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克魯曼《失靈的年代》,深覺大師預測亞洲經濟危機之準確!
別像聯合/中時等【克魯曼專欄】在吹捧克魯曼,克魯曼只是習以繁/煩易簡且好立異說以賺外快的大眾經濟邪家。<經濟巫師>之偶中而已吧!一再唱衰經濟,瞎貓也總有一次會碰到死鼠的。不然克魯曼怎沒預測到源自祖國老美的全球經濟危機呢?(楨:擇列如下:詳參【圖博館】:全球股災 美該為股災道歉? 美國詐騙集團)
這個嘛!連《失靈的年代》書中(p.69)被克魯曼引來支持其〈亞洲奇蹟的神話〉的劉遵義也反駁克魯曼說法。
劉遵義反駁克魯曼說法>中時09-05-17黃馨儀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昨天指出,由於中國貿易順差出現的時間,比美國次貸風暴時間晚很多,所以中國貿易順差並非是導致全球經濟失衡與金融危機的主因,間接反駁經濟學大師克魯曼的說法。
中經院昨天舉辦「國際經濟危機之衝擊與啟示國際研討會」,劉遵義與會時表示,金融風暴後,許多學者將原因歸咎於美國過度消費,但克魯曼近日在北京曾質疑,「為什麼中國仍要不斷出口,又留下這麼多美元外匯存底?」是否是中國外匯存底過多造成的?
劉遵義強調,美國次貸風暴在二○○三年起逐步呈現,房價指數在二○○六年時達到最高點,但中國在二○○三年時,根本還沒有明顯貿易順差,是到二○○五年時才急速增加,去年金融風暴後,反而數量還有減少趨勢。若說中國貿易順差是導致全球失衡的罪魁禍首,「是不公平的」。
面對一九三○年以來最嚴重金融危機,劉遵義說,未來金融監理機關扮演角色相當重要,才能對道德風險作出最合宜的控管,屆時「原則性」規範,將比「規則性」規範更為重要。若經濟體要正常運作,財務槓桿操作絕對不能過當。
劉遵義建議,未來無論是販售還是購買CDS(債券保險),若沒有任何限制或是存有不正確動機,將可能造成更大的風險與危機。
中國操縱匯率? 龍永圖槓克魯曼【聯合報09.05.13
新一代經濟學大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前天北京「非凡財富克魯曼中國周」上演講,聲稱中國巨大貿易順差,是政府干預的結果;隨後演講的博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強硬反駁,表示中國不應因貿易順差多受到指責。
「證券時報」報導,克魯曼認為,中國巨大貿易順差,並不完全是比較優勢的結果,而是由政策原因造成;如果減少官方對人民幣匯率干預,赤字不會這麼大。中國應盡力減少貿易盈餘,因為整個世界不太可能再繼續接受中國現在這麼大的貿易赤字。
龍永圖反駁說,一個國家不能因為有比較大的貿易順差,就成為國際指責的對象。中國的貿易順差是一種合法的順差,中國一直試圖增加進口,擴大內需減少貿易順差。
克魯曼辯稱,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並且保持一個相對弱幣的地位,這是中國貨幣政策的結果,「美國財政部每次說到中國沒有操縱匯率的時候,都是在撒謊」。 龍永圖再駁,世界各國中,有些實行自己的貨幣不可兌換,有些決定不開放自己的資本市場。中國的目標是想改變以美元為中心的體系,這種體系改變後,人民幣變成自由兌換的時候,才會有一個真正全球公平的自由貿易。
克魯曼認為,中國央行把蒐集起來的外匯購買外國的國債,非常奇怪的,他懷疑中國的外匯政策有問題。
龍永圖第三度反駁說,「我同意克魯曼先生講的中國出口大量的商品,換取一些美元,然後又買美國的國庫券,是很奇怪的現象。但是我們沒有辦法,主要是因為全球金融體系是以美元為中心,我們現在還暫時沒有力量去改變」。龍永圖認為,中國可能在今後幾年都不會實行人民幣匯率自由兌換,這是出於防範匯率風險的需要,「不選擇自己貨幣進行自由兌換的國家,就是操縱匯率嗎?」
中國經濟何時復甦胡祖六、謝國忠多空激辯>中時09-05-17連雋偉
外商投資銀行圈最富盛名的兩名華人經濟學家齊聚一堂會擦出什麼火花?向來代表多頭派的高盛集團大中華區主席胡祖六表示,中國經濟已趨於穩定復甦,並將成為全球首個復甦經濟體;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謝國忠則依舊扮演空頭總司令,他預期明年中國經濟會出現第二次衰退,最痛苦的時候還沒到。
「二○○九陸家嘴論壇」昨上午舉行「中美經濟與全球經濟復甦」,請來觀點向來針鋒相對的胡祖六與謝國忠對談,在場還有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等人,但會場焦點完全擺在兩人隔空激戰。
胡看多 認已復甦駁斥克魯曼論調
針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訪台時表示,在他有生之年,人民幣不會成為主要貨幣。胡祖六昨日會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予以駁斥,「克魯曼太悲觀,我不能茍同」。
胡祖六披露,中國大陸經濟在十年前遭遇亞洲金融風暴時,有多少經濟學家,包括我曾經跟他當面辯論多次的克魯曼,都認為大陸無法抵擋金融危機的衝擊,今天大陸經濟的影響力,他們根本想不到,他們當時把中國比喻為印尼,所以大陸經濟成長奇蹟至此完結,沒想到又過十年,大陸已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對於大陸經濟前景,胡祖六在會談時認為,中國經濟已趨於穩定、復甦,經濟成長率保八他是比較樂觀的,中國可能成為全球經濟當中第一個反彈復甦的經濟體。但是基本上大陸政府救市政策,是以刺激內需,短期的復甦為目標。但是中國非短期內需不足,而是外需與內需兩邊如何取得平衡,及勞力資本大量投入,與強調技術創新如何調整,目前看不到官方拿出具體作為,所以大陸經濟「沒有近憂,但有遠慮」。
輪到謝國忠發言時一劈頭就說,「我們在這邊談的話題是恢復,但我覺得這個話題其實過早了」。他表示,對中國來說,刺激經濟措施只是暫時穩住,但沒有解決中國大陸的根本問題。中國是出口依賴的經濟,在出口不好的情況下面,經濟再恢復增長的可能性不是很大的。
謝看空 指最痛苦的時候還沒到
謝國忠認為,要真正拉動內需,是要拉動中國大陸家庭內需。大陸說刺激消費說了十幾年了,但消費在經濟當中的比例一直下降。中國消費不足的最重要的原因就因為家庭消費沒有起色。中國人消費不足不是不敢消費。「最重要的原因是沒錢」,因為中國的財富主要在政府的手裡。「 做得最快的就是把國家持有的股票分給老百姓。今天分錢,明天就有效。現在國家的刺激都是在刺激自己,只會讓自己更加虛胖。」
大陸及各國央行拚命砸錢,謝國忠表示,這會造成通貨膨脹,通脹的苗頭已經開始出現。現在再痛苦,大家認為央行會印鈔票,還有希望,等到明年央行不能放錢了,最後希望就沒有了,我覺得明年是最痛苦的時候。「現在很多人認為世界經濟危機很快就要過了,這個夢我想就別做了」。
(楨:克魯曼在亞洲經濟危機時對中國之批評已被証誤,這次應也是,其共因是大多外國專家的《中共研究方法論》評估上常過與不及又自以為是!)
克魯曼為何忘卻自己的信條2011-10-11 旺報 【雷達】
中國大陸高校經濟學自1990年代以來,便致力於和國際接軌,目前許多大學的經濟學原理課程所採用的教材,就是在克魯曼(Paul Krugman)和曼昆(Gregory Mankiw)所編的教科書之間做權衡,這也是美國各大學經濟系101課程所採用的教材,中國經濟學教學與美國的接軌速度不可謂不快。
然而,細心的學生在互聯網發現,克魯曼最近在各種場合發表對國際經濟形勢的評論,特別是對中國經濟的批評與他自己所編教材的觀點,明顯不符,難道這位諾貝爾獎大師忘了他所傳授的經濟學信條?
面對衰退失去判斷力
這樣的現象的確存在。美國主流經濟學教授,在面對由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時,失去基本學術判斷力。在全球經濟面臨二次探底風險時,美國部分學者又再次把美國經濟面臨困境的原因,強加在中國身上,並提出以下的指責:一、美國就業問題嚴重,係因工作機會經由貿易與外資接投資(FDI)流向中國;二、中國操縱匯率使其貿易順差,美國卻是逆差,並持續讓全球經濟失衡;三、中國及東亞國家的高外匯儲備,多流向美國,使美國出現流通性過剩和持續的低利率現象。
這種對中國經濟的指責,其基本思維邏輯與現行西方經濟學教材所授之原理,有很大衝突。首先,中美貿易能有很大發展,係以貿易往來提高兩國福利。這是西方經典經濟學教科書所教導的十大原理之一:貿易能為雙方帶來好處,怎麼到了中美貿易就只成了中方收益、美方受損的零和博奕結果?兩國的對外貿易政策有可能改變貿易結果,那又是什麼樣的貿易政策會改變中美之間的利益分配呢?簡言之,關稅與補貼。
就補貼而言,美國一直沒有放棄對農產品的出口補貼,美國以此為藉口來指責中國便缺乏公正立場。就關稅而言,中美貿易迅速發展的10年,正是中國加入WTO的10年,整體上,進口關稅有大幅度下降趨勢,因此我們不認為中美貿易利益格局,受到中國關稅政策扭曲。
其次,美國經濟陷入增長乏力的困境,隨之而來的失業率居高不下,在西方經濟學的經典教材中也明確指出,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於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和技術進步,技術進步決定了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的組合方式,在克魯曼編寫的教材中,舉沃爾瑪成功為例,解釋IT技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美國在IT高潮退卻之後,科技創新進入平緩期,技術創新周期決定商業繁榮周期,怎麼能說中國低端製造業的發展,阻礙了美國經濟復甦呢?
各國應自選匯率制度
第三,在金本位退出貨幣體系之後,主權國家貨幣間的匯率決定,變得複雜,各國應根據本國各項宏觀經濟指標來選擇匯率制度。然而,部分美國經濟學家卻常將人民幣匯率問題,視為造成中美貿易失衡的根源,就算中國按照諾貝爾獎大師的思路來思考匯率穩定,是為國際貿易創造良好環境,避免匯率波動引起價格風險。在各國貨幣失去了「黃金錨」後,美元成為了出口導向型國家的貨幣錨,無論人民幣匯改前後,美元所謂「錨」貨幣的權重一直很大,這是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下,多數國家必須的選擇。
另外,中美貿易失衡導致兩國間產品供需餘額的結構性差異,但實際貨幣購買力卻是相對穩定,在此情況下,匯率調整取決於兩國間的通貨膨脹率的差異,而根據「購買力評價公式」,通膨率高的國家,貨幣應呈貶值趨勢,這也是經濟學教科書的原理之一。當然,現代匯率的決定理論已超越了貿易領域的購買力平價公式,但與此同時,對貿易失衡的解釋也應該跳出匯率操縱的桎梏。
最後,中國及東亞各國的高儲蓄常被視為是東亞經濟奇蹟的基礎,在克魯曼的宏觀經濟學教材中,也認可了韓國國民高儲蓄的現象。為何一到危機來臨之際,這些高儲蓄國家購買美債的行為,卻成了影響美國經濟復甦的因素?
