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2-27 06:23:46| 人氣26,632| 回應785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與印度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國與印度這二個世仇、能:中國+印度=經濟新霸權?

利之所在,有啥不能的?

中國+印度=經濟新霸權?【經濟日報07.12.02塔倫.卡納﹝Tarun Khanna﹞

中國人口有13億,印度人口為11億人。就購買力而言,未來十年,中國和印度將會成為全球最大與第三大的經濟體。無論你喜不喜歡,世界的未來就是繫於中國與印度。此外,經濟學家都說,鄰國之間的貿易通常會比其他國家更多。一個為了鼓勵中印商務往來而成立的官方委員會日前表示,中印雙邊貿易在2010年將達到500億美元。
中國與印度的互補性,降低了彼此的競爭性。中國擅長的,不是印度的強項,反之亦然。中印都有蓬勃的創業精神,但發展方式不同。中印結合在一起,不願因應這個趨勢的企業陷入不利,尤其是西方企業,無法像中印的競爭對手一樣,從中獲得綜效。中印的市場規模很大,如果那些西方企業失去這兩個市場,就不可能長久維持市場領導者地位。因此,中印這兩個新興巨人帶來的威脅,比預期更嚴峻。
一些中國與印度的企業,為了非常實際的切身利益,開始認同兩國應共存共榮。
路徑1:印度進入中國
三年前,印度牽引機與汽車製造商馬辛卓(Mahindra &Mahindra)判斷,在中國生產牽引機,會比在印度生產便宜,而且唯有如此,才有機會進入快速成長的中國市場。於是,馬辛卓與南昌市政府合 資成立馬恆達(中國)拖拉機有限公司。馬恆達(中國)拖拉機公司針對中國與外國市場,生產小型豐收系列牽引機,並從印度進口動能更強的馬辛卓牽引機在中國 銷售。
路徑2:中國進入印度
馬辛卓利用中國的硬體設施,同樣地,中國的電訊設備製造商華為公司也利用印度軟體設施,來維持本身領先思科(Cisco)等西方巨擘的全球優勢。1999 年,華為在印度設立了一家公司,目前聘用約1,500名工程人員。這個設在班加羅爾的據點,負責開發各種軟體解決方案,像是數據通訊、網路管理、作業支援系統(operations support system)、智慧型網路等。2006年,華為在班加羅爾設立第二個據點,有180位軟體工程師,任務是開發光纖網路產品,以及無線區域網路解決方案。
路徑3:國營機構合作
這兩個互有敵意的政府轄下的國營機構,現在也學著攜手合作。中國與印度都極度缺乏能源,中國所需的石油,有將近50%來自進口,印度更超過70%。兩國能 源公司的當務之急都是尋求投資石油公司的機會。他們投資好幾個國家的石油產業,以免哪天中東的政治局勢動盪,會中斷供油。因此,中國與印度在國際能源產業上競爭得非常激烈。
2005年4月,溫家寶建議,中國與印度或許應該考慮在能源方面合作。兩國石油公司的高層主管會面幾次之後,兩國政府在2006年1月簽署協議,同意合作 投標能源資源,雙方的石油公司也簽署合作備忘錄。中國會與印度合作,有部分原因也是希望,中國企業在投標爭取印度基礎建設工程時,能獲得優惠待遇。多國籍企業或許很難充分利用中國與印度的長處,但也並非不可能。
奇異:試驗商業模式
若要結合中國與印度,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運用中國的硬體與印度的軟體。眾所周知,現在奇異醫療集團(GE Healthcare)的做法正是如此。例如,高階變形桿菌放射線系統(Proteus radiology system,共有719個零件,奇異在十多個國家開發這些零件,其中,在班加羅爾設計軟體演算法(software algorithm)與掃描器的產生器,北京則負責零件的製造與組裝。一位高層主管跟我說,他們在這兩個國家分別組成技術熟練的工程人才團隊,可以讓他們 提升產品開發效率,很符合奇異的競爭文化。
微軟:分頭測試新產品
微軟針對中國與印度,分別發展出最合適的創新做法。微軟的中國子公司也嘗試善用印度優勢,打算與中國政府,以及印度最大軟體公司塔塔顧問服務公司合資。2002年,塔塔進入中國,在杭州經濟特區獨資成立一 家公司,2007年又獲得中國政府許可擴大投資。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准深圳與北京的科技園區,入股塔塔在中國投資的公司。塔塔在中國恰好經歷過三 個階段:它的全球客戶在中國設立據點,因此它也進入中國;之後它以中國為基地,為亞洲企業提供服務;現在它進入第三階段,競逐中國市場。另一方面,微軟也協助中國政府,建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軟體產業。
很奇怪的是,許多人都只把中國與印度的崛起視為威脅。有些人把這兩個國家的興起視為零和遊戲,也就是只能犧牲一方來成就另一方,這種想法違反經濟邏輯。
歐美以外地區的經濟實力必然會日漸壯大,面對這個趨勢,企業不應裹足不前,而應體認中國與印度之間的互補性,並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從這兩國中尋求競爭優勢。(作者是哈佛商學院教授,本文取自12月號哈佛商業評論全球中文版,改寫自2008年1月由哈佛商學院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新書《億萬個創業家:中國與印度如何重新形塑你我的未來》)

南亞的羸弱體質【知識通訊評論 2009/06/18 】 
 
斯里蘭卡終於將反叛多年的泰米爾猛虎組織擊跨,這是南亞的一大喜訊,在這個亂紛紛地幾乎沒有一個國家不處在紛亂鬧分離的環境中,斯里蘭卡政府下了決心剿滅泰米爾分裂組織,西方國家連同印度,似乎酸味很重,說這是在中國的全力幫助之下方完成的,而中國之所以如此,是為了取得在斯里蘭卡的利益,不管中國是否真存有此心,幫助一個國家剿滅叛亂,難道不是件好事嗎?
另一方面,美國卻全力敦促並幫助巴基斯坦進剿其北部部落的塔里班勢力。西方國家對中國幫助斯里蘭卡剿滅叛亂有批評,但為什麼又對美國幫助巴基斯坦進剿其塔里班只喝采不批評呢?這就是活生生的西方雙重道德標準,凡它不滿意的政府鎮壓反叛便是違反人權,而凡是它滿意的政府則無論如何鎮壓都是應該的。
斯里蘭卡能剿滅叛亂,巴基斯坦能嗎?答案是未必樂觀,泰米爾叛軍猶如匪幫,無惡不作,雖然打的旗號是從事泰米爾建國運動,但它本身根本不具備建國理論與機構,是靠軍火毒品走私籌集經費,領導人凶殘自大,真有點像老虎,當他被擊斃後,首都民眾竟放煙火慶祝,它既缺乏宗教背景也沒有人民支持,這不是匪幫是什麼?只因斯里蘭卡政府無力振作,方使他縱橫三十年。
但巴基斯坦塔里班不同,塔里班有其宗教背景,有其種族後盾,也有民眾基礎,它未曾謀求獨立,只是要求建更伊斯蘭化的政府,它沒有恐嚇人民,也沒有殘害人民,而是要維持當地的宗教信仰,要求伊斯蘭法的貫徹而已,巴基斯坦政府的軍隊中許多下層軍官與他們有通聯,這是巴國政府不敢輕舉妄動討伐的原因,只因這次巴國塔里班太囂張,居然進軍到伊斯蘭堡附近,這才引起巴國政府震怒,在美國的壓力與幫助之下進行攻擊。那只能壓制其氣焰,要想消滅是辦不到的事,但分離意識的存在卻也難否認。
南亞這個地方是先天不足,後天失調,除印度還能維持一個較穩定局面外,其他地方幾乎都在長期紛爭中,原因是有太多的宗教教派,有太多的不同種族,有太多的不同政體,風土人情、生活習慣、歷史背景、地緣政治都是造成不穩定的因素,而這些又與帝國主義殖民政策之後所造成的遺患有關。
帝國主義在統治某地區他們只是根據自己的常識與利益,隨便畫個圈就可以了,於是往往一個國家內包含了好幾個民族,這些人民並沒有把異族當成自己的同胞,這就伏下了互爭互鬥的因子,國家政權管不了他們的行為,甚至某些民族表面上是屬於某國的國民,但卻受外國管轄,譬如在巴基斯坦,卑路支人受英屬卑路支管,旁遮普人與信德人生活在英屬印度,普什圖人直到十九世紀還在阿富汗。直到巴基斯坦建國之父真納把這四個種族聯合起來獨立。而有這個歷史背景,巴基斯坦直到如今還是無法真正的團結,其不安定是自然的事了。
斯里蘭卡原名錫蘭,泰米爾人分別生活在印度與錫蘭,他們對這兩個國家政府的統治都無好感,後來在斯里蘭卡發動反叛游擊戰爭也是其來有自。
孟加拉原屬巴基斯坦,被稱為東巴基斯坦,他們使用的是沿自梵文的孟加拉語文,食米與魚,而西巴基斯坦卻吃麵與牛羊肉,兩處地理也不接壤,終於東巴在印度支持下武力脫離而建為孟加拉國。
印度雖然表面上是統一大國,但國內種族、宗教的衝突不斷,錫克人與印度人經常有暴力仇殺,喀什米爾人根本就不承認印度統治,印度還有六百多個土邦王公,伊斯蘭教與印度教之間的不和也是很明顯的。
尼泊爾這些時正在政治混亂中,尼泊爾原是王國,只因施政不善,王室內部混亂,以致反抗團體產生,以揭櫫毛主義的尼共發動游擊戰爭,政府軍抵抗無力,終於不得不妥協,國王遜位,建立共和國,尼共毛派勢力最大,但在國會未能過半,另一尼共大黨也想爭得政權,於是鬧起內鬨,使這個成立不久的政府垮台,勢力分散無法選出新政府,而印度從中挑撥,中國在尼也有影響力,尼泊爾不知何去何從。
有人將南亞以身體狀況做比喻,說它是先天不足,後天失調,而時有外感風寒,很難健康起來。
 
 外媒稱中國在緬甸可可島建立海上情報監測站
 
  阿聯酋thenational網站3日發表文章,稱中國在緬甸建立了海上監測情報中心,並將在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等印度洋周邊國家建設海軍基地,以保護海上能源供應通道。
  文章稱,雖然解放軍海軍裝備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尹卓並沒有具體指明中國可能會在哪裏建立海軍基地,但無論其選擇哪裏,都會增強中國在阿拉伯海及西印度洋的存在,這已經是中國海軍600年來所觸及的最遠的地方。如今,北京的目標是在遠離其沿海地區的地方建立永久軍事存在,以確保其貿易通道的安全。最近,這又將原油及其他原材料的持續流通包括在內。中國在該地區的戰略及經濟利益正在逐漸增長的事實是不容否認的。
  然而,據新華社報道稱,自2009年初開始,中國已派遣了4支海上艦隊,爲途經東非國家索馬裏沿海地區、深受海盜威脅的中國及國外商船提供護航服務,但缺乏海外基地的中國護航編隊不得不依靠在吉布提的一個法國海軍基地。
  文章稱,途徑亞丁灣及阿拉伯海的船舶面臨的威脅無疑正在日益提高。據國際海事局海盜活動報告中心報告稱,中國去年已經成爲世界上最大的原油進口國,而海盜襲擊並劫持油輪的機率非常高。僅在去年一年,活躍在全球各地的海盜便襲擊了42艘油輪,較2008年提高了40%,多數襲擊事件都發生在索馬裏沿海及阿拉伯半島沿海地區。
  毫無疑問,近年來,中國前往非洲國家運輸原油及貨物和原材料的船舶所受威脅正大幅度上升。就在12月28日,被于10月19日劫持的“德新海”輪及其25名船員才剛剛獲救。爲此,中國方面支付了高達400萬美元的贖金。鑒于中國在該地區的活動,所以解放軍海軍提供在當地建立海軍基地的建議的出現也不足爲奇。尹卓就指出,“如果要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相對固定的補給修整的基地,我覺得是合適的。”他還補充說,這樣一個基地將爲護航編隊提供新鮮食物、通信設施、船舶維修以及娛樂服務。
  文章稱,對于尹卓的評論是否可反映其他中國海軍高級將領的觀點尚不得而知。不過,他很明顯地把自己與相關決定的做出拉開了距離,稱“這種是完全屬于國家外交領域裏決定的事情”。文章指出,目前尚不知曉他提出這一建議是否是爲了探視中國政府及國外的反應,所以相關事情會如何繼續進行下去也不得而知。
  文章稱,在過去一周內,中國政府一直對此緘口不語,而是將注意力立即轉到印度身上。對于中國利用海軍力量宣示對存有爭議領土的主權的作法,其在南海的鄰國--臺灣地區、菲律賓、越南和馬來西亞--已經習以爲常。但新德裏卻因中國沿印度洋構建海上“珍珠鏈”的戰略驚慌不已。
  文章稱,目前,中國已在從緬甸租借而來的可可島上設立了一個海上偵察及情報中心。而且,中國還在巴基斯坦的瓜達爾建立一個位于阿拉伯海的深水港,該港可能會變成中國擴展其潛艇艦隊的一個重要海軍基地。此外,盡管中國曾公開宣布不維持海外基地,但是卻有消息稱中國打算在孟加拉國、斯裏蘭卡、柬埔寨、緬甸、巴基斯坦和泰國設立海軍基地,從而保護其從中東到非洲的海上供給路線。
  報道稱,目前尚不清楚中國政府能否使印度以及其他持懷疑態度的國家相信其意圖是善意的。然而,尹卓的評論卻似乎使其他國家敏感地意識到,中國在亞丁灣設立海軍基地只是其構建龐大國內海軍基地網計劃的冰山一角。尹卓說:“我們不是說海軍到那兒完全是完成我們的一個國際主義義務”,他補充說,希望當地國家“能夠理解”解放軍海軍對在那裏建立“相對長期的岸基補給基地”的需要。
  而且,爲了強調自己對在印度洋及阿拉伯海活動的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引起他國猜忌的了解,尹卓指出,首批部署到亞丁灣的中國護航編隊在執行護航任務的四個多月的時間裏沒有在任何地方停靠。對此,他解釋說:“我們不想引起西方國家不必要的懷疑。”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158095
 
國防部回應索馬裏補給基地建議:維持現狀不變
 
  中國日報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月1日報道:2009年12月31日,國防部向中國日報獨家透露,中國海軍目前仍會堅持對赴索馬裏護航的艦艇編隊的現行補給方式,以回應一位海軍少將最近提出的關于中國應在該海域設立固定岸基補給基地的建議。
  “目前,各國進行補給的方式不一樣。有些國家設有海外補給基地,中國海軍艦艇編隊目前是采取海上補給和定期靠岸補給相結合的方式,”一位國防部高官在發給《中國日報》的傳真中說道。
  據報道,中國海軍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尹卓表示,中國有必要在亞丁灣索馬裏海域設立固定岸基補給基地,爲未來亞丁灣護航任務提供方便,有助于保護中國對外貿易和自然資源的海域戰略通道。
  尹卓的建議引起了一些西方媒體的關注。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在一篇報道中說“其他國家一直密切關注中國的國際部署”。
  該報道提到中國海軍自明代以來就從未到過“該區域”,指亞丁灣海域。
  法新社也在一篇報道中稱尹卓的建議喚起了“中國可能在國外其他任何地方建立基地”的觀點。
  專家:海外基地應是長遠目標
  不過,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金燦榮教授則認爲西方媒體對尹卓將軍,一位“退休將軍的個人看法”擔心過頭。
  金教授說“從國防部的表態來看,(對建立海外基地)大概中國還沒有很現實的考慮”,但同時也表示在未來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
  “中國的國家利益已經大于其邊境,就要擁有能力保護這些國家利益”,金教授如是說。
  同時,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李傑大校也表示建立海外基地是一種國際通用的補給方式,也應該是中國的長遠目標。
  補給基地不等同于軍事基地,他認爲目前中國海軍的補給方式對于執行中遠海三個月以上的任務有不適宜的地方。而建立海外補給基地則可以保證特別是對瓜果蔬菜等鮮活品的補給量,同時對長年累月在海上航行的艦船官兵也是“必要的心理和生理的放松”。
  但是,李傑也提醒道,中國要建立海外補給基地必須在聯合國框架內、在爭得周邊國家的許可後才能實行。(中國日報記者 張海洲)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1-01/0836579330.html
 
第一次 中印陸軍反恐軍演【聯合報07.12.25
 
中印陸軍首次舉行的「攜手2007」的聯合反恐訓練,今天進入正式的反恐模擬戰。中共宣稱,這是為了強化兩軍之間的互信和合作。
「人民日報」指出,中印各派出一百名士兵參加這次的反恐訓練。主要目的是在增進兩軍的互信和瞭解、強化反恐等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並積極朝「戰略合作夥伴」的方向努力。 「英文中國日報」指稱,這場演習針對的是「三股邪惡勢力」,即獨立主義、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
此次聯合反恐為期九天,從本月十九日到廿七日,分為交流展示、共同訓練、分隊綜合演練三個階段。在交流展示階段,中印兩軍參訓人員主要進行技戰術基礎科目演示;互相展示各自的武器裝備,並互換武器進行射擊。隨後,雙方將圍繞心理訓練、障礙訓練和單兵戰術綜合演練,今天起組織以「山地聯合反恐怖戰爭」為課題的分隊綜合演練。
報導稱此次軍演的規模不大,但仍具政治象徵意義。
印度本身對這次的聯合軍演也抱著樂觀的態度。印度的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主任辛赫就表示,此次演習頗為重要,將讓中印兩國都對彼此放心。
中印想透過軍演建立互信機制,但對爭執近半個世紀的邊境問題似乎並無幫助,在此次中印聯合反恐軍演前,雙方今年即已出現多次邊境衝突,並推遲軍演時間。中印邊境存在不同程度的爭議,爭議總面積約十二萬五千萬平方公里。其中,東段爭議面積最大,約九萬平方公里,印度指稱的「阿魯納恰爾邦」,這段邊界的談判最為艱難

中印緊張 邊境布重兵【聯合報07.12.17
 
中印邊境再傳緊張氣氛,據印度傳媒透露,中印近日在有爭議的多蘭地區,各自調動超過六千人的一個師的兵力。印度軍方指,是中國先行把軍隊從原本駐地移近邊境數公里,印軍出於防禦需要才調動軍隊。
香港明報引述印度「加爾各答電訊報」稱,中國日前調動一個師的兵力,駐防在與印度及不丹有邊境爭議面積約廿平方公里的多蘭山地,比原來的駐地南移數公里,中國一直堅稱對該地區擁有主權。
印度軍方隨即也調動第廿七山地師進駐該地。印軍解釋,重新部署山地師純粹是防禦需要,並稱第廿七山地師原在另一軍區部署七年後,這次只是重新調回原來的駐地。但報導稱,印軍這次調動第廿七山地師的真正原因,是擔心多蘭山地會日漸被中國控制,才做出調動。
不過,報導也說,印度陸軍也派出一支部隊將於本周到訪雲南昆明,參加中印首次聯合軍事演習,且印度總理辛哈也預計明年訪華,軍方不希望正值與中國建立互信之時影響中印關係,報導認為這次事件應不會引發新一輪邊界糾紛。
共軍邊境部隊十一月八日才在印度北部錫金與不丹和西藏接壤的中、印未定邊界線附近,摧毀印度設立的兩座軍事碉堡和幾個哨站,這次邊界部署重兵情況恐再加深彼此猜忌。
早在一九六二年十月,中印因邊界糾紛在西藏南部發生小規模戰爭。此後兩國邊境以「麥克馬洪線」為界,有關邊界爭議一直未平息。  

關于藏南(中印邊界)及六二年對印戰爭問題

  
http://hi.baidu.com/gongli3210/blog/item/e066cd1079de0803213f2e9d.html

 印度遊說亞行貸款藏南掌握中印邊界談判主動權
 
  亞洲開發銀行 2009年6月15日通過了涉及中國與印度領土爭議的《印度國別夥伴戰略文件》。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分析人士認爲,這份文件的通過,與印度方面的公關不無關系。 
  印媒“示弱”怪罪中國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公布的信息,國別夥伴戰略是一個框架性的規劃,一般爲期3年,指導亞行針對每一個經濟體成員的援助,包括貸款、技術援助和贈款等,目的是要促進地區發展、消除貧困。而戰略框架下的具體項目還需要董事會的逐項批准。
  根據亞行此次通過的《印度國別夥伴戰略(2009-2012年)》文件,亞洲開發銀行將向印度提供29億美元的貸款項目,其中6000萬美元將供給中印兩國存在領土爭議的“阿魯納恰爾邦”地區,用于當地的洪水治理和衛生項目。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18日表示,亞洲開發銀行作爲地區性發展機構,不應介入成員的政治事務。亞洲開發銀行此舉既嚴重損毀了亞行的聲譽,也損害了成員的利益。中國政府強烈要求亞洲開發銀行當局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因此造成的惡劣影響。
  中方表示強烈不滿之後,亞洲開發銀行作出回應。其發言人坤安在書面聲明中說,董事會認爲這項文件符合印度第11個五年計劃的發展需要,也和亞行2020年的戰略一致。而亞行不會介入會員之間的政治爭議,所有決定只從經濟發展的角度出發。
  中方作出聲明後,印度媒體大多站在“弱者”的立場上埋怨中國。《印度時報》稱“中國首次將雙邊爭端帶入多邊場合”。印度《金融快報》評論說:“中國在國際金融體系中話語權增大是必然的。但這次中國強烈的政治動作提醒印度決策層:對華外交必須強硬。”還有印度媒體說,近些天來,中國不斷在邊界問題上“向印度發飆”。 
  暗中遊說亞行成員國 
  事實上,印度方面指責中國完全沒有道理,亞行的這份文件,是印度在背後搞小動作的結果。
  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位于中國西南部、印度東北部之間,面積約9萬平方公裏,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中國將該地區劃入西藏自治區的錯那、隆子、朗縣、米林、墨脫、察隅六縣的管轄範圍之內。然而在印度的地圖上,這塊領土被標志爲“阿魯納恰爾邦”。
  早在今年3月底,印度就向亞洲開發銀行提交了這份約29億美元的貸款計劃。由于該計劃事關中印兩國的邊界爭端,因此中方曾對亞行表示,希望將有關“阿魯納恰爾邦”的貸款從計劃中剔除。
  據悉,亞行曾要求印度方面通過雙邊途徑解決這一爭議,但卻遭到印方的強烈拒絕。印度爲此在亞行成員國中展開了遊說活動。在亞行6月2日召開的一次董事會上,印方威脅,如果將“阿魯納恰爾邦”從計劃中剔除,那麽便完全撤銷整個貸款計劃。最後在美日韓三國的協助下,印度終于達到了目的。 
  印度此舉意在邊境談判 
  亞洲開發銀行是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區域性金融機構,宗旨是通過發展援助幫助亞太地區發展中成員消除貧困,促進亞太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國是亞行的第三大股東國,同時也是亞行累計第二大借款國。作爲亞行重要成員之一,中方一貫支持亞行在幫助發展中國家促進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
  人們注意到,印度近來在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地區動作連連,印度總統帕蒂爾4月訪問了該地區。進入6月以來,印度又不斷向這一地區大幅增兵。對此有中國專家認爲,印度這一連串的行動,一個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爲了在8月舉行的新一輪中印邊界談判中掌握主動權。
  而亞行此次通過這份敏感文件,進一步凸顯了印度爲加強其在中印爭端領土上的經濟和外交存在的努力。不過也有專家表示,亞行此舉並不會改變中印兩國在政治經濟方面日益改善的良好勢頭。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22/0822556160.html
 
印度總理強硬表示將增兵藏南絕不向中國妥協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10/1011554793.html
 
印度總理要求軍方警惕中國 媒體報道刪相關內容
 
  據《印度時報》2009年10月21日報道,印度總理辛格在向軍方高層發表講話時,要求對中國保持警惕。不過,在印度政府向媒體公開的講話稿中,辛格這段話卻被刪除了。
  《印度時報》稱,辛格10月20日對軍方高層說,印度需要保持警惕,並采取必要步驟加強在印中邊境的發展工作。報道稱,辛格的講話明顯提及了中國在中印實際控制線大規模的軍事基礎設施建設。
  報道引用消息人士的話說,辛格還討論了中印“複雜關系”,稱兩國正在建立政治互信並解決邊境問題,但這需要時間。
  不過,據《印度時報》報道,在印度政府向媒體公布的講話摘要中,辛格提及中國的所有內容都被刪除。報道稱,這反應了印度政府面對中國持續的“極端防禦”心態。
  與此同時,辛格講話提及巴基斯坦的部分也被刪除。報道稱,這在以前並不多見。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0-21/1117570904.html
 
中國將喀什米爾列為獨立國家引印度不滿  2009-10-21 中廣新聞/葉柏毅
 
    據美國之音引述「印度時報」報導指出,中國最近採取行動,企圖進一步擴大與印度之間的領土糾紛,包括在地圖和訊息手冊當中,將喀什米爾劃分為獨立的國家。
    報導說,中國政府對訪問西藏的外國人,特別是外國媒體,發放訊息手冊,其中將喀什米爾劃分為獨立於印度之外的國家;報導指出,中國當局的做法,再次激化了中印兩國的領土爭議。
    據瞭解,中國當局採取這種做法,可能是為了顯示喀什米爾仍然是存在主權爭議的地區。 
 
專家揭秘印度在中國藏南增兵6萬三大原因
 
  據印度媒體2009年6月10日報道,印度近日在中印邊界“阿魯納恰爾邦”(即我國藏南地區)增兵6萬余人,並將戰機基地遷至東北部,以對抗中國的“威脅”。與之相呼應,6月15日,印軍加緊向中印邊界東段派遣4架蘇-30MKI戰鬥機,並著手增派兩個師駐防,每個師約有2.5萬至3萬人。
  而就在昨天(6月16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市與前來出席“金磚四國”領導人首次會晤的印度總理辛格舉行了會晤,雙方表示,在解決中印邊界問題以前,不采取不利于邊界安寧的任何行動,那麽印度最近的大舉動是否與之有悖,究其原因又是什麽?中印未來的關系會怎樣發展?帶著這些問題,中國日報網專訪了中國前APEC高官王嵎生大使和社科院南亞研究中心秘書長葉海林教授。
  王大使認爲,中印關系對中國、印度來講都是至關重要的。昨天胡錦濤主席已經跟印度總理辛格會面了,當前中印關系裏我們最需要防止的就是挑撥離間。
  王大使說,這幾年來拉攏印度是美國、日本和歐盟在這個地區的重中之重,挑撥離間是他們36計中最重要的一計。舉個例子,在一個印度洋沿岸國家,我們幫助他們建了一個港口,完全是基礎建設,包括商業上的運作,當然也有商業利益,馬上就有人大肆宣傳中國要搞軍事基地、建海軍基地,其目的是要遏制印度。法國在阿聯酋要搞軍事基地,它是真的建軍事基地,卻沒有一家媒體報道。印度跟我們搞軍事演習不報道,跟美國、日本一搞,矛頭就指向中國。
  王大使進一步說,媒體的挑撥是很厲害的。因此我覺得要十分注意。印度總理跟胡主席會面講得非常清楚,印度把發展中印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擺在最重要的地位,承認西藏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絕不允許任何人在印度領土上從事反華政治活動。
  談到中印關系,葉教授認爲,中印關系是非常複雜的。用三個“C”來代表,就是競爭、合作、挑戰。中國看重的是合作,更多的希望與印度在國際區域和雙邊層面開展坦誠的合作與對話。但反觀印度,在三個“C”當中,競爭是他比較強的心態,但這可以理解,印度2007年GDP才超過1萬億美元,在長期的競爭趨勢中中國仍然占有優勢。相對來說實力較弱的一方希望跟實力較強的一方競爭,這是可以鼓勵的,只要不以損害對方的利益爲原則我們都鼓勵。
  印度也主張跟中國的合作,但在這些方面之外,中印其實是有存在沖突的可能的,比如在西藏問題上。印度在印度洋上的一些舉動對中國也並不是一個善意的信號,中印關系是非常複雜的概念。
  在談到印度在中印邊界增兵問題時,葉教授認爲,這個事情已經有相當長的鋪墊了,直到去年的時候印度總理、外長先後去了中國的藏民地區,今年印度總理又一次去這個地區。也就是說,印度從2007年、2008年以來對中印領土邊境的態度正在日趨強勢,這次動員了6萬軍隊,兩個山地步兵師的實力進駐藏民地區,在離中國最近的印度最大的空軍軍事基地部署最新的戰鬥機。這樣做有三點原因:
第一,印度要強化對爭議領土的控制,這種實際控制是爲他將來在中印邊境談判當中采取更強硬的態度做准備。
第二,印度和美國同爲民主國家,存在“天然”關系。對于中美兩國的接近,印度是頗具戒心的,因此不能排除其采取制衡中國的做法,以使相應的地緣戰略態勢有所改善。
  第三,在解決金融危機這個問題上,印度能對美國做的貢獻並不很大。但在美國主導的全球政治安全秩序下,印度卻能通過遏制中國給美國幫大忙。所以印度出于國家利益方面的考量在這個問題上采取一些主動性的行動,我們是可以理解的,但這種做法顯然會傷害到中印雙邊關系。從1998年低谷到現在,中印關系這10年間的恢複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如果因爲這件事情導致其倒退,是很遺憾的,希望印度能認識到自己的單邊行動不可能只有單邊的後果。
  6月16日下午在外交部舉行的例行記者招待會上,發言人秦剛在回答有關記者提問的中印邊界問題時表示,發展中印全面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促進中印之間的睦鄰友好合作關系,是中印兩國領導人和政府達成的共識,也是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在處理中印邊界有關問題上,中方立場一貫明確,希望中印雙方要共同努力認真落實兩國之間達成的共識,維護兩國邊界地區的和平、安定,從而爲兩國邊界問題的公平、合理解決創造有利條件,也爲兩國關系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19/1129555908.html
 
印軍野心巨大增兵中國藏南凸顯信心嚴重不足
 
  2009年6月9日,印度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即中國藏南地區)首席部長傑奧?辛格宣稱,新德裏已同意向“阿魯納恰爾邦”增兵近6萬,以應對印度未來的安全挑戰。今年4月,印度總統帕蒂爾訪問“阿魯納恰爾邦”,對駐守在這裏的印軍士兵說:“要記得40多年前,發生在這裏的戰爭。”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說:“中方在中印邊界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和明確的。中印雙方應共同努力,確保中印關系健康穩定地向前發展。” 
  陸空聯動 強化“攻勢防禦” 
  據路透社援引辛格的話說,印度在中印邊界東段布防的重點,將是在“阿魯納恰爾邦”新增兩個師,每個師有2.5萬~3萬名士兵,作爲剛完成整編的山地快反師,主要由輕步兵、直升機、輕型裝甲車和傘降型155毫米火炮爲骨幹。此外,印度空軍開始在東北部的提斯浦爾基地,部署最先進的蘇-30MKI戰鬥機。9日下午,印度空軍一架安-32運輸機從“阿魯納恰爾邦”某基地起飛後不久,在中印邊境線附近與地面失去聯系,機上12人下落不明。這顯示印度空軍不但在“阿魯納恰爾邦”部署新銳戰鬥機,其運輸機也不斷加強在高原複雜環境下執行任務的能力。
  據美國“全球安全”網站資料,目前在中印邊界東段,印度陸軍第4軍始終保持“進攻性防禦”態勢,尤其駐紮“阿魯納恰爾邦”達旺-瓦弄一線的第17山地師,是印度10余個山地師中戰備水平最高的部隊。從總體上看,僅就中印邊界兩側機場數量、空中運輸工具投送能力等比較,印度占有相當優勢。印度機場布點密集,便于快速運兵。一旦有事,僅在中印邊界東段,印軍就可集中使用13個軍用、軍民兩用機場,用于直升機、運輸機的兵員快速投送及戰鬥機起降,其中提斯浦爾基地起到決定性作用。在中段,印軍共有3座軍用機場,其中兩個是大型機場。而在西段,印軍可將原本用于對巴基斯坦作戰的11座機場投入到“對華作戰”上。
  據“印度防務”網站披露,早在1986年2月,印度陸軍參謀長桑塔吉曾秘密擬訂中印邊界東段作戰計劃,代號爲“棋盤”。該計劃的核心就是在中印開戰第一時刻,印度10個陸軍師通過安-32運輸機和米-26直升機,快速集結在中印實際控制線東段的南卡楚至塔格拉山口一帶,與駐紮在錫金的印軍兩相夾擊,對當面的中國軍隊形成合圍。這個火藥味十足的計劃一直被被束之高閣,但在印度新一輪東段邊界增兵完成後,該計劃的實施可能性將大大增加。 
  既不忘“報仇” 又想占資源 
  據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學報》網站分析,印度之所以在中印邊界大舉增兵,就是因爲1962年潰敗造成的複仇心理。1962年中印邊境沖突讓印軍懷恨在心,時刻想找機會“扳回一局”。從那以後,印度就一直將中國列入未來作戰的假想敵。印度前防長費爾南德斯公開稱“中國是印度的頭號威脅”,而印度政府安全顧問米什拉在闡述印軍的作戰思想時,講得更加露骨,他說印軍“沒有在必要時攻入西藏的能力,就不能從根本上保證印度的安全”。
  經過30多年的大規模擴軍,今日的印軍實力已遠超1962年時了。再加上“阿魯納恰爾邦”150萬噸的石油儲量和豐富的礦産資源,印度當局從未放棄侵占這片鄰國土地的野心。印度前總理謝卡爾在“視察”“阿魯納恰爾邦”時,聲稱該邦是印度的“戰略邊境邦”。
  盡管印度軍方有如此大的野心,但在作戰方面的信心卻嚴重不足。印度人總是抱怨地理位置上的不公平——首都新德裏距離中印邊界只有300多公裏,而北京卻距中印邊界5800公裏。中國軍隊有多種手段攻擊印度首都,而印度卻對北京手段不多。據巴基斯坦《亞洲防務評論》消息,當前印度在中印邊界地區部署的軍隊,已在數量上超過了對面的中國軍隊,但在這種情況下還要大舉增兵邊界,只能說明對自己部隊的戰鬥力不放心。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13/1024555165.html
 
印度領導人頻繁造訪中國藏南地區挑起事端(圖)
 
  2009年10月1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發表談話說,中方反對印度領導人訪問中印敏感地區。近來,印方領導人頻頻造訪所謂“阿魯納恰爾邦”(即中國藏南地區),企圖通過人爲制造“既成事實”的策略讓中國讓步。對此,中國政府一再堅持,不承認印度侵占該地區或者設立此“邦”的合法性。
  中方做出強硬反應
  從10月12日開始,大批荷槍實彈的印度軍警聚集在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藏南地區)首府伊塔那噶,爲13日開始在那裏舉行的議會選舉把守安全。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度總理辛格本月早些時候曾前往該地區參加競選活動,並稱“國大黨對‘阿魯納恰爾邦’具有情感上的依戀”。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13日說:“我們要求印方重視中方嚴正關切,不在爭議地區挑起事端,以利中印關系健康發展。”
  盡管這次中國的表態沒有提及印度總理辛格的名字,但印度戰略分析家布拉馬?切拉尼稱,中國的語氣非常強烈,使用了“我們要求”和“挑起事端”等在外交場合比較少用的詞語。
  對于中國的反應,印度外長克裏希納立即做出強硬回應稱,“阿魯納恰爾邦”(藏南地區)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總理有權對其進行訪問。印度外交部還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印度對中國的態度表示“失望和關注”。
  印政要爲軍事頻訪藏南
  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從地理上講是藏南地區的一部分,在曆史上屬于中國領土。1954年,印度在單方面劃定的所謂“麥克馬洪線”以南成立所謂“東北邊境特區”,1987年將其升格爲“阿魯納恰爾邦”(藏南地區)。但是中國從未承認“麥克馬洪線”。目前,印軍在該地部署了嚴密的防衛力量,並禁止外國人進入該地區。
  今年以來,印度領導人頻頻出現在“阿魯納恰爾邦”(藏南地區)。今年4月,印度總統普拉蒂巴?帕蒂爾首次訪問了那裏。在4天時間裏,帕蒂爾專門視察了那裏的一個邊防軍哨所。該哨所位于距中國邊境僅3.3公裏的小村基比圖,駐紮著印度東部司令部第82山地旅。就在同一個月,印度總理辛格也來到“阿魯納恰爾邦”(藏南地區)進行“訪問”。印度隨後就在今年6月向該地區大幅增兵。
  與帕蒂爾一樣,印度前外長慕克吉的造訪也頗具目的性。據印度媒體報道,2008年11月,當時還在任的慕克吉在參觀該邦邊境城鎮達旺的一座佛教寺廟時說:“中國宣稱對‘阿魯納恰爾邦’擁有主權,但‘阿魯納恰爾邦’在我們心目中占據特殊位置。”
  印度制衡中國的“棋子”
  中印關于“阿魯納恰爾邦”(藏南地區)的爭議始于1914年。在當年的中英藏西姆拉會議上,英國特使麥克馬洪將中國領土達旺等地區劃歸英屬印度領土,但因中方代表沒有簽字,因而條約無效。目前中國仍然堅持中印傳統邊界線。
  總面積將近9萬平方公裏的“阿魯納恰爾邦”(藏南地區),人口將近100萬。他們中的所有原住民的語言,都屬于漢藏語系的藏緬語支。由于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出生在此地區的中心城市達旺,因此,藏傳佛教在這裏非常盛行。如今,雖然因印度人的移民,這裏信仰佛教的門巴人比例大爲減少,但當地仍有相當比例的佛教信徒。
  自1959年達賴喇嘛逃亡印度後,一些受達賴集團蠱惑的藏人來到“阿魯納恰爾邦”(藏南地區),使這裏成了“流亡藏人定居點”。2008年8月,受達賴集團的慫恿,該地區約250名藏人,在印度首都新德裏舉行遊行活動,攻擊中國的西藏政策。
  不僅達賴利用這塊敏感地方攻擊中國,印度也把這裏當作制衡中國的一張牌。他們拉攏個別國際組織援助該地區,變相造成該地區屬于印度的假象。今年6月,印度成功遊說了亞洲開發銀行,將一份29億美元的貸款計劃批給了印度,其中包括用于“阿魯納恰爾邦”(藏南地區)的6000萬美元工程貸款。後經中方努力,該計劃才被制止。
  印方的想法太天真
  印度領導人頻頻光顧“阿魯納恰爾邦”(藏南地區),到底意欲何爲?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研究員傅小強一語道破謎底。他告訴《世界新聞報》記者:“這是一種策略,是企圖通過所謂視察向外界強化占領印象,用既成事實讓中國接受。”傅小強認爲,印度的這一招不但很天真,不現實,而且還會對中印關系産生越來越嚴重的負面影響。
  長期以來,邊界問題一直是影響中印關系的主要症結。傅小強認爲,在過去的60多年中,中印雙方圍繞邊界問題展開了數十輪談判,然而,邊界問題似乎正在走入一個死胡同。對于兩國將來是否有機會再次坐在談判桌前,傅小強表示情況並不樂觀。 本報記者/譚麗 本報駐印度記者/胡唯敏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0-17/0959570433.html
 
