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貧鈾裝甲的M1A2式主戰坦克
貧鈾裝甲>百度百科
鈾是一種高密度元素,貧鈾則是制造鈾燃料過程中經燃燒後産生的鈾雜質。其主要成分是不具放射性的鈾238,故稱“貧化鈾”,簡稱“貧鈾”。但純貧鈾的硬度和強度都不高,必須添加別的成分制成貧鈾合金,再經過熱處理。把貧鈾合金制成網狀結構嵌入鋼質基體內做成裝甲塊,然後嵌入坦克外殼,就成爲貧鈾裝甲,其密度爲18.7克/厘米,是鋼鐵密度的2.5倍。因爲密度高,硬度就高,防護力就強。安裝了貧鈾裝甲的M1A1坦克,其裝甲防護力提升到M1的兩倍,它抗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能力相當于600 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抗空芯裝藥破甲彈能力相當于1300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
貧鈾裝甲于1988年由美國發明,用于M1A1坦克及其改進型M1A2,這一研究成果是20世紀80~90年代坦克裝甲技術發展史上最重要的進展之一。M1A1坦克安裝貧鈾裝甲的部位是車體前部和炮塔,貧鈾裝甲被安裝在兩層鋼板之間。在海灣戰爭中,美國陸軍派出大量M1A1式坦克參戰。不僅伊拉克的蘇制T-72坦克發射的125毫米炮彈未能擊穿M1A1坦克的貧鈾裝甲,而且在幾起誤傷事故中,友軍坦克發射的120毫米貧鈾穿甲彈也沒有把這種裝甲擊穿。實戰證明,貧鈾裝甲是目前世界上防彈能力最強的複合裝甲。
貧鈾合金的冶煉、熱處理和裝甲塊的制造,是制造貧鈾裝甲的關鍵,美國對此技術高度保密,外界至今仍無從得知。
至于它是否屬于放射類物質,美國軍方發言人曾這樣介紹說:一輛坦克上的貧鈾裝甲大約重2噸—3噸,即使坦克乘員連續在這樣的坦克上呆3天,所受到的照射劑量,也不如做一次X光透視所受到的照射劑量大。
http://baike.baidu.com/view/1083776.html
從喬巴姆、布拉澤到貧鈾裝甲
1991年,名爲“沙漠軍刀”的海灣戰爭打響了,在這一引起世界注目的作戰行動中,有一支名爲英國皇家陸軍第7 裝甲旅的裝甲勁旅。這支部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北非戰場中就是英軍裝甲部隊的主力,曾多次立下赫赫戰功。1991年2 月25日,裝備157 輛“挑戰者”I 型坦克的第7 裝甲旅奉命向科威特城進發,行進途中與數量明顯占優勢的伊拉克坦克部隊遭遇,經過一整夜激烈的戰鬥,英軍以無一坦克受損而擊毀伊軍300 輛T —72等型號坦克的戰績取得絕對勝利。100 小時的地面戰爭結束後,英國第7 裝甲旅旅長科了准將自豪地說:“挑戰者”的防護力無與倫比,它是爲戰爭造的,而不是爲了競爭……
科丁的自豪是有道理的,盡管“挑戰者”在世界軍火市場上並沒有爭得多少份額,但它在坦克發展史上卻占有重要地位,它率先采用了具有開創意義的“喬巴姆”複合裝甲,使坦克的防護能力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喬巴姆是英國的一個並不起眼的小鎮,英國一個著名裝甲研究院位于這裏,“喬巴姆”複合裝甲就得名于裝甲研究院所在地。
“喬巴姆”裝甲爲什麽能夠大大提高坦克的防護能力呢?回答這一問題,還得從破甲彈說起。破甲彈1936年誕生後,一枚破甲彈對均質鋼裝甲的洞穿能力大約是彈頭直徑的5 倍~7 倍,也就是說,一枚口徑爲100 毫米的破甲彈,可以穿破500 毫米~700毫米厚的鋼裝甲。如果爲了提高坦克的防護性再加厚裝甲,將極大地增加坦克重量,降低坦克的機動性,甚至根本無法打仗。所以,坦克設計師們只好加厚正面重點部位的裝甲厚度就是這樣,仍然難以抵擋大口徑破甲彈或導彈的攻擊,裝甲落後于彈藥成爲幾十年來甲一彈之爭的主旋律。
爲了提高坦克的防護能力,英國喬巴姆裝甲研究院的專家經過反複試驗,終于研制成功這種後來稱爲“喬巴姆”的複合裝甲。這種裝甲爲鋼、陶瓷、鉛等多種材料的夾層結構,根據不同部位的防護要求,做成不同的厚度,並用螺栓固定到車體和炮塔上。這種裝甲不具有結構功能,可根據需要隨時更換。
據英國官方人士介紹,“喬巴姆”裝甲對付破甲彈的能力是原來鋼裝甲的3 倍,也就是說,穿甲彈的破甲深度僅有原來的1/3 。從此,有不少穿甲彈就難以擊穿裝上“喬巴姆”裝甲的主戰坦克,使“甲一彈”之爭的天平開始向裝甲一方傾斜,以至于許多武器設計師們開始著力研究提高反坦克武器的威力,以打破“裝甲領先” 的局面。由此看來,說“喬巴姆”裝甲是裝甲技術中劃時代的貢獻並不過分。
“喬巴姆”裝甲防彈能力強源于它是一種有多層結構的複合裝甲,它內層和外層均是又硬又韌的鋼裝甲,中間一層則是厚厚的陶瓷裝甲,用作裝甲夾層的陶瓷裝甲,如氧化鋁、氧化鋯等,不僅硬度高,耐高溫,抗熱沖擊性好,更重要的是它在高速沖擊下的強度(科學上叫雨果組彈性強度)要比鋼高出10多倍,可以有效地抵禦破甲彈金屬射流的沖擊。可以認爲,在“喬巴姆”裝甲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中間的厚厚的陶瓷裝甲。不過,盡管我們說得似乎很清楚,但我們仍僅僅知道它的一些皮毛,至于“喬巴姆”裝甲的各層到底有多厚?它的各層裝甲的成分如何?結構和加工工藝方面有什麽訣竅?由于英國人一直將其作爲“機密中的機密”,所以,外人根本無法知曉。
之後,除英國的“挑戰者”外,美國的M1、德國的“豹”II等主戰坦克也都加裝了“喬巴姆”複合裝甲。
然而,科學是無止境的,人類發明了“喬巴姆”複合裝甲不久,又發明了“布拉澤”反應式裝甲,這種裝甲在1982年的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戰爭中有過不凡的表現。在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戰爭之前9 年的第4 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的坦克在蘇制“賽格”反坦克導彈的攻擊下,傷毀很多。然而,在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戰爭中,卻出現了另外一片景象,以軍以60輛坦克的損失,擊毀了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和敘利亞軍的500 輛坦克。最令人驚奇的是,被擊毀擊傷的60輛以色列坦克中,乘員竟無一人傷亡,且約有1 /2 的受損坦克經戰場維修,很快就又投入了戰鬥。
戰後,阿拉伯國家經過多方探尋才得知,以色列坦克之所以能夠出奇制勝,是因爲其坦克上披挂了一種名叫“布拉澤”(Blazer)的反應式裝甲。
直到今天,人們對“布拉澤”反應式裝甲到底是哪國發明的,仍說法不一,有人說是以色列發明的,也有人說是原蘇聯發明的,不過,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以色列人在入侵黎巴嫩的戰爭中,首次將反應式裝甲用于實戰。
反應式裝甲就是能爆炸的裝甲,所以又叫爆炸裝甲,以色列拉斐爾研制所將這種外形像一個個長方形鋼鐵盒子的反應式裝甲命名爲“爆炸塊”(Blazer),中國人將它音譯成‘布拉澤”,這種“爆炸塊”很不起眼,裝在坦克上像一個扁扁的小盒子,盒子的兩頭是只有1 毫米~3 毫米的薄鋼板,中間夾著一層薄薄的鈍感炸藥,用螺栓固定在坦克主裝甲板上。當敵破甲彈或敵方導彈的金屬射流擊中反應式裝甲塊時,薄層炸藥爆炸,將薄鋼板向外推,對金屬射流起到幹擾作用,使它對主裝甲的破甲威力大大降低,貫穿力降低大約 75 %左右。