我想對於學生的這些問題,克魯曼在微博上不會不聞不問吧,他的微博不會只用於和曼昆教授的辯論吧。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
末日博士罵Fed:一群印偽鈔的人【聯合晚報2012.09.15
美國聯準會13日宣布第三輪量化寬鬆(QE3)救經濟,「末日博士」麥嘉華 (Marc Faber)14日接受CNBC訪問時批評,聯準會官員是一群「印偽鈔的人」,而主席柏南克把美國經濟搞砸,真應該辭職下台。
麥嘉華說,超級寬鬆的貨幣政策,是近年發生金融危機的元兇,而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正是這種政策的主要擁護者之一。「如果我像他一樣把經濟搞的這麼糟,我一定會辭職。聯準會拉抬資產價格,創造財富的方式,根本是荒唐。這種作法是行不通的,只會暫時推升市場,隨之而來便是崩跌」。
麥嘉華因準確預測1987年金融風暴而名聲大噪,亦由於他負面的預測獲得「末日博士」的封號。他批評聯準會收購MBS,與短債換長債的扭轉操作,「只會讓資產價格上漲,使資金流向富人」。他認為,最新一波的量化寬鬆措施,無助於一般美國民眾。
柏南克13日宣布,聯準會每月將收購400億美元MBS,直到美國就業市場出現明顯改善為止。麥嘉華指出,「量化寬鬆使富人持有的資產價值上漲,而一般民眾卻得承擔物價上漲的苦果,這項措施造成一小部分的經濟繁榮,卻對大部分的經濟造成傷害」。
麥嘉華說,「印鈔票的聯準會官員要為這次的危機負責。如果美國持續實施這套寬鬆的貨幣政策,未來面臨的不只是財政懸崖,而是財政大峽谷」。
相關新聞
歐盟央行OMT 德國不違憲
後海嘯時代/全球大撙節 養出低成長夢魘
後海嘯時代/財政政策擴張 才能避免衰退
克魯曼專欄/大家為柏南克拍拍手| 國際財經
克魯曼專欄/迷信撙節…很危險
克魯曼專欄/歐洲走向經濟自殺末路
克魯曼專欄-歐洲官員的傲慢拖垮希臘
克魯曼專欄/新金融風暴正在大陸醞釀
大陸經濟學家吳敬璉:美狂印鈔票 害慘全球
大陸為何不隨QE3起舞首
1兆人民幣撐腰 大陸Q4衝
(楨:霉國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豈只印偽鈔,而是全球的吸錢/吸毒/吸血鬼!詳參【圖博館】:美國振興方案(二) 美國價值2 五鬼搬運去了 美國詐騙集團 經濟巫師 中國振興方案(二) 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國際金融新體制(一)中 國際金融新體制(二) 雙率大戰 歐巴馬 歐豬四國)
削減政府支出?克魯曼力排眾議 主張應增加政府支出 鉅亨網 2013-01-30
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官員今日將舉行今年以來第一次的政策會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說,他們應當考慮持續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直到2015年。
「如果Fed能讓投資人相信,他們仍將全力振興經濟,則仍將有助增加經濟動能,」克魯曼說。
Fed曾說,將維持接近零的低利率,直到2015年中,而後又說直到失業率下降至6.5%或更低,但近來有部份Fed官員表示,Fed可能考慮將減緩資產購買計劃(即量化寬鬆QE),或提前結束此一計劃。
美國現在的經濟極需協助,能獲得多少,一點都不能少,克魯曼說。美國的經濟雖在復甦,卻速度緩慢,且仍存在有蕭條的情況。
美國幾乎有400萬名勞工失業已逾一年,這在1930年代以來,便未曾出現過。但美國卻有許多未利用的產能,許多儲蓄資金無處可去。
克魯曼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增加政府支出,而非削減,以促使經濟成長。「成長的經濟,才是所有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克魯曼說。
克魯曼並不擔憂增加政府支出會導致赤字擴大。「今天,處理債務沒有理由成為第一優先,」克魯曼說。「美國債務的十年展望,並不算太壞。即使通貨膨脹小幅上升,譬如3%或4%,也會有所助益,」
首先,他建議聯邦政府扭轉削減州與地方基礎建設與教育等預算的政策。「只消這麼做,就會對充份就業有長遠助益。其實就是這麼容易,」克魯曼說。
然而批評者完全不表苟同,他們指出,現在不是增加預算赤字的時候,目前美國的債務對GDP比例,已突破100%。
安倍經濟學 克魯曼讚做對了 2013-01-22 中國時報
前言:金融海嘯爆發迄今五年了,全球經濟依然疲軟,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在新書《克魯曼觀點:拚有感經濟》(End This Depression Now!)中強調,「如果政府放棄撙節措施,改採新的刺激方案,經濟可以迅速復甦。」
克魯曼的論點適用於台灣嗎?「安倍經濟學」可以奏效嗎?美國可能取消舉債上限,進一步擴大支出嗎?本報特別邀請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林向愷進行一場精彩的紙上相對論。
日本政府宣布二十兆日圓的振興方案救經濟,被稱為「安倍經濟學」。對於這帖猛藥,克魯曼撰文喊讚,他批評過去二十年來日本經濟停滯,主要是政策反應太慢、太弱、太不一致,使得通貨緊縮揮之不去,如今安倍踏出勇敢的一步,日本的經驗將成為新亮點。
對於安倍的刺激方案,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表示支持,認為這是打破通縮惡性循環的辦法,但陳添枝則持保留態度。
在《克魯曼觀點:拚有感經濟》中,克魯曼專章討論「蕭條經濟學」,他指出,「美國二○○八年後期利率就降為零,不幸的是,零利率還不夠低,因為房市泡沫破滅造成的傷害非常嚴重,消費支出疲弱,企業投資低迷,失業仍在災難性的水準,這就是流動性陷阱。在此情況下,聯準會無法僅憑增加貨幣流通量,說服民間部門花更多錢。答案就在擴大政府支出。」
克魯曼指出,過去二十年間,日本政府曾大舉投入公共建設,卻又擔憂債務太高,以致投入力道不足;二千年起,日本央行曾大量印鈔票對抗通縮,但不久又縮手,以致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日本央行大印鈔票會造成嚴重通膨後果嗎?克魯曼反駁說,「許多人擔憂日本央行大量印鈔票會引發通膨,但二千年之後,日本經濟持續蕭條,兼有巨額赤字與快速的貨幣成長,但日本不僅沒有嚴重通膨,反而陷入通貨緊縮。」
安倍這次大規模刺激方案可以奏效?林向愷認為,日本經濟沉痾已久,無論是擴大財政支出或印鈔票抗通縮,什麼藥方都試過,可惜力道不夠。這次安倍的方案主要是切斷通貨緊縮的惡性循環,這是正確的步驟,其中包括政府購買機器設備再租給企業,對缺現金的企業可解燃眉之急。
不過,陳添枝認為,日本自一九九二年經濟泡沫破滅迄今,財政支出沒減,也逼近零利率,為何經濟沒起色?顯然有嚴重結構問題,不可能僅以擴大支出就解決。
回應
克魯曼的理論就是大政府主義,國家大量印鈔票,用政治力強迫貨幣貶值,歷史上這種方式都只是曇花一現,或許幾年有效,讓當主政者一時好看,政權得以延續,當每個國家都模仿,之後全球社會將會動盪不安,結果將會更慘,這是個全球化的時代,當每這是很基本的常識。
當然對,這跟吸毒一樣,戒不掉,且越吸劑量越重,結局是吸到死為止.
用更多鈔票製造出更大經濟規模的假象!反正新鈔票會稀釋幣值.最後落入富人口袋中!
日本的國債實在是太嚴重了,繼續以債養債下去遲早會破產的!
日本的目的 當然是貨幣大幅貶值以擴大出口 然而若是出口依然不能暢旺 貨物繼續囤積,又當如何
日本的問題是 自己生產的東西已不再能吸引他國去購買 唯一還在大買的也僅剩台灣了
迴光返照,離死更近而已!!
自欺欺人爛把戲 自我毀滅
讓時間來證明吧
《失靈的年代:克魯曼看蕭條經濟》(先覺,1999)
新一代的經濟學大師克魯曼,因正確預言亞洲經濟危機來襲而享有盛名。如今,在景氣乍見復甦,榮景看似可期的時刻,克魯曼卻以他的最新著作《失靈的年代》,更鄭重地提出警告:全球經濟已經變得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危險。克魯曼在書中細數兩年來,七個國家所面臨的不景氣,尖銳地提出問題,坦誠地釋出解答。他告訴你:
經過長期的不景氣,日本為何最近急轉直下,陷入通貨緊縮?日本問題到底有沒有解?泰國幾筆不動產呆帳和技巧拙劣的貨幣貶值行動,怎麼會掀起骨牌效應,從印尼一路波及到南韓?中國又為何沒有捲入災難?人民幣有可能貶值嗎?為什麼俄羅斯沒有履行償債義務會給巴西帶來經濟災難,而且在短時間內導致美國債券市場「凍結」?
惡名昭彰的避險基金,在整個經濟變局中,又扮演著什麼角色?最後,他縝密地從事件中歸納出結論,認為經濟成長失靈,是因為需求面的失敗,限制了世界許多地方的繁榮。「蕭條經濟」已經捲土重來,亟待我們建構新的回應方法。
作者介紹
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現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1982─83年任職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曾獲美國經濟協會頒發的克拉克獎章(John Bates Clark Medal),1998年獲德國柏林大學頒發榮譽博士學位。他率先將不完全競爭與規模經濟等概念,引進國際貿易理論,周全地解釋了產業內貿易現象(Intra-Industry Trade)。在國際貨幣經濟學方面,24歲時他就構築出匯率危機的初步模型,成為該領域的開宗祖師。克魯曼的文筆優美又有創意,被克拉克獎評審委員會認為足以媲美日本的徘句、狄金蓀的詩和馬蒂斯的油畫。
不確定的年代,唯變者生存 by臧聲遠
看到德意志銀行針對臺灣DRAM產業所做的研究報告,相信很多人都嚇出一身冷汗。這篇研究報告指出,如果按照原訂進度興建12吋晶圓廠,南亞科技、茂德、力晶的現金恐怕不夠「燒」半年,華邦也只夠支撐10個月。但即使不興建12吋廠,南亞科技的現金也只夠燒11個月,華邦40個月,力晶4年。
臺灣若幹DRAM廠商資金吃緊,大股東拼命質押股票借款,早就不是新聞;但是吃緊到用「月」來計算還能撐多久,幾乎跟泡沫崩壞後的網路公司沒兩樣,而且就連「資優生」也好不到哪裡,著實「駭人聽聞」!