印度竟然醒了:看了中國閱兵我們印度是該反思了(2009-10-16) 
 
 sayareakd:這種展示看起來並不是在閱兵,而更像是在炫耀武力。幾個月前,中國展示了他們的海軍實力,現在又在搞大規模的空軍演習,這樣看來中國正在向世界展示他們的軍力。目前來看,中國軍力遠遠超出了印度,我們應該反思了!坦克,飛機等等都不讓我們的鄰國!
  badguy2000:老兄,閱兵本來就是展現肌肉,就像好萊塢的電影中總要有舞蹈展示一樣。
  sayareakd:中國被高估了,他們自信過頭了,如果中國真有被估計的那麽強的話,臺灣早就收回來了。
  badguy2000:這就是中共爲什麽始終堅持中國在2050年前一定要保持經濟持續增長;這就是爲什麽北京不認同西方國家所謂的"G2"、"中國是超級大國"等的說法。
  redragon:ztz99和德國豹二看起來非常的像,不是嗎?
  sayareakd:和豹二這麽像,是否意味著ztz99就是山寨了豹二。
  redragon:是的,ztz仿制豹二,只不過它更加便宜而已。
  NSG_Blackcats:中國國防部長聲稱他們的武器裝備水平和俄羅斯、歐洲、美國處于同一個檔次。但是,中國爲什麽仍要從俄羅斯進口武器?爲什麽連JF17、殲10都要用俄羅斯的發動機?任何人都可以宣稱任何事情,當關鍵是他們要怎麽證明。
  arya:全世界都在嘲笑中國的80-90年代,除了洲際導彈,中國消減了所有的軍費並把其全部用在了基礎建設上邊,在我看來,印度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措施。
  Bireswar Chatterjee:印度的政治家應該好好學習中國,尤其是印度共産黨。
  SAAlagarsamy:中國的同志們越來越高興,讓我們爲合作、和平、善意爲中國祝福吧。讓中印的友誼天長地久吧。
  K Santhanam:所有的中國人所說的和所做的,有意或無意爲他們的國家的發展和目標的實現做出了貢獻。
  Anil Kohli:必須肯定中國領導人的遠見和計劃執行能力,也許我們並不同意中國所做的每一件事,但是無論如何我們應該學習中國。我曾經有在這個國家生活的親曆,就我個人意見而言,我確實遇到了許多的好人,就像在其他國家一樣,但是,我也覺得當地的新聞媒體還不夠開放。
  ACE ACE:中國和印度的主要區別是:中國有印度這麽一個鄰居,而印度卻有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個鄰居。印度可以很自豪的說,我們不會對自己的鄰居出口恐怖和暴力,但是中國和巴基斯坦卻不敢這麽說。巴基斯坦主要通過襲擊事件的手段來摧殘印度,而中國的手段是,他們不允許任何南亞國家超越他們。
  my:中國閱兵展示僅僅是爲了嚇唬別國進而保護自己。當今世界,不僅是印度,日本、越南、韓國,包括美國、俄羅斯幾乎地球各個角落都把中國視爲其最大安全威脅。因此中國一旦和他國發生沖突,中國處境必將糟糕。中國最後一次對外開戰把越南摧毀,這是因爲越南當時沒有像印度這樣的超級大國的支持,俄羅斯選擇袖手旁觀,因爲他們希望聯合中國共同打擊美國。現在世界的局勢不同了,美國在伊拉克、菲律賓、日本、臺灣地區、韓國隊中國形成圍堵圈,中國不是傻子,一旦開戰,中國的經濟實力將消失,國際社會可能會孤立中國。所以我認爲中國不會同世界任何國家輕易動手,包括臺灣地區。在現在這個時代,所有國家的重心全集中在經濟和發展,沒有國家願意回到石器時代,除了巴基斯坦。
  XianYe回複my:幼稚的錯誤,看來你是被西方給洗腦了。美國輸給越南,並不意味著中國不能給越南點教訓在兩個星期內,中國軍人粉碎了越南並占領和越南接壤的三個省,連河內都被攻陷,同樣的經曆印度也在1962年也曾有過。記住,不要西方跟你講什麽,你就信什麽。
  my 回複XianYe:當年遭中國攻擊時,越南沒有核武器,也沒有任何來自蘇聯、印度或其他國家的軍事援助,這使中國打越南很容易。然而,現在時代變了,核武是能毀滅一個國家的,中國連這都不知道?中國不可能贏得任何的未來戰爭,現在世界其他國家正在尋找機會報複中國。摧毀越南及1962年對印軍事事件將永遠不會發生,中國膽敢開戰與蘇聯就是前車之鑒。哎,中國將永遠不敢再戰!
  Anurag Rathore:這些事中國什麽彈頭?印度的彈頭比這大。中國等著吧,印度將給你們什麽叫越境打擊。
  daniel:印度醒醒吧。我們的軍方已經承認印度空軍實力是中國的三分之一,當我們遭遇中國的入侵時,我們的空軍將會如何?我們會爲我們的戰鬥機英雄及有限的空軍實力高興嗎?或者是我們馬上醒過來加強我們的軍事力量?不要問我發展軍事錢從哪裏來,拿那些官僚政客和投機商開刀,我們將有成千上萬的盧布,讓我們爲了建設強大國家而求同存異吧,我們不想再有龍來威脅我們。
  Raghavan:看看中國,然後再看看印度。中國在60年內找到了她的精神,成長爲一個軍事、經濟強大的國家,並准備好了去挑戰世界。或許是我們從英國繼承下來的制度並不能解決我們的社會問題,並且這些問題將越來越棘手。
  Ram Sharma:聰明的人是能會學習敵人的。讓我們吸收中國的好東西來建設我們的國家吧:1、紀律性,2、民族主義,3、公民愛國意識,4、不容忍犯罪分子和腐敗,5、尊重武裝力量!
  Muruganswamy:印度發展的最大問題是他們聯邦制。這個問題讓印度陷入內鬥,日益漸衰。這就是爲什麽盡管我們和中國機會同時完成民族獨立,但在中國面前卻很失敗。中國正變得越來越強大和團結,而印度越來越弱小和分裂。印度人民現在該有所改變了,否則我們將被中國屯吃掉。
  indian:夥計們,讓我們停止對中國的嫉妒和驚訝吧,只要我們做中國人所做的,讓我們也組織一個共産黨吧。
回應
印度都算超級大國,我在印度生活了一年,人孟買到新德裏,找不到超級大國的影子,到處是流浪都,基礎設施一團糟,公路老舊失修,鐵路也是破破爛爛,你們應該把心思放在改善人民生活的生活上面才是真的,沒必要總是和別人比這個比那個,自己的生活過好才是真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49b7010100fdcu.html?tj=1
 
中國千百次閱兵頂不上一場實戰 印度又要制造軍事摩擦!
 
10月13日,中國政府就印度總理訪問印占我藏南地區提出了抗議,這是中印關系的最新動向。最近一個時期,印度頻頻向中國發起挑釁,在一起可能的領域,挖空心思地刺激中國人的神經。前幾天印度全國上下熱炒中國入侵,無中生有的說中國要在2012年進攻印度,現在更是兩眼緊盯中國,中國人修一條鐵路是威脅,修一個水壩也是威脅,而印度自己呢?搞演習,射導彈,增兵邊界,進口武器,忙得不亦樂乎。舉凡能刺激中國的事情,全都大張旗鼓,唯恐聲勢不夠。印度這樣做的戰略企圖,筆者在《印度的戰略其實很低劣》的網文中已經做了分析,這裏不再贅述。問題在于,印度如此變本加厲,那麽它下一步還會幹出什麽出格的事呢?會不會重蹈舊轍,重新在爭議地區制造軍事摩擦?這裏面確實有值得認真考慮的問題。
一、西南方向會不會變得越來越不穩定
從一系列事態的發展看,現在印度人不是怕中國人生氣,而是怕中國人不生氣。把中印對立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這或許已經是印度上下既定的戰略方針。而且,到目前爲止,這個方針帶來的是政治、經濟以至于戰略上的滾滾收益,印度的地位不僅沒有因此降低,反而得到了切實的提高。現在,不要說印美關系空前發展,就連印度與日本的關系、與澳大利亞的關系也都紛紛浮出了水面。在老大之後,現在是日本、澳大利亞這等在戰略上的二流角色都跑到了臺前,把發展與印度的關系看做是推動戰略平衡的重要杠杆。
澳大利亞聲稱,澳大利亞想加強同印度的安全關系,並准備把這種關系置于雙邊關系最突出的位置。也就是說,澳印關系中最突出、最有價值的部分是澳印安全關系。這涵義就重大了。可以預計,今後一個時期,來自西方的武器裝備將源源不斷地進入印度三軍,印度與西方必將進一步深入展開軍事技術以及戰略情報等方面的交流,印度不可能不利用自身的地理優勢爲美國等提供偵察中國的方便。會不會聯手培訓西藏分離主義分子,用非正當的手段向中國西南地區滲透?這些事情曆史上都曾發生過,曆史再次重演是一點也不奇怪的。
在抗衡中國威脅的招牌下,印度很可能來一個全面出擊,西面配合美國壓制、打擊、攪亂巴基斯坦,至少使其自顧不暇,不得安寧;北面馴服尼泊爾。現在連尼泊爾歡迎中國把鐵路修過來印度都要說三道四,趕緊策劃對策;東面聯手美國瓦解或控制緬甸,封堵中國面向孟加拉灣的出口。前幾天,印度高官訪問了緬甸,公開聲稱要與中國爭奪,就是前兆。這樣一來,整個中國西南戰略方向就將變得越來越不穩定。在亞洲太平洋地區與中國正面對抗的集團就將得到一個夢寐以求的第二戰場、第二條戰線。或者說,這本來就是他們精心策劃、全力開辟的。
二、要料敵從寬,有備無患
會不會出現新形態下腹背受敵的局面?對此我們不能不給予應有的警惕。10月14日《環球時報》大篇幅報道印度總理訪問藏南、制造中印緊張氣氛時,表揚我們中國人自己是“氣定神閑”。如果說,我們並不畏懼印度一系列拙劣的舉動,那倒是真的。
但是,印度畢竟是一個大國,料敵還是要從寬,有備才能無患。印度作爲一個成熟國家其時間短得可憐,在曆史上從來就沒有過國家戰略,更談不上戰略指導,曆史上印度就從沒有過像樣的軍事戰略方面的理論與著述。從印度建國以來的軍事作爲看,這個國家在戰略領域是典型的既狂妄自大,又不知深淺。生活中這樣類型人往往容易被人家當槍使,戰略上這樣類型的國家往往被利用爲工具和馬前卒。在我們看來,印度本應該穩定周邊,一心一意埋頭國內建設,不折騰。
但實際卻大謬不然,它總是沒事自己找事;在我們看來,印度東拼西湊攢巴起來的武裝力量及武器裝備,在大規模持續的戰爭中就如同紙糊的房子一樣徒有其表,但印度卻引以爲自豪。這樣的國家,非常容易走上投機和冒險的道路。對于印度可能的軍事冒險,從戰略上講,必須有所准備、有所對策,做到有備無患。無論是巴基斯坦方面,還是尼泊爾、不丹方面,還是緬甸、孟加拉方面,斯裏蘭卡方面,都要安排好伏筆與後手,制訂相應的合作計劃並切實加以推行,要有詳盡的應變計劃,甚至包括聯合作戰計劃。
爲穩定西南方向,中國決不應坐視印度蠶食周邊各國而無動于衷。確保巴基斯坦的穩定與強大,保證尼泊爾、不丹、緬甸、孟加拉、斯裏蘭卡的主權與獨立,永遠符合中國的根本利益。如果中國不能對上述地區施加有效的影響,說什麽和平發展,最後將連發展所需要的基本的安全環境都要喪失殆盡。
三、會不會挑起新的中印軍事沖突
印度直接面向中國挑起軍事沖突,制造摩擦,短時期內大概還不至于。但隨著印美戰略合作的深化,隨著印度加快裝備一系列新型武器,在印度感到在戰略上有了安全、軍事上有了優勢之後,就完全有可能主動制造軍事摩擦,挑起軍事沖突。中國的媒體、記者、專家們不是總愛解讀,誰誰幹什麽,並不是刻意要對中國如何,是爲了國內的選票,是爲了安撫反對派,是國內政治的需要雲雲。就是辛格訪問藏南,我們的記者再報道時也沒忘記帶上一筆,說辛格是爲了掌握這個地區,不丟掉對這個地區的黨派控制。就算這樣的邏輯成立,如果爲了國內政治的需要,印度軍隊在邊境上制造點事端,那不更吸引人眼球,不就更能博得印度上下一片喝彩嗎?
有誰敢說,印度如果在中印實際控制線制造摩擦,國內會群起反對?說實話,印度也好,日本也好,美國也好,當然不乏主張和中國和平相處、甚至友好相處的,也許老百姓也不想打仗,但如我們媒體報道的,說與中國要友好要和平的言論,更多的都是我們的記者們挖掘出來的,實際的聲音有多大,有多少很值得疑問。可以說,制造與中國的軍事摩擦,在印度國內根本不存在任何政治障礙,反而可能成爲國內政治與民族氣氛的催化劑。惟一的障礙,是印度在1962年的邊境戰爭中實在被打怕了,至今還心有余悸。
但是,膽量是可以逐漸增長的,更何況背後還有高人支招呢?可以預計,隨著印度動作幅度加大,頻率加快,軍事摩擦遲早要發生。而且,我們把和平發展,不威脅任何人的口號喊的越響,印度的膽子就會越大。到時候,尷尬的就不是印度,倒是我們中國自己了。這是全新的課題。一萬次演習,千百次閱兵也頂不上一場實戰。也許,有朝一日,早晨醒來,戰略對手的火力偵察已經開始了。
 
回應
 
在上個世紀,我國與印度在中印邊界展開了一次較量,結果卻是我國雖然戰勝了印度,奪回了3萬平方公裏,卻丟了9萬多平方公裏的土地。對于印度的不斷蠶食我土地,拒絕談判歸還。X011年3月1日中央軍委,全國人大,國務院同意了對印度的戰略進攻,並于X011年5月1日展開了代號爲“雄鷹”的作戰行動。此次共出動地面部隊30余萬,二炮部隊3萬,2200余架飛機以及大量的後勤部隊。爲激勵參戰人員,凡參戰部隊,武警,預備役,民兵,及有關部門人員都可以獲得占領後藏南的土地100畝(暫定),有100年擁有權,並有續有優先權。
凡是一線戰鬥部隊和受過嘉獎部隊--------------------------200畝/人
凡是輕傷或有集體功勳的人員-------------------------------300畝/人
凡是重傷或三等功的人員-------------------------------------500畝/人
凡是犧牲或二等功的人員-------------------------------------1000畝/人
凡是一等功的人員-----------------------------------------------2000畝/人
凡是特等功的人員-----------------------------------------------5000畝/人
軍功累計,犧牲人員按我國繼承法,由親屬繼承。
土地由國務院藏南土地小組,制定發放細則並印制土地證。土地取證後10年內,可出租,轉包;但不能過戶。10年後,可過戶並收取交易額1-2%費用。國家50年不征稅費,並出臺政策措施鼓勵開發。50年後,根據國家統一開發政策收取稅費。土地擁有者可以放棄,國家將根據有關規定拍賣或收回。
X011年10月1日中印談判,中國擁有印度洋出海口加爾各答。各族人民在自己擁有的土地上建設、繁榮,藏南是守護我國印度平原和印度洋出海口銅牆鐵壁、堅實基礎。
估計藏南收不回來了,藏南已經被占領了,印度造成既成事實。中國收回藏南的唯一選擇就是武力。
 
下次動武的時候直接占領東印度,不管藏南,那本來就是我們的,那有拿自己的領土去和別人談判的。直接拿下東印度,我們就向印度洋更進一步了。不要一味強調防守,感覺好累,要進攻、進攻、再進攻。要把戰火放到別人的領地上。
 
樹欲靜而風不止,對阿三只能是大炮伺候!
 
現在已跟滿清與國民黨一樣,腐敗透頂並遠超前者,國人如還把期望建立其上,實在是被蠱惑至深而愚蠢至極!
 
下次打仗最低目標是收複領土,階段性目標是肢解印度
 
強烈要求國家將雅魯藏布江修建大壩將江水北調黃河。不要一味強調防守,感覺好累,要進攻、進攻、再進攻。要把戰火放到別人的領地上。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退讓求和平,則和平亡!再打一場勝仗。可爲邊界在爭取50年的和平及安寧。最好徹底瓦解印度,使之在無法威脅我們。南亞次大陸從此無可挑戰我們中國的大國。印度洋的腹部將爲我們打開大門。一戰定乾坤。爲國家計,此戰該打。早打比晚打好。因爲印度正在無限更新自己的軍備。並且在追求更大殺傷性武器。一旦他們補上基礎國防工業體系這一短板。那他們的國防科研實力及戰爭持久潛力將會飛速增長。對我們的整個國防將是重大威脅。
 
照你這麽說,美國是最弱的,他的飛機坦克航媽連在阿富汗山區裏的遊擊隊都嚇不了,不如不要造。
 
印度正在充當國際反華勢力戰略上圍剿中國的急先鋒!----因此,必須用邊界局部戰爭和一切合法手段,千方百計拖垮印度!
 
印度近來的確太囂張了,有點給臉不要臉的意思了,我們要慎戰,要考慮印度是個有核國家,但談不成不戰也得戰,戰與不戰擁護國家的一切決定。3樓的小朋友真是天真可愛哦
其實印度根本不會向中國開戰,只是想通過大聲嚷嚷向世界表明藏南是它的.
 
我們要攻心爲上就是要跟印度比我們的群衆過得多麽好,這就的用多種形式好好地宣傳一下。叫印度國內起內訌已達到我們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中印邊界談判實際上就是賣國!領土讓人占了有什麽好談的,只有一個字:打!!!朝鮮戰爭中還邊談邊打,那時還是在朝鮮土地上作戰。如今我們的領土被人占了,還談什麽?!只能發出最後通牒,印度到時不撤出就只能對它進行戰爭!談判只談不打是懦夫表現,而且還是卑鄙的賣國行爲!
 
我們把和平發展,不威脅任何人的口號喊的越響,印度的膽子就會越大
 
誰割讓,誰下臺!誰割讓,誰下臺!不論是哪個人,還是哪個黨,誰割讓國土,誰就下臺!
不論北洋軍政府還是國民政府犯過多大的錯誤,他們畢竟都沒有在對印割地的協議上簽字畫押,印度是在PRC建國後的1950年代初開始才實際武裝控制藏南(建議設立達旺特別行政區,實行軍管,辟爲高原作戰訓練基地)的,到62年對印反擊戰結束也不過十來年的時間,此後盡管因後勤原因難以守住,也應堅持不斷襲擾,讓非法滯留在我國達旺特別行政區(印占)的外國居民和武裝人員不得安寧(畢竟其縱深僅幾十至百來公裏,在遠程火炮覆蓋範圍內,襲擾成本並不高)。如果我們真的這樣做了,這些外國非法居民也不可能在此安居樂業,目前的實際常住人口也許還達不到100萬。
總之,強烈建議設立達旺特別行政區,並辟爲高原作戰訓練基地,將此決定公諸于世,要求滯留于此的外國居民和武裝人員在規定期限內撤出,否則後果自負,並將襲擾行動長期化,使得侵略者疲于應付,破壞比建設的成本低得多,只要我們花1塊錢,對方至少就得花5至10塊錢奉陪!沒有明顯的軍事優勢時就襲擾不止,時機成熟則一舉收複失地。
 
亡羊補牢,爲時不晚,當權者要勇于糾正毛周對印的錯誤政策。

開始准備吧,印度大規模的買武器,就是在准備武力解決一些問題的,肯定是針對中國的版主說的沒錯,等到他們認爲自已占有優勢的時候就是武力解決邊界問題的時候了
 
所以我們只有靠錢養武,用強大的武力示人與打擊敵人,再用武力爲賺錢開路,這才是我們最根本的道路!其實這方面美國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愛國網友的主意都很好,可是我國的主帥就是想送給印度,而且還蠻有理,沒嘖!每次看到現實的中國外交就氣死人。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85719
 
驕傲自大是中國暴露出的唯一弱點
 
印度《商業標准報》10月14日文章,原題:如何處理對中國的負面情緒
  印度與中國之間的負面情緒在上升。如果這導致更大的軍費支出,從而不可避免擠占減貧資源,那將釀成災難。至于兩國政府,都在設法淡化事態,印度政府堅稱邊界一直“很平靜”及有辦法應對入侵。
  但印度許多媒體和政治評論不太可能收斂。盡管政府意圖良好,但當前的情緒似乎造成了傷害。一家印度大報最近稱,“北京提議在印度學校開設中文課,並讓印度學生到中國交流學習,而新德裏一口否決了該建議。”
  報道引述“消息人士”稱這出于兩個理由。首先,這是印度對中國向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印度人發放特殊簽證的反應。其次,中國似乎以此擴大其“軟實力”,增強影響力,把文化當成工具,“以學語言的孔子學院爲幌子”。
  而對印度人來說,懂漢語十分重要,原因有二。兩國之間的貿易飛速增長,而中國占有盈余。其次,要想了解敵人就必須懂對方的語言。
  此外,語言對民間和學界的交流、推動長遠理解十分重要。無論是巴基斯坦的獨立評論人還是對印度懷有濃厚興趣的中國學者都是如此。如果外國人願意花錢請我們學中文,不抓住這個機會那就太傻了。
  爲什麽最近事態升溫?最近的一個大事是,中國人未能阻止亞洲開發銀行向印度提供一項包括在阿魯納恰爾邦項目的貸款。印度全力爭取國際外交支持,中國人丟了面子。
  此外,專家們將中國對印度的敵意追溯到印美核協議,視之爲印度進入美國勢力範圍的象征。這對中國不是個好消息。美國外交學會某專家說,“美國竭力與世界最大民主國家鞏固關系,其目的是抗衡中國”。另一位專家說,布什政府“希望結交作爲亞洲崛起之星的印度,這樣有助于對付中國”。無怪乎中國作出反應,對印度逐漸變得咄咄逼人。
  印度的反應呢?它應該學學中國人,從長計議。中國幾乎在各個方面領先于印度:GDP、脫貧、識字率、平均壽命、高等教育和科研,或許軟件出口是個例外。如果說中國暴露出唯一的弱點,那就是驕傲自大。
  就中國長期而言,印度必須韜光養晦、積聚力量,希望條件成熟、兩國達成中國1988年提出、而印方拒絕的協議,接受現狀。(作者蘇比爾?羅伊,汪析譯)
 
回應
 
可惜印度太多人不這麽認爲
 
中國人驕傲自大? 樓主你的標題就是小學生水平級的。老美不驕傲?阿三不自大?毛子不吹牛?小日本不自戀?棒子不自贊?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這個道理你懂嗎?懶得跟你說!哎!更正下,不是樓主的錯,是阿三報紙的錯,樓主是無辜的!
 
驕傲自大,我們需要警惕呀,如果你只能出自己一部分力量來對付印度,那你就會發覺對付印度還是相當困難的。
1)如果印度人封鎖我們的印度洋貿易通道,我們的海軍能夠在印度洋上保證自己的貿易線路嗎?!
2)西南地區的路上部隊,加上其他地區臨時過來的部分隊伍,能夠保證戰勝印軍嗎?!(要知道我們不可能舉國之力來對付印度,畢竟其他方向也面臨威脅)
我認爲30%的力量對付印度或許只能勢均力敵!畢竟印度也是擁兵百萬的人口大國!
同時我們很難持久作戰。我們需要做是
1) 強化機動部隊的作戰能力,爭取一戰迫使其簽訂城下之盟!
2)南海艦隊:建立能夠維護我遠洋貿易線圖的海洋力量
3)巴基斯坦:牽制一下印度
4) 加強跟東盟各方面聯系,講話利益關聯,使其不至于團結起來對付我們。
5) 加強東北亞各國關系,畢竟領土爭端比較少,暫時擱置。
6)美國:擺出一副魚死網破的架勢,迫使美國不敢貿然行動。
7)其他國家:堅持五項原則,建立更加緊密的政治經濟等多方面多層次的關系
 
現在的中國就是,一方面驕傲自大,自吹自擂,歌功頌德一片;另一方面又處處崇洋媚外,像哈巴狗似的,實際上就是色厲內荏,骨子裏不自信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85784
 
外媒:中國空陸軍嚴陣以待隨時閃擊印度!(2009-10-16
 
   我國對印度的戰略部署可以分爲兩個方面,一個是國內戰場建設和軍事部署,一個是對印度鄰國的拉攏與支援。印度報紙刊登的主要是後者,吵吵嚷嚷十分熱鬧,但其實前者的作用更加巨大,這才是我們真正有力的威脅。
  國內針對印度的戰場建設主要集中在西藏和新疆西南部地區,近期較大的兩件事情就是青藏鐵路通車和獅泉河機場建設。
 根據公開消息,青藏鐵路每天開12對客貨列車,除去3對客車外能通行9對貨車;從06年7月到07年5月青藏鐵路共計運貨208 萬噸,日均6600噸。根據上面的數字可以計算出,如果青藏鐵路進行單向密集運輸,那麽在一個星期內最多能夠向西藏運送6.3萬噸物資,這足以保障我軍5 個山地旅持續作戰。也就是說,青藏鐵路開通之後印度再也沒有能力以消耗戰的方式威脅我軍後退。
  青藏鐵路著眼于防,獅泉河機場則是爲進攻准備。該機場位于西藏阿裏地區獅泉河鎮,跑道長4500米,可以起降蘇- 27、轟-6、運-8等我空軍作戰與支援飛機;印度整個北部地區都在獅泉河機場半徑1000千米範圍內,也就是說完全處在我空軍航空兵打擊範圍以內。獅泉河機場建成,今後印度在挑釁時就要擔心其北方軍事與民用設施遭到我空軍的打擊,而我國主要經濟和軍事目標都在印度打擊範圍以外,印軍要報複難度完全不同。
  在武器裝備的准備方面,我空軍飛機、陸軍裝甲車都要求具備高原作戰能力。如陸軍的幾款裝甲車大都采用風冷柴油機,並且特別加強了機械增壓功能,以對抗高原稀薄空氣造成的發動機功率下降,以免裝甲車在青藏高原上機動性不足。我軍在西藏還部署了專門用于山地作戰的多功能野戰工程車。
  空軍的蘇-27具備高原起降能力更是報了多次,相關人員甚至拿了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可實際上4000米高度對戰鬥機來說很平常,只要滑跑長度夠、滑行速度快一點起飛毫無困難;我國引進的蘇-27此前之所以不能在高原起飛,是因爲原飛機航電系統禁止在1500米以下高度放下起落架,這只要換個電子插板就能解決,根本毫無困難。所以它申報軍隊科技進步獎的時候都是從作戰口進行申報,而不是從科研口進行。
  我軍部隊的部署也是對印度戰略威懾的一部分。在中印邊境東西兩段,我軍部署了13個邊防團,另有52山地步兵旅負責藏南地區山地叢林進攻作戰,53山地步兵旅負責西段邊境高原地區進攻作戰,第13集團軍第149師(東段)和第21集團軍第61師(西段)隨時入藏提供支援。有這些部隊在,印度人在邊境沖突和中小規模戰爭中占不到便宜。
  爲了保障內地入藏部隊的戰鬥力,我軍研制了單兵氧氣面罩、專用高原食品等特殊裝備,以免因爲高原病而導致部隊官兵出現大面積高原病和高山反應,保證支援部隊可以迅速展開形成戰鬥力。這點雖然不起眼,但卻實實在在的提高了我軍對印度的威懾能力。
  這些是特定針對印度的部署,在其他方面我軍的進步也影響到我國的對印戰略態勢,增強了我國在與印度進行博弈時的手段。
  例如印度與巴基斯坦競相發展彈道導彈,它的烈火-3遠程彈道導彈射程範圍恰好覆蓋我國北京、上海地區,這是在威脅我國不得插手他與巴基斯坦的戰爭。我軍在彈道導彈攔截技術上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多次成功進行攔截試驗,目前水平在世界上僅次于美國(以色列屬于美國技術發展起來的)。我軍如果在西藏地區部署紅旗-9防空導彈,就可以對印度發射的彈道導彈實施攔截,從而降低印度對我的威脅。
  總之,我軍對印作戰准備相當充分,整個西藏地區的軍事部署攻防兼備,一旦開戰立刻就能把戰火燒到印度境內。在大後盾的支持下,我軍邊防部隊在巡邏中也寸步不讓,多次邊境沖突都占了上風,只是國內沒有公開報道而已。
  除了軍事准備的內功,我國在外交上也突出加強了對印度周邊國家的支持和援助,如巴基斯坦、孟加拉、緬甸、斯裏蘭卡等國都接受過我國的軍事援助。
  先看斯裏蘭卡,這個小國位于印度半島南端,從地理位置上看對孟加拉灣和北印度洋都有著很強的控制能力,還能對印度海軍進行有效牽制。尤其是在與位于緬甸的軍事基地配合的時候,可以有效切斷印度安達曼-尼科巴群島與本土的聯系,破壞印度對孟加拉灣的控制。
  我國對斯裏蘭卡的軍事援助主要是武器出口,地面裝備占了大多數,如81式自動步槍、63式裝甲運輸車、WZ551式6輪裝甲運輸車;斯空軍裝備有幾架K-8初級教練機、殲教-5中級教練機、殲7戰鬥機、運-8中型運輸機,海軍則購買了037型獵潛艇。
 雖然斯裏蘭卡進口了不少我國武器,但他受印度的影響很深,斯國內泰米爾猛虎組織和印度境內的泰米爾邦內部人員有某些聯系,印度以此爲借口曾經派兵參與斯裏蘭卡內戰。畢竟斯裏蘭卡緊鄰印度,我們的支援鞭長莫及,所以對他的援助主要是爲了改善兩國關系,避免其徹底倒向印度,在我國的具體遏制行動中參與很少。
  孟加拉國以前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第三次中東戰爭中被印軍占領,此後脫離巴基斯坦獨立。由于該國人多又窮,且領土被印度包圍,所以沒法指望他能做出什麽貢獻,我們也只能是低價出售步槍和裝甲車,拉攏他不徹底倒向印度而已。
  緬甸是我們在東南亞地區的重要軍事合作夥伴。由于曆史的原因,緬甸一直被西方主導的國際社會所排斥,其國內軍政府時刻受到美國支持下的民主派的威脅,必須尋求我國的支持才能維護國家政權穩定,所以中緬關系相對較好。
  我們與緬甸的軍事合作包括軍售、建立軍事基地、扶持代理人等多個方面,層次和規模上遠遠超過與斯裏蘭卡和孟加拉的合作。當面由于緬甸自身貧窮落後,所以我們軍售的武器也大多是一些陸軍用槍械和裝甲車,此外還有強-5攻擊機、上海級和海南級巡邏艇等比較複雜的海空軍裝備。
  雖然我國一貫宣稱我們的軍事政策是防禦性的,從不追求海外軍事基地,但實際上我國早就開始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域建立中小型軍事基地。這些基地以衛星觀測、無線電偵察、船舶補給爲主要目的,通常建在我國感興趣的國家或軍事基地周圍,例如我國在基裏巴斯的衛星觀測站就位于美國西太平洋導彈靶場周圍。
  我國在孟加拉灣的軍事基地包括緬甸科科群島的17個島嶼,上面建設了我國的衛星觀測站、雷達站、無線電監聽站和海軍基地,此外還在柬埔寨的庫克莫島上建立了雷達站和海軍基地。這些基地能夠監聽印軍在孟加拉灣和本土東北部的無線電通訊聯系,監視孟加拉灣上空印軍飛行器活動,並爲我軍進入孟加拉灣的艦艇(尤其是潛艇)提供後勤支援。
  緬甸軍政府目前還無法有效控制全部國土,其境內目前仍然存在多支遊擊隊;這些遊擊隊中部分受到我國的支持,在某些情況下會應我國要求采取一些行動,以配合我國的外交和軍事行動。緬北華人自治政權果敢同盟軍直接就是一小號的解放軍,綠軍裝、小馬紮、大標語、紅錦旗都與我軍是一模一樣.
  巴基斯坦是我國最重要的軍事合作夥伴國,其重要程度還在朝鮮之上,同時我國與巴基斯坦軍事合作的層次與規模也是最高的,遠遠超越其他夥伴。
  在武器貿易方面,巴基斯坦陸軍購買過我國的59式、80式主戰坦克,雙方在88C坦克的基礎上聯合研制了MBT- 2000主戰坦克;巴空軍購買過殲-6、殲-7戰鬥機、強-5攻擊機,聯合研制了FC-1“梟龍”戰鬥機,正在商討購買殲-10戰鬥機的事宜;巴海軍購買了4艘F-22P導彈護衛艦;至于較爲隱蔽的雷達、通訊類設備不爲人知,但相信也不會少。
  我國爲了避免印度控制整個南亞,在過去幾十年中不斷給予巴基斯坦各種支持。中巴公路的開通,就是爲巴基斯坦打通了一條戰時生命線,讓我國的援助物資可以源源不斷的進入巴基斯坦,而不必擔心印度封鎖巴基斯坦海運。
 在第三次印巴戰爭發展到東巴被占領,印軍在西段猛攻巴基斯坦重鎮拉合爾,即將突破巴軍防禦的情況下,我國政府向印度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其立刻停火,否則中國政府保留采取一切措施的權力。正是這道聲明迫使印度政府放棄了以武力徹底解決印巴問題的想法,挽救了我國最大的盟友巴基斯坦;這道聲明同時也在沙特阿拉伯引起了巨大反響,改變了沙特老國王對我國的看法,爲十幾年後我國向沙特出口價值36億美元的東風-3遠程彈道導彈開辟了道路。
  不僅在戰略上中巴兩國密切配合,兩軍在戰術層面也有積極的合作。中印邊境西端靠近印巴克什米爾爭議區,邊境線恰好從喜馬拉雅山脈腳下劃過,我國領土比印度一側國土要高出幾千米。于是我軍將遠程對空搜索雷達、三坐標引導雷達等部署到邊境線上,居高臨下的監視著印度邊境線數百千米內的空域,一旦發現印軍飛機出動就及時通報巴基斯坦軍方,引導他們起飛攔截。于是印軍雖然對巴基斯坦防空雷達網百般壓制摧毀,但巴基斯坦空軍總能及時攔截印軍飛機。
  雖然我國出于外交上的考慮很少公布、承認我軍對外合作狀況,但這並不意味著我軍只挨打不還手,更不意味著我國政府都是屬羊的只會吃草。國家的戰略布局一刻也沒有放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7501310100fuys.html?tj=1
 
印度戰略專家稱中國不敢再次貿然對印發動戰爭
 
  東方網2009年10月22日消息:印度著名戰略專家、前政府高官蘇布拉馬尼亞姆日前在印度媒體撰文,呼籲政府加快在阿魯納恰爾邦(中國稱藏南地區)和中印邊境控制線附近地區興建基礎設施。文章稱,印度政府無需擔心這會引發中印戰爭,因爲與1962年時相比,中國的國內外環境已經發生重大變化,比如其十分依賴的石油運輸線要經過印度洋地區,因而不敢貿然再次發動戰爭。
  蘇布拉馬尼亞姆在文章中稱,中國希望成爲不受任何任限制的亞洲強權,因此其會利用巴基斯坦遏制印度崛起,減緩印度經濟發展速度,還會拉攏印度鄰國降低印度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不過,核武器的出現使美、中、歐洲、日本、俄羅斯及印度各大國間出現大型戰爭的可能性變得微乎其微。
  蘇布拉馬尼亞姆認爲,大國或聯盟之間爆發戰爭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在當今世界,各種壓力及挑戰需要在不結成軍事同盟的前提下尋求解決之道。他指出,這一點印度可以通過發展與大國之間的密切的經濟、軍事及技術聯系,以此提高印度對這些國家而言的重要性,或是使鄰國注意到與印度正面對抗需要付出的代價。
  蘇布拉馬尼亞姆表示,對于中國崛起一事,美國、俄羅斯、日本及歐盟並不樂見。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大國中,只有俄羅斯對華出售軍備。而反觀印度,所有這些大國都願意向印度出售軍備。目前,印度已經是俄羅斯的最大軍售市場。而且,莫斯科甚至願意協助印度建造核潛艇,還同意出租核潛艇給印度。印俄兩國已經簽署協議,要共同研發第五代戰機。美國有意向印度出售前線戰鬥機,將印度開發成美國的主要軍備市場之一。
  蘇布拉馬尼亞姆稱,在中國對印度的壓力中,有一部分應該歸因于中印軍事能力差距——就軍備數量而言,中國遠遠多于印度,而就某些領域而言,中國軍備的質量也遠超印度。不過,這一不平衡是可以改變的——印度正在大規模對美采購可獲得的軍備,從而獲得了對華技術優勢。而且,蘇布拉馬尼亞姆還指出,與美、俄,歐盟及日本定期展開聯合軍事演習、擴大貿易、增加技術合作,就能給人造成這些國家非常重視印度的感覺。
  蘇布拉馬尼亞姆稱,新德裏還應該快速發展阿魯納恰爾邦和中印實際控制線沿線的基礎設施。他表示,鑒于多種原因,印度無需擔心1962年中印戰爭的曆史會重演。當時中國是一個孤立的國家,因此不必在乎國際輿論。然而,現在的中國已融入世界體系,國際貿易欣欣向榮。而且,1962年中印戰爭爆發之時,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都忙于應對古巴導彈危機,無暇幹涉中印戰爭。另外,印度在戰爭中甚至根本沒有使用空中力量。最重要的是,當時中國並沒有其今天需要注意的弱點:其石油運輸航線必須穿越印度洋,途經馬六甲海峽,才能夠抵達中國。
  蘇布拉馬尼亞姆稱,雖然中國可能會將印度視爲對手,並會試圖減緩印度的發展速度,但印度卻並無在未來三十年內趕超中國的野心,因爲這幾乎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蘇布拉馬尼亞姆指出,雖然華盛頓無法阻止中國在未來二十年內取代美國成爲世界上GDP最高的國家,但美國不可能會放棄其在最重要的軍事、經濟、技術實力領域的領導地位。爲此,美國將尋找互惠互利的合作夥伴。這時,作爲一個講英語、民主、青少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自然會成爲美國的選擇。很明顯,中國已經決定利用其核力量,向印度施加壓力。不過,中國向印度施加的壓力越大,印度就會越向美國靠攏。
  最後,蘇布拉馬尼亞姆表示,一些觀察家認爲解放軍內部鷹派人士會對中國對印政策産生重大影響,因此,印度需要與其他大國進行磋商,以便更好的對中國對印政策做出評估。(編譯:春風)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0-22/0818571019.html
 
西方挑撥中印開戰意圖用兩伊8年戰爭模式耗盡雙方國力!
 
