透過任何裝置收看電視節目的人,每年要額外支付197美元的電視牌照費支持BBC。
  不繳雖然不會犯法,但是NHK收費員時常會來按鈴催繳,導致現在日本有些人認為義務繳錢給NHK是違憲,認為應該讓人民自願而非強迫他們繳納。當中有一人一狀告上最高法院,NHK勝訴,並指該日本東京男子需要從2006年購買該電視機起,就要繳付費用,被罰款共合20萬日圓。
  日本家庭每個月必須支付1,260日圓給NHK,加上衛星電視的話是2,230日圓,而NHK每年從這筆費用中籌得60億美元,高達1,800億台幣,占NHK整體營收的 96%。NHK甚至正在研究只要家居設有上網裝置,就必須向NHK繳交接收費用的制度。
  2015~2016年BBC可以支配的預算總額約為37億英鎊,約新台幣1,495億元,BBC目前有109名電視及廣播節目主持人年薪超過15萬英鎊,這薪資已超過英國首相的水平,年薪50萬到500萬之間的主持人有7位。
  公共電視也是一國的文化宣傳管道,如BBC與NHK 透過各種平台播送英國、日本觀點的節目,在軟實力全球化方面身負重任。反觀台灣公視年度經費只有14億~15 億元,包括政府捐贈的9 億元、有線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每年提播約8千萬至9千萬元,企業贊助、個人捐贈、租金與產品銷售等自籌財源每年約4億元。
  回應
公視已綠化,立場偏頗!
2017-12-13 11:34:45
jsoujsou
畢研韜:美國玩輿論戰的那些套路 2018-07-24 00:18 環球時報

  美國在貿易摩擦方面與中國、歐盟等多個國家和經濟體的緊張狀態不但未緩解,反而有上升的趨勢。近一段時間,華盛頓相關部門負責人、貿易高參等頻頻在媒體上釋放美方的觀點,並憑藉強大的媒體傳播資源,力圖在外界形成“美方有理、美方是受害者”印象。通過剖析本輪美方的“輿論攻勢”,筆者認為可以摸清美方一些輿論資訊戰的“套路”。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曾說,今後的時代,控制世界的將不是軍事實力而是資訊實力走在前面的國家。筆者也曾多次撰文談及一個觀點,即一個國家任何方面的優勢,只要不能及時轉換成資訊優勢,就無助於戰略目標的達成。那麼,就資訊輿論戰,我們可以總結美國哪些傳播理念和套路,並加以借鑒呢?
  首先,“誰來說”比“說什麼”重要一萬倍。要實現理想的傳播效果,任何發言者都應像保護自己生命一樣堅持不懈地拼命呵護本方的聲譽和立場。比如美方本輪輿論攻勢,總統特朗普表態之後,緊接著商務部長姆努欽、貿易談判代表萊特希澤、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悉數“登臺”,變著法兒地闡述美國發起貿易保護主義的合理性。他們列舉單方面的“事實”“資料”,把美國描繪成雙邊貿易的“受害者”。
  甚至,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和中情局高層也頻頻出鏡,從所謂的“國家安全”的角度來宣揚他們採取行動的必要性。因為這些人都是美國各重要職能部門的負責人,說話當然比普通的學者專家、官員更有分量,也更容易影響國內及國外民眾的判斷。
  其次,建立全政府、多角色甚至全民對外傳播體系。輿論傳播主體多元化,這是與國際傳播生態相適應的作業模式。在輿論傳播作業中,重複是有效的策略,但“重複”並非簡單機械的鸚鵡學舌,而需要有高度策略化的彼此呼應,以遍在性和累積性影響形成輿論合力,“製造”社會共識,最終形成資訊壓力。
2018-07-24 10:46:17
jsoujsou
從過去一段時間華盛頓影響輿論的方式來看,特朗普及其重要官員對中國、歐盟的強硬態度對外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和迷惑力。在輿論資訊戰上,美國官方、准官方、非官方“多管發聲”,而且財政部、商務部、司法部、貿易談判代表等分別從本部門所負責的領域,宣揚自己的依據和所謂“事實”,形成了一種互補性的差異化。眾所周知,在眾聲喧嘩的時代,聽眾的注意力是很容易分散的,而美方的這種方式,能夠保證不斷推出“新說法”“新概念”,這就對外界造成了更大的迷惑力。
  第三,特朗普政府中,不少高官具有媒體工作經歷,的確擅長與媒體打交道,熟知各類媒體的特性和需求,能夠充分利用專業知識實現他們想達到的傳播效果。當然,為了迎合某些群體,有時官員們也會刻意在媒體上表現強硬。對了就堅持,錯了就改正,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公眾對政客同樣抱有相當的包容。這也是美國有不少官員“大嘴”,但其“官運”卻未受影響的原因。
  第四,講故事,擺資料。美國人在貿易摩擦中很多時候都在講“歪理”,但是他們動輒就用上千頁充滿各種調查資料的報告加以包裝,讓外界下意識以為他們是有理有據的。但其實,如果花時間深究報告的一些細節,就能發現各種資料破綻和邏輯漏洞。不過,多數媒體和普通民眾是不會做這種細緻工作的。因此,跟美國打貿易輿論戰,只有用更翔實、更可靠的資料來揭穿美方。
  貿易戰的實質其實是總體戰,是兩國謀略水準、協調各種資源和全球動員能力的系統性對抗。其中,輿論戰往往有“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作用,因此弄清美國人的輿論戰套路,我們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有效反擊。(作者是海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回應
美國人性格外向,天生張揚,那就意味著美國媒體和文化天生就有全球擴張性,而中國人性格內向,天生含蓄,中國媒體和文化確實只能在國內玩
美國媒體擴張具有全球性,還有好萊塢文化產品的全球影響力,這是中國做不到的,中國媒體和文化產品影響力基本上只局限在國內
2018-07-24 10:46:56
阿楨
BBC涉華反智報導更新 又開始抹黑中國人工降雨了

