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2-04 09:53:54| 人氣1,625| 回應47 | 上一篇 | 下一篇

《沃爾瑪王朝》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讀後評《製造新聞》,深感《沃爾瑪王朝》等營利團體為利也屈服於霉體怪獸!另參本館:斷章取義的媒體 媒體殺人


沃爾瑪王朝:全球第一大企業成長傳奇 (天下文化 2004)

The Wal-Mart Cecade : How a New Generation of Leaders Turned Sam Walton’s Legacy Into The World’s #1 Company

  得獎榮譽

2004年 博客來年度百大 【趨勢領導類】暢銷書

2004年 金石堂年度TOP 經濟商業類

2004年 誠品書店年度暢銷書榜 商業.財經

  內容簡介

一家公司如果已經達到呼風喚雨、決定一切的地步,那它還需要擔心什麼?

當你已經達到全世界都夢寐以求的成功地位,又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  

  沃爾瑪百貨自美國南方起家,原來只是地方性的折扣零售商店。才四十年的時間,它就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公司。到底,這個傳奇性成長是如何達到的?

  目前,這個傳奇性的故事還在繼續擴大與成長中,根據《財星》雜誌報導,沃爾瑪百貨光是一年的成長幅度,就相當於軟體業鉅子微軟公司。《商業週刊》報導,在未來五年內,營業額在2003年初已經達到2,450億美元的沃爾瑪百貨,還會再翻兩番,並在2011年,達到6,000億美元,富可敵國,千真萬確。  

  隨著沃爾瑪百貨揮軍中國、跨足亞洲,這樣世界級的競爭已經兵臨城下。 

  這樣一家公司,讓供應商又懼又敬,讓消費者又愛又恨,到底它如何改變了世界?如何徹底貫徹簡單的信念:尊重個人、服務顧客、追求卓越,達到令人難以想像的巨大規模?  

  一心想躍上世界舞台的我們,沃爾瑪百貨的故事,一定要讀。

  作者簡介

  勞勃‧史雷特(Robert Slater)撰寫企業傳記的高手,他曾是唯一能深入奇異內部了解實際運作的媒體記者,所寫的《企業強權——傑克‧威爾許再造奇異之道》更是名噪一時的暢銷書。他為《時代》雜誌擔任記者長達二十一年,其他出自他筆下的暢銷書,還包括《搶救IBM——葛斯納再造藍色巨人之路》、《歐維茲——好萊塢最有權勢的經紀人》、《奇異之眼——全球最具競爭力企業領導人傑克.威爾許的領導秘訣》、《梭羅斯旋風》等。

  深度推薦  沃爾瑪之大,值得學習與了解

沃爾瑪的成功,大家耳熟能詳。沃爾瑪是一家大賣場形態的連鎖店,早期以銷售百貨類日用品為主,近十年來大力發展包含食品的大賣場,在台灣,其形態就類似大潤發。沃爾瑪的規模,大可敵國。沃爾瑪的員工數,超越中華民國院轄市的人口要求標準。沃爾瑪的鄉村包圍都市策略,常常被引用為企業的策略之一。沃爾瑪的報導與討論文章,在Google搜尋引擎上,有330萬篇。與沃爾瑪有關的書籍,在Amazon網路書店上有590本。比這家公司更值得討論與報導的很少,像這家公司這麼成功的還很少見。

  ‧用很複雜的過程,做很簡單的事情

怎樣才能瞭解沃爾瑪?如果我們想從沃爾瑪學習到如何經營企業、如何讓公司快速成長且而且持久不衰,我的評論是「沃爾瑪用很複雜的過程,做很簡單的事情」。

  「很簡單的事情」指的是沃爾瑪認為顧客對於日常用品的需求,就是價格與一次購足,特別是價格。價格指的是最低價、天天低價、還要更低價。對於不利於價格的定位與公司活動,以強烈的公司文化全力反對。流行、炫耀、上流社會,這些字眼從來不會與沃爾瑪聯想在一起。甚至連零售業慣用的金科玉律「地點、地點、地點」,在沃爾瑪的經營實務中可以改變為「價格、價格、價格」。

  要做到低價很困難嗎?殺價很簡單,要長期的全面性低價真的很複雜。價格來自商品成本與營運成本,商品成本來自採購談判力,採購談判力又來自營業規模,所以規模大者商品採購的成本恆低,每一個商圈不惜用飽和的方式來填滿市場,而且可容忍的市場規模比競爭者要小,在美國連鄉村都到處有沃爾瑪百貨,而且開始往國外發展。而營運的成本來自每一個角落的每一個人的每一天的每一塊錢的節省,出差一定坐經濟艙已經不是傳奇,擁有媲美美國國防部的電腦與通訊設施及衛星連線管理的水準,卻把節儉已經變成日生活的一部份,這真的很困難。

  ‧不再能只追求低價格

現在,沃爾瑪已經開始知道自己是一家能見度很高的大企業,對於如何掌握低價,也掌握了無人能匹敵的影響力。只會降低價格,只能滿足股東與顧客,也引起了自由經濟發展至極致的優劣討論。在國際化的同時,沃爾瑪每年的員工高流動率以及社會大眾對於大公司都很賺錢的聯想,下一個世代的沃爾瑪領導人要為未來思考的挑戰是「價格造就了沃爾瑪引人注目的規模,社會大眾未來要的卻不只是沃爾瑪的價格」。商業上的成央A是企業成左漸痍n定義。但是大企業的成市o會迫使企業本身做出更具社會正當性的行為,或是要對非商業的成它]素做出妥協。沃爾瑪的成弗a來社會及政府對於企業責任更高標準的要求與注意,「在沃爾瑪的賣場跌倒,賠得比較多」已經不是笑話。

  這本書也是眾多報導與描述沃爾瑪成長過程的書籍之一,相對於其他過去的出版品,本書對於沃爾瑪重要人物的想法有較多的描述。沒看過沃爾瑪故事的讀者,這是一本較細部的公司歷史紀錄。正在經營企業的讀者,沃爾瑪專注自我核心能力、卻偏廢與社會互動的經營觀點,值得學習與警惕。企業或是政府都一樣,不能滿足所有的利害關係人;但是,先把自己的天生使命做好,才有資格討論扮演其他角色。而一旦時機來臨,面對環境現實與發展出因應非理性挑戰的必要,也是企業人應該要及早理解的。(文/大潤發總經理魏正元,天下文化提供)

  目錄

解構全球最大連鎖零售王國--李吉仁(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教授)

沃爾瑪現象衝擊全世界--南方朔(文化評論家)

引人入勝的企業典範--杜書伍(聯強國際總裁)

沃爾瑪之大,值得學習與--了解魏正元(大潤發總經理)

  第一部 沃爾瑪百貨十年有成

第一章 世代交替,成為全球最大企業

山姆‧沃爾頓去世後,又出現一批烏鴉嘴,斷言沃爾瑪百貨會難以為繼。然而,十年後,在新團隊的領導之下,沃爾瑪百貨的營業額不但成長了五倍,還攀上了全世界最大企業的高峰。

  第二部 創辦人與他的精神

第二章 我擁有經營者的靈魂

山姆說:「我一直擁有經營者的靈魂,也就是想讓事物運作良好,然後精益求精,繼而追求力所能及的最高境界。」他從不夢想成為零售世界的皇帝,但他當然想成為最好的零售商,他喜歡公司成長,可是這種成長一定要能夠賺錢,不能犧牲商店的利益。

第三章 創造顧客忠誠的祕訣

沒有一種吸引顧客的做法能比得上天天平價,這是沃爾瑪百貨有別於同行的特點,顧客不管什麼時候到這裡購物,都會感受到這種獨特差異。但是,山姆‧沃爾頓也知道天天平價固然吸引力很大,還必須配合其他利益,譬如:產品品質必須有一定水準、種類必須齊全、必須隨時供應無缺。

第四章 創辦人理想中的沃爾瑪百貨

山姆‧沃爾頓希望避免沃爾瑪百貨變成某種樣子,而且他的態度意義重大,因為他的接班人有時不得不採取他竭力避免的做法。他們相信如果山姆多活幾年,也可能會改變立場,接受他們採取的一些方針。

  第三部 新的沃爾瑪團隊上台

第五章  接班順利,蛻變成功

沃爾瑪百貨畢竟是山姆的孩子,整個企業文化也是他創立的,誰敢保證換個人也能掌握大局,帶給公司必要的卓越領導?山姆‧沃爾頓在世的最後幾個月,其實花了相當多的時間盤算接班問題。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他死後由誰接任董事長最適合。基本上,他有三個選擇,而他一一仔細琢磨。

第六章  快速成長,有方法可循

1992年山姆‧沃爾頓過世前不久,他表示沃爾瑪百貨才剛剛起步。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他是否認為沃爾瑪百貨正開始建立企業帝國?還是沃爾瑪百貨才剛開始建造全世界最好的折扣商店?

  第四部 打造成長引擎

第七章  公司愈大,組織愈加複雜

執行長格拉斯說:「你怎麼可能管理一年營收2,400億美元的的零售業務?我一點概念都沒有。不過,我知道如何管理零售商店,而且只要讓很多商店順利經營,就可以達到2,400億美元的營業額。」

第八章  人再多,也能同心同德

新領導團隊一開始就決定要把山姆‧沃爾頓的企業文化和理念,變成整個組織最重要的核心能力,可是公司的規模實在太大,組織太複雜,散布太廣闊,他們實在無法效法山姆‧沃爾頓,親自直接推展企業文化。這個決定迫使他們面對一個最棘手的問題:如何把山姆的智慧散播給適當的地方、適當的人?

第九章  拓展美國以外的市場沃

爾瑪百貨國際計畫的長期策略,是利用這項計畫把公司發展成真正的全球企業。這表示必須尋找全球人才,領導不同的國際作業;建立全球配送和運輸系統;在美國國內業務和國際作業之間,發展密切連繫。這一切都需要時間,不過這似乎可能成為沃爾瑪百貨的未來所寄。

第十章 前進中國大陸

在許多方面,中國似乎是沃爾瑪百貨文化最不可能興盛發展的地方。可是他們相信他們掌握的競爭優勢,將使中國業務成為沃爾瑪百貨最龐大的作業之一。格拉斯1990年代造訪中國時說,中國是地球上唯一可能單獨再創造1,000億美元業績的國家,在場的人連眼睛眨都不眨。

  第五部 沃爾瑪百貨由誰定義?

第十一章 登上全世界最大企業執行長寶座

由於公司成為企業巨擘,李斯閣自然躋身當今最重要、權勢最大、最有影響力的執行長之列。但是,矛盾的是,他絕非最引人注目的企業人物。他自稱能夠悄悄走進世界各地大部分沃爾瑪百貨商店,而不引起任何人注意。山姆‧沃爾頓就沒有辦法做到這點。

第十二章 來自各方的爭議

沃爾瑪百貨的名聲,以及隨著它進入地方社區、處理員工問題的方式,所引起的日益強烈的爭議,可能是沃爾瑪百貨創業以來最艱難的挑戰。沃爾瑪百貨的規模愈大,公司愈賺錢,就愈吸引媒體注意。沃爾瑪百貨已經無法再否認一個簡單的事實:它已成為顯眼、公開和具有爭議性的企業。

第十三章 二十一世紀:新的開放心態

沃爾瑪百貨高級管理階層逐漸形成新的態度,希望扭轉公司引起的爭議和負面批評。他們逐漸覺得媒體和社區抗爭份子如此密切監督沃爾瑪百貨,對公司不無好處。如果不是受到這種鞭策,沃爾瑪百貨可能還無法徹底體認它的商店還需要做哪些改進。

  第六部 沃爾瑪百貨的未來

第十四章 成長的空間還是很大

2003年,沃爾瑪百貨首次榮登《財星》最受尊敬企業排行榜冠軍。同時,它在《財星》評列的最大企業排行榜也高踞榜首,這是第一次由同一家公司稱霸這兩份名單。

 

  引人入勝的企業典範 杜書伍(聯強國際總裁)

 

  在閱讀沃爾瑪百貨的故事之前,了解一下通路業的行業特質,或許更將有助於我們深刻地體會這家全世界最大企業的可貴之處。 

  通路商要成長,許多關卡難以跨越

  通路業與製造業的發展模式存在根本上的不同,簡單地說,一家製造商生產的產品種類相當有限,但生產出來的產品以銷售到多個市場,甚至全世界為目標;一家通路商提供給客戶的是服務,它同時銷售非常多種類的產品,但是是以一個區域、一個區域的方式,逐步擴大經營版圖。就邏輯上而言,一家通路商發展到極致,規模將會大於製造商。然而,通路商擴張過程中會面臨到的阻力,卻比想像中還要大得多。通路業最基本的運作特質是「大量」,要管理種類繁多的產品、維繫大量的客戶、處理大量的訂單與運籌作業……。因此必須建立一套有效的運作機制,發展出高超的運作技術,藉以將極為龐大的運作量執行得非常有效率,將每個環節掌控得非常精準,否則,一家通路商往往只能維持在很小的規模,稍一擴大反而不易獲利。這是通路商成長的第一道關卡。

  多地區、多國市場經營的困難度,是通路商擴大規模的另一道門檻。通路業是一個深入社會最底層的行業,必須高度融入當地市場的消費習性與文化,加上它的運作當中,有相當高的比例屬於無形的作業方法與制度,要複製到具有不同人文背景的國家,難度可想而知,更遑論隨之而來管理與企業文化的落實問題。這也是世界級的大型通路商並不多見,而即使發展成跨國通路商,也不見得在每個市場都能創造卓越績效的主要因素。 

  不只是通路業的典範

  沃爾瑪百貨的成長歷程,卻宛如教科書一般,在不同階段,逐一演練通路商所必然面臨的各種難題,從發展初期力求企業經營的扎實度;在快速成長的同時,卻又不失對經營理念的一貫堅持,力求企業文化的落實;而當企業規模更進一步擴大之後,又能在與時俱進及一本初衷之間,取得絕妙平衡,堪稱當今通路業的最佳發展典範。

  沃爾瑪百貨引人入勝之處尚不僅於此。從本書著重探究的範疇,亦即沃爾瑪百貨創辦人山姆‧華頓逝世之後十年間,接班團隊成功調整腳步以因應一個更大的企業規模,新團隊承繼創辦人的經營理念,但不固守原有的做法,其間轉折與蛻變提供了許多值得深思細索的素材。在這當中,我們也看到一家企業規模愈大,卻益加謙卑的難能可貴,這使得沃爾瑪百貨不僅發展成為一家規模最大的企業,更是一家受敬佩的企業。因此,沃爾瑪百貨不單只是通路業典範,更是值得所有企業從中學習研究的案例。

  就企業的成長故事而言,沃爾瑪百貨本身就具有傳奇性。但本書除了生動刻畫沃爾瑪百貨的成長歷程之外,更透過對實際事件的剖析,勾勒出沃爾瑪百貨領導團隊在特定時刻做出關鍵決定的思維,以及對往後發展的長遠影響。無論是純粹想了解沃爾瑪百貨精采的成長故事,或是想更進一步從中獲得啟發的讀者,本書均具有極高的可讀性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53648

 

學者評論:《沃爾瑪王朝》的核心是什麽?  2005-1-21 

 

北京大學經濟社會學博士、海外歸國十大創業人物、美國《財富》雜志簽約專欄作家姜汝祥認爲聰明的中國企業家大多是狐狸型的,而沃爾頓那樣的企業家大多是剌蝟型。因爲我們喜歡各種“計謀”的勝利,而不喜歡通過堅守做事“邏輯”而獲得的勝利。這就是爲什麽聰明的中國企業家會在沒有什麽核心技術的消費業,會輸給了“迂笨”的西方企業家的原因。

  這種從內向外推進的能力才真正是沃爾瑪的競爭力,但中國企業家在觀察沃爾瑪時,卻喜歡將沃爾瑪的成功歸于“天天低價的核心競爭力”,這顯然是對沃爾瑪成功背後的商業邏輯的漠視:同是大規模低成本的福特汽車爲什麽不能一統江山呢?答案是,沃爾瑪的低價和規模只不過是成功的表象,表象背後是出色的後勤物流配送(存貨補充)能力和吸引客戶忠誠的經營能力,這才是它的核心競爭力,這種能力使得沃爾瑪在爲客戶提供服務的時候的不是簡單的商品,而是一種解決方案。

  只有從這種邏輯你才能真正讀懂沃爾瑪,也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理解,爲什麽大賣場和百貨零售業生産率的提高,一大半要歸功于沃爾瑪的貢獻。1987年,沃爾瑪僅擁有9%的市場份額,但如果以每個員工的實際銷售額計算,它的生産率比競爭對手要高40%。沃爾瑪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創新,現在都已經成了行業標准。

  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教授李吉仁解構全球最大連鎖零售王國。由于沃爾瑪百貨一向是商學院教授策略與管理的經典個案,而在臺大EMBA與MBA的教學上,此一個案也都是必選的素材,爲使讀者能夠對于沃爾瑪百貨過去的成功、與未來的挑戰,有個較爲系統性的了解,也有助于對本書內容的掌握,以下便分別從策略、組織、與文化等三個方面,簡要討論沃爾瑪百貨如何成功地建構其世界第一的零售王國。   

   著名文化評論家南方朔斷言沃爾瑪現象正沖擊全世界,因此在閱讀這本《沃爾瑪王朝:全球第一大企業成長傳奇》時,恐不宜只把它看成是本産業方面的著作,而應將它所造成的沖擊也做出同步全面省思。這或許才是閱讀這本書的(續致信網上一頁內容)當有態度吧!