中國和印度現在在邊境很緊張,討論一下中國和印度有沒有必要掐一架。我個人認爲,目前中國和印度二國,都在發展自己國家的經濟。並且目前這時機,是我們這二個國家最好的提升和發展自己國家實力的曆史機遇和時機。而這時候,中國和印度放棄自己國家的發展的曆史機遇和時機,開打一架明顯是不和時宜的。
      看看過去的伊拉克和伊朗的二伊戰爭,那二個當時剛剛有機會和時機發展自己國家經濟的中東石油國家。掐了一架後,富國變成了窮國。國家的經濟倒退幾十年不說,還生生欠了西方國家和美國一屁股的戰爭債務。
      而到最後,中國和印度都不會在這場戰爭中收獲任何成果,最後笑的只會是西方人和美國人。道理很簡單。中國和印度目前的快速經濟和國家的發展,其實是西方人和美國所最顧及和痛恨的事情了。
中國和印度的快速發展過程,其實就是它們西方人和美國人在世界市場上的迅速失去它們市場占有率的過程。我們二國的國力和軍力的發展,更是讓這些以前在曆史上欺負和壓迫過我們的西方人寢食難安。
所以,促使二個它們西方人眼裏的眼中釘肉中刺猛掐一架,國家經濟倒退幾十年,國家發展錯過和浪費掉最好的曆史機遇時機這種事,絕對是西方人連做夢都再想的事情了。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91542-1-1.html
 
美國媒體建議軍方幫盟友打造高端戰力應對中國
 
  東方網2009年10月28日消息:美軍防務新聞網26日載文稱,雖然爲了降低美軍壓力,美國應注重提高合作夥伴應對低端沖突的能力,但與此同時,其還應該協助盟友打造對高端非對稱威脅的戰力。文章還特別提到了解放軍近年來積極打造的反介入作戰戰略,稱中國在彈道及巡航導彈、反艦武器等領域投入巨資,已對美軍的行動構成了重大障礙。
  “訓練盟友高端戰力勢在必行”
  文章稱,目前美軍正將伊拉克維和任務移交給當地陸軍,而後者之所以具備執行維和任務的能力,正是因爲其接受了美軍的相關訓練。鑒于美軍在該領域做出的成績,華府即將出臺的2010年《四年防務評估(QDR)》必定承認"合作夥伴能力建設"--即爲改善國防部及其合作夥伴集體能力及表現而做出的努力--對于打擊叛亂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文章繼續稱,作爲一種戰略,合作夥伴能力建設必然會涉及更加廣泛機構,其中包括機構間、國家及當地政府,以及盟國及友國。它覆蓋包括構建反恐怖分子網絡攻擊能力、保護國土安全以及防止武器擴散等多個戰略領域。
  而且,雖然該戰略涵蓋覆蓋廣,但對于提高應對非對稱戰爭以及隨之而來的穩定、安全、過渡以及重建活動的能力而言,國際合作夥伴能力建設的確是最爲基礎的一點。文章引用《2006年四年防務評估執行路線圖(QDR Execution Roadmap)》稱,目前美國國防部正致力于"提高國際性組織、同盟及夥伴執行穩定、安全、過渡與重建(合稱SSTR)行動的能力……減少美軍負擔。"
  不過,文章進一步指出,雖然這可能是應對低端沖突的正確途徑,北約組織與在伊拉克及阿富汗內開展的反叛亂行動應該強調SSTR能力建設,但美國的合作夥伴也應該打造應對高端非對稱威脅的戰力。文章稱,2010年《四年防務評估》會強調美軍戰略必須考慮那些能夠形成國際景觀的"重要發展趨勢",其中包括"擁有精密武器的新興國家"以及"全球公域的日漸侵蝕"。
  文章稱,面對這種情況,美國不但要維持自己對敵對勢力的軍事及技術優勢,還應該協助其合作夥伴進行能力建設,使其合作夥伴分擔美國的壓力。至于應該在哪個地區側重構建哪種能力的問題,文章稱,最近有研究顯示,目前美國的敵人正發展地區反介入能力,以阻止美軍進入重要地區。在太平洋,中國正在彈道及巡邏導彈、反艦武器、先進空基及天基防禦性武器等領域投入巨資,這都對美國的行動構成了重大障礙。而且,朝鮮、伊朗及其他一些國家也在進行著相似但規模相對較小的努力,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存在更是進一步惡化了這種情況,這又意味著反介入問題已經不僅僅局限在中國。
  文章指出,要面對這種反介入能力,美國需要協助其合作夥伴進行能力建設,其中包括能夠提高美軍軍力投射力量的高端常規海、空能力。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協助美國合作夥伴國家在三個重要領域進行能力建設的時機似乎已然熟:改善防空及導彈防禦體系、提高情報、監督及偵察能力、增加獲得廣泛改良設施的渠道。
  文章稱,進行防空及導彈防禦高端能力建設是必要的,因爲舉能夠抵消對手在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以及下一代戰機等領域的投資。
  “反介入挑戰不斷增加”
  文章稱,海基導彈防禦領域的國際合作包括雷達系統現代化,以及向美國擁有現代化空海力量的太平洋盟國輸出F-22、F-35或其他先進電子掃描雷達,從而極大地提高這些盟國應對反介入威脅的能力。
  而且,文章還指出,具備互通性的"指揮及控制網絡"(再加上中/高空的長航時無人機所搭載的情報、監視和偵察傳感器及系統)的轉讓,也能使美國的盟友受益匪淺。
  而且,文章指出,爲了配合盟國,美國應該評估其定向能系統(如激光和高能微波)應對制導火箭彈、迫擊炮和導彈等武器系統的能力。
  此外,構建網絡防禦能力也有利于實現美國及其盟國的共同目標。最後,在爲盟友構建高端戰力的同時,美國還應該參與諸如空軍基地及海港等關鍵性基礎設施建設。從在危機期間建設的隱秘設施,到設施全面的硬化基地,種種基礎設施建設都反應出美國及其盟國對保護雙方地區共同利益的聯合承諾。
  最後,文章稱,2010年《四年防務評估》會評審並升級美國在能力建設方面的政策,而其重心將是應對非對稱戰爭。而且,美國國防部長呼籲在國防産業中構建的平衡也應該被擴展至其盟國,而打造盟友高端戰力就是構建這種平衡--並減輕美國國防負擔--的重要途徑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0-28/0917571674.html
 
美國專家稱解放軍反介入戰略已經嚴重威脅美軍
 
  東方網2009年10月28日消息:美國《國家利益》網站日前刊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曾擔任布什政府副國家安全顧問的阿倫?弗雷德伯格的文章,稱解放軍“反介入”戰略對美軍在亞洲的海上存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而且其很快還將具備可靠的、能夠造成破壞性後果的二次核打擊能力,五角大樓必須從現在開始對必要的研發項目投入巨資,開發一系列新式武器系統,才能夠應對這些來自中國的威脅。
  弗雷德伯格稱,目前美軍向西太平洋投射兵力的能力受到解放軍“反介入”戰略的威脅。解放軍“反介入”戰略的目標並非在戰艦與戰機方面與美國一較高低,而是發展旨在防止美軍在中國沿海地區自由活動的能力。在過去的十年裏,北京在這一領域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很快,其常規彈道導彈及巡航導彈的射程就能夠覆蓋多數美國賴以支持其在東亞存在的衆多軍事基地。與此同時,解放軍還正在打造一個由衛星、岸基雷達及其他傳感器的綜合監控網絡系統,使之定位並跟蹤距其沿海地區數百公裏的敵軍水面戰艦,然後再利用魚雷、高速巡航導彈及陸基彈道導彈武器擊沈或摧毀它們。
  弗雷德伯格指出,美國龐大而昂貴的航母是其全球力量投射能力的關鍵。然而,在未來危機中,面對解放軍的“反介入”戰略,除將其航母退出中國沿海水域之外,華盛頓除可能別無他法。這樣一來,美國航母的位置就會超出其艦載機的有效航程,從而大幅降低美國爲友國提供空中防禦的能力,或使之無法從陸地或海面上對中國軍隊發起進攻。弗雷德伯格稱,除了這些直接攻擊模式之外,解放軍還正在研發反衛星武器、開發癱瘓敵人計算機網絡的技術。這樣一來,在戰爭的關鍵時刻,中國就能夠使敵人“失聰”、“失明”。
  他還稱,中國海軍還正快速列裝攻擊型潛艇,並開發複雜的海底水雷。而且,中國在南海建造的新潛艇基地也將完工。另外有報道稱,中國正在部署一種水下探測系統,能夠阻止美軍潛艇靠近中國沿海地區。此外,中國正向“被動防禦”(隱藏或硬化關鍵設施)以及先進雷達及艦對空導彈領域投入巨資,其中一些系統可能能夠有效應對西方“隱身”飛機及巡航導彈。
  解放軍攻防能力的迅猛提高使美國保護其盟友及投射軍力的能力受到質疑。而且,幾年後事情可能會變得更加棘手:一旦爆發危機,中國領導人就有可能會認爲他們能夠通過發動一場不必對美國本土發起攻擊、不必動用一枚核彈的戰爭,有效地將美國趕出西太平洋。如果中國能夠成功實現這一點,那麽美國總統就將面臨進退維谷的困境。正像冷戰期間一樣,當西歐露出敗迹時,美國總統就會考慮使用核武器。不過,當事實成真之後,威脅升級的可能性就會降低美國對蘇聯發起報複性行動的可能。現如今,北京很快就會具備可靠的、能夠造成破壞性後果的二次核打擊能力,無論美國如何努力都不能阻止這一趨勢的發展。
  弗雷德伯格稱,如果美國想要使其戰略同盟安心,那麽就需要尋找應對中國“反介入”能力的途徑。如果華盛頓政府不這樣做,那麽美國長期以來在東亞的軍事優勢很快就會消逝殆盡。他表示,在這一點上,五角大樓應該盡快重新分配現有資産:例如,在關島部署更多B-2轟炸機及F-22戰機,爲太平洋艦隊增加潛艇、航母戰鬥群先進水面艦艇等。接下來五角大樓需要做的事情就需要付出更高昂的代價,也更具爭議性:硬化固定基地,以防導彈襲擊、擴展現有陸基與海基導彈防禦系統、建造更多現代戰機與潛艇。
  弗雷德伯格指出,長遠看來,如果美國想要維持在亞太地區的優勢地位,其還必需研發新式武器:研發另一種能夠從北美駐地向位于世界上任意地方的目標發起攻擊的轟炸機;部署能夠在三十分鍾或更短的時間內實現同樣目的的洲際彈道導彈;使遠離敵軍導彈射程的航母仍能夠襲擊岸上目標的遠程無人機;能夠發射大量常規導彈攻擊岸上目標、旨在補充或最終取代航母的水下艦艇或隱身水面艦艇;使美國海軍無需打造與中國規模相當的潛艇艦隊,便能夠維持水下作戰優勢的無人水下潛航器及新一代傳感器系統;鑒于中國對攻擊監控及通信衛星點非常感興趣,因此美國還需開發硬化、保護或重新構建當前衛星設備的新技術。
  弗雷德伯格最後指出,如果五角大樓想要在未來十或十五年內獲得以上能力,其需要從現在開始對必要的研發項目投入巨資。如果五角大樓不進行這樣的投資,那麽十年後,亞洲軍事平衡便不會再像現在這樣對美國有利。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0-28/0956571681.html
 
波音公司渴望向印度提供10架C-17戰略運輸機
 
  據美國《航宇日報》2009年8月17日報道 波音公司決定競標印度一項購買22架武裝直升機和15架重型運輸直升機的計劃。其中武裝直升機部分的競標預計在9月22日前完成,而運輸直升機部分則明天就截止。這已經是印度第二次爲攻擊型直升機展開投標。
  原本發布于2008年5月的第一次投標在今年3月份被印度政府廢棄了,當時貝爾直升機公司和波音都沒有參加競標,並且貝爾還聲稱以後也不會再參加這項競爭了。這一行徑現在看來很好理解,因爲印度跟波音簽訂了一份購買8架P-8I遠程海上巡邏機、價值21億美元的合同。波音公司表示,他們也渴望爲印度提供C-17運輸機,該機能把大量的裝備、補給和部隊運送到小型機場,能夠很好地滿足印度軍方的運行需求。
  一位印度空軍高級軍官近期透露,最終的選擇將在綜合考慮飛機在重載情況下的航程、操控難易程度以及在短距跑道上起飛和降落的能力之後做出。據透露,印度空軍正著手于引進10架C-17。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8-21/1003563303.html
 
國際軍火工業界盡人皆知:中國和印度一比嚇一跳!
 
  列舉印度的國防工業的所謂“成果”,以正視聽
  1、按照俄羅斯的許可證生産的1700輛T-72坦克,已經有800多輛因爲炮管不合格,無法開炮;
  2、按照俄羅斯的許可證生産的生産的幾百架米格-21戰鬥機,已經墜毀92架,基本是全球米格家族之最
  3、到目前爲止,不能爲自己的軍隊研制生産哪怕一種真正合格的突擊步槍,因此印度沒有中國軍隊那全軍統一的制式突擊步槍,所以常能在電視畫面上看到印軍士兵手中的槍械五花八門;中國的軍用槍械早已遍地開花
  4、到目前爲止,不能爲自己的軍隊研制生産哪怕一種真正合格的中型和重型火炮,因此印度炮兵裝備也是五花八門;中國以plz系列爲代表的重型火炮,已經躋身世界先進行列,火炮門類齊全,品種繁多。
  5、“阿瓊”坦克已經發展20多年了,最近以失敗告終,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閱兵坦克”,印度甚至不能爲它生産合格的履帶:其履帶每行進300公裏就會斷裂;同期中國的主展坦克已經發展了三代,99改已經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6、仿制俄羅斯as-6的“阿卡什”防空導彈,研制十年有余,至今沒有成功
  7、“創造性”的把彈道導彈搬到軍艦上作爲武器使用,獨此一家,別無分號,彈道導彈的制導原理決定了這種使用方式稱爲國際笑柄
  很多事實都沒有列舉,一句話,近20年,印度國防工業除了近程、中程導彈彈道以外,其國防工業就沒有真正完成其當初雄心勃勃的幾十項武器計劃,基本都是造出了武器,但印度軍方因性能達不到起碼要求不予采用,這是國際軍火工業界是盡人皆知的。
印度國防工業的發展曆程,充滿了浮躁和好大喜功,這是印度需要克服的,在這一點上,要向中國學習,少說一些諸如“印度2008年登月”的神話————當我第一次聽到時,仿佛又看見了二十多年前,“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開始印度那幾十項國防武器計劃時,那些激動人心的豪言壯語中的泡沫。
  我會給你貼一些關于印度“布拉莫斯”巡航彈道的完整資料,這些資料都來自國內的軍事刊物和英國的《簡氏防務評論》(這個雜志我能定期獲得),這貼這些之前,我說一個題外話:巴基斯坦前不久第二次試射了射程500公裏的巡航導彈(“布拉莫斯”巡航彈道射程僅300公裏),巴基斯坦的國力,是不能研制這樣的巡航導彈的,連獨立使用條件也不具備(必須的數字地圖需要衛星照片,他沒有這個能力),導彈的技術來源,不可能是美國、俄羅斯,由于衆所周知的原因,這兩國都和巴基斯坦沒有任何軍事合作————答案很明顯,巴基斯的巡航導彈技術來自于中國。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91289
 
中國軍委副主席稱統一是目標 軍力不為侵略【中央社 2009.10.27
 
中國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今天表示,中國發展軍力是為實現統一,因為台獨、藏獨、疆獨仍然猖獗,但發展軍備不會用來侵略其他國家,潛艦、反艦飛彈、彈道飛彈都是為自衛。
徐才厚本週訪問美國華府,在美國總統歐巴馬訪中之前營造良好氣氛的用意明顯。相關人士透露,徐才厚明天訪問美國國防部時,可望提交7點建議,項目包括軍事合作、公海搜救等。
徐才厚今天在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演講時數度提及「統一大業尚未完成」,台獨、藏獨、疆獨仍然猖獗,而這就是解放軍建軍的目標之一。
但徐才厚明顯試圖淡化中國發展軍備可能引發的負面印象。他強調,中國發展軍備都是為了「自衛」,不會用於侵略其他國家。
同時,解放軍的建軍分和平與戰爭時期,現在和平時期的目標是「養兵千日、用兵千日」,意即投入防災、救難,與協助農民。
相關人士認為,徐才厚此行目標不在「開創」、「突破」,而在和緩美國對中國的憂慮,這點從他在演講中突顯解放軍和平時期的角色就可以看出。
美宗教自由報告:新疆西藏信仰權仍遭打壓 2009-10-27 中央社
     美國國務院今天發布2009年「國際宗教自由報告」。報告指出,中國擔心新疆與西藏的宗教活動會與分離運動合流,因此仍嚴厲打壓新疆與西藏的宗教自由,許多宗教活動都受限。
     國際宗教自由報告(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指出,新疆維吾爾人常常無法拿到護照,因此無法自由參加國外的宗教活動。
     同時,西藏的僧侶與尼姑也常常不准入住旅館,特別是在一些「敏感時期」,例如2008年的北京奧運期間。
     負責民主、人權與勞工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波斯納(Michael Posner)表示,中國仍將宗教分為「正常」與「異常」,未經許可的宗教團體,如維吾爾穆斯林、藏傳佛教、法輪功,其信仰自由往往受到政府迫害。
     他指出,不論是美國總統歐巴馬的訪中行程,或是美中雙邊未來的對話,宗教自由這個議題都不會消失,「這些困難的議題會持續出現在雙邊議程上」。
達賴欲竄訪藏南 外交部:堅決反對
據中新社2009-10-21報道,此前有媒體報道,達賴計劃11月訪問所謂藏南(印稱「阿魯納恰爾邦」)。有印度官員稱,達賴可以訪問包括「阿魯納恰爾邦」在內的印度任何地方。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20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對有關消息表示嚴重關切,中方堅決反對達賴竄訪所謂「阿魯納恰爾邦」。
http://paper.wenweipo.com/2009/10/21/CH0910210013.htm
 
無可奈何的險棋--達賴喇嘛去藏南
 
最近,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聲情並茂的關於六世達賴的文章(原文鏈接:Waiting for Reincarnation at a Spiritual Birthplace  譯文鏈接:在精神領袖的出生地等待轉世),美國媒體選了個這樣的話題顯得比較偏,挺突兀的。後來一看,原來達賴已經表示想讓印度允許他去藏南了,而六世達賴就出生在藏南的達旺地區。回頭再讀這篇文章就完全明白了:紐約時報那麼賣力氣,不過是為他做宣傳、打前站而已。
中國周邊老是時不時的會出點事兒--尤其是在比較重要或敏感的時刻,這點恐怕已經不算新鮮了。這不是中國剛想和印度通過談判緩和在邊界問題上的矛盾嗎?就有人不想看到中印和好,想來往火上澆點油。那些躲在達賴背後、牽著他身上繩子的人物,顯然是想說服印度讓達賴去印控藏南。這樣做最直接的好處就是使中印關係跌至低穀,邊界談判就更無從談起。再者,他如果得以成行,就為下一步圓寂之後在此地選出外國控制的新任喇嘛打下了伏筆,這樣他們就可以繼續利用達賴的招牌來忽悠一些藏民和中國外國其他上鉤的信徒。
聽上去真是個如意的算盤!不過我看這卻是一步無可奈何的險棋。
說無可奈何,是因為去年的“西藏起義”顯然沒能達到目的。本來這幫人是想在奧運時給你中國來個耳光,看你的笑話,順便影響一下台灣選舉。沒想到適得其反,不但騷亂很快被控制,到今天已經風平浪靜,而且還引起中國人民對西媒、達賴這幫家伙極大的反感,後來的抵制家樂福、抗議斯通等等結果出乎這幫人的意料--絕不是他們想看到的。此後可以說中國國內人民的情緒被激發了起來,政府因而對每一起這類事件都做出實際的反對。像前一陣澳大利亞接受熱比婭、台灣允許達賴等等都遭到了具體的懲罰。
印度最近幾年經濟發展的不錯,結果他們的精英都變得特別憤青,對不民主的中國那是優越感十足啊!在邊境問題上有著不知自己斤兩的過分要求。不過,印度人不信佛,也不像歐美那幫撐得沒事干的家伙那樣關注達賴。而最近中國可以說是已經明確了和達賴等人混在一起是挑釁行為,是要付代價滴,我想對印度來說,拿這件事要挾一下中國是可能的,但是它未必情願配合美國為他人出頭。
老和尚真的老啦!他也在準備自己的後事。難道美國前一陣看好的噶瑪巴活佛出什麼問題了?他不聽話?流亡集團利益紛爭不聽他的?或是他們還沒拿定主意在做兩手準備?在藏南選個繼承人聽上去不錯,可實際上有很大風險。因為這對印度來說意味著達賴想要它的地盤,由於達賴政府以前有借美國勢力佔尼泊爾地盤及想顛覆不丹的前科,印度可能不會讓他這麼宣傳自己,而招至印度對這幫流亡者的提防。而對達賴來說,他如果通過承認或是默認印度對藏南的佔領來否認中國對藏南領土要求的合理性(即這裏為六世達賴的家鄉),那他從此以後就不僅是個叛國者,還公然背棄了自己的家鄉,成了“藏奸”。這可不利於他在藏人中的名聲。
這件事中的政治意味實在是過於明顯了,扯掉了他身上“精神領袖”“炸藥包獲得者”的純淨外衣。他的老闆恐怕已經開始感到他折騰不起什麼大風浪來,他的利用價值將盡了。且不說世界上沒幾個主要國家再願意和他混到一起去,誰都明白,他一死,遊戲就結束了。
有時候真的覺得達賴挺可憐的,他曾經是西藏真正的精神領袖和政治領袖,現在卻淪落到和好萊塢嗑藥搞同的明星同等的地位。可憐的老和尚!祝願他早成正果!
http://city.udn.com/3011/3615961
 
印度百爪撓心:中國工程師在尼泊爾參與興建水壩工程
 
《印度時報》2009-10-25日繼續指責中國在印周邊搞“反印新戰線”,而這一次的證據僅僅是中國在尼泊爾開辦了一些語言中心和幫尼搞水利工程。
  《印度時報》稱,中國開啓了“另外一個對抗印度的前線”,散播反印度宣傳言論,這一次是在尼泊爾。該報稱,“中國人在尼印邊境城市開設了語言中心教授中文,但……這些中心僅針對尼泊爾公民開放。”
  《印度時報》的另一個證據是,目前有40名中國工程師在尼泊爾班克(音)地區參與興建斯克塔水壩工程,該水壩離印度邊界僅14公裏。
  文章稱,“如果斯克塔水壩由于技術原因垮壩,將對印度邊境一方的安全造成嚴重影響。由此可見,中國似乎在這個工程上有著籌劃完備的針對印度的計劃。”
  中國軍事專家戴旭25日表示,印度媒體這樣炒作是出于霸權主義心態,是印度帶著敵意與陰暗的心理杯弓蛇影地看待中尼兩國的正常交往。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91749
 
印度媒體猜測:2020年中印可能爆發爭水戰爭
 
  環球網記者高友斌報道 2010年第一天,印度主流英文報紙《印度時報》發文對2020年時的印度和世界進行了大膽預測。該文稱,屆時,印度經濟發展速度將會超過中國。印度將收購媒體大亨默多克的“媒體帝國”,讓美國著名大報《紐約時報》成爲印度媒體巨頭的“子公司”。同時,印度還會最終加入核俱樂部,出口核設施,並轉而“對其他國家進行核制裁”。另外,到2020年,印度還會進一步分裂,由當前的28個邦分裂爲50個邦。該報還預測,到時中國會對印度的崛起感到擔憂,並在邊界線上制造緊張。全文大意如下:
  過去的幾十年,印度是世界上餓死人數最多、外國援助最多和賄賂最爲盛行的國家。在2000年代,印度從一個表現拙劣的國家改造成爲了一個潛在的超級大國。到2020年,印度還將超過中國,成爲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
  到2020年,中國將開始變老,遭遇勞動力的減少,並被迫重估自己的貨幣。因此,中國的增長將會減速,就像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的減速那樣。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的發展曾經看起來永遠也不會停止。中國已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它以出口爲導向的經濟模式將會大大削弱——世界將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吸收它的産品了。同時,印度將獲得越來越多的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勞動力。印度較窮的邦將開始追趕富裕邦。這會使印度的國內生産總值(GDP)到2020年達到10%,而中國的增長將降至7%到8%。
  到2020年,印度還會取代美國成爲世界上最大的英語國家。因此,全球出版行業將明顯地轉向印度。默多克的繼承人會把他瀕于崩潰的媒體帝國出售給印度。美國的《紐約時報》也會成爲印度出版巨頭的子公司。
  到2020年,印度會最終加入核俱樂部,它受到的制裁已經被取消。到2020年,印度公司將成爲核設施的主要出口者。因此,印度將能夠對其他國家實行核制裁。
  印度將會同美國和加拿大一起,開發新技術,從氣體水化物中開采天然氣。印度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氣體水化物儲量,因此將成爲世界上最大的生産國。印度將因此可以用天然氣取代煤炭進行發電,從而大大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印度越來越多的地區會要求獨立。到2020年,印度將有50個邦,而不是現在的28個。新邦不會很小。到時候,印度的50個邦會有15億人口,每個邦平均會有3000萬人口,比美國各州當前的平均600萬人口高很多。
  出于對印度崛起的擔憂,中國將會挑起喜馬拉雅邊境線的緊張。中國將威脅把從西藏流向印度的水引向本國缺水的北方,而印度將會威脅炸掉中國任何這樣的工程。這一問題將吵到聯合國安理會去。
  到2020年,恐怖主義會在印度崛起,但印度經濟仍會保持發展。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1-02/0954579379.html
 
香港文匯報:解放軍演習強度密度“罕見”引關注
 
 香港《文匯報》2009-10-26日刊文說,規模空前的大陸國慶閱兵剛結束,解放軍又相繼組織濟南、成都、廣州軍區軍演,強度和密度是“罕見現象”,自然成為媒體關注焦點。軍事觀察家認為,今年來軍演背景、內容和效果可概括為“一個底色”,即都是為支援服從中國大陸和平發展,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並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不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
  文章摘編如下:  
 規模空前、影響深遠的首都國慶閱兵剛結束,解放軍又相繼組織了濟南戰區“前鋒-2009”、成都戰區“西南使命-2009”、廣州戰區“火力-2009”軍事演習(演練)。  
 一個國家的軍隊在一年時間裏,相繼組織了大到全軍範圍的國慶閱兵、小到兩軍分隊參加的中蒙“維和使命-2009”聯合訓練等9次演習活動,其強度和密度在解放軍歷史上也是“罕見現象”,自然也成為國內外媒體高度關注的焦點。
   ………………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09&docid=100948461
 
另參本館:藏獨的虛與實 反北京奧運  拉薩事件(一) 拉薩事件(二) 達賴妨台  烏魯木齊事件(一)  烏魯木齊事件(二) 熱比婭妨台  共軍能阻美救台  中國大戰略 中國海軍  中國造船  《國家海上利益論》 《海權論》  中國軍力 中國軍工  啥是深層海水 人造礦泉水 PLA最急需的武器
 
印度學者稱美國打造軍事同盟誘騙印度對抗中國
 
  東方網2009年10月29日消息:印度新德裏“政策研究中心”教授布拉馬?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28日在美國華盛頓時報發表文章,稱美國在中印關系的持續緊張中扮演了推手作用。切拉尼認爲,美國積極打造的所謂“美印軍事同盟”實際只是徒有其名,真實意圖是引誘印度加入美國圍堵中國的包圍圈,並激起中印關系的持續緊張。
  美軍拉攏印度打造軍事同盟
  切拉尼稱,中國對印態度日益強硬,這使兩國關系日漸緊張。中國圍繞中印領土主權爭議區逐漸增加對印軍事壓力。與此同時,中國媒體的反印之聲也日漸高漲。北京還重新要求印度東北部阿魯納恰爾邦(中國稱藏南地區)的主權——該邦面積是臺灣地區的三倍。
  切拉尼稱,中國強硬的態度顯然與新生的美印戰略夥伴關系有關——美印核交易及兩國軍事合作日漸深化象征著美印戰略夥伴關系的建立。正如喬治?W?布什在其告別演講中所說的那樣:“我們開辟了新的曆史,與印度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不過,盡管奧巴馬政府正積極推動這一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的發展,但當中印發生爭執之時其卻不樂意站在新德裏這一邊。正是這一點增加了中國反印的信心:印度總理辛格訪問阿魯納恰爾邦後,中國外交部在其聲明中稱辛格訪阿之舉爲“挑起事端”。而且,中國官方報紙《人民日報》刊文要求印度考慮“與中國潛在的對抗”需要付出何種代價之後,又發表了社論指責新德裏的“輕率和傲慢”。
  作爲回擊,新德裏政府允許達賴喇嘛訪問阿魯納恰爾邦,並宣布結束在印中國公司雇傭成千上萬中國勞動力完成其在印項目的傳統。對于北京反對亞行將爲阿魯納恰爾邦的項目提供貸款一事,新德裏則要求中國停止在另一塊爭議地區——即巴控克什米爾地區——進行的基礎設施及軍事項目建設。
  中印不排除沖突事件發生
  切拉尼稱,當前中印兩國的邊境挑釁、新兵力部署及相互指責與曾在47年前發生過的情景極爲相似。當時,古巴導彈危機爆發,將整個世界拖向核戰的邊緣,而中國與印度在這一時期因爲領土問題産生戰爭。今天,隨著中印緊張局勢的不斷加劇,兩國間即便不會爆發有限戰爭,也有爆發小規模沖突的可能性。
  切拉尼表示,中印兩國間緊張局勢加劇情況始自2006年,在此之前中國一直規避反印言論,推行對印接觸政策,即便是在北京不斷擴大在東南亞戰略空間之時也是如此。事實上,溫家寶總理2005年4月訪問新德裏期間,兩國還爲解決其日益惡化的邊界爭端退出了六大原則。不過,印美防務框架協議和核協議在接下來幾個月連續被推出之後,北京的情緒便有了明顯變化。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報紙、個人博客、安全智囊機構甚至是官方網站都開始強調“印度威脅”。
  切拉尼稱,對于中國而言,美印兩國結成軍事同盟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戰略噩夢,而美印兩國對印美戰略夥伴關系的大肆宣傳又爲北京敲響了警鍾。雖然這種關系並非正式軍事同盟,但美印兩國卻高調聲稱兩國新關系說明了地緣政治結盟發生了結構性轉移。很明顯,這使中國決策者認爲美國正在將印度培養成一個類似與日本或澳大利亞的國家——僅一年時間,印度便從美國定購了價值35億美元的軍備,這一事實進一步使中國決策者進一步確認了其看法。
  切拉尼指出,新德裏顯然未能預見到其急于與華盛頓建立密切戰略關系,可能會使北京受到刺激,因而向其施加更大的壓力。然而,在這種情況下,華盛頓卻只能提供很少的安慰。結果,新德裏發現自己處于一個進退維谷的局面:一方面,北京設法從包括軍事、外交等多方面向新德裏施加壓力;另外一方面,美國一直回避北京,甚至不會告誡北京不要試圖改變中印領土糾紛現狀。事實上,在達賴喇嘛訪問阿魯納恰爾邦的問題上,華盛頓選擇不與北京敵對,而這就在事實上抛棄了印度。
  作爲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的總統,奧巴馬在達賴喇嘛訪問華盛頓期間對其避而不見。切拉尼稱,奧巴馬這種向中國公開示好的舉動,只會鼓勵中國領導階層向印度——西藏流亡政府所在地——施加壓力。而且,奧巴馬也曾暗示,美國與印度之間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不能以破壞快速發展的中美關系爲代價。
  切拉尼稱,在重新審查布什時代的安排後,奧巴馬政府打算避免美印關系中可能會對中國産生刺激的部分,其中包括在阿魯納恰爾邦舉行任何聯合軍演或是2007年式聯合軍演——2007年,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新加坡五國海軍在印度洋舉行了爲期6天的“馬拉巴爾07”海上聯合軍事演習。爲了避免觸怒中國,奧巴馬甚至就連美國、印度、日本三國海上聯合演習也取締了。目前,奧巴馬即將對亞洲展開訪問。值得注意的是,其此次亞洲之旅,以日本爲起點,以中國爲重點,卻唯獨忽略了印度。事實上,華盛頓方面正在悄悄制定在中印阿魯納恰爭端中保持中立的計劃。
  然而,北京仍舊對美印度戰略關系的可能軌迹持懷疑態度。從《人民日報》的一篇社論中能夠清楚體會到中國的這種不信任:這篇社論指責印度推行“交遠攻近”的外交政策。在這種情況下,爲了自保,新德裏已決定避免與北京公開對抗。正如西藏流亡政府總理桑東仁波切所言:“在過去的幾個月裏,中國態度強硬,放任諸多挑釁活動,印度政府只是消極地忍讓。”
  不過,切拉尼指出,雖然新德裏正在努力緩解與北京的緊張關系,但是,如果中國強硬派堅信一場1962年式戰爭就可塑造以北京爲主導的亞洲局勢的話,那麽新德裏就不能排除北京對新德裏使用武力的可能性。而且,美國已經宣布美中關系是“本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系”奧巴馬政府必須警告中國,不要觸及“紅線區域”或是做出有違其“和平崛起”美言的舉動。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0-29/0832571826.html
 
美國媒體稱印度軍力強大可助美遏制中國
 
  《美國企業研究所》網站2009年7月22日文章,原題:中國,印度和亞洲的和平  希拉裏最近訪問印度並與之簽訂“終端用途監督”協議。此協議是美印關系發展的重要一步。美國從中得到的經濟利益有目共睹,因爲協議將開啓美國國防工業的一個新市場,並且與俄羅斯、以色列和法國軍工行業直接展開競爭。但更重要的是,美國表明會確保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有能力充分保護自己。
  印度的安全問題很多,並且數量在上升,國內外恐怖主義分子是最直接的威脅,也最吸引媒體關注。印巴關系從來就沒有穩定過。最後還有中國。印中仍存在邊界紛爭,它們1962年爲此爆發過戰爭。這些爭端至今沒有得到解決。丹尼爾•特文寧指出,西方還不是很清楚,中國雖然和鄰國的18起邊界紛爭有17起已經得以解決,但和印度的邊界沖突一直沒有解決,並經常以此向新德裏施加影響力。
  過去兩年,中國官員公開宣示阿魯納恰爾邦的主權。中國軍隊經常進行小規模越境。中國已經增加在藏駐軍,主要是應對國內騷亂,同時增強該地區的基礎設施,使這些軍隊具備更大的戰略流動性。最後,也是新德裏最關注的,據說中國在西藏部署核導彈瞄准印度。此外,印度面臨中國的海上威脅。上周,在美國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屬下亞太事務小組聽證會上,布魯曼索爾解釋,去年披露中國在海南島有海軍基地加重了新德裏的焦慮。他說,海南島基地的發現進一步讓印度感到,中國正在尋找途徑進入印度洋,並在印度洋周圍建立軍事基地和設施。中國將用這些設施把影響力投射得離印度影響力的範圍更近一些。
  另外,對印度來說,中國的威脅涉及面變多,地理範圍也變廣。印度不能僅考慮經由其東北邊境的進攻,也要關注其在印度洋、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的海上交通線,關注中國的核武器。一個軍事上強大的印度符合美國的利益,因爲這樣的印度既可以實施成功的反恐行動,也可以遏制巴基斯坦和中國的冒險舉動。中國的武器體系變得愈發尖端,印度自己具備高端、技術上領先能力來應對它們也就成爲必然。美國可以提供這種能力,同時根據新協議,美國很快就會付諸實施。保持印度的強大以及加強美印關系對保持未來亞洲穩定尤爲重要。(作者米歇爾•馬劄,向陽譯)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7-24/1410560455.html
 