從發明創造角度看,反應式裝甲的構思是極其獨特的。大家都知道,裝甲是用來抵禦炸藥一類爆炸、穿孔的,而反應式裝甲則不再是靠厚厚的裝甲來防範破甲彈,而是和破甲彈“對著幹”,使破甲彈的射流能量分散、消耗,從而消減其破甲威力。
裝備反應式裝甲的坦克活脫脫一個身著鎧甲的古代武士,盡管外表似乎增加了許多東西,但坦克的戰鬥全重增加還不到玉噸,對坦克的機動性影響不大。所以,美制M60 、M48 ,英制“百人隊長”,蘇聯的T —64和T —80坦克上都紛紛安裝了反應式裝甲。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前蘇聯的反應式裝甲稍稍獨特,其結構爲“三明治”式,它是在兩層3 毫米~6 毫米厚的鋼板中間夾有一層3 毫米厚的炸藥層,防護效能相當于253 毫米厚的鋼質裝甲。
在反應式裝甲內,目前還有不少秘密外人還無法探知,最大的秘密就是反應式裝甲只對破甲彈一類大型反坦克武器“反應”,即只有大型反坦克武器的彈頭擊中時才能引爆,而對23毫米以下的小型彈、炮彈碎片、電弧焊、氣割等不敏感,20毫米炮彈、機槍子彈等打到反應裝甲上根本不“反應”,不爆炸。再一個秘密是一塊
反應式裝甲爆炸後,不會引起周圍的反應式裝甲爆炸,就是說,只有破甲彈接觸到的反應式裝甲才會爆炸。此外,還有一些較爲專業的秘密,外人也未能探知個中原因。
不過,“布拉澤”反應式裝甲也不是完美無缺的,它最大的弱點就是對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不起作用。此外,專門設計反坦克武器的專家又發明了串聯式戰鬥部的破甲彈,其前端的小型破甲彈引爆反應式裝甲,反面的大型破甲彈爆炸再攻擊主裝甲。現在,反應式裝甲設計師們正開動腦筋,專門研制對付串聯式破甲彈和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新型反應式裝甲。
80年代後期,美國科技人員又研制成功貧鈾複合裝甲,這一戰果是20世紀80~90年代坦克裝甲技術發展史上最重要的進展之一。
貧鈾複合裝甲首先應用于M1A1坦克上,稱爲M1A1HA型,這種裝甲目前被公認爲是世界上最好的裝甲。關于貧鈾裝甲的詳細情況,美國人一直沒有介紹,只是在M1A1HA型坦克于1988年末裝備美軍駐德國的第 7軍時,美國陸軍發言人才宣稱:這種裝甲不僅能抵禦當時前蘇聯坦克炮彈的攻擊,而且還能抵禦當時正在研制中的前蘇聯新坦克炮彈的攻擊。
盡管美國至今仍對貧鈾裝甲技術高度保密,出口型的M1A1坦克不安裝貧鈾複合裝甲,但各國軍事家們經過綜合各方面情報認爲,貧鈾裝甲有如下幾方面的奧秘: 第一,貧鈾裝甲的成分。盡管人們知道貧鈾裝甲中用的是鈾的同位素鈾—238 ,它是制造原子彈的鈾(鈾一235 )的“下腳料”,但是鈾裝甲用的並不是純金屬鈾,
而是鈾的合金。因爲,純金屬鈾的密度雖然很大(比鐵高2 倍),但它的強度和硬度卻不太高,甚至還趕不上某些合金鋼,所以,直接用純金屬鈾來制造裝甲並不合適。然而,在鈾中加入某些合金元素就會使它的機械性能大大提高。但是,貧鈾裝甲的成分到底怎樣,至今仍是一個難以捉摸的謎。
第二,貧鈾合金的工藝。專家們認爲,即使知道了貧鈾裝甲的成分,但若不知道它的加工工藝,也無法達到貧鈾裝甲的強度和硬度。有專家推測認爲,這種貧鈾裝甲不是用燒結工藝制成的,而是以碳化鈾爲主體的合金性的單晶體,然而,單晶體極難加工,技術相當複雜,所以,其他國家一時間也很難探知。
第三,貧鈾裝甲的結構。據披露,美國研制的貧鈾裝甲爲網狀結構,貧鈾裝甲放在複合裝甲的中間一層,這種貧鈾裝甲在複合裝甲中起“骨架”作用。不過,爲什麽采用這種結構,每層之間應該如何搭配,也是一個謎。
盡管除了美國之外,沒有人了解真正的貧鈾裝甲,但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安裝有貧鈾複合裝甲的M1A1坦克卻使貧鈾裝甲名聲遠揚。在這次戰鬥中,裝備貧鈾複合裝甲的M1A1坦克毫發無損,而與其對壘的伊拉克“依賴真主”裝甲師則被全殲。
或許有人會問,鈾不是一種放射性物質嗎?拿它來制造鈾裝甲,還不造成嚴重的核污染?實際上,鈾的自然放射性很弱,美國軍方發言人曾這樣介紹說:一輛坦克上的貧鈾裝甲大約2 噸~3 噸,即使坦克乘員連續在這樣的坦克上呆3 天,所受到的照射劑量,也不如做一次X 光透視所受到的照射劑量大。不過,有人認爲,貧鈾穿甲彈破片的放射性有較大危害,1991年海灣戰爭結束後,有一些美國士兵得了一種奇怪的“海灣綜合征”,有人認爲可能與貧鈾裝甲彈的大量使用有關。不過,這個問題已超出了本文研究的範圍
http://www.armsky.com/army/zhishitingdi/200501/1124.html
複合裝甲armoured functional composite
複合裝甲具有防彈功能,保護人員、裝備和工事等在遭受多種武器攻擊時免受或少受損害的複合材料。裝甲的結構及材料因武器和防護對象不同而異,可分爲重型,輕型和軟裝甲等。鑒于穿、破甲武器的發展,原單一均質的裝甲已爲複合裝甲所替換。重型裝甲爲多層複合結構,面及背板爲中碳合金鋼板,其間有多種排列方式不同的中層間材料、金屬基複合材料、樹脂基複合材料、鋼板、鈦合金、鋁合金、陶瓷、橡膠、有機和無機纖維織物、鑄石、玻璃、石英砂等;輕裝甲爲單層或簡單的複合結構,如鋼板、陶瓷和樹脂基複合材料的組合;軟裝甲爲有機或無機高強度纖維織物(卡普隆和芳香聚酰胺等)增強的軟複合材料,在關鍵部位可鑲入陶瓷或薄裝甲鋼板。重型和輕型裝甲的外表面還可塗敷非金屬混合物,以增強抗破甲彈射流的能力,還可挂裝內襯,其中加入不同添加劑,起防輻射、隔熱、降噪和阻燃作用。爲便于觀察或武器瞄准,需有透明裝甲,亦爲多層混雜複合材料,表面常爲硬質玻璃,背層爲高聚物,中間層系由不同材質的玻璃和緩沖材料交替疊加,常用s玻璃、E玻璃、聚碳酸酯和光學樹脂膠等。
http://chemyq.com/xz/xz7/66556brmkk.htm
裝甲“新貴”——電磁裝甲及智能裝甲最新動態
電磁裝甲的概念出現在二十世紀70年代。電磁裝甲的原理是,充電的間隔裝甲板安裝在裝甲戰車基甲的前面,當裝甲板被成型裝藥射流擊穿時,兩個閘門隔裝甲板之間會形成電流的短路,這會産生一個強大的電磁場,使射流發生旋轉、斷裂甚至是發散,而殘余射流則可由車輛的結構裝甲所吸收。
2003年9月在英國倫敦舉行的“SMi車輛生存力”會議上,英國政府所屬研究機構——防務科學和技術實驗室(DSTL)播放的一段錄像資料顯示了當前電磁裝甲技術的最新進展。錄像演示了一種安裝在一輛“武士”步兵戰車上的新型電磁裝甲。這種裝甲采用特殊的防彈鋼制成,其形狀和尺寸類似于英軍“武士”步兵戰車的側裙板。試驗中發射的攻擊彈藥足以摧毀普通“武士”步兵戰車數次,但所有的威脅炮彈,在擊穿車輛車體之前,全部都被電磁裝甲所摧毀,炮彈對車輛外部結構所造成的損傷被減小到最低限度。抵禦攻擊完畢後,電磁裝甲模塊立即在自身能量的作用下脫離車輛,而這輛“武士”步兵戰車車內沒有受到任何破壞,隨後自行駛離演示區域。
據防務科學和技術實驗室透露,這種電磁裝甲防護系統包括防彈金屬板、絕緣層、配電線及存儲電容器,總重量只有幾噸,而提供的防護效果卻相當于在車上加裝10~20噸普通鋼裝甲。當RPG火箭彈或其他成型裝藥戰鬥部襲來時,電磁裝甲金屬板的外層能夠迅速充電到數千伏高壓,這個強大電場使藥型罩所形成的銅質射流在通過帶電夾層時被瞬間分散,而其他殘余碎屑對下一層的普通裝甲已構不成多大威脅。
