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9-22 06:02:00| 人氣828|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未實現的和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賈慶國的《未實現的和解:中美關系的隔閡與危機》(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是由其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論文修改而成,首章他析判了解釋中美關系的友好、敵對、及鐘擺於敵友之間的三種模式,而提出有限的衝突和有限的合作之新模式。末章並析判中美未實現和解的關鍵在於美對中之敵視和孤立,以及毛澤東政府對美政策的不穩定、對美國政治體制及運作方式的不了解。

解釋的太偏中了吧!中就不敵視美?未能實現和解的關鍵應在當時的冷戰二極對立格局吧!

這個嘛!應與賈留美正處,六四前、中美關系友好、共同抗蘇之時,有關。

賈慶國簡介:

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1979年本科畢業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1984年獲美國康乃爾大學政府系碩士,1988年獲美國康乃爾大學政府系博士。主要研究:國際政治、中美關系、中國外交、臺海兩岸關系、中國的崛起與中國外交的調整。
曾發表的主要著作有:1.《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外交》,主編,正在整理文稿;2.《未實現的和解:冷戰初期的中美關系》,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年版;3.《棘手的合作:冷戰後的中美關系》,編著,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年版;4.《中國大預測:百名學者精英訪談記實》,中國外交篇主編,改革出版社,1996年版。


中美關係史

兩國關係的複雜之處主要在於兩國由於歷史、文化等原因對彼此的不同看法,總體講,是合作多於衝突,共同利益遠大於彼此分歧。

中國目標是發展成為一個富裕、強大、統一的中國,以建立自己的強國地位。美國則致力於將自由與民主的理想散播到全世界,同時保持自由世界的領導地位為其目標。因此,中國目前的政治系統直接與美國的理想衝突。

在中國大陸對美國的心理可說是“愛恨交加”。一方面,不少中國人對美國的產品、文化、民主政治非常贊賞,每年都有上萬名中國留學生到美國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另一方面,由於意識形態的差異,不少中國人又對美國的國際影響力感到反感,並堅信美國人所宣揚的自由與民主只是為達到自己國家利益的手段。因而很多中國人相信,美國的動機就是要削弱、分裂中國以防止中國和美國爭奪世界地位。
由於多種原因,當前中國的政府獲得了許多中國人的支持;同時許多中國人將美國對中國人權狀況的擔憂視為另有所圖。

而在美國內部,對中國的態度則由現實利益和選舉選票來左右。一些美國跨國企業的領導者為了在中國擴展市場而對華友好,一些經濟家和領導人為了刺激美國經濟增長而樂見與中國經貿合作;但一些鷹派政治人物憂慮中國將在未來取代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選舉期間一到,中國通常成為美國政治家們的眾矢之的:共和黨的人物經常會提出“民主、人權”的議題而對中國進行批判,而民主派人物則會在“民主、人權”基礎之上,再提出與中國的貿易衝擊美國人就業,挑戰美國本土產業等議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的關係(1949年 - )