美國軍援印度制衡中國加劇亞洲軍事競賽
 
  東方網2009年8月12日消息:英國《衛報》8日載文稱,近年來,美國不但爲巴基斯坦提供數十億美元的軍事援助,還支持印度軍事現代化以制衡中國,其這種做法導致亞太諸國競相增加軍事開支,加劇了亞洲軍事競賽。
  文章稱,美國國務卿希拉裏上月訪印前夕表示,美印兩國都希望尋求一個更安全的世界。她毫不諱言未來更加密切的美印關系。對此,文章表示,對美國計劃者及商業人士而言,經濟與地區影響力不斷提高,勞動及市場龐大的印度已經成爲一塊可爲他們帶來巨大利潤的大蛋糕。 在希拉裏訪印期間,美印兩國同意形成美印外長年度戰略對話機制,討論農業、貿易、能源、教育和國土安全等問題。文章認爲,這種戰略對話最全面的反映出印度正在融入美國勢力範圍。
  文章稱,曾經作爲不結盟運動的創始國之一的印度是反對冷戰主義的壁壘,但現在的印度卻非常渴望與美國結盟。 在印度,希拉裏與印度外長克裏希納簽署了最引人注目的《終端用戶監督協議》。該協議打開了美國向世界人口第二大國出售高科技武器的大門。該協議包括價值120億美元的印度空軍升級項目——印度空軍已是世界排名第四的一支強大空中力量。對于美國而言,這是一個戰利品,因爲這筆交易被譽爲“十五年來,世界最大一筆戰機交易”,世界軍火商巨頭曾爲之爭奪不休。據信,美國軍火巨頭波音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將負責該協議的相關工作。
  除《終端用戶監督協議》之外,美印兩國還簽署了一項允許美國公司在印度建立兩個核反應堆的協議。文章認爲,盡管該協議只是一個民用項目的一部分,但卻反應出美國日益接受印度的“核證書”。正如巴基斯坦物理學家Zia Mian所言,在印度、以色列、巴基斯坦三個國家中,印度是唯一一個正在生産用于核武器的新的裂變材料的國家。在過去的12個月裏,印度已經測試了一枚威力強大的核能導彈,該導彈的射程高達5000公裏。美國卻一直對這些試驗保持沈默。
  文章認爲,這些事態發展對地區政治而言是至關重要的。以巴基斯坦爲例,該國人民對這種明目張膽的雙重標准感到驚愕。奧巴馬政府一直竭盡全力要求巴基斯坦停止對以印度爲目標的好戰分子提供支持。目前,巴軍大部分力量被部署在印巴發生沖突的邊境地區。不過,印度在那裏部署的軍隊遠超過巴基斯坦。然而,美國卻希望巴軍將部署在印巴邊境的部隊調動到東部邊境地區,對抗塔利班與基地組織, 不要再“執著于”那些已被印度遺忘的事情。
  文章表示,美國——中國以及其他主要軍火出口國——仍繼續向印巴兩國出售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精密武器系統。在國際上,巴基斯坦的軍事化是衆所周知的。巴軍方控制國內經濟與地區政策,對國內政治有重大影響。事實上,自上世界50年以來,巴基斯坦就希望諸如美國、中國等國外政府爲其提供武器裝備。自2001年9月11日以來,巴基斯坦便一直獲得數十億美元的軍事援助,這些軍事援助表面上用于打擊塔利班與基地組織勢力。
  不僅如此,據美國《防務專家》雜志指出:“印度發覺自己處于一個令人羨慕的位置——俄羅斯、美國以及其他西方國家的工業企業都願意向新德裏出售武器。” 當前,印度正以驚人的速度逐步實現軍事化:印度今年的國防支出上漲了34%,增至340億;08年時的國防支出則增長了10%,達到260億美元。印度政府計劃未來五年中,在其武器庫上消費350-600億美元。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透露,印度現在已經成爲了世界第十大軍事消費國。而且,印度已于日前宣布,其將打造一支由5艘可發射核彈頭的核潛艇組成的艦隊。
  文章指出,對于印度海軍封鎖巴方海上航線的前景,巴基斯坦顯得憂心忡忡。它將印度的新艦隊視爲對地區和平及安全的一種威脅。不過,對于印度決策者來說,中國日益擴充的港口網絡——從巴基斯坦到緬甸——也不容忽視。美國和印度有著同樣的憂慮,而且這也是在前任布什政府領導下,美國政策朝核武庫方面轉移的關鍵原因。並且,繼任的奧巴馬政府也延續了幫助印度實現軍事的政策以及推動本國經濟發展的措施。
  文章稱,去年11月發生的孟買襲擊事件大大催化了美印日益增長的關系。襲擊發生後,美國安全官員迅速向印度伸出了援手,盡管美國不是第一個出手的,而且也不是援助規模最大的,但是其對巴基斯坦境內好戰分子的打擊卻是最有效的。在以印度教徒爲主的印度,“印度成爲國際社會反穆斯林恐怖主義另一個前線”的想法已經深入人心,而且這種心態仍持續下來,盡管印度至今所卷入數百次納薩爾派分子、共産主義或叛亂分子的爭鬥與伊斯蘭教並無關系。最重要的是,諸如噴氣式戰機和彈道導彈等高價武器系統在應對此類威脅方面,根本發揮不了作用。
  文章稱,像不斷增加軍事開支的巴基斯坦與其他國家一樣,印度也認爲軍費激增是國家威望的必要組成部分。正如一位評論家指出的那樣,核力量與武器裝備是“向世界宣告印度是一個合法全球大國的信號。”不過,每當印度最新軍事硬件亮相的時候,巴基斯坦的抗議情緒都會例行公事般的出現。而且,鑒于兩國共有近5.2億人口的日均生活費用低于2美元,所以這些國家對增加軍費的癡迷尤爲令人震驚。
  最後,文章指出,不論華盛頓如何狡辯,美國都在這種危險嗜好形成的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編譯:春風)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8-12/0758562259.html
 
印媒體反思與中國4大誤會:未發生邊界槍擊事件
 
  據2009年10月29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借著中印兩國總理和外長會晤的和解暖風,近來爭先恐後對中國“口誅筆伐”的印度媒體中也開始出現反思聲音,認爲中印兩國公開沖突的代價很大。印度《加爾各答電訊報》28日爲這種沖突找到根源,稱是印度一些非執政的人試圖倒轉自1988年拉吉夫-甘地訪華以來兩國關系緩慢而穩固發展的曆史車輪,他們“綁架”了中印兩國對話的議題。
  第一個誤會是,今年9月15日,印度各大報紙廣泛刊登所謂“中國士兵向印方開槍”的詳細報道,聲稱有兩名印方士兵受傷。然而,印度方面調查後發現根本沒有發生槍擊事件。
  第二個誤會是所謂的“中國阻撓印度候選人擔任聯合國秘書長”。2006年,印度推薦塔魯爾爲聯合國秘書長候選人,當時的說法是中國投了否決票。但事實上,早在塔魯爾被推薦之前,北京方面就已經決定不會給任何亞洲候選人投否決票,而最終對塔魯爾投否決票的只有一個國家——美國。
  另一個謊言同樣由一些電視學者和寫手們編造———中國破壞了印度成爲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機會。有媒體稱,因爲中國反對印度、德國、日本、巴西“四國聯盟”的決議草案,而令印度無緣成爲常任理事國。事實是,中國當時反對的是日本。實際上,美國才是從未支持過印度成爲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國家。
  當美印簽署核協議時,又一種謠言出現———中國阻撓協議簽署,並禁止美國向印度輸出核技術和核材料。但事實證明,中國並沒有那麽做。
  盡管《加爾各答電訊報》此篇文章不可能化解中印間的所有誤解與分歧,但《印度時報》認爲,中印兩國出現公開沖突的幾率很低,因爲兩國領導人已經決定消除誤解,以及可能通過建立“熱線”等渠道增加互信。(本報駐印度特派記者  廖政軍   本報記者  杜天琦)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0-29/0844571829.html
 
 不看不知道:印度的學校教材中兩個不同的中國觀!
 
在印度的學校課本裏,與中國有關的內容大多出現在曆史和政治兩類教科書裏。但非常有趣的是,在這兩種課本裏,你看到的常常是兩個不同的中國觀。
政治課本:複雜微妙的中國認識
中國人什麽動物都吃。中國人喜歡喝茶,有抽鴉片的習慣,但是現在有此惡習的人在逐漸減少。中國人穿長衫和褲子。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非常簡單,但是語言非常複雜。
這是印度高三政治學課本《政治理論和實踐》關于中國的幾句話。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每個印度人對中國的印象都是如此,至少還沒有印度人知道我來自中國以後就問:“你抽不抽鴉片?”
這只是更爲“刻板”地再現了印度普遍存在的對中國的刻板印象。
“中國”在印度各類教科書裏出現的機率很小,跟中國有關的內容大多在曆史和政治兩類教科書裏。但是非常有趣的是,在印度的曆史課本和政治課本裏,你看到的常常是兩個不同的中國觀。讓我們先來看看政治教科書裏的中國。
“中國坐落在喜馬拉雅山以北,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中國。和印度一樣,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之一。曆史上,中國總是從印度獲益,印度文明讓中國人了解心靈和精神領域的知識,兩國也通過貿易加強了經濟聯系。”
這是《政治理論和實踐》中關于中國的第一段話。介紹中國的內容在這本書裏只有兩頁,放在全書最後一個章節“印度與世界”裏,是“印度與鄰國關系”的一小部分。
政治課本常常集中了一個國家當權的、主流的、有時則是偏頗或呆板的看法。比如,這本書就說,絕大多數的中國人是農民,他們的主要職業是種植大米和茶葉,其他職業包括捕魚和制陶,同時工業也逐步發展。
兩個如此相似的鄰國,都是曆史悠久,人口衆多,目前又都在經濟起飛的階段,在歐美人眼裏,但凡提到一個總要拿另一個來做比較。印度人對中國的感覺是相當複雜和微妙的,他們不全然把中國看作對手或敵人,卻也不能放開心胸地把中國當作朋友,這點在政治教科書的編寫上得到了體現。
課本裏首先承認印度和中國有兩千年友好交往的曆史。“自公元前印度和中國就保持了非常良好的關系。兩個國家之間頻繁的陸路和海路貿易爲平等交流創造了條件。”課本裏提到了印度僧侶在公元前65年來到中國傳播佛教知識,也提到了衆多中國高僧不遠萬裏前往印度取經,其中包括著名的法顯和玄奘,以及在20世紀初印度和中國關系融洽,印度大詩人泰戈爾曾訪問中國。
但是,相當大的篇幅則放在印度與中國自1950年以來的糾紛和矛盾,特別是1962年的邊境戰事。不過,印度教科書與中國對這段曆史的記錄完全不同。此外,印度對中國與巴基斯坦的關系也相當耿耿于懷,特別提到了1971年印巴戰爭時中國曾大力支援了巴基斯坦。
曆史課本:避不開的中國
與政治課本相比,曆史教科書裏中國的內容更爲詳細,論調顯得客觀和適當一些,對一個中國讀者而言也不無啓發。
“我們的課本裏關于中國古代曆史的部分很少,但是在講述印度古代曆史的時候,不可避免地要提到中國,這是很有趣的,因爲很多印度古代的曆史記錄都是根據中國人的記錄,比如玄奘的遊記,”印度首都新德裏泰戈爾國際學校的高中曆史老師薩羅吉說,“因此,我想每個學生應該都知道玄奘的故事。”
印度高中曆史教科書關于中國近現代史的部分則出人意料的仔細。11年級(相當于中國學校的高二)的曆史課教的是世界近現代史,和中國曆史教科書相似地以編年史的形式介紹19世紀到20世紀世界各國的重大事件,其中自然或多或少提到中國。
但特別的是,該教科書辟了一個專題“現代化之路”,介紹亞洲各國的現代化道路,其中“中國”的部分大約有10到11頁,介紹了清末的兩次鴉片戰爭、舊民主主義革命、中華民國的建立、抗日戰爭、中國共産黨的發展、新中國建立、“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以及1978年以後的改革開放。
這部分課文開頭寫道:“中國的現代曆史始終圍繞著如何維護國家主權,結束外國殖民主義統治,爭取平等和發展。”它並不是按照年代前後來介紹,而是分別介紹了中國這個時期不同的政治力量的興衰,即清朝和中國傳統文化的衰弱、孫中山領導的資産階級革命和中華民國以及中國共産黨和新中國。
除了文字介紹以外,課本裏也收錄了照片、地圖和表格等更加感性和形象化的內容。課本還開了一個小專欄介紹中國的科舉制度和“八股文”以及其負面影響。
對于一個中國人來說,這部分內容再熟悉不過,但是,印度人介紹的方式卻有新奇之處。比如,課本對比了中國和日本的現代化道路,分析了兩者的不同和各自的優缺點。書裏說:“日本和中國的曆史顯示了不同的曆史條件使他們在建立獨立的現代國家時走上了多麽不同的道路。日本成功地發揚了傳統使之適應新的時代,但是自上而下的現代化進程也導致了激進有侵略性的民族主義;而中國選擇的是放棄傳統,破舊立新。”
此外,課本裏收入了一些同時代人對中國的記錄資料,其中一個小專題叫“被歧視的人如何團結起來”,引用了上世紀30年代生活在上海的美國黑人爵士樂手巴克克萊頓的日記,從一個外來者的角度,來看當時中國人的處境,以及對外國殖民者的仇恨和反抗。
中國,在教科書外影響印度人
當了十幾年中學曆史老師的薩羅吉說:“和十年前相比,現在印度的中學曆史課本把更多的重點放到了亞洲部分,從前大部分介紹的是歐美的曆史,因此中國的內容也增加了。”
不過,她覺得,教科書並不是決定一個人對一個國家印象最有力的工具。“盡管教科書的確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基本的世界觀,但是他們讀教科書更多還是爲了考試,並沒有對此表現出非常大的興趣,一旦離開學校,未必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學生們的反應從某種程度上證實了她的說法。
被問及當聽到“中國”這個詞的時候第一印象是什麽,泰戈爾國際學校12年級的學生妮哈瑞卡說:“我首先聯想到的是‘龍’,很漂亮的一個圖騰,因爲很多中國動作電影裏面都會出現這個形象。”
她說,在她的印象裏,中國是一個人口衆多而且文化豐富多樣的地方。當然,令她印象深刻的還有中國人什麽都吃。“你們吃青蛙和蛇,太令人吃驚了。我應該是聽爸媽說的,這個是在印度人當中非常普遍的傳說。”
她的同學德夫庫馬卡查利說:“我對中國的認識最主要的還是來自電視,CNN或BBC的國際新聞或者是國家地理頻道的節目,當然還有成龍的電影。在我看來,中國是未來的超級強國,現在的經濟發展很迅速。”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85609
 
印度大國主義精神與中印邊界問題   by亢升 2009/10/18 
 
 中印邊界問題是雙邊關係中最棘手的問題,至今仍是制約雙方關係進一步發展的瓶頸。中印邊界特殊的地理特徵和兩國的歷史,遺留了未解決的問題,就是中印邊界從未正式劃定。 
【前言】
本文作者為亢升,現為華南理工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印度問題和中國外交問題研究,已參與的課題研究達十多項,曾參著(編)書6本,並在《當代亞太》、《西亞非洲》等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近30篇。亢升也是中國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
印度大國主義精神與中印邊界問題
中印邊界問題是雙邊關係中最棘手的問題,至今仍是制約雙方關係進一步發展的瓶頸。中印邊界特殊的地理特徵和兩國的歷史,遺留了未解決的問題,就是中印邊界從未正式劃定。所以,談判是唯一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但剛獨立的印度拒絕中國的談判邀請,因為要全盤繼承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的侵略遺產,要把片面的主張強加於中國。印度在外交中堅持強硬態度,在中印邊界地區推行蠶食中國領土的「前進政策」,計劃佔領大片中國領土。「自從西藏叛亂,邊境局勢日益緊張,印軍在邊界東段節節進逼,不僅改變了久已存在的狀況,還越過了英國和西藏地方當局秘密換文上標明的麥克馬洪線,更加深入到中國邊境內。中國為了和平解決邊界問題而努力不懈,周恩來總理曾三次寫信給尼赫魯,建議雙方維持邊界現狀,第三次還建議雙方武裝人員各自後撤 20 公里並停止巡邏。當時印度陸軍總參謀長塔帕爾上將擔心印度在邊界東段的行動會引起中國的還擊,但尼赫魯回答說,他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國不會對他們採取甚麼強烈的行動。
要解決中印邊界的問題十分複雜,要根據歷史、國際法以及兩國的實際情況,如果雙方本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互諒互讓精神,要通過和平談判是不難的,能公平合理地解決問題。中國正是本這種精神來解決邊界的問題,因此已與周邊其他國家完成了陸地邊界的談判和定界工作,除了印度。新中國與印度在50年代是非常友好的,卻在邊界問題上一直兵戎相見,一個不容低估的因素是政治文化訴求的差異,導致兩國在國家利益上有分歧。中印兩國近代以來的遭遇,使雙方都具有相當強烈的主權認同和大國意識,極度關注領土完整。印度歷史上分多合少,在成立共和國之後才建立起真正的民族國家,初建的印度政府雖然還致力於民族國家的整合過程,但由於其國際環境相對有利,以及其受「印度中心」等傳統政治文化影響,在對外關係中帶有強烈民族主義情緒,使印度的民眾甚至領導人把帶有極端性的大國主義情緒視為愛國,無視他國的主權和對他國的內政,肆意干涉。印度建國以後,原以為會順利衝出亞洲,加入大國俱樂部,但隨中國的全面開放,特別是中國軍隊恢復行使西藏主權之後,印度常以為中國對其有企圖,認為中國的地位上升必然對其國際地位造成影響,成為其實現大國夢想的障礙。在印度看來,印中兩國在亞洲的國際地位是「零和的」,印度要實現自己的大國地位,勢必要壓住中國地位的上升。對於英殖民主義者繼承下來的邊界範圍,中國提議協商解決,但印度認為中國公然挑戰其大國地位,漠視其戰略安全觀,因此印度認為不能在邊界問題上與中國進行談判。印度的鷹派思想使其在處理國際關係時無視歷史和他國的主權感受,這就是印度大國主義精神的遺毒。
儘管大中華文明所孕育的政治文化是防禦型的「長城文化」與和平式的「文化裁軍」理念,但長期的半殖民地經歷使中國和印度一樣具有極強的民族自尊心,任何不平等的因素都會激起中華民族「歷史受害者」的心理共鳴。中國人在面對強敵和外侮方面,歷來具有團結反抗的精神,在涉及國家利益和安危的問題上「捨生取義」,「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而且,建國初期的中國面臨嚴峻的外部環境,這更使中國人明白,在大國與主權之間,首先應該以主權為主,這跟印度恰好相反。印度在中國邊界地區的霸權行徑很容易引發中國人維權意識的上升,加上印度關起對話的大門,雙方的誤解必然加深。中國認為尼赫魯之所以在中印邊界問題上長期不肯和解,不斷製造緊張局勢,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顯然,中印雙方政治文化追求的側重點上有明顯的不同。
印中邊界之爭,表面上是兩國領土主權之爭,但亦牽涉到兩國民眾心理深處的文化認知差異,這些差異上升到國家意識形態層次,使問題解決的難度大大加強,國際關係也受到重大影響。在新時期中印雙方應加強溝通,共同促進雙方的交流與理解,才可能在邊界問題談判方面有些進展。
印度是不結盟運動發起國之一,歷屆政府均強調不結盟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礎,努力與所有國家發展關係,力爭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冷戰結束後,印政府調整了過去長期奉行的、傾向蘇聯的大國平衡政策,推行全方位務實外交,創造有利於自身發展的持久和平穩定地區環境。近年來,隨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印度加快推進大國外交戰略,強調外交為經貿服務,在保持與俄羅斯及其他獨聯體國家關係的同時,大力發展與美、日、歐等發達國家的關係,尤其是在經貿科技合作方面,吸收資金方面和技術方面,與東盟及亞太地區國家的關係發展迅速,重視能源安全,並逐步拓展跟海灣、中亞等能源供應國的交往與合作。
(本文轉載自亢升新書《印度—崛起中的亞洲巨象》,由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出版、臺灣商務總代理)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MAIN_ID=270&f_SUB_ID=4242&f_ART_ID=207728
 
從美國的角度看印度vs.中國  by葛馬萬 2009/10/21 
 
 經常有人問我這個問題:怎樣從美國企業的角度看待印度與中國之間的異同,在此且以CAGE架構來探討這個主題。表二‧二摘要說明這兩個國家的比較,並在以下篇幅中加以解說。 
【前言】
葛馬萬(Pankaj Ghemawat)以「永續經營」以及「競爭動態」等傑出研究成果,獲得哈佛商學院永久教職,他也成為哈佛商學院有史以來獲得這項殊榮的最年輕的教授。許多人主張國界逐漸消失,《地球是平的》儼然成了新世界宣言。但世界仍然是圓的,自始至終都稱不上是平的。全球化至今也只實現了十分之一,而百分之十的全球化,從來就不是全球化;加上文化、政府/行政、地理,以及經濟等因素,造就了全球漸行漸遠的四種距離,各國之間差異之大,超乎一般大眾的想像。
從美國的角度看印度vs.中國
經常有人問我這個問題:怎樣從美國企業的角度看待印度與中國之間的異同,在此且以CAGE架構來探討這個主題。表二‧二摘要說明這兩個國家的比較,並在以下篇幅中加以解說。
表二‧二:美國企業眼裡的中國和印度
文化要素:印度和美國在文化層面的相似處主要在於廣泛使用英語。印度會說英語的人口,據估計從不到一億人到三億人以上(我認為應該在這個區間的低檔),但一般而言,大家都認同印度說英語的人口比中國多。一般而言,中國的優勢在於幅員廣大,以及海外華人的商業導向——不過印度的外僑(尤其是在美國)教育程度通常較高,屬於比較近年的移民,而且比較可能跟科技產業有關。
這兩個國家在單方文化的特質比較沒有明確的結論。中國的語言和種族同質性較高,不過這一點特質究竟有助於國家追求進步,還是過於遺世獨立,還有待討論。廣泛而言,印度社會結構的種姓與階級制度雖然可悲,但西化的印度菁英卻可能讓印度與美國之間的經濟關係更為緊密。
政府要素:印度與美國都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所以有許多相似之處。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兩個國家的法律體系都是根據英國的普通法(common law),重視先例與引用。中國的法律系統正好相反,是以民法(civil law)為主——德國版——強調的是絕對原則,所以沒有必要隨著背景情況調整。此外,美國與印度之間目前的政治關係非常緊密。這個情況雖然可能會有所改變,但可以確定的是,中國和美國之間政治緊繃的氣氛,至少還會繼續好幾十年。
至於單方政府與政治指標則要看時間框架而定。短期而言,跨國企業似乎認為他們在中國經商時,政府與政治問題構成的阻礙比印度少,這一部分是因為中國廣設特殊經濟區以及香港之類的特區,以及外商在中國享有的優惠稅率(這政策一直到近年才有了變化)。不過長期而言,在建立法治、保護私有財產、對破產的國營事業和銀行進行組織再造,以及因應政治變化等層面,中國面臨的挑戰會比印度更為嚴峻。
地理要素:印度的欽奈(Chennai)和美國貨運港口——加州長灘(Long Beach)的距離,比上海遠百分之六十。不過船運距離並不是印度物流唯一的問題:印度的港口運作缺乏效率、緩慢,使得船運到美國所需的估計前置時間多達六到十二個禮拜,中國只要二到三個禮拜,這一點充分凸顯出印度基礎建設相對較差的問題。
地理要素還有一大重點——中國在活躍的東亞附屬經濟區形同發電機,這個區域的夥伴佔其內向(inbound)FDI的一半以上,進口的四分之三。中國和美國的貿易關係也在這廣泛的網絡之中(從某個層面來看,也有提振的作用)。印度的情況正好相反,周邊的附屬區域經濟動態要差得多,而他們與南亞鄰國的貿易往來,還不到總貿易量的百分之五。
經濟要素:經濟要素之中,單方要素尤其值得注意。據報導,中國的規模經濟是印度的兩倍以上——不過中國的官方統計數據可能誇大實際的經濟成長率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四!此外,許多具有收入彈性(income-elastic)的產品市場,在中國的規模是印度的五倍以上,反映出人均GDP較高的影響力。中國的勞工收入較佳,生產力相對而言也比較強,教育水準通常也較高——不過在某些高階項目則落後印度(譬如,經驗豐富的主管,以及說英文的大學畢業生),而且由於中國奉行一胎化政策,所以人口結構的發展前景會較差。到目前為止,由於農村勞動力轉向製造業,以及動員更多的國內資本,中國的成果較為亮麗——其官方公布的儲蓄率(這可能也有些誇大)佔GDP比率達百分之四十到四十五,印度只有百分之二十到二十五。
中國的資本充裕有個缺點,除了壓低投資報酬率之外,還可能造成企業不知節制、過度投資(尤其是營建業以及基礎建設)。印度企業的獲利能力一直較高。此外,中國政府積極扶植部分國內企業,企圖將他們打造為全球企業;相較之下,印度國內頂尖企業獲得的政府資源較少,通常較有節制,不會密集大舉投資。
外資企業佔中國工業生產大約百分之二十的比例,這個水準低於印度。外國投資的企業對於中國出口的影響極大,外資企業佔整體出口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有些附加價值較高的項目,比例更高達百分之八十。印度出口當中,外資企業所佔比例不到百分之十,而且印度出口近年也僅有中國的十分之一,所以中國的外資企業名目出口約為印度水準的五十倍之多。這些數據也多少反映出這兩個國家供應鍊發展程度的相對水準。
廣泛而言,中國似乎佔有地利之便,以及經濟優勢,因此比印度更受一般美國投資人的青睞。但中國在許多文化以及政府層面對外商較缺乏吸引力。
在此我要提出四個重點,大膽作出評論。第一,關鍵在於選擇什麼角度的觀點,如果從西歐的角度來做比較,結果會截然不同:中國在地理位置較遠,但另外一方面,印度的英文能力比較沒那麼重要。相對於中國或印度,東歐與北非可能更受有意境外發展的企業青睞。
第二,中國與印度都是大國,國內具有多元的選擇。譬如,這兩個國家的海岸區域都比內陸地區活躍得多。顯示CAGE架構除了國內之外,同樣適用於國際。玻璃製造商聖戈班(Saint-Gobain)致力經營南部的海岸城市,而不是北方,順利打敗許多在印度歷史更悠久的外商競爭對手。
第三,許多人在比較中國與印度的異同時,總是以表二‧二最後一欄為主,尤其是中國的市場更為廣大,勞工生產力較高。不過這個表也提醒我們,必須抱持更為廣泛的角度來看,其中最令人意外的是——印度和美國在文化以及政府行政上較為相近。這兩項在CAGE之中最常為人所忽略,這點可不是偶然。
第四個重點是第三點的自然衍生,有些產業對於文化或政府行政距離的敏感度較高。印度想當然耳,會比中國更受這些產業投資者的青睞。軟體服務產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文化層面而言,英文能力對於公司尤其重要,而且印度在美國的外僑(佔矽谷科技公司勞動力的三分之一,而且在當地的新興科技公司更佔有百分之十的比例)具有直接的助益。此外,印度距離美國的地理要素愈來愈不重要,尤其是因為重心逐漸轉往境外發展,以及印度擁有更為可觀的大學畢業生,對國家經濟發展頗有助益。結果:印度在美國委外提供的軟體服務當中佔有三分之二的比例,而中國只有大約十分之一。
(本文轉載自葛馬萬新書《1/10與4之間:半全球化時代》,中文譯本由大塊文化出版)
 
回應
 
作者是印度人﹐難怪拐彎抹角的想把印度說大一點。單個印度人﹐是可以很優秀的﹐但那個印度文化太落後了﹐人口也太多太窮﹐等出頭可能是下個世紀。 
 
文字這種東西不是誰強就用誰的,而是誰好用就用誰的,(清朝統治中國有用滿文統治嗎?) 這叫外部性,難怪人家說讀歷史的人都過度自大,因為她們以為自己懂最多(真不敢告訴人家我讀歷史的) 演化論告訴我們的是適者生存,不是強者生存!! (讀管理的應該都知道在說什麼吧)
如果架構這個世界主要秩序的主要機制典則跟文件是用英文為根基,那麼就算美國滅亡了,英國蒸發了,未來霸權是中國(這是根本不用妄想的笑話)他還是要繼續用,這跟程式語言是一樣的道理,C語言現在滅亡了嗎?Java滅亡了嗎? ... 英文當然重要,至少還會用上幾百年
我聞到一股酸酸的味道,但卻不得不正視中國的成就。至於嘲笑中國的那些臺灣人,他們還不具備這個資格,一群不敢承認祖宗的人,還說什麼呢?你講臺灣百姓一眼就認得了古物上面的字,真的假的?你嚇破我膽了,臺灣人也太聰明瞭?簡直就是放屁,哄孩子也不信。不是我罵臺灣人,這種變態心理,只有當他被逼著回歸的時候,他才能閉嘴,這就叫不拿鞭子抽不知哪裡疼。
 
北印度和南印度各有各的方言, 彼此不能互通, 相差非常多. 當北印度人和南印度人需要溝通時, 他們唯一的選擇, 是英文.
 
人不要活在過去榮光中較好,一年前,沒有人相信中國可以帶領亞洲撐過金融大海嘯。一年後的現在,我們聽有人說英文很重要?對誰重要?對市場?還是對抱著榮光不放的人。

拉丁文自西元一世紀開始,使用到16世紀結束(因為東羅馬帝國終於完全結束),請問英文準備使用多久?
拼音文字的最大缺點就是不同的語言的人,無法使用同一套系統。因為我強了你弱了,我為什麼要用你的語言?你長的特別美嗎?
看看我們周圍,那些國家使用英文?請問印度現在沒有自己的國定語言嗎?為什麼美國人老認為印度人會生生世世使用英文呢?

如果站在自己的立場,用自己的標準看事情,那麼別人都不對,只有符合自己標準的才對,但是這樣嗎?
日本人超愛環保,但一講把鯨魚、鮪魚吃到絕種,他們就大怒,而且照殺照吃不誤。中國人什麼都吃,但至少開罵吃魚翅、虎鞭、買象牙製品的人,他們會多少躲躲閃閃,至少不至於公然作給你看。

筆者以前不明白為何伊斯蘭教民都要學古蘭經文,後來才明白原始的古蘭經文是用古阿拉伯文寫的,而古阿拉伯文傳自阿拉伯半島西南部,字体抄襲自埃及神官的草書体,也就是說很多伊斯蘭教民不會唸古可蘭經,但看的懂,這跟漢字有異曲同工之妙。
美國人這種拉丁文情結早早結束比較好。市場上講究的是你賣給誰?賣給誰決定了文字用誰的?
美國本身英文尚且無法全國通行,遑論外國。說明的手冊說改就變,今天英文放一篇,明天誰放頭條? 
筆者永遠記得說明書只有日文的那些日子,不管跟經銷商說多少次,說我們的小朋友看不懂,給個英文或中文說明書吧?(簡体也可),誰理你?現在可是你要什麼有什麼?中文放一版給你。
筆者特別Favor中國?沒有!應該說對於過氣的大佬們不太爽。總愛說他們過去的榮光,要別人跟著他們的腳步走,而不知今夕是何夕?
就像現在到了馬英久時代,還談連宋就很扯不是嗎?不管接下來是誰的時代,連宋時代就永遠再見了不是嗎?他們訂下的規矩又怎麼樣?後面的人誰鳥呢?

這與對錯何關?這與改變有關。我們無法活在過去,只有努力與未來接軌。
18世紀大家都說法文,至今美國人也依然以會說法文為上流表徵,那一天法文再流行回來希奇嗎?還有拗口的德文,一堆詞性的西班牙文,請問西方誰與爭鋒?

拉丁文佔主流的拜佔庭時期,對不起!拜佔庭帝國講的是希臘文,不講拉丁文,從四世紀到11世紀,長達700多年,拉丁文逼的了希臘語嗎?

文字庫比的是誰的資料比較多。英文的資料庫來自歐洲各國,現在世界各國都開始強調自己文史資料庫的專屬性,請問英文還有多少空間?
筆者在這裏最想嘲笑中國的一件事是,就算她們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漢字資料庫,但看嘸勢同沒有。
漢文書籍成千堆山,談轉碼何易?有很多字是漢字本体而不是轉字就可以解決的,繁体字一字一義,假借字很少,但簡体一堆,請問如何轉碼?轉不了碼,就是要你重學,這叫脫褲子放x,一個字學二次,有病?
筆者已經看過很多次考古現場,台灣觀眾早就唸出上面的字,也了解其意了,中國考古專家講說帶回研究室研究再說,結果研究完了,就是我們讀的的意思,真的叫人洩氣。
中國政府再不改善這個問題,那麼台灣人也多了吃飯的機會,他們要找文史學者時,也許從台灣學生中挑用訓練來的快不是嗎?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MAIN_ID=270&f_SUB_ID=4334&f_ART_ID=218080
 
英語獨尊 印度瀕危語言數量全球第一【中央社2009.10.23 
 
據印度語言學家今天表示,由於經濟市場需求,印度人自小學習英語,一切也以英語為重,導致印度許多地方語言和方言消失,成為全球瀕危語言數量最多的國家。
印度國家藝術文化遺產信託基金會(Indian National Trust for Art and Cultural Heritage, INTACH)今天在新德里國際中心舉行語言研討會,為期兩天,討論如何拯救印度瀕危語言時,許多與會的印度語言學家都做了上述表示。    INTACH的森古塔(Kamalini Sengupta) 教授表示,據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ESCO)今年世界瀕危語言圖譜顯示,印度瀕危語言有196 種,高居世界第一。他說,基金會決定將拯救印度瀕危語言的責任列為首要之務。
森古塔表示,印度官方在1962年統計,境內使用的語言約有400 種,如果方言也細分在內,則達1600種以上。但到2002年普查時,官方列表仍在使用的語言只剩下122種,另有500多種方言。
印度政府人力資源發展部轄下的部落語言中心研究員莎絲特蕾(Prasad Sastry)則表示,政府欠缺保存語言的意願,將會造成隨同語言產生的珍貴文化與遺產逐漸消失。他呼籲政府應認真看待語言喪失的問題。
印度語言中央研究院(Central Institute of Indian Languages)前院長烏達亞.辛赫(Udaya N. Singh) 也表示,造成地方語言消失的原因,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在政府的教育體制裡並沒有重視這些語言。
他說,除了這些語言被排除在教育之外,其他如受到地方基礎設施和資源缺乏,對外交通聯繫落後,也是導致地方語言和方言逐漸消失的因素。
歷經不同文化變遷的印度,由於人口眾多,種族複雜,語言紛歧,難以溝通,1950年印度憲法規定,英語為印度官方語言,印地語(Hindi)是國語。其他還有阿薩姆語、孟加拉語和古茶拉底語等15種使用較廣的地方語言,也定為公用語言。
不同於中華文化「書同文」只有一種文字的傳統,目前在印度紙鈔正面上,即標示著多達15種語言文字的名稱。2005年因政治因素,印度政府又新增三種地方語言為公用語言。或許不久的將來,印度鈔票上的說明將增為18種文字。
 
另參本館:《漢字的故事》 《瀕危語言研究》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292390600
 
印度影片稱1962年中印戰爭前中國向印灌迷魂湯2009-08-05  環球時報
 
  印度尼赫魯大學的狄博傑教授來自中印邊境附近的喜馬偕爾邦。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的家鄉流傳過關于中印戰爭的歌,他只記得一句歌詞———“讓我們拿起槍,打向中國”,但他唱起來卻有印度民歌特有的婉轉,不知道歌詞的還覺得挺好聽。也許,這種感覺恰恰反映了印度人對1962年那場中印邊境戰爭複雜的、謎一樣的態度。
 
  1962,在媒體上熱,在書店中冷
 
  在印度媒體上,只要提到中印邊境問題,或者中印軍事抗衡,通常會提到1962年那場戰爭。如7月12日的《印度時報》發表題爲“印度擔心中巴在被占克什米爾聯手”的文章,文章稱:“印度非常擔心中國與巴基斯坦在被兩國聯合占領的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結成戰略聯盟,一旦結盟的話,那麽就有軍事實質意義。在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中,中國軍隊侵占了3.8萬平方公裏的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印度報業托拉斯7月15日的一篇文章題爲“印度稱:中巴‘邊境協議’是非法的”,文章稱,提及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立即就想到中國與巴基斯坦簽署的所謂“邊境協議”。印度外務秘書普雷尼特?卡奧爾說:“印度政府的立場是,所謂的中國與巴基斯坦的‘邊境協議’是非法和無效的,在邊境問題的談判中,我們反複向中國方面重申這點。”還有的印度媒體一提到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立即就想到“中國軍事威脅”。如《印度快報》7月15日以“印度應該做好應對中國的准備”爲題報道說,印度腦子裏應該裝著250萬解放軍正在迅速現代化的念頭。說到1962年戰爭,就要好好想想現在北京擁有的大量武器庫,比如說洲際導彈,75艘大型戰艦和62艘潛艇,其中10艘是核潛艇……
  與印度媒體經常“溫故而知新”不同的是,印度關于1962年中印戰爭的書很“稀少”。《環球時報》記者去了首都新德裏市中心的三家書店。發現只有一家賣法律和相關書籍較多的書店有兩本關于中印戰爭的書,其中一本是英國人尼維爾的《印度的對華戰爭》,另一本是《中國、西藏、印度———1962年戰爭和戰略軍隊的未來》,書皮上還印了作者手寫的中文名字“國多馬”。翻看一下這本書的前言,得知這是一位軍官受軍隊委托研究這場戰爭後寫成的,作者試圖不從“對與錯”的角度去看這場戰爭,而是理解雙方的立場,如他試圖從在印度的中國人群體了解中國對戰爭的看法。作者個人認爲這是一場可以避免的戰爭。另一家書店只有一本中印文化關系的書。第三家最大的書店在國際關系和國防部分擺出來的幾本關于中國的書,都是如何在中國做生意的。本報記者問店主是否有1962年戰爭的書,他皺了皺眉,看了記者一眼,搖了搖頭。
  對于印度是否有紀念那場戰爭的轟動性的影視作品,幾個印度朋友都對記者說沒印象。《環球時報》記者則在新德裏一家最大的音像市場找到了一部名爲《真相》的電影。據說只有這部電影能算得上與中印戰爭有關的經典影片。影片描述的是中印戰爭拉達克地區的戰事。印度人在片中特別強調,中國人在戰爭前天天用大喇叭喊“印地秦尼巴依巴依(中印兩國是兄弟)”,給印度人上夠了迷魂湯,然後突然襲擊,才在戰爭中占了便宜。此外,片子數次借士兵之口宣稱“一個印度士兵就消滅了20個以上的中國士兵”,看了感覺有些滑稽。對于戰爭的失敗,電影中給出的原因是:上層出于政治考慮,要求部隊不要戀戰、撤出戰鬥。
 