最讓人振奮的消息是,長期以來制約電磁裝甲不能投入實用的技術瓶頸己基本得到解決。衆所周知,電磁裝甲的基本技術並不難,難的是如何精簡電磁裝甲所需要的體積龐大的蓄電池組和電容器組。據介紹,上述演示的電磁裝甲耗電量極低,“武士”步兵戰車自帶的電氣系統和蓄電池組即可提供所需電力。同時,與以前的電磁裝甲相比,新裝甲達到相同防護效果所需的電能也大大降低,據說抵禦RPG火箭彈攻擊時所需的電能還不及在冬季寒冷的早上啓動發動機所需的電能多。
另外,電磁裝甲還可從其他新技術的發展中獲益,如被人們日益認爲是未來裝甲戰車首選配置的混合電驅動系統。這種系統除了能夠提供極低的音頻信號特征,賦予車輛寂靜機動和寂靜觀察能力之外,還能提供大量的車載電能,其電容器和飛輪機構可以用來提供使多次攻擊威脅失效所需的快速能量脈沖。
目前,英國軍方正在考慮將電磁裝甲技術應用到其“未來快速反應系統”之中。“未來快速反應系統”計劃采用的多層重疊防護方法,將使其生存力水平遠遠高于“挑戰者”2主戰坦——事實上是5~6倍,其中電磁裝甲顯然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除了電磁裝甲之外,另一位裝甲“新貴”當非智能裝甲莫數了。智能裝甲可以說是比電磁裝甲還年輕的小輩,但其重量輕、防護效果好和可靠性高的優點可以說讓它的前途一片光明。這種智能裝甲安裝在車輛的基本結構裝甲之上,每個裝甲模塊都裝有特殊的高能材料,並在其內部埋設有傳感器和微處理器,傳感器和微處理器又利用光纖連接到裝甲模塊的外側均質裝甲蓋板上,當外側蓋板被彈丸擊中時,傳感器即精確確定彈著位置及穿甲彈的尺寸和速度,隨後,微處理器啓動高能材料發生反應,高能材料迅速向來襲彈丸的方向膨脹,其巨大的沖量會使來襲彈丸發生偏轉、旋轉或斷裂,從而達到使來襲彈藥失效的目的。其中,微處理器如何准確判斷激活高能材料的時機是一種非常尖端的技術,智能裝甲的“智能”即來源于此。據報道,美國研制的智能裝甲已能有效抵禦中口徑動能彈的攻擊。
當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裝甲防護技術也在不斷向前發展,可以預見,要不了多久,電磁裝甲、智能裝甲這些裝甲“新貴”必將歎呼:廉頗老矣!他們的位置會被更加先進的裝甲“新秀”所取代。
http://www.armsky.com/army/zhishitingdi/200412/1039.html
戰車防禦力漫談-從二次大戰到現在 作者:范仁志
1991年2月24日,期待已久的波斯灣戰爭陸戰終於爆發,西方三大主力戰車之一的美國製M-1,即將與戰車王國蘇聯主力之T-72正面交鋒,這可是戰車界注目的盛事,究竟雙方的相對戰力有多強?
結果是跌破眼鏡的一面倒,連最支持美軍的人都不敢相信T-72會全軍覆滅,而沒有毀掉任何一輛M-1。這一仗奠定了M-1「無敵戰車」的威名,二次大戰以來建立的戰車王國-蘇聯則威風掃地。但蘇聯戰車怎麼會這麼沒用?我們先用當時的公開資料,比較一下當時公佈的M-1與T-72的性能參數:
從表面數據看來,最早期的T-72雖然不如M-1車系,但各方面的差距並不太大。可是在波灣戰爭中,美軍戰車人員形容他們的戰車打破T-72,猶如刀子切乳酪一般容易,甚至可以射穿掩體後擊破T-72,沙包堆至少可以相當於數十公厘的裝甲;而T-72即使從側後方也很難擊破M-1。換句話說,T-72的防禦力很明顯的有問題。造成這現象的原因,可以分成三點討論:
外銷型戰車裝甲較弱
為了避免最尖端科技流出國外導致的機密外洩,以及國際政治上的權力均衡,所以美蘇兩強都有本國規格兵器與外銷規格兵器的差別。在T-72上,由於其複合裝甲是在車體與砲塔鑄造完畢之後,再把材料塞入預留的空間中,因此早期的外銷型在這預留空間內只放了重量平衡用的不同成分鋼板,當間隙裝甲用,雖然不同成分的鋼板也算是一種複合裝甲,但實際防禦力還是要比蘇聯自己產品的理論值差一些。
而且伊拉克用的有部份是早期型的T-72,砲塔正面等效防禦力僅相當於450公厘均質軋鋼;新型的T-72M1,雖然也是外銷型,砲塔正面厚度到達530公厘,雖然可能有一部分還是裝空氣的間隙裝甲設計,加上沙包的防禦力,還可以與M-1A1H1相提並論。
T-72車內間接防禦設計不良
二次大戰德國入侵蘇聯時,便因為蘇聯境內的道路不良而傷透腦筋;而蘇聯戰車的設計也受到自己道路系統比較落後的因素影響,超過48公噸的戰車便缺乏行動能力,重量基本上是越低越好。
蘇聯選擇的減重方式是減小車身內容積,以減少需要保護的空間,但這樣做不只是人員的活動空間變小,連彈藥、燃油的儲存空間,以及次系統可安裝空間也跟著變小。結果,T-72的彈藥包圍了整個戰鬥室,燃油箱則成為彈藥容器與車身裝甲的一部份,形同第二層裝甲;但這層「裝甲」猶如反應裝甲,不但不能有效保護乘員,反而很容易引爆,就算穿甲彈沒貫穿裝甲,但只要擦破油箱引起燃燒,也可以引發全車大爆炸。偏偏美國採用的廢鈾彈有一個特色,就是容易起火燃燒,碰上T-72這種設計,簡直就像是把菸蒂丟到黑色火藥一樣容易起火。
車身內的空間小也構成了另一個問題,就是人員的位置太過接近,很容易發生「一箭雙鵰」,而且位置剛好是在沒有彈藥與油料的正面。若非T-72採用自動裝彈機而少掉一個乘員,像前一代的T-62甚至是可以「一箭三雕」。
相對的,美國M-1車系雖然不是沒有受損,有些車甚至已經遭到T-72打破幾個洞,但就是沒有人員重傷或死亡,主因在於彈藥、油料與人員的隔離良好,還有很敏感的車內消防設備。西方車系戰車並不是只靠裝甲防禦,蘇聯系戰車卻只能仰賴裝甲。
蘇聯系戰車裝甲強度問題
比較少人知道的是,北約與華約對峙近半世紀,各自訂定自己的標準,所以很多裝備的定義也不同:同樣是均質軋鋼,蘇聯用的標準鋼板硬度與抗壓能力比較低,而擊破的定義也不相同,因此雙方的數值事實上不能直接比對,也不容易直接換算。
而且,蘇聯戰車的主要部分都是鑄造完成,不像西方第三世代主戰車,是將一塊塊做好的複合裝甲板焊接起來。技術上鑄造比焊接容易保持全車防禦裝甲強度上的連續,也容易設計比較複雜的形狀,大量生產時更可保證價格的低廉;缺點則是強度比同成分的均質軋鋼弱15~20%,不管是西方戰車還是蘇聯戰車都是如此。更不用說板狀複合裝甲板可以再進行表面硬化等昂貴的特殊加工,讓強度差拉得更大。
筆者曾經看到一份難以確定的大陸資料,指稱T-72最早期型的車身正面厚度204公厘,對抗動能穿甲彈時的防禦力,則相當於西方標準的125公厘均質軋鋼!由於中共曾與德國和蘇聯學習研發戰車,對雙方用的標準差異何在相當清楚,假如這個資料沒錯,那蘇聯系戰車裝甲的強度真的就很差了,也難怪會那麼容易被美軍戰車擊破。
其實,以上三點問題中,第二點與第三點並不是T-72才有的問題,至少T-62就已經有很明顯的間接防禦設計不良現象。戰車裝甲強度與擊破的定義問題,更是可回溯至二次大戰,當時各國的資料都沒有明確指出其測量基準,雖然都是均質軋鋼,但硬度差可以超過50%!而這與該國戰車使用的裝甲類型有關。
戰車裝甲發展簡史
一次大戰的戰車通常都是使用表面硬化鋼板,表層硬而底層韌,穿甲彈只要擊不穿鋼板就會被彈開,防彈能力受硬度的影響高於厚度,德國這類裝甲一直用到大戰結束為止。但是這種裝甲的加工比較困難,而且受到大質量物體擊中很容易整片裂開,特別是低溫環境中;二次大戰蘇聯拿俘獲的德國虎式戰車測試火砲穿甲力時發現,85公厘砲的穿透能力雖然高於122/152公厘砲,可是122/152公厘砲卻很容易讓虎式戰車的整塊裝甲破裂,因此在新的重戰車JS-2上配備122公厘口徑火砲。現在這類裝甲通常只用在輕型裝甲車上,或是作為複合裝甲的一部份。