  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認爲沃爾瑪百貨不單只是通路業典範,更是值得所有企業從中學習研究的案例。從本書著重探究的範疇,亦即沃爾瑪百貨創辦人山姆?沃爾頓逝世之後十年間,接班團隊成功調整腳步以因應一個更大的企業規模,新團隊承繼創辦人的經營理念,但不固守原有的做法,其間轉折與蛻變提供了許多值得深思細索的素材。在這當中,我們也看到一家企業規模愈大,卻益加謙卑的難能可貴,這使得沃爾瑪百貨不僅發展成爲一家規模最大的企業,更是一家受人敬佩的企業。就企業的成長故事而言,沃爾瑪百貨本身就具有傳奇性。但本書除了生動刻畫沃爾瑪百貨的成長曆程之外,更透過對實際事件的剖析,勾勒出沃爾瑪百貨領導團隊在特定時刻做出關鍵決定的思維,以及對往後發展的長遠影響。無論是純粹想了解沃爾瑪百貨精采的成長故事,或是想更進一步從中獲得啓發的讀者,本書均具有極高的可讀性。

   大潤發總經理魏正元認爲沃爾瑪之大,值得學習與了解,它是用很複雜的過程,做很簡單的事情。這本書也是衆多報導與描述沃爾瑪百貨成長過程的書籍之一,相對于其他過去的出版品,本書對于沃爾瑪百貨重要人物的想法有較多的描述。沒看過沃爾瑪百貨故事的讀者,這是一本較細部的公司曆史紀錄。正在經營企業的讀者,沃爾瑪百貨專注自我核心能力、卻偏廢與社會互動的經營觀點,值得學習與警惕。企業或是政府都一樣,不能滿足所有的利害關系人;但是,先把自己的天生使命做好,才有資格討論扮演其他角色。而一旦時機來臨,面對環境現實與發展出因應非理性挑戰的必要,也是企業人應該要及早理解的。

http://mie168.com/read.aspx

 

沃爾瑪中國暴利揭密  2004-4-28《銷售與市場》2004年第4期

 

   沃爾瑪每年在中國采購總額以20魅的速度遞增,今年更:降達到150億美元。但跨國采購背後,是一條殘酷壓價和大肆擡價構成的利益鏈條。在這個鏈條上,中國産品到達沃爾瑪倉儲那一刻是分界點,之前是一個利潤空間被一再擠壓的過程,其後則被驟然釋玫,沃爾瑪獲得超額利潤。

  紹興城一馬平川,出城往東25公裏就是山區了,那裏有一個富盛鎮,鎮上有許多人都知道沃爾瑪,因爲他們給沃爾瑪做布。

  在全世界有沃爾瑪的地方,人們都喜歡到天天低價”的沃爾瑪去買便宜貨,沃爾瑪則在全世界範圍內去尋找更加廉價的供應商,他們的觸角甚至穿越凹凸不平的公路,來到了這個在紹興縣第二貧困的富盛鎮。

  數萬平方米的富盛鎮豐盛工業園區緊挨著鎮中心.破舊的瓦房或平房裏不停地傳出機器轟鳴聲。園區靠最裏面有一家金洲棉麻印染有限公司(下稱“金洲公司”),陳舊的廠房邊幾個著農民裝的工人在鏟煤,廠房裏燈光較暗.借著門口漏進的陽光.可看見一條正在運轉的軋染流水線,還有密密的布灰飛舞。

  41歲的竺亞君是旁邊村裏的農民.剛剛過來上班一個月,她的工序是”拉直”。這個工作偷不得半點懶,更打不得瞌睡.因爲稍有疏忽,染好的布上就可能出現皺條.老板就會扣她的工資。她的工資本來就不多,一個月400元,做得好,或者加班多,可能漲到450元。竺一天可拉布5萬米以上。

  “紹興人一般不想做沃爾瑪的單子,價格低,質量要求又高”。紹興縣新紀元紡織印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德銘對金洲公司很熟悉,他介紹說,爲了壓十氏成本,滿足客戶要求,金洲公司不得不加班加點地幹。

  但是金洲公司必須做沃爾瑪的單子。3年前金洲公司成立時,當地才不過5條軋染線,去年已增加16條了.到現在可能有100條左右“。金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金國梁介紹,不光軋染線增多了,而且新軋染線的技術性能也提高了,金洲公司面臨激烈的競爭。

  金洲公司憑借起步早和3年前的一次機遇,拿到了沃爾瑪的單子,一開始每年只有幾十萬元人民幣訂單,後來不斷增加,現在已達數百萬美元。”我們廠的年産值接近2000萬美元.其中30%左右流到沃爾瑪。”金國梁說。

  壓價與暴利

  章亮是金洲公司的銷售人員,她對沃爾瑪的印象並不好 “沃爾瑪的價格最低,比中東低.比國內的價格也低。”

  據章亮介紹,金洲公司給其他客戶做,一般利潤率可以達到10%~15%,但是給沃爾瑪做的毛利也只有5%。金洲公司之所以還在做,是因爲在這種;吠況下公司依然還有錢賺.只是非常少而已。

  雖然對沃爾瑪印象深刻,但是到今天爲止,不管是金國粱還是章亮.都沒有親眼看到過一個來自沃爾瑪的人。金洲公司只不過是沃爾瑪供應鏈上的一個微不足道的環節而已。

  ”我們是跟香港的一家貿易公司打交道.他們是沃爾瑪的直接供應商”。章亮和公司其他人之所以知道是給沃爾瑪做布,是因爲香港這家貿易公司(續致信網上一頁內容)的信用證上寫明了是給沃爾瑪供貨,他們也會專門說明金洲公司染的布必須通過沃爾瑪有關人員的質量檢測。

  章亮介紹.目前金洲公司供應到香港的布料主要是亞麻粘。公司從織布廠進到坯布,進行染整加工,然後供應給香港的貿易公司.香港公司拿到貨後並不是直接送到沃爾瑪,而是再轉口到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在那裏.也會有很多十分廉價的工廠,把這些布加工成襯衫或套裝,最後才供應到沃爾瑪的超市。

  在這個完整的鏈條上.成品服裝到達沃爾瑪指定倉儲地點那一刻是一個分界點.之前是一個利潤空間被一再擠壓的過程,其後則被驟然釋放,沃爾瑪獲得超額利潤。

  以金洲公司供應的布匹爲例,沈德銘介紹,金洲公司供應給香港貿易公司的價格一般每米在11元一12元人民幣.香港公司把布轉到泰國一家服裝廠委托加工,再把成衣(如襯衫)以3美元(約25元人民幣)左右的價格賣給沃爾瑪.沃爾瑪挂到美國商店售賣的價格卻可以一下子飆升到30美元(約合240多元人民幣)或更多。

  上海一位資深貿易人士介紹,就她原先經營過工藝品和現在正在做的鞋帽領帶等商品來看,進入沃爾瑪商店後的價格比供應商提供的價格一般都要高出6倍左右,有的甚至更高。

  從公開資料看,沃爾瑪2000年在中國采購了100億美元商品,這些中國産品爲沃爾瑪創造了270億美元的銷售額,這意味著170%的毛利潤。

  沃爾瑪們的雩售傾銷

  爲此。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學者郎鹹平教授提出了”零售傾銷”的概念。

  進入中國市場7年後.沃爾瑪已經開出了33家店,每家店超大的面積,低廉的價格引來顧客無數,但是至今卻還不見盈利。郎鹹平認爲,如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國際零售巨頭.無一例外地出現了在歐美市場賺錢,但在亞洲市場卻賠錢的反常現象,因此事實上是采取了由已開發國家市場貼補新興市場的”零售傾銷”策略。如沃爾瑪等跨國零售巨頭,在中國一般有兩塊業務,一塊是零售店,另一塊就是跨國采購,兩塊相互獨立,截然分開。

  上海商學院連鎖經營管理系主任吳建國也持相同觀點 “家樂福一開始還沒有意識到這個策略,拼命在零售店上動腦筋賺錢,然而這兩年也加大了跨國采購的力度。”關于這個觀點,他還有一段心有余悸的回憶。那是在1996年,沃爾瑪全球總裁李斯閻到上海參加了中國連鎖協會的年會。當時有學者問李斯閣 ”爲什麽不采用收購的方式在中國發展,”李斯閣略加思考後回答“因爲成本太高,”

  這讓許多學者百思不得其解,那時中國連鎖超市剛剛起步.網點少沒經驗不成熟正是成本低廉的時候,爲什麽沃爾瑪還說成本高呢,

  吳建國用“羊狼之爭”來進一步分析 “按照沃爾瑪的策略,結果不是羊被狼吃了,而是不斷奔跑的羊累死了,”國企們應對外資都在跑馬圈地.規模不斷地擴大.相互競爭必:降曰益慘烈,然而它們不像沃爾瑪一樣可以通過跨國采購來補貼虧損,所以也缺乏後勁。一旦到了要跨下來的時候,勢必找人接盤,那時沃爾瑪就可能以最低廉的成本進入,還可以一舉拿到國企圈來的諸多黃金網點。

  這就是”零售傾銷”的威力,外資巨頭們穩賺不賠.而實現這一策略的根本保證就是相當規模的、極其低廉的跨國采購,這種優勢是國內商企所不具備的。郎鹹平因此也顯得憂心忡忡 ”一旦這些國際零售巨頭達到目的,極有可能出現上擡零售價、下壓進貨價的危險局面。”

http://mie168.com/read.aspx

  

《沃爾瑪王朝》

 

雖然 TG 鮮少主動尋找關於財經企管方面的書籍(唯一一次的例外,是為了想知道微軟早期崛起的真相,而去細細閱讀的《憂鬱巨人》一書……),不過只要有機會的話,我自己也沒那麼排斥大部分這方面的書籍就是了。新家社區有個小小圖書室,裡頭的書都是住戶捐贈出來給大家流通閱讀的;老婆大人借了這本書來,但她仍如往常一樣「沒時間看」,於是 TG 就花了兩天快速看完了。這本《沃爾瑪王朝(The Wal-Mart Decade)》,是由曾任美國時代雜誌的記者「勞勃.史雷特(Robert Slater)」所著,中譯者「黃秀媛」、天下文化出版。本書描述了美國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從 1962 年開設第一家店,一路讓這家企業在十年內以平價策略而不斷膨漲,創始人山姆.沃爾頓在 1985 年成為美國首富,直到現今開設為數眾多的海外分店的過程。

  由於 TG 本行與商科沒有關連,因此本書的許多指標數據看了不能說完全體會。受到《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的啟發,TG 自己對於商場的運作,一向有種與「物種競爭」相同的類比。在商場競爭中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大家都很認真」,絕對不是某些相關較競的競爭者「天縱英明」而導致他們的成功,也不是某些人「太愚蠢、太懶惰」而造成他們的失敗。在這種商場「天擇」的場合之中,每個「企業/物種」都會推出他們認為的最佳競爭策略,再由自然選擇出最適者而生存下來。TG 認為,任何從毫不起眼的位置,能登上眾所矚目的成功企業,都不可能違反這種 Natural Selection 的運作。我並不是貶低成功企業者的能力或眼光,但與其一味歌功頌德、錦上添花,TG 還是認為環境決定佔有不容置疑的影響力。否則,我們就不會見到企管界每隔兩三年,就又放出一個前所未有的宣傳口號,並用某些成功企業當成範例。非常有趣地,這些宣傳者從來不會向大眾解釋,為什麼今天的口號與價值觀,怎麼會跟十年剛好相反呢?分層授權,還是事必躬親?堅持住家族王朝,還是不斷注入外界的專業經理人?西方自由流動的工作環境,還是日本職場倫理的忠誠核心?這麼多當代火紅的口號,後人看了簡直不曉得這堆矛盾之中,何者才是值得遵循的法則。

  因此,我認為本書作者在許多地方,含蓄提到創辦人初期的「運氣」很好,是非常不錯的真相敘述。當然,「以低價吸引顧客」、「以鄉村包圍城市」、「重視員工福利與抗拒工會」、「簡化內部官僚管控」、「低調不求輿情注目」,這些都是山姆.沃爾頓能夠成功的策略,對於沃爾瑪的成功,這些當然在企業傳記中要加以大大宣揚的。但如果我們將鏡頭拉遠,如果,我們像做科學實驗一般,一一將這些策略當成控制變因來加以考量,那能否能當成沃爾瑪成功的證明或證偽呢?相信只要偶爾留心這個社會商業運作的人都曉得,用這些策略而導致所謂失敗的例子,彷彿更多哩!

  當創辦人於 1992 年去世時,沃爾瑪早已不是一個美國鄉村裡的零售大賣場了,而是國內重要的企業,使得它的一舉一動都必須遵循正常的大企業該走的路,比如像工關部門、法律部門,以應付美國人喜歡興訟、以及仇視賺錢企業的心態。本書提及 1992 年底,NBC 記者「設陷」沃爾瑪高層的一次訪談,就十分有趣。NBC 記者邀訪沃爾瑪的公司高層,套出他們的話,重述公司的標語「保證低價」、「工作帶回美國」、「美國製造」,然後 NBC 再播出一段事先至孟加拉拍攝的畫面,是當地童工為了趕製沃爾瑪商場的成衣而努力工作;NBC 藉此來諷刺沃爾瑪滿口謊言,塑造出他們剝削外國勞力的形象。

  要是在十年前,TG 一定站在「正義的一方」,認為沃爾瑪真是吃人不吐骨頭的混帳企業。但自己年紀逐漸變老之後,血氣既衰,觀點就不作如是想。從程序來說,NBC 此舉是「相當低級與沒品味」的作法,讓 TG 想起科學界中的「索卡事件」——先標榜自己站在某種道德正義的陣營,然後合理化自己的卑劣手法來請君入甕,目的就是要讓當事人出糗。就算是現代社會中,這種永遠消失不去的「為對付敵人,我使出各種卑鄙的手段都是正義的」這種想法,是今天 TG 十分痛惡的。

  此外,像這種剝削外國勞力、破壞當地自然資源,如果其目的是為了讓某個宗主國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母國方面在道義上的確有虧。但該如何改變,卻也不是如此簡單解決的事。就像中南美洲島嶼國家破壞植被,只是為了讓歐美人士有香醇的咖啡可以飲用,確實不該;但若冒然地砍掉這條供需鏈,通常,對原本已屬弱勢的地區人民,造成的立即傷害反而更大 ——激進主義並不能解救他們宣稱想要解救的人,反而更加迅速有效地促使對方的毀滅……

  話說回來,據本書作者的描寫,NBC 設計沃爾瑪的事件,不但沒讓企業形象因此低落,反而激起支持者的聲音,更讓當月份的公司獲益成長……看來,要不是當時的美國人缺乏正義感,就是人人都還是為自己的最大利益打算︰搞倒沃爾瑪,以後他們就沒有平價賣場可去了。

  這是一部可以一讀的企業傳記,不過它已經是五年前(2003)的舊書了。不曉得這家企業最新的情況如何,TG 有機會再注意一下新聞……

http://www.tglin.idv.tw/comments_new/politics_economy03.htm

 

沃爾瑪  維基百科

 