  教科書中很少提到中印戰爭
 
  《環球時報》記者曾聽中國留學生說起,與同宿舍的印度同學討論1962年戰爭和邊界問題時分歧明顯。于是記者找德裏大學的中國留學生,請他們問問身邊同學對這場戰爭的看法。一個名叫布諾的印度學生聽到問題後反問:“除了1962年,爲什麽中印之間數千年都沒有發生過戰爭?”他認爲這場戰爭是雙方對形勢估計錯誤,現在印度需要向中國學習的東西很多。一名正在備考MBA的男生庫馬爾說:“我對這個了解不多,我聽說中國占了印度大片土地導致了這場戰爭。”而一名爺爺參加過1962年戰爭的高二女孩安卡爾說,她知道這場戰爭印度輸了,中國因爲裝備好贏了,但也希望兩國未來關系改善。記者想請她爺爺談談對這場戰爭的看法,但女孩此後就再也沒有聯系過記者。
  在《環球時報》記者問過的10名學生中有5人表示不知情,也有一位剛大學畢業的女生說印度贏了戰爭。另外知道的5個人中,有2到3人認爲這場戰爭涉及麥克馬洪線,也與達賴喇嘛有關,而這些認識都來自于中學課本。一名剛剛考取了一所私立大學的女孩告訴記者,曆史書中沒有提到過中印戰爭,但她上的政府學校高三的《政治》課本中專門有一章關于印度與其他國家關系的,對此有所提及。
  在新德裏,本報記者也問過一名出租車司機,對方說:“那場戰爭已經過去很久了,不要提了,我想說現在,中國印度是兩個大國,我們之間有很堅實的友好關系。”記者也問了一位30多歲的瑜伽老師,他說:“那是曆史,過去很久了,我們要面向未來”。他認爲反倒是毒牛奶事件和中國玩具質量問題對中國形象影響更大,因爲這涉及人們關心的健康問題。
  精英們的戰爭記憶各不相同
  在印度,人們對曆史的記憶往往受到精英階層的主導。1962年中印戰爭爆發時,時年36歲的印度人民院議員瓦傑帕伊帶頭前往中國駐印度大使館呼喊反華口號,要求尼赫魯政府增兵把中國人“趕回去”。
  2004年8月,昔日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已步入耄耋之年,當時,78歲的瓦傑帕伊在卸任總理3個月後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將原本挂在印度精英嘴邊的那場“中印邊境戰爭”稱爲“中印邊境糾紛”。這一細微的差別清楚地折射出印度精英階層對華態度的轉變。
  此外,印度的一名陸軍上校是《環球時報》記者的老朋友。他主張中印兩軍加強交流,但對那場戰爭仍記憶猶新。他的個人看法是,此役的爆發的確是印度理虧在先,畢竟當時印度軍隊都已經沖昏了頭腦,居然把前進哨所建在了“麥克馬洪線”以北,中國軍隊發動反擊當然占理。但他也認爲,“我們是在不停地、主動地挑釁中國,但動作都不大, 可你們最後卻給了印度狠命全力地一擊,把我們打蒙了”,“西藏海拔那麽高,運輸條件那麽差,你們卻能調動這麽強的力量,說明你們早在很久以前就暗中准備給我們一個教訓了,這點讓許多印度人想不通!”
  爲了進一步探究印度精英的態度,《環球時報》記者致電印度最大的私人通訊社亞洲新聞社一位副總編輯斯瓦米先生,他本人在1962年前出生。記者問他是否覺得1962年戰爭仍然重要,他回答“這是肯定的,雖然印度和中國之間此後沒有戰爭,邊境地區也維持和平,兩國關系極大地改善,但是兩國邊界尚未劃定這是事實。雖然大家都希望兩國不存在這個問題,但那並不是事實。印度媒體對這個問題的報道反映了各方的不向意見。”他個人印象裏印度方面最近講述1962年戰爭的影片和書都不多,報道也不多,但他解釋說,“一個問題可以很重要,但並不一定是人們日常關心的問題。”
  給記者唱那首戰爭歌曲的狄博傑教授說,他小時候知道這場戰爭是因爲突然有很多西藏人來到他的家鄉,解釋原因的時候會提到戰爭。小孩子當時覺得藏人的服飾很可愛,但是流亡藏人也幫助修公路,對當地發展作出了貢獻,當地民衆也對他們表示同情。他感覺至今在流亡藏人多的地方,比如印度北部的達蘭薩拉地區和南部的卡納塔克邦,人們對那場戰爭的記憶相對其他地方可能會深刻一些,但即使是該邦發行的報紙特別提到戰爭的也不多了。
  印度戰略問題青年學者佐拉華-辛格則認爲,1962年中印戰爭主要責任在中國,結果是印度輸了,中國占據了當時屬于克什米爾的一部分。對于最近印度往邊境增兵,他認爲中國不應將此視爲威脅,因爲邊境地區中國的軍事優勢遠大于印度。對于印度一些軍官強硬的言論,他認爲反映了軍隊“臥薪嘗膽”希望“雪恥”的心理,因爲中印戰爭是印度獨立後唯一一場輸掉的戰爭。此外他解釋說,獨立後印度版圖因爲巴基斯坦分出去而縮小了,但中國獨立後的版圖則增大了,印方當時的心理是爲何領土增多的中國還要和印度爭奪土地。
  他認爲,從地緣戰略上看,中印兩個相鄰的大國很難成爲朋友,但再次發生戰爭的幾率幾乎爲零,兩國都希望有穩定的國際環境發展經濟,因此兩國關系是在兩個極端中間,可能不時有所偏向。他認爲由于印度的政治體制,聯邦政府沒有那麽大的控制力,因此中印之間很難像中日或中美之間那樣,擱置爭議,發展經濟,要先解決互信問題。但佐拉華表示,戰爭和缺乏互信都是國家和政府間的問題,兩國人民之間是很友好的,目前在中國有上萬印度人。
  當然,印度也有刻骨銘心地記著幾十年前的那場戰爭、始終想著報仇雪恨的人。如印度前國家安全顧問委員會成員、現政府智囊團成員巴拉特?卡納德在其名爲《印度核政策》的新書中大肆渲染稱,中印未來可能爆發核戰爭,印度已在中印邊境附近的山區開鑿兩處隧道,用以部署印度國産“烈火”中程彈道導彈,防備中國。卡納德認爲,由于印度和中國存在利益矛盾,無法排除發生核沖突的可能性。他建議印度軍事智囊團把戰略重點從巴基斯坦轉向中國。聲稱印度需要發展戰略核打擊力量,包括運載核武器的轟炸機。
  印度前國防部長——“阿魯納恰爾邦”現任首席部長辛格更是典型的“1962年戰爭不忘者”,他在解釋增兵邊境的理由時說,印度國防政策不能再停留在“威懾巴基斯坦”上, “現在我們越來越意識到不能忽視中國的軍事力量……在中印邊境部署更多部隊是必要的。”
 
  印度對那場戰爭的記憶是多元化的
 
  縱觀印度人對1962年中印戰爭的看法就會發現,一些普通百姓由于政府宣傳,還是認爲中國當年“侵略”了印度,但畢竟年月已久,並在藏南建立了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所以並不是很在意。倒是很多印度人對經貿交流更感興趣,尤其印度商界和青少年。印度知識分子的總體看法比較平和,認爲兩國領土爭端根源在于殖民者的遺留問題,兩國在處理方法上也各有不妥,有不少人指責尼赫魯總理冒進挑釁,錯過與周恩來總理締結邊界協議的良好時機。也有一些印度戰略家仍在指責中國有領土野心,應對戰爭負責。這部分人不多,但非常活躍,在媒體中的影響力較大,時常制造出幹擾兩國關系的噪音。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9-08-05/1500561602.html

印度3大邊防司令將訪問北京及拉薩 【中央社2009年9月3日】
 
據「印度快報」報導,印度陸軍東部軍區司令V.K.辛格正率領高級軍事代表團前往北京,展開為期1週的「友好訪問」,此次行程還罕見的包括西藏拉薩。
北京環球時報引述報導稱,印度高級軍官此前曾訪問中國,但這次中國之行意義重大,因為訪問團囊括所有負責中印邊界駐軍的高級軍官。代表團將與解放軍高級軍官會晤,還將赴拉薩及成都會見部分解放軍軍官。
報導說,在當前圍繞中印邊界軍事擴充雙方猜疑日深之際,這是一項旨在建立某種程度互信的努力。
消息人士表示,上週中方想進入聲稱屬於其領土的地區,但印度軍方予以阻止,造成雙方激烈口角,最後透過勸說才平息事態。類似事件最近越來越頻繁。
消息人士說,當前,北京不滿印度在「阿魯納恰爾邦」增加部署兵力的舉動,此次高級軍事代表團訪問旨在增進雙方互信。而不久前結束的邊界問題談判並未取得進展,儘管雙方同意把會談提升到戰略對話,但在邊界問題上沒有絲毫實質進展。
另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訪問團成員包括印度陸軍東部軍區司令V.K.辛格中將、駐列城的第14軍司令S.K.辛格中將以及中部軍區司令A.K.辛哈中將。
印度東部軍區負責錫金及中國聲稱屬於其領土的「阿魯納恰爾邦」的防務,駐紮在拉達克山區的第14軍直接面對解放軍,而中部軍區負責與尼泊爾和中國接壤的烏塔拉坎德邦的軍事部署。
任教於賈達瓦普爾大學國際關係和戰略研究學院的印度退役軍官J.K.杜特說,這次歷史性訪問將有助於緩和沿實際控制線的緊張局勢,拉近兩軍距離。
 
中國軍方是故意讓印軍司令來“摸底”的!
 
本月,直接負責有爭議的實際控制線東段、西段及中段的陸軍司令,將訪問北京、拉薩及成都。訪問團成員包括東部軍區司令V. K.辛格中將、駐列城的第14軍司令S. K. 辛格中將及中部軍區司令A. K. 辛哈中將。此次訪問得到了印總理辛格及國防部長安東尼的支持。
 此次訪問的行程是北京、成都及西藏。訪問是在中印邊境談判無果,中印邊境地區火藥漸濃的時候進行的。因此外界對這次訪問的意圖也就尤其關注。
有人說印軍邊防三大司令同時來訪,是來摸中國的底來了,中國要警惕,這話也對也不對。因爲是中國主動發出的邀請印軍來訪,印軍來訪也摸不到中方什麽底,中方肯定是有所准備的。而中國邀請印軍來訪,也肯定是要對印軍表明一種態度,讓印軍清楚中國的底線,避免印軍誤判,也就是說我軍主動把底露給印軍。
這三大司令都是針對中國的將領,邀請這三大司令,我軍方肯定是有其戰略用意的。
從目前國家在處理與周邊國家領海、領土糾紛的態度來看,中國是盡量的避免武力沖突。建設和諧世界是中國外交主旨;發展是中國的第一要務;挽救經濟危機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務;這也決定了中國不想與任何國家發生軍事沖突,戰爭不是中國的優先選項,因此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最好是不發生戰爭。邀請印軍三大司令來訪,肯定是要向印軍表明中國的態度,避免印軍誤判而發生沖突。
另一方面邀請印軍來訪,恐怕主要還是威懾印度。西藏是面對印度的最前線,成都軍區的主要功能恐怕就是對付印度方面的軍事力量。目前我軍已經在中印邊境地區部署了強大的兵力,實力上恐怕要遠強于印軍。讓印軍的邊防司令們來看看中國的軍事部署,主要的就是要對印軍進行心理上的威懾,讓印軍看看中印在邊境地區的軍事差距,讓印軍不敢輕舉妄動。印度人的性格有些自大的傾向,在內心上總不願承認與中國的實力差距,這不論是在民間,還是在軍方以及政治家的心中都有這樣的心理。給印軍展示一下我軍在邊境地區的強大力量,讓印軍知難而退。
中印兩國在邊境地區都大力的加強了軍事部署,如果有誤判,就有可能發生戰爭。中國不是怕戰爭,而是不想在目前這個時候發生戰爭,戰爭能避免還是避免的好。中印邊境爭端是曆史問題,這麽多年都沒解決,一時半會兒也解決不了,而現在還不是用戰爭手段來解決的時候。
目前中國的領土、領海糾紛事情不斷,中國沒有使出更強硬的手段,是不想在目前發生戰爭,這樣恐怕給一些國家造成一種中國怕戰的錯覺,認爲中國好欺,自然在邊境問題上容易誤判,也容易做出過格的事情。在軍事上威懾一下,對方更容易收斂一些。
中國建國六十年大慶是一件在事,是要上升到政治高度來看待的,在這種關鍵的時候,不能有半點不安全的因素出現,在這種時候邀印軍來訪,實質上一方面晾出中國的底線,一方面是進行軍事上的威懾,實際上就是故意讓印軍來摸一下中國的底的。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59558-1-7.html
 
中印邊界談判所透顯的微妙國際互動 【歐洲日報/社論 2009/09/02 
 
中國與印度的關係長期介於刻意的冷淡與潛在的敵意之間,但最近有了較明顯的改善。去年印度總理哈辛訪問北京,與胡溫會晤,事後的共同聲明反映出雙方都有發展友好關係的意願。今年六月G8峰會期間,胡錦濤又與辛哈單獨會談,據稱氣氛良好,印度方面隨即宣布女總統巴蒂亞將於今夏赴北京作國是訪問。如今,在巴蒂亞成行前,中國已先由國務委員戴秉國率團到新德里,與印度國安顧問就中印劃界和「其他國際、區域及全球性問題」展開廣泛討論。劃界之事未見突破,但雙方顯然都希望能保持會談與對話的機制。
其實,劃界問題未見突破是可以預期的。畢竟,自從一九五九年達賴喇嘛出走,印度對達賴及其所有追隨者均予以收容,並特闢達蘭沙拉作為西藏流亡政府的庇護所之後,中印關係即處於尷尬狀態。一九六二年雙方又因邊界衝突而發生戰爭,中方大敗印度國防軍,結下了不小的樑子。由於中印邊界的所謂「麥克馬洪線」是英國殖民印度時代在地圖上肆意標定,根本不符合自然劃界或法理劃界的要件,以致種下日後中印間棘手之極的糾紛。如今中印雙方都宣稱是對方霸佔了自己的領土,要徹底釐清,自非短期內可以做到者。
更複雜的因素,是美蘇冷戰期間,由於印度靠向蘇聯,美國則支持巴基斯坦以牽制印度;後來美國拉攏中國共同對付蘇聯,與印度仍然疏離。但蘇聯崩解後,由於葉爾欽時代的俄羅斯非常荏弱,對美國構不成重大威脅,美國一度將中國視為假想敵;為了圍堵中國,美國轉而與印度發展戰略夥伴關係。先前因印巴各自發展核武,美國對印度進行經濟制裁,但布希為了對付中國,不但停止制裁,還與印度簽訂核能合作協議。然而,九一一之後,美國為了圍殲賓拉丹的凱達組織,卻必須加強對巴基斯坦的援助,於是,印度對美國亦未必滿意。
倘若美國在國際外交上仍然執行布希時代的單邊主義策略,則因華府右翼鷹派人士始終忌憚中國崛起,對印度必會加緊拉攏。二00七年美日聯合推動所謂「民主與繁榮之弧」戰略構想,意欲結合美日與印度、澳洲,共同組成在亞洲圍堵中國的聯盟;在那般狀況下,美國必不樂見中印改善關係,甚至會向印度威脅利誘,務使其與中國繼續疏離且隱具敵意。印度建造航空母艦,準備成立新型艦隊,最近其第一艘自製的核潛艇下水,均可看出印度擴張海權的企圖心,美國對此持樂觀其成的態度,實屬不言而喻。
問題在於,歐巴馬上台後,宣稱美國將揚棄單邊主義,改採與相關各大國協商合作以解決區域性紛爭的新作法;故而,對於中國崛起,華府至少在表面上不再動輒指為對美國的威脅,「新黃禍論」的聲浪也較過去收斂了些。金融海嘯造成全球經濟大衰退,身為禍首美國自知已是眾矢之的,所以開始營造所謂「G2論」,聲稱美國與中國將會加強合作,美國願與最具復甦力道的中國共同克服經濟危機,所以不會再視中國為假想敵。然而,從上月希拉蕊先後訪問泰國與印度的實際行動來觀察,美國恐仍在推行對中國「柔性圍堵」的策略,只不過較為低調而已。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印嘗試突破過去的僵冷關係,於新的經濟局勢下尋求共同利益,乃是順理成章的發展。就印度而言,美國一直擺盪在印巴之間,即使在取得與印度的合作協議後,為了穩住巴基斯坦的局面,仍持續對扎達里政權提供經援與軍火,顯然首鼠兩端;因此印度也應採取自主策略,與同為「金磚四國」的中國改善關係,達成廣泛合作,不必過度顧慮美國的反應。印度主動宣布不支持西藏獨立,並要求達賴與中國協商以解決爭議,即不啻表明要與中國進一步發展關係。
就中國而言,既然美歐日的經濟實力都在相對停滯,而印度的經濟成長力道卻堪與中國相埒,則自應加強經貿交流以促成利益的極大化。更何況,近年中國與俄羅斯關係堪稱融洽,而由中國主導的上合組織,及中國積極促成的東協加一,則使中國在中亞及東南亞都能具有影響力,解除了腹背受敵的不利處境;若能進而與印度改善關係,使其在美歐中俄之間確定保持中立,則美國的「柔性圍堵」亦可不攻自破。就這個意義而言,中印邊界談判雖非一朝一夕一可以定奪,但維持友善理性的談判氣氛則有絕對的必要!
 
印度媒體猜測被扣阿聯酋軍機向中國運歐美導彈  2009年09月13日 環球時報
 
  載有中國參展軍品的阿聯酋飛機昨天離開印度飛抵中國,印度扣押“中國軍品”4天的“誤會”到此本應結束了,然而事情正相反,印度以及西方一些媒體的報道反而更來勁了,一大堆十分離奇的揣測和故事紛紛編造出來,中國成了在亞洲兩端萬裏大跨度上“暗渡陳倉”的陰謀家。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9-13/0954565737.html
 
藏南交通落後是解放軍出兵最大困難

2009年4月20日,中國最後一條通縣公路——波密紮木至墨脫公路(簡稱墨脫公路)在西藏開工,計劃2012年建成通車。墨脫縣轄的2/3——2.4萬平方公裏,正包含在中印邊界爭端東段的9萬平方公裏區域內。在這樣一個敏感區域內修建等級公路,涉及邊界政治、民族控制、經濟發展多重寓意,其間更凸顯軍事戰略要點。
1962年中國取得了“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的勝利,戰後解放軍後撤,爭議中的東段9萬平方公裏土地仍交由印度政府掌控。中國將該地區劃入西藏自治區的錯那、隆子、朗縣、米林、墨脫、察隅6縣的管轄範圍之內。然而在印度的地圖上,這塊被注爲“阿魯納恰爾邦”的地方,不僅設有地方議會、警察、法庭等機構,還開設了近百所中小學校。印度近年來向該地區至少移民30萬至45萬人。同時,這裏也是印軍重點經營的區段。
  印度在藏南地區的交通戰略部署也領先中國一步,2009年1月17日,印度內政國務部長表示,該國政府已經批准在中印邊境地區修建73條公路。所有公路計劃將于2012年至2013年全部竣工,主要用于軍事物資運輸和部隊調動。
  墨脫是藏南地區中印爭議不斷之地。作爲大陸反分裂鬥爭的前沿陣地,打開墨脫的交通,就等于多一條往印控藏南的通道。日後爭取豐富自然資源、扼守戰略要地都是題中之義。分析人士稱,交通落後是中國出兵藏南面臨的最大困難。青藏鐵路和進藏的4條公路的運力有限,無法滿足大規模戰爭的後勤補給。從西藏交通地圖上看,墨脫公路一旦建成,將與貫穿西藏的318國道連接。此次修建的墨脫公路,可以日均通行2000輛車,可以錯車,完全可滿足墨脫縣居民和邊防部隊的物資運輸要求。
 
好事情啊 中國人都講究萬事俱備啊
 
這不是問題,62年那的交通如何??
 
說對了一些。還有很多因素,比如利益國的牽制,62年有蘇聯,現在由美國及北約,真打起來,他們要發雜音甚至趁火打劫。還有比如國力、比如領導人的智慧等等,很複雜!
 
哥們,難道交通不是問題?你說62年也打了,這不假,確實打了,可你知不知道62年從四川地區動員加上運兵去西藏交戰,一共用了40多天。40多天啊!您擱現在的理論和技術,快速突擊,都夠占領一個地區十次八次的了。那會中國是62年,印度也是62年啊,再說了咱是打了,可當時守得住麽?爲什麽最後又撤回來啊?你當守一個地區跟玩紅警似的那麽容易呢?軍人不吃不喝,彈藥無限的?
西藏高原那個地方的地形很有意思,地形對中國有利,但是交通對中國及其不利;地形雖然對印度不利,但是印度的交通便利,雖說它那也沒修什麽公路,但人家那是平原,直接把兵運過去屯著。難道咱也要把當兵的運倒高原上屯著?
所以現在的形勢是這樣的,只要中國把從四川到西藏的交通線打通,那麽就算印度用出吃奶的力氣也是贏不了的。現在中國補的就是西藏的後勤,現在沒有後勤是根本打不贏的。
您別懂不懂就跟62年比,時代不同了,敵人的能力也不同了。
這條公路真是老大難呢!70年代末,我在波密工作,那時就有橋工隊修公路。修了垮,垮了修。90年代CCTV新聞報道,中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縣通車了,結果,很快,公路垮塌了 。地址條件太差了。
 
路是人走出來的,只是借口,不是根本。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62907-1-5.html
 
中國鐵道部:川藏鐵路9月開工不實【中央社2009.09.03
 
外傳中國川藏鐵路工程預計9月動工,中國鐵道部相關人士表示,川藏鐵路項目去年被納入新調整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從規劃到開工需要很長時間,目前很多工作還沒有開始,不可能這麼快開工。
近日有媒體報導,中國「新建鐵路川藏線成都至朝陽湖段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正式公布,首次披露川藏鐵路的建設規模、路線走向、站點設置等。
據稱,川藏鐵路起於成都,經蒲江、雅安、康定、理塘、左貢、波密、林芝到拉薩,全長1629公里,其中川藏鐵路成都西至朝陽湖段預計9月動工。
但據新華網報導,川藏線9月開工的消息未獲得鐵道部證實。
業界人士表示,目前川藏鐵路還只是初步立項,開工時間尚早,目前除重要河流外,沿路的勘查工作還未開始,且很多路線都還沒有最後定下來。
大陸鐵路建設風險專家、中匯國際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副總裁趙進學指出,與青藏線相比,川藏鐵路的建設更困難,前者基本是緩坡,但後者相當於台階式,施工難度和設計要求都比較高。而川藏線的核心地段在幾個斷層間,如雅魯藏布江等河流,這些地方地質地貌差,容易發生泥石流等災害。
分析人士認為,因建設條件困難,川藏鐵路建設總投資將超過京滬高鐵,預估超過人民幣1000億元。
在融資方面,分析人士說,可能包括債券融資、世界銀行貸款等,但最終方案還沒有確定。曾有外資想參與川藏鐵路建設,但與青藏線一樣,除了技術外,引進外資在這條鐵路線上幾乎不可能。
藏南拖不起,與印度打一場收複藏南戰爭的四“打”好處!
 藏南真的不能再等了,我今天忽然掐指一算:我靠!!印度竟然占了我們的藏南地區快達50年了!!!一個本屬于中國的領土竟然被一個三流國家占領達50余年,我們還天天恬著臉來喊著我們是世界大國,軍事強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等等諸多光環四射的頭銜,現在想起來真是汗顔!
而現在印度占了便宜還不老實的賣乖,今天扣你軍機,明天指責你“入侵”藏南!搞這樣敵對中國的活動忙的真是不亦樂乎,今天xx參謀長說中國壞,明天xx總司令說中國是侵略者!
無非想以喊口號的方式來向那些幕後x國表示:看,我爲你們多賣命的幹反華的活動啊,真出事了你們得幫我啊!無非是想換先那些x國賞的幾塊骨頭和以後的x國支持。隨著我們中國近來來軍事力量上升需要戰爭來檢驗軍事力量的成果!也需要一場戰爭來震懾住其他周邊諸如越南和菲律賓等宵小之輩的挑釁。而且印度將是中國可見未來在亞洲最有可能成爲對手的國家,所以我們要以收回藏南來對印度實施一次局部的軍事打擊!因爲藏南已經拖不起,也是我們現在能夠打的起!
1---藏南拖不起:
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軍事力量不斷強大!美國已經開始改變以前的對印度戰略,開始把印度看作是遏制中國的一個工具。自從去年美印簽署推動民用核能領域全面合作協議後,兩國間的軍事關系和其他潛在的接觸很快擴展開來,據美國《航宇日報》2009年8月31日報道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很快將開始爲贏得航宇工業最大的戰鬥機競爭—印度的126架中型多用途戰鬥機(MMRCA)采購計劃—展開飛行測試。美廠商稱願爲印度版F-16配備F22和F35技術。而印度打著反對中國和中國威脅論的旗子大肆的購買軍火來提升自己的軍事裝備,
而印度爲了能吃到主子賞的狗食而賣命搖尾表演,試圖在美國的幫助下全面提升自己的三軍軍事力量,在印度極大的提升了自己的軍事勢力後,他的目標可不僅僅是保住既占的藏南地區了,他還可能向中國提出新的領土要求,列如現在的中國控制的阿克賽欽地區,印度一直都對那塊地方念念不忘和不承認中國占領的合法性!如果中國再慢慢拖的話不僅增加自己以後收回藏南的代價,還爲未來與印度因爲印度爭奪阿克塞欽地區産生局部戰爭埋下隱患,印度人在自己的軍事力量達到一定程度是會很不理性,那時可就是印度主動攻擊了,增加了中國自己的損耗性和戰爭不可控性!所以拖不起!
2---藏南打的起!
藏南之戰可以打,也打的起,趁現在印度的軍事還處于我們的下風時可以進行一場收回藏南戰爭!目前在常規武器方面印度基本上對中國無任何的優勢可言,印度的裝備雖然先進,但和伊拉克和臺灣一樣都是進口貨,不熟悉操作,一旦打起來就變成擺設,海軍也都是些舊貨,武器裝備也不協調。其他的就不提了,多少給印度民族一點面子吧,導彈方面就更慘了!我們中國從XZ或XJ發射導彈到印度首都新德裏最遠不超過1000公裏,可以輕松對印度首都進行火力覆蓋!而印度的導彈打中國北京卻需要4000公裏以上的射程。而且在武器自主方面我們比他的優勢更大!更別說從阿克賽欽方向的推進了!
雖然印度是有核國家!但是核這個東西估計印度想都不敢想,印度能打到北京的導彈技術上還不成熟,飛到飛不到北京都是個問題,別說中國的層層攔截網了。印度不敢冒這個險,因爲他知道:印度的核導彈還沒飛到北京,新德裏就被中國核成火星了!在核武相互威懾下的常規戰爭,核國家之間都有尺度把握不會超出一定的範疇 。中國只是要收回印度占的藏南領土並不是要占領印度全境,所以說中印戰爭是可控的收複領土的邊界局部戰爭,因爲藏南本屬于中國的地方而把印度的新德裏變成無人區你就是拉印度幹他也不會幹的!
3---藏南打的贏
我們和印度打一場戰爭後我相信所謂的什麽藏毒,僵毒什麽的都將被壓制住,這一場收回藏南戰爭還可以幫助中國穩定西南邊境安全打掉藏毒的後臺支持力量也將幫助XZ的社會穩定!在兵員素質方面中國也是強于印度的軍隊的,一個基本上沒打過什麽仗,連巴基斯坦都只能打個平手,連國內恐怖組織都搞不定的軍隊,要知道我們解放軍可是和蘇聯,美國,以及美國爲首的所謂聯合國軍打過仗的!更別說什麽像越南這樣的小霸!印度好歹是堂堂四大文明古國,曆史悠久,人口衆多!居然在曆史上就沒有出過一個令人尊敬的軍事英雄,就沒有做一件讓世界尊重的事。搞到現在連自己得官方語言都是別國的語言。實在是找不出看得起印度軍隊的理由!
4---藏南打的好
總之這場戰爭的好處實在是太多了,我們不僅可以達到練兵和檢閱武器的效果,還可以拉住 印度的發展經濟的腳步,剛剛好拿我們的國産武器和毛子的,美國的武器比試比試,打的好了還爲我們中國的武器做了宣傳和免費廣告,說不定一場戰爭後我們就成爲世界第三大軍火商出口國家了!反正我們在XZ的經濟基本上對中國整體來說無足輕重!將極大消耗印度的國力!還可以給小巴信心,說不定小巴還因爲這場戰爭重新樹立對昔日老大哥的信任!重新樹立中國在亞洲的絕對權威!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65782-1-1.html
 
中印領土爭端:印度熱鬧鬧、中國爲何靜悄悄?
 
中印的領土爭端地球人都知道,作者不浪費過多的文字去修辭。很多的中國人面對媒體的報道都很不理解,在中印爭端上爲什麽印度一直咄咄逼人,而中國何以一讓再讓?更多的人認爲政府軟弱。那我下來就說說印度和中國在領土問題上都做了什麽。
  領土爭端,印度熱鬧鬧。很多資深軍迷都知道在很多問題上,印度都是說的多做的少,雷聲大雨點小。印度在藏南都做了哪些行動。
  軍事上,40余年來,印度陸軍第4軍一直是侵占我藏南地區的主力部隊。該軍下轄全部經過特殊訓練的山地作戰,其中擁有1.65萬人的第5山地師部署在“那加蘭邦”,直接威脅中國邊防重鎮察隅。除第4軍外,第33軍作爲“第二梯隊”部署在錫金,第15軍部署在中印邊界靠近克什米爾地區,這兩支部隊以“鉗”形陣勢挾持著中印邊界爭議地區。
  爲增加中印邊界談判籌碼,印度近來又“大炫軍事肌肉”。《印度時報》此前透露,印度先後向藏南地區增派了總數約6萬人的山地師,並調集了蘇-30戰機、俄制T72主力坦克以及新型裝甲運兵車等先進裝備,目前印度在該區的總兵力已有10萬人之衆。對此,《簡氏防務周刊》分析稱,“中印邊界爭端吸引了印度三分之一的軍力”。
  目前,印度向中印爭議地區附近增兵6萬,加上原有兵力,印度在中印邊境部署的兵力已達10萬。同時,《印度時報》7月2日報道稱,印度陸軍還計劃向東部邊境調派一支新組建的炮兵師,並重啓更多的軍用機場他們很快將擴充至一支由18架戰機組成的蘇-30MKI中隊,並將重啓更多的邊境機場。據印度《印度時報》報道,在2008年重啓接近中國邊境位于拉達克地區兩處軍用機場後,印度如今正在將該地區的涅瑪機場改造爲高級機場,以供印度空軍使用。一旦涅瑪機場的修複工作完工,它將成爲印度在中國和巴基斯坦邊境附近重建的第三個高級機場。據印度新聞網站thaindian news9日報道,繼日前印度媒體報道中國邊防部隊“越境”進入印度境內一事後,與中國西藏有200公裏邊境線的印度喜馬偕爾邦即向中印邊境地帶的哨所增派了特種警察部隊,以加強在當地的巡邏。
  政治上,據《印度快報》披露,印度還計劃在印中和印巴之間修建608公裏的公路網,以及修建一條長900公裏,從喜馬拉雅山腳一直通 到印度內陸腹地的鐵路,其目的同樣是爲了加強軍隊部署的機動性。印度向亞洲開發銀行提議,向有爭議的所謂“阿魯納恰爾邦”提供貸款。印度方面稱申請此筆貸款用于“阿魯納恰爾邦”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洪水管理、供水和衛生設施等,後由于中國對此表示反對,印度政府發表聲明在所有敏感地區的開發項目,將由印度自己的資金和資源來整合。他同時表示,國際資金總是有些不確定的因素或具有附加條件,印度政府對此已經失望。我們完全有把握用自己的資金來解決問題。印度政府利用中國在藏南領土問題的寬容,加強了對中國藏南地區的行政管轄。1954年,印度成立了“東北邊境特區”管轄中國藏南地區,同年出版的印度官方地圖首次把“麥克馬洪線”從1936年以來注明的“未標定界”改爲“已定界”;1972年,印度將該特區改爲“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又過了14年,印度議會立法將“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升格爲“邦”。目前,“阿魯納恰爾邦”不僅設有地方議會、警察、法庭等機構,還開設了近百所中小學校,教育內容也以印度傳統教育爲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南亞問題學者藍建學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印度最新的2001年人口普查數據表明:“阿魯納恰爾邦”人口已達110萬左右,在短短的10年間增長了26.2%,遠遠高于印度本國的人口增長率。據估算,這其中至少包括30萬至45萬印度移民。
  “印度政府在有意識地向藏南地區移民,打破了藏南地區的人口平衡。”他說。這些移民來源非常複雜,大多來自印度本土,還有少數孟加拉人、尼泊爾人,甚至一批追隨達賴喇嘛的“流亡分子”也被默許定居該地區。如今,這些印度移民已經有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子女,總人口接近60萬。而中國在藏南地區的傳統居民珞巴族、門巴族等,總人口只有35萬人左右。
  印度政要也頻頻「視察」當地,印度總統不久前還親赴印軍哨所,了望中國邊防陣地,並勉勵印軍不忘上世紀六十年代那場戰爭。
  外交上,拉攏國際組織介入中印邊界糾紛是印度政府最常用的方法。聯合國統計資料表明,印度政府幾乎每年都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銀行申請教育、扶貧或文化多樣性保護等項目,但每次都以失敗而告終。
  今年6月15日,亞洲開發銀行也被印度瞄上。亞行在印度遊說下,通過了涉及中印領土爭議地區的《印度國別夥伴計劃(2009-2012年)》文件,該貸款項目總額高達29億美元,其中包括6000萬美元的“阿魯納恰爾邦”水務治理和衛生改造項目。對此,《印度快報》等媒體喜形于色,聲稱“印度贏得了重大的外交勝利”。
  此外,印度還借助“旅遊業”爲侵占我藏南地區打“國際廣告”。記者發現,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政府網”正對歐美、日韓等國的旅行社聲稱,“阿魯納恰爾保留著豐富的印度文化遺産”,歡迎外國遊客前來觀光。
  印度派出的一些訪華團中,經常塞入藏南地區代表,誘使中國承認印度占領藏南的合法性。
 
  相比較印度的大張旗鼓中國明顯表現爲靜靜的埋頭實幹。
 
  基礎設施上,由于地理和氣候原因。我們的西藏補給線較印度一方要困難很多。到過藏南附近地方的都知道,藏南從中國境內過去,實在是太難了,當初62年我們的軍隊投送到這個地區簡直是個奇迹,要知道,當初還沒有東線公路和西線公路,也正是了解了實際地理環境,才更明白藏南當初爲什麽會放棄,一句話:可以打下來,但肯定是守不下來。而從印度進入藏南,地理環境的因素,印度方面交通條件遠遠好于中國方面,就是現在,印度方面雖然在交通方面還沒有很大的改善,但依然遠遠好于中國,兵力的投送絕對好于中國10倍以上,現在戰爭條件遠非62年可比,沒有很好的交通,突擊可能有收獲,但堅守絕對是失敗。如果我們現在沒有將交通條件大幅度改善,即使打了,最後也不得不像62年一樣,退回實際控制線。所以我們的政府因爲清楚的認識到了這一點,才做出了英明的抉擇。才一直不斷加強在西南進藏和西藏的交通線。
  .全面改建滇藏公路和川藏公路(318國道),按照一級公路(准高速)的標准在改建,如果各位現在從這兩條線進西藏,就可以知道沿途的場面是多麽地熱鬧了。
  進入藏南地區有三條線,東線就是滇藏線林芝地區八宿然烏到下察偶,這條道路是個季節性道路,現在全部按照准高速在改建,沒有對外宣傳,即使有有關這方面的零星新聞,也是說在修複塌方段。
  .中線是波密紮木到墨脫的公路,現在對外宣傳很高調,也是因爲這條路是最難的路,對外宣稱是打通全國唯一不通公裏的線,但爲了一個只有幾千人的墨脫,真正的花費是每公裏多達2億的造價(當然對外不會公布這條公路建造的標准是按照一級公路的標准在修建的),從經濟價值還是旅遊價值抑或人文價值等各方面來看,都是不可取的,即使真的要通公路,也只需要把公路標准從四級提高到三級就完全能滿足正常出行的需要,那麽唯一的理由就是這條路是個戰略公路。
  .西線部分是乃東到達旺,本身這條路也是通著,只不過等級也是4級,季節性的。這條路中國控制段部分目前還沒有內部消息在改建,但肯定會上,估計也就是今明兩年內。
  川藏鐵路的勘探早已經完成,只在找合適的機會開始修建了,鐵路的修建速度快于公路的修建速度,晚些時間不要緊,最主要的是要找理由,特別是要找到一個合適的經濟理由,但這條路找經濟理由確實勉強,如果沒有光面堂皇的經濟理由,就只會刺激印度。幾年前就說要建,考慮到與印度互動關系的有所緩和就沒有動了。川藏鐵路全長1629公裏(四川境內約650公裏),按單I級電氣化鐵路建設(成都段一次新建雙線),設計速度目標值:200 公裏/小時,8小時跑到拉薩,大家對比一下青藏鐵路的數據,就知道這個川藏鐵路的厲害之處了。
  .新藏線(219國道)現在不知道大家走過沒有?翻修已經全部完成,現在的新藏公路很多塌方段都已經消除,可以常年跑了,速度從以前的20公裏/小時提高到了現在的50公裏/小時,部分路段達到了80公裏/小時的速度,投送運載能力大大提高,而且還以修建民用機場的名義修建了大型軍用機場(整個阿裏地區31萬平方公裏僅8萬人口,修的是民用機場?那不是哄人麽。
  軍事上,中央在西藏增加了一個裝甲旅,電視上也報道了。而且在西南中國在武器上大量裝備了新型武器例如96G、殲10、紅旗9。而且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上將最近視察成都軍區指出西南是國家的重要戰略方向,地位十分重要,軍事鬥爭准備任務繁重。各級要牢牢把握提高國防動員核心能力這個根本,進一步強化保障“打贏”的意識,同步推進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動員工作,使之共同服務于國防動員核心能力的提高。要把握西南各地的特點,因地制宜地開展工作,把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轉化爲動員強勢,努力形成戰區國防動員建設協調發展的整體格局。要堅定不移地走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不斷拓展融合的領域和途徑,使國防動員能力的生成提高深深根植于經濟社會發展之中。
  梁光烈防長強調,各級要認真總結參與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等行動的經驗,大力加強國防動員應急力量建設,建立健全國防動員綜合保障機制,努力促進國防動員機制與政府應急管理機制的有機銜接,全面提升國防動員應急能力,爲遂行應急任務提供有力支撐,帶動和促進應戰能力的鞏固提高。
  作者認爲從朝鮮戰爭的經驗看、不讓敵人在軍事上徹底絕望,敵人是不會有誠意和我們真心談判的。因此奪回藏南,動武的可能極大。在做好政治、外交工作的前提下,就是采取軍事行動的時候了。軍事戰爭表面是打的軍事力量實際上打得是後勤保障能力,打的是國家實力。因爲戰爭就要武器損失、人員傷亡。大軍作戰也要時間調動。從曆史上看。清朝在西藏用兵需要3個月調兵,62年對印度我們用了三個星期,而現在我們就要與印度賽跑,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進行大軍集結,發起進攻。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的勝利的經驗告訴我們,如何將內地的錢糧、裝備、人員及時的送到戰役的指定地點是戰役取得勝利的關鍵。而保障這一關鍵的關鍵是道路。如何建設、保護道路是擺在中印戰爭時期的首要問題。現在中國需要的是時間,如果連接藏南地區的公路和四川雲南向西藏的交通大大改善了,主動權才真正在我國一方了。
  一直以來,印度對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重視不夠。而基礎設施的薄弱必然影響裝備人員的作用發揮。孫子兵法很早就指出兵貴神速,這也是中國從秦開始居重視修建馳道,驛道的原因。目前,印度到現在對邊境地區的交通投入還很少,良好的地理條件如果不好好利用,不加快速度改善,那麽,再過幾年,印度在邊境屯再多的兵也施展不開。一旦戰爭打響,運送物資的道路或者說戰略機動的交通網肯定是取得戰爭勝利的關鍵。
  俗語說的好,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對越自衛反擊的經驗告訴我們。不在軍事上徹底摧垮敵人的軍事力量和軍事意志,我們是得不到真正的和平的。所以我們要戰者必勝,勝者必久。要將藏南永遠掌握在手中。因此解決西藏的問題就是路的問題。建設好進藏的道路、西藏的公路和鐵路網對于我軍戰略機動消滅印度守軍是關鍵。對于防禦印度反撲也是關鍵。畢竟印度也是大國,我們要有長期和印度僵持的軍事和經濟准備。拿回藏南,拼的不是軍事,而是交通,再就是政治,軍事是最後對拼贏的保證。
  所以,根據川藏鐵路的修建完成時間和墨脫公路修建完成的時間以及後續配套項目完成的時間來推算,如果中國周邊不出現新形勢,國際格局不出現大的變化,中國與印度在藏南問題上的解決時間適合在2013年到2015年之間。
  最後我希望更多的人理解我們的政府,理解我們的領導人的拳拳愛國之心。治國有難處!動者非動,靜者非靜。記住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65688-1-2.html
 
內幕曝光:中國軍方對印度其實早有准備!
 