為了避免這種脆化問題,以及價格因素,有些戰車就採用了均質軋鋼,不但便宜且利於加工,超過一定厚度以後因為不容易破裂,防護力高於表面硬化鋼板,不過被穿甲彈打到表面就會有刮痕,不太好看。而且從T-34開始以傾斜裝甲設計作為增強防禦力的主要手段之後,高延展性的均質軋鋼在超過40度角的情況下,有效防禦力會超過相同厚度的表面硬化裝甲,因此不僅廣為主戰車使用,就連一些輕戰車與裝甲車在傾斜角很大的部位,也可能使用這種鋼板。二次大戰時的主要戰車研發國,除了德國以外,多半採用這種裝甲,因此這些國家測試砲彈穿透力時,用的鋼板硬度比較低。
不過上述這兩種裝甲都是以鋼板方式生產,在加工成戰車需要的形狀時,難免會有需要接合的部位,接合部位就會成為戰車防禦上的弱點;確定戰車裝甲形狀與角度可以影響防禦力時,要針對彈道特性而設計最佳形狀的加工更不容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乾脆採用鑄造的方式,只要把鋼溶解後倒入模子中,不管什麼形狀都做得出來,不會有裝甲接縫處的弱點,缺點則如上述-強度低。二次大戰結束後的一堆戰車都是這種設計。
而在二次大戰後半大量運用的HEAT彈,利用特定形狀的炸藥與金屬罩頭,形成特定形狀的金屬噴流刺穿裝甲,適用在低後座力武器上。不過形成最佳穿甲形狀金屬噴流有一個固定的距離,距離不對則噴流會擴散、穿甲力會減低,如果能讓HEAT彈提早引爆,就可以減低其效力,所以就出現了中空裝甲,並被廣泛應用在1960年代的戰車上。
但基於航太工業需求而大量生產鋁之後,鋁的比重低於鋼,在等重量時厚度是鋼的兩倍多,機械強度高於鋼,因此1960年代起鋁合金被大量採用在裝甲車上,開創了非鋼裝甲的紀元。而裝甲材料既然不僅只鋼可用,接下來的發展就是多種不同材料(鋼、鋁、軟鐵、陶瓷、複合材料纖維、鈦、衰變鈾等等)組合成的裝甲,也就是複合裝甲的誕生。混合各種材料不僅可以結合硬材料抗彈與軟材料不易碎的優點,各材料介面間的應力作用還可有效減低穿甲彈、特別是化學能穿甲彈的效能。
更進一步的,就是1980年代出現的主動反應裝甲了。當反戰車武器命中外掛的反應裝甲時,反應裝甲便會馬上爆炸,爆震與飛散的鋼板干擾噴流與穿甲彈,可增加不少有效防禦能力;如果能提早在反戰車武器命中前引爆,甚至可以當成戰車近迫系統來使用。
相對於主動反應裝甲發展的,則是模組化裝甲。這種裝甲其實只是讓裝甲塊掛在預先設計的結構上,可以隨技術進步而很快換裝新裝甲塊,大幅提升防禦能力、或減低價格。除了主戰車外,講求快速部署的輕戰車與裝甲車,也很適合利用這種裝甲設計提升防禦力。
戰車防禦設計的選擇
在這麼多種裝甲設計中,戰車設計者要選用哪種裝甲呢?這就要看當時的條件。通常原型車除非要拿去當火砲測試用靶,否則用容易加工的軟鐵製造就好,這一點算是通例。想定威脅主要是小口徑武器的話,傾斜設計使用鋁裝甲或均質軋鋼會比較合適;考量空間需求而採用垂直裝甲設計的車輛,如台灣雲豹裝甲車之類,使用表面硬化鋼板可能會比較合適。
而英國與法國有些戰車設計,考慮到大口徑榴砲彈直接命中的問題,需要比較厚的裝甲防備這種事情的發生,因此開始採用鑄造以及均質軋鋼,美蘇隨後跟進。又由於鑄造需要大工廠與模子,大量使用鑄造件時生產速度不夠,有些車等不及鑄造件就乾脆用均質軋鋼加工,所以二次大戰中很多戰車次型的辨識,可以利用鑄造件的多少來分。
二次大戰後戰車設計最重要的進步,當屬T-54/55,裝上二次大戰末期戰功彪炳的100公厘砲,有砲身穩定裝置可以行進間射擊,卵形鑄造砲塔正面厚度到達203公厘,而且砲塔環部位完全被遮住而沒有弱點。當然,鑄造砲塔的強度比較低,但是在對抗HEAT彈種時,厚度要比強度重要;而且同期的M-48也是鑄造砲塔,正面厚度不過110公厘,主砲只有90公厘,還沒有砲身穩定裝置,怎麼看都比不上T-54/55,只有砲盾152公厘厚的百夫長堪稱勁敵。所以選用鑄造砲塔,在當時來說是正確的,只是一路沿用到T-80,問題就出現了。
甚至不用到T-80,中東戰爭的經驗,T-62裝甲厚度雖然更高達240公厘,M-60A1對外公佈的數據是砲盾的120公厘最厚(A3達到203~254公厘),剛好是T-62的一半,可是實際一上陣,發現M-60A1的表現比T-62還好!早期大家都認為是以色列戰車手的水準較高、T-62戰車的側面裝甲較薄、間接防禦設計不良;現在來看,裝甲強度恐怕也是問題的重點,寒冷的蘇聯讓硬化後的鋼板易脆,不敢用強化鋼板又是強度較差的鑄造砲塔,對動能穿甲彈的防禦能力就更低了。
相較之下,同期西方戰車開始重視間接防禦設計,輕量化的豹一與AMX-30都是間隙裝甲,加上重視車內消防系統與系統配置,對抗HEAT彈的效能不見得比重裝甲的M-60差,確實是較早發展反戰車飛彈的國家會用的選擇;酋長式傾斜60度的砲塔正面裝甲厚度居然是152~190公厘!使用初代複合裝甲的戰車也沒有這麼強的防禦力。但是酋長式的重量卻也已經到頂級,不要說野外機動能力,可以走的道路都不多。
第三世代主戰車的選擇
1973年贖罪日戰爭初期,以色列的裝甲部隊被埃及用AT-3火泥箱飛彈痛宰,說明了即使是裝備了西方戰車、素質最優秀的裝甲部隊,也沒辦法應付反戰車飛彈的威脅,因此各國都選擇了複合裝甲,西方國家的主戰車,甚至全數成為55噸以上的重戰車。
不過在選用複合裝甲方面,依照製作工法、材料、費用、作戰需求的不同,有的國家選擇了對動能穿甲彈防禦力比較好的設計,如豹二,並選擇垂直安裝的方式,減低不確定要素造成的變因。有的國家則選擇對化學能穿甲彈防禦力比較好(也比較簡單)的設計,如M-1、挑戰者,砲塔正面依然使用傾斜設計,增加有效厚度。但西方國家普遍選擇平板裝甲接合的設計,以便各層裝甲都能在最佳條件下加工接合,獲得最佳的防禦效果。
蘇聯方面則不然,為了避免砲塔環以及裝甲接合處的弱點,繼續採用鑄造砲塔,在鑄造砲塔內留下塞複合裝甲材料的空間;也因為道路設計因素,不希望大幅增加車重,所以裝甲雖然很厚,間接防禦設計卻在體積不足下沒有做。結果就如序言的狀況,與西方戰車的防禦力差距拉大。
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加利利和平行動」中,蘇聯確認了外銷型的T-72戰力不過相當於以色列用的M60A1!雖然這與以色列使用的APFSDS穿甲力強大有關(即授權美國生產的M111),但還是逼得蘇聯必須改良其戰車,其中防禦力上的改良就是新的複合裝甲、主動反應裝甲、以及冷戰結束後才揭露的主動防禦設備。
主動反應裝甲確實可以增加戰車的有效防禦力,但會傷害到伴隨的車輛與步兵不說,甚至還有一組T-80U的測試照片顯示,反應裝甲可能連鎖爆炸,也可能因為車體後面的油箱、與車身正側面的油管引燃而爆炸,摧毀車外所有次系統。雖然該輛T-80U還可以動、乘員也都活著,但大概也不能用了;如果裝在其他更舊的車上,比方伊拉克的T-72,搞不好一爆就爆到車內……因此主動反應裝甲還有若干需要改進之處。
西方主戰車在1980年代中後期,也進行了裝甲材質的改良,西德豹二A4的防禦力就幾乎兩倍於初期型,挑戰者二型也號稱使用了新世代的查伯罕裝甲,更不用說使用廢鈾的M1。對於本來就強調抵抗HEAT彈能力的美英戰車來說,1980年代中期以後有關蘇聯砲射飛彈資料的增加,對他們的戰車裝甲防禦設計沒有多大影響;但對德國豹二而言,這會是個問題,所以德國推出了有楔型裝甲的豹二A5/A6,把楔型裝甲加裝在既有的豹二上,大幅增強對HEAT彈頭的防禦能力;瑞士則自力研究完全不同的鈦合金外掛裝甲,不管對動能穿甲彈還是HEAT彈都有高度防禦力,可是價格也一樣高。
因為這些重戰車的防禦力在改裝新複合材料後已經夠強,而且新材料裝甲追加的重量,還造成了承載系統不夠強力,影響機動性、可靠性、對地雷防禦能力、以及射控的問題,所以西方國家並沒有打算在第三世代主戰車上加裝主動裝甲,主動裝甲僅用於第二世代主戰車的升級上。
廣告手法?