沃爾瑪公司(英語:Wal-Mart Stores, Inc.)(NYSE:WMT)是一家美國的跨國零售企業,總部設在阿肯色州本頓維爾。為全球最大的公司(以營業額計算))[1]。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僱主,員工超過兩百萬,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仍然是一個家族企業,其控股人為沃爾頓家族擁有沃爾瑪48%的股權。

  1962年,山姆·沃爾頓創立沃爾瑪,1969年10月31日註冊成立。1972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公開交易。沃爾瑪也是在美國最大的食品零售商。 2009年淨利潤為258億美元。

  沃爾瑪公司有8500家門店,分布於全球15個國家。沃爾瑪在美國50個州和波多黎各運營。在墨西哥經營Walmex,在英國經營阿斯達,在日本經營西友百貨,並與印度巴提企業(Bharti)合資經營「最優惠價現代批發賣場」(Best Price Modern Wholesale)。全資擁有在阿根廷,巴西和加拿大的業務。沃爾瑪在北美以外的投資的業務:在英國,南美和中國的業務非常成功,而在德國和韓國的企業是不成功的。

  沃爾瑪主要有沃爾瑪購物廣場、山姆會員店、沃爾瑪商店、沃爾瑪社區店等四種營業態式。

  歷史

1962年 在美國阿肯色州羅傑斯城開設第一家沃爾瑪百貨商店。

1969年 10月31日沃爾瑪百貨有限公司成立。

1970年 在美國阿肯色州的本頓維爾成立了公司總部和第一家配送中心。

1972年 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1983年 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州中西部市開設了第一家山姆會員商店。

1987年 在美國建立了最大的私人衛星網路系統。

1988年 在美國密蘇里州華盛頓開設了第一家購物廣場。

1990年 沃爾瑪成為美國最大的零售商。

1991年 11月,沃爾瑪在墨西哥開設第一家美國本土以外的商店。

1992年 04月05日沃爾瑪創始人山姆·沃爾頓逝世。08月,沃爾瑪進入波多黎各。

1993年 沃爾瑪國際部成立,波比·馬丁出任國際部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1994年 11月,收購沃柯(Woolco)的122家連鎖商店,進入加拿大。沃爾瑪成立合資公司,進入香港。

1995年 05月,沃爾瑪進入巴西。11月,沃爾瑪進入阿根廷。

1996年 撤出香港市場。08月,沃爾瑪通過成立合資公司,進入中國。沃爾瑪進入印尼。

1997年 成為美國最大的私人僱員公司。沃爾瑪取代沃爾沃思(Woolworth),成為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股票。同年沃爾瑪的營業額第一次突破1,000億美元。退出印尼市場。

1998年 在美國首次開設社區店。收購韋特考夫(Wertkauf)的21家連鎖超市,進入德國。通過成立合資公司,進入韓國。

1999年 沃爾瑪擁有114萬名僱員,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私人僱員公司。09月,收購阿斯達(ASDA)集團公司的229家商店,進入英國。收購了在德國英特施霸(Interspa)的74家連鎖超市。

2001年 首次進入《財富》雜誌全球500強企業首位。

2002年 03月,收購日本西友百貨的部分股份,進入日本。

2003年 沃爾瑪在一個黑色星期五,創造單日銷售紀錄達15.2億美元。

2004年 沃爾瑪出資1,700萬美元,收購了在波多黎各的阿米戈連鎖商店。

2005年 增加對日本西友百貨的持股至56.56%。出資收購了葡萄牙在巴西Sonae SGPSSA集團的140多家商店。開始使用電子標籤。

2006年 取得中美洲零售控股公司的控股權,由此拓展了其在哥斯大黎加、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及尼加拉瓜等國的業務。05月,沃爾瑪在韓國的16家商店轉售予新世界(E-Mart),撤出韓國市場。07月底,沃爾瑪在德國的經營全面失敗,將旗下85家超市全數轉售予麥德龍(Metro AG),撤出德國市場。

2008年 12月23日沃爾瑪提出以每股40.8美分(259比索)相當於26.6億美元現金的善意併購價格,收購智利最大零售商Distribucion y Servicio D&S SA

2009年 5月30日沃爾瑪公司(Wal-Mart)在印度開設的第一家賣場30日開幕,正式進軍印度規模4300億美元的零售市場,並計畫未來三年再投資1億美元開10至15家批發賣場。 該賣場由沃爾瑪和印度巴提企業(Bharti)合資成立的巴提沃爾瑪公司經營,取名「最優惠價現代批發賣場」(Best Price Modern Wholesale)

2009年 11月10日,沃爾瑪英國分公司把31億股Asda普通股售予同屬沃爾瑪集團的投資部門Corinth服務公司,獲得57億英鎊現金,另外並取得Corinth公司價值12.4億英鎊的股票。

2010年 5月28日沃爾瑪旗下Asda斥資7.78億英鎊(合11億美元)從Dansk Supermarked AS收購擁有193家連鎖店的英國折扣零售商Netto Foodstores集團。Asda2009年銷售額為312億美元。航運巨頭A.P.Moller-Maersk擁有丹麥最大的零售商Dansk的68%的股份,其餘股份由丹麥零售商Salling持有。

2011年 7月27日沃爾瑪進軍電影租賃市場

  在中國大陸的發展

目前沃爾瑪在中國經營多種業態和品牌,包括購物廣場、山姆會員商店、社區店等,截至2012年3月1日,已經在全國21個省、4個直轄市的140個城市開設了370家商場[2]2009年收入340億元人民幣。

1996年08月沃爾瑪在中國大陸第一家購物廣場於廣東省深圳羅湖區開幕。

2006年10月沃爾瑪與通用電力(GE)合作發行聯名信用卡 -- 暢享卡。

2007年02月沃爾瑪以2.64億美元的價格購得好又多35%的股權,還向其他股東提供了3.76億美元的貸款,換取另外30%的投票權,實際控制了好又多的經營。

2011年9月沃爾瑪併購好又多,旗下經營的大型連鎖店全面更換成沃爾瑪品牌。

2011年10月在重慶市食品安全新聞發布會上,針對沃爾瑪在渝企業以普通豬肉冒充綠色豬肉等違法行為,重慶工商部門依法對涉案門店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五倍罰款269萬元,從即日起實施15天的停業整頓。

  創始人

由美國零售業傳奇人物山姆·沃爾頓(Sam Walton)於美國阿肯色州羅傑斯開設第一家商店至今,沃爾瑪已發展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零售業巨頭。

  企業文化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企業沃爾瑪有其獨特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的基本原則是:

尊重個人

服務顧客

追求卓越

  外界批評

對於沃爾瑪的批評,主要集中在於其破壞傳統社區生活方式,對於環境的破壞,反對工會、對於員工的剝削以及在諸如中國大陸和印尼等地開始「血汗工廠」等方面,這些在一部名為《沃爾瑪:低價格的高代價》的紀錄片中有較詳盡的介紹。

  沃爾瑪是眾多群眾和團體批評的對象。其中工會、社區群體、草根組織、宗教團體、環保組織都明確主張反對沃爾瑪集團的公司政策、運作手段,甚至是消費該集團商品或服務的消費者。[3][4][5] 而在國際採購、產品供應、環保措施、貿易補貼的使用以及勞工福利政策等也有批評的聲音。[6] 沃爾瑪否認了批評,聲稱自己毫無過錯,超市商品與服務能以低價出售是因為公司運作效率高。[7][8][9]

  在2005年,為了能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去影響大眾抵制沃爾瑪,工會新設立了一些組織、創辦了一些網站用於加強宣傳。這其中包括了覺悟吧沃爾瑪(Wake Up Wal-Mart)、沃爾瑪圍觀團(Wal-Mart Watch)。

  參考文獻

^ 參見2011年「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行榜

^ 沃爾瑪在中國的分布

^ Kabel, Marcus. "Wal-Mart, Critics Slam Each Other on Web." Washington Post. July 18, 2006. Retrieved on July 31, 2006.

^ Sellers, Jeff M. (April 22, 2005). "Women Against Wal-Mart." Christianity Today. Retrieved July 31, 2006.

^ Sellers, Jeff M. (April 22, 2005). "Deliver Us from Wal-Mart?." Christianity Today.. Retrieved on July 31, 2006.

^ Norman, Al (2004). "The Case Against Wal-Mart". Raphel Marketing, p. 7. ISBN 0-9711542-3-6.

^ Copeland, Larry. (March 13, 2006). "Wal-Mart's hired advocate takes flak." USA Today. Retrieved on July 31, 2006.

^ Rodino Associates. (October 28, 2003). "Final Report on Research for Big Box Retail/Superstore Ordinance." Los Angeles City Council. Retrieved on July 31, 2006.

^ Smith, Hedrick. "Who Calls the Shots in the Global Economy?" PBS. Retrieved on July 31, 2006.

  外部連結

(英文)沃爾瑪線上購物網站

(英文)沃爾瑪美國官方網站

(簡體中文)沃爾瑪中國官方網站

(簡體中文)好又多官方網站

(簡體中文)沃爾瑪在中國的分佈

(簡體中文)家樂福減速 要"沃爾瑪"化?

(簡體中文)《中國終結沃爾瑪全球不建工會歷史》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2%83%E5%B0%94%E7%8E%9B

 

台長: 阿楨
人氣(1,625) | 回應(47)|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經濟管理 |
此分類下一篇:《還有人在看廣告嗎》
此分類上一篇:《電腦王國ROC》

顯示全部47則回應

圖博館
本次調整的代價是慘痛的,因為沃爾瑪旗下擁有的員工總數,超出美國其他任何一家企業,但是其薪水是全美最低的。在宣布關店後為了撫慰員工情緒,沃爾瑪宣布除將原本最低時薪9美元上調至10美元,調薪後,全職員工的薪資平均將漲至13.38美元,調幅為3%;而兼職員工的薪資漲幅更大,達到6% ,平均時薪漲至10.58美元。但是,美國工會並不買賬,要求沃爾瑪將最低時薪調漲至15美元。
  美國輿論認為,關店猛藥這項措施的代價並不小,將讓沃爾瑪今年額外支出15億美元,或形成新的財務壓力。
  力圖開拓中國三四線城市
  “業績放緩的是全球市場,但與巴西、英國市場不同的是,沃爾瑪中國業務在第四季度的銷售額是增長的。”沃爾瑪中國區相關人士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
  2015—2016財年第四季度,沃爾瑪在中國的銷售額同比增長0.3%,實現大賣場市場份額連續12個季度的增長。沃爾瑪中國還表示,該公司加大了全國統采力度和構建覆蓋全國供應鏈體系,公司毛利率因此提升,整體營業利潤增長持續高於銷售增長。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到,2015年,沃爾瑪在中國新開門店23家,包括22家大賣場和1家山姆會員店。按照計劃,沃爾瑪在2015到2017年期間將在中國繼續開出包括大賣場和山姆會員店在內的115家門店。此外,沃爾瑪投資約6億元建造的在華首個購物中心——珠海樂世界預計也將在2016年4月正式開業。
  目前,沃爾瑪中國已在兩個月內連開13家門店,在這些新開的門店中,逾九成落戶於新興城市。沃爾瑪方面認為,中國新興城市的市場發展潛力值得看好,憑藉自身成熟管理團隊、高品質商品和特色服務,沃爾瑪在二三線城市的戰略佈局將駛入“快車道”。
  可是,眾所周知,中國零售業面臨的電商挑戰一點也不比美國小,甚至更嚴峻。在進軍三線城市之前,沃爾瑪在一二線城市連遭重創。資料顯示,沃爾瑪中國區2012年關閉5家、2013年關閉15家、2014年關閉25家門店。
  商務部電子商務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委員趙萍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未來傳統零售行業的日子依舊艱難,外部經濟環境沒有明顯轉變的背景下,家樂福、沃爾瑪這樣的傳統零售企業會有更大壓力。
2016-03-01 11:19:00
圖博館
押寶電子商務困難重重

  《紐約時報》認為,競爭激烈以及消費者習慣發生變化令沃爾瑪的地位也發生了變化,沃爾瑪在美國零售經濟中的份額是9.2%,而5年前這個數字為9.9%。鑑於線上業務的影響,沃爾瑪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來維持其零售第一的地位。
  沃爾瑪不是沒有嘗試,在過去一年,沃爾瑪在升級連鎖店和提高電子商務銷售額等領域中投入大量資金,目的是抵禦來自亞馬遜等電商公司、克羅格公司等百貨運營商以及Dollar General等小型零售商的競爭壓力。但是,這種做法的結果是其盈利能力受損,沃爾瑪第四財季淨利下降7.9%至45.7億美元(約合297.96億元人民幣)。
  而在中國區,根據沃爾瑪中國1月22日發布的2016年度工作計劃,除繼續加大門店擴張、促進門店改造升級、完善配送體系、增進品牌及供應商戰略合作外,沃爾瑪中國還將跨界自持購物中心、推廣自有品牌、完善進口商品產地直購等工作,並開始在自貿區試水跨境電商平台。
  但策略雖好,效果還有待顯現。例如2015年5月,沃爾瑪推出了O2O平台“速購”,在深圳、廣州、東莞三地進行試點,用1 號店的物流團隊進行配送。沃爾瑪期望如果效果達到預期,未來將在更多城市推廣。
  “目前,沃爾瑪和1號店的合作也很保守,二者並沒有進行深度整合,而是兩個團隊各做各的,在不同城市分頭擴張,挑戰很大,能否在全國複製尚不得而知。”一位業內人士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
2016-03-01 11:20:04
圖博館
阿里成中國經濟第六省超沃爾瑪成全球最大零售體

截至2016.3.31,阿里2016交易總額已經達到3萬億元人民幣(約合4758.9億美元),其正式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體,相當於中國第六大省級經濟體。沃爾瑪2016交易額有4786.14億。
阿里的在線交易量在中國市場的總零售量中所佔比例已經達到了10%左右,並直接創造出了1500萬個就業崗位。
當然,若以營收指標衡量,阿里巴巴則與沃爾瑪還存在一定距離。例如,沃爾瑪2016年度營業收入約4821億,高於阿里2015年營收943億元人民幣(約合145億美元)。這是由於前者模式是購買產品、服務進行再銷售,後者的主要商業模式是網絡平台,將買賣各方連接起來,並不實際擁有商品。
  回應
說句難聽的,阿里想超沃爾瑪不可能,阿里的數據有百分之二十五是刷單,百分之二十五是賣假貨,想超沃爾瑪難,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淘寶的問題是如何管好貨品質量,其他幾乎沒有毛病.
很多問題一掛上互聯網就不可思議地變得可以原諒了。
所以說現在網絡規範和網絡管理很重要啊!就像網絡上造謠成本低一樣!我是想不明白有些人就是反對網絡管理,其實就是為了自己大開方便之門罷了
這是現實存在的問題,沒必要刻意迴避。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看的到短板。
新的商業模式已經來臨,現在最需要我們做的就是製定規則
只不過是把原先實體店搬到了網上而已,把原先屬於中國百姓的利潤分一半給了外國資本家。呵呵
典型的拉不出屎賴茅坑
說的容易,有本事你也做一個啊!馬雲在外國找風投也是迫不得已,當時那個環境,國內哪個大佬會給錢給他?
2016-04-07 13:03:34
圖博館
你這句話我必須得狠狠的踩一下,你怎麼不說直接或間接帶動了多少行業,還有哪個國家有中國這樣的快遞物流規模和物流速度?當初馬雲創業找人投資的時候,國內的投資人還笑話說這是個騙子?國內投資人目光短淺,能怨誰?
除了就業物價下來了也是阿里的貢獻。另外中國百姓沒有失去一半利潤,失去利潤的是中國的商業地主,中國普通平民得到了就業機會和廉價商品,實際上是把地主的利益分給老百姓了。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中國山寨經濟 光棍節vs感恩節 《連鎖店經營管理分析》 台灣的服務業 《沃爾瑪王朝》 )
2016-04-07 13:03:55
圖博館
資深員工實名舉報:沃爾瑪用過期肉做熟食