我國對印度的戰略部署可以分爲兩個方面,一個是國內戰場建設和軍事部署,一個是對印度鄰國的拉攏與支援。印度報紙刊登的主要是後者,吵吵嚷嚷十分熱鬧,但其實前者的作用更加巨大,這才是我們真正有力的威脅。      
國內針對印度的戰場建設主要集中在西藏和新疆西南部地區,近期較大的兩件事情就是青藏鐵路通車和獅泉河機場建設。
    根據公開消息,青藏鐵路每天開12對客貨列車,除去3對客車外能通行9對貨車;從06年7月到07年5月青藏鐵路共計運貨208萬噸,日均6600噸。根據上面的數字可以計算出,如果青藏鐵路進行單向密集運輸,那麽在一個星期內最多能夠向西藏運送6.3萬噸物資,這足以保障我軍5個山地旅持續作戰。也就是說,青藏鐵路開通之後印度再也沒有能力以消耗戰的方式威脅我軍後退。
    青藏鐵路著眼于防,獅泉河機場則是爲進攻准備。該機場位于西藏阿裏地區獅泉河鎮,跑道長4500米,可以起降蘇-27、轟-6、運-8等我空軍作戰與支援飛機;印度整個北部地區都在獅泉河機場半徑1000千米範圍內,也就是說完全處在我空軍航空兵打擊範圍以內。獅泉河機場建成,今後印度在挑釁時就要擔心其北方軍事與民用設施遭到我空軍的打擊,而我國主要經濟和軍事目標都在印度打擊範圍以外,印軍要報複難度完全不同。
    在武器裝備的准備方面,我空軍飛機、陸軍裝甲車都要求具備高原作戰能力。如陸軍的幾款裝甲車大都采用風冷柴油機,並且特別加強了機械增壓功能,以對抗高原稀薄空氣造成的發動機功率下降,以免裝甲車在青藏高原上機動性不足。我軍在西藏還部署了專門用于山地作戰的多功能野戰工程車。
    空軍的蘇-27具備高原起降能力更是報了多次,相關人員甚至拿了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可實際上4000米高度對戰鬥機來說很平常,只要滑跑長度夠、滑行速度快一點起飛毫無困難;我國引進的蘇-27此前之所以不能在高原起飛,是因爲原飛機航電系統禁止在1500米以下高度放下起落架,這只要換個電子插板就能解決,根本毫無困難。所以它申報軍隊科技進步獎的時候都是從作戰口進行申報,而不是從科研口進行。
    我軍部隊的部署也是對印度戰略威懾的一部分。在中印邊境東西兩段,我軍部署了13個邊防團,另有52山地步兵旅負責藏南地區山地叢林進攻作戰,53山地步兵旅負責西段邊境高原地區進攻作戰,第13集團軍第149師(東段)和第21集團軍第61師(西段)隨時入藏提供支援。有這些部隊在,印度人在邊境沖突和中小規模戰爭中占不到便宜。
    爲了保障內地入藏部隊的戰鬥力,我軍研制了單兵氧氣面罩、專用高原食品等特殊裝備,以免因爲高原病而導致部隊官兵出現大面積高原病和高山反應,保證支援部隊可以迅速展開形成戰鬥力。這點雖然不起眼,但卻實實在在的提高了我軍對印度的威懾能力。
    這些是特定針對印度的部署,在其他方面我軍的進步也影響到我國的對印戰略態勢,增強了我國在與印度進行博弈時的手段。
    例如印度與巴基斯坦競相發展彈道導彈,它的烈火-3遠程彈道導彈射程範圍恰好覆蓋我國北京、上海地區,這是在威脅我國不得插手他與巴基斯坦的戰爭。我軍在彈道導彈攔截技術上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多次成功進行攔截試驗,目前水平在世界上僅次于美國(以色列屬于美國技術發展起來的)。我軍如果在西藏地區部署紅旗-9防空導彈,就可以對印度發射的彈道導彈實施攔截,從而降低印度對我的威脅。
    總之,我軍對印作戰准備相當充分,整個西藏地區的軍事部署攻防兼備,一旦開戰立刻就能把戰火燒到印度境內。在大後盾的支持下,我軍邊防部隊在巡邏中也寸步不讓,多次邊境沖突都占了上風,只是國內沒有公開報道而已。
    除了軍事准備的內功,我國在外交上也突出加強了對印度周邊國家的支持和援助,如巴基斯坦、孟加拉、緬甸、斯裏蘭卡等國都接受過我國的軍事援助。
    先看斯裏蘭卡,這個小國位于印度半島南端,從地理位置上看對孟加拉灣和北印度洋都有著很強的控制能力,還能對印度海軍進行有效牽制。尤其是在與位于緬甸的軍事基地配合的時候,可以有效切斷印度安達曼-尼科巴群島與本土的聯系,破壞印度對孟加拉灣的控制。
    我國對斯裏蘭卡的軍事援助主要是武器出口,地面裝備占了大多數,如81式自動步槍、63式裝甲運輸車、WZ551式6輪裝甲運輸車;斯空軍裝備有幾架K-8初級教練機、殲教-5中級教練機、殲7戰鬥機、運-8中型運輸機,海軍則購買了037型獵潛艇。
    雖然斯裏蘭卡進口了不少我國武器,但他受印度的影響很深,斯國內泰米爾猛虎組織和印度境內的泰米爾邦內部人員有某些聯系,印度以此爲借口曾經派兵參與斯裏蘭卡內戰。畢竟斯裏蘭卡緊鄰印度,我們的支援鞭長莫及,所以對他的援助主要是爲了改善兩國關系,避免其徹底倒向印度,在我國的具體遏制行動中參與很少。
    孟加拉國以前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第三次中東戰爭中被印軍占領,此後脫離巴基斯坦獨立。由于該國人多又窮,且領土被印度包圍,所以沒法指望他能做出什麽貢獻,我們也只能是低價出售步槍和裝甲車,拉攏他不徹底倒向印度而已。
    緬甸是我們在東南亞地區的重要軍事合作夥伴。由于曆史的原因,緬甸一直被西方主導的國際社會所排斥,其國內軍政府時刻受到美國支持下的民主派的威脅,必須尋求我國的支持才能維護國家政權穩定,所以中緬關系相對較好。
    我們與緬甸的軍事合作包括軍售、建立軍事基地、扶持代理人等多個方面,層次和規模上遠遠超過與斯裏蘭卡和孟加拉的合作。當面由于緬甸自身貧窮落後,所以我們軍售的武器也大多是一些陸軍用槍械和裝甲車,此外還有強-5攻擊機、上海級和海南級巡邏艇等比較複雜的海空軍裝備。
    雖然我國一貫宣稱我們的軍事政策是防禦性的,從不追求海外軍事基地,但實際上我國早就開始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域建立中小型軍事基地。這些基地以衛星觀測、無線電偵察、船舶補給爲主要目的,通常建在我國感興趣的國家或軍事基地周圍,例如我國在基裏巴斯的衛星觀測站就位于美國西太平洋導彈靶場周圍。
    我國在孟加拉灣的軍事基地包括緬甸科科群島的17個島嶼,上面建設了我國的衛星觀測站、雷達站、無線電監聽站和海軍基地,此外還在柬埔寨的庫克莫島上建立了雷達站和海軍基地。這些基地能夠監聽印軍在孟加拉灣和本土東北部的無線電通訊聯系,監視孟加拉灣上空印軍飛行器活動,並爲我軍進入孟加拉灣的艦艇(尤其是潛艇)提供後勤支援。
    緬甸軍政府目前還無法有效控制全部國土,其境內目前仍然存在多支遊擊隊;這些遊擊隊中部分受到我國的支持,在某些情況下會應我國要求采取一些行動,以配合我國的外交和軍事行動。緬北華人自治政權果敢同盟軍直接就是一小號的解放軍,綠軍裝、小馬紮、大標語、紅錦旗都與我軍是一模一樣.
    巴基斯坦是我國最重要的軍事合作夥伴國,其重要程度還在朝鮮之上,同時我國與巴基斯坦軍事合作的層次與規模也是最高的,遠遠超越其他夥伴。
    在武器貿易方面,巴基斯坦陸軍購買過我國的59式、80式主戰坦克,雙方在88C坦克的基礎上聯合研制了MBT-2000主戰坦克;巴空軍購買過殲-6、殲-7戰鬥機、強-5攻擊機,聯合研制了FC-1“梟龍”戰鬥機,正在商討購買殲-10戰鬥機的事宜;巴海軍購買了4艘F-22P導彈護衛艦;至于較爲隱蔽的雷達、通訊類設備不爲人知,但相信也不會少。
    我國爲了避免印度控制整個南亞,在過去幾十年中不斷給予巴基斯坦各種支持。中巴公路的開通,就是爲巴基斯坦打通了一條戰時生命線,讓我國的援助物資可以源源不斷的進入巴基斯坦,而不必擔心印度封鎖巴基斯坦海運。
    在第三次印巴戰爭發展到東巴被占領,印軍在西段猛攻巴基斯坦重鎮拉合爾,即將突破巴軍防禦的情況下,我國政府向印度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其立刻停火,否則中國政府保留采取一切措施的權力。正是這道聲明迫使印度政府放棄了以武力徹底解決印巴問題的想法,挽救了我國最大的盟友巴基斯坦;這道聲明同時也在沙特阿拉伯引起了巨大反響,改變了沙特老國王對我國的看法,爲十幾年後我國向沙特出口價值36億美元的東風-3遠程彈道導彈開辟了道路。
    不僅在戰略上中巴兩國密切配合,兩軍在戰術層面也有積極的合作。中印邊境西端靠近印巴克什米爾爭議區,邊境線恰好從喜馬拉雅山脈腳下劃過,我國領土比印度一側國土要高出幾千米。于是我軍將遠程對空搜索雷達、三坐標引導雷達等部署到邊境線上,居高臨下的監視著印度邊境線數百千米內的空域,一旦發現印軍飛機出動就及時通報巴基斯坦軍方,引導他們起飛攔截。于是印軍雖然對巴基斯坦防空雷達網百般壓制摧毀,但巴基斯坦空軍總能及時攔截印軍飛機。
    雖然我國出于外交上的考慮很少公布、承認我軍對外合作狀況,但這並不意味著我軍只挨打不還手,更不意味著我國政府都是屬羊的只會吃草。國家的戰略布局一刻也沒有放松。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62339-1-5.html
 
中央對印度戰爭已經收官——印度兵敗是否會用核武
 
最近,關于印度方面的行動不斷,最近一項舉措可以說,中國對印度已經進入戰爭的收官階段:
1、蘭州軍區實行4個師3個旅的長途機動演練,並在高原上實行實彈演習;
2、雲南民兵實行成建制總動員;
3、新疆更換邊疆大吏;
通過這些看似偶爾透露出來的消息,讓我們分析一下:
1、蘭州4師3旅實彈實兵軍演
蘭州軍區作爲,西部邊防、西南邊防的總的後備隊,時刻准備著。這次實兵實彈已經說明作爲戰鬥的第二梯隊,已經做好了充足的准備。同時,也在向阿富汗和一些分裂勢力言明:不許動,動就沒命;
2、由于雲南的氣候特征和藏南的氣候特征非常的相似,都是亞熱帶雨林氣候,只要翻過了喜馬拉雅山,就進入亞熱帶雨林。所以對于作戰、平定,以及實際占領後的,所有工作,只有熟悉氣候,熟悉風土人情,熟悉叢林後勤、作戰的人,才能當此大任,作爲雲南的民兵是再適合不過的了;
3、新疆封疆大吏的變更,除了對最近一段時間工作不力的宣示外,也是對西部邊陲防務的一次集體調整,西部堅決不能亂,只有西部穩定了,才可能保證西南的戰爭順利進行。
現在,擺在印度的面前的只有兩條路:
一個是撤退,至少撤退到中國宣稱的邊界線;
二是盡快向中國闡明,印度在邊界問題上的實際的政治態度,並要做出實際的行動,取信中國政府。
否則,戰爭將不可避免。
印度,將退無可退。下一步,印度將面臨一個巨大的危險選擇——一旦在中印邊界戰爭中失利,印度會不會使用核武器?
前幾天,印度出現了核武器當量不夠的報道,是一種試探,還是爲了將來某一天失利後,不會使用核武器的臺階?
不要忘了,中國是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如果哪個印度瘋狂的政治人物,使用了核武器,那麽中國是不是會義無反顧的,使用相同的手段?
我們將拭目以待,局勢的發展!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61876-1-5.html

中國七大狠招拖垮印度 (2008-10-1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f1337e0100b89q.html

印度調集中印邊境半數邊防守軍舉行大型軍演
  東方網2009年9月18日消息:據泰國Thaindian.com網站報道,印度陸軍近日開始舉行一次代號爲“警惕行動”的大型軍事演習,期間印度陸軍會將部隊部署到查謨和克什米爾及中印東北邊境沿線地區的哨所。
  據一位印度陸軍高級軍官稱:“中印實際控制線近半邊防軍會被部署到前線哨所,而且此次行動將會持續近一個月的時間。”
  報道稱,中國陸軍最近高調啓動了一項有近5萬士兵參演的軍事演習。這次軍演給印度敲響了警鍾,使新德裏意識到北京正在努力提高隨時在西藏地區部署軍隊的能力。因此,就在中國此次軍演開始後不久,印度便開始了其部隊調動行動。
  不過,這位印度軍官卻拒絕承認此舉是印度對中國軍演作出的回應。他表示,印度每年都要在這個時間舉行“警惕行動”軍事演習,旨在維持前線哨所。
  在過去一個月的時間裏,印度媒體一直報道稱解放軍非法闖入查謨和克什米爾拉達克地區,使印度公衆對北京政府的意圖頗感焦慮。然而,新德裏政府則試圖淡化這些事情,稱由于中印兩國對中印實際控制線的不同理解,兩國邊境地區時常發生此類事件。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9-18/0932566389.html
 
逼近中邊界 印空軍首降尼歐馬【聯合報╱編譯林沿瑜 2009.09.20
 
中印邊界爭議由來已久,就在中國部隊最近頻頻進入兩國爭議領土之際,印度一架空軍運輸機18日上午也成功降落在距中國控制區僅23公里的尼歐馬(Nyoma)高地,意味印度空軍未來將可加入此敏感地區的作戰行動。
印度時報報導,18日上午6點25分,印度一架AN-32型運輸機降落在海拔達4054公尺的尼歐馬前進降落基地。
尼歐馬位於拉達克的列城(Leh),隸屬查謨暨喀什米爾省的行政區域範圍。
印度空軍運輸機在尼歐馬成功降落具重大意義,代表空軍可以在短時間內將陸軍的部隊、軍備和後勤物資運至此一敏感地帶,把兩軍種在此進行聯合任務向前推進一步。
此外,由於尼歐馬冬季寒冷、人煙罕至,運輸機將可突破冬季積雪所造成的交通阻礙,讓陸軍作戰行動不受天候影響,甚至可以帶動當地的觀光業。
http://udn.com/NEWS/WORLD/WOR3/5144872.shtml
 
青藏線的秘密:上有武直下有裝甲部隊(2009-09-18 )
  
中印邊境的緊張大家都知道,看起來印度阿三很囂張,但是我們中國人可不是吃素的,就向大家展示今年7月西藏自駕遊幾張路上臨時抓拍的圖片,這可是軍事秘密啊!這個大家可能很難看到吧——
本來中印兩國自2003年以來進行了12輪兩國領土爭端的談判,但除了2005年取得一定進展外,後來的幾次一直都沒有太大進展。所以,爲了給新政府上臺奠定堅實的國內政治基礎,迎合印度國內的激進派別的意願,也爲了今年的談判爭取主動,印度向邊界增兵造成在那裏軍事存在的現實,這樣一方面可以監控邊界的動態,而另一方面可以在談判時以既有的軍事存在作爲籌碼。
印度選在這個時候做出增兵藏南的大動作,除了個印度國內方面的因素外,主要還是看到朝核危機下對中國的可乘之機。由于朝鮮之于中國的無比重要性,朝鮮二次核爆後面對美日韓的強大壓力,中國一定會抽出相當多的力量來應付半島的局勢,否則單以朝鮮之力根本無法抗衡美日韓的聯手。
盡管美日韓抛開中國擅自對朝鮮采取軍事行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如果一旦朝鮮不顧中朝大局,一定堅持要再射遠程導彈,進一步刺激美日韓,那麽也不排除朝鮮遭有限軍事打擊的可能性。如真的這樣,朝鮮半島的局勢將陷入非常複雜的景況,必定會牽制中國大量的戰略力量,將直接導致中國無暇顧及其它方向的異動。印度正是看到這一點,于是趁火打劫,在藏南采取實質性的軍事行動。
面對印度咄咄逼人的架勢,中國是怎麽應付的呢?看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的回答吧:“中印邊界從未正式劃定。盡早解決中印邊界問題是兩國領導人共同確定的發展中印關系的十項戰略之一。我們願通過談判與印方尋求公平合理的解決方案。雙方都應努力落實兩國領導人達成的共識,多做有益于雙邊關系發展的事情。”
顯然,中國主要還是想以和平談判的方式來解決中印之間的邊界遺留問題的,不希望走向除談判外的其他非和平途徑!然而,事實證明這只是中國的一廂情願,因爲印度突然增兵中印邊境表明,印度根本沒有打算要將它占領的中國領土(如藏南,印稱“阿魯納恰爾邦”)還給中國,而只是想通過所謂的談判將藏南“合法”的並入印度,這對中國來說,這樣的結果顯然是無法接受的。
按曆史的經驗,對于以談判爲手段的解決方法,往往急于要談判就是讓利大的一方,而以現在的情況來看,中國就是如此。
因此,爲了中國的國家利益,面對印度的增兵舉動,我們如何應對?雖然說中國對印度在地理條件上占有極大優勢,但這種優勢是在自己有效果的措施下才會有效,如果中國不進行實質行動,而只是幻想以純粹的桌上談判把被占去的土地拿回來,無異于與虎謀皮!既然印度可以這樣明目張膽地以軍事行動來脅迫來達到談判桌上的主動,中國又何須君子!
中國面對有可能來臨的東西雙線夾擊,應當有當機立斷的勇氣,對于朝核,中國可以向中日韓清晰的發出一個信息:制裁朝鮮可以,但動武絕對不行,否則,中國不保證朝鮮不使用核武!
而對于印度,中國可以直接宣布在西藏成立空軍突擊師,以應付未來可能發生的邊境沖突,這對印度來說,空軍突擊師的成立將給其極大的心理壓力,爲中國在談判桌上贏得籌碼是極爲有利的!
 
回應
 
中國面對有可能來臨的東西雙線夾擊,應當有當機立斷的勇氣
 
我們願通過談判與印方尋求公平合理的解決方案
 
樓主火車見的少了.青藏線沒開通的時候,從西寧到格爾木,長期看到一串的裝甲車來來去去的,開通以後,依舊來來去去的,我都看了10多年了
 
別在忽悠了,不是同一次拍的,看看天空的顔色就知道了。
 
樓主說得好!中印邊境指望外交談判是不可能的,只有我們的強硬加實際行動才是上策!
是同一地方拍的,但我告訴大家,我們的裝甲部隊在西藏大批量隱藏,如不信,揍阿三時你們就會看到。
 
那是黑鷹運輸直升機,笨,還好意思標題“上有武直”
這種坦克是老掉牙的59改或69是坦克,不是什麽先進武器。
 
 
印度高官稱媒體過分炒作中國入侵會帶來危險
 
  據2009年9月21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 針對印度媒體最近頻繁炒作的“中國入侵”,19日,印度陸軍參謀長卡普爾、印度外交秘書拉奧和納拉亞南分別表示:中印邊界上所謂的“中國入侵”並不值得擔憂,納拉亞南尤其指出,媒體的密集炒作是危險的,有可能導致難以駕馭的事件或意外。
  納拉亞南19日接受印度媒體專訪時表示,他無法解釋爲什麽會有這麽多媒體大肆炒作這一問題,“一些人可能失去了理智”。印度總理辛格18日對印度媒體也表達了不滿,稱媒體描繪了與事實不符的中印邊界圖景。辛格說,中國軍隊今年“入侵”的次數並不比去年多。印度中國問題研究所所長斯裏馬迪20日對《環球時報》說,印度政府此前也流露過對媒體炒作中印關系的不滿,但如此密集公開地批評媒體還是第一次。
  印度媒體對此則反應不一,《印度斯坦時報》20日說,印度政府周六采取明顯舉措試圖消除彌漫在中印關系上的緊張空氣。而一向主張對華強硬的《印度時報》說,辛格政府試圖給“中國入侵”降溫,但其對華政策招致了印度國內外專家的猛烈批評。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9-21/0920566668.html
 
印度學者稱應提防中國用孫子兵法奪藏南控制權
 
  東方網2009年9月21日消息:印度著名學者Venkatesan Vembu日前在印度Dnaindia.com網站發表評論文章,就中印之間近期出現的邊境摩擦發表看法。他認爲,中印兩國媒體及戰略分析家的偏激言辭進一步強調並加劇了中印兩國邊境爭端。不過,當前印度重點提防的不是中印之間可能爆發的常規戰爭,而是要特別防備威力在戰爭之上的“孫子兵法”。
  他說,兩國多數媒體及戰略分析家曾認爲,中印兩國都不願看到戰爭的爆發,這是因爲中印兩國都是“新興大國”,且仍有無數人在貧困線上掙紮,需要努力發展經濟。而且,目前中國的人均GDP排名很低,印度排名則更差,比佛多角和剛果還低。不過,這種評論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他認爲,公平地說,雖然中國邊防軍曾多次非法進入印度境內,但在有關阿魯納恰爾邦(中國稱其爲“藏南”)的問題上,印度面臨的真正威脅卻並非來自戰場:中國的策略源自中國古典軍事著作——《孫子兵法》。該書爲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子所著,他在書中強調要“不戰而屈人之兵”,“兵者,詭道也”。目前,中國正在推行這種戰略:通過非法入境,中國的戰略家已成功地使阿魯納恰爾邦問題“國際化”,並突出了該區是“有爭議的領土”這一問題。
  他還舉例說,亞洲開發銀行計劃向阿魯納恰爾邦水利工程貸款6000萬美元,中國對此表示強烈不滿,認爲這對中國領土構成了侵犯。雖然這一貸款最終獲得通過,但中國要求亞洲開發銀行必須在貸款框架文件內附加一份“棄權聲明”,不得對阿魯納恰爾邦的政治地位發表評論,這就代表著亞洲開發銀行承認該地區是“有爭議的領土”。
  他認爲,臺灣的經曆就形象地證明中國《孫子兵法》的功效。如今,在阿魯納恰爾邦的問題上,印度也要同中國的孫子兵法較量。自1945年聯合國成立之日起,臺灣就代表中國出席了聯合國會議。然而,聯合國卻在1971年取消了臺灣的席位。這是因爲此前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曆史性的訪問了中國,並與毛澤東簽署了中美協議,聲稱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如今,雖然臺灣在國際上享有事實上的“獨立”,但由于中國大陸的反對,臺灣在聯合國或其他國際組織中卻不享有成員國地位;臺灣只同20多個小國建立了正式“外交”關系,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也是以中華臺北而不是臺灣的身份出賽。換而言之,中國不費一槍一彈,僅在國際上用其“無形投射的力量”就對臺灣地區成功地進行了“孤立”。
  因此,現在中國經濟對國際的影響日益擴大,這自然也包括對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之類的國際金融機構的影響力。因此,印度在阿魯納恰爾邦問題上也將面臨成爲“孤立主義者”的壓力。
  他最後稱,雖然有“籬笆築得牢,鄰居處得好”這種說法,但加強邊界防禦卻抵擋不住來自外交和政治方面的壓力。而當前,印度在阿魯納恰爾邦問題上遇到的真正威脅正是如此。所以,印度不應只提防中印之間可能爆發的常規戰爭,還要特別防備威力在戰爭之上的孫子兵法。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9-21/0931566672.html
 
藏南地區中印“軍事失衡” 中國如何應對?
 
2009年8~9月,分別隸屬于解放軍沈陽、蘭州、濟南和廣州4個軍區的4個陸軍師(每個師的參演兵力平均都在萬人左右)在總參謀部的統一部署下,拉動到本戰區以外的合同戰術訓練基地,在陌生地區與“敵人”展開對抗。七大軍區中沒有參演的是成都、南京和北京軍區。北京軍區拱衛京城,南京軍區作爲對臺的主力軍和主戰場,都不會輕易將部隊外調,它們的缺席可以理解。廣州軍區雖然承擔著對臺作戰的重要戰略任務,卻也參加了此次跨區調動,可爲什麽成都軍區偏偏缺席呢?聯系8月7日重開的中印邊界談判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以及近期印軍在中印邊境一線動作頻頻,很容易想到此次跨區調動的戰略意圖,即檢驗未來我軍在中印有爭議的藏南地區作戰的能力。
  1962年以來的軍事平衡
  毛澤東曾用一句話概括中國在1962年中印邊境沖突中的主要目的和意圖——“要打就打出30年的和平”。不理解這句話以及這句話所處的時代背景,就無法理解那場特殊的戰爭。乃至後來許多人在評論這場戰爭時惋惜地認爲,中國當時在中印邊境東段不應該撤退得那麽徹底,特別是在達旺地區,如果固守達旺以南的西山口,在軍事上是完全守得住的,爲什麽要放棄呢?
  對于中國而言,1962年的戰爭實在是迫不得已。中國剛剛經曆了3年大災荒,在北方與蘇聯的關系不斷惡化,東南方向正值第三次臺海危機,而同爲“第三世界”大國的印度此時偏偏在我藏南地區推行所謂的“前進政策”,盡可能地在爭議地區設立軍事據點以造成事實占有,其中某些哨所甚至設立在中國哨所的後方。印度總理尼赫魯當時之所以冒著戰爭的風險推行“前進政策”,主要原因在于當時印度情報機構的評估認爲,中國在當時的局勢下不會對印度的“前進政策”作出激烈反應,也不會得到來自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任何支持。
  在印度國內,反對的聲音來自軍方。一些高級軍官意識到印度尚未做好與中國進行一場戰爭的軍事准備,但他們反對的理由也僅僅是認爲印軍准備不夠充分,而沒有提出令人信服的對雙方戰力的評估。于是尼赫魯忽視掉了反對意見,任命了一些順從的軍官來取代反對開戰的軍官。
  最後,正是由于印度對中國的缺乏了解導致了印度的慘敗。當然,如果戰爭曠日持久,對中國而言將是難以承受的巨大消耗,因此,默許印度在戰後依然將前沿哨所推進到“麥克馬洪線”,實在是不得已的對印度的安撫。通過暫時的讓步,中國避開了與印度的長期糾結,因爲藏南地區畢竟不是當時中國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至于邊界爭端,在當時的條件下幾乎不可能取得任何對中國有利的進展,只能留待日後國力強盛之時再行解決。
  盡管印軍戰後依舊回到了“麥克馬洪線”,但這場戰爭成功展示了中國的軍事實力,給印度造成了巨大的威懾,使得印軍在後來近40年的時間內都在考慮如何防禦中方在邊境地區的再次進攻。40年來,中國在邊境地區的軍事優勢和印度對藏南地區的事實占有,兩者之間構成了一個微妙的平衡。
  印度陸軍新戰略引發軍事失衡
  2004年,印度陸軍出臺了新的軍事學說,即“冷啓動”作戰理論。“冷啓動”這個詞來源于計算機行業,“冷啓動”作戰理論即指軍隊能夠像計算機的冷啓動一樣,不需要“預熱”便可短時間內完成動員、集結和戰時部署,並對敵人發動先發制人的進攻打擊。
  “冷啓動”作戰理論的出臺,意味著印度陸軍奉行了40余年的對華消極防禦思想終于被摒棄,取而代之的是強調主動進攻、快速反應、靈活機動的積極防禦思想。由于強調“先發制人”,該作戰理論還具有一定的侵略性和威懾性。按照以前的“拒止威懾”戰略,中印之間的戰爭模式應該是“中方發動進攻侵入印度領土——印方大規模集結部隊反擊——印方成功將中方入侵部隊逐出國界線外”;而按照“冷啓動”作戰理論所主張的“懲戒威懾”戰略,中印之間的戰爭模式變成了“印方發現中方入侵迹象——印方侵入中方領土並占領防禦陣地——印方取得戰場優勢並成功粉碎中方入侵企圖”。
  該作戰理論的提出具有相應的時代背景。印度在1990年代初進行了經濟改革,經濟實力得到了一定的解放和發展,特別是進入21世紀後,印度綜合國力加速上升,巴基斯坦對印度的現實安全威脅不斷減弱,客觀上促成印度的軍事戰略重心由西向東、由陸向海偏移。今年7月6日,印度財長慕克吉向人民院提交了總額爲1.41萬億盧比(約合280億美元)的2009~2010年財政年度軍費預算報告,該預算較上一年度增長24%,被認爲是印度自獨立以來國防預算增幅最大的一次。
  印度陸軍“冷啓動”作戰理論和“懲戒威懾”戰略,要求印度陸軍在中印邊境前沿地區維持常規軍事優勢。爲此,印度陸軍近年來在中印邊境動作頻頻,包括大力擴充負責邊境防務的三大准軍事部隊和正規陸軍。據《印度時報》今年3月報道,印度擬在2010年前爲其中央准軍事部隊新征13.5萬人,新組建123個營,屆時中央准軍事部隊總兵力將達到近100萬人。印度前陸軍參謀長、“阿魯納恰爾邦”(即中國藏南地區)邦長J?J?辛格今年6月8日向媒體披露,印度未來幾年將在中印邊境增加部署2個師以及炮兵、醫療、通信和工程支援部隊,每個師大約2.5萬~3萬人。兩天後的6月10日,“阿魯納恰爾邦”向印度國防部移交了8處前方機場的控制權。而據《印度快報》今年7月報道,印度陸軍正向錫金北部地區部署重型坦克和裝甲運兵車。8月新德裏中印特別代表第13次會晤結束後,印軍方宣布將建立沿2000公裏邊境線的全球衛星導航監控系統。
  對印度而言,“懲戒威懾”戰略是針對中國的一步先手棋。在中印戰略競爭的大棋局中,中國在邊境地區的軍事優勢是中國的一個重量級棋子。未來一旦臺灣問題得到解決,中國將極有可能騰出力量武力收複藏南地區。對于這一點,印軍也有清醒的認識。據《印度斯坦時報》2009年3月報道,印度陸軍3月23日~25日舉行了代號爲“神聖矩陣”的秘密軍演,背景假想便是中國在2017年左右進攻印度。按照“懲戒威懾”戰略,印軍在此次秘密軍演中必是先發制人攻入中國。
  “懲戒威懾”戰略表明,印軍試圖通過在中印邊境地區獲取常規軍事優勢,消除中國在陸地上的安全威脅。隨著印軍新戰略不斷落實和推進,印方同時獲得了邊境軍事優勢和“事實占有”兩大砝碼,中印邊境的軍事天平一度失衡。如何構建新的軍事平衡,成了擺在中國軍隊面前的緊迫而現實的安全問題。
  中國軍隊的調整應對
  印軍爲了落實“冷啓動”戰略,逆裁軍潮流而動,進一步擴充軍隊數量,大量陳兵邊境,隱隱讓人看到冷戰的影子。另一方面,在強調軍事變革的今天,增強部隊的單位戰鬥能力已成爲許多國家的建軍任務。中國陸軍在不斷裁減的同時,也在不斷增強戰鬥力。印度過于自信的主流戰略家們似乎看不到這一點,依然相信印軍最終將取得常規軍事優勢。實際上,在印軍赤裸裸增兵邊境的同時,中國軍隊舉行了數次跨戰區、多軍種演練。由于地理因素的影響——在西藏養活一個士兵的成本是內地的5倍以上,部署的部隊越多,後勤補給的成本就越是加倍上升——中國軍隊沒有選擇在邊境上與印度頂著幹,而是重點演練“迅速集中跨戰區的多軍種兵力”,以便在特定戰區構成常規軍事優勢,並贏得一場局部戰爭。
  例如2008年9月,濟南軍區某摩步旅在海軍艦炮、空海陸三軍航空兵的強大火力支援掩護下,由山東半島“跨戰區”開至遼東半島某山地,與“藍軍”部隊展開了激烈對抗。這次參演的軍兵種之多、作戰力量要素之全,是近年來演習中少見的。濟南戰區之外,來自其他戰區的海空軍部隊也直接參加了這次演習和相關保障。今年8月11日起,我軍舉行建軍以來首次大規模的跨區實兵檢驗性演習——“跨越-2009”系列跨區實兵檢驗性演習。機動過程中,部隊除乘坐空軍運輸機外,還將協調動員、征用較多數量的民航客機和貨機,這在中國軍隊演習史上還是第一次。對此,印度海軍參謀長蘇裏什梅赫塔擔憂道,中國正在打造一部“可怕的軍事機器”,印軍現在完全不是中國人的對手。
  除了適時調整軍隊陸上建設方向以外,在大多數軍事觀察家看來,中國的航母建造工程也已經開始,數量應該在2~3艘。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總編輯平可夫今年6月表示,據參與有關項目的東歐造船專家透露,中國今年將在上海江南造船廠興建首艘航空母艦,名爲“北京號”。過去,中國在是否建造航母的問題上一直十分謹慎,並主要將精力集中在核潛艇的建設上,這一方面是因爲航母的建造和維護費用十分巨大,但更主要的還在于僅僅靠建航母是無法縮小與主要戰略對手美國之間的差距的。而隨著印度的戰略重心不斷向中國轉移,以及南海問題日益突出,建造航母的現實性與迫切性逐漸凸顯出來。相信憑著中國的綜合國力優勢,在未來數十年裏,中國的國産航母可以把印度的國産航母壓下去。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73239-1-1.html
 
亞洲下場戰爭是"水戰爭"? 水資源影響世界 2009年08月29日 中國國防報 
 
    近來,有一條新聞在網際網路上引起很大關注,那就是印度媒體一再炒作中國開發利用西藏水資源,聲稱這可能成為比中印領土爭端更嚴重的“戰略問題”。
    無獨有偶。俄《側面》周刊也指出,當世界的目光多集中在居高不下的石油價格上時,殊不知水資源也正日益成為影響世界,尤其是亞洲局勢動蕩的重要因素。而且,用水爭端還可能進一步發展為全面戰爭。
 
    印存心卡三國“脖子”
 
    西方學者公認,亞洲最易發生“水戰爭”的是南亞,而最有可能首先訴諸于武力解決的莫過于印度。在南亞7國中,竟然有3個國家——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都和印度之間有用水爭端。
    眾所周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爭端主要集中在克什米爾領土問題上,但水資源的爭奪,也稱得上是印巴衝突的潛在催化劑。
    發源于印度、下遊經過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是世界最大的灌溉係統,總灌溉面積達2000萬公頃。1960年,印巴簽署《印度河水使用協議》,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兩國的用水爭端,卻沒有解決兩國在烏拉爾大壩問題上的長期分歧。
    自1985年以來,巴基斯坦就一直反對印度在傑赫勒姆河上修建烏拉爾大壩,巴方稱印度此舉違反了《印度河水使用協議》的第1條第11款,該條款規定,禁止任何一方進行可能改變河水流量的人工工程。更重要的是,巴方認為此舉威脅了自己的安全,因為印度可由此截住河水,不讓其流往巴基斯坦。
    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研究員安德魯認為,印度可能已經意識到,水遠比原子彈更容易讓巴基斯坦屈服。
    而據外媒報道,在東北部地區,印度早已管住尼泊爾、孟加拉國的“水龍頭”。
    位于印度與尼泊爾西部邊境之間的馬哈卡裏河,于1816年被定為尼印兩國邊界。尼境內的河流,每年約有8300萬千瓦的發電能力,其中大部分輸往印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印度總理普拉昌達執政期間,印度準軍事部隊突然佔領馬哈卡裏河北岸兩塊有爭議土地,被尼泊爾指責為企圖霸佔界河水量。
    與之相比,印度和孟加拉國對恒河水量的爭奪就更激烈了。孟加拉國媒體長年痛斥印度以鄰為壑,單方面修建河堤,導致180公裏恒河河岸毀壞,另外印度擴建1970年完工的法拉卡大壩,也使恒河水在孟加拉國的流量進一步減少。
    事實上,印孟兩國已多次在水資源和領土問題上大動幹戈,2005年4月16日,印度安全部隊企圖在鄰近孟加拉國的阿考拉地區,沒收孟加拉農民的取水灌溉設備,遭到孟國步槍隊的阻攔,雙方發生激烈武裝衝突,造成印方一名高級指揮官死亡,2名士兵受重傷。孟加拉國一再警告印度,新德裏要想主宰恒河,那就是對1億多孟加拉國人民的宣戰。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9-08/29/content_11961873.htm 
 
印度警告中國:中國截流雅魯藏布江 將引發戰爭!
 