俄羅斯方面有一個新聞指稱,俄羅斯的戰車裝甲設計很有問題。以「加利利和平行動」中俘獲的以色列M48A5/M111砲彈測試,可以成功在2,000公尺外貫穿T-80的正面;而主動反應裝甲在初速較高的俄製穿甲彈試射時都會啟動,碰到初速較低的西方105公厘穿甲彈卻只有30%機率啟動!結果發生對105公厘砲防禦能力,低於對120/125公厘砲的狀況。
雖然有些人認為,這是俄羅斯軍工體系要國家買新車而放出來的風聲,就像1986年美國方面宣傳M1的裝甲擋不住蘇聯新穿甲彈的手法,不大可信,但確實可以參考,至少這件事情曾經發生過。
不過,假如T-80的正面真的可以被西方標準穿甲力300公厘的M-111貫穿的話,那麼T-80正面500公厘厚度標準的複合裝甲,以西方標準來算豈不是小於300公厘均質軋鋼?雖然不能確定蘇聯射了幾發,不過蘇聯標準的穿甲力定義,是以80%機率穿透、而非西方的50%機率穿透殺傷來算,以二次大戰同樣拿德國戰車試射的狀況來看,蘇聯的穿透定義是比較嚴苛的,並不像是測試放水。
另一個側面資料,是蘇聯2A46型125公厘砲的3BM-32型APFSDS,穿甲力等於450公厘;可是巴基斯坦向中共購買仿製的產品,彈頭重量與初速相仿,穿甲力以西方標準計算卻只有150~250公厘,筆者並不認為中共產品的材質有差到這麼多,否則巴基斯坦早向俄羅斯買了,看來還是測試標準的問題。
講到中共方面的資料,因為各個廠商要搶生意接單、或者是搶業績報功,所以可以看到很多流言,都說自己的穿甲彈「曾經」打穿多厚的鋼板。問題是,能打破多厚鋼板與測試條件有很大的關係,偶爾一次打破的厚度,可以比數百次試射後的平均穿甲厚度高出50%;採用俄羅斯標準與西方標準,就像上面講的,又會有很大的差異。不過有時候要瞭解東西方武器規格的差異,還真要靠中共方面的資料,因為他們曾經仿製過兩個體系的標準武器,其他國家的雜誌作者難以評估這一點。
後記
各類裝甲板的特性,不僅對不同穿甲原理的穿甲彈效果不同,甚至對同類穿甲彈,只要速度不同效果也會不同,比方T-80的主動反應裝甲只對高速穿甲彈有反應。筆者沒能力整理成一個系統去換算,只好以「漫談」的型式寫出一點知道的東西,希望對各位能有點幫助,也希望能有學材料的前輩多多指教。
http://www.diic.com.tw/mag/mag254/254-62.htm
德科學家研制出透明裝甲材料
新華網北京2002年2月26日電德國弗勞恩霍夫學會設在德雷斯頓的陶瓷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最近研制成功一種新型裝甲材料,不僅具有極強的防彈性能,而且還具有透明的特性。
據德國媒體介紹,科學家們將氧化鋁顆粒在1200攝氏度高溫下以某一特殊工藝燒制,成功地獲得了這一新型材料。與傳統同類材料相比,新材料具有質量輕、硬度強等諸多優點。10厘米見方、1厘米厚的這種材料僅重400克,但其硬度是經過硬化處理過的鋼材的3倍。
此外,該材料還具有一定的透明特性。
據報道,德國軍方對新材料的測試結論認爲其防彈性能“優秀”,美國的軍工部門也已經對該材料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http://tech.sina.com.cn/o/2002-02-26/104306.shtml
美空軍試驗新型透明裝甲材料強度高、重量輕
解放軍報2005-12-14報道,美國一空軍基地的工程師正在試驗一種新型透明裝甲材料——氮氧化鋁。與軍用車輛和飛機當前使用的多層透明玻璃相比,新型裝甲材料強度高、重量輕,可有效防止反裝甲武器穿透車輛和飛機的防彈窗。
據悉,這是一種新型陶瓷性質的材料,具有很高的耐壓強度,抛光後可用作武器裝備的透明裝甲,具有很強的抗沖擊能力,有利于提高裝甲材料的透明度,從而使士兵具有更廣闊、更清晰的視野。據悉,當前試驗主要致力于研究抗擊多發12.7毫米子彈和簡易爆破裝置打擊時的性能,同時設法全面降低成本。
http://news.163.com/05/1214/09/24U233GJ0001123L.html
美國空軍:透明裝甲不怕重機槍05-11-05日 環球時報
據美國空軍新聞報道,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正在測試一種新型透明裝甲,它比傳統的防彈玻璃更薄更輕更堅固,連穿甲子彈拿它也沒有辦法。這種新型裝甲使用的材料是氮氧化鋁。這是一種陶瓷化合物,具有與藍寶石相似的光學和結構特性,而且極其堅固耐久,經過特殊的加熱與打磨處理後,就成爲
一種十分理想的透明裝甲材料。普通的防彈玻璃是由多層玻璃和聚碳酸酯壓制而成,而這種新型透明裝甲最外層是氮氧化鋁,中間是鋼化玻璃,裏層是聚脂材料。
在試驗中,透明裝甲表現出優異的防彈性能。它能擋住7.62毫米口徑的M-44狙擊步槍和12.7毫米口徑狙擊步槍(相當于重型機槍)射出的穿甲子彈,普通防彈玻璃則做不到這一點。它甚至還能抵擋多發7.62毫米穿甲子彈的射擊,普通防彈玻璃需要加厚到幾十厘米才能具備相同的防彈性。7.62毫米穿甲彈是典型的防空火力之一,因此新型透明裝甲是制造戰機擋風玻璃的理想材料。
透明裝甲另一個優點是輕便。它每一層都比傳統的防彈玻璃薄很多,加在一起的厚度和重量只有防彈玻璃的一半。氮氧化鋁還有極佳的耐磨性,風沙、刮蹭等都不會影響它的透明度,這一點也是傳統防彈玻璃做不到的。因此透明裝甲能給戰鬥人員提供更好的視線,提高他們的戰場生存率。它的壽命要比防彈玻璃長幾倍。
目前研究人員表示,透明裝甲有可能在一年後裝備部隊。陸軍准備把它用在“悍馬”吉普等車輛上,空軍則打算用它裝備所有低空飛行、速度較慢的飛機,如C-130“大力神”運輸機、C-17“全球霸王”運輸機、A-10“雷電”攻擊機以及所有直升機。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5-11/05/content_3734149.htm
烏克蘭專家靠北約投資研制出透明裝甲材料
俄新網RUSNEWS.CN哈爾科夫2007-7月24日電 哈爾科夫單晶研究所的專家們研制出了生産一種透明超薄型裝甲材料的技術。這種透明裝甲材料能夠抵擋住從阻擊步槍射出的穿甲彈。這是該研究所發言人列昂尼德?利特維諾夫向記者做出的表示。
利特維諾夫說,這種透明超薄型裝甲的構造有些象由玻璃、塑料和藍色氧化鋁組成的“三明治”。雖然單晶研究所使用的藍色氧化鋁(又名藍寶石)是人造的,但其硬度僅遜于金剛石。
利特維諾夫指出,“子彈在遇到這種透明裝甲由藍色氧化鋁構成的第一層時會被壓扁,這說明子彈的力度已經減弱。這時候的子彈連厚度不大的玻璃也無法穿透”。
烏克蘭專家的這項研究是由北約投資和預定的。
在烏克蘭安全部門的幫助下,哈爾科夫單晶研究所的專家們對透明裝甲材料進行了初步試驗--用卡拉什尼科夫步槍對透明裝甲的樣品進行射擊。
利特維諾夫說,目前正在俄羅斯繼續對這種新型材料進行試驗。 他還透露,哈爾科夫專家這項發明已經引起俄羅斯特工部門和一些著名的汽車廠商的關注。
http://rusnews.cn/guojiyaowen/guoji_keji/20070724/41849662.html
低對稱體系氧化鋁透明陶瓷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by陳永勤 中南大學材料學院
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王士維研究員帶領的課題組在低對稱體系的氧化鋁透明陶瓷的制備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進展。該項研究工作發表在國際著名雜志(J. Am. Ceram. Soc., 2008, 91(10), 3431-3433)上,審稿人給予高度評價,認爲該工作“研究思路新穎並富有挑戰性,絕對值得盡快發表(The idea is new and challenging,and the result is absolutely worth to be published quickly)”。該項工作已經申請發明專利一項。