據長江商報2016.4.20報導,近日,在沃爾瑪工作10年、擔任武漢馬場角店熟食主管的劉正軍(化名),向長江商報舉報稱,該沃爾瑪店將部分臨期和涉嫌過期的肉類滷製品給裝修工人吃,少量還已售賣給顧客。對此,相關執法人員對劉正軍所稱肉類進行了現場檢查,但未發現問題產品。目前沃爾瑪方面對此舉報表示否認,稱將配合進一步調查。
  回應
公知大V噴子:沃爾瑪,做得好,因為是洋企業,扛扛的。沃爾瑪,出了事,都是中國員工,中國人的劣根性。
  相關新聞
從經濟到教育,美國祇是個傳說
問題肉生產商系美國獨資
上海曝光洋快餐供應商福喜黑幕(視頻)
福喜臭肉案10人被判刑 澳籍被告驅逐出境
漢堡吃出水銀電池澳洲男子狀告麥當勞
麥當勞合資公司被罰392萬 系北京最貴環保罰單
麥當勞美國店逐步停用抗生素雞肉 中國暫無時間表
一圖看懂不合格進口食品10大來源地
“越南酸奶”成網紅卻被多省下架
進口奶粉之殤?達能旗下可瑞康在華停售
食藥總局:上海1.7萬罐假奶粉無安全風險
台灣過期醋裝新瓶被查稱“醋越陳越香”
日本:要求中方取消福島食品進口限制
日本校餐亮瞎眼蟲子老鼠屎上餐桌
強壯一代日本人的學校給食製度為何失守了?
不吃中國食品,日本人還指望吃啥?
其實日本可以接受中國鎘大米
歐盟日本禁轉基因? 聖女果是轉基因?
原農業部副部長:一味追求綠色食品世界會餓死一半人
糧食也要去庫存玉米收儲取消保護價
北京約談十家網絡訂餐平台要求自查
餓了麼被立案調查 CEO承認存在失職 黑店已被查封
網曝北京慶豐包子舖吃出蟑螂涉事店鋪停業整頓
“極草”回應蟲草砷超標達十倍:日服3000片才不安全
極草生產銷售被食藥監總局叫停
你吃過麼? 週黑鴨等35家企業被查出用罌粟殼
官方回應藍光豬肉:疑餵過量含磷飼料
習近平:食品安全形勢嚴峻 李克強:任務艱鉅
資深食品安全記者:“殭屍肉”是假新聞
國家食藥監:去年1045人吃野菜中毒89人死亡
久泡的黑木耳到底有多大的危害?
食藥監動真格向4500億保健品動刀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沃爾瑪王朝》 《速食的黑暗面》 天下橄欖油一般綠 美國黑心食品 《毒物魅影》 黑心商品和黑心媒體 雙基恐慌症 全球黑心產品 美國黑心食品 台灣黑心食品 日本黑心食品 中國黑心奶粉 )
2016-04-21 00:45:59
圖博館
家樂福中國上半年銷售雙位數下降再曝變相裁員2016.8.6中國經營報

  儘管在中國市場做出了很多變革,但家樂福上半年仍面臨業績下滑的尷尬。7月28日,家樂福公佈了2016年上半年財報,集團淨利潤為1.29億歐元,同比下跌約40.8%。其中,中國區的銷售降幅最大,第一和第二季度分別下降了12.8%和15.5%。
  進入中國20年來,家樂福在營業收入和利潤下滑的同時,其與利益相​​關方的摩擦持續不斷:供應商斷貨抗爭、內部員工受賄被查、被迫離職等。家樂福曾經是令人尊敬和學習的榜樣,然而一系列事件使其受尊敬程度大打折扣。光鮮的外資商超巨頭背景難以掩飾傢樂福內部管理的混亂,在層層壓力下,人們不禁要問,去年以來家樂福中國為扭轉局面製定的種種變革舉措還來得及嗎?
  再曝涉嫌變相裁員
  賣空卡,員工攜款潛逃
  電商佈局落後於同行
  回應
家樂福的管理四個字,吃拿卡要!
節約成本都挺厲害的,亞馬遜中國裁員也多!
競爭激烈水土不服
我們這的家樂福就二貨開的,設計的也二貨,二樓的門店居然沒辦法直接上,只有一個員工通道能上。門店很多都關了,裡面人也很少,跟大潤發比起來就是個零頭

沃爾瑪在中國經營面臨挑戰

美國零售業巨頭沃爾瑪在中國的經營業績繼續不佳,市場份額持續萎縮,經營和銷售方式受到質疑。有商業管理學者認為,沃爾瑪沒有能夠很好適應中國市場的土壤。 不過,也有經濟學者說,外國企業到中國後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國商業環境和人文因素的影響。沃爾瑪表示將堅守中國市場,並正在採取一系列整改措施。
福布斯雜誌說,沃爾瑪在中國的收入目前只占該公司總收入百分之二左右。另外,2014年沃爾瑪中國開始大裁員,涉及上百人。位於深圳的沃爾瑪中國公司總部的 30多名高管,其中包括副總裁等被炒魷魚,他們大都具有15年以上企業工齡。裁員成了沃爾瑪頻繁關店後無法回避的問題。
2016-08-06 12:16:30
圖博館
報導說,沃爾瑪1996年在中國登陸。18年來中國零售業市場在全球成長最快,但是沃爾瑪如今在中國只有約400家店面,遠低於預期。沃爾瑪去年曾表示,未來三年將在中國再開店110家,不過,如今的調整計畫卻包括關閉一些分店,另有數十家店面需要改造。
  相關新聞
中國沃爾瑪員工罷工爭權益! 2016.7.18
便宜不是唯一!Walmart在中國的挑戰2016.5.31

麥當勞和肯德基在華輝煌不再 買股無人接盤

  據彭博社網站2016.8.4報道,現在,在兩大巨頭考慮剝離他們的在華業務之際,分析人士感嘆輝煌的日子是不是已經不複存在。有跡象表明,隨著消費者開始轉向更健康的選擇,以及中國式食品連鎖企業——從火鍋到湯包的激增,這兩家公司對快餐行業的絕對主導正慢慢逝去。
  這些不利因素可能解釋了為什麼投資者對百勝和麥當勞的中國業務興趣不太高,至少到目前為止是這樣。在據說百勝集團已拿出在華業務20%的股權,計劃在年底前以20億美元的估值作為一個單獨的部分上市。
  百盛在中國的快餐業務仍然規模可觀,有7200家門店。然而,百勝的市場份額已經從2012年的40%大幅下降至去年的23.9%,而麥當勞的市場份額也從2013年的16.5%下降到了去年的13.8%。麥當勞在全國大約有2200家門店。
  據熟悉這次競標的人士說,麥當勞吸引了來自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三胞集團和北京首都旅遊集團等競標方的興趣。
  另外一些更負盛名的餐飲連鎖企業尚未站出來,其中包括台灣巨頭頂新國際集團,該公司所占市場份額為7.7%,旗下有德克士快餐連鎖店,此外還有華萊士快餐以及真功夫快餐,這兩家所占的市場份額分別為3%和2.2%。經營太平洋咖啡的華潤集團也回避了競標。
  報道稱,潛在買家可能不願意花費數十億美元在中國消費者已經熟悉的知名快餐品牌上。百勝集團的肯德基連鎖店1987年就在北京天安門附近開了第一家店。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副主任郝永強說:“已經在這個行業的公司知道這可能是個大品牌,但是在消費者的觀念中他們已經過時了。他們會把這個與需要投資的金額進行比較。”
2016-08-06 12:19:15
圖博館
美國連鎖百貨梅西 將再關閉100家門市 2016-08-12 聯合報

美國連鎖百貨公司梅西百貨(Macy's),今天宣布將關閉約100家門市,約占總數的15%,大部分將在2017年初關閉;今年初,梅西百貨已宣布關閉40家門市。董事長吉涅特(Jeff Gennette)說,決定大量關閉門市,投資在生產力和潛力最高的門市位置,以及更積極投資在數位及行動部分。
  一名梅西員工歐比表示,他聽哈洛德講,才知道公司要關閉門市的消息,雖然驚訝,但了解這是大環境的問題,沃爾瑪(Walmart)、塔吉特百貨(Target)都在關店;梅西有近700家門市,關閉100家之後,還是大公司,所以並不擔心失業。
  購物民眾羅尼聽聞梅西的關店計畫,先是驚呼「什麼?為什麼?」並表示希望不會關閉他常逛的這家店,因為他喜歡出門走動,可以看到店裡的商品,比上網購物好。
  打不過電商 梅西之星終隕落?
梅西百貨一八五八年於紐約市創立,當時是一家小雜貨店,創辦人努力擴張事業規模,到一九二四年紐約旗艦店開張時,被稱為「世界最大商店」。那年起,梅西每年都會在紐約市舉辦感恩節遊行,耶誕節也有特殊的主題櫥窗秀。
  若梅西走入歷史,除了歸咎網路興起的衝擊,更可能是因為曾經擁有的美好回憶不再,被消費者淘汰。
  而梅西並非個案,其它零售業者也傳出關閉門市的消息;美國有財經分析師預測,梅西百貨今年宣布關閉門市,可能只是序曲。

美零售銷售弱 PPI意外下滑 2016-08-13 經濟日報

美國7月零售銷售疲軟,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更意外下滑,且降幅為近一年來最大,8月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增幅也不如市場預期,凸顯消費者支出減緩和通膨溫和,成為今年下半年經濟成長的壞預兆,也強化聯準會(Fed)暫不升息的理由。
2016-08-13 10:44:48
圖博館
從Amazon與阿里巴巴看物聯網商機2016.12.18朱晏民

新的一年即將來臨,投資人也開始找尋科技產業新的投資主題與方向,除了眾所周知之蘋果iPhone8或三星S8將帶來的各種新增功能,由Amazon與阿里巴巴兩大全球電商企業近期的策略布局(前者推出Amazon Echo與Amazon Go,後者併購實體零售通路),可更深切認知到物聯網時代已來臨,此將加速各種硬體裝置的更新或規格升級(增加連網或感測功能),以及萬物連網後所將帶動龐大數據的處理與分析(用人工智慧來處理),以此衍生各項高效能運算的需求。
  而應用層面包含智慧家庭、智慧汽車、智慧城市、智慧工廠、智慧醫療等。整體而言,高效能運算、物聯網及汽車電子將是驅動科技產業繼智慧型手機後另一波成長循環。就半導體角度來觀察,預估未來5年成長的動能將來自於智慧型手機、高效能運算、物聯網、車用電子等四大應用;而以2015年半導體產值為基礎,預估來到2020年時,將有50%來自於智慧型手機,剩下的50%則來自高效能運算、物聯網與汽車電子產品等。
  Amazon於2016.12.5宣布在西雅圖開設第一家Amazon Go門市,主打無需排隊結帳,消費者憑手機內已安裝的Amazon Go App並登入Amazon帳號,經掃描二維條碼後進入商店,即可自行從貨架上拿取想要購買的商品,電腦系統將會自動感測並加入手機App的購物車內,消費者離開店面時,無需排隊即可自動結帳。Amazon整合電腦視覺、深度學習演算法、感測器等技術,研發出「Just Walk Out」的技術,用以協助免排隊、免結帳的Amazon Go商店運作。我們認為Amazon此舉將除了是呼應執行長貝佐斯的企業精神「達成更好的消費者體驗」之外,應是著眼於消費者線下行為的大數據金礦。
  阿里巴巴於11月18日宣布入股連鎖超市三江購物,為其首次進軍線下零售超市,呼應馬雲10月13日提及的「新零售」概念與企業布局,即未來不再有純電商或純零售企業,而將迎來線上、線下、物流數據供應鏈相互結合的新零售企業。阿里巴巴透過與線下實體通路合作,將線下實體通路的門店、會員、供應鏈與電商平台對接與整合,藉由門市體驗的大數據分析以彌補線上消費大數據的不足。
  綜合而言,Amazon與阿里巴巴全球兩大電商近期的策略布局,均為擷取更多的消費者行為大數據,因此讓萬物聯網成為必然手段,由此衍生出感測器(能夠讀取數據、語音、影像、溫度等)、高效能運算(包含高速資料中心、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物聯網、汽車電子等各項商機。
2016-12-30 08:11:36
圖博館
物聯網夯 全球產值將翻倍2016-12-25經濟日報

「物聯網」(IoT)時代來臨,未來不只電腦、手機可以上網,路上的汽車、客廳的家電、工廠的設備也都全部連上雲端,彼此還會溝通對話,除了將打造出全新的「智慧生活」,背後商機更是大到難以想像。
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預估,未來四年,全球物聯網市場的產值將「翻倍」,到2020年達到1.45兆美元,換算新台幣高達33兆元,相當於我國中央政府年度總預算的17倍。

  其中又以工業物聯網的範疇更廣、影響更大,包括智慧製造、智慧醫療、智慧能源、智慧交通等,估計到2020年產值為8,699億美元(約新台幣27.5億元),包辦整個物聯網商機的六成。
  國際知名的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分析,物聯網的應用場域包括個人、城市、工廠、汽車、家庭、零售、辦公室等,估計到2025年,物聯網對全球的經濟貢獻最高可能超過驚人的11兆美元。
  相關新聞
巴倫周刊:亞馬遜和阿里巴巴是2017年最值得投資互聯網企業
阿里巴巴豪氣住進曼哈頓「地王」
阿里巴巴與春秋集團攜手搶攻旅遊市場
中國轟美將阿里列惡名市場
時隔4年美國為何再賞阿里巴巴一巴掌?
阿里CEO張勇回應“黑名單”:有些國家在紮緊自己的籬笆
 2016-12-22,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布淘寶網等10家中國市場系所謂“惡名市場”,短短不到12個小時內,張勇用一篇千字內部信的方式鼓勵奮斗在一線的打假小二們,認為他們在過去一年傾盡努力、不負期望, “我們發誓保護'知識產權',但我們不維護'知識霸權'。我們不允許淘寶成為一個'惡名市場',但我們也不害怕來自市場的惡意。”2015年12月,阿里專門組建 2000多名員工和5000名社會誌願者積極參與打假,下架了大量侵權商品,是權利人投訴下架商品數量的16倍之多,逼停了線下多年氾濫的製假窩點,送了超過800個制假售假者進監獄,為上萬品牌維護了利益。
2016-12-30 08:11:57
圖博館
劉曠:馬雲牽手百聯超越網購就看人工智能了
海南三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天使投資人2017-03-14