其實何止半導體產業如此。一位任職於汽車零件外商公司的朋友,最近打電話向我道別,他們公司準備從臺灣撤資,他很幸運沒被裁掉,但從此必須派到其他國家服務。他語重心長地告訴我,打算結束在臺營業的外商公司非常多,明年農曆年前,臺灣恐怕會出現一波外商撤資潮。
聽完電話,最近許多看似孤立的事件,忽然在我腦海中串連成一幅有意義的畫面:飛利浦關閉新竹和中壢廠;全球知名入口網站來科思(Lycos)和電子商務軟體公司Intershop淡出臺灣市場;楊森大藥廠、武田製藥、葛蘭素、禮來大藥廠相繼關閉在臺生產線(政府不是在鼓吹發展生技製藥產業嗎?)甚至美國商會前會長柯星漢也失業了,因為所屬的法律事務所結束在臺營業。此時此刻,吸引外人來臺投資根本是奢論;如何挽留現有外商避免集體撤資,恐怕才是當務之急。
有些人認為,美國這具經濟成長引擎熄火,臺灣可改成倚靠中國大陸,做為備用引擎。但是看到大陸的對外出口,今年底也將逆轉為負成長,就曉得這種期望不切實際。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突飛猛進,世界各國經濟榮枯愈來愈趨於「同步化」,以致就像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羅奇所說,這波不景氣和從前最大不同在於,主要經濟體全都無法倖免於難,根本沒有可替代美國的經濟引擎。
最近重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克魯曼的舊作「The Return of Depression Economics」(國內譯成《失靈的年代》,直譯應為《蕭條經濟學的捲土重來》),心中深有所感。這位曾經準確預言亞洲金融危機的傑出學者,以有效需求不足為出發點,在兩年前全球經濟熱到最高點之際,探討大蕭條捲土重來的可能,真知灼見令人欽佩。三○年代那場大蕭條,直接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難道未來會重蹈覆轍嗎?
打從學生時代起,我們就被教導要預做「生涯規劃」,也相信生涯是可規劃的。但如今,面對高度不確定的未來,生涯規劃顯得愈來愈虛幻。處於充滿變數的風險時代(Age of Risk), 唯有「變者」能適應生存,不斷隨著環境與時機改變自己,反生涯規劃就是最佳生涯規劃。
變,先從心態變起。雖然失業叠創新高,但卻聽到許多位於汐止、土城,甚至臺北市內湖區的廠商,感嘆員工難找,原因是這些地方被認為「太偏遠」。另外,臺北縣政府在颱風過後,以每月三萬元的高薪,招募數百名失業勞工疏浚河道,許多人沒幾天就落跑,嫌工作太累......
http://media.career.com.tw/Careerbook/magshort.asp?CA_NO=307p012
2008新版《失靈的年代─克魯曼看蕭條經濟》
新版加上了三個章節的新內容,正是符合多數讀者的期待,完全針對眼前的這場金融海嘯,他不只再次提綱擘領,讓我們讀一本就能通曉之中關鍵,他也對後續可能的效應,與因應措施,提出了他的觀察
保羅.克魯曼在2008年,給了我們兩個更加關注他的理由,其中之一,是他得到了今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授獎理由為「為了他對貿易模式與經濟活動區域理論的成就。」("for his analysis of trade patterns and 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但對於大眾來說,克魯曼的影響力不只如此而已。
確實,他在整合國際貿易與經濟地理學之後,對於當代國際貿易所提出的解釋,到目前為止不只是這領域的開創者,他的理論也依舊為學院內的主流,因為他的理論也是最能完整,能為經濟全球化與全球各地城市化這些現象提出經濟解釋的理論。不過,除了作為學院內富享大名的一個學者之外,他也以一個經濟評論者的身份活躍在大眾眼前。
在他得獎時候,全球各大媒體對於他的讚譽之詞,更多是放在這個面向,以一般大眾為對象所撰寫的文章和書籍,能以清晰也充滿閱讀樂趣的方式,為大眾解釋這些讓多數人難求甚解甚至避而遠之的經濟理論與現象,這也許是克魯曼更大的成就與重要性。近來一篇由《Business Standard》雜誌專欄作家Shreekant Sambrani撰寫的文章〈Importance of Being Krugman〉裡,特別指出這點,克魯曼曾在文章裡只用了七十個常見的單字,簡明的句型,就讓一般大眾能夠清楚2008當前這場金融海嘯的成因與輪廓。
克魯曼在這些以大眾為對象的文章與書裡,他除了展現這種翻譯轉述自己經濟概念的才華之外,他在對當前現實局勢作評論時,也從不虛以委蛇模糊籠統,他勇於直接提出建議的作法與方向,在1994年,當時亞洲的經濟爆炸性地增長,全球流行的句型是「21世紀是亞洲的世紀」。他一篇發表在美國著名雜誌《Foreign Affairs》的文章〈亞洲奇蹟的神話〉(The Myth of Asia's Miracle),明白提出亞洲當時的榮景,來自於勞動力和注入資本的增加,並不是技術進步、生產率提高的結果,這只屬投入型增長,這座「建在沙上的城堡」很可能會崩潰。這篇文章在當時引發了很大的反對意見,但後來的亞洲金融風暴發生之後,證明了他的觀察,也讓他在經濟評論上,享有國際性的名聲。
關於這些觀察,在他1999年出版的著作《The Return of Depression Economics》之中,他更完整地為讀者解說,這本書有中譯本《失靈的年代─克魯曼看蕭條經濟》出版,與《沿街叫賣的繁榮》(Peddling Prosperity)中譯本一併,該是今年之前,對中文讀者影響最大的兩本克魯曼著作。
其實克魯曼在2000年之後,也提出了對於油價結構等能源價格影響經濟的警告,幸也不幸,這位對於當前全球化貿易景觀特別專業的經濟評論者所提出的分析與警訊,在去年至今年初也確實發生了。
在他1999年出版的《The Return of Depression Economics》之中,他針對資金流動的可能問題,也說明了投入型經濟成長的危險,以及華爾街那些針對金融商品的「研發」所隱含瀕臨爆發的風險,提出他的警告與解說,這些放在2008年發生的金融海嘯上,又是足供參考的先聲,「再度」一時洛陽紙貴。出版社決定重出這本書,但克魯曼加上了三個章節的新內容,正是符合多數讀者的期待,完全針對眼前的這場金融海嘯,他不只再次提綱擘領,讓我們讀一本就能通曉之中關鍵,他也對後續可能的效應,與因應措施,提出了他的觀察。
當前,這位被認為在市場經濟立場上,接近凱恩斯的經濟學人,更是對美國歐巴馬新政府的經濟分針有著前大的影響力。接下來十年,這位少見的既能用於學院之內,也能面對大眾開示;既能建立理論模型,又持續關注與評論具體現實經濟問題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的觀點與意見,對於我們這個經濟全球化已成型的世界,都將發揮作用,伴隨著景氣與物價,那麼靠近我們的生活。透過這些著作,也將持續引領著我們找到今天的舉措,去為自己找到一個更堪期待的明天。(文:麥迪奇)
克魯曼三書:克魯曼驚奇+失靈的年代+沿街叫賣的繁榮(圓神,2003)
有人稱他是經濟學界的莫劄特、也有人說他是繼凱因斯以降,最能寫的經濟學家。克魯曼的犀利觀點常叫人吃驚,顛覆效果十足。
本書收錄他最近的文章和演講。內容主要是1990年晚期的重要議題:失業、全球化、經濟成長和投機客等。
克魯曼雖然承認「自由市場」難以取代的優越地位,但是他強調:一旦將「市場」當成教條,在很多的政策討論上,將會出現盲點。
克魯曼大力針砭貨幣危機風潮。分析何以維持固定匯率的企圖,在某些情況下,將招致突如其來的投機性攻擊,鉅額外匯轉眼間灰飛熛滅。此外,不同於傳統的看法,他並不認為「國際投機客」完全無辜......。
克魯曼用略帶孩子氣的筆調,談著最嚴肅的經濟話題。書中引用神話、寓言處處機鋒。讀者將會發現,原來枯燥的經濟學,也可以寫得這麼有趣。
經驗克魯曼請勿錯過!
失靈的年代
新一代的經濟學大師克魯曼,因正確預言亞洲經濟危機來襲而享有盛名。如今,在景氣乍見復甦,榮景看似可期的時刻,克魯曼卻以他的最新著作《失靈的年代》,更鄭重地提出警告:全球經濟已經變得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危險。克魯曼在書中細數兩年來,七個國家所面臨的不景氣,尖銳地提出問題,坦誠地釋出解答。他告訴你:經過長期的不景氣,日本為何最近急轉直下,陷入通貨緊縮?日本問題到底有沒有解?泰國幾筆不動產呆帳和技巧拙劣的貨幣貶值行動,怎麼會掀起骨牌效應,從印尼一路波及到南韓?中國又為何沒有捲入災難?人民幣有可能貶值嗎?為什麼俄羅斯沒有履行償債義務會給巴西帶來經濟災難,而且在短時間內導致美國債券市場「凍結」?
惡名昭彰的避險基金,在整個經濟變局中,又扮演著什麼角色?最後,他縝密地從事件中歸納出結論,認為經濟成長失靈,是因為需求面的失敗,限制了世界許多地方的繁榮。「蕭條經濟」已經捲土重來,亟待我們建構新的回應方法。
沿街叫賣的繁榮
美國雷根主政以來的經濟低成長率,引發許多不同意識型態經濟學者的辯論。保守經濟學派的傅利曼率先開始陳言,他強力批評政府的幹預,主張自由市場的經濟,可是當雷根保守勢力上臺時,他採行了供給面經濟學派。結果這個簡單的計畫什麼也沒達成,還留下3兆美元的帳單。
此時,新一代的經濟學家則建議,政府可採行更積極的角色,但這個觀點又再一次被政治所剽竊,這回換作柯林頓政府,和一群主張策略性貿易者,他們對美國經濟的觀點,鎖定在和他國競爭的輸贏。這本激發思考的書,深入描述了經濟觀點形成決策的過程中,所發生的種種匪夷所思的怪現象。
反觀國內的情況,雖然眾所周知經濟政策可以富國,但也可能誤國。尤其臺灣身陷日益惡化的貿易環境,加上兩岸關係這個複雜變數,政府是否能夠帶領國內企業突破國際困境?面對高科技產業和傳統產業之間的兩難問題,政府又該如何善用經濟學家,做出符合民眾福祉的抉擇呢?