從上世紀60年代初第一塊氧化鋁透明陶瓷問世以來,透明陶瓷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透明陶瓷作爲一種新興材料除了本身具有寬範圍的透光性外,還具有高熱導率、低電導率、低介電常數和介電損耗、高強度、高硬度、耐磨損、耐腐蝕性好等一系列優異的綜合性能。與玻璃材料相比,透明陶瓷除具有高強度、高硬度等優點,還具有更高的韌性,更好的抗表面損壞性能;與單晶相比,又具有更低的制備溫度和更短的生産周期,而且在尺寸和結構上更容易控制。因此,透明陶瓷逐漸在照明技術、光學、特種儀器制造、電子技術及高溫技術、航空航天等領域獲得日益廣泛的應用。然而,迄今高質量的透明陶瓷僅局限于高對稱性的立方晶系,如CaF2、Y2O3、YAG等,其光學性能可與相應的單晶媲美;而低對稱體系透明陶瓷的研究一直徘徊在較低水平,研究對象局限于氧化鋁,而且光透過率較低。
研究人員發現,六方晶系的氧化鋁在光學上屬于一軸晶非均質體,對光線有雙折率現象;當光線穿過任意取向的兩相鄰晶粒時,會發生晶界雙折射;多晶陶瓷存在著成百上千任意取向的晶粒,多次反複的雙折射最終導致透過率的下降;也嚴重阻礙了低對稱體系透明陶瓷的發展。研究人員提出,當各個晶粒的光軸相互平行排列時,在理論上晶界雙折射可以消除;在強磁場中氧化鋁顆粒的c軸會沿著磁場方向排列,而氧化鋁的c軸就是光軸方向。據此,他們通過磁場輔助的注漿成型方法,制備出氧化鋁顆粒具有取向性排列的陶瓷坯體,然後經過氫氣氛燒結得到光軸相互平行的透明多晶氧化鋁陶瓷。與晶粒無序排列的半透明氧化鋁陶瓷相比,光學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未來有望替代藍寶石單晶材料用于可見-紅外窗口、透明裝甲以及激光介質材料。該研究方法還可以拓展應用于其它低對稱體系透明陶瓷的探索研究。(據中科網)
http://mse.csu.edu.cn/mse/article.asp?id=2098
紹興明透裝甲材料有限責任公司-----防彈玻璃
紹興明透裝甲材料有限責任公司主要從事于高強度透明複合材料的研發,生産和銷售。公司的創辦人于1995年獲美國知名大學博士學位,從2002年以來曆時五年研發成超輕薄高強度透明複合材料的一整套生産技術。
公司目前已具備年産約2萬平方米超輕薄高強度透明防彈複合材料的能力, 並已開發出系列産品。 其中12.7毫米厚的GA13A産品達到了中國防彈玻璃標准中防79式7.62mm輕型沖鋒槍的H級要求,並獲中國兵器工業防彈器材質量監督檢測中心頒發的國軍標認證(GJB/Z 9001A-2001, 認證編號03JA379);13毫米厚的GA13MM産品經美國最權威的防彈材料測試機構(H.P. White Laboratory, Inc.)檢測後被認定達到了美國NIJ-STD-0108.01標准中的2級防彈標准的要求(測試報告編號:HPWLI 10017-01A) 。這種産品是目前世界上最輕薄的透明防彈材料。 除了生産軍用防彈材料外,公司致力于超輕薄高強度透明複合材料在多種領域的應用研究.包括航空航天,汽車和建築等。
公司文化像産品一樣,光明磊落,經得起陽光下檢驗;團隊像...
主營:防彈玻璃;防彈中空玻璃;軍用防彈玻璃;建築玻璃軍用玻璃;防盜玻璃;銀行防彈玻璃;運鈔車防彈玻璃;專業生産防彈玻璃;防彈玻璃生産廠家;防彈玻璃廠家;家用玻璃電梯玻璃;鋼化玻璃;專業生産鋼化玻璃;玻璃深加工;鋼化玻璃生産廠家;鋼化玻璃加工企業
http://shop.ebdoor.com/Shops/437661
漫談貧鈾彈
最近,以美國爲首的北約曾在南聯盟科索沃地區使用貧鈾彈引發的風波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遭受貧鈾彈傷害的不僅僅是在科索沃地區的西方維和部隊人員,南聯盟人民更是深受其害。此前,西方國家在海灣戰爭期間使用貧鈾彈也給伊拉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爲了幫助廣大讀者加深對貧鈾彈及相關問題的了解,我們特約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的兩位專家撰寫了這篇文章。
何爲貧鈾彈
鈾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種稀有元素,貧鈾則是從天然鈾中提取供核武器裝料或核反應堆核燃料用鈾—235後的廢料,因其主要成分(99%以上)是具有低水平放射性的鈾—238,故稱貧鈾。貧鈾彈,則是以貧鈾爲主要原料制成的導彈、航空炸彈、坦克炮和航空炮炮彈、子彈等。貧鈾彈以高密度、高強度、高韌性的貧鈾合金做彈芯,爆炸時産生高溫化學反應,用來摧毀堅固建築物或攻擊坦克等裝甲目標。貧鈾彈爆炸後會産生一定的放射性,對人體和環境都會造成嚴重危害。
穿甲性能強
自從核武器問世以來,如何處理“核廢料”一直是一個令人頭痛的事。因爲這些“核廢料”不僅數量極大(估計全世界貧鈾存量超過50萬噸),處理技術複雜,而且它的放射性還會對人體産生危害。利用貧鈾來制造貧鈾彈,不僅使這些“核廢料”得到充分利用,而且貧鈾合金密度大、硬度高、韌性好等特性又得到充分發揮。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美國開始用貧鈾合金制造常規武器彈藥,先後發展了20毫米、25毫米、30毫米、105毫米和120毫米等多種貧鈾穿甲彈和破甲彈。隨後,英國、法國、以色列等國也開始研制貧鈾彈並開始裝備部隊。
貧鈾彈具有優異的穿甲性能。如長杆形貧鈾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比同類型鎢合金穿甲彈的穿甲性能要高出10%—15%。而破甲彈的破甲性能與藥型罩所用材料的密度和延展性有關,截至20世紀末,常用的銅藥型罩破甲彈的破甲性能約爲圓錐形藥型罩最大直徑的7倍,而鈾合金半球形藥型罩的破甲深度達到了藥型罩最大直徑的9—10倍。100毫米坦克炮發射常規銅藥型罩破甲彈時,對軋制均質鋼裝甲的破甲深度最大約爲700毫米;如將藥型罩材料換爲貧鈾合金,則破甲深度最大約爲900—1000毫米。另外,貧鈾合金具有穿甲後的燃燒特性,能有力地增加穿甲和破甲的後效,也可以作爲炮彈的燃燒劑,成爲不加其它燃燒劑的穿甲燃燒彈。
大打出手
美國70年代末開始將坦克炮的動能彈以貧鈾合金彈芯代替鎢合金彈芯。目前105毫米貧鈾彈已發展了三代,120毫米貧鈾彈也已發展了兩代,美國的M60、M1系列坦克,英國的“挑戰者”2坦克等都采用了貧鈾穿甲彈。在海灣戰爭中,美國將貧鈾彈第一次用于實戰,當時最先進的M1A1坦克的120毫米坦克炮發射的M829A1貧鈾彈可穿透1.5米厚的沙牆,或擊穿伊軍T—72坦克的主裝甲,再引爆車內的彈藥,將炮塔掀掉,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據稱,美軍在海灣戰爭中共發射了4200多枚貧鈾彈,摧毀了伊軍數百輛坦克。在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貧鈾彈再次被大規模用于戰場,以美國爲首的北約向科索沃戰場共發射了31000多枚貧鈾彈。兩次戰爭貧鈾彈的使用及其給人類帶來的嚴重後果,引起了世人的高度關注。