  傳統零售在電子商務的衝擊下,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一股關店潮。
超市領域,2016年沃爾瑪在全球範圍關閉了269家門店,2015年樂購在英國關閉了43家門店,2015年家樂福在中國關店超過15家;百貨領域,梅西百貨2015年關閉了14家門店、2016年又關閉了30家,成立於1893年的希爾斯百貨在2015年更是關閉了235家門店,國內的萬達百貨也接連關閉了多家門店……
  然而電子商務在經歷了瘋狂的增長之後也開始遇到了天花板,阿里巴巴電商用戶在中國市場正在逐步觸及到天花板,用戶增長速度正在逐步下降;與此同時,亞馬遜在全球的電商市場同樣也遇到了增長瓶頸。
  於是,打死也不承認自己遇到瓶頸的馬雲爸爸們開始把眼睛盯上了線下,並向自己曾經唱衰的O2O發起了進攻,還用了一個新名詞“新零售”取而代之,而傳統的線下實體在電商的衝擊下也開始紛紛向線上轉型,一場有關於新零售的革命就這樣在全球範圍浩浩蕩盪地開始了……
  中國巨頭們在全球新零售革命中大步向前,未來仍然充滿荊棘
自從O2O被提出,國內各行各業便相繼為之沸騰,同時人心惶惶!誰都張口閉口的在說線上線下融合,誰都想抓住時代蛻變的犄角,誰都在為之奮不顧身的折騰。
  3月2日,地產商業領域的巨無霸萬達集團與金融領域的龍頭企業中國銀聯達成合作,在攻下了商業地產、文化旅遊、電影酒店等一座又一座山頭之後,顯然王健林下一步的打算是深入到O2O,通過推進銀聯的支付創新和大數據應用來讓萬達成為全生態實體雲服務的引領者。
  明眼人看來,此舉頗有向馬雲喊話之意。上個月阿里百聯聯手共同打造“新零售”,網上的議論甚囂塵上,直到現在還熱度不減。不過在這之前,京東也先後入股了永輝超市,收購1號店,並與沃爾瑪達成合作。線上電商聯手線下實體之風,有如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
  然而,現在誰都沒有摸索出一個正確的、卓有成效的模式,不管是電商還是實體企業,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不同的是,一個是線上走到線下,一個是線下走到線上。
  京東、阿里有天然的互聯網技術優勢,萬達則是線下實體商場巨頭,雖然強強聯合能夠優勢互補,但說一定會產生1+1>2的聚合效應也是虛妄,電商實體仍然存在很多變數,線上電商與線下實體的聯合也可能面臨互相牽制的局面。
2017-03-15 09:27:23
圖博館
阿里折騰O2O付出了巨大代價:從最早的口碑網,到之後收購的高德地圖、銀泰商業,又花上百億的資本在文化、視頻、搜索各個領域進行注資,但無疑其瘋狂擴張背後會面臨更多的產業整合難題,而且雖然阿里掌握了對接線下的核心工具,但線下資源仍然是其短時間內難以跨越的短板。
  萬達折騰O2O道路且長:當前沿用於萬達廣場的“大會員、大數據”,雖然能夠掌握龐大的消費者資源,但如何讓移動端用戶轉化為實體的消費者,產生實際購買力並保障移動端用戶粘性等問題都並非易事。
  更為重要的是,如果只是通過線上為線下導流,也只能是廣告推廣。只有打通線上線下生活決策,並在商戶交易過程中實現盈利模式才能叫做O2O。“騰百萬”雖然黯然分手,但互聯網的DNA終是留在了萬達的“血液”裡,如今萬達聯手了中國銀聯不得不說其獲勝籌碼又多添了幾分。
  蘇寧折騰O2O交學費買經驗:相比萬達,傳統零售出身的蘇寧很早就開始了電商的轉型之路,在行業唱衰實體的時候,便開始了佈局O2O,這一點上也是先於其他很多企業。
  一路的試錯雖然交了不少學費,但積累的實力卻成了反攻的關鍵,一是以雲計算為支撐的IT系統堅實的基礎,二是線上平台和線下門店的融合,三是物流系統網絡的深度下沉,四是正在打造以蘇寧雲店為圓心的O2O生態圈。
  京東折騰O2O各種試水:早年京東與互聯攜手融創動力文創產業園推出體驗式消費空間樣板“京東互聯-融創空間”試水消費場景,接著京東聯手永輝超市試水線下體驗店佈局“4S”戰略,而後又聯姻沃爾瑪試水難啃的生鮮行業,一系列頻繁的動作雖然會給京東帶來龐大的線下資源,但歷來企業之間的資源重組,涉及企業各部門的利益和內部流程問題,並非易事。
  隨著京東沃爾瑪合作、阿里百聯牽手、萬達銀聯結盟,在這些巨頭們的推動下,中國的新零售運動正浩浩蕩盪地向前行進,但未來路上仍然充滿了荊棘。
  美國新零售雖然一路曲折,但依然沒有停止探索
與中國的新零售相比,美國的亞馬遜也早已開始了新零售的嘗試, 一鍵購物按鈕Dash和大數據預測發貨等黑科技一度震驚世界,為美國新零售帶來重大創新,但其普及度之低讓人咂舌,像Amazon Go火了一段時間後再無波瀾。
2017-03-15 09:27:50
圖博館
Amazon的生鮮電商業務Amazon fresh也不是很成功,只在西雅圖和洛杉磯的很少地方推廣,難以獲利。儘管如此,亞馬遜對於新零售的探索卻始終沒有停止,與中國電商的線上線下聯合不同,亞馬遜始終沒有停止用新科技創造新零售。另外Showroom和快閃店鋪(pop-up store)逐漸在美國興起,很多時尚品牌、奢侈品、汽車比如特斯拉,甚至亞馬遜的語音產品Alexa都設立了Showroom。
  而美國的一些傳統零售業們也在尋求轉變,一些大品牌正在通過借助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吸引消費者,比如BOPIS(Buy Online Pickup In-store)蒂凡尼和耐克都在藉用科技打造一種全新的消費體驗。
  日本電商發展相對落後,卻正借人工智能為新零售開闢了條陽光大道
在日本,很多實體店鋪很大程度上不只是買東西的地方,而是消費者“體驗的場所”。在產品方面,日本人具有很高的專注度,注重堅守一門手藝,並且精益求精。小到一碗拉麵、一塊豆腐、一個壽司,然後將其做大推向國際,而且日本商家折射的耐心、禮貌、周全、細緻入微的服務給消費者帶來的體驗是線上零售難以企及的。
  以日本壽司為例,據悉在日本一家迴轉壽司店帶來全自動化的高科技體驗,整個迴轉壽司的軌道設計成E形動線,以接待最多的客人,也更方便客人取餐用餐;員工批量製作壽司,飯糰都是機器製作;顧客可以單獨點餐,會有一條高速傳送帶將美食直送到餐桌前;用完的碗直接塞到桌子入口,自動回收和清洗,一天能清洗2萬個;所有的盤子都用電腦進行控制,通過數據分析了解顧客喜好,在智能化餐廳領域這家壽司店無疑是標杆性的存在。
  日本電子商務發展的時間並不長,卻湧現出了一大批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企業。
  優衣庫通過成立社交網站,利用商品評價引導激發消費者購買;東京百貨正在打通實際與虛擬庫存數據;永旺與雅虎合作,線上發放優惠券,線下實體店使用;日本最大的電信運營商NTT,應用GPS技術,獲取顧客數據,分析購買行為……
  人工智能正在引領這場新商業革命
  新零售的興起絕非偶爾,而是科技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
傳統零售業受到電子商務的衝擊,集體迎來了關店倒閉潮;而電子商務又受到人工智能的衝擊,線下體驗嚴重不足的電子商務迎來了天花板,曾經放出豪言能夠看清未來幾十年行業發展趨勢並認為電商要全面取代線下實體的馬雲也不得不做出妥協和改變,開始擁抱線下實體。
2017-03-15 09:28:55
圖博館
過去,人們對於購物的認知大多停留在買東西層面,但是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興起,卻開始讓購物成為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一種能夠帶來更多感官享受的線下體驗。而在人工智能的主導下,整個未來的零售業也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科技與購物融合
傳統的購物方式和電子商務早已不能滿足人們新的消費需求,科技的興起,讓這場零售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eBay攜手Rebecca Minkoff打造線下店智能鏡面,消費者可通過鏡子瀏覽想要的衣服,試穿後,在鏡面上購買支付。
一方面,越來越多人工智能產品開始湧現出來,從人們的穿戴到各種家居產品,對於眾多新功能產品的出現,大多數的消費者卻並不知道如何使用,也不知道他們有何功能,只有到線下去切身體驗感受,他們才能更好的了解和使用這些人工智能產品。
  另一方面,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引領下,人們的購物方式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比如通過手機,可以提前預定購物停車場、可以提前預約購物中心的餐廳等。而在線下的實體購物中心,VR、AR等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無處不在,它正在給人們帶來一種全新的科技購物消費體驗。
  此外,對於購物實體的商家們來說,通過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的運用,他們也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消費者,更精準地了解他們的消費習慣和需求,從而為消費者推出更合適的產品和服務。
  娛樂化、智慧型的超級購物中心將大批湧現
過去的購物,人們僅僅只是停留在買賣,今天的購物,而是成為了一種線下的生活方式,這對於線下的零售業生態也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一邊是單個門店的線下實體變得越來越少,未來還將會繼續有更多的門店關閉;另一邊卻是越來越多集合超市、逛街、電影、親子、餐飲等眾多消費於一體的超級購物中心開始不斷湧現出來。
  人們在伴隨著購物的同時,同時還會有娛樂、餐飲等消費需求,綜合一體化的大型購物中心也就應運而生。尤其到了周末,越來越多的戀人或者帶著小孩的一家人會去這種超級購物中心共度週末,體驗智慧新生活。
定制、個性化的消費正在成為新趨勢
  隨著消費的不斷升級,品質消費、個性化消費也開始日漸崛起,越來越多的線下零售店也開始推出個性化、私人定制的商品:如有的服裝店可以根據你的尺寸定制服裝,有的食品店可根據你的口味定制食品、有的蛋糕店可根據你提供的照片定制獨一無二的蛋糕……
2017-03-15 09:29:18
圖博館
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的運用,對於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起到了一種至關重要的作用。借助大數據能夠實現對用戶個性化需求的精準把握,而藉助人工智能則能夠實現對用戶定制、個性化消費的精準推薦,也能打造出更多的個性化服務和產品。
  零售供應鏈也正在重構
在新零售時代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品牌生產商正在把線下門店作為自己的線下體驗店,用戶通過線下體驗之後可以直接通過其線上平台下單消費。
這種線下的體驗一方面能夠樹立生產商的品牌形象,也讓用戶更了解自己的產品,給新產品起到一個很好的宣傳推廣作用;另一方面,線下的體驗也能夠帶動和刺激用戶的消費。
  那麼,無形之中這就會對整個零售業的供應鏈環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生產廠商將會去掉批發商、零售商環節,而是直接把線下門店作為自己的直營體驗店,把線上平台作為廠商直接連接消費者的預訂平台。
  也就是說,批發商、零售商將會變得越來越少,而直營體驗店將會越來越多,整個零售供應鏈正在重構……
  由此看來,在人工智能等物聯網新科技的推動下,整個零售業和電子商務也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與科技息息相關的體驗式消費正在變得越來越受歡迎,它也正在全面推動和主導這場新零售革命。
  回應
 很明顯,20年內,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將取代大部分工作,國家應開始考慮給每位國民提供基本生活補助。預防新的失業危機與轉型危機。
 共產主義前期就是大家都不工作,國家給每個人發錢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國家再生產再賺錢再發給大家,如果能良性循環,就慢慢進入各取所需的共產主義了。
 不可能!公民素質不夠高無法進入共產主義。比如,你這覺悟就完全不夠。
 其實阿里成功的最厲害的武器就是支付寶,支付寶可購物、可儲蓄、可轉帳,將原來的工廠、商場、物流、銀行融為一體,其對製造業起促進作用,對傳統商業起扼殺作用,對銀行業的威脅還在進一步積累中。
 但網頁做得再好,對顧客而言,總不如實體店的陳設那么生動具體,所以還是有部分顧客選擇線下採購。因此,今後的商業模式應是線上線下結合,如蘇寧,顧客可在實體店選購,營業員再通過網上配送或顧客直接上門自提。現有的實體店的功能將主要是陳列商品,供顧客直觀地挑選,再就是作為周轉的倉庫。
http://www.guancha.cn/Liukuang/2017_03_14_398712.shtml
2017-03-15 09:30:24
圖博館
外媒:電商崛起美國零售業面臨沒落

  該來的總會來,該走的也留不住。很多人覺得這句話是無病呻吟。但是對於美國的零售業來說這不是一句空話。在經歷了崛起,興盛之後,在電商的衝擊面前,終於要面臨沒落了。
  據西班牙《世界報》(EL MUNDO)網站2017.5.3報導,美國軌道洞察公司(Orbital Insight)衛星在3年內拍攝了28.4萬張照片,詳細分析了美國大型超市、購物中心和商業區的停車場後發現,美國各地都出現了零售業蕭條的跡象。
  隨後,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銀行通過分析照片出台了一份報告,細緻分析了美國零售業狀況。該報告從蘋果電腦、百思買集團(Best Buy)、有機食品、沃爾瑪等等,到“黑色星期五”、聖誕節大促銷,幾乎無所不包。
  但是分析的結果卻是災難性的。或許是美國人現在習慣了拼車購物,或者是在家用電腦或者手機網購。軌道洞察和摩根大通發現美國購物中心的停車場變得越來越空,雖然摩根提醒自己的客戶不要太看重目前的結論。但是,零售業所依靠的美國的大型商業中心和其中的連鎖店正在“自由落體”式下滑。
  除了衛星照片以外,其他方面也有證據證明美國零售的蕭條。今年3月10日,美國曾經的電子產品零售業王者睿俠(Radioshack)在2年半內第二次宣布債務重組。這不僅讓人懷疑,睿俠會不會走上競爭者環城(Circuit City)公司的老路,該公司在2009年因為電商的衝擊而破產。
  更大的衝擊來自於遍布北美的零售業巨頭西爾斯公司(Sears)在3月21日宣布,對公司持續運營的可能性表示懷疑,不過在未來12個月之內還能維持生意。換言之,西爾斯可能在12月之後隨時有可能破產。而在1995年的時候,西爾斯還是美國第九大公司。
  西爾斯的死亡可能代表著美國零售時代的終結,在1956到2005年,美國興建了1500家大型購物中心,現在只剩下了1100家,在10年內,這個數字將變成800。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零售業的沒落?摩根大通和軌道洞察也給出了第一個答案:科技。以亞馬遜為代表的電商大規模崛起已經給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帶來了巨大的威脅。另外,次貸危機導致無數人破產,很多人在經濟危機下不願意再花錢。
  其次,美國建立的商業中心是在是太多了,根據比例估計,美國的商業中心是意大利的7倍,是德國的10倍。
  最後,美國的年輕人開始變得越來越“歐化”(Europeanized)。年輕人不願意買車去購物中心,反而更加願意去餐館,顯然的,購物中心不是一個聚餐的好地方。
2017-05-06 11:19:08
圖博館
同時,美國酒店的入住率在2017年創下新高,而且這還是在特朗普限制移民政策的大背景之下發生的。這意味著一件事情,美國的年輕人更加願意把錢用在旅遊,而不是消費上。
  對於零售這個“薄利多銷”行業來說,單薄的利潤不足以支持行業在短時間內轉型,很多企業在轉型期就無法支持下去了。而且,目前美國的勞動市場幾乎充分就業,高昂的人工成本更是加劇了行業的整體惡化。也許在不久的將來,購物中心將成為一個歷史名詞。
  回應
 開餐館啊!我們這就餐館多的商場能看見人!
 杭州,曾經的武林路女裝街現在差不多是吃吃吃一條街了
 中國的城市綜合體也太多了且電商更歷害,我所在的二線城市靠近市區的綜合體興旺沒幾年就關了幾個。
 中國商場好像受到衝擊不大!一些大型超市還是爆滿!淘寶除了劣質品其實價格和實體店並沒有便宜多少(專門坑人黑店除外)。真正的受益者是那些交通比較方便的鄉村。因為從此再不用受小集鎮上那些亂抬價的電器店的鳥氣了
 起碼我住的這個城市因為淘寶這些電商,很多原來賣衣服的店都消失了,最多的時候一條街都是買衣服的,現在只有稀稀拉拉的幾家,上個月在蘇寧易購買了一個1100的冰箱居然比蘇寧的實體店便宜了1199,還送到家裡包安裝,而在蘇寧實體店買了要出三輪運輸費不說,還要根據樓層高度每層都算錢,可想而知,人只要不傻會選擇什麼方式來購物,實體店的倒閉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了。
 網上查了一下,還有便宜得更多的,同一型號蘇寧易購比蘇寧實體店便宜1400多。然而很快就壞,因為網購的冰箱散熱管竟然是用鐵管做的,而實體店正品當然是銅管。這是別人的經歷,我家的經歷是,雙十一在京東買的三門冰箱,一側竟然從外面摸是發熱的,一周之內就退掉了,當然京東的送貨退貨是沒得說。京東買的抽油煙機,後來看說明書發現抽風量也沒網上介紹的那麼大,但裝都裝好了,就懶得退了。據說網上賣的空調、電視、冰箱等都有網購特供版,有的是網店型號實體店沒有,有的則是網供版會減配或者材料差些。總之水很深,勸你不要太過貪便宜,尤其是食品類的,健康更重要。
在雲技術成熟之前,電子商務對比線下實體店面並不具有成本方面的優勢,相反的線上店面比線下多出了越8%-15%的物流成本。無論是東北的沃爾瑪還是媒體眼中的美國,人們關注的零售業實體店面的蕭條都是當地經濟或因經濟危機或因產業轉移而導致的經濟下滑、居民收入水平降低和人口遷移,而非記者們想當然的電商取代實體零售。
2017-05-06 11:20:25
圖博館
七成快遞小哥月收入不到5000元