世界最大水利工程 南水北調全線受阻
 
  中評社北京2009-7月15日電/全球最大的水利工程—中國南水北調工程未通水先缺“水”,近日傳出全線推遲的消息:開工近7年的中線由於開徵地拆遷、移民補償及生態配套等問題,導致項目投資不足,長江水將推遲4年進京;最早開工的東線一期工程,亦因水源污染成本的增加,通水時間被迫從2007年延至2013年;而計劃以隧洞貫穿巴顏喀拉山從而引長江上游之水入黃河的西線工程開工日期,也遲遲未定。記者從多個渠道獲悉,原計劃2010年開工的西線工程,已經如期開工無望,甚至何時開工也是未知數。
  對於5,000萬元撥款為何沒有落實的問題,談英武無法確定。但這位從事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研究50多年的老專家認為,即使沒有這筆撥款,西線工程的前期研究工作也不會輕易停止,因為西線工程是整個南水北調工程的一部分。他表示,目前西線工程仍處於建議書制定階段,預計一兩年內有望完成,也就是說,工程建議書完成的時間將比預期晚了5-6年。即使今年項目建議書獲得通過,後續工作大概需要8年時間,西線工程最早也要2017年才開工。但在原規劃中,2015年西線工程一期通水。 
  談英武介紹,水利部01年審核通過了黃河水利委員會提交的《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規劃綱要》,將這個構想具體化為打造一條海拔3,500米的“天河”,用人工隧道將170億立方米長江上游水浩浩蕩蕩送入黃河上游。按2008年價格水平預計,未來40年內造價達3,040億元。這堪稱中國有史以來最宏大的水利工程
 
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論證 研究半世紀共157個方案
http://news.sohu.com/20050322/n224792726.shtml
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無可替代?
http://news.sohu.com/s2006/06daxixian/
中央關注“大西線工程”提議 百名將軍支持2006年07月27日
http://news.sohu.com/20060727/n244477137.shtml
國外調水
http://www.nsbd.gov.cn/search/search.wct?channelid=1209
大陸環境危機 
 
軍備競賽再起 印度宣布星戰計畫【聯合報╱王先棠07.12.15
 
印度計畫三年內為境內各大都市建置能在大氣層外攔截敵方飛彈的「彈道飛彈防禦系統」。軍事觀察家認為,這個「印度星戰計畫」恐刺激鄰國展開新一波軍備競賽。
 
印度擬研制可摧毀低軌道衛星太空武器
 
  中新網2010年1月4日電 印度首席國防科學家3日表示,印度已開始整合技術,將研發一種太空武器系統,用以摧毀敵人部署在地球低軌道的衛星。
  據“中央社”報道,印度國防研究暨發展組織主席薩拉斯瓦特(V. K.Saraswat),在印度西南部克勒拉省(Kerala)首府德裏凡德朗(Thiruvanathapuram) 舉行的印度國防科學會議中,做了上述的表示。
  他指出,研究太空安全將是今後一項重要的課題,印度不能在這方面落人之後。不過,薩拉斯瓦特也表示,印度僅是開始整合相關的技術,目前還未計劃進行任何實驗。
  兼任印度國防部長科學顧問的薩拉斯瓦特表示,通常在地球低軌道運行的衛星,主要用來在網絡中心戰爭中,引導攻擊敵方的太空資源,因此摧毀這類衛星,可以保護自己的太空安全。
  要具備這種嚇阻能力,就必須研發一種衛星殺手武器。薩拉斯瓦特說:“印度的彈道導彈防禦計劃,就正在進行這樣的研究。”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1-04/0817579484.html

民主的印度 就是好印度?>中國時報 2007.04.24郭崇倫

國際政治理論中,有一派說法,沒有理論根據,卻流傳甚廣,到現在還找不到反證,就是「民主國家之間不會有戰爭」。
但是印度是個問題。僅僅在十天內,新德里就分別測試了兩種可以攜帶核彈頭的飛彈,十二日首次試射成功「烈火三型」(Agni-3)洲際彈道飛彈,航程三千公里,可以加長到五千公里,北京、上海都在其射程內,可以攜帶一點五噸核彈頭,這是印度最自豪的戰略武器。
廿二日印度又試射了可以攜帶三百公斤核彈頭的「布拉莫斯」(Brahmos)巡弋飛彈,這是俄羅斯與印度共同研發的,已經測試過多次,技術成熟,速度最高達二點八馬赫,而且可以從潛艦、戰機上發射。
如果北韓試射這兩類飛彈,馬上會引起週邊國家的不安與抗議,但民主的印度這樣做,卻沒有招致激烈反應,美國國務院被問到此事,只說希望亞洲國家不要引發地區的不安,進一步詢問這型飛彈的測試,美國接受印度「烈火不會量產」的解釋,僅輕描淡寫的表示,這與過去印度已經有的飛彈科技,並沒有什麼差別。
但真正讓大家擔心的,是印度的核武發展。長久以來,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核武競賽,就是世界擔心的焦點,印度拒絕簽署「禁止核武擴散條約」,不讓國際原能總署派人核查,如果換成是伊朗,老早遭致聯合國安理會的制裁,但是因為印度是個民主國家,歐美各國不認為具威脅,僅部分杯葛。
美國政府去年竟然還安排了一個讓印度下台的機會,承認它擁有核武,讓它保留軍事核設施,只把非軍事用途的設施列入國際監督,這引發全世界大譁,批評美國雙重標準,布希則在簽署法案時辯解說:「美國與印度是自然的(民主)夥伴,這個法案可以讓印度加入全球防止核武擴散的工作」。
可是印度得寸進尺,要求可以對核電廠的燃料再處理,同時要美國轉移濃縮鈾與鈽再處理技術,無論是鈾或鈽燃料,都是可以用來製造核彈的,但最讓美國難以忍受的是,印度要求不得限制核武測試。
布希政府簡直氣炸了,一年多來,接連三輪談判都沒有結果,印度所使出的,就是北韓擅用的「邊緣策略」,壓迫美國讓步,否則不惜讓布希僅有的外交成就破產,國務次卿柏恩斯本月底正準備動身訪問印度,希望能夠談出個妥協方案。
在中東的以色列,與印度一樣,民主但野心勃勃,為了國家與民族的生存,可以不惜使用所有手段,傳說以色列已經有了核武,但是歐美國家連問都不敢去問,完全接受以色列「不否認,也不承認」的態度,怕以色列真的承認了,又來一個棘手問題。(楨註:如上所言:民主和人權全都工具。美國要用印度圍堵中國。)
 
印度前防長暗助台灣研發核武【中央社07.11.08

最新一期「亞洲週刊」引述消息透露,現為印度國會議員的前國防部長費南德斯(Shri George Fernandes),曾經多次秘密訪問台灣,幕後牽線由印度暗助台灣研發核武。但台灣國防部官員表示,台灣絕不會發展核武。
 
印度計劃五年內發展AIP潛艇稱不排除國際合作
 
图文:印度向法国订购的鲉鱼级潜艇
印度向法国订购的“鲉鱼”级潜艇将于2012年至2017年交付 
 
  中新網10月4日電 印度國防研究發展組織3日表示,印度希望在四至五年內發展一種裝備“不依賴空氣的動力裝置(AIP)”的先進動力潛艇,可以較傳統的柴電潛艇延長五倍的水下續航力,進而大幅提升戰力。
  據“中央社”報道,在一項軍事研討會的休會時間,國防研究發展組織研發室首席控制長比拉依向媒體表示,這項研發工作目前已在國防研究發展組織設在孟買的海軍材料研究實驗室進行。
  他說,實驗室已開發出若幹氫燃料電池,將作爲改善柴電潛艇的動力使用。據比拉依表示,迄至目前僅有一、兩個國家在研發潛艇用氫燃料電池。
  傳統使用柴電推進系統的潛艇,必須經常浮出水面,或是到達潛望鏡深度,利用呼吸管進行換氣動作,以增加續航力。但相對的,這樣經常的換氣動作會暴露潛艇位置,降低作戰能力。
  近年各潛艇生産國都致力AIP系統的發展,期望能提升傳統柴電潛艇的戰力。所謂 AIP式推進系統,就是讓傳統柴電潛艇不必仰賴外部空氣進行發電工作,直接在水下自行産生足夠電力來推動電動馬達,進而推動潛艇,減少換氣動作,延長水下續航力。
  據比拉依表示,傳統柴電潛艇利用絕氣式推進系統,可在水下巡航二十至二十五天,較一般傳統柴電動力潛艇可延長五倍的水下續航力,進而大幅提升戰力。
比拉依同時表示,鄰近的巴基斯坦在上月已和法國達成一項軍事交易,由法國提供裝備AIP推進系統的“阿戈斯塔”傳統柴電潛艇,但印度決定自行研發這種推進系統技術。
  不過,他表示,印度也可能尋求和法國或其它國家合作,發展更佳的AIP式推進系統,以便將來安裝在印度向法國訂購的六艘新型潛艇上。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0-05/1021523912.html
 
另參本館<世界四款出口型常規潛艇性能對比>
 
印度擬裝備30艘先進潛艇打造亞洲第一水下艦隊
 
  據《印度時報》9月26日報道,印度國防部高層日前透露,印度海軍已經向全球的潛艇制造企業發出招標意向書,決定在未來數年內再采購6艘以上的新式常規潛艇。
  此次,印度軍方選擇向法國、俄羅斯和意大利的主要潛艇制造商尋求幫助,國防部官員稱:“我們目前正等待全球各大潛艇制造企業的回複。”而根據遠期規劃,印度總共將裝備30艘最先進的常規潛艇。屆時,該國將擁有一支在亞洲首屈一指的水下打擊力量。
  現在,已有6艘潛艇正由法國政府控股的防務企業和印度馬紮崗造船有限公司聯合建造。“當首批6艘‘天蠍座’級潛艇加入印度海軍以後,印度將追加另外6艘。”消息人士稱。當這兩批潛艇全部完工以後,新德裏還將繼續采購更多的潛艇,預計將在3~4年內制訂具體采購計劃。爲確保産能,印度海軍打算再建一所造船廠以滿足需求。到2018年,首批6艘潛艇將全部形成戰鬥力。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0-02/1045523735.html
 
印度國産核潛艇取名殲敵號 建造時間長達11年 2009年07月26日 環球網
 
印度国产核潜艇剖面图。来源:新京报
印度國産核潛艇剖面圖。來源:新京報
 
图为俄罗斯“阿库拉”级Nerpa号核动力攻击型潜艇。来源:人民日报
圖爲俄羅斯“阿庫拉”級Nerpa號核動力攻擊型潛艇。來源:人民日報

  據環球網報道:經過長達11年的建造,印度首艘國産核潛艇終于要下水了。臺灣媒體26日報道,印度總理辛格夫婦將于27日在印度東南部安得拉邦濱臨孟加拉國灣的維薩卡帕特南港海軍船塢,爲印度第一艘國産核潛艇舉行下水儀式。
  據報道,印度國防部長安東尼也將參加這項儀式。不過,據印度官員表示,明天所謂的核潛艇下水儀式,只是將海水放入幹船塢裏,潛艇依然留在船塢的架上,不過,總理的夫人將會依據印度海軍習俗,在艇艏敲破一只椰子。
  官員表示,“下水”儀式舉行後,依計劃核潛艇將會在幾天內被拖離船塢,初期先在港口內進行船塢與停泊點之間的安全試航,幾個月之後,如果所有系統表現正常,包括核反應堆運作,海軍將會在明年出港試航,包括試射導彈等項目,預期2011或2012年正式成軍。
  據海軍要求匿名高級官員說,將來成軍後的核潛艇指揮系統,海軍人員只負責操作和保養,所有與核導彈有關的事務,都會交由隸屬總理府的印度核子指揮當局控制。
  這艘建造時間長達11年的核潛艇,取名“殲敵號”,造價達320億盧比(約64億美元),也是印度獲得俄羅斯設計者授權制造3艘核潛艇中的第一艘,排水量5000噸,艇長104米,寬10米,水下航速22節,水面航速25節,以一座重水反應爐爲動力。
  印度核潛艇計劃始于1976年,也就是印度首次進行地下核子試爆後的第三年,由印度國防研究發展組織和印度國家原子能署合作進行。但初期由于在核潛艇專用的核反應器大小以及制造適合這型反應器使用的鈾燃料問題上遭遇瓶頸,使得潛艇工程嚴重落後。
  據俄新社報道,“阿庫拉”級Nerpa號核動力攻擊型潛艇將于2009年底服役俄羅斯海軍並租借給印度。
 
  印度欲打造核潛艇艦隊
 
  “查克拉”是印度古代神話中戰神的名字,該名字曾經被賦予上世紀80年代印度從前蘇聯租借的一艘“查理I”級核潛艇。據悉,“查克拉”的設計參考了俄羅斯的“阿庫拉”級核潛艇,反應堆由英迪拉?甘地原子研究中心研制。
  下水後,“查克拉”核潛艇的核反應堆和船體結構將接受嚴格測試,艇上設備也要經過安裝調試。如果一切順利,這艘潛艇預計明年年底正式服役。
  海基核投放能力仍有限
  雖然印度忙于研制核潛艇與潛射核導彈,但印度在構建“三位一體”核力量方面還存在諸多難題。
  曆史上印度國防工業素以“失敗次數之多,浪費金錢能力之巨而無可匹敵”,再加上本國工業基礎差,與發展核潛艇相關的核反應堆堆芯、艇體耐壓殼、固體火箭發動機、制導陀螺儀、核彈頭小型化等技術在印度兵工廠裏根本無法實現,只能依賴從俄羅斯和以色列進口。巴基斯坦《亞洲安全評論》指出,印度“有世界最棒的概念設計師,但也有世界上最差勁的制造車間”,制造能力差成了印度發展核力量無法逾越的障礙。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7-26/1105560655.html
 
陳虎:印國産核潛艇戰術核威脅限于印度洋海域2009年07月17日新華網 

  編者按:據報道,印度某高級官員日前表示,印度第一艘國産核動力潛艇"查克拉"號將于7月底下水試航,明年進入服役。
  那麽,印度第一艘國産核動力潛艇究竟是什麽樣的?它的性能如何?何時形成戰鬥力?本周《陳虎點兵》將爲您揭開圍繞著這艘核潛艇的六大謎團。
 
  謎團一:這是一艘怎樣的核潛艇?
 
  印度的這艘核潛艇是戰略核潛艇還是飛航導彈核潛艇,還是攻擊型核潛艇?
  這艘核潛艇是飛航導彈核潛艇的可能性很大
  印度曾經從前蘇聯租借過一條核潛艇,名字和現在這艘國産核潛艇同名,也叫"查克拉"號,是前蘇聯的C級核潛艇。
 
謎團二:這艘核潛艇的性能如何?   
謎團三:核潛艇的國有化程度有多高?
謎團四:何時形成戰鬥力?形成戰鬥力還需十年左右
謎團六:國際反響爲何平淡?
   實際上,這個問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際輿論話語權。也就是說,國際輿論的反響取決于掌握輿論控制權的國家願不願意形成輿論反響。換句話來說,現在西方媒體在世界範圍內屬于強勢媒體,如果他們願意形成一個強勢的輿論反應氛圍的話,他們就會控制這個輿論,使輿論的反應很熱烈;反過來頭來,如果他們不希望就這個事件造成很大的輿論聲勢,他們就會控制這種力度。
  我們也可以換一個角度來看。如果不是印度,而是伊朗或者是朝鮮宣布首艘國産核潛艇即將下水,那麽國際社會的反應就絕不會如此平淡,會看到一些經濟、外交、軍事上的制裁與壓力,甚至是戰爭的威脅。
 
印度國産核潛艇反應堆武器等主要系統均未安裝?
 
  [據strategypage網站2009年8月31日報道] 印度第一艘核潛艇"INS Arihaut"在7月下水,但是沒有安裝反應堆,反應堆的安裝可能還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現在還不清楚"Arihaut"的反應堆將是一個什麽狀態。了解的情況是,"Arihaut"沒有用自己的動力行駛(因爲它沒有),而且明顯的是它沒有裝備武器,其他主要系統可能也沒有。一旦"Arihaut"有可以工作的反應堆和武器系統,它就要在正式服役之前進行多達兩年的試驗和海試。
  "Arihaut"的基礎是俄羅斯"查理"II潛艇,有垂直發射管,長度足夠發射巡航導彈。租借的俄羅斯"阿庫拉"II潛艇將來主要作爲印度新核潛艇力量的訓練船。
  印度新的核潛艇顯然要建造5艘,它們的核動力部分在開發緊湊的輕水堆技術,使反應堆能夠裝在潛艇上。相比其他核潛艇的標准,85 MW反應堆使"Arihant"動力不足,"Arihant"設計的最高時速爲55 km/小時。(核信息院 哈琳)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9-02/0906564468.html
 
中印海軍比拼:造航母印度領先 潛艇中國占優
 
中印海军比拼:造航母印度领先潜艇中国占优
    印度国产什瓦里克级效果图,兼具塔尔瓦级、拉斐特级和德里级的特点 
 
印度国产轻型航母计划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王啓超報道:美國合衆國際社亞洲在線08年7月5日刊發文章,對中印兩國海軍力量進行了對比:
  潛艇方面中國遠遠領先印度
  文章說,經過了十年的穩步努力,中國和印度的海軍均取得了重大的質的發展,但就潛艇而言,無論是攻擊核潛艇潛艇還是戰略核潛艇,中國都遠遠領先于印度。
  文章說,中國已經建造了兩艘094型彈道導彈核潛艇和兩艘093型攻擊核潛艇,它們分別配備或者即將配備了巨浪-2和巨浪-1M型潛射彈道導彈。
  相比而言,印度只是准備在今年年底接收一艘俄制阿庫拉級核潛艇,用作試驗目的。今年2月,印度進行了一次K-15潛射彈道導彈發射試驗,該型導彈設計射程700公裏,可以攜帶核彈頭。
  常規潛艇方面,中國海軍占據明顯的領先地位。中國海軍已經裝備了兩艘元級潛艇,大約10艘宋級潛艇、4艘基洛級877型潛艇和8艘基洛級636M型潛艇。
  印度海軍的潛艇部隊包括20余艘基洛級636型潛艇和4艘1500噸級的209型潛艇,印度最雄心勃勃的計劃是根據許可協議在其馬紮岡船廠建造鮋魚潛艇(代號P-75)
  首批6艘P-75將進口部件組裝,根據計劃印度將在2012年前獨立組裝首艘P-75型潛艇。此後將以年産一艘的速度生産,整個項目將在2017年底完成。
  文章評論說,印度的最新計劃顯示,印度海軍將接收總共12艘鮋魚級潛艇。但就建造技術和生産工藝方面,尤其是潛艇建造的切割、焊接、噴漆等工序,中國要遠遠超過印度。
  印度艦艦導彈的整體技術水平要高于中國海軍
  文章說,由于印度和俄羅斯聯合研制了射程可達290公裏的“布拉莫斯”型超音速多功能巡航導彈,印度海軍艦對艦導彈的整體技術水平要高于中國海軍。根據印度海軍的計劃,印度正在建造的水面戰艦就將裝配“布拉莫斯”型反艦巡航導彈。
  文章說,過去十年來中國海軍新增了兩艘051C、兩艘052B、兩艘052C、4艘956E/EM和一艘051B型導彈驅逐艦,這些艦艇的滿載排水量都超過了6000噸。此外,還新建了6艘054/054A型護衛艦。上述水面艦艇構成了現代中國海軍的主力。
  過去十年來,印度海軍新入役了3艘“德裏”級導彈驅逐艦和3艘4000噸級的1135.6型護衛艦,後者還裝配了射程達300公裏的俱樂部-N型反艦導彈,印度海軍還接收了滿載排水量達4500噸的16A型護衛艦,該型艦裝配了16聯裝KH-35型反艦導彈。
4000噸級導彈護衛艦,印度稍占技術優勢
  文章評論說,綜合比較一下,就6000噸級以上的水面戰艦的建造而言,中國目前暫時領先印度,但在4000噸級的導彈護衛艦建造上,中國和印度旗鼓相當,印度還稍稍占據技術優勢。
  印度海軍裝備了一艘2.8萬噸級的“競技神”號(Hermes,印度改成維拉特號)航母,該航母配備了12架“海鷂”MK.51型艦載機,很明顯,在運用航母方面的經驗方面,印度海軍肯定超過中國海軍。
  關于在建的水面戰艦,印度的雄心似乎比中國更強。從2007年開始,中國建成的大型水面艦艇只有一艘054A型護衛艦,而印度則開始馬紮岡造船廠(Mazagon Shipyard)建造3艘P-15A型導彈驅逐艦,這是一款德裏級驅逐艦基礎上進行了很大升級後的新型戰艦,目前爲止,已經有一艘P-15A驅逐艦下水。
  來自馬紮岡造船廠的消息說,P-15A的建造計劃正在爲“什瓦裏克”(P-17)型護衛艦讓路,首艘P-17型護衛艦將在年內交付印度海軍,第二艘和第三艘將分別在2009年和2010年交付。
  上述兩型艦艇都將配備布拉莫斯型反艦導彈垂直發射系統,排水量爲7000噸的P-15A型驅逐艦將裝配16枚該型導彈,艦空導彈采用的是無風-1型(Shtil-1),印度國産P-17型隱身護衛艦滿載排水量5300噸,也將配備無風-1型艦空導彈。
  俄羅斯嚴塔造船廠 (Yantar shipyard) 正在爲印度海軍建造第二批1135.6型護衛艦,前三艘是在波羅的海船廠(Baltic Sea Shipyard)建造的,根據合同,後三艘的建造任務被授予了嚴塔造船廠。
  印度國産航母建造明顯比中國的計劃超前
  印度已經開始了其國産航母的建造,這明顯比中國的計劃超前,在印度科欽造船廠(Cochin Shipyard)建造的航母預計在2013年完工,但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印度艦艇的建造計劃往往會延遲兩三年。
  在意大利坎蒂尼船廠(Fincantieri) 提供的技術支持下,印度國産航母設計滿載排水量3.7萬噸,動力裝置爲4臺LM-2500 型燃氣輪機 ,最大行駛速度28節,中國第一艘航母的動力很可能也采用燃氣輪機。
  印度國産航母的設計藍圖已經公布,其甲板長度830英尺,跑道600英尺,采用滑躍式起飛方式,建造航母用的鋼板從俄羅斯進口,鋼板的切割工作已在去年完成。
  根據最初的協議,俄羅斯爲印度改裝的戈爾什可夫號航母應該在今年交付印度海軍,改裝升級後的航母滿載排水量將達到4.54萬噸,將搭載12架米格-29K型戰機。印俄雙方就航母改裝問題于今年2月在莫斯科舉行了新一輪會談,在增加改裝費用方面達成了共識,預計新的交付時間會在2011年。
  現在尚不清楚中國海軍在2010年前的造艦計劃,但根據中國海軍的造艦現狀和印度海軍2012年前接收兩艘航母的情況來看,印度方面將完全在技術上和在6000噸以上艦艇的建造方面奪得領先中國的優勢地位,當然如果中國不久著手建造航母的話,這種趨勢以後還有可能逆轉。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7-09/0915509487.html
 
另參本館<俄羅斯航空母艦>
 
印俄敲定二手航母改裝價格但拒絕透露成交金額
 
  泰國印僑新聞網2009年12月14日報道 俄羅斯派往印度外交使節表示,俄羅斯爲印度海軍改裝的“戈爾什科夫”航母的經費問題已經最後敲定。但該外交使節拒絕透露最後成交的金額。
  據報道,俄羅斯要求印度增加29億美元的航母改裝經費,這筆經費相當于2004年簽訂的合同金額的兩倍。而印度方面卻堅持將該筆經費縮減至21億美元。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2-16/0731577514.html
 
印度海軍計劃建造四艘新型兩棲登陸戰艦(圖)
 
資料圖:印度海軍自行研制的兩棲登陸艦沙杜爾號
  新華網孟買2009年12月13日電 (記者聶雲)據印度報業托拉斯13日報道,印度海軍計劃建造4艘新型兩棲登陸戰艦,以加強兩棲作戰能力。
  印度海軍一名官員當天對這家半官方媒體說,印度海軍只有1艘大型兩棲登陸戰艦在服役,需要增強兩棲登陸戰艦部隊的實力。目前,印度海軍正對未來兩棲登陸戰艦進行設計,預計需要一到兩年時間才能完成。
  這名官員還說,新型兩棲登陸戰艦將參照從美國購買的現役最大兩棲登陸戰艦“河馬”號進行設計,能夠運載多架直升機和大量官兵,具備空中作戰能力和沿海兩棲登陸作戰能力。
  印度海軍現役唯一大型兩棲登陸戰艦“河馬”號是在2007年從美國購買的,滿載排水量1.6萬多噸,可運載6架直升機或者數架“海鷂”垂直起降戰鬥機和1000名官兵,是印度海軍繼航母後第二大戰艦。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2-13/1524577203.html
 
印度海軍訂購34艘艦艇國內軍工只能每年交一艘
 
印度海軍國産隱身戰艦下水(點擊看圖集)
  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2009年12月2日報道 印度海軍司令十分關心造船速度,希望審查建造過程。
  印度海軍司令在12月2日舉行的年度海軍日新聞會議上提出,“我們需要重新審查船廠的建造策略。而且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建造進度是目前我們船廠面臨的主要問題。進度延遲的主要原因是建造的基本方法。”
  印度的造船能力目前已經處于飽和狀態,海軍計劃爲海軍引入更多的艦艇,以替代在未來5年內大量退役的艦艇。海軍已經從三家不同的船廠訂購了34艘艦艇,但是交付的速度僅爲一年一艘艦艇。
  海軍的計劃是在未來的10到12年內將訂購價值超過15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在2008年批准的長期計劃下,海軍將采購60艘新型水面艦艇、潛艇,一艘航母,海上偵察機,C4ISR,專用衛星和其他海基設備。印度首艘自研航母將于明年下水,預計到2014年服役,第二艘本國建造航母可能也將被批准建造。但是海軍司令表示必須對航母進行重新設計,不會是目前自研航母的複制品。(中國船舶工業綜合技術經濟研究院 于紅)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2-04/0926576160.html
 
印度將自行建造7艘Project17A改型隱身護衛艦
 
印度國産Project17新型隱身護衛艦
  據國防工業日報網站2009年7月27日報道 7艘改進型隱身護衛艦將在印度最大的造船廠商——馬紮岡船廠和格登裏奇造船與工程公司之間進行分配。
  海軍堅持Project 17A的首批兩艘艦應在國外建造,以便于使兩家船廠能夠了解歐洲船廠應用新的模塊造船法來建造隱身護衛艦。這樣會使Project 17A的成本增加500億盧比。每艘“什瓦裏克”級護衛艦(Project 17)的定價爲260億盧比,海軍計劃堅持Project 17的原有定價。在國外建造的成本是在本國建造成本的兩倍。但是海軍關心的是能否提前交付,而不是護衛艦的造價。海軍參謀長在國防采辦委員會上提出在國外建造Project 17的優勢。但是國防部長則傾向于全部7艘艦都在本國建造。
  格登裏奇船廠正在進行設施改造,准備建造Project 17A。一個擁有250噸吊車的模塊化建造廠將在2011年形成。一旦海軍完成該型護衛艦的設計,兩家船廠也將確定建造策略和成本。並希望到2009年底,國防部能夠公布招標申請書,兩家船廠提供各自的報價,國防部與兩家船廠簽訂合同,如果按照這樣的進度,護衛艦可能到2011年可以開始建造。
  這是第一次印度兩家主要船廠合作完成一個項目,兩家船廠單獨競標,但是兩家船廠在建造過程中又要進行討論。兩家船廠的共同目標就是准時交付7艘護衛艦。馬紮岡船廠在建造中占據主導地位,格登裏奇公司則主要進行設計。
  一個月前,三家公司包括格登裏奇,法國DCNS和位于Kolkata的IT工程公司組成了一個合資企業來設計船舶産品,包括爲全球客戶設計艦艇。合資企業可能將于海軍共同設計Project 17A。如果進展順利,首艘Project 17A護衛艦將于2016至2017年交付印度海軍。(中國船舶工業綜合技術經濟研究院 于紅)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7-29/0726560974.html

英媒稱印度停購海上巡邏機將削弱監視中國能力
 
  東方網2009年12月17日消息:英國飛行國際15日報道,印度原計劃購買6架中程海上巡邏機替換即將于2013年的退役“布裏頓-諾曼海島人”海上搜救巡邏機,並配合今年初從美國引進的 P-8I 巡邏機共同執行海上巡邏任務。不過印度日前突然提出暫停采購這6架海上巡邏機,這可能將導致印度海軍監控鄰國巴基斯坦以及中國進出印度洋的能力受到削弱。
  報道指出,據與國防部關系密切的業內媒體透露:“雖然印度國防部及海軍確實訂購了這些巡邏機,但已經于幾個月前取消。而且,目前沒有迹象顯示印度會重新訂購,該項目在印度海軍優先采購清單中的位置似乎已經下滑。”
  報道稱,印度原計劃用中程巡邏機替換即將于2013年左右退役的12架“布裏頓-諾曼海島人”巡邏機。他們打算將退役後的巡邏機轉交給印度海岸警備隊,或者對其進行改裝後作爲教練機使用。此外,業內媒體還表示,數年前從印度獲得兩架“海島人”巡邏機並裝備其海岸警備隊的緬甸也可能會接收這些退役巡邏機。
  業內媒體稱,爲填補這些即將退役巡邏機所造成的缺口,印度政府也曾考慮購買噴氣飛機和渦輪螺旋槳飛機。此外,印度也可能會選擇巴西航空工業公司的相關産品。該公司已經研制出了其 EMB-145預警機的海上巡邏版,而且目前正在幫助改良印度同樣類型的國産空中預警和控制機。
  此外,波音公司提供的則是其 P-8I巡邏機的改良版。以色列埃爾塔系統公司推出的則是達索“獵鷹900”商務噴氣機的海上巡邏變型版。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也希望本公司的 E-2D預警機能分上一杯羹。其他可供選擇的渦輪螺旋槳飛機爲 ATR公司的ATR 72 以及歐洲宇航防備集團公司下屬卡薩公司的 C-295運輸機的海上巡邏變型版。
  報道稱,印度是波音公司 P-8巡邏機的首個海外買家,它決定用該款飛機替換其海軍的 Tu-142。近幾年來,由于印度政治家決定構建其海上力量,所以該款巡邏機才逐漸受到重視。
  分析家指出,在與諸如巴基斯坦、斯裏蘭卡等鄰國關系日益緊張、中國在太平洋的影響力逐漸增強、阿拉伯海海盜行動越來越猖獗的背景下,印度需要增強自身的海上巡邏能力。如果停購新型巡邏機,將削弱印度監視中國等國家在印度洋的海上活動的能力。
  報道稱,12月初,印度提出要爲其兩艘國産航母購置新型艦載機。據業內媒體透露,波音、達索和洛馬公司都收到了新德裏政府發出的信息需求書(RFI)。不過,印度在這份需求書中並未提及其所需戰機的具體數量,只是要求三家公司分別提供其各自 F/A-18E/F “超級大黃蜂”、“陣風”以及 F-35 聯合攻擊機的技術和性能信息。事實上,印度已經訂購了RSK MiG-29K 艦載戰鬥機以及6架國産“光輝”(Tejas)輕型戰鬥機的海軍變型版。此外,印度還希望購買反潛直升機和無人機。(編譯:春風)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2-17/0956577692.html
 
印度海軍將增購40艘戰艦120架戰機
 
  新華網孟買2009年12月2日電 (記者聶雲) 印度海軍新任參謀長維爾瑪2日表示,在未來10年內,印度海軍將增加40艘現代化的戰艦和120架戰機,以加強海空作戰能力。
  維爾瑪說,在未來10年內,印度海軍增購的戰艦將包括航母、核潛艇、導彈驅逐艦和護衛艦等。屆時,印度海軍戰艦總數將從目前的130艘增加到170艘。
  維爾瑪說,除增加戰艦外,海軍航空兵還將購買60架固定翼戰機和60架直升機。其中,固定翼戰機包括航母戰鬥機和預警機等。
  目前,印度海軍是世界上實力較強的一支海上力量,擁有1艘航母、1艘大型兩棲戰艦、1艘核潛艇、8艘導彈驅逐艦、約40艘護衛艦、16艘常規潛艇以及大量輔助戰艦等。其中,航母配備了可以垂直起降的戰鬥機,具有很強的空中機動作戰能力。
http://news.sina.com.cn/w/2009-12-03/005919176119.shtml
 
印度要當全球軍事強國  2009年11月23日  荊楚網-楚天金報
  
圖爲:印度海軍“維拉特”號航空母艦
  據《廣州日報》報道 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研究所日前發表專題報告,稱印度“正在從一個地區性軍事大國轉變爲全球性軍事強國”。事實上,近年來處處可見印度打造軍事強國的雄心。
  “印度正在從一個地區性軍事大國轉變爲全球性軍事強國,正在從傳統上不結盟政策轉向適度發展對美親密關系,從過去高度依賴蘇式武器系統向購買美國武器轉變……美國有機會向印度出售數百億美元軍火。”這是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研究所海德瑞克教授在近日發表的專題報告中的論斷。
  海德瑞克表示,印度的興趣在過去10年或者更長時間裏發生了變化——從“不結盟不承諾”道路轉向了對“多結盟”道路的特有戰略。2000—2008年,同印度簽訂特殊防衛協議的國家已經從7個增加到26個,雙邊演習和多邊演習日益增加,印度試圖從這些機會中尋找新技術。印度還與一些被認爲是全球化、多極制度領導者的國家發展“戰略夥伴關系”,從這些國家尋找現代化的軍事能力。海德瑞克表示,印度近來在“全球防務關系”上出現的改變表明,它正在遠離過去的政策和實踐行動。
  近年來,印度加緊采購先進裝備和軍事技術。多家媒體報道,印度已開始就采購價值17億美元的C-17“環球霸王”戰略運輸機一事與美國展開談判。印度還在考慮購買E-2D預警機。這兩個項目充分顯示了新德裏打造遠程進攻性力量的雄心。印度還計劃出資20億英鎊購買英國在建的超級航母。如果該計劃得以實現,印度有望在未來10年內擁有3個航母戰鬥群,艦隊規模僅次于美國。
http://news.sina.com.cn/o/2009-11-23/052516651036s.shtml
 