  英國廣播公司(BBC)先是編造新疆不實報導;又主動挑事封禁中國媒體;後又再次因為“陰間濾鏡”醜化、抹黑武漢抗疫成就。
  走到人人喊打的地步後,BBC開始大搞反智反中。2021-02-18報導,中國當局多年來一直在進行天氣操縱專案……引起了鄰國的擔憂。不僅影響印度夏季季風,還偷竊鄰國降水。
  氣象專家張明英表示,人工降雨(雪)並不具備控制天氣的能力。
  在BBC評論區,網友戲稱按這種反智邏輯:貴國提倡的群體免疫,就是一起去死!
  相關新聞
美新研究稱「波灣戰爭症」不是衰變鈾武器引起 2021/02/18 中時
醫療快訊一項新研究指出,吸入貧鈾粉末不會有那麼複雜的結果,衰變鈾武器不是波灣戰爭症的主因,伊拉克當地的環境問題、沙林毒氣等化學製劑的比重更大。
  回應
從韓戰開始越戰灣戰至今還打化學細菌戰的美國巧妙地假罪以人。

英美雙標 像極了民進黨 2021/02/18 中時社論

英國關閉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在歐美國家船過水無痕,中國禁播BBC卻遭美英歐嚴詞譴責。BBC稱新疆存在「對在囚婦女的系統性強姦」,證據主要來自一名近年多次在西媒作證的「受害者」。當中國政府提出相反的證據時,BBC卻視若無睹,全不採信。
保障新聞與言論自由是普世價值,但雙重標準不是。如果一國政府一方面以言論自由苛求他國,說這是普世價值,另一方面自己卻打壓言論自由,說這是防衛民主,那就是不折不扣的雙重標準;如果進而把這種雙重標準視為理所當然,那就是偽善。英美和民進黨政府都犯了雙重標準的謬誤,不是習焉不察,而是政治鬥爭下蓄意為之。
  回應
中國不是民主自由國家,中媒在民主國家卻想自由報導?這是不公平競爭,不能讓中共得了便宜還賣乖!
你是歪理一大堆, 其實你本身就是雙重標準的典範, 真是猴子不知自己屁股紅.
英美台在人權上,也是蓄意為之的雙重標準!