克魯曼縱觀世局,完成了這本激發思考的書,描述經濟觀點在形成政治決策的過程中,所發生的怪現象。
克魯曼《下一個榮景:政治如何搭救經濟?》(時報,2008)
吳惠林【推薦序】有「溫暖的心」、更要有「冷靜的腦」
一九九七年七月二日爆發的亞洲金融風暴,曾對世人造成莫大的震撼和傷害,但也造就了三個名人,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悍然實施外匯管制、固定匯率的魄力深受矚目;被馬哈迪指名道姓痛罵的國際炒家索羅斯(George Soros)也一夕成名。另一位聲名鵲起的是當時任教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現今是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的克魯曼。
克魯曼因金融風暴而暴紅
一九九四年底之前,知曉克魯曼大名的很可能僅限於經濟學術圈,以及美國部分閱讀過其雜誌文章者,但他在該年底,於《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上發表的〈亞洲奇蹟的迷思〉(The Myth of Asia Miracle)一文指出,東亞各國以往藉由勞動力和資本等生產因素「數量」的不斷增加使用,所造就的「經濟奇蹟」,已因生產因素的衰竭,但技術進步卻無法提升,而接近尾聲,將與一九三○、五○年代的蘇聯奇蹟那樣地消失相互呼應的特異觀點,引發世人議論紛紛。」
就在兩年半之後爆發東南亞金融風暴,似乎正好印證其「亞洲奇蹟殞落」的預言,於是克魯曼一炮而紅,到處爭相邀約,其一言一行被全球媒體大量引述報導,「大師」、「諾貝爾獎候選人」等頭銜加身,而其過去所寫的文章也水漲船高,要說洛陽紙貴也不為過。臺灣出版界在當時也趕上這股風潮,接二連三出版他的書。據我所知,一九九九年一月、五月、八月就分別有《克魯曼驚奇》(The Accidental Theorist)、《全球經濟預言》(Pop Internationalism)、《失靈的年代》(The Return of Depression Economics)三本書在臺密集面世,二○○○年二月又有《沿街叫賣的繁榮》(Peddling Prosperity: Economic Sense and Nonsense in an Age of Diminished Expectations)出版。
我對這四本書都詳細看過,而且都寫了書評。第一本是小品文集結而成,第三本是對亞洲金融風暴應景之作,第二本是國際貿易理論與實際的較深入文獻集結,第四本則是鎖定供給面學派和「反自由貿易」(他以策略貿易學派稱之)這兩個極右和極左「政策學派」大肆抨擊。第四本書可說是很完整陳述克魯曼看法的一本「故事書」。他將這兩個在美國經濟政策史上扮演吃重角色的學派,很清楚地勾勒出來,並將之與真正的學院學者(即其筆下的「教授」)嚴格區分。克魯曼藉著將一九七三年之後總體經濟理論的演進,以及美國總體經濟發展和政策之變化,以說故事的方式讓讀者看個仔細。
文筆優美善說故事的克魯曼
看過這四本書之後,我已不禁讚歎克魯曼說故事的能耐,誠如作者簡介中所形容的「文筆優美又有創意,克拉克獎章評審委員會認為足以媲美日本的俳句,狄更遜的詩和馬蒂斯的油畫。」
在這本新書中,克魯曼更將觸角伸進政治領域,以「政治經濟學」描述美國一九三○年代經濟大恐慌以來的政經發展史,再一次發揮他以優美文章說故事的能耐。這本書旨在哀悼美國中產階級的消失、所得分配的極端不平均,也可用這兩年非常流行的「M型社會」來形容。克魯曼在陳述美國的發展演變過程中,認為全球化和科技變遷這種一般公認的原因並不能解釋美國中產階級消失、所得分配惡化,而是體制、行為準則和政治力的改變使然,他於是描述共和黨和民主黨之間的競合經過,行文中貶抑共和黨、讚揚民主黨。
在克魯曼心中,共和黨偏袒、保護大企業和有錢人,共和黨政府藉著減稅和取消社會福利,或讓福利民營化,將財富集中在少數人,再依靠他們的大筆捐款、獻金,經由選舉伎倆(例如利用種族、愛國主義意識型態)來贏得選戰,取得政權。不過,到小布希第二任時,美國人民已經覺醒,加上黑人以外的移民人數比重大幅提升,大反轉的時日已然到來,刻正進行的二○○八年總統大選明顯透露出此訊息。而民主黨勝選機率異常高,該黨兩位候選人不約而同重視並討論全民健保計畫、因應貧窮新方法、協助無殼族的選項等等方案就是最好的證明;相對的,共和黨對手完全提不出對策,只在比賽誰最像雷根,還有誰對酷刑最狂熱。
克魯曼在行文中非常懷念一九三○年代大恐慌後小羅斯福總統實施「新政」的那段日子,因為中產階級出現、社會公平、政黨間和諧共處、所得分配相當平均、人民安居樂業。我們知道,新政是政府大力幹預市場,提供所得重分配社會福利。克魯曼在期待美國出現「新新政」之餘,主張將「全民醫療」作為重點,就像社會安全制度是舊新政的核心一樣。在成功實施全民醫療後,接著就能轉而解決更廣泛、更艱鉅的美國不平等的工程。他認為這是「自由主義者」的任務。
有必要釐清政府角色
克魯曼堅稱自己是「自由主義者」,而且引以為傲,他崇信「以限制極端富有與貧窮的體制為基礎的相對平等社會」,而且崇信「民主、民權和法治」,而自由主義者要讓中產階級社會重現,終極目標並非一黨統治,而是重新建立真正充滿活力、良性競爭的民主政治,克魯曼以「民主政治就是自由主義的真義」作為全書結語。
我很欣賞並認同克魯曼所講美國故事,但對他的詮釋和解讀卻難苟同,特別是他認為政府應「強制性」地實施全民醫療保險和全民健保。儘管他舉出法國、加拿大、英國的例子,也作了學理分析,但這些國家其實都有諸多嚴重問題存在,就說近期美國媒體也以臺灣全民健保作為成功例子,並想取經效法。可是我們不是年年為此課題憂疑不已,而財務黑洞和醫療品質早已成新政府非常頭疼的重大待解難題了嗎?
一九九九年八月我以〈凱因斯已經還魂?〉為題評論克魯曼的《失靈的年代》一書,指出他比凱因斯更像凱因斯,是「青出於藍,更勝於藍」,並建議重閱一九七四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海耶克(F. A. Hayek,一八九九~一九九二)對一九三○年代經濟大恐慌的診斷,且呼籲「釐清政府的職能,還市場機能的充分運作,讓每一個真正具行為能力的『個人』,在學習試誤當中負起應有的責任,更重要的,讓墮落的人性重新拾回誠信等倫理道德,實在不宜再因循放任讓只重短期的凱因斯魔法再三地愚弄了,否則蕭條夢魘會更密集地蒞臨人間!」
對於本書,我雖認同克魯曼同情弱者、幫助弱者的「溫暖的心」,但他偏向費邊社(Fabian Society)的「社會主義者」之藥方,其實很危險。同樣的,也應以「冷靜的腦」再向「純正的自由主義者」海耶克取經,以防走向「一條由善意鋪就的地獄之路」。就讓政府擔當裁判的角色、創造並維護「一個公平、公正、自由、安全、和諧的生活環境」就好,不應讓政府充當萬能的上帝! (本文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搶救金融海嘯 學者把脈【聯合報╱李維國09.01.04
新科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開藥方:私有市場無法提供需求維持高就業率,政府應找事雇人做,而且需要大手筆的公共投資,規模要比羅斯福總統新政還大……
2008年新科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向來以好文筆馳名:《財星》雜誌譽為「凱因斯以來,文章寫得最好的經濟學家」,更有評者稱道可與日本俳句、狄金蓀的詩和馬蒂斯油畫爭美。克魯曼更為人知的是他的「烏鴉嘴」:去年底諾獎頒獎典禮前夕,他又語出驚人,大膽預告世界經濟衰退將持續到2011年,全球出現零利率、零通膨、零復甦。
偏偏他儼然「經濟靈媒」,對未來的預告往往分毫不差,1994年他直指亞洲經濟榮景只是泡沫,三年後果真爆發亞洲金融危機,讓他一炮而紅。他1999年出版《失靈的年代》(The Return of Depression Economics),就大聲疾呼經濟大蕭條虎視眈眈,應當早做防備。不料金融海嘯來得又狂又猛,克魯曼在世界領袖頻頻出招仍束手無策之際,推出增訂版新書《經濟大蕭條反撲與2008危機》(The Return of Depression Economics and the Crisis of 2008),替無量下跌的全球經濟把脈開藥方。
經濟成長停滯發生在日本,難道不會出現在美國?
十年前克魯曼在《失靈的年代》中,深入剖析日本、泰國及墨西哥等國家面臨不景氣的肇因和解決之道,尤其痛陳避險基金對經濟變局的影響。他認為經濟成長停滯是因需求面萎縮,局限了許多地區的發展。
當年克魯曼警告:雖說人類對經濟知識的掌握大幅精進,但現有政策無法杜絕全球經濟衰退的可能。他的洞見沒獲得應有重視,畢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儘管嚴重,但沒多久就結束;日本1990年代的經濟問題有獨特背景,2000年網路泡沫破滅也只產生些微影響。
克魯曼表示,寫《失靈的年代》主要動機是看到日本的慘況。由於美、日兩國體質相近,都是高度發展的先進國家,有穩定政府運轉,竟然面臨經濟成長停滯危機:「我忍不住想:如果會發生在日本,難道不會出現在美國?」他藉個案研究方式,發現經濟走勢難把握,政府即使採取妥善對策因應,仍會爆出意外的結果;引證現代世界金融體系潛藏各種不確定因素,亞洲發生金融危機才引爆浮上檯面。
「經濟大蕭條」病毒對降息抗生素產生抗藥性
去年十月修訂完成新書《經濟大蕭條反撲與2008危機》,克魯曼更深入論述「經濟大蕭條」連美國聯準會主席都救不了:延續過去的經驗法則,經濟一衰退,聯準會主席就祭出調降利率法寶。然而「經濟大蕭條」像是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病毒,所有對抗衰退的解藥一概無效時,造成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和1990年代日本經濟空白十年的病竈也將再度發病。
克魯曼點名2008的經濟危機起自邁阿密的美國人購置根本買不起的房子,引爆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嘯。許多貸款公司和投資管道不像銀行受到應有的規範,演成今天無法收拾的金融爆點。克魯曼指出,銀行或金融機構將存戶存款投入有風險的投資並無不當,問題在銀行過度承諾高報酬、低風險;他建議要拉高管制標準,「只要在金融體系中扮演關鍵角色,無論是否有危機,都應規範不能冒過高風險」。他直指聯準會前主席葛林斯潘太有自信,篤信聯準會有足夠實力對抗危機,簡直像派對狂歡後保證載人平安返家的駕駛。美國身處困局風暴,不得不歸咎葛林斯潘未積極規範金融體系,採取預防措施。
貨幣政策無力扭轉局勢,政府應致力基礎建設