  日前,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布了2017年“中國電商物流與快遞從業人員調查”結果。這是我國首次進行電商物流與快遞從業人員的調查,用客觀的數據全面呈現了“快遞小哥”的工作與生活狀態。調查顯示,74.6%的人月平均收入在3001~5000元,14.94%的人在5001~6000元,5.5%的人在6001~8000元,月平均收入在8001元以上的佔1.44%。
  據悉,該調查結果來自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聯合京東、順豐速運、蘇寧物流等骨幹企業共同發起的,問卷直接推送到一線人員,由被調查者自願、獨立完成,並啟用手機驗證功能確保了問卷質量。調查時間為2017年4月13日至26日,共回收有效問卷4363份。
  調查結果顯示,電商物流快遞從業人員男性佔絕對數量,佔比接近90%,青年所佔比重達到80.23%,36~40歲的從業人員佔13.75%,41歲以上的從業人員佔6%。62.2%的人平均每天工作時長8~10小時,24.46%的人在10~12小時,12小時以上的佔13.34%。近80%的人認為與過去兩年相比,工作強度有所增強。
  儘管工作強度較大,還是有近八成的受訪者對收入水平感到滿意。調查發現,選擇比較滿意、基本滿意和一般的從業人員佔78.7%,不滿意的佔14.6%,很不滿意的佔6.7%。
  回應
沒有橫向比•,是比同齡人(同學歷人,同工時人...)掙的多還是少?3險1金雇主付?不付犯法不?文中一概不見。
http://tech.sina.com.cn/i/2017-05-05/doc-ifyeychk7031981.shtml
2017-05-06 11:25:47
圖博館
賺飽飽!好市多誘惑你購物的8大秘訣2017.12.21中時

好市多 (Costco)號稱能讓顧客省大錢,但事實上他使用許多小技巧讓你受到誘惑而花錢,以下是專家分析好市多誘你花錢的一些秘訣:
  1.慷慨的退貨政策
91%的顧客認為商店的退款政策會影響他們的購買決定。Costco通過提供業界最靈活的退貨政策因引顧客,反而促使衝動購買讓你多了許多額外開支,最後卻根本不會去退貨。
  2.免費試吃
民眾逛賣場愛吃免費食物,研究顯示,提供免費樣本可使銷售增加至少30%,促使民眾購買從未打算買的東西。
  3.昂貴商品放在入口附近
一進到好市多,首先第一眼看到便是高價商品,大螢幕電視、智慧手機、鑽戒等,讓消費者看到容易衝動購物。
  4.美食區讓你休息
美食區美味的食物充滿長椅和座椅的等候區域只會鼓勵顧客花更多時間在商店中,讓你盡一切辦法,減輕負擔,反而休息夠了買更多東西。
  5.簡陋裝潢
任何好市多商店,裝潢擺設都非常簡單,誘使我們以為好市多的產品比任何地方都便宜,因為它不花錢裝潢店面,讓顧客不知不覺因為划算而忘了節制亂買。
  6.格局混亂
好市多讓顧客從商店的右邊進入,因為購物者常在不知不覺間向右轉。但是店裡格局混亂,你會有迷失方向的感覺,這稱作「格倫轉移」 (Gruen Transfer)效應,最後會令你衝動購物。
  7.應放在一起的商品分開放
刻意把商品分開放,啤酒不和葡萄酒一起放,藥房藏在店後面,迫使你走遍商店到處找,逛著逛著也買下原不打算買的東西。
  8.廉價品吸引目光
店裡某些商品特別便宜,其實是種銷售伎倆,因為虧本賣某些商品吸引消費者進門,再誘你購買並不划算的其他東西。
2017-12-21 10:31:26
圖博館
紛紛敗走海外“巨鱷”在中國輕鬆賺錢日子結束了2018.1.21中國之聲

  繼2016年下半年關閉中國內地10家商舖後,近日,來自英國的百貨品牌馬莎關閉經營多年的天貓旗艦店,這意味著,馬莎百貨——這家有百餘年曆史的英國零售巨頭,徹底退出了中國市場。
  “水土不服”飽受詬病
  瑪莎百貨(Marks&Spencer)是英國最大的跨國商業零售集團,亦是英國代表性企業之一,在英國零售商當中具有最高的盈利能力。是一家以自有品牌為驅動的百貨公司,和宜家的經營理念類似。
  馬莎用了10年的時間先後開了15家大型門店,但始終沒有在中國建立起品牌知名度,甚至有媒體稱“馬莎百貨犯下了幾乎所有能犯的錯誤”:如服裝款式老氣、斷碼嚴重、不符合中國消費者審美、本土化不足等,都是馬莎百貨在中國10年間飽受詬病的原因。
  這已經不是新鮮的話題了,但引起我們注意的是,過去一年,跨國公司紛紛以各種形式退出中國,比2016 年還要集中。據不完全統計,2017 年退出的跨國公司數量要比2016年多出一倍以上。
  “遠來的和尚”很難念好中國的這本“經”嗎?
  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之後,各種外企品牌開始進進出出中國市場;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各行各業的品牌知名度逐漸在世界打響,而最近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在國外做的風生水起的品牌企業在中國開店卻紛紛虧損,甚至最後不得不全線撤出中國。
  簡單分析這幾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或許我們可以有所收穫。
  英國最大時尚電商ASOS鎩羽而歸
  英國的最大時尚電商ASOS,它僅在中國堅持了兩年半就全面退出……累計虧損了520萬英鎊。
  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初,ASOS認為他們價格親民的時尚單品能夠從阿里巴巴等本地電商手中搶走一定的市場份額。但是在兩年的嘗試之後,ASOS中國地區的業務虧損了520萬英鎊。
  ASOS在中國鎩羽而歸,證明了在歐美成功的模式並不一定適合亞太市場的情況。
  中國電商市場活躍
  中國電商市場異常活躍,消費者在電商市場的選擇甚多很難吸引消費者;
  眾多快時尚品牌的競爭
  越來越多的時尚品牌結合線上線下進行全渠道營銷,些品牌在營銷、退換貨便易程度等方面的優勢,都將給ASOS帶來不可避免的競爭壓力。
  韓國易買得
  2017年5月,韓國新世界集團旗下的大型超市易買得將在華的5家店鋪出售給擁有卜蜂蓮花的泰國正大集團。目前在華只剩無錫一家超市,隨時都可能被拋售。
2018-01-22 09:41:00
圖博館
易買得早在1997年就進入了中國市場。由於本土化欠佳,賣場裝修、商品擺放等都沒有適應中國消費者的習慣,近年也遭遇連續虧損,2015年虧損351億韓元(2.1億人民幣),2016年虧損155億韓元。
  英國超市品牌Tesco
  2014年,英國超市品牌Tesco從中國市場撤離,將所有門店注入與華潤萬家成立的合資公司,認購20%的股權。而在2004年進入中國市場時,Tesco還是雄心勃勃,計劃在五年內投資400多億元,開設50個商場和30個購物中心,可惜,也只是一個匆匆過客。
  選址和管理水土不服
  歐美人習慣週末或假日驅車去郊區進行採購,延續這樣的思路,Tesco把大量的超市都選擇在郊區、場地和車位雖多,卻忽略了當時中國人均有用車輛較少、交通不便的情況;
  本土化不足
  再者Tesco的高管多是英國人士,對於中國本土的情況缺乏認知,導致決策低效、本土化不足。例如,當時Tesco採用全國統一採購,很多食品無法根據地域口味差異進行調整。
  事實上,那些曾經風生水起的老品牌也在逐漸淡出我們的視野。比如:風靡一時的三星、東芝等海外品牌手機;松下、索尼等老牌家電等。
  據統計,在中國2017年銷量最好的前十手機型號中,國產品牌佔據八席。Oppo R9s成為去年中國銷量最好的一款手機,市場份額達到3%。而蘋果是唯一躋身前十的海外品牌。
  2015年,松下中國正式宣布終止中國區域內的電視生產和製造業務。
  2017年的3月17日,中國美的集團收購東芝公司白色家電業務,這家日本家電巨頭品牌也就此在中國淪陷。
  中國市場這麼大,為什麼眾多國際品牌都紛紛敗走?
  面對偌大的市場、令全球廠商覬覦的消費力,國外“巨鱷”因何無處下嘴?經營模式、市場定位、商品選擇……儘管每個品牌都有著個性化的理由,但未得天時地利人和,總是他們共有的悲哀。
  無法遵守中國的相關政策
  比如近日宣布退出中國市場的來自澳洲的澳勵娃奶粉,就是由於沒有獲得配方註冊,無法遵守我國最新發布的“史上最嚴”的奶粉新政相關規定。
  選擇入鄉隨俗還是“水土不服”?
  不論是歐美品牌還是日韓品牌,一旦是發展出色的,都是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後,及時調整產品風格,對品牌進行一定的本土化改造,來適應中國消費者的品位。
2018-01-22 09:42:20
圖博館
是寧要品牌特色,還是要當地市場?這其實是一個兩難選擇。2016年,滴滴和Uber在中國市場結束了死磕局面,Uber難以忍受巨額虧損,退出中國市場,該公司業務併入滴滴,並換取了一定比例的股權;2017年麥當勞選擇賣掉了企業並進行品牌授權,中國內地2400多家門店的老闆換成了中信……
  縱使陸續有越來越多的海外品牌以各種形式退出中國市場,然而在如今消費升級浪潮之下,國內新興消費群體的潛力依舊對海外品牌有著無窮吸引力,沒人可以斷定他們不會捲土重來。
  但是,對於所有的全球正在“走出去”的企業來說,市場永遠是對的,讓消費者買賬才是正理;如今,中國的眾多企業正在大規模地“走出去”,並且正迅速成長為世界重要的直接投資輸出國,那更要吸取這些在中國市場“敗走”的海外品牌的教訓,避免自己在海外市場重蹈覆轍。
  回應
 他們進來時享受了超國民待遇,佔盡了政策紅利的便宜,中國本土資本則被政策打壓而處於劣勢,他們想不賺錢都難。只要想想減免的土地成本、各種應納稅費佔一家企業毛利的多少,就知道他們所謂的“市場競爭力”來自哪兒!當他們被取消了超國民待遇,必須與中國資本公平競爭時,輕鬆賺錢的好日子自然就結束了。
 品牌固然重要,但價格必須適合,質量必需保證,要是這三者缺一,那就是自砸品牌,無人問津!
 中國市場競爭太激烈,而且變化速度非常快,只有適應這種競爭程度的人才能在這裡生存
 物競天擇,前幾年是生物大爆炸,現在則是生物劣汰,沒毛病

台商品牌敗走大陸市場的真正原因2017-07-25

由於現政府有意疏離中國,所以台灣官方經常有意無意的製造一些敵視大陸的氛圍,特別是隱喻一些台商在大陸經營失敗的例子,好像這些台商的失敗是來自對岸的打壓,很多經營不順遂的台商也多所附和,因為這樣可以合理化自己的失敗,讓投資人不會怪罪自己的無能與無知!
2018-01-22 09:43:05
圖博館
其實大部份台商企業與品牌在大陸市場失利的原因,主要是自己發生了根本性的經營失誤,就算去的早,曾經賺到一些時間財與機會財,但當大陸市場不斷成熟,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之時,自己企業的經營競爭力並未同步提升,經營自然越形艱困,最後只能打包走人!
  台商品牌最明顯的經營失策,是只會賣物美價廉,以提供高CP值的量大產品為主,在早期大陸物質缺乏,本地貨品質低劣,進口商品又太貴的局面下,自然能賺得滿缽滿盈,但隨著大陸家庭日漸富有,當地老百姓的品味日漸提高,台商品牌的市場地位已從高檔降為中檔了,像溫水煮青蛙般,很多台商沒太感覺這種改變,多數台商的對策是以更低的進料與生產成本來維持利潤,壓低成本下的商品水準更形低下,這種向下沉淪,反市場操作的策略,是很多台商品牌的因應之道。
  反觀日漸茁壯的品牌,不論是台商,陸企或外資,都是敢於向高品質與高價挑戰的一羣,......
  第二個台商品牌業者在大陸常犯的錯誤是“缺乏自有店面”....
  第三個問題是台商品牌常會輕忽“產業環境與經營模式的改變”,....

家樂福尷尬局面:不思進取節節退敗輸在供應鏈缺失2018.1.19界面

  進入中國23年的家樂福,在黃金時期錯失了轉型的重要機會,讓自己陷入如今的尷尬局面。
  2018.1.18,法媒《迴聲報》報導,家樂福正在研究出售其在中國的業務,並指出買方是歐尚、阿里巴巴。幾個小時之後,家樂福方面便否認了這個說法。二十多天前,2017.12.21,據法國月刊《Capital》未註明的消息來源稱,家樂福首席執行官已聘請三家投行研究剝離中國、阿根廷和波蘭業務的方案。對此,家樂福同樣給予直接否認的態度。
  “大潤發都賣了,家樂福憑啥不賣?”張宏兵聽到家樂福出售傳聞時說,“出售家樂福是遲早的事情,現在只是價格問題。”他曾經是家樂福中國的一名高管,在這家公司就職十多年。
  就算家樂福不斷否認,它的言辭似乎沒有什麼人在乎——賣掉家樂福,已經是這個行業內公開的秘密。
  家樂福退出中國市場的傳聞自5年前就開始了。
  只是現在家樂福已經不好賣了。
2018-01-22 09:43:57
圖博館
法國人施榮樂1999年被家樂福法國總部從台灣市場轉調至中國大陸,負責中國市場的業務。在施榮樂任期的7年時間,家樂福完成了在中國的整體戰略佈局,一共開店81家。尤其是2003至2006年的3年間,家樂福門店數以每年16家的速度遞增。這也使得家樂福在外資零售始終保持門店數第一,成為中國市場上名副其實的大賣場巨頭。
  張宏兵還記得當時家樂福新店開業時的場景。開門前等待入場的消費者會擠滿賣場大門,貨架上為開店而設置的優惠商品用不了多長時間便會售罄。家樂福在當時中國人眼中,是一種頗為高級的賣場購物模式。它與這個國家此前流行的小賣部完全不同,大賣場是一種新時尚。
  家樂福在中國曾經擁有自己的黃金時期。
  家樂福當時確實有著清晰的擴張策略。
  施榮樂為了加速家樂福開店,賦予各地店經理極大的自主權,讓他們來決定選擇商品、定價,甚至選址。這在短期內調動了人員積極性,貢獻了驚人的高銷售額。
  這種輕資產模式在大賣場跑馬圈地的時代有利於家樂福攻城略地。
  2006年,家樂福在中國的門店數突破100家。當時的沃爾瑪在中國僅有60多家門店,它還在希望通過收購台資超市品牌好又多來加速佈局,赶超這位來自法國的競爭者。
  不思進取
  神像開始從2010年逐漸坍塌的。
  在此之前家樂福內部已經發出了不少危險的信號。
  在施榮樂時代,靈活放權的管理戰略讓家樂福實現了門店的急速擴張以及高度的本土化。但這也給後來的家樂福發展埋下了隱患。
  例如門店權力過大導致總部無法集權,這進一步導致各個門店質量差異較大。一旦店長管理能力較弱,整個門店就很難經營出色,個別門店甚至表現糟糕。這樣的弊端,在2008年之後,市場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很容易被暴露。
  直到2007年,羅國偉正式出任家樂福中國區總裁之後,開始對家樂福中國區進行改革。逐步回收門店權力,並在家樂福華東、華中、華南、華北4個大區下面設立以城市為單位的CCU(城市採購中心),把門店原有的採購、促銷、費用談判權收到CCU。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店長的積極性。被削權的店長沒有上升空間(家樂福中高層重要職務多為法國籍),隨後出現了店長離職潮。
  動盪局面容易產生頹勢,但在內部還在反复磨合調整的時候,意外來了。
2018-01-22 09:45:02
圖博館
張宏兵把2008年視為家樂福在中國發展史上受到的最嚴重的外部因素衝擊。2008年4月,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在巴黎遭到不公待遇。中國民眾把憤怒髮洩在了法國企業家樂福升上。抵製家樂福,零售行業提及2008年不會繞開這個話題。
  但最致命的因素還是內部的不思進取。
  如果把市場競爭視為一場遊戲比賽,那麼2010年前後家樂福還有續命時間。
  家樂福有充足的時間調整,但是它並沒有付諸行動。
  家樂福一個最大的短板在於供應鏈缺失。它沒有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和物流環節,所以沒有自己的供應系統,家樂福的物流體系一直是由供貨商將貨品直接送達店面在大賣場的黃金時代,供應商處於相對弱勢。但是家樂福並沒有對優質上游企業進行併購或者產股而產生供應鏈協同。
  永輝在暗中做了這件事。
  永輝當時在生鮮供應鏈端通過買斷、直採等方式,不斷積累自己在生鮮的供應渠道與鏈條,並把這樣的做法延伸至其他商品品類。以至於如今它在生鮮領域已經建立起了自己的壁壘。“永輝在國內能做到這個地步已經是供應鏈扁平化的高手了。”張宏兵如此評價家樂福如今的對手。
  大潤發雖然沒有像永輝那樣,在生鮮供應鏈端進行產地直採,但其憑藉超強的門店執行力和效率,用低價策略在三四線城市的客流實現逆勢增長。“同時,由於每個員工擁有門店股份,這種刺激員工積極性的做法後來也被開始模仿。”復星集團商業顧問程崗說。
  事實上,在供應鏈上游尋求合作、提升商品競爭力是日本、美國的零售商的通常做法,例如7-11、沃爾瑪美國、Costco等零售企業經常聯合上游企業共同開發商品,甚至買斷供應鏈,加強商品差異化優勢。
  其實,沃爾瑪也曾遭遇了總部大幅裁員、精簡結構的變動。但沃爾瑪更重要的舉動是在全國加大物流中心和配送倉庫的建設,2014年沃爾瑪已經在全國物擁有流配送中心20個,這在物流不斷上漲的年代大幅提升了效率。此外,沃爾瑪旗下另一業態山姆會員店也在那幾年加速擴張,這種擁有超強供應鏈的業態被譽為沃爾瑪最賺錢的業態。
  而恰恰是沒有物流配送中心和庫存模式,讓家樂福無法在短期內用巨大代價迅速建立這樣的供應鏈體系。早在施榮樂和羅國偉時代,物流和配送中心的建議就被提及。但一直到羅國偉卸任的2011年,物流中心的計劃因成本過高被擱置。
2018-01-22 09:46:06
圖博館
隨後,家樂福中國新一任總裁唐嘉年上任,但他直到2015年才開啟了家樂福在中國的最大變革。這些變革主要包括三個較大的方向——集中採購權、​​開建配送中心、上半年上線電商業務。
  集中採購權就是家樂福將全國的24個城市商品採購中心(CCU)重新組建成6個大區採購中心,各城市門店的採購和運營將被分離。與6大採購中心相匹配的是,輔以建立六大配送中心,類似沃爾瑪在中國的做法。
  “太晚了。”陳岳峰如此評價家樂福隨後的一系列動作。
  2009年,家樂福的門店數量被大潤發超越。2010年,家樂福的銷售額被沃爾瑪超越。
  2012年後,家樂福中國業績和利潤,開始進入到雙下滑的階段。到了2016年,家樂福的單店業績從2009年的2.35億元滑落至2016年的1.58億元。而大潤發和沃爾瑪的單店業績分別為2.54億元和1.75億元。
  積重難返
  家樂福在零售模式上的一些新嘗試,也沒有成為拯救其頹勢的超級英雄。
  2014年,家樂福在上海推出橙色鮮亮的“Easy家樂福”便利店;隨後一年,家樂福開出了購物中心。2016年,它還將部分門店調整至24小時營業。但都不被看好。“Easy是個什麼鬼?”張宏兵說,“便利店不像便利店,小超市不像小超市,家樂福完全找不准定位,畢竟小業態和大賣場的經營完全不一樣,粗放式和精細化的風格完全不同。”家樂福雖然在歐洲有4000家便利店業態,經驗豐富,但在中國仍然不能解決規模和效益的均衡問題。
....
  相關新聞
27年歷史的家樂福高雄十全店2018.1.14結束營業
傳家樂福或將中國業務售給阿里巴巴 但家樂福否認2018.1.17