臉書大戰澳媒 台灣看了能不怕嗎? 聯合報

澳洲眾議院2021-02-17通過新聞媒體交易法,以解決澳媒與谷歌、臉書等科技巨頭之間議價能力失衡的問題,沒想18日臉書上的澳洲媒體新聞全部消失...
  回應
台已控制臉書,怕啥?!
2021-02-20 06:04:01
阿楨
中國低價商品再次衝擊全球市場 這次各國準備展開反擊 2024/04/08 中時 盧伯華
《華爾街日報》指出,美歐已威脅要提高針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和可再生能源設備的貿易壁壘。正在中國訪問的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表示:她多次警告中國官員不要通過大量生產廉價商品來刺激經濟。
從俄烏戰爭後,加上西方推動與中國脫鉤,新的中國衝擊可能加速全球經濟的分化。
不過,對世界的消費者來說,在飽受通脹之苦後,自中國的廉價商品可能是一種福音。
中國除了譴責保護主義抬頭外,還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
  相關新聞資料
中國歐盟商會前會長:超越電動汽車 中國造出帶輪子的手機
比亞迪登電動車王 美歐車企面臨存亡關鍵時刻 2024-04-07 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
  回應
 靠補貼能世界第一,那裕隆應該宇宙第一了
 大陸豐田轎車售價只有台灣的50—60%,當「生產的潘朵拉盒子」打開了,消費者才知道
 一個正在崩潰的國家居然可以威脅發達國家的產業…該節目邏輯清奇,讓觀眾眼界大開…
 中國不是都崩潰了30年嗎?怎麼又這麼強了呢?
 一三五,中國威脅論;二四六,中國崩潰論;周日休息
 日歐車統治天下時,沒見過這個節目悲天憫人過
 文茜的美國周報
 反華記者又發了一篇糞便新聞!所謂的“各國”無非就是一些被中國物廉價美的優質商品打的一蹋糊塗的反華西方霸權畜國(霸權帝國)!除了這些畜國外事實上更多的國家對於能夠買到優質又便宜的中國商品是歡欣鼓舞的!
 我就知道這新聞又是盧伯華發的~~
 自從歐美發現自己優勢不再,以前理直氣壯的自由貿易口號就消失不見了。
 競爭不過就封鎖一直是西方世界的規則
 這次是歐美石油資本家的反撲而已。電動車不只會消滅燃油車,更會讓汽油機油賣不掉!
 傳統車企,不思進取,只想吃老本,被淘汰只是時間問題。
 這老奶奶天天胡說八道,比亞迪車壓根就沒在美國銷售,什麼反傾銷關稅調查?
 比亞迪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戰略,就是壓根就沒考慮美國市場。
 無所謂,沒有美國市場,中國也是世界第一。
 需要更正的是:不是電動車超越日本,而是整體汽車出口超越日本。
 台灣人民被綠媒+民進黨+西媒抹黑中華人民共和國洗腦台灣人民成井底之蛙,都不知道中國大陸地區快速發展進步實力大增及國際地緣政治的快速變化傾斜
 西方這些惡狼當初以堅船利砲強迫中國開放門戶、開放市場,現在中國並沒以武力強迫開放市場,怎好意思要制裁中國?
2024-04-09 03:16:03
阿楨
阿桑奇出庭認罪,法庭上稱“美國憲法本該保護我”
2024-06-26與美國達成認罪協議的「維基揭秘」創始人阿桑奇乘坐私人飛機抵達美屬北馬裡亞納群島首府塞班島,就其涉嫌違反美國間諜法案件在美國法院出庭,說:「承認對(洩露的)信息有罪。」也為自己的行為辯護,稱自己是記者,應該受到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保護。
達成認罪協議後,美方將承認阿桑奇已完成服刑,放棄先前將他從英國引渡至美國的要求。
阿桑奇現年52歲,出生於澳大利亞,2006年創辦「維基揭秘」網站。 2010年,「維基揭密」曝光大量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期間美國的外交電報和美軍機密文件,揭發美軍戰爭罪行。阿桑奇隨即身陷官司,美國對他提出17項間諜罪名和1項不當使用電腦罪名的指控,如定罪可面臨最高175年監禁。
阿桑奇2012年躲進厄瓜多駐英大使館,2017年獲得厄瓜多公民身分。 2019年,厄瓜多不再向阿桑奇提供庇護,他隨即被英國警方逮捕,拘押在倫敦安全係數最高的貝爾馬什監獄。之後,美國提出引渡要求。2022年6月,時任英國內政大臣帕特爾批准向美國引渡阿桑奇。阿桑奇方面之後提出上訴,要求推翻引渡決定。今年5月20日,英國高等法院做出裁決,阿桑奇可就引渡美國案繼續在英國上訴。
澳方多次敦促美方放棄起訴阿桑奇。 4月10日,當白宮被問及如何回應澳方上述要求時,美國總統拜登表示,應澳洲方面要求,他「正在考慮」放棄起訴阿桑奇。
由於阿桑奇拒絕踏足美國本土,美司法部批准他在塞班島的聯邦法院出庭。
阿桑奇25日已經被正式釋放,妻子斯特拉•阿桑奇已經發起了一項籌款活動,以支付他從倫敦飛往塞班島再回到澳大利亞的包機費用52萬美元。
  回應
阿桑奇你真的太可愛了,賊鷹的憲法只會保護他爹油大人,你是哪根蔥呢?
美國司法的獨立性呢? 行政首長怎麼幹預司法呢?
美國的司法就像談生意,是可以名正言順的進行交易的
中國大學的法學院一定要這個做成典型案例,讓法學院的學生了解,美國和西方沒有法制健全的國家,但喜歡用所謂「法制」來偽裝自己。其它諸如,民主、自由、公正、平等、主權、人權,環保都是面具。
美國一直在為了利益在做威逼利誘,刑求。例如,對付《美國陷阱》作者阿爾斯通集團高層弗雷德里克‧皮耶魯奇,這是對付法國阿爾斯通公司時。《美國陷阱》作者:孟晚舟回國,是第一次有國家正面回擊美國瘋狂的長臂管轄:「我沒有孟女士那麼幸運,我的公司並沒有向我提供那麼強大的支持,我的祖國也沒有給我提供強大的支持。」
2024-06-27 02:57:4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