多數觀察家認為,中美關係十分複雜。長期、全局來看,既非敵人又非伙伴;短期、局部來看,敵對與合作並存。但是毫無疑問的,中美關係是決定21世紀世界發展方向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美關係始終不穩定。特別是在蘇聯解體後,美國最大的敵人消失,中國失去了其制衡的作用,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主導世界的發展。很多美國人對打著共產主義旗幟的中國不信任,認為中國將會成為東亞的霸權國家,挑戰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地位。也有人質疑中國人權狀況,認為中國是一個人權保護薄弱的國家。美國反對中國行使對臺灣的主權,這裡有意識形態和軍事戰略雙重因素。同時,也有中國人認為,美國有意削弱、分裂中國,美國通過對台軍售、導彈防禦系統等方法來確保中國不會對美國構成威脅,並有強烈的反美情緒。
雖然兩國之間有很多分歧,兩國關係還是有許多保持穩定的因素。中美兩國是主要的貿易合作伙伴,在反對恐怖主義、防止核擴散方面有著共同的利益。雖然冷戰的結束使兩國失去了共同的目標,反恐戰爭的開始則令恐怖主義成為兩國的新敵人,一定意義上起到了改善兩國關係的作用。
雖然中國對美國意圖有很多的不信任,中國也意識到,在21世紀的頭幾十年內,中國依然無法挑戰美國的獨霸地位。中國所面臨的挑戰與困難,更多的來自於內部,而不是美國,所以中國依然希望與美國保持穩定的關係。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到上海公報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頭三十年中,美國並沒有正式承認這個政府。美國繼續與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保持外交關係,並承認中華民國政府是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華南統一中國大陸之時,美國的駐華大使館也隨中華民國政府一起撤往臺北,不過部分駐華領事官員們仍留在大陸,直到1950年才全部撤離。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中美關係正常化的可能性也隨之完全破滅。
從1954年到1970年,中美之間在日內瓦以及華沙共舉行了136次大使級會談。1960年代末,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導人都意識到,改善雙邊關係符合兩國的共同利益。1969年,美國放寬了對華貿易限制。1971年7月15日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鬆宣佈,他的國家安全顧問亨利·基辛格博士已經對北京進行了一次秘密訪問,而他本人已經受邀訪問中國大陸。
1972年2月,尼克鬆總統訪問北京、杭州以及上海。尼克鬆返國前中美共同簽署了上海公報,這是一份表達雙方對外交事務看法的聲明。
在公報中,兩國承諾會為外交關係的完全正常化努力。美國認識到(acknowledge)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並對此不表異議(not to challenge),支持和平解決兩岸問題,將逐步減少在台美軍設施和武裝力量。這使得兩國之間關係正常化的障礙——臺灣問題——被暫時擱置,使得重新開啟兩國在貿易以及其他領域間的接觸與合作成為可能。(參見條目:中美三個聯合公報)

聯絡辦事處(1973-1978)

1973年5月,在兩國恢復外交關係的努力下,美國政府在北京設立在華聯絡辦事處,而中方也在華盛頓設立類似的辦事處。從1973年至1978年間,大衛·布魯斯、喬治·布希、托瑪斯·蓋茨和倫納德·伍德科克等美國大使級外交官先後擔任過聯絡處負責人。
1975年福特總統訪華,再次確定美方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意願。1977年卡特總統上臺後不久便重申上海公報的重要性。1978年12月15日兩國政府宣佈,美利堅合眾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在1979年1月1日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

正常化

在1979年1月1日的《中美建立外交關係聯合公報》中,美國宣佈斷絕與臺北的外交關係,轉而承認北京。美國再次重申上海公報中所提到的一個中國政策,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北京則表示同意美國人民繼續與臺灣人民保持商務、文化以及其他非官方的往來。美國國內的《臺灣關係法》則對現行法律進行修改,以鼓勵台美之間的非官方往來。

自正常化以來的中美關係

1979年1月鄧小平副總理的訪美開啟了兩國之間一連串重要、高級別的交流,這些交流活動一直延續到1989年春天。兩國之間簽署了多個雙邊條約,特別是在科技與文化領域的交流活動以及貿易交流。自1979年初開始兩國就在《科學技術合作條約》的框架下進行了數百個合作研究項目。
1979年3月1日兩國正式在北京和華盛頓設立大使館。1979年8月,美國副總統沃爾特·蒙代爾對鄧小平的訪問進行回訪。這次訪問使得兩國在1980年9月簽署了在海洋領域、民航連接等方面的一些條約。
隨著1980年雙方高層與工作層級接觸的加深,兩國開始在更廣泛的議題上進行對話,包括全球與地區戰略問題、政治、軍事問題、裁軍問題、聯合國以及其他多邊組織事務等。
兩國的關係在1981年美售台武器後出現危機,中國方面強烈反對美國出售武器給臺灣。1981年6月美國國務卿亞歷山大·黑格訪問北京,試圖解釋美國在與臺灣維持非官方往來方面的政策。雙方8個月的努力最終實現兩國在1982年8月17日簽署的聯合公報。在這第三個公報中,美國承諾將逐漸減少對台的武器出售,而中方則承諾和平解決臺灣問題是中方的基本原則。1982年5月,副總統布希再度訪華。
在1980年代,高層的交流一直是中美兩國發展關係的重要手段。1984年,里根總統與趙紫陽總理進行了互訪。1985年7月,國家主席李先念訪問美國,這是中國國家元首對美國的首次訪問。1985年10月副總統布希再度訪華,並且在成都設立了美在華的第四個總領事館。1985年至1989年間雙方進行了多次內閣層級的交流,1989年2月美國總統布希又一次訪問中國。
在1989年天安門事件發生之前,中美之間所進行的文化交流活動令兩國人民都對對方的文化、藝術以及教育成就都有更深的認識。每個月都有許多中方的訪問學者以及官派留學生到美國進行學術交流。很多這種交流在天安門事件後繼續進行。