危害嚴重
貧鈾彈對人體和環境究竟有多大危害,至今還缺乏系統研究。但鈾是一種毒性很強的放射性物質,它既有輻射毒性,又有化學毒性。雖然天然鈾分布于地殼之中,但由于它含量很微小,一般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然而,貧鈾彈在爆炸過程中高溫高壓作用下,會造成被炸的局部地區鈾濃度驟然升高,會形成高度分散的放射性微粒和氣溶膠。它可以通過呼吸進入人體,也可以逐漸沈降至地表,進入水和土壤,通過作物和水産品等食物鏈進入人體。通過呼吸進入人體的鈾,可沈積于肺部,誘發肺癌;通過食物進入人體的鈾,主要滯留于腎、肝和骨髓中而引起病變。據報道,海灣戰爭以來,伊拉克南部地區各種病變顯著升高,有關專家稱,引發病變的主要原因之一來自貧鈾彈
http://www.armsky.com/army/zhishitingdi/200501/1123.html
111國禁集束炸彈 美以反對>中國時報08.05.3王嘉源
111個國家28日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達成協議,通過了《集束彈藥公約》(The Convention on Cluster Munitions)草約,將禁止使用和研發集束炸彈(cluster bomb),不過美國、俄羅斯及中國等集束炸彈的主要製造國暨儲存國均持反對態度。
與會各國代表在經過10天激烈討論後通過草約,該公約要求簽署國不使用、生產、運輸及儲存這種殺傷性極強的炸彈,而已有的集束炸彈庫存也必須在8年內銷毀。
集束炸彈俗稱「子母炸彈」,從飛彈投擲或用炮彈發射,母彈筒在空中打開後,可釋放出數十甚至數百個子炸彈,同時對大面積目標進行攻擊。
未爆子炸彈常致平民死傷
但是使用集束炸彈經常遺留未爆的子炸彈,造成無辜平民二度傷害,尤其是兒童常因撿拾未爆彈而被炸殘廢或炸死。柬埔寨、科索沃、阿富汗及黎巴嫩等國就都深受其害。
英國首相布朗支持通過禁用集束炸彈公約。然而集束炸彈的主要製造國或使用國,包括美國、以色列、俄國、中國、印度及巴基斯坦等,均未草簽公約或派代表與會。
近年來以色列最常使用
美國堅稱,集束炸彈是其武器庫中不可或缺的、正當的一環。不過一旦條約生效後,美國要在英國境內基地儲存集束炸彈可能就會出現問題。近年來以色列是最常使用集束炸彈的國家。2006年以色列對黎巴嫩南部「真主黨」民兵的戰爭中便投擲了大量集束炸彈,許多集束炸彈並未立刻爆炸,從而對平民造成持久的危害。以色列在這次戰爭中使用美國製造的集束炸彈,也被指違反與華府之間的協議。
目前美國已暫停外銷集束炸彈,因為今年美國有一項法律生效,禁止對外輸出爆炸率未達99%的集束炸彈,而現有型式集束炸彈都未符合這項標準。
替代武器須符合規定
昨天通過的《集束彈藥公約》草約,並未禁止簽約國繼續發展運用副彈(sub-munition)概念的替代武器系統,但是設計必須符合嚴格規定,降低對平民的傷害。
不過,支持全面禁用集束炸彈的人士仍樂觀看待這個公約。
他們引據1997年通過的《禁止殺傷人員地雷公約》指出,雖然美國、以色列、俄國及中國也未簽署該條約,但自條約生效以來,這些國家就未曾使用過地雷。
《集束彈藥公約》草約將於12月2至3日在挪威首都奧斯陸正式簽署,之後由各國政府批准生效。
美國空軍可能定購巨型鑽地彈
英國《簡氏導彈與火箭》2006年10月6日報道由美國國防部國防威脅降低局和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彈藥處資助,波音公司研發的巨型鑽地彈(MassiveOrdnancePenetrator,MOP)正處於研發試驗的第三階段。按計劃,該炸彈將於2007年5月在白沙導彈靶場從B-52轟炸機上進行實彈投放試驗。MOP重15噸,內裝2.5噸的炸藥。儘管最初它被考慮爲純粹技術演示驗證專案,但近來的新聞報道稱將根據2007年的試驗結果考慮生産少量的實戰彈藥。MOP專案未來將演示驗證一項引信技術,它能經受住劇烈的侵徹衝擊並能在一個預設的深度下引爆炸藥裝藥。殼體使用改良的合金鋼,該材料不同於通用動力公司2268千克級BLU-122鑽地彈殼體使用的改良型“埃格林鋼”(EglinSteel)合金。http://www.qianlong.com/2006-10-11 國防在線
碎內臟身體 英真空彈襲塔裏班>中時08-06-24潘勛
派赴阿富汗作戰的英軍部隊已動用全球傷害力最強武器之一的「真空炸彈」(又稱「熱壓炸彈」)來對付「塔裏班」反抗軍,據說戰果極為優異,如今英軍已打算把這款炸彈,裝在無人駕駛飛機,用來攻打敵人。
英國國防部承認已經使用過幾次「真空炸彈」,其中一次是用在洞穴上。然而,因為真空炸彈威力太猛,人權組織抨擊英軍的做法太過殘忍,而且令平民無法躲避。
傷害力強 躲室內也逃不過
《泰晤士報》報導,英軍「阿帕契」攻擊直升機發射「地獄火AGM-114N」型雷射導向炸彈,攻擊躲在建築物及坑洞中的塔裏班戰士;爆炸時產生的震壓波會把人體內的空氣榨乾,撕碎其內臟,身體被壓碎。
之前英軍攻擊塔裏班民兵的強化據點時遭逢困難;阿帕契直升機飛行員抱怨說,標準型地獄火反戰車飛彈會直接穿透建築物,掉在另一側;就算有爆炸,能殺死建築物內民兵人數也有限,如果建築物內有很多房間,更是如此。
鑑於美軍阿帕契直升機飛行員在伊拉克使用真空彈,可以克服這一點,英軍2008年初秘密決定,採購熱壓型的地獄火炸彈。
但這種武器的人道爭議太大,以至於英國國防部的武器及法務專家爭辯了18個月,討論能否在不違反國際法之下,使用熱壓炸彈。最後英軍發言人表示,因為「熱壓」一詞,國際上並沒有一致定義,故英軍把AGM-114N型炸彈,稱為「爆炸提升型」武器,予以採用。
美軍伊境剿民兵 率先使用
英軍重新定義後,便合法使用這款炸彈,然而英軍的說法,卻因炸彈的製造商、美國「洛克希德馬丁」行銷這型炸彈時,稱說是熱壓炸彈,而顯得沒那麼理直氣壯。
地獄火AGM-114N為雷射導向炸彈,彈頭炸藥四周填滿氟化鋁粉,擊中目標時,炸藥讓氟化鋁粉散滿標的物,接下來再引爆;第二次爆炸的威力更強,可以撕裂任何密閉空間。爆炸後形成真空,再把四周空氣及碎裂物吸回去,壓力極高;標的物的防禦工事愈嚴密,爆震的集中度愈高。
灼熱的鋁粉雲經常讓被炸到的人先窒息而死,接下來的震壓再撕裂其內臟。
英國自民黨國防事務發言人哈維表示,英國國防部偷偷摸摸地把真空炸彈列為英軍可動用的武器,誠令人費解;英國支持禁用集束炸彈,布朗首相宣稱採高道德標準,卻另鑽漏洞,使用真空炸彈,令人質疑其真正立場是什麼。
以色列是否使用貧鈾 國際原子能總署要查【中央社09.01.22
國際原子能總署( The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 )表示,他們將著手展開調查,以色列襲擊加薩期間,是否使用含貧鈾成分的武器。
阿拉伯國家昨天聯名致函國際原子能總署署長艾巴拉迪(Mohammed ElBaradei),要求調查以色列襲擊加薩期間,是否使用含貧鈾(Depleted Uranium)等爭議性軍火。
據卡達半島電視臺報導(Al-Jazeera)報導,軍火內若含貧鈾成分,可輕易貫穿裝甲,雖然目前尚未有具體研究可證明,不過一般推測,貧鈾極可能危害人體健康。
原子能總署發言人佛萊明(Melissa Fleming )表示,各會員國正傳閱阿拉伯國家的聯名信函,待徵詢各會員國意見後,他們將著手展開調查。
貧鈾即廢鈾料,放射性比天然鈾少 40%,但不如原鈾穩定,半衰期(half-life)超過45億年。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報導,1990年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期間,美國至少使用了94萬顆、約 300餘噸的貧鈾彈,攻擊伊拉克。