借道電商入華,零售巨頭Costco搶食會員店市場2017-09-21 21世紀經濟報道

在中產階級崛起,消費升級浪潮之下,會員市場的培育似乎只是時間問題。那幺好市多的另外兩大法寶商品和平價,在打入中國市場後,是否還能保持同樣的優勢呢?
  正當瑪莎百貨、易買得超市、樂購等國際連鎖品牌敗走中國市場時,有媒體報道稱,美國最大的會員制倉儲式超市Costco(好市多)正在謀劃在上海開設實體店,但目前還沒有詳細時間表。消息傳出後的一週,好市多宣佈在天貓開出第二家官方旗艦店。據好市多方面表示,未來將通過一般進口和跨境進口的雙進口通路全面擁抱中國市場,引進包括生鮮在內的優勢品類。
2018-01-22 09:47:15
圖博館
事實上,好市多傳出要在內地開店的消息並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記者採訪過的多名業內人士均表示好市多對中國市場“覬覦”已久,甚至早在1999年就在北京開設了辦公室。
  在付費會員制度前景尚不明確的情況下,好市多選擇借力電商的東風吹進中國市場。記者在採訪過程中瞭解到,Costco在三年前通過美國農貿署介紹,跟阿里巴巴的首次接觸後,決定先通過天貓國際試探水温,只用了5個月時間在天貓國際上開出旗艦店。
  制勝法寶
  過去的2016年,對於北美零售業而言無疑是陰霾籠罩的一年,大部分主流百貨超商經營數據都經歷了“滑鐵盧”,其中不乏知名企業的身影:梅西百貨去年總銷售額同比減少4.8%,淨利潤大幅下滑43%;希爾斯虧損高達6.35億美元;彭尼百貨淨收入同比下降41%。
  寒冬之下,好市多的表現猶如一股清流,股價和業績保持了雙增長。根據好市多公開年報顯示,2017 財年計劃仍以31家新店的速度在全球擴張,預計會達到750家。
  擁有全球71個國家和地區741家分店及8670萬名會員的巨大體量,好市多最核心的商業模式的三大法寶就是“商品、平價、會員”。近五年來,Costco整體毛利率一直保持在11%上下,這個數字遠低於中國的大賣場與便利店。
  有別於擁有眾多產品品類的沃爾瑪,好市多一直保持4000個左右精選,因此庫存週期天數也快於一般的零售企業。實際上,好市多的利潤來源主要為會員年費,其2015年的財報數據中可見端倪:2015年,好市多商品銷售虧損1.6億美元,會員費收入25億美元。2017年6月,個人將由55美元上漲至60美元(約等於394元人民幣),精英會員由110美元上漲至120美元)。
  模式待考
  在中百集團董事總經理、資深零售業觀察者萬明治看來,其實Costco的成功不止出現在北美市場,台灣市場也同樣受到追捧,因此根本不存在華人消費者水土不服的問題。”
  事實上,虎視眈眈的不止有好市多,其永遠的對手沃爾瑪旗下同屬會員模式的山姆商店,近年來也在不斷加大開店力度。
  7月,位於深圳龍華的山姆會員店正式開業,這是山姆進入中國21年後開出的第16家門店。山姆會員商店中國區總裁文安德表示,比起美國消費者,中國的會員更加年輕,更願意去嘗試、體驗新的商品和服務,消費能力也更強,會員的成長速度會比成熟市場快得多。
  在中產階級崛起,消費升級浪潮之下,會員市場的培育似乎只是時間問題。那幺好市多的另外兩大法寶商品和平價,在打入中國市場後,是否還能保持同樣的優勢呢?
2018-01-22 09:51:43
圖博館
騰訊入股「家樂福中國」2018-01-23 聯合報

繼沃爾瑪、大潤發後,在中國大陸設點的外商零售業家樂福也撐不住,向陸資招手賣股。法國零售商家樂福昨天宣布,騰訊與永輝超市將對家樂福中國進行潛在投資,且家樂福與騰訊已完成戰略合作協定。
家樂福同時宣布大裁員,將提供自願離職方案把法國國內人力裁減二千四百人,此外,自西班牙Dia超市手中買下的二七三個門市也將關閉。家樂福目標在接下來到二○二○年間,每年省下廿億歐元成本。
在互聯網+新零售浪潮下,最先是京東在二○一六年六月從沃爾瑪手中收購一號店,去年十一月阿里巴巴拿下大潤發,原本市場盛傳阿里將併購家樂福,但騰訊去年十二月先投資永輝超市,昨天再聯手入股家樂福。
經濟通報導,騰訊、永輝超市與家樂福昨天簽署初步投資協議,兩間公司將入股家樂福中國;潛在的投資將整合家樂福的全球零售資訊、騰訊的技術優勢、及永輝的業務行銷,今後重點發展生鮮零售領域。三方合作還包括大數據整合、智慧零售、行動支付、實體體驗和資訊分析,計畫提升家樂福客流量,強化市占影響力。
不過,家樂福沒有披露騰訊、永輝入股的具體比例,僅稱投資完成後,家樂福仍將是家樂福中國最大股東,並沒有完全交出經營權。
家樂福一九九五年進入大陸市場,聯商網統計,家樂福中國的實體店總數二六九家,其中包括二三○家大賣場,卅九家便利店,電商業務也已在十八個一、二、三線大城扎根。但家樂福二○○九年銷售額首次被大潤發超過,二○一○年門市數量又被沃爾瑪趕上,市占影響力從二○一二年開始不斷下降。
家樂福目前是僅次於沃爾瑪的全球第二大零售商,在亞洲市場銷售逐年下降,運營虧損擴大,尤其家樂福雖在台灣發展不錯,但在大陸業績不佳,平均門店銷售額年減百分之七點六。家樂福雖然力圖調整轉型,但成效似乎並不明顯,去年起市場頻傳家樂福恐將出售大陸業務。
以營收計算,家樂福是全球第二大的零售商,但是近年來不僅在法國國內的市占率持續的下滑、在海外的市場和電子商務方面,也面臨挑戰,上周曾調降獲利展望。家樂福昨天宣誓要成為電商領導者,未來五年將在數位領域投資廿八億歐元,並且在法國推出名為Carrefour.fr的網購平台。
2018-01-24 10:50:50
圖博館
沃爾瑪轉型“突圍”前路維艱“一站式購物”遇挑戰2018.2.24中國證券報

  沃爾瑪網上訂單增長放緩,顯示美國電商領域競爭日益激烈,沃爾瑪作為傳統零售巨頭轉型難度越來越大,短期內零售領域“雙雄爭霸”局面或持續。
  電商業務不及預期
  近年來,沃爾瑪將電子商務市場視作新的收入增長點且不斷投入大量資金,但其電子商務營收已經連續第四個季度下滑。在截至2018.1.31的三個月,沃爾瑪電商收入增速為23%,遠低於前一個季度的50%。
  此外,沃爾瑪整體盈利也在大幅下滑。上財季其經營利潤下跌28%,至11.17億美元。沃爾瑪解釋是電商價格戰以及電商本身利潤率比實體零售低。
  與亞馬遜競爭未佔上風
  此前曾有分析指出,無論從規模大小還是從資金實力來看,沃爾瑪都是唯一有能力跟亞馬遜一較高下的零售商。過去幾年里沃爾瑪也一直不斷進取,跟亞馬遜展開競爭。
  沃爾瑪從2016年起打響與亞馬遜的電商價格戰。截至去年11月,11大類213件商品的平均在線零售價格僅比亞馬遜高出0.3%,創下史上最小差距。...但從目前看,其在與亞馬遜的競爭中並未取得優勢。亞馬遜第四季度淨銷售額為605億美元,同比增長38%;淨利潤為1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7.49億美元增長154%。
  “一站式購物”理念遇挑戰
  沃爾瑪由美國零售業的傳奇人物山姆·沃爾頓於1962年在阿肯色州成立。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沃爾瑪公司已經成為美國最大的私人雇主和世界上最大的連鎖零售企業。沃爾瑪在全球27個國家開設了超過10,000家商場,下設69個品牌,全球員工總數220多萬人,每周光臨沃爾瑪的顧客有2億人次。
2018-02-24 11:37:15
圖博館
沃爾瑪在發展歷程中能夠脫穎而出並非偶然,其超級市場比一般的超級市場面積略大,每家平均約佔地45000平方尺,經營的商品品種齊全,但凡一個家庭所需要的物品在這裡都能買到,“家庭一站式購物”成為其經營理念。
  此外,所有的大型連鎖超市都採取低價經營策略,沃爾瑪與眾不同的是,它想盡一切辦法從進貨渠道、分銷方式以及營銷費用、行政開支等各方面節省資金,提出了“天天平價、始終如一”的口號,並努力實現價格比其它超市更便宜的承諾。嚴謹的採購態度,完善的發貨系統和先進的存貨管理是促成沃爾瑪做到成本最低、價格最便宜的關鍵因素。
  但目前其“一站式購物”理念已經難以適應電商市場。換言之,無論其物品多麼齊全都無法做到應有盡有,而眾多消費者可能更傾心分多次在線上選購商品。因此,靠實體零售起家的沃爾瑪正在學習如何憑藉其現有的實體零售店從亞馬遜手中挖走顧客。例如,沃爾瑪已經通過將線下/線上服裝店合為一體的方式來一步一步地向服裝電商領域進軍,如今該公司已經可以做到向顧客提供試穿、到店取貨以及在本地店鋪退換線上購買服裝等服務​​。
2018-02-24 11:38:12
阿楨
美媒:美國發生激烈辯論,誰失去了中國?

  美國《新聞週刊》2019-06-24原題:美國大公司如何讓中國再度偉大 美中關係出現令人震驚的轉變。
  向來是外商夢想市場的中國對外開放後,外資不斷湧入:起初是尋找鞋業、紡織等低技術行業的廉價勞動力;後來隨著中國變富,外企看上13億顧客。
  超過600家美國公司推動中國“貿易最惠國”待遇。加入世貿組織是中國向全球貿易大國轉變的終極信號。
  本世紀頭10年多數時候,中國改革繼續。但500強企業與中國的熱戀開始受傷。中國越來越多發展本土企業,與在華外企展開競爭。早在特朗普當選前,美企的抱怨就開始增多。中國美國商會不久前對美企的調查顯示,超過40%受訪者表示想要回到“關稅前的現狀”。

美雜誌:美國零售業大鱷在華迷失

  美國《福布斯》雜誌2019-06-24原題:家樂福是中國零售業“綜合征”的最新犧牲品 就在西方進口商和批發商正應對這個關稅(肆虐)的怪誕世界時,西方零售商繼續發現中國是個開店難的世界。被普遍視為世界第二大零售商的法國巨頭家樂福,成為最近感受到這種痛苦的西方零售企業,近日宣佈將在華80%的股份出售給中國企業,其中包括(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美國家居建材用品零售巨頭)家得寶、(英國零售巨頭)瑪莎百貨等,它們都已關閉在華門店。目前仍在中國開店的是美國沃爾瑪。但儘管繼續在華開著400多家店,已多次表達對在華業務不滿意。
  儘管(西方)速食和奢侈品牌在中國生意興隆,但僅有為數不多的西方零售商仍在華開展業務。在中國生意興隆的唯一真正成功零售企業是宜家,自1998年赴華,如今宜家已分別在內地和香港開辦29家和4家店。
2019-06-26 09:56:36
阿楨
俠客島:Costco的套路能在中國玩多久? 2019-08-29 海外網