天安門事件之後的雙邊關係

1989年6月4日,在中國首都北京爆發了中國政府及軍隊與正在天安門示威游行的學生及民主運動團體的武裝衝突。此後,美國及絕大多數國家通過各種途徑表達了對中國政府剝奪公民人權的行為的不滿與譴責。美國因此停止了高層官方交流,禁止出售武器給中國,宣佈對中國實施多項經濟製裁。在1990年夏天的七國集團高峰會上,西方國家敦促中國在政治經濟領域進行進一步的改革,特別是在人權領域。
天安門事件使得很多美國投資者對中國政府喪失了信心。美國政府也在1989年6月5日和20日頒佈命令與法令,停止了與中國的部分投資、貿易活動。部分製裁得以立法通過,其他一些則是行政命令,其中包括了:
美國貿易與發展局(TDA):自1989年6月起停止在中國開展新的活動。這項禁令直到2001年1月才由柯林頓總統宣佈撤銷。
海外私人保險公司 (OPIC):1989年6月起停止在華開展新活動。
發展銀行貸款/IMF貸款:美國不支持銀行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中國進行貸款,除非要求貸款的項目與改善人權狀況有關。
軍需品出口:不向出口到中國的軍需用品發出許可令,除非出口被認為有利於美國國家利益。
武器進口:禁止從中國進口武器、酒、煙草以及槍炮;這項禁令在1994年5月26日被解除。

台灣海峽危機

1996年,北京在3月23日第一次中華民國總統直接選舉前夕舉行了一系列的軍事演習,被解讀為試圖干預在臺灣舉行的總統選舉——亦有人認為這是在對李登輝此前的行為表達不滿。在選舉期間,美國出動了兩個航空母艦艦群到臺灣海峽。在臺海危機解除後,兩國關係也開始逐漸好轉,高層交流增加,雙邊會談取得進展,雙方在人權、核不擴散以及貿易領域進行雙邊談判。1997年江澤民主席訪問美國,這是1985年以來中國國家元首首次訪問美國。在這次訪問中,雙方簽署了官員如何貫徹1985年的和平利用核能源合作的有關協議等多份協議。1998年6月柯林頓總統回訪中國,走訪了中國多個城市,並與中國人民直接接觸,發表演說,向中國人民傳播美國的理想與價值觀。

中國大使館被炸事件

逐漸好轉的中美兩國關係在1999年5月美國轟炸中國駐貝爾格萊德大使館後又出現了緊張。這次事件亦同時引發了中國大陸民眾的多次針對美國的游行示威活動。直到1999年末雙方的關係才逐漸恢復。1999年10月兩國就賠償傷亡家屬以及財物賠償等問題搭成協議。

中美撞機事件

2001年4月,中國一架殲-8II戰鬥機監視美國EP-3偵察機對中國的偵察活動,兩架飛機在南中國海區域相撞,美方偵察機迫降於中國海南省,中國戰鬥機撞毀,飛行員跳傘後失蹤(後被確認喪生)。在經過緊張的磋商後,美國總統布希寫信慰問當時的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即“兩個表示遺憾的信件”。美方人員在被拘留11天后返國,但中方則對美方偵察機進行了三個月的拆卸研究後才被允許返回美國。兩國關係也隨著此次事件的降溫以及此後的一系列事件而重新恢復。