在這波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中,美國暴露出金融體系像困陷在經濟危機的發展中國家一樣脆弱,必須採取斷然措施,避免讓世界經濟惡化,演成恐怖的大蕭條。「大家綁在一起,如果聽任市場機制運作,只會讓整個世界的資本市場垮掉。」克魯曼在新書提出「直接的解決方案」是:拯救金融、提供銀行資金,以及「凱因斯式」的政府支出,呼籲美國政府投入基礎建設,儘管會造成赤字短期飆高,卻有長遠利益。
由於民眾賣股變現,私有市場無法將持久資本轉換為直接可用的現金,政府應立即介入:直接或間接購入長期債券,支持社會投資以換取現金。貨幣政策無力扭轉局勢,克魯曼提出「傳統的凱因斯財政刺激」方案:私有市場無法提供需求維持高就業率,政府應找事情雇人做;更需要大手筆的公共投資在就業機會、基礎建設和教育,規模要比羅斯福總統的新政還大。
銀行外看不到擠兌人潮,許多人在網路銀行按滑鼠
被問及現況和1930年代大蕭條相比,克魯曼說表象容易騙人,「銀行外看不到擠兌人潮,但許多人是在網路銀行按滑鼠。雖然不像大蕭條時街上人滿為患,情況卻相去不遠。」
克魯曼表示,增修完稿時正逢雷曼兄弟破產噩耗驚爆全球,當時情況已經很糟,沒想到接續幾周每下愈況,美國每月減少三十五萬至四十萬個就業機會,「三個月前我會說失業率到10%的機率不高,但現在機率可能超過三成。」
金錢是人類歷史前進的動力
哈佛大學經濟史學家弗格森針砭病竈:亞洲的高儲蓄率,讓沒收入、沒工作也沒資產的美國人取得全額房貸。
歷史是當下的借鏡。全球金融危機人心惶惶,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史學家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新書《金錢的躍升》(The Ascent of Money),從四千年金錢發展史尋找突圍脫困的智慧靈藥。弗格森不僅解說貨幣如何由硬幣變成紙幣,以及金本位制的優缺點,更洞燭先機研判眼前經濟衰退的病根,針砭在金融關係日益糾葛的全球化世界,美國次貸問題為何一發不可收拾,延燒成災。
書名明顯是向科學史家布魯諾斯基(Jacob Bronowski)1970年代由電視腳本寫成的名著《文明的躍升》(The Ascent of Man)致敬。《金錢的躍升》在英國出版時,金融危機方露徵兆,弗格森卻預見許多現今的金融亂象,書因而大紅,美國公共電視還將改編同名電視影集,於今年上檔。
悲觀賣方遲早多過樂觀買方;貪婪終究變成恐懼
在弗格森眼中,金融史是所有歷史的背景故事,「由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到二十一世紀的中國,金錢的躍升始終是人類歷史前進的動力:一種創新、適應到整合的複雜過程,與科學發展同樣重要」。他相信:「每一個歷史現象背後都藏有金融線索。」美國內戰時,南方政府就是缺少現金、工業能力和人力才失敗;文藝復興時期藝術與建築的輝煌成就,追溯起來,是因義大利銀行家將東方和阿拉伯的數學應用於金融。
「荷蘭共和國靠史上第一個現代股票市場,在財政上勝過擁有世界最大銀礦的哈布斯堡帝國;法國帝制不靠革命無法推翻,但一個蘇格蘭殺人犯Nathan Rothschild創造了史上第一次股市泡沫,瓦解了法國的金融體系,他和在滑鐵盧打敗拿破崙的威靈頓公爵同樣功不可沒。1880年代全球第六富國阿根廷到1980年代變成通膨嚴重的窮國,國力衰退全是愚蠢的金融政策造成。」
達爾文理論也是弗格森演繹說理的重要依據:金融體系不斷隨著環境改變更新,它的演化有賴滅絕和新生。「金融史基本上是制度性突變和天擇的結果。與自然界法則相同,金融史的演化取決於地緣政治的鬥爭和金融危機的大崩解。」金融史給人最大的教訓是:所有榮景的泡沫早晚都會破滅。悲觀的賣方遲早會多過樂觀的買方;貪婪終究變成恐懼。金融亂局在歷史上一再重演,長期來看,短期混亂再正常不過,人類想盡辦法避免,終究徒勞。
中國兩千六百多億美金盈餘,大半都借給美國
將歷史事件和當下現況並比對照,是本書最大賣點。弗格森指出,近代的金融革命推動印度和中國在短短一個世代由貧窮到富有,是人類歷史前所未有的經濟轉型。他將1870到1914年全球化帶來的國際投資,類比地球村時代大規模的資金流動,指出兩者差異:十九世紀多是英法和歐洲已開發國家資助發展中國家的基礎建設,目前是仍在發展的中國資助美國的消費。
中國家庭、企業的高儲蓄率與美國依賴貸款提前消費形成鮮明對比,「2007年美國必須向世界借貸八千億美金,中國卻有兩千六百多億盈餘,大半借給美國,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美國的債主」。弗格森相信,這是2008年金融泡沫破滅的重要原因,「亞洲豐沛的儲蓄後盾是美國房貸市場資金橫流的動能,讓沒收入、沒工作也沒資產的美國人取得全額房貸。」
由榮景擺盪到大蕭條,興與衰只是情感波動的產物
「中─美國(Chimerica)是極佳的雙子國,占全球陸地十分之一、人口四分之一,過去八年卻創造全球經濟產出的三分之一,帶動超過二分之一的全球經濟成長。」但中美關係是否會惡化為某種貿易戰,不得不中止目前的全球化?弗格森以史為鑑:十九世紀的全球化終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前世人對時代的脆弱毫無警覺,有人更深信強權間發生戰爭在經濟上全無可能,因為「國際金融相互依賴太深」。
弗格森視金融市場為「人類的鏡子」,放大世人更叠變動的弱點、心態和價值觀,「由情勢大好的榮景擺盪到情勢嚴峻的大蕭條,興與衰都只是人類情感波動的產物。傷疤和美麗肌膚在我們眼中同樣清晰,那都不關鏡子的事。」
華爾街與馬多夫 都是騙局【聯合報張佑生譯08.12.20
公認是偉大投資家、慈善家、社會棟樑的馬多夫,被踢爆原來是個騙子,全球為之震驚,其來有自。他被控設下的龐氏騙局,涉及金額高達500億美元,規模大到難以理解。
可以肯定的是我並非唯一明知故問的人:馬多夫的際遇和整體投資業的內情究竟有多少出入?
金融服務業,過去30年在全國收入中所占比例不斷擴大,讓這一行的人非常有錢。但是,現在來看,金融業彷彿一直在摧毀價值,而非創造價值。這不光是錢的問題:管理他人財富的人替自己累積的大量財富對整體社會已產生腐敗墮落的結果。
先從他們的薪酬說起。去年,「證券、期貨契約、投資」業員工的平均薪資是其他行業的四倍多。年薪百萬美元沒啥大不了,甚至2,000萬美元也很常見。這30年來,即使一般工作者已經沒有調薪,美國最有錢的一批人收入仍舊暴增,華爾街的高薪是此一差異的主因。
不過金融界的天王巨星理應得到他們的百千萬美元,對吧?未必。華爾街的薪資制度犒賞獲利的跡象毫不吝惜,縱然跡象後來證明是假象。
試想一個假設的例子,一名財務經理人利用大量借貸對客戶資金進行槓桿操作,然後整個投資去買高收益但風險也高的資產,像是成果難料的不動產抵押貸款擔保證券。有一陣子,且說是房市泡沫繼續膨脹的期間,他(幾乎都是男性)獲利頗豐,獎金也多多。接下來,泡沫破滅,他的投資變成有毒廢棄物,他的投資客戶慘虧,但他將保有那些獎金。
好吧,也許我舉的例子並不是假設情況。
那麼,華爾街整體而言的所作所為,和馬多夫搞的騙局又有多大不同?嗯,馬多夫據稱省掉了幾個步驟,不是讓投資人曝險而不自知卻收取高額服務費,而是直接竊取客戶的資金。馬多夫顯然自知是騙子,華爾街卻有許多人還真相信自己說得天花亂墜的那一套。然而,除了在自宅遭軟禁以外,結局不變:財務經理人變有錢,投資人看見自己的錢變不見。
我們現在談的是很多錢。金融業近年來占全美國內生產毛額的8%,30 年前還不到5%。如果多出來的3%是不勞而獲,有可能的確是如此,那我們現在談的是一年4,000億美元的糟蹋、詐欺和濫用。
但是美國「龐氏騙局」時期所付出的成本,無疑不止於直接浪費掉的大錢小錢。
就最赤裸裸的層面而言,華爾街獲益係屬不法所得,並且巧妙地持續腐化政壇,不分朝野。從對於金融詐欺證據增加視而不見的布希政府官員,像是證管會主席考克斯,到至今仍未封閉租稅漏洞,圖利避險基金主管和私募基金業者的民主黨政治人物(哈囉,參議員舒默),有錢能使鬼(政客)推磨。
同時,快速累積個人財富的吸引力多年來讓許多我們最優秀的年輕人投入投資銀行業,而非從事科學、公職和其他行業,這對美國的未來造成多大的傷害?
尤其是,在膨脹的金融業大量賺得的財富,或許應該是「掙得」的財富,減損了我們對現實的判斷力。
想到幾乎每位重要人士都忽略危機逼近的各個警訊。這怎麼可能?例如,才幾年前,葛林斯班怎麼可能宣稱,正是拜衍生性商品所賜,「整個金融體系的復原能力已經更強」?我相信,答案在於人們有一種固有的傾向,把賺很多錢的人,當作偶像崇拜,精英也一樣,想當然認為賺大錢的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結果,這就是為何那麼多人相信馬多夫的原因。
現在,當我們概覽受損情況,試圖了解局勢為何變得如此離譜,而且速度這麼快時,答案其實很簡單:我們正在觀看一個步上馬多夫後塵的世界。
共和黨人正把美國推向經濟深淵>中時09-02-07
在尋求經濟復甦的路上,有件讓人笑不出來的事情發生。過去兩周,一場應該是對如何挽救經濟的嚴肅辯論,又演變成陳腐的政治戲碼,共和黨人口沫橫飛,大談政府支出浪費及減稅造奇蹟的老調。
此情景彷彿過去八年令人扼腕的經濟弊政從未發生。更令人不敢置信的是,民主黨人居然還站在守方。即便大規模振興經濟方案最後在參議院通過,但原始方案的重要部分─特別是對州和地方政府的補助─有可能遭閹割。
不知為何,華府對經濟可能墜入無底深淵的現實已完全搞不清狀況,一旦如此,要爬出來可是難上加難。
要對當下困境加以誇張已經很難。這波危機始自房市,但布希時代的房市泡沫內爆造成的經濟骨牌連倒效應不但橫掃美國,更席捲全球。房市崩潰加上股市一瀉千裏,使消費者財富縮水大半,也粉碎其樂觀心理,使他們減少開支,大幅增加儲蓄,這長期是好事,對當下經濟卻是大打擊。房地產開發商縮減投資,企業取消擴大產能計畫。出口是過去兩年美國經濟的少數強項之一,金融危機波及美國貿易夥伴後,出口直線下滑。
在這同時,我們對抗不景氣的主防線也潰不成軍。聯邦準備理事會通常可以靠降息支撐經濟,這回利率降到等於零,經濟還是一路走下坡。
難怪經濟預測大多警告說,如果政府不行動,將陷入又深又長的衰退。有些分析師預測失業率將達二位數,國會預算局較樂觀,但最近也警告,財政政策如果不改,國家總生產與產能的落差將出現三○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情況。最糟的是經濟有可能和三○年代一樣,長期卡在通貨緊縮的陷阱。
目前我們與真正通縮之間的距離,已經是大蕭條以來的最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民間企業自三○年代以來首度普遍減薪,如果經濟繼續走弱,情況會更惡化。
美國大經濟學者歐文.費雪(Irving Fisher)在近八十年前就指出,通縮一旦開始,往往可自行延續。當美元收入面臨經濟凋敝而崩跌時,債務變得難以負荷,預期未來價格滑落也會妨礙資本支出。這些通縮的影響進一步拖垮經濟,導致更多的通縮,有如惡性循環。
通縮陷阱可能持續長時間。日本在九○年代經歷過通縮與停滯的「失落的十年」,最後能逃脫陷阱,全靠全球榮景帶動出口。現在全球同步衰退,誰能拯救美國脫離類似的陷阱?