  這邊廂大媽突出重圍,在烤雞佇列前彰顯“大吉大利,今晚吃雞”的決心。那邊廂大爺老當益壯,左手茅臺、右手五糧液,若非“限購一瓶”擋住去路,不搬它兩三箱終究意難平。Costco的庫存在開業五小時後漸漸被掏空,以至於不得不宣告暫停營業。
  自1976年在美國加州聖達戈成立以來,Costco便客流如織。僅靠物美價廉就能實現嗎?
  Costco中搶購的人們裝滿的購物車,大概都是在貨比三家後做出的理性選擇。
  不過結合行為經濟學的一則理論來看,為了讓顧客把購物車塞滿,Costco也是花了不少小心思。
  每種品類,只提供2-3種選擇。
  在Costco店裡,沒有任何指示標誌。隨意打亂擺放位置,還經常變換商品位置。為了找到心儀商品,顧客在繞道而行的過程中難免被計畫外購買商品打動,不知不覺中將其放進購物車。
  作為會員制的超市,Costco從2019年4月26日起開放會員註冊,會員費一年299元。尚未開業之際,Costco便已通過宣傳其物美價廉及會員優惠收穫了數萬名會員。
  作為會員能享受哪些優惠呢?所有3000多款精選產品超低價格,商品90天無理由退貨,對會員卡不滿意可以退卡。
  這一制度安排很顯然擊中了消費者的“損失厭惡”心態。會員費都交了,要是不多買點,豈不虧了?
  不僅是會員制度,Costco的選址——設在郊區,也利用了這種心態。
  首家中國境內店鋪選在遠離市中心、但直通地鐵的閔行區朱建路,付出一個多小時乘車成本的購物者很難不產生這種心態:大老遠來了,要是不多買一點,怎麼對得起搭進去的時間?
  Costco祭出低價策略,保證所有商品的毛利率不超過14%,一旦超出、須向CEO彙報並經董事會批准。
  來Costco,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大膽下單、大膽辦會員吧,因為沒有風險只有好處。
  最後,誰不喜歡在購物的結束還有“彩蛋”呢?就像宜家的一元錢甜筒一樣,Costco有三十多年沒漲價的熱狗套餐。
  1.5美元的波蘭熱狗套餐內含無限續杯飲料,廚藝精緻不見得,但管飽綽綽有餘。
  在中國,Costco的披薩也是便宜大份,離開超市之前,最後“薅一把羊毛”,這樣的購物體驗當然是愉快的。
2019-09-01 08:47:01
阿楨
Costco的商業模式更像是仲介,會員費就是服務費,直接對應消費者和供應商,極低的利潤僅僅用來平衡一系列成本,真正的利潤只能從會員費裡產生。2018年Costco淨利潤是31.34億美元,僅會員費便已達31.42億——比整體利潤還要高。Costco的利潤來源當然不言自明瞭。
  除此之外,Costco還在運營等方面做到了開源節流。
  口口傳播之下,美國平均每10個家庭便有4家坐擁 Costco 的付費會員身份。
  2019年第一季度,Costco便以13.1%的市佔有率佔據美國老大地位,沃爾瑪僅5.4%。
  自2013年起,中國的商品零售額雖保持上升態勢,但增速不斷放緩。2018年前十個月,零售額增速甚至跌至一位數。不過從網上零售額及其在零售中所占比重來看,增長勢頭十分喜人,各大電商也在購物節中爭相創造一山更比一山高的銷售記錄。
  在分析人士看來,阿裡的盒馬生鮮、永輝的超級物種等借助大資料線上線下協調配合的新零售商家,均有可能成為Costco的有力競品。
  加之“土著”商家在資料積累和運營模式上更瞭解中國人購物習慣,這些都是costco必須面對的挑戰。
  今天是Costco開業的第二天,美式大倉庫門口依舊排起長隊。但是這隊能排多久,恐怕只有時間才能告訴我們答案。
  回應
大家不就圖個物美價廉嗎,國內大型超市不能模仿這種模式嗎?!
Costco基本全是高單價的產品,低單價的很少,只是讓你覺得了便宜,這樣他的銷售額才能飛漲……
這件事兒一定要辯證的看待。一個美國零售巨頭,選擇這個時候來中國開店,是什麼意思?總統正在召回美國企業,貿易戰陰雲還未散去,這個時候趕來登陸,其用心何在?
是的,所以政府大力宣傳開市客隆重開業,特斯拉驗收竣工,就是為了打川普點臉。
國人愛占小便宜,羊群效應。滴滴打車就是一例,先補貼,拉攏人氣再市場價。COSTCO,估計也例不了外。尤其要加入會員費,更不能跌破市場成本價,有集資嫌疑。
2019-09-02 07:59:53
阿楨
大跌眼鏡!Costco上海開業後 出現民眾排隊退會員卡 2019-09-02 聯合報

好市多(Costco)於8月27日在上海開幕,開業首日人潮洶湧導致當天下午暫停營業,不過人民出版社主辦的「每日人物」報導,開業5天後也就在8月31日起,Costco開始出現排隊退卡的隊伍人潮。
  報導指出,Costco剛開幕時,為了吸引顧客打出優惠折扣,成功吸引人潮製造話題,然而開幕日當天吸引許多人的商品被搶購後已暫時缺貨,尤其比零售指導價還低人民幣1元、售價人民幣1498元的飛天茅台已經從架上消失;原本售價人民幣32.9元的2瓶裝冷藏牛奶,也已經調到人民幣53.9元,不再像剛開幕時如此吸引人。
此外,有一對年輕夫婦抱怨,原本是因為地方大、東西又好,才會帶小孩一起逛,想不到卻被人潮擠爆,把小孩搞的不停哭鬧,因此決定不會再來,於是在31日選擇辦理退卡,然而連退卡都要排隊,退卡隊伍的人潮甚至多到Costco員工沒時間休息,從上午一直工作到下午2點都還沒吃午飯。
  Costco實行倉儲會員制,盈利貢獻主要來源於顧客購買的會員年卡,而不是透過商品銷售進銷差獲得利潤,Costco在5月開始辦理會員卡,在大陸推出兩種會籍,分別是金星會員主卡年費人民幣299元;企業會員主卡年費人民幣299元。
  由於Costco有90天無理由的退換機制,因此上海店開幕前就不被大陸網友看好,認為規則會被「刁民」玩壞,沒料到幾天後就出現退卡潮,對於以年費為盈利主要來源的Costco來說是個壞消息。
2019-09-04 07:28:09
阿楨
最新調查:購物網站評價 逾1/3是假的 2019-11-30 世界日報

消費者網站Fakespot調查,包括亞馬遜、沃爾瑪和絲芙蘭等主要網站的購物的網路「使用感想」,逾1/3是由機器人或有酬作者撰寫的假感想。聯邦貿易委員會開始嚴加打擊違規者,國會議員也敦促亞馬遜加強網站審查監督;蘋果公司11月則是突然撤掉其網上商店所有產品「使用感想」和評分。

黑五銷售狂潮席捲全球 多國環保團體促禁止 2019-11-30 世界日報

美國人在感恩節次日正式展開年底節慶採購活動,不過感恩節的法俄南非等地也湧現採購潮,這引起一些行動分子、政治人士,甚至消費者反彈。

好市多黑五還沒結束就爆「退貨潮」? 網友冷眼旁觀 2019-11-30 聯合新聞網

被譽為「全球最長的黑色購物節」11月25日開跑,這個週末也進入最後兩天,由於折扣商品和優惠不如預期,人潮不如前幾年一樣多,昨天加碼推出「生鮮類」商品下殺折扣,仍感覺買氣冷清,甚至有民眾已經在網上貼出「退貨潮」的照片,不少人也反應今年真的「不太激情」。
  回應
台灣的退貨率低美國
台灣人又不過耶誕節,是要黑五啥?
台灣人就愛裝高尚,外國節日比較香,人家萬聖節/聖誕節都要跟著過

這個“黑五”靜悄悄 2019-11-30 觀察者網

美國不少商家指望營業額能夠抵上全年的30%。美國線上42億美元增長15%,但雙11僅天貓一家就進賬2684億元(381.7億美元)。
  “網上什麼都能買”,實體店不行了
……
  回應
雙11和黑五的對比能感受到中美民眾的實際購買力
黑五:兩個美國人喜氣洋洋的搬著一台中國TCL的彩電。還有一幫人搶著海信的電視,而旁邊的三星一點都沒動,美國消費降級情況看起來很嚴重啊。
不,中國是因為經濟下滑嚴重所以民眾只能趕在打折季瘋狂囤貨以備過冬,而美國經濟大好….求職戰忽局,有職位空缺請私聊。
2019-12-01 10:05:07
威爾剛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2019-12-20 14:32:23
阿楨
人民幣不好賺了 不敵陸企強攻洋品牌加速撤離中國 2022/02/08 中時

不久前一位在大陸有大量粉絲的好萊塢明星感嘆道:「人民幣愈來愈難賺了」,其實不只好萊塢,許多西方企業這些年來大賺人民幣的盛景也早已顯露疲態,許多人認為是成本上升導致經營環境惡化與政治因素干擾,倒不如說是外商這些年因為太容易賺錢而漸趨怠惰與傲慢,趕不上市場的快速變化而遭到淘汰,政治問題只是對外企雪上加霜罷了。
過去曾經紅極一時的西洋時尚品牌、尤其是接近一般民眾快時尚,在幾年內迅猛擴張的速度讓外商們見識了中國市場無與倫比的力量。在中國網購經營5年多的美國品牌Urban Outfitters(UO),因為沒有實體店,退得比較快速乾脆。還有GAP與其子品牌Old Navy都傳出結束中國業務,想要打包出售;美國品牌Forever 21第2次退出中國市場。英國廠商TOPSHOP、電商ASOS更早以破產與嚴重虧損而退出中國, ZARA、H&M等歐陸系快時尚品牌也都接連關閉實體店。
首先是外商多數在市場高度熱絡時進軍大陸,當時大陸消費者喜愛洋品牌的品質並且樂於追捧其品牌形象,每家快時尚都加緊速度快速擴張狂撈人民幣,既忽略了企業經營的體質,也不注重在地人才的培養,一旦市場出現新趨勢,轉型與調整變得百般困難。
此外,外商管理階層由於自視甚高,完全未能體會到大陸網路消費形態快速變化造成的影響。快時尚對供應鏈要求採用商品策劃、生產到零售一體化控制的銷售形式,或稱為SPA模式,把一般12周壓縮到3-4周,以實體店銷售與存貨來決定生產量,並要求廠商快速回應,以減少庫存壓力。這種模式被延用已有近30年時間。
但是近幾年中國大陸網路商業快速發展,最流行且效率最佳的購物方式是「工廠直供」與「直播帶貨」。大約只要1至2周,對市場脈動的反應非常即時,但一般西方快時尚仍偏好實體商店的活動與擺設,以及網路商店的促銷活動。
大陸本土廠商學習能力強,對市場反應敏銳。在商業環境野蠻生長的過程中,激烈的競爭磨練出一批一批身經百戰而存活下來的企業,以最接近消費者需求的態度,在身段高傲的外商尚未察覺前,早已悄悄地用最接地氣的方式摸索最適應大陸社會現狀與消費習慣的商業模式。
大陸國產貨崛起一部份是因為時尚購買主力的年輕人已經換上了成長環境與歷程完全不同的新生代,他們的在文化上較有自信,也對到處充斥的洋品牌不再有那麼強烈的心理需求。
2022-02-08 07:42:21
阿楨
北京為何重啟地鐵便利店? 2022-02-07 中國新聞週刊

從2021年12月開始,北京地鐵將陸續新開130餘家便利店。北京地鐵便利店,還是在17年前。然而2004年《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營管理辦法》規定,地鐵站廳、月臺、疏散通道禁止設立商業攤點。
深圳平均每3136人擁有一家便利店,廣州和上海分別為3491人/店、3856人/店,而北京是9919人/店。
作為一線城市,北京便利店為什麼會比較少呢?
城市的便利服務體系,有三個最主要場景點。第一是辦公區域和寫字樓區,這是便利店最集中的區域;第二是社區,這些店鋪滿足居民的日常需求;第三就是交通節點,比如地鐵網站公交網站,這是解決通勤中應急需求的最佳場所。
北京優先建住宅後建商業配套,當時開發商普遍對商業配套重視不足。北方冬季夜晚漫長、客源稀少,大大增加了便利店的運營成本。
除去房租,便利店最大成本其實來自人力成本。 北京為什麼有很多夫妻店小賣部,就是因為經營者就是店主本人,即使微利也能繼續。
不過,情況正在發生變化。現在北京發展較快的便利店,很多都用技術手段減少員工數量,在流程上也盡可能自動化。知名便利店品牌7-11花了14年,才在北京開了不到200家店,而當前“便利蜂”在北京門店已經超過500家,比全家、7-11和羅森等日系便利店品牌在北京的店面總數還要多。未來北京地鐵便利店的數量將可能達到1000~2000家。
目前,絕大多數城市地鐵虧損運營,地鐵公司主要收入來源來自地方政府補貼。據2020年的資料,北京和深圳地鐵票款收入分別為41億和36億,而運營成本則分別為184億和133億。北京地鐵集團獲得了104.63億元的政府補貼,而深圳地鐵集團則盈利111億元。深圳地鐵採取“站城一體化”的商業開發模式,不僅在地鐵站周邊興建購物中心、寫字樓、酒店或住宅等建築,還對與地鐵聯通的獨立地下空間進行開發,獲得升值效益。
  回應
北京2021年統計擁有657萬輛汽車,通勤基本是靠開車接送孩子,上下班。去便利店停車太不方便,購物不如去大型超市,何況現在京東生鮮什麼都送到家。
便利店沒前途,日本的便利店也是每況愈下,現在基本上就靠外國打工仔撐著
2022-02-08 07:42:38
阿楨
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相反? 2022-10-31

最近大家一波“實體與電商”的討論愈演愈烈,觀網的朋友們也在風聞帖子“電商平臺要給實體經濟留有餘地,不要趕盡殺絕”下熱議。
年初時,一份全球實體店陣亡名單在朋友圈廣泛流傳,零售業蕭條、百貨關店、各大曾經風光無限的零售巨頭退敗……在電商、房租、消費者習慣改變的多重作用下,實體店“大洗牌”的危機又一次被推到台前。好奇想問問,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
  回應
 根本原因是中國人工太便宜,房租價格太貴
 首先要糾正,實體店不一定是實體經濟,搞金融債券的也都有實體店,電商買賣的都是實體經濟體制作的商品,所以電商只是一個沒有店面的實體商品的經營者。中國人一直以來都會對新鮮事物都感到好奇,但日本這些國家很多都希望能“守舊”,這種保守的守舊精神導致了對新事物的拒絕。
 根本原因是地理因素、產業分佈和社會發展階段,三者共同影響的。日本是一個島國,沒有地理縱深,偏向分散式的小作坊工業,這使得它不同地區的產品成本相對一致,同時實體店所見即得的屬性,以及日本商品趨於穩定的品質,使得實體店的便利性壓倒了商品的性價比。中國地大物博,發展不均衡,產業相對集中,著力於發展規模優勢,加上中國完善的基建,使得商品的流動間有利可圖。同時中國市場極大,對產品的需求有極端的價格品質,只有電商才能低成本的滿足各種類型的需求。
 日本失去的了幾十年,製造業下車後又沒趕上全球互聯網班車:1、日本有很多高精尖技術產品,但全球5G時候,日本還在用電話亭。包括日本農協這種機構的存在,利益集團過於固化。2、日本能成為四小龍承接了美國轉移出來的製造業,但中國製造業市場的開放,全球製造業集中在中國,日本製造業開始萎縮,只留下了一些中高端產品,但這也在被中國趕上。3、互聯網時代,全球互聯網經濟只有中美得到了發展,日本也沒有搭上。
2022-11-01 09:39:09
阿楨
全球擁有最多門市,SUBWAY如何自平地蓋起高樓,現在又遭遇了什麼嚴重危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913G6-7GIs
  相關新聞資料
沃爾瑪2023年利潤六年首降(營收6113億美元,同比增長6.7%;淨利潤為117億,同比下滑14.6%)
,未來盈利增長難解。
  回應
subway的經營理念就是賺加盟商的錢,然後通過快速擴張的店鋪資料再去賺投資者的錢。
主要還是賣太貴,而且點餐方式要選擇麵包、配料,對於不熟悉的顧客來說太為難,不如麥當勞預設菜單
最大的問題是CP值吧!尤其當萬物齊漲後,貴又吃不飽的吃草餐印象揮之不去,其他速食漢堡店至少可以大口吃炸雞薯條慛眠自己肚子
subawy 雖然可以客製化搭配菜單;但很貴。對於學生小資族很不友好, 200元價格吃完好空虛,還不如點便當
Subway 在一周前(2023-02-14)宣佈求售,目前已聘請摩根大通(J.P. Morgan)提供諮詢探討出售的過程,不過不會給出售時間表,也不會確認過程中是否會保證出售。(法新社)
Subway 完美切合我的需求,口味清淡 乾淨衛生 有菜有肉,稍高的定價也阻隔了不少人潮,永遠都有位子坐著慢慢吃,總之希望這次換手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比較值啊 比起其他速食還是健康點啊,但真的要比其他健康飲食當然不會是首選

美媒:中式素食簡單、美味、優雅

美國VICE新聞網2023-02-22漢娜•車的《中國素食廚房》是一本超越豆腐的必備食譜,在美國,許多受歡迎的中式菜肴是已被美國化的陳皮雞和炸蟹角等,而當提到更傳統的中式菜品時,人們往往會想到葷菜,如北京烤鴨和叉燒等。然而,漢娜•車在此書中強調,中餐其實是一種很大程度上基於素菜的烹飪體系。來到中國並學習素食烹飪後,她發現蔬菜不僅不可或缺,而且一切都讓人感覺如此簡單和優雅。(作者亞當•羅斯巴特,丁雨晴譯)
2023-02-27 09:38:4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