911之後的中美關係

在911事件後中美關係從本質上發生變化。中華人民共和國公開強烈支持打擊恐怖主義的戰爭。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投票支持安理會第1373號決議,支持美國等聯軍對阿富汗的軍事打擊,併在塔利班政權垮臺後向阿富汗提供了1.5億美元的人道救助。911之後中美開展了反恐方面的雙邊對話。
在美國,恐怖襲擊也極大地改變了美國的政策。美國不再將中國看作是最大的潛在威脅,轉而註重中東局勢以及恐怖主義威脅,美國認識到東亞局勢必須保持穩定。
在中國大陸,所有人也意識到美國在阿富汗以及伊拉克的軍事行動令美國無法再在東亞製造針對中國的行動。在中國民眾中間,事件發生後不久曾有自發的慶祝活動或言論,包括指事件是美國政府和人民咎由自取,但同時亦有另一部份人很快就察覺911所帶來的巨大破壞,並對事件深表同情,亦有部份在當地的僑胞在事發時及之後參與救援及協助工作(其中一名華人曾喆因熱心參與救援工作,而獲得紐約市政府以他的名字為一條街道命名以作紀念)[1]。由於伊拉克局勢以及反恐方面美國必須尋求中國的合作,中國民間的反美情緒有些微減緩,但減緩幅度微不足道,亦有部份民眾和保守派領導層傾向由中國政府自行作出反恐行動,不跟美國等國家合作。
中國和美國也共同在地區問題上合作。中國在朝鮮核問題上與美國進行緊密合作,中方在朝鮮宣佈退出核不擴散條約後表示強烈反對。中國十分關註朝鮮的核能力,並希望維持朝鮮半島無核化。在中國的努力下,朝鮮與美國開始了有關核問題的多邊談判。
臺灣問題依然是有待解決的問題,但是中美在這個問題上的合作也開始顯現。中國越來越倚賴美國來向臺灣方面施壓,以避免直接威嚇所可能帶來的反效果。美國始終督促臺灣方面信守四不一沒有的承諾。

中美安全領域的共同利益

中美在安全領域的共同利益主要指防止核擴散、全球反恐合作、維護地區穩定和避免臺海衝突等方面。

中美政治關係的核心問題

雖然中華民國實際上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從1912年起存續至今。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宣稱實際管轄台灣地區之中華民國政府早在1949年的內戰失敗之後即已滅亡,而台灣為其領土之一部份。
一九七九年之前,美國所承認的中國為台灣的中華民國。一九七九年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轉而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目前美國的官方政策是通過《臺灣關係法》與中美的三個聯合公報而確立。美國官方向來公開宣示一個中國政策,此一中國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然而美方雖未正式承認中華民國,但亦認為目前由中華民國實際管轄的台灣地區,並非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一部份。並根據《台灣關係法》,出口大批武器給台灣,以作為防衛中國侵略台灣之用。在美國有不少同情台灣的聲音,主要是台灣是一個民主自由且擁有人權的國家,符合美國的基本精神與普世價值。而且臺灣對於美國在太平洋地區有極高的戰略利益。
雖然中國仍期望最好以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但其所謂的和平方式即台灣投降繳械。加上目前中國為共產黨一黨專政,在人權自由、政治民主、經濟發展等許多面向都難為台灣人所接受。而中國亦向來宣稱必要時不排除發動戰爭,甚至使用核武器。所以臺海兩岸一直存在著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更甚者將會牽動整個東亞局勢,引發各國加入戰局。
現階段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盡量避免因臺灣問題而大幅影響兩國關係。美國認為東亞局勢的動蕩不利於整體國家利益,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致力於經濟發展且軍力仍受限、鄰邦諸國隨時警戒在側的情況下,亦不敢輕啟戰端出兵台灣,否則亦有違中國整體國家利益。