如果歐巴馬的振興經濟方案立法通過,能否確保美國不會有「失落的十年」?不一定。包括我在內的若幹經濟學者認為,該案規模太小,應充分擴大,但肯定可增加美國經濟走出困境的機率,而共和黨的做法卻是要把此案搞得更小、更沒效力,在規模上與布希式的減稅方案差不多,因此絕對是敗事有餘。
那歐巴馬該怎麼辦?我和不少人都覺得,他一開始就鑄下大錯,他試圖超越黨派,結果只是助長聽命於保守派電臺主持人林保(Rush Limbaugh)的政客勢力。
歐巴馬現在應該反守為攻。對拿著不可信的經濟哲學當令箭而試圖阻礙其方案的政客,他一定要毫不客氣地指出,他們是拿國家前途在冒險。美國經濟正面臨萬丈深淵,而共和黨多數人卻企圖把它推下懸崖。
保羅.克魯曼專欄:歐巴馬救經濟的手筆還不夠大>中時09-01-10
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九日宣稱:「我不認改弦更張的時機已太晚,但假如我們不盡快下猛藥,時機稍縱即逝。如果毫無作為,當前經濟衰退可能會持續好幾年。」
歐巴馬說得沒錯。美國正面臨自「經濟大蕭條」以來最險惡的經濟危機,很容易就會陷入長期衰退。然而,歐巴馬開出的處方並未對症下藥。他的經濟振興方案不夠強有力,事實上遠不敷所需。
請記住美國的經濟規模有多龐大,只要需求夠強勁,美國可以在未來兩年生產價值逾三百兆美元的財貨與勞務。不過,隨著消費者支出和企業投資雙雙大跌,美國的經濟產出與銷售之間已出現一大缺口。歐巴馬的經濟方案絕不足以填補這一「產出缺口」。
國會預算局(CBO)本周發表的最新報告指出,若不推動經濟振興方案,到了二○一○年初,失業率將超過九%,並持續居高不下好多年。歐巴馬本人更曾說,若缺少經濟振興方案,失業率可能飆到兩位數。
國會預算局的報告又說,「未來兩年的經濟產出低於潛能平均達六.八%」。這是相當於兩兆一千億美元的產出流失。歐巴馬九日則宣稱:「我們的經濟可能比充分產能狀態短少一兆美元」。他的說法事實上是低估了。
假設國會預算局的數據並未低估,若要填補逾兩兆美元的缺口,歐巴馬提出規模七千七百五十億美元的經濟振興方案是不夠的。
的確,財政刺激措施有時會具有「乘數」效益:除了對基礎建設投資的直接效益之外,還有間接效益,亦即所得提升會帶來消費支出增加。一般估計,一美元的公共支出,可以讓國內生產毛額提升約一.五○美元。
然而,歐巴馬提出的方案只有約六○%涵蓋公共支出。其餘是減稅,而許多經濟學家懷疑這些減稅措施,尤其是對企業減稅,究竟能夠實際提振多少支出。
總之,歐巴馬的方案不可能對隱然成形的產出缺口填補超過一半,到頭來很可能只填補不到三分之一。
為何歐巴馬不試著對經濟振興方案加碼呢?此案被綁手綁腳,是否因為擔心國債飆升?這是政府大規模舉債的風險,而國會預算局的報告預測,今年美國財政赤字會達到一兆兩千億美元。可是,萬一救經濟功虧一簣,代價甚至還會更高。
是否找不到理想的支出項目?歐巴馬提到要著眼於「蓄勢待發」(shovel-ready)的公共投資項目,這些項目馬上就可以推動,並且會在短期間對經濟帶來助益,但其數量畢竟有限。不過,公共支出還有其他種類,特別是健保支出,不僅可以做好事,也對經濟有幫助。
或者,歐巴馬有政治顧忌呢?上個月有媒體報導說,歐巴馬的助理擔心,若經濟振興方案的規模突破兆元大關,可能會有政治敏感性,因此試圖將總金額壓低些。也有分析認為,該方案納入對企業龐大減稅措施,係意圖在國會中爭取共和黨議員的票,儘管這些減稅措施只會增加成本,對經濟幫助不大。
不論原因為何,歐巴馬的方案根本不敷拯救經濟所需。當然啦,有總比沒有要好。然而,如今我們似乎面臨了兩大經濟落差:經濟潛能與可能的表現之間的落差,以及歐巴馬憂心忡忡的談話,與他的經濟方案多少令人失望的落差。
花一元建設 比減稅一元有用 9
上周,有人要求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對批評其振興計畫無助於經濟的人做出回應。歐巴馬答道,他想聽取「如何有效花錢和有效起動經濟」的意見。
好吧,我來講兩句,長話短說,這個「起動」(jump-start)的比喻,是問題之一。
首先,歐巴馬應揚棄一千五百億美元營業稅減免計畫,這對經濟助益不大。若一併拋棄一千五百億美元薪資稅減免計畫,就更理想了,雖然這是他的競選承諾。
沒浪費在無效減稅方案的錢,可提供陷入困境的美國人更多幫助,如強化失業救濟、醫療補助等。何不提前推動保險補助?這每年可能需要一千億美元以上,對落實全民健保很重要。
不過最主要的是,歐巴馬需要擴大他的計畫。箇中原因,只要看其經濟團隊一份新的報告就能了解。
將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的克莉絲汀娜.羅默(Christina Romer)和將任副總統首席經濟顧問的賈爾德.伯恩斯坦(Jared Bernstein)十日發布對歐巴馬經濟計畫評估報告。他們的報告很合理也很誠實,但也清楚提到計畫遠不足以應付經濟之所需。按其講法,該計畫的成效將在二○一○年第四季達到最大。沒有這項計畫,該季失業率將達災難性的八.八%。就算有這計畫,失業率仍將達七%,和現在差不多。
報告說,二○一○年後計畫的效果將迅速消失,然推動全面復甦的工作尚未完成:到二○一一年最後一季,失業率仍將達六.三%。
經濟預測目前還是不精確的科學,事情可能會比預期的好,但也可能更糟。報告便提到,「某些預報員預期,不採取行動,失業率將達一一%。」我同意歐巴馬經濟團隊成員勞倫斯.桑默斯(Lawrence Summers)最近宣稱的,「在這次危機裡,做太少會比做太多更危險。」很不幸,當前的計畫並未反映這項原則。
歐巴馬要如何做更多?那就是在計畫中融入更多公共投資。他若考慮得更長遠,這是有可能的。
報告還提到「花在基礎建設的一美元,對創造就業會比減稅一美元更有效。」然報告認為,「政府投資在短期內能發揮的作用有限。」但為何只能是短期?
歐巴馬的計畫專家專注於能在未來兩年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的投資方案。但失業率在兩年後仍可能居高不下,這項計畫也應包括較長期的投資方案。
要記住,就算一項二○一一年才會見到成效的方案,也能在之前的幾年提供可觀的經濟支援。假如歐巴馬拋棄「起動」這種比喻,接受我們需要的是一項多年計畫而不是短暫衝刺,即使近期內,他也能透過政府投資創造更多工作機會。
還有,難道他不應等候證據,證明更大、更長期的計畫有其必要?不應這樣,現在歐巴馬計畫中的投資部分,因缺乏能馬上實施的方案而受到限制。如果他現在就給予許可,許多投資可在二○一○年末或二○一一年執行,但若等太久才做決定,機會會溜走。
即使有了歐巴馬計畫,這份報告預測未來三年平均失業率仍達七.三%,足以使美國經濟面臨陷入日本式通貨緊縮的威脅。
所以,我的建議是:拋棄營業稅減免計畫,更重要的是,以多做來避免做太少的危險。至於做更多的方法是,不要再談「起動」,應更廣泛考量政府投資的各種可能性。
美國準總統歐巴馬被問到,對於他的振興經濟方案被批評不足以拯救美國經濟,有何看法。歐巴馬回答說他願意聽聽各界對於「如何有效花錢並迅速啟動經濟」這個問題的意見。
好的,我先自動對號入座,稍後就會解釋「刺激啟動」(jump-start)的比喻就是問題的一部分。
首先,歐巴馬應該放棄為企業減稅1500億美元的構想,因為它對經濟幾無裨益。他最好也放棄為勞工減稅1500億美元的方案,雖然我明白這是他的競選承諾之一。
未浪擲於無效減稅的經費可提供更多救濟給陷入絕境的美國人,包括提高失業救濟金、擴大聯邦醫療補助等。此外,為什麼不及早開辦保險補助?這個項目的額度可能達到每年1000億美元或更多。如欲達成全民健保的目標,這是必要條件。
最主要的是,歐巴馬必須擴大他的計畫。若想知道為什麼,我們不妨參考歐巴馬經濟團隊彙整的一項新報告。
上周六,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內定人選羅莫與副總統當選人拜登的首席經濟專家伯恩斯坦聯名公布一項報告,評估歐巴馬經濟方案的可能成果。這份報告的內容相當合理,也非常坦誠,與過去8 年來打迷糊仗的數字遊戲迥然不同,值得肯定。
不過報告同時讓我們看清楚現有的方案不敷振興經濟所需。根據羅莫與伯恩斯坦的說法,歐巴馬的方案可望在2010年的第4季發揮最大的功能。他們認為,如無這套方案,屆時的失業率將達到可怕的8.8%,而即使有這套方案,失業率仍將達到7%,約與目前相當。
報告指出,2010年之後,振興經濟方案的效果將迅速消失,促進全面復甦的目標則仍未達成。估計至2011年的最後一季,失業率仍將是令人頭痛的6.3%。
當前,至少可以這麼說,經濟預估是一門不精確的科學。經濟局勢可能比預估的更好,但也可能更差。報告指出:「部分民間專家認為,如果美國政府未採取行動,失業率可能達到11%。」我贊成歐巴馬經濟團隊另一名重要成員桑莫斯的看法。他最近表示:「在當前的危機下,做得太少的為害程度大於做得太多。」可惜的是,這個原則並未反映在現有的計畫中。
歐巴馬應如何做得更多?答案是,將更多的公共投資納入他的計畫。如果他採取更長遠的眼光,就有可能。
報告指出:「花一美元投資基礎建設,創造就業機會的效率大於減稅一美元。」不過報告也強調,「政府投資於短期內有效落實的空間其實有限」。問題是,為什麼要限定短期?