而聯合國在 1999年3月公布的貧鈾彈對伊拉克人健康影響的報告,發現1989年至1994年間,南伊拉克地區的居民,罹患癌症的比例驟升7倍。
此外,以色列是否也於加薩戰事期間,使用國際公約禁止的白磷彈(Phosphorus),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 )等人權機構,也要求聯合國著手調查。
以軍白磷彈 誤擊聯國救濟署【聯合報編譯樂慧生09.01.16
聯合國駐加薩的主要辦公區15日被以色列砲彈擊中,一名發言人說,擊中聯合國建築物的是含有燃燒劑白磷的砲彈。
聯合國救濟工作署所在地遭砲擊之際,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甫抵達以色列,潘基文在特拉維夫告訴記者,他已向以國政府表達「強烈抗議和憤怒」,並要求查明責任。他表示以國國防部長巴拉克告訴他,砲擊事件「是個重大失誤」。
聯合國救濟工作署負責照顧該地區400萬巴勒斯坦難民,該署表示有3 名工作人員在砲擊中受傷,遭砲擊後已暫停作業。中彈建築一直用來供逃避以軍攻勢的數百巴人避難。該署人員說,擺著巴人亟需補給的置貨架起火燃燒,撲滅白磷的火不能用滅火器,得用沙子,他們卻沒有沙子可用。
白磷燃燒時溫度極高,以軍否認有在加薩使用,英國泰晤士報調查後卻發現,有數十巴人傷勢係白磷彈所致。1980年的日內瓦公約明定,作戰時白磷彈僅可用來製造煙幕,不得在平民區作為武器。以色列軍方15日表示,以軍在加薩使用的武器「全部符合國際法的規定」。
新聞辭典》白磷【聯合報╱陳世欽09.01.06
英文為white phosphorus,接觸氧氣即化為深黃色火焰,產生白色濃煙
充當煙幕或引火裝置,也可充當殺傷人員用的火焰成分,可造成致命的灼傷
造成的燒傷通常屬2級或3級,因為在完全消失前,接觸皮膚的磷顆粒會一直燃燒,嚴重者蝕骨
日內瓦公約明文禁止各國以磷充當對付平民的武器,但不禁止充做煙幕用
以色列曾於2006年對黎巴嫩 真主黨遊擊隊用兵期間,動用白磷
英軍與美軍曾於近年來的多次戰役中使用,尤其是美軍2003年入侵伊拉克期間,受到廣泛譴責。越戰期間也曾廣泛使用
以色列用美制GBU-39小直徑智能炸彈空襲加沙
據以色列媒體2008年12月29日報道,以色列空軍27日出動戰機對加沙地帶發動空襲,摧毀了哈馬斯武裝組織的大量地下掩體和武器庫。在這次空襲行動中,以色列軍方大量使用了新近從美國采購的GBU-39型小直徑智能炸彈。
以色列軍方消息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以色列空軍在襲擊加沙時使用了不久前從美國采購的GBU-39小直徑智能炸彈。這種由GPS全球定位系統引導的智能炸彈是全世界目前射擊精度最高的炸彈之一,這使得哈馬斯武裝組織位于加沙地帶的地下掩體和武器庫幾乎大部分被摧毀。GBU-39炸彈是美國近年來研發的一種低成本、高精確度和低附帶毀傷的小直徑炸彈。全球定位制導的GBU-39據稱是全世界最精確的炸彈,這種重113公斤的炸彈與通常的 900公斤炸彈擁有同樣的穿透能力,盡管它只裝有22.7公斤炸藥。它的長度只有1.75米,這使飛機可以裝更多的炸彈去攻擊更多的目標。在美國進行的實驗證實,這種炸彈可穿透至少90厘米的鋼混凝土。它可用于惡劣天氣,並可在110公裏的敵防空區外發射。
以色列特拉維夫國家安全研究院的武器專家沙皮爾說,GBU-39炸彈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炸彈,它將提高以色列防區外發射火力。他說,“這種炸彈相當精確,你所要作的就是輸入目標方位,發射。它可用于攻擊伊朗的納坦茲核設施,由于鑽地能力有限,需要數百枚這種炸彈才能成功地攻擊納坦茲核設施。”在向美國采購GBU-39炸彈時,以色列同時還獲得了150個裝彈裝置、30輛制導測試車和兩名教官以訓練以空軍如何將炸彈裝上飛機。此前曾有報道稱,五角大樓不願意向以色列出售諸如鑽地炸彈這類的先進軍事裝備以說服以色列不要攻擊伊朗核設施。鑽地炸彈是以色列原計劃針對伊朗空襲行動的基本組成部分,因爲伊朗的許多核設施都建在地下。在以黎沖突期間,美國曾向以色列緊急空運了鑽地炸彈以對付黎巴嫩真主黨的地下目標。
針對以色列軍方對加沙地帶發動空襲,哈馬斯武裝發表聲明說,哈馬斯將對以色列實施“地獄式”報複,繼續向以色列境內發射火箭彈。這份聲明還威脅說,戰爭已經打響,哈馬斯發動“第三次起義”的時機已經來臨,哈馬斯武裝發誓將給予“複國主義者敵人以最致命的打擊”,徹底擊潰以色列政權。以色列內閣28日也緊急召開會議,決定動員更多的預備役人員加入戰鬥序列。據稱以色列將要動員的預備役人員規模在6500人。就在會議開始前,以國防部長巴拉克威脅說以軍還將進一步擴大打擊規模,甚至表示如果有必要,以色列還將派出地面部隊前往加沙。在內閣會議上,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稱這次攻擊加沙地帶的行動將“很長、很痛苦、很艱難”。
以色列戰機和武裝直升機27日對哈馬斯控制的加沙地帶發動了大規模空襲。截至目前,空襲行動已經造成數百人死傷。死者中包括哈馬斯警察總部負責人、安全和保安部隊領導人等。巴勒斯坦武裝人員隨後進行了反擊,向以色列發射了多枚火箭彈並造成以方人員傷亡。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12-29/1557536830.html
加薩 成以新武器實驗場?【世界日報09.01.14
以軍繼被懷疑在加薩向居民使用磷彈後,再被指利用加薩做實驗場,使用新武器高密度惰性金屬炸彈(DIME)。這種武器威力強大,除了直接被炸中的人會碎屍萬段之外,受波及的人亦會因爆炸引起的強大壓力波扯斷手腳。
兩名挪威醫護人員去年除夕進入加薩醫院,協助治療戰事中的傷者,12日返國時向記者披露,相信以軍在這次戰事中使用一種「極為卑鄙」的新武器。61歲的吉貝特直指以色列正利用加薩來測試名為DIME的小型新武器,該種炸彈的威力能波及方圓5至10米範圍,被直接擊中的人身體會被炸得四分五裂,因此他從未見過被DIME炸死的犧牲者,但他在醫院所見的倖存者都有肢體被扯斷的痕跡,但傷口卻無金屬碎片。吉貝特指以色列2006年與黎巴嫩交戰時,以及上次攻擊加薩的時候,也曾使用DIME。
另參本館:以入侵巴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11972077/20090202072733
另參本館:
中外坦克優劣 坦克發動機 坦克裝彈機 坦克火控系統 坦克炮射導彈 裝甲車主動防護系統 臺軍坦克 85式和MBT-2000坦克 中國坦克搶救車 中國坦克族譜 ZTZ-99性能之爭 共軍ZTZ-99式坦克 俄軍T-72坦克 俄軍T80坦克 印度“阿瓊”坦克 印T-90S與巴MBT-2000 烏軍雅塔甘坦克 韓國黑豹坦克 日本90式坦克 以軍梅卡瓦MK坦克 法國AMX-40坦克 德國豹2坦克 英軍挑戰者坦克 美軍M1坦克
臺軍裝甲車 中國輪式裝甲車 俄軍輪式裝甲車 現代裝甲偵察車 輪式裝甲車百年史 美軍輪式裝甲車 中國履帶裝甲車 俄軍履帶裝甲車 美軍履帶裝甲車 美軍輪式裝甲車
臺軍反坦克飛彈 共軍反坦克飛彈 俄軍反坦克飛彈 歐洲反坦克飛彈 美軍反坦克飛彈 現代反坦克飛彈 機載反坦克導彈 中國履帶反坦克突擊炮車 中國輪式反坦突擊炮車
臺軍火箭筒 中國火箭筒 俄軍火箭筒 美軍火箭筒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