中美軍事關係

中美兩軍在朝鮮戰爭期間曾互為對手。
中美建交後,兩軍機制性不斷發展。1997年建立“中美國防部防務磋商機制”,至今已舉行八次防務磋商。此機制使得中美兩國國防部門增進瞭解、建立互信、鞏固交流與合作。中美兩軍還在海上軍事安全磋商、人道主義救援與減災和軍事環保等方面建立了定期磋商機制。
2001年撞機事件使中美兩軍關係降到“冰點”。
中美兩軍的交流障礙在於:美國對中國缺乏戰略信任,美國國會通過的《2000財年國防授權法》、《迪萊修正案》等限制美國軍隊的交流範圍。
2003年,國防部長曹剛川(中國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訪美。
200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梁光烈(中央軍委委員)訪美。
2005年,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邁爾斯訪華。
2005年10月,拉姆斯菲爾德首次以美國國防部長身份訪華,訪問了第二炮兵司令部,這是外軍領導人首次參觀中國戰略導彈部隊。
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法倫在2005年9月和2006年5月兩度訪華,並首次邀請中國代表團觀摩美軍關島軍事演習。
2007年4月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Peter Pace(美軍中最高指揮官, 國防部長為行政長官)訪華, 並參觀了直接對臺海作戰的南京軍區.
2007年5月美軍太平洋司令基廷訪華, 並參觀了直接對臺海作戰的南京軍區179王牌旅.在訪問其間表示理解中國建造航空母艦的願望, 並願意提供相關協助.

中美經貿關係

中美經貿關係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經常左右著中美關係的大局,主要涵蓋投資、貿易、匯率、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

中美投資關係
美國在華直接投資涵蓋了廣泛的領域,主要集中在製造業、連鎖餐廳、石油以及幾個大型酒店合作項目。美國企業在中國設立了超過2萬個合資企業或獨資企業。超過100個美國的跨國公司在中國有投資項目,很多企業在中國有超過一個項目。

中美貿易關係
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在2002年達到1000多億美元。中美貿易總額已經從1992年的330億美元發展到2002年的1500多億美元。
美國對勞動密集型產品的需求超過其國內同類產品的產出。有觀點認為,中國為保護國內市場對外國產品施行很多貿易限制,包括貿易壁壘、進口、投資缺乏透明度、進口產品需要許可、法律法規對外國企業的不平等以及要求外國企業通過輸出技術以換取市場等。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部分限制將會取消。

中美經貿關係中美國的主張

美國希望中國能夠融入全球經貿體系,擴大互惠的經貿關係
美國希望中國能向外國投資者開放壟斷性的行業,如郵電、基礎設施、電信、金融服務
美國希望中國能在中國國內市場有效地保護知識產權
美國希望中國能夠提高人民幣匯率,以此削減美國對華貿易逆差

中美經貿關係中中國的主張

中國希望美國能進一步開放美國國內市場,取消貿易壁壘,允許中國物美價廉的消費品進入
中國希望美國投資能對中國中西部的投資加以關註
中國希望美國能理解中國在保護知識產權上所作出的努力並支持在此方面取得的成果
中國希望美國能夠理解人民幣的匯率改革是個漸進的過程,重點在於人民幣市場匯率的形成機制的完善
中國希望美國能夠理解大幅度提高人民幣匯率無助於解決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只能使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商品代替中國製造的產品進入美國

中美貿易逆差問題

低端組裝工業從亞洲新興工業國家轉移到中國大陸,中國已經逐漸成為加工產品鏈條中的最後一環。由於美國對進口產品只計算總價格,很多日本、韓國的產品在中國進行加工最後一道工序後才出口到美國,其在中國大陸增值的部分被高估。
進入21世紀中美貿易逆差問題成為影響中美經貿關係的主要問題,並由此涉及人民幣匯率問題。
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2005年達到1141億美元(中國統計數字)或2020億美元(美國統計數字)