據我所知,歐巴馬的策士著重於可於未來2年創造就業機會的投資方案。不過由於2年後的失業率可能仍然居高不下,計畫應該同時納入更長期的投資方案。
請記住,即使一項計畫直至2011年才發揮效果,此前幾年也能夠提供重要的經濟輔助作用。如果歐巴馬放棄「迅速啟動」這個字眼,並接受我們需要長期而非短期方案的事實,他一定可以透過政府投資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即使近期亦然。
難道歐巴馬不必靜候美國需要更大規模、更長期方案的證據?不必。歐巴馬方案的投資部分因為缺少「蓄勢待發」的計畫而受到限制。如果歐巴馬立刻下達著手推動的指令,更多投資可在2010年底或2011年源源而至。如果他躊躇觀望,機會將一去不回。
還有一點。即使歐巴馬團隊逐步推動既定計畫,羅莫─伯恩斯坦報告預測,未來3年的平均失業率將達到7.3%。這個數字非常嚇人,而且大到美國經濟面臨真正陷入日本式通縮泥淖的風險。
我建議歐巴馬團隊取消企業減稅的構想。更重要的是,寧可過之,也不要不及。多做的方法是不要再談「刺激啟動」,應更為廣泛地檢視政府投資的各種可能性。
巫毒經濟 救不了僵屍銀行>中時09-01-21
老式巫毒經濟學(voodoo economics),亦即信仰減稅魔術,已被文明論述摒棄。如今還相信減稅能刺激生產和投資的,只剩下怪胎、江湖術士和共和黨人。
不過最近新聞顯示,許多有影響力者,包括聯準會官員、銀行監管人員,可能還有歐巴馬新政府成員,已投入一種新的巫毒教:他們相信舉辦金融儀式,能讓死去的銀行繼續運作。
我用個假想的銀行─「高譚集團」(Gothamgroup,Gotham為《蝙蝠俠》中的城市)來解釋。
帳面上,高譚擁有二兆美元資產和一.九兆負債,因此淨值為一千億美元。但其資產有相當部分,如四千億美元,是房貸抵押債券和其它有毒廢料。銀行若出售它們,所得不超過二千億美元。
因此高譚是仍在運作、實際上已破產的僵屍銀行,它的股票不全然一文不值,它仍擁有二百億美元市值,但那完全建立在會得到政府救援的希望上。
政府為什麼要救?因為它在金融體系內扮演重要角色。當初雷曼破產,金融市場為之戰慄,有數周時間全球經濟瀕臨崩潰。由於我們不願舊事重演,高譚必須維持運作。但怎樣才能辦到?政府可以奉送高譚數千億美元,使它再度具備償債能力。這對高譚的股東當然是份大禮,也鼓勵銀行繼續從事脫軌的冒險。高譚股價現在能得到支撐,正是因為政府可能贈送這份大禮。
較好的辦法是,政府仿效八○年代末對付僵屍儲貸機構的做法:沒收死掉的銀行,將股東掃地出門,然後將其不良資產移交給清債信託公司(RTC),替銀行償還足夠債務,恢復其償債能力,然後將整頓好的銀行賣給新老闆。
但現在有流言宣稱,決策者不願採行上述二法,而傾向妥協方式:將有毒廢料從私營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轉移到類似清債信託公司的公營「壞銀行」,或叫「統合銀行」(aggregator bank),卻不先把私營銀行沒收。
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董事長貝爾女士最近對此作法描述道:「統合銀行將以『合理的價格』收購那些資產。」但「合理的價格」是什麼?
高譚集團之所以破產,是因帳面上四千億美元有毒廢料事實上只值二千億美元。政府想藉購買有毒廢料使高譚得以恢復償債能力,唯一辦法是用比私人買家高得多的價錢收購。
或許私人買家不願以確實的價格購買有毒廢料。貝爾女士說:「這類資產有些我們尚未真正取得任何合理價格。」但政府應否宣稱它比市場更瞭解那些資產的價格?還有,付了「合理價格」,就能使高譚恢復償債能力?
我懷疑決策者可能在不知情下,助長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這項政策看似在清理儲貸機構,名義上以「合理價格」收購有毒資產,實際上是用納稅人的錢送大禮給銀行股東。
為什麼如此拐彎抹角?答案似乎是華府仍畏懼「國有化」這個名詞。其實高譚及其姐妹機構已歸國家照料,全靠納稅人支撐,但沒人願承認並執行顯而易見的解決方案,即政府暫時直接接管。新巫毒教也因而受到歡迎,該教宣稱,精心安排的金融儀式能讓銀行起死回生。
很不幸,退回迷信的代價可能非常高昂。我希望我的見解錯誤,但恐怕納稅人又要吃大虧了,而我們得到的是又一個行不通的金融救援計畫。
我們找到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了>中時08/11/25
我要坦白一件事,順便做個建議。要坦白的是:我最近走進餐廳,會環伺一下擠滿年輕人的桌子,而後一桌桌提出忠告:「你們不認識我,但我必須說,你們不該在這裡,應該把錢省下,在家吃鮪魚。這次金融危機才剛開始,離結束還早得很。請把牛排打包,回家去吧。」
現 在您知道我為何最近沒接到外出用餐的邀請了。我若有辦法,會要求國會召開修憲特別會議,將元月廿日總統就職提前到感恩節。就職舞會應取消,我們根本辦不 起。觀禮臺也免了,我們不需要。只要給我一位大法官和一本《聖經》,馬上讓歐巴馬就職。我們曾經這樣幹過,詹森便是在空軍一號的後艙宣誓就職的。
很不幸,要通過這項修正案曠日費時。我們能做的,是按國會專家諾曼.奧恩斯坦(Norman Ornstein)所說,要求布希讓歐巴馬計畫提名為財政部長的蓋特納立刻走馬上任。這並非要讓現任財長鮑爾森難堪,純粹是我們不能讓市場在兩個月過渡期 內,不曉得誰在管事,也不知未來方向。同時,國會應維持待命,隨時通過必要的法案。
這是如假包換的「紅色警戒」。就像一位銀行家告訴我的:「我們終於找到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它們就埋在我們後院─次級房貸及其衍生性產物。
不過布希總統顯然無法募集到解除引信的工具,包括可改善基礎建設並創造就業機會的大規模振興計畫,能讓廣大房貸戶不致失去房產且能穩定房價和房貸資產的方案,還有提供銀行更多資金,以及最重要的,一個讓我們有信心度過難關的新經濟團隊。
最後一點,只有新總統歐巴馬辦得到。現在令我們難過的是,我們對金融體系和領導階層失去了信心。我並不幻想歐巴馬上臺就能點石成金,但應該有所幫助。
眼下有些事已嚴重功能失調,在這極度不尋常的時刻,政治菁英依然故我,不負責任到了可恥的地步。他們似乎不曉得金融體系已陷入險境。
曾任十屆國會議員,現於布魯金斯研究所從事研究的比爾.弗倫佐(Bill Frenzel)表示:「團結似乎成了過去,緊急狀況看來已沒那麼急迫。」
我不願見到底特律汽車產業垮掉,但汽車公司主管分乘三架私人噴射機飛到華府,要求用納稅人的錢拯救他們,卻提不出任何改革計畫,我們該怎麼辦?
股市和信貸市場可不傻。它們開始用大蕭條而非衰退時期的水準,為金融股計價。現在您只要花五美元,就能買一張花旗銀行股票,找的錢還夠您吃麥當勞。
結果,歐巴馬可能在還未上臺以前,就必須提出他總統任內最大的一筆撥款要求。
「情 勢有多大多糟,現在就必須做出明智的判斷,」耶魯管理學院國際金融教授賈登(Jeffrey Garten)如是說:「這是非常重要的判斷。我們究竟認為只要再加幾百億美元,度過慘淡幾季,問題就能解決,還是認為我們雖做了這一切,如動用七千億拯 救銀行,降低利率,聯準會直接介入支撐某些市場,仍見不到谷底,而我們正凝望著一個可能令全世界陷入的深淵?」
若是後者,我們便需要大量信心和資金來改變形勢。唯有新總統及其團隊和世界其它大國一致行動,才能辦到。
賈登說,歐巴馬可能犯下的最大錯誤,是低估問題的嚴重程度。另一方面,高估問題的嚴重性而致反應過度,危險就小得多。
按傳統看法,新總統從谷底展開其任期是件好事,因為唯一的出路是往上的。確實如此,除非他上臺以前,谷底已告煙消雲散。
佛里曼專欄:槍桿子+油桶政權 何時下台【經濟日報09.06.22(楨:美利觀
此刻的伊朗群眾暴動真的是非常了不起。它少見又少見,比沙烏地阿拉伯下雪、在耶路撒冷哭牆發現火腿三明治、在撒哈拉沙漠滑水還罕見。它可是發生在中東油產國的一場群眾暴動。
它為什麼不尋常?因為多數的中東國家,是槍桿子與油桶出政權,而槍桿子與油桶的結合,很難推翻。
石油是民主政權難以在中東出頭天的主因。國王與獨裁者上台後,不僅會整肅異己,還會買通人民,以石油財富布建龐大的內部安全組織。
中東國家靠石油支撐政權的獨裁君主,最後遭到人民推翻的,古往今來只有一個先例,而它就發生在…伊朗。
1979年何梅尼率領伊朗人發動「伊斯蘭革命」時,當時的伊朗國王可說部隊、秘密警察、石油權力一把抓。但在夠多的人民帶著槍,走上街頭反抗當權,破除當權魔咒的那一刻,國王的人馬再也沒有能力讓國王的政權還原。
後來的「伊斯蘭革命」從國王那裡有樣學樣。他們也以石油財富建造廉價房屋、提供政府就業機會、補貼糧食與汽油,收買大部分的人心。他們同時以原油建軍,例如「革命衛隊」以及「巴斯基」民兵組織,以維繫政權。伊朗目前每天出口石油210萬桶,每桶售價約70美元。
眼前伊朗的最大問題,是穆沙維領導的綠色革命與街頭抗爭,是否能和何梅尼與伊朗人當年推翻國王一樣,讓當權者的槍桿子與油桶破功?