中美貿易逆差的美國國內原因

美國國內儲蓄不足,按照國際經濟學的理論,就勢必產生貿易赤字。
美國對華實行“歧視性貿易”政策,限制美國具有競爭力的軍事等非經濟目的的高新技術產品對華出口,如果取消此類高新技術產品的對華出口管制,中國將對美國出現貿易逆差。

中美貿易逆差的產業結構原因

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是全球貿易失衡的一部分,根本原因是深度的經濟結構問題。全球化時代中發達國家為實現生產要素優化配置,把落後產業轉移到勞動力成本較低的發展中國家,其產品因具有價格競爭優勢深受發達國家消費者歡迎,發達國家對此類產品進口需求巨大,由此導致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巨額貿易逆差。中國和東盟國家就是這類發展中國家的典型。
而中國的加工貿易政策是世界上最寬鬆的,原產地證發放標準極低,有大量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利用這項政策在中國大陸建立加工出口基地,發展到第三國(地區)的迂迴貿易。

中美貿易逆差統計差別的原因

主要在於通過第三方(主要是香港)的轉口貿易是否計算進入中美貿易逆差中。

中美經貿關係中的美國決議、報告

美國議員舒默和格雷厄姆提議在國會通過的《舒默-格雷厄姆修正案》要求對來自中國大陸的商品征收27.5%的懲罰性關稅(即報複性關稅)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2006年3月31日向美國國會提交的《2006年度關於外國貿易障礙的全國貿易評測報告》,其中涉華部分71頁(總共700多頁)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7%BE%8E%E5%85%B3%E7%B3%BB

台長: 阿楨
人氣(828)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時評中國 |
此分類下一篇:《後冷戰時期的中美關係》
此分類上一篇:《冷戰及其遺產》

阿楨
六大理由力證:對中國最好國家是美國 2013-06-27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有幾句話想對國人說,我知道大家一定聽不進去,但我還是希望把它說出來,在這裡我想發出呐喊:國人醒醒吧!
  我要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其實美國是對中國最好的國家。我知道我這句話一說出來,立馬會遭到國人的唾駡,但這就是事實。
  第一,可以說,中國從近代開始,美國就是中國最好的一個列強,美國是壞,但它是所有列強裡對中國最好的一個,跟俄、日、英、法這些列強比起來,美國不知道比它們好多少倍(楨:?)。從近代開始,美國就一直想把中國引入現代化,鼓勵中國辦教育,鼓勵中國對外開放,鼓勵中國引進科學普世價值,鼓勵中國對外派遣留學生。
  第二,二戰之時,美國是對中國幫助最大的國家。在日本發動七七事變開始大規模侵華後,是美國率先站出來反對日本,號召歐洲國家對日本實施禁運。在1941年,美國人陳納德組建了著名的美國志願航空隊“飛虎隊”幫助中國人民抗戰,飛虎隊後來改編為美國第14航空隊,共擊落兩千多架日機,極大的支援了中國的抗戰。美國在中國的抗日戰爭中共向中國提供了超過8億美元的援助,為中國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第三,在中國抗戰勝利後,美國一直試圖讓中國組建一個聯合政府,避免內戰。美國總統派出馬歇爾將軍為總統特使調停國共關係,希望大家摒棄前嫌,攜手合作。馬歇爾將軍為此付出了大量的精力,給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施壓。很多人不知道,中國在1945年差點就有可能組建一個聯合政府了。後來因蔣介石一意孤行,執意要徹底消滅共產政權,才最終讓這個意議最終流產。而在國民黨敗退臺灣之後,美國政府明確表示不會干涉中國的統一解放臺灣。(楨:?)
  第四,在上世紀60-70年代中蘇交惡的時候,蘇聯政府想用核武器徹底消滅中國。在這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又是美國站了出來。在蘇聯政府向美國政府徵詢態度的時候,美國人義無反顧的站在了中國一邊,告之蘇聯政府如果一旦使用核武器進攻中國,即意味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美國將立即參戰,並即時將蘇聯將要侵略中國這一資訊通報給中國政府,讓中國政府即時做好戰略準備。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後來的尼克森訪華的故事,中美聯手。最終蘇聯才就此打消了用核武器滅亡中國的計畫。
2013-06-28 09:51:12
版主回應
  第五,在中國大躍進三年災害時候,中國很多地方的人民吃不上飯。在這個民族災難的時刻,又是美國人站了出來。美國政府向中國政府提議,願意向中國提供大豆和糧食,幫中國人民渡過饑荒,大豆和糧食的款項可以等中國以後有錢了在還,當然利息還是要算的。但是中國領導人覺得接受美國的支援會有損中國的面子,打擊社會主義的建設性,毅然決然的拒絕了美國政府的援助。(楨:?)
  第六,很多人都知道釣魚島問題是因美國而起的,是美國私下把釣魚島轉交給日本。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實一開始並不是這樣的。在二戰勝利後,美國政府就告之當時的國民政府派兵過來接收琉球群島,也就是現在日本的沖繩縣,當然也包括釣魚島在內,而且還將越南問題也一併交給國民黨政府,要中國政府接收越南,因為越南和琉球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藩屬國,向中國進貢了幾千年。但那時的蔣介石忙著為以後的內戰做準備,無暇顧理,而且中國幅員遼闊,蔣介石也並沒有把這兩個小地方放在心上,就放在了一旁。(楨:?)
  我要說的第二句話就是國民黨好可憐!
在八年抗戰中,國民黨軍隊陣亡將士達三百多萬人,將級軍官超過二百多名,中下級軍官更是大幅傷亡。中國國民政府領導下的國民革命軍與日軍共有22次大型會戰、1117次大型戰鬥、小型戰鬥28931次,消滅日軍48萬3708人。抗戰期間國民黨軍隊亦首次離開中國,組成遠征軍, 到緬甸與英印軍共同作戰,為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發揮了重要的影響,空前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戰後更是一躍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融入了西方列強林立的豪強之地。
  誰才是中國最可愛的人,這些保衛祖國犧牲在抗日戰爭中的國軍將士才是最可愛的人。
  國民黨,這個曾經活躍在中華大地上的政黨,這個曾經帶領中國人民發動北伐走向統一,領導中國人民抗擊日本打擊侵略的政黨,如今卻被人說成了什麼樣!假抗日、專制政權、貪污腐敗、欺詐人民、無恥邪惡... ...哦!我終於明白了,原來在抗日戰爭中拯救我們民族的原來都是這樣的一群人啊!原來是這樣的一個軍隊啊!好!太好了!
  我要說的第三句話就是醒醒吧,國人!
  回應
1壞就是壞,壞人中較好的一個還是壞.2抗日戰爭期間,美國賣了多少物質給日本,你是不知道還是裝不知道,飛虎隊是個人行為,和美政府沒任何關係,相反,飛虎隊受美國政府的壓迫你也是不知道的。3,聯合政府是分裂中國,無論老毛還是老蔣都比你有見識,看看蘇聯現在被肢解成啥樣你就知道了。4蘇聯要核炸,被美國阻止,不知道你又哪裡得知的。知道平衡不,知道大國均勢不,美國人做好事,為中國人還是為自己,想清楚再說。5大躍進,3年災害,是為了還蘇聯貸款,為此惹上美國貸款,也不知道你個二貨怎麼想。6,釣魚島給老蔣,現在為何不給中國,這個和現政府也沒關係吧,反正看到的是管轄權給了日本,拿別人的東西送人情,這也是你所謂的好人。老蔣的國黨是當時的合法政府,老蔣的隊伍有多少,全國的資源老蔣占多少,抗日,如果將戰國除以資源數,看看老蔣的隊伍貢獻大還是老毛的隊伍貢獻大,誰真抗日誰假抗日,不言而喻。國人是該醒,你個美國5分可以滾
  歷史終將是過去時,現實總是殘酷的,現在我怎麼也看不到美帝的好!你他媽的就是頭豬!知道豬是怎麼死的嗎?五分!是被脹死的!
  第三條“而在國民黨敗退臺灣之後,美國政府明確表示不會干涉中國的統一解放臺灣。”第七艦隊,樓主不懂歷史,美分不好拿,重修歷史去。
  美利堅不是救世主,樓主粉飾美利堅已經達到罔顧歷史罔顧事實的地步。奴才嘴臉暴露無遺。逐條駁斥的確沒有那麼多閒工夫。只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於中國和美利堅是同盟國。中國抗擊這幾百萬倭寇和大量偽軍。使太平洋戰場美軍壓力減輕不少。單憑這一條,作為盟友。美國支援一些物資有什麼大驚小怪?二戰前,是美國的綏靖政策從客觀上助長了小日本的實力和野心。美國作為日本最大的物資供應國,把多少戰略物資輸往日本。美國大公司幫助小日本研發了多少先進武器裝備。這都是有據可查的。尾大不掉,當小日本野心持續膨脹,威脅到美國的自身利益。美國才認識到問題嚴重。沒有珍珠港事件,美國的騎牆行為不知道何時才能結束。
  像你這樣看歷史的話那所有歷史都得改寫了,蔣說:朱毛奸匪欺壓人民無惡不作,哈哈……有意思的是愛民如子的老蔣就敗在這樣的人手裡,真是認天下人笑掉大呀了。二十一世紀時代變了想(愚民)已經不可能了,你認美國佬作乾爹,你替你乾爹說話這不怪你。
  二戰結束時,美軍是全世界的拯救英雄(楨:?),現在是全球流氓四處扇風點火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608349-1-1.html
2013-06-28 09:54:03
阿楨
北京堅不示弱 美學者:美中僵局或持續到2023年 2021/08/07 中時