伊朗的執政教士向來冷酷無情。但是他們以假選舉為掩護。我說它是假選舉,是因即使計票結果無誤,只有政府點頭的候選人可參選,就是虛假,只是深黑與淺黑的不同。
這一次,民眾對當權者的憤怒達到了相當程度。失業率將近20%,年輕人對生活處處受神權政治家限制漸感不耐。在只有深黑與淺黑的候選人可選的情況下,民眾最後選擇了淺黑的穆沙維。伊朗人將這位政權的人馬,變成他們自己的候選人,而穆沙維似乎也因他們而蛻變。伊朗政權因此驚慌失措,決定動選舉的手腳。
劇作家湯姆‧史托帕德曾說,民主不是投票,而是「計票」。只要計票結果無關輕重,伊朗的教士永遠不反對讓人民投票,反正結果都是政權的人馬獲勝。不過,這次政權搞選舉舞弊,某種的反革命因而誕生。
是的。這股反革命勢力的領袖穆沙維,比起他的從眾,可能不是那麼自由派。但是他的淺黑色彩深深吸引跟隨者,協助他們宣洩挫折感以及點燃改變的希望。在這過程中,穆沙維變成獨立候選人,因此,他的選票數不得,這不只是投票給穆沙維,還是對整個政權的一次公投。
如今在投票後,求變的伊朗人又必須以他們的身體投票。要讓政權垮台或改變,就必須有夠多的伊朗人上街頭投票,就像1979年的革命。伊朗政權最怕的莫過於此,他們必須射殺人民,否則就要讓出政權。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米尼19日警告示威者說「絕不容許街頭挑戰」,其實其來有自,他知道當年伊斯蘭革命是如何拿下政權的。
戰帖已經拋出。如果改革派想謀求改變,即必須成立領導班子,說明伊朗的願景,讓群眾繼續在街頭投票。唯有群眾打死不退,他們投的選票才有算數的機會。
我為他們叫好,也為他們感到害怕。伊朗領導階層改走溫和路線,對整個中東都有正面影響。但我們以及改革派絕對不能對我們想推翻的槍桿子與油桶存有任何幻想。
克魯曼>百度百科
保羅?克魯格曼(Paul R. Krugman, 1953 年-)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是自由經濟學派的新生代, 理論研究領域是貿易模式和區域經濟活動。目前是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教授。
克魯格曼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國際貿易、國際金融、貨幣危機與彙率變化理論。他創建的新國際貿易理論,分析解釋了收入增長和不完善競爭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他的理論思想富于原始性,常常先于他人注意到重要的經濟問題,然後建立起令人贊歎的深刻而簡潔優雅的模型,等待其他後來者的進一步研究。他被譽爲當今世界上最令人矚目的貿易理論家之一,而他在1994年對亞洲金融危機的預言,更使他在國際經濟舞臺上的地位如日中天。他目前擔任著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政策咨詢顧問。1991年,他成爲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獲得克拉克經濟學獎的第五人。2008年,克魯格曼獲得該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克魯格曼是主流經濟學派的衣缽傳人和捍衛者,是薩繆爾森和索羅的愛將(他們三人同處一個辦公套間)。但同時,克魯格曼又是一位急先鋒,敢于向任何傳統理論開戰。在過去十余年間,他出版了近二十本著作,發表文章幾百篇。他的文筆清晰流暢,深入淺出,不僅是專業研究人員的必讀之物,更是普通大衆的良師益友。在公衆的眼中,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衆經濟學家
1953 年,克魯格曼出生于一個美國中産階級的家庭。他在紐約的郊區長大,從約翰?F?肯尼迪高中畢業後,他來到了著名的麻省理工學院,學習經濟學。大學時代的克魯格曼似乎更偏好曆史,經濟學的專業課修的不多,倒是天天去上曆史課。不過,是金子總會發光。大學二年級的時候,著名經濟學家諾德豪斯在偶然看到克魯格曼的一篇關于汽油的價格和消費的文章後,爲他對經濟問題的深刻理解所打動,立即邀請他做自己的助手。大學畢業後,在諾德豪斯的推薦下,克魯格曼順理成章地進入了研究生院攻讀博士學位。這個期間,由于個人問題,他的情緒比較低落,草草地完成了博士論文以後,他奔赴耶魯大學任教去了。
克魯格曼的關鍵思想是報酬遞增(increasing returns)。
克魯格曼在耶魯大學也不得志,由于性格太強,他得罪了不少人,連研究生獎學金也丟掉了。1978年,他去探訪著名經濟學家多恩布什(《宏觀經濟學》的作者),多恩布什的鼓勵使他找回了自信,他發現自己找到了打開成功之門的關鍵。他開始寫一篇關于壟斷競爭貿易模型的論文。
當年7 月,他把這篇論文提交到國民經濟研究局的暑期研討會上,參加這個會議的都是當時國際上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當他開始宣讀論文時,人們沒有加以注意,都在相互交談。漸漸地,大廳安靜了下來,人們停止交談,專心地傾聽克魯格曼的演講。克魯格曼一夜成名了!克魯格曼回憶道:“那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90分鍾。”
取得成功後的克魯格曼
接下來的日子裏,榮譽和金錢接踵而未,克魯格曼開始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發表演說,參加研討會,會見各式各樣的人。但是他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在忙碌的應酬之余,仍然潛心于學術研究。
1982 年,克魯格曼剛從瑞典的一個國際會議回來就接到費爾德斯坦的電話,邀請他去華盛頓任職,擔任經濟顧問團國際經濟學首席經濟學家。華盛頓的經曆並不愉快,他發現,在這個地方,好的分析者並不受重用,馬屁精倒是如魚得水。很快,他就産生了厭倦,不過,在華盛頓他又發現了自己的另一項才能:用簡明易懂的語言講述 嚴肅的經濟學問題。1983年的總統經濟報告就是由克魯格曼主筆的。
擁有理想的克魯格曼
華盛頓的一年使克魯格曼身心俱疲。很長一段時間,他既不做學問,也不問政治。不過在外人看來,他混得很不錯:年紀輕輕就成爲終身教授,拿著豐厚的薪酬、常常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參加各種會議,甚至還寫出了幾篇挺好的論文。不過,克魯格曼的內心極爲失落,他說:“和世界上99%的人相比,我沒什麽可抱怨的。但我的參照對象是同輩中最成功的經濟學家,我還沒有成爲他們中的一員。”
克魯格曼再次創作及影響力
1987年,克魯格曼開始重新恢複了創造力,他寫出了大量高質量的論文——第三世界債務減免、歐洲貨幣體系的作用、貿易集團化。這些文章獲得的好評打消了他對自己研究能力的懷疑,他開始開辟一個新的領域——新貿易理論。這些成就使他獲得了約翰?貝茨?克拉克獎。
1988 年,克魯格曼出版了《期望減少的年代》一書,該書一出版即在美國引起轟動。他與奧伯斯法爾德合著的《國際經濟學》成爲各大學和貿易公司的標准教材。各大公 司的總裁在看到他所著的書之後紛紛找上門來,請克魯格曼爲他們作商業咨詢。爲此,克魯格曼專門雇了一名經紀人,不是爲了拉更多的客戶,而是爲了提高價格, 使商人們望而卻步。這段時期克魯格曼發現了一個有趣的課題——經濟地理學。他雄心勃勃地想把這個課題發展成爲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並在這個領域上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1992 年的總統選舉使克魯格曼在全美國人面前大出了一番風頭,他在電視上的經濟演說給克林頓極大的幫助,但是克林頓在執政之後並沒有啓用他爲總統經濟顧問,而是 選擇了伯克利大學的女經濟學家泰森,原因在于克魯格曼的性格過于剛直,在華盛頓和學術界都得罪了不少人。克魯格曼自己也說:”從性格上來說,我不適合那種職位。你得會和人打交道,在人們說傻話時打哈哈。”
1996年克魯格曼又一次令世人大吃一驚,他出版的《流行國際主義》一書大膽預言了亞洲金融危機。該書在短短兩年內重印了8次,總印數達120萬。同時,克魯格曼的經濟地理學研究取得了明顯的進展。經濟學界的許多人已經斷言:克魯格曼三年內必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克魯格曼成爲焦點中的焦點,他與奧伯斯法爾德合著的《國際經濟學》第四版也已經被翻譯成中文出版。
面對榮譽,克魯格曼是怎麽想的呢?他說:“我們都想得到權利,我們也渴望成功,但是對我來說,最好的回報就是理解帶來的快樂。”
保羅克魯格曼的著作
主要代表作有:《期望減少的年代》、《亞洲奇迹之謎》、 《蕭條經濟學的回歸》 、《流行國際主義》、 《國際經濟學》 、《大破解》、 《一個自由主義者的良知》等。
保羅•克魯格曼其他已在中國出版的著作有:
《地理和貿易》,國際經濟學譯叢,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彙率的不穩定性》,國際經濟學譯叢,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流行的國際主義》,國際經濟學譯叢,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戰略性貿易政策與國際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譯叢,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0
《克魯格曼國際貿易新理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市場結構和對外貿易政策》,上海三聯出版社,1993。
金融動蕩年代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他始終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有力競爭者。
有經濟學者評論:“如果諾貝爾經濟學獎要頒給國際金融領域的研究者,那就一定會頒給克魯格曼,因爲他是這個方向的一個開創性人物。”
諾貝爾經濟學獎最近一次定格金融學領域是在1997年,當時,斯科爾斯和默頓兩位學者,因其在金融衍生産品理論方面的貢獻摘得桂冠。而1997年也正是爆發亞洲金融危機的“一個金融動蕩的年份”。
有學者說,此次源自華爾街的金融風暴,使得人們更加關注大規模、世界性的金融危機,並企圖尋找緩解危機沖擊的有效方法。在這種情況下,諾貝爾經濟學獎自然會更加關注金融領域的研究成果。
此前,令克魯格曼名聲大噪的是他的一個預言。1996年,克魯格曼曾在其《流行國際主義》一書中就預言了亞洲金融危機。他提出,所謂的“亞洲奇迹” 是“建立在浮沙之上,遲早會幻滅”。他認爲,亞洲在高速發展的繁榮時期,已潛伏著深刻的經濟危機,將在一定時間內進入大規模調整。1997年,該預言成功驗證,有力奠定了克魯格曼作爲“新一代經濟學大師”的地位。
因此,在華爾街金融風暴引發全球金融動蕩之時,克魯格曼對當前形勢的評價,越發引人關注。
“按照我的判斷,當前普通美國人的命運與經濟普遍增長的脫鈎,在美國近代史上是史無前例的”,他猛烈抨擊了布什和執政的共和黨人。事實上,在近些年來,幾乎布什政府所有的政策,都將會成爲這位在《紐約時報》網站上勤奮寫作博客的經濟學家批評的對象。
他在《布什之後--新保守派的終結與民主黨人的時刻》中描述了保守派占領華盛頓並在經濟繁榮時期分化美國社會的手段。由于豐厚的稅收優惠,美國的富人越來越富,企業的盈利被投放到至今不爲人知的領域。“相反,大多數雇員的薪水幾乎跟不上通貨膨脹的腳步”,克魯格曼說。
他總喜歡提起自己青年時代的“失落的天堂”——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那時成爲衆所周知的中産階級社會。在《一個自由主義者的良知》中,他在書的第一頁開篇便寫到:
“我生于1953年。與同輩人一樣,我把自己成長于斯的美國的一切都市委理所應當的。事實上,如許多同輩人一樣,我嚴詞抨擊美國社會種種甚爲真切的不義現象,遊行抗議對柬埔寨的轟炸,爲自由派政治候選人挨家挨戶的奔走。只是在後來的回想中,我才明白的意識到,自己年輕時所處的政治與經濟環境是一個早已逝去的天堂,是美國曆史上一段不同尋常的篇章。”
他認爲,這樣的天堂社會背後的推動力是總統羅斯福的“新政”。正是新政開始大力實施的“自上而下的收入和財産再分配”使美國社會獲得了繁榮。直到 70年代,政府才開始以某種形式“撤回”這一政策。這個本來按照歐洲標准衡量就很糟糕的社會福利國家被拆卸得七零八落,盛極一時的工會如今已經大不如前。
克魯格曼認爲,再次扭轉這一趨勢的時刻到來了。正因如此,他主張不再選舉共和黨人作總統。他主張回歸羅斯福和杜魯門所代表的價值:“爲了像羅斯福帶領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樣,誠實、有效地進行伊拉克戰爭,我們的做法也許至少要有一點兒像'新政'。”
而在面對榮譽時,克魯格曼說:“我們都想得到權利,我們也渴望成功,但是對我來說,最好的回報就是理解帶來的快樂。”
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人理解他。
http://wiki.mbalib.com/wiki/%E4%BF%9D%E7%BD%97%C2%B7%E5%85%8B%E9%B2%81%E6%A0%BC%E6%9B%BC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