美國之音分析,自美國副國務卿雪蔓上周訪問中國以來,美中之間的緊張關係不僅沒有絲毫緩和,反而顯示出進一步惡化的跡象。中方在此次會談上也效仿美國之前的做法向美方提交了兩份清單。一份是「糾錯清單」,包括美方無條件撤銷對中共黨員及家屬的簽證限制,撤銷對中共領導人、官員、政府部門的制裁,取消對中國留學生的簽證限制,停止打壓中國企業,停止滋擾中國留學生,停止打壓孔子學院,取消將中國官媒登記為外國代理人或外國使團,以及撤銷對孟晚舟的引渡等。另一份是「重點個案清單」,包括留學生簽證和所謂中國公民在美遭受不公正待遇等。
  8月4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通過視頻出席由東盟主持的東亞峰會外長會議時,指責中國政府對內踐踏人權,對外違反國際法、脅迫他國。已經發過言的中國外長王毅當場要求二次發言,強調,「這種惡劣行徑,你們來一次,我們就堅決批駁一次。」
  在軍事領域,繼美國8月份舉行兩場涵蓋南中國海和印太地區的大規模軍事演習後。解放軍也宣佈,將從8月6日至10日在南中國海演習,演習範圍超過10萬平方公里。
  與此同時,官媒新華社8月4日罕見地一天連發兩篇萬字長文,抨擊美國及其盟友並挑撥美與盟國關係,直接點名抨擊拜登政府。
  在貿易領域,中國財政部和工業和資訊化部在5月悄悄發佈第551號檔中頒布了新的採購指南,其中要求包括X光機和磁共振成像設備在內的數百個項目產品的當地語系化率最高達到100%。
  《南華早報》8月2日稱,中方已經放棄了與美國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的理想,轉而承認美中關係的競爭本質。報導引述一名未具名的消息人士的話稱,「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認為應該丟棄美中關係能夠回到過去的幻想」。
  《中美印象網》主編劉亞偉認為,拜登政府上任半年多來,其完全延續川普政府對華政策以及聯合盟友給中國施壓的做法,令中國上下感到失望。如果中美不在今年之內(可能是10月底G20峰會)達成一定的協議,到了2022年,自身國內的政治,美國的中期選舉和中共的二十大,都不可能對對方做出讓步,然後到2023年再說了」
  回應
非常荒唐的命題!別人要欺壓你,示弱有用嗎?最後和台灣一樣跪舔?
2021-08-08 08:04:5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