美國報告稱印度正轉變爲全球性軍事強國(組圖) 2009-11-22 廣州日報
 
11月18日,印度唯一一艘航母“維拉特”號舉行服役50周年紀念儀式。
與美軍進行軍事交流的印軍部隊,美印軍事合作急劇升溫。
印度“大地”反導導彈
印度造艦計劃龐大,海軍實力不斷增強。
  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研究所日前發表專題報告,稱印度“正在從一個地區性軍事大國轉變爲全球性軍事強國,正在從傳統上不結盟政策轉向適度發展對美親密關系”。事實上,從航空母艦、核潛艇到第五代戰機、無人機、太空作戰力量……近年來處處可見印度打造軍事強國的雄心。
  美國專家論斷  印度正在遠離“不結盟”政策
  “印度正在從一個地區性軍事大國轉變爲全球性軍事強國,正在從傳統上不結盟政策轉向適度發展對美親密關系,從過去高度依賴蘇式武器系統向購買美國武器轉變。……美國有機會向印度出售數百億美元軍火。”
  這是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研究所(SSI)的布萊恩?海德瑞克教授在近日發表的專題報告中的論斷。作爲美國負責南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的軍事顧問,海德瑞克早前曾被派遣到印度和孟加拉國工作。他表示,印度的興趣在過去十年或者更長時間裏發生了變化——從“不結盟不承諾”道路轉向了對“多結盟”道路的特有戰略。從2000年~2008年底,與印度簽訂特殊防衛協議的國家已經從7個國家增加到26個國家,雙邊演習和多邊演習日益增加,印度試圖從這些機會中找到新技術。印度還與一些被認爲是全球化、多極制度的領導者的國家發展“戰略夥伴關系”,從這些國家尋找現代化的軍事能力。海德瑞克表示,印度近來在“全球防務關系”上出現的改變表明,它正在遠離過去的政策和實踐行動。
  《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印證了這一說法。“近幾年,由于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中國軍力上,印度開始以一個可以觸及全球的武力大國重塑自己——它有成爲武力大國的意願,並且能夠從次大陸派出軍隊到幾千公裏外保護其油船和貿易路線。”“印度發現自己的眼光不同了——不再是過分地關注國內事務,也不再是時刻盯著巴基斯坦,而是走向了全球。”克林頓政府時期的國防部長威廉?科恩如此評論。(東方)
  印度媒體反思  中印和諧關系被誰“綁架”了?
  鼓吹“印度硬起來”、在與鄰國的爭議中寸步不讓的聲音,在印度一直就很有市場。印度民族主義情緒隨經濟實力“水漲船高”,許多印度媒體更是在其中扮演了急先鋒的角色。
  “印度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麽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麽就銷聲匿迹。”這是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的名言。印度獨立60年來,在其他問題上國內分歧不斷,但在打造世界軍事強國的目標上全國卻上下一心。
  印度在國內貧困人口爲數不少的情況下,選擇了軍事優先的道路,這是它自己的選擇,別人無從置喙;但印度每一次動作都要給自己制造假想敵,特別是以所謂“中國威脅”爲借口,一些言論聳人聽聞,例如最近《印度防務觀察》編輯、資深專家巴拉特?韋瑪就污稱中國制定“肢解印度”戰略,鼓吹印度應具備“癱瘓解放軍通過鐵路向西藏運輸兵力的能力。”中國與印度沒有曆史積怨,中國更沒對印度提出任何非分要求,印度卻一再在邊界問題上挑釁中國,一些激進媒體更試圖渾水摸魚,將印度國內某些複雜的民族和宗教問題歸咎于鄰國。
  “大國夢”無可厚非,但時代發展到今天,不可能以犧牲別國的利益來成就自己的霸權,更不可能通過以鄰爲壑的好戰姿態實現。印度要崛起,最需要的是學習如何去做一個獨立自主的大國,解決國內複雜的民族和宗教問題、貧困問題,並立足周邊,取得鄰國的信任和合作。一心想通過炫耀武力的“捷徑”,如何讓人心服?
  退一萬步,與中國對抗或“潛在對抗”,真的就符合印度自身的利益嗎?
我們看到,在一片喧囂聲中,印度一些學者保持了清醒。10月28日,印度新德裏“政策研究中心”教授布拉馬?切拉尼在《華盛頓時報》發表文章,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在中印關系的持續緊張中扮演了推手作用。切拉尼認爲,美國積極打造的所謂“美印軍事同盟”,真實意圖是引誘印度加入美國圍堵中國的包圍圈,激起中印關系的持續緊張。印度《加爾各答電訊報》認爲,是印度一些非執政的人試圖倒轉自1988年以來兩國關系緩慢而穩固發展的曆史車輪,是他們“綁架”了中印兩國對話的議題。          (葉成雲)
航母、五代機、太空戰 印度都想當主角
  印度瞄上了美國航母電磁彈射技術
  隨著美印軍事合作升溫後,印度還希望利用美國的先進裝備提升本國航母的綜合作戰實力。美國《航空周刊》透露,印正在重新評估未來的航母設計方案,前印度海軍參謀長梅赫塔說,“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正在考慮用電磁彈射代替蒸汽彈射。”
  另據德國防務專家網報道,印度開始就向美國政府采購約值17億美元的C-17“環球霸王”運輸機一事與華盛頓展開談判。印度還在考慮購E-2D“先進鷹眼”預警機,美國政府已經就此展開評估。這兩個項目充分顯示了新德裏打造遠程進攻性力量的雄心。
  海軍要當全球老二 十年內造艦125艘
  今年7月30日的《印度日報》披露了印度龐大的造艦計劃,印度海軍將在未來10年內增加125艘現代軍艦和多艘潛艇,涵蓋了國産的核潛艇、航空母艦、驅逐艦、護衛艦等等。其中的32艘戰艦和潛艇已經開始建造。
  該報還自豪宣稱:“印度海軍的增長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之一。擁有120艘軍艦的印度海軍是世界第五大海軍。10年之內,印度海軍實力將僅次于美國。”
  無人機:十年內亞洲最強
  亞洲防務評論網11月17日發表文章稱,隨著亞太地區國家爭相研制或引進先進無人機,亞太地區有望成爲世界上最大的無人機市場之一。文章還特別提到印度,稱其有望在未來十年內打造一支亞太最強大的無人機戰隊。
  太空戰:印度空軍也要當主角
  據《印度時報》報道,印度國防部長AK?安東尼11月16日在新德裏召開的議會咨詢委員會新成員第一次會議上公開表示,印度政府正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印度空軍打造成一支“具有優勢地位的航空航天力量”,將極大增強遠程打擊能力,能遠離本土作戰。安東尼說,印度空軍還將部署更先進的衛星等空基裝置,以提高太空作戰能力。
  印度想買英國在建最大航母
  11月18日,印度唯一一艘航母“維拉特”號舉行服役50周年紀念儀式。印度多年來一直將擁有航母視爲“藍水海軍”的核心。然而,現役的“維拉特”號航母已嚴重老化,印度自己建造的航母還面臨諸多技術難關短期難以服役,由俄羅斯改裝的航母一拖再拖。在此情況下,印度計劃出資20億英鎊購買英國在建的超級航母,同時減輕英國國防部的財政壓力。
  英國新型航母被稱爲“英國有史以來設計和建造的體形最大、功能最強的軍艦”,該艦的噸位和尺寸超過了法國的“戴高樂”號航空母艦和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是僅次于美國巨型航母的海上作戰平臺。英國政府官員正對航母出售的可行性進行研究。
  印度媒體認爲,如果英國航母采購計劃得以實現,印度有望在未來10年內保持3個航母編隊的陣容,這個艦隊規模僅次于美國。
  俄第5代戰機:印度也有份
  10月15日,在莫斯科舉行的俄印國防部長例會上,印度國防部長安東尼敦促俄羅斯加快兩國軍事合作項目——第五代戰鬥機和多功能運輸機的進展。印度希望能夠如期在2016年完成五代機開發、2017年裝備本國空軍。
  印度作爲開發夥伴加入這些項目,但這兩項聯合設計和開發的項目不斷拖延。
  另據《印度時報》披露,雙方還達成了兩項軍事協議,其中一項是爲期10年的軍購協議,所涉金額至少50億美元。印度總理辛格將于12月訪問莫斯科,屆時將會簽署這項協議。其中包括以10億美元采購80架俄羅斯米-17直升機,以及在蘇30-MKI戰機上加挂布拉莫斯導彈、進行現代化升級的合約。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9-11-22/0505574661.html
 
美國媒體:印度軍隊裝備差無力對抗解放軍
 
  美國詹姆斯頓基金會《中國簡報》2008年12月8日刊發印度新德裏獨立研究機構和平與沖突研究協會研究員庫馬爾?辛格的文章稱,由于中國軍事實力不斷增強,所以印度必需要避免與其發生正面沖突,應該把側重點放在“建立信任措施”(CBM)之上,但這種軍事外交不能替代印度的軍事現代化,印度還需要用軍事現代化對其現行軍事外交進行補充。
  文章稱,雖然在1962年中印戰爭後的大部分時間裏,兩國關系一直很緊張,但在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的努力下,兩國以一種值得稱贊的方式建立了雙邊關系。其中,印度軍事外交尤其值得贊揚,在中印兩國間搭建了一個舞臺,使中國人民解放軍能夠與印度武裝部隊一起解決邊境糾紛、維護邊境和平。除總理訪華之外,印度空軍參謀長法裏?霍米?梅傑上將也在11月初訪問了北京,與此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吳勝利上將也訪問了新德裏。文章認爲,這種互訪活動也進一步促進了中印兩國關系。
  不過,文章也對這種軍事互訪機制的效果提出了疑問。文章認爲,雖然中、印兩國未來將進行更多類似的活動,但“僅僅”采取這樣的措施,是否能夠解決兩國邊界爭端、消除印度國防計劃者將中國視爲長期威脅的認識,並實現中印兩國永久和平還是值得懷疑的。
  文章稱,雖然新德裏非常清楚中國軍事現代化對印度國防安全有何影響,但它的國防裝備卻仍非常陳舊,無力對抗中國對印度邊境的沖擊。文章指出,雖然中國將最優勢的兵力集中在東部應對日本與臺灣問題,但其調動軍隊的能力要比印度更爲有效。不過,文章也提到,印度現在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在中印邊境附近修建了一些軍事基礎設施。文章進一步強調稱,盡管在印度在1962年戰爭中戰敗,但新德裏的戰爭理論至今仍然不現實,太過自信,輕視中國。
  文章還指出,中國已經逐漸增強人民解放軍在海上的力量,以應對印度産生的威脅,鞏固其在亞太地區的優勢地位。中國的這種作法使中印兩國就在亞洲地區的實力與影響力展開了競爭。因此,文章認爲,雖然目前中印軍事外交政策使兩國實現了相對和平,但仍然不能解決印度面臨的安全困境。
  文章警告說,中、印兩國尚未解決的邊境糾紛,再加上中國軍事力量的增長,可能會使兩國選擇通過軍事手段解決棘手的政治問題。而且,文章推測,中國內部問題也可能迫使其與印度開戰。一旦開始,中國可以選擇進攻連通春丕河谷與孟加拉國的西裏古裏走廊、比哈爾邦與UP邦之間的平原或在馬六甲海峽封鎖印度。此外,文章還警告說,即便是中印不爆發全面戰爭,中國也能夠通過其在緬甸沿海的活動,限制印度的實力與影響力。
  文章稱,由于中國軍事實力不斷增強,所以印度必需避免與其發生正面沖突。因此,印度應該把側重點放在“建立信任措施”(CBM)之上,以在中、印兩國間建立更多的互動平臺與溝通渠道。對于印度而言,接下來的20年至25年是其經濟增長的關鍵時期,印度國防力量將會在維持周邊和平環境、確保經濟增長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文章認爲,更高層次的軍事交流爲其提供了學習全球軍事技術、武器與新出現的軍事理論的機會。
  最後,文章總結稱,軍事外交不能替代印度的軍事現代化,考慮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多個雄心勃勃的戰略目標與其不斷增長的軍費,再加上軍事力量在對外政策決定方面的作用,印度需要用軍事現代化來補充其現行軍事外交,以保留其與中國“另一個未來”的選擇權。只有這樣,印度才能夠與中國和平共處,融入亞太地區實力與影響力的競爭遊戲當中。(北鬥)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2-10/0835534039.html
 
印度總理訪美 奧巴馬高規格接待辛格
 
  辛格成爲奧巴馬以國事訪問規格接待的首位外國首腦分析人士認爲美國高規格接待意在安撫印度平衡中國
  印度總理辛格2009年11月22日至26日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由于奧巴馬剛剛訪問亞洲,並且在日本的亞洲政策演講中根本沒有提到印度,而在和中國發表的聯合聲明中也涉及到南亞事務。爲了安撫印度,美國方面在接待辛格的規格上大做文章。
  高規格  白宮搭印度風格帳篷
  當地時間24日,奧巴馬將在白宮爲辛格舉行歡迎儀式,然後進行首腦會談。之前,辛格23日還將出席美國副總統拜登、國務卿希拉裏舉行的歡迎午宴。晚上,奧巴馬將正式舉行國宴招待辛格。這將使辛格成爲奧巴馬上臺以來接待的首位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的外國領袖。不僅如此,舉行國宴的地點還頗爲講究,並不在白宮的國宴大廳,而是在白宮外面的草坪上搭建具有印度婚禮風格的圓形帳篷。而且由于帳篷可以容納400多人,白宮將遍邀各界名流,包括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衆議長佩洛西、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克裏和印度商業巨子安巴尼、寶萊塢明星阿布希謝克?巴茲安以及美國首位印度裔州長金達爾等,這算是給足了辛格面子。
  談合作  將簽數十億防務大單
  對于這次訪問,辛格在啓程之前表示將和奧巴馬討論一些全球性的議題。辛格表示要解決一些全球性的問題,印度和美國的合作必不可少。此外,根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度方面將和美國簽署數十億美元的防務合同,並且將加快印度和美國去年簽署的民用核能協議的批准程序。印度同時也希望美國支持印度成爲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印度尼赫魯大學教授馬哈帕特拉說:“當印度看到奧巴馬專注于中國和巴基斯坦時,她會感到有些擔心。因此希望這次訪問能夠發表聲明承認印度在地區以及國際事務方面扮演更大的角色,弱化奧巴馬政府之前將印度邊緣化的一些做法。”
  搞平衡  奧巴馬試圖安撫印度
  奧巴馬剛剛結束上任以來的首次亞洲之行,但這次訪問對印度鮮有提及。在日本進行的亞洲政策演講中根本就沒有提到印度,並把相當篇幅放在了中國。此外奧巴馬在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並發表聯合聲明時提到南亞事務,鼓勵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此舉被印度一些人士認爲是中美兩國合作主導南亞事務,而將印度居于次要地位,使其欲與中國並駕齊驅的自尊心受到沖擊。而奧巴馬上臺之後,在阿富汗戰略方面偏重巴基斯坦,這也讓印度很不舒服。在辛格出訪美國之前,印度外交部在記者吹風會上表示美國要想在阿富汗獲得成功離不開印度的支持。分析人士認爲,在這種背景下奧巴馬高規格接待辛格顯然有安撫印度、平衡中國的意思。據《新聞晚報》
  印度擬購英國重型航母
  據《印度時報》等媒體報道,11月18日是印度惟一的航母“維拉特”號50歲的生日,“維拉特”號原先是英國“競技神”號輕型航母,1987年賣給印度,預計可服役到2015年。不過,“維拉特”有了接班人,那就是同樣來自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號重型航母。《衛報》披露,作爲政府應對金融危機政策之一,英國皇家海軍在建的兩艘新式重型航母“伊麗莎白女王”號和“威爾士親王”號將被砍掉一艘,被砍掉的在建航母有意轉售印度,預計開價將超過20億英鎊。當英國航母可能售印的消息傳出,印度多數媒體都將其與中印海軍競賽聯系起來。《印度時報》強調,印度急切希望獲得英國先進航母的原因,是爲“對抗中國在印度洋上的威脅”。
  另據報道,印度軍方官員22日說,印度陸軍計劃進行“烈火”-2中程彈道導彈首次夜間試射。試射計劃初步定在23日晚。“烈火”-2是印度陸軍“烈火”系列彈道導彈的重要型號,它射程爲2000多公裏,可攜帶常規彈頭或核彈頭。
  美國報告稱——  “印度正轉變爲全球性軍事強國”
  “印度正在從一個地區性軍事大國轉變爲全球性軍事強國,正在從傳統上不結盟政策轉向適度發展對美親密關系,從過去高度依賴蘇式武器系統向購買美國武器轉變。……美國有機會向印度出售數百億美元軍火。”
  這是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研究所(SSI)的布萊恩?海德瑞克教授在近日發表的專題報告中的論斷。作爲美國負責南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的軍事顧問,海德瑞克早前曾被派遣到印度和孟加拉國工作。他表示,印度的興趣在過去十年或者更長時間裏發生了變化——從“不結盟不承諾”道路轉向了對“多結盟”道路的特有戰略。從2000年—2008年底,與印度簽訂特殊防衛協議的國家已經從7個國家增加到26個國家,雙邊演習和多邊演習日益增加,印度試圖從這些機會中找到新技術。印度還與一些被認爲是全球化、多極制度的領導者的國家發展“戰略夥伴關系”,從這些國家尋找現代化的軍事能力。海德瑞克表示,印度近來在“全球防務關系”上出現的改變表明,它正在遠離過去的政策和實踐行動。
  《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印證了這一說法。“近幾年,由于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中國軍力上,印度開始以一個可以觸及全球的武力大國重塑自己——它有成爲武力大國的意願,並且能夠從次大陸派出軍隊到幾千公裏外保護其油船和貿易路線。”“印度發現自己的眼光不同了——不再是過分地關注國內事務,也不再是時刻盯著巴基斯坦,而是走向了全球。”克林頓政府時期的國防部長威廉?科恩如此評論。
http://news.sina.com.cn/w/2009-11-23/050516650780s.shtml
 
印戰略導彈多次試射失敗與中國差距越拉越大 
 
    印度時報2009年12月16日報道,由于印度軍隊目前有裝備彈道導彈和潛射彈道導彈,而且此前進行的幾次導彈試射多次遇挫,印度軍方有可靠的核彈頭運載和發射工具,並擔心在這方面與中國的差距越拉越大。
    報道稱,比起印度是否具備可靠的熱核彈或氫彈,印度軍隊更擔心其用于核武器發射的“烈火”導彈及仍需研發的潛射導彈運載係統。15日,印度軍方一名高級官員表示:“核武器不是戰鬥武器。但如果沒有安全可靠的洲際彈道導彈與潛射導彈,就很難構建可靠的威懾力”。
    這位軍官還補充稱:“只要擁有久經考驗的導彈運載係統、可有效實現二次打擊的指揮與控制體係,那麼即使是少量核彈頭,無論是25千噸當量的裂變彈,還是當量更大的熱核彈,都足以用來威懾對手。”
    報道指出,印度武裝部隊之所以如此關注導彈運載發射係統,是因為印度于今年5月19日和11月23日分別試射了兩枚打擊範圍為2000公裏的“烈火II”導彈,但均以失敗告終。而且,最近還有報告稱,巴基斯坦擁有70-90枚核彈頭,而印度只有60-80枚。這也是導彈運載係統大受關注的原因之一。
    報道稱,印度至今沒有洲際彈道導彈或潛射導彈,而中國在戰略導彈的競技場上卻一直遙遙領先,而且相關報道還稱甚至就連巴基斯坦在這一領域也稍微領先于印度。
    不過,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署對該國核武庫及導彈庫卻相當自信。繼前任原子能委員會主席阿尼爾?卡科德卡之後,國防研究與發展署主管薩拉斯瓦特(V K Saraswat)再次駁斥了桑塔南和艾揚格等核科學家對印度核威懾力的質疑。桑塔南曾參與過“烈火-II”試驗,他認為1998年45噸熱核裝置試驗實際上是“失敗”的,並沒有達到其對外宣稱的成功。不過,薩拉斯瓦特卻反駁稱:“就威懾力而言,印度具備其所需能力。威懾力就是其產生的威脅力,就這一特定方面來說,印度完全能夠自給自足。”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9-12/17/content_12660182.htm
 
印度擬在中印邊境部署烈火中程導彈防備中國
印度拟在中印边境部署烈火中程导弹防备中国
印度国产烈火-3弹道导弹发射试验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尚斌報道 印度前國家安全顧問委員會成員巴拉特?卡納德在其新書中大肆渲染稱,中印未來可能爆發核戰爭。他還披露印度已在中印邊境附近的山區開鑿了兩處隧道,用以部署印度國産“烈火”中程彈道導彈,防備中國。
  據印度《新喀拉拉邦報》2008年11月18日報道,卡納德稱,由于利益沖突和對自然資源的爭奪,不排除中印之間會出現“核對峙”。他是17日在敘述其新書《印度核政策》主要內容時發表上述觀點的。卡納德說,印度的智囊機構應把注意力從巴基斯坦轉移到中國身上。
  他說:“巴基斯坦的國內生産總值(GDP)只相當于孟買股票交易所資産的四分之一,這樣一個國家永遠也不會構成真正的威脅。而中印在全球對自然資源的爭奪戰已然展開。”卡納德說,中國已著手針對印度提升自身軍事及經濟力量。另外,中國還計劃在雅魯藏布江建造大壩,將水引至黃河,而這將嚴重威脅印度東部地區的淡水需求。卡納德還鼓吹說,印度政府應支持新一代藏人,因爲他們“可能以武力對抗中國帝國主義”,“對印度來說,西藏是一個緩沖器。只是在中國入侵西藏之後中印兩國才出現了摩擦。”
  另據印度Frontierindia.net網站同一天報道,卡納德還披露,印度已在中印邊境山區開鑿了兩處隧道,用以部署該國“烈火”中程彈道導彈,而且“印度還在建築更多此類工事”。他說,這些隧道可幫助印度實施二次核打擊,因爲中國的熱核武器無法將山體汽化。
  卡納德還說,目前印度下達核命令的鏈條中“最弱”的一環就是政府發動核報複的意願,這是印度一位退役將軍對他說的。不過,盡管卡納德並不確定印度現屆政府的意願,他和其他一些人還是一致認爲,政府“最終會做出決定”。
  針對卡納德的觀點,《環球時報》記者電話采訪了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孫士海。孫士海說,中印之間不會爆發核戰爭。他解釋說,這些年來中印關系還是比較平穩的,雙方通過遵守相關的協議保持了兩國邊境地區的穩定。雖然雙方存在著一些糾紛,但這不僅不足以引發核戰爭,就是常規戰爭爆發的可能性也極小。另外,中印在多方面都有合作,通過戰爭來解決問題會使雙方蒙受巨大損失,因此,卡納德的觀點未免危言聳聽。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1-19/1130530905.html

印度導彈試射顯示已擁有二次核打擊能力 2008-11-18 東方網

印度导弹试射显示已拥有二次核打击能力(组图)
印度成功试射Shourya型弹道导弹
 
《印度人報》11月14日載文稱,印度12日發射的“Shourya”型彈道導彈能夠攜帶核彈頭不易被敵人發現,印度已經真正擁有了二次核打擊能力。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1-18/1332530766.html

印度試射K-15型可載核彈頭水下彈道導彈(圖)

  中新網08年11月12日電 綜合報道,來自印度國防部的消息稱,印度12日試射了一枚可攜載核彈頭的中程導彈。
  該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說,印度試射的水下彈道導彈K-15型,射程達435英裏。這次導彈試射是在在印度東部奧裏薩邦首府布巴內斯瓦爾東北部200公裏的昌提普爾試驗場進行。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1-18/1332530766.html

俄印拟合造千枚布拉莫斯导弹 50%用于出口(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 08:07 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
俄印拟合造千枚布拉莫斯导弹50%用于出口(图)

印度陆基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

  莫斯科《新聞網》2006年7月21日報道 2006年7月21日,俄羅斯國防部對外宣布,未來10年內將與印度聯手制造1000枚“布拉莫斯”(BrahMos)超音速巡航導彈,其中的50%將用于出口。俄羅斯國防部還指出,兩國已具備年産100枚該導彈的能力。到目前爲止,雙方在“布拉莫斯”巡航導彈項目上的前期投入已達3億美元。
  “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重2.5噸,打擊範圍爲290千米,最大飛行速度達2.8千米/秒。雖然目前在超音速巡航導彈領域內還沒有任何其他導彈與其形成競爭,但俄印雙方仍將不斷對其進行升級和改造,使其處于領先水平。
  印度總理上個月宣布,“布拉莫斯”巡航導彈將列裝印度海軍。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機構(DRDO)計劃于2007年發展“布拉莫斯”巡航導彈的陸基型,未來它還將挂載于印度空軍的“蘇”-30MKI型戰鬥機。
  “布拉莫斯”巡航導彈將很快實現出口,但俄印未透露出口國名及任何有關信息。
http://jczs.news.sina.com.cn/p/2006-07-27/0807386433.html

印度准備用基洛潛艇發射布拉莫斯巡航導彈
http://jczs.news.sina.com.cn/p/2007-01-30/0845429177.html

印度對外推銷PJ-10導彈失敗沒有國家願意購買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1-26/1026531944.html

蘇-30MKI+“布拉莫斯” 印空軍打造“超戰斧”
http://news.sina.com.cn/w/2006-12-19/080510807954s.shtml

印度等多国强烈希望购买俄伊斯坎德-E战术导弹  2008年10月10日 东方网

印度等多国强烈希望购买俄伊斯坎德-E战术导弹
俄制伊斯坎德尔-E战术导弹模型

  據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俄國防産品出口公司負責特別事務的經理尼古拉?基米久克日前宣布,敘利亞、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馬來西亞、印度和其他多個國家均已表達了購買俄制“伊斯坎德-E”地對地戰術導彈的意願。
  基米久克指出,目前敘利亞已提出了采購請求,而阿聯酋、馬來西亞和印度的采購願望也非常強烈。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系列國家也對“伊斯坎德-E”導彈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  基米久克宣稱,“伊斯坎德-E”具有非常廣闊的出口前景。他指出:“這是一種高精度的打擊武器。目前的防空系統根本無法對其實施攔截。”
  他解釋說,“伊斯坎德-E”的飛行軌迹非常複雜,能夠針對敵方的防空導彈系統實施機動。另外,該型導彈還具有其他一系列優良特性。
  “伊斯坎德”戰役戰術導彈系統由俄機器制造設計局研制,共發展有“伊斯坎德-M”和“伊斯坎德-E”兩種型號。其中,前者用于裝備俄軍,後者爲外銷型號。就技術性能來說,這兩種型號的導彈存在著些許差異。“伊斯坎德”可有效打擊280公裏範圍內的敵方火力系統、反導系統、防空設施、機場、指揮與通訊中心,以及重要的民用基礎設施。
  由于在飛行過程中可實施複雜的變軌措施,因此“伊斯坎德”可輕易突破現有的反導和防空系統。即使敵方使用現代化的攔截武器,該導彈仍然可以准確打擊各種點目標和面目標。據悉,每套自行式“伊斯坎德”發射系統配備有兩枚導彈,能夠大幅提高導彈營的火力強度。
  專門用于出口的“伊斯坎德-E”同樣具有很高的作戰效能。每套系統可在間隔一分鍾的情況下分別打擊兩個不同目標。其發射重量爲3800千克,有效載荷爲480千克,飛行軌迹爲非彈道式。除了配備兩枚導彈的發射系統外,每套“伊斯坎德”系統還包括一輛運輸-裝填車(同樣攜帶有兩枚導彈)、一輛技術保障車、一輛指揮車和設備儲存系統等。導彈發射車采用“卡馬斯”43101輪式越野運輸車作底盤,具有較強的機動能力,根據用戶需求,也可以改用其它底盤。導彈發射車和運輸裝填車都載有2枚導彈,發射車滿載時全重42.3噸。系統使用壽命爲10年(其中3年在野外條件下),使用溫度±50℃。
  俄軍方領導人此前曾宣布,“伊斯坎德-M”將逐漸取代俄軍現役的“圓點”和“圓點-U”系統。目前,將用于裝備“伊斯坎德-M”系統的新型巡航導彈正在進行國家測試。預計相關的試驗將在2008年結束(北鬥)。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0-10/0859524784.html

俄軍司令稱東歐反導基地可能成俄導彈瞄准目標
http://news.sina.com.cn/w/2008-09-10/184716268397.shtml

印度有意借采購126架戰機聯手美俄制衡中國

  印度expressbuzz網站2009年12月11日發表文章稱,盡管全球多家飛機制造公司有意競標印度的“中型多用途戰機采購計劃”,但印度空軍的選擇恐怕十分有限。文章稱,鑒于印度政府經常在本國武器采購項目中施加重要影響,且其有意借助采購戰機聯手美國或俄羅斯制衡中國,最終這些新戰機很可能從美俄兩個國家中確定。
  印度渴望獲得性能超F-16的新戰機
  報道稱,不管印度空軍究竟是出于什麽目的采購新戰機的,該戰機采購項目都有助于印度政府以國家最大戰略利益爲基礎——減少對技術趨勢或性能參數的依賴——作出最後采購決定,從而賺取國際政治資本,增強在雙邊關系中的分量,鞏固戰略關系。
  目前,各候選機型都在印度不同自然環境下接受飛行測試——沙漠地區、高緯度地區、高濕度地區——以便確定它們的效用。如果競標國有意從這筆總值高達104億美元的中型多用途戰鬥機項目中獲取最大的政治利益、未來出售其他軍事硬件的賺錢機會,提高競標國對印政治影響力並增加其貿易、技術以及軍事在印度的印記,那麽,新德裏需要考慮的就不僅僅是采購戰機的問題了。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目前即便是最先進的戰機都有可能在30年服役期滿之前被淘汰,而印度在這種背景下卻渴望研制一款新戰機。報道稱,如果印度空軍有遠見的話,其必然會預見到“人在回路(man in the loop)”的終結。不過,作爲一個已經習慣了落後的軍隊,印度空軍似乎滿足于爲其空軍裝備完全是爲昨日戰爭誕生的裝備。更糟糕的是,與印度海軍不同,印度空軍沒有專門設計戰機的專家,而且在本土生産商中也沒有股份。
  面對這種情況,一些樂觀的分析家卻指出,印度的新戰機或可比肩或優于美國兩種候選機型——“超級大黃蜂”戰機與F-16戰機,而且其配置甚至可媲美F-35聯合攻擊戰鬥機——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已承諾要在“一對一”的基礎上,用F-35戰機取代F-16,而這或許正是印度可能會選擇采購F-16戰機的理由。
  借高額軍購案聯手美俄制衡中國
  報道稱,與美國或俄羅斯相比,與瑞典、法國和西歐交易不會給印度帶來同樣的政治及戰略回報。而且,由于印度武裝部隊在采購軍備時向來更加青睞新德裏政府的喜好,所以印度空軍戰機采購項目很可能會受新德理對國際政治、增進信任的考量的影響。至于當前正在進行的飛行測試,是爲了不至于太過疏遠任何國家。
  報道稱,購買美制武器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它將使美印軍事合作安排付諸實施,增強印美軍事系統互通作業能力——兩國一致認爲這是牽制雄心勃勃且快速崛起的中國所必不可少的。此外,俄印之間的軍事合作也一直以聯合應對中國威脅爲基礎。如果印度打算購買F-16或F-18戰機, 那麽就有可能會使俄羅斯不快,使之認爲印度方面的最終決定是新德裏試驗俄印長久以來友好關系的試金石。
  報道稱,印度武裝部隊目前仍依靠俄羅斯來滿足其70%左右的裝備需求。因此,俄羅斯對印態度的惡化或許會産生其他影響,如俄羅斯減少在衆多高價軍事技術合作項目中的投入、增加其他武器的采購成本以及推延向印度租借的阿庫拉核動力反潛潛艇以及“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的交付日期等。此外,依據俄羅斯對這一“冒犯”的認真程度,莫斯科政府可能會聯合中國否決印度一直渴求的聯合國安理會永久席位。
  報道稱,在這種情況下,印度將不得不對兩件事進行判斷:是否將美國視爲一個可靠的戰略夥伴及軍事供應商,以及同美國之間的這種供應關系會對印度獨立姿態造成怎樣的影響。而另一方面,美國的態度卻並不確定,雖然他們強調稱其合作夥伴要遵守相關的政策方針,但是自己卻素行不良——違背合同、條約甚至拒不履行義務,並且還以專橫且武斷的方式對待其軍事客戶。(落暉/史博)
http://news.sina.com.cn/o/2009-12-16/093919271724.shtml

印度國産LCH輕型戰鬥直升機明年3月首飛(組圖)

印度国产LCH轻型战斗直升机明年3月首飞(组图)

印度國産LCH輕型攻擊直升機縮小比例模型

  據印度《印度時報》網站2008年11月23日報道 在經受過去幾年間的數次挫折後,印度自行研制的第一種專用攻擊直升機——“輕型戰鬥直升機”(Light Combat Helicopter,LCH)已經定于明年3月進行首次試飛。
  據印度國防部的一位高級官員表示,LCH原型機完成首飛後,按計劃將于2010年12月之前具備初始作戰能力,在這之後一年左右具備完全作戰能力,最終將在2012~2013年前進入印度空軍服役。
  LCH是一種5.5噸級直升機,由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industan Aeronautics Limited ,HAL)研制。該機由“北極星”(Dhruv)直升機發展而來,“北極星”即先進輕型直升機(ALH),目前已經進入印度武裝部隊服役;LCH整個項目耗資到目前爲止僅爲37.667億盧比。
  LCH裝有兩臺發動機,並可攜帶20毫米雙管機炮、集束炸彈、火箭彈、空空/空地導彈等武器,可用于摧毀/殺傷敵方坦克等裝甲目標和地面有生力量。該機最大速度275千米/小時,其作戰升限達16000~18000英尺(4876~5486米),因此適合在高海拔地區作戰。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1-26/0841531884.html

印度空軍大躍進同時研制三型新式戰鬥機(組圖)

印度正在研制改进型LCA战机

印度正在研制改進型LCA戰機

印度表示在MCA中型战斗机量产前将会首先制造5-6架原型机

印度表示在MCA中型戰鬥機量産前將會首先制造5-6架原型機

印度正在与俄罗斯联合研制第五代FGFA重型战斗机
印度正在與俄羅斯聯合研制第五代FGFA重型戰鬥機

美国推出的印度版本F-16N多用途战机
美國推出的印度版本F-16N多用途戰機

  東方網 2009年5月5日消息:據印度《國防信息》網報道,印度空軍已于日前正式簽署了有關研制MCA中型戰鬥機的合同。預計在近期將組建由印度空軍和生産企業共同組成的聯合工作組,以確定有關MCA的技術要求。按照印軍方的計劃,首家MCA戰鬥機將在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設在班加羅爾的工廠生産。
  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發言人表示,由空軍和研制單位代表組成的聯合委員會將在最近數周內組建完畢。他指出,在MCA量産前,將會首先制造5-6架原型機。
  這樣一來,印度在研的戰鬥機將達到三種,分別爲:LCA(及其改進型號)輕型戰鬥機(重量10-11噸),MCA中型戰鬥機(重量14-15噸),以及與俄羅斯聯合研制的第五代重型戰鬥機FGFA(重量超過20噸)。
  在宣布實施MCA計劃的同時,印度空軍目前還在招標采購126架中型多用途戰鬥機(MMRCA),用于替換現役的米格-21等老式戰機。預計到2020年之前,印空軍必須替換約250架老式戰鬥機。
  目前參與印度MMRCA計劃招標的機型包括美國的F/A-18和F-16N、俄羅斯的米格-35、歐洲的EF-2000“臺風”和瑞典的JAS-39“鷹獅”等。這些國家希望能通過此次競標向印度提供多達252架的新型戰鬥機。不過,印度的MCA計劃可能會對上述國家的銷售計劃産生不利影響。
  在今年年初舉行的印度國際航展上,DRDO下屬的航空發展局(ADA)曾展示過一種MCA戰鬥機的概念模型。這種概念機型采用了隱形技術,裝備有兩臺發動機,采用雙垂尾翼設計和內置武器吊艙。從總體上說,這款戰鬥機的氣動外形非常接近美國的F-35聯合攻擊戰鬥機。預計MCA的研制成本將達到20億美元,生産周期將持續15年。首架試驗型飛機將在2012年進入飛行測試階段。
  據印度空軍介紹,MCA上所運用的部分技術將是MMRCA上不曾運用的。據估算,MCA項目的研制總費用將高達20億美元,而生産周期將持續15年。按照DRDO的計劃,首架試飛型的MCA將在2012年開始飛行測試,在2015年服役,用來取代“美洲虎”和幻影-2000,並作爲蘇-30MKI的補充。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9-05-05/0739550871.html

 

印度国防研究发展组织研制的鲁斯特姆中航程战术无人机

印度坦克夜戰能力低下 進口夜視系統問題多

  《印度時報》2009年9月2日報道說,印度部隊的主戰坦克大多數都因爲缺乏現代化夜視觀瞄設備而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前行。這一問題尖銳地顯示出印度軍隊缺乏現代化的作戰能力。
  報道稱,印度一直試圖爲其主戰坦克,尤其是構成其主力的蘇制T-72主戰坦克裝備現代化的夜視觀瞄器材。但這些努力都還在商務談判階段。  
  在2001年,印度曾經從以色列獲得了300套獨立熱像夜視系統以裝備其T-72主戰坦克。但是試驗結果並不令人滿意。熱像夜視系統與火控系統的集成出現了問題。
  更糟的是,310輛從俄羅斯進口的最新型T-90S主戰坦克裝備的法制Catherine熱像夜視系統也出現了問題。法國産的熱像系統在印度55-60攝氏度的炎熱潮濕的氣候中經常工作失靈。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9-03/1426564640.html

印度以安全爲由禁止中國人入境安裝中國制雷達

  東方網2010年1月4日消息:印度時報3日文章爆料稱,印度西南部城市孟買氣象局從中國購買的多普勒雷達,因遭印度國防部以安全爲由禁止中國派人前往安裝,至今已閑置半年多。該雷達原計劃安裝在孟買一個軍營內的高層建築物上。
  文章稱,印度對于中國不信任已經對孟買的氣象預報機構産生了負面影響——不但從中國進口的多普勒雷達的安裝工作被擱置,而且該雷達還被送回至新德裏。這部由中國制造的雷達已在孟買克拉巴區(Colaba)的氣象局辦公室內閑置半年以上。繼印度國防部門拒絕讓一小隊中國人員進入孟買戒備森嚴的地區安裝該雷達的建議後,2009年12月底印度政府不得不將其轉移至新德裏。
  多普勒天氣雷達利用物理學上的多普勒效應來測定降水粒子的徑向運動速度,推斷降水雲體的移動速度、風場結構特征、垂直氣流速度等,可以有效地監測暴雨、冰雹、龍卷等災害性天氣的發生、發展;同時還具有良好的定量測量回波強度的性能,可以定量估測大範圍降水。
  不過,印度官方對此卻表示,多普勒雷達的安裝工作之所以被擱置是因爲出現了“技術問題”。對此,孟買氣象局副主任沙瑪(R V Sharma)補充稱:“我們之所以將該雷達運往新德裏,是因爲它自身存在一些技術問題。”
  文章稱,該雷達原計劃安裝位于孟買克拉巴區Navy Nagar兵營的高層建築物上。一位馬哈拉施特拉邦高級官員透露稱,國防部門雖然並不反對安裝該雷達,但是卻拒絕任何中國人員進入這一禁區。此外,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席部長阿斯霍?查萬(Ashok Chavan)曾寫信要求有關部門盡快批准中國科學家進入孟買安裝該雷達,但相關部門卻以安全爲由禁止中方人員進入孟買。(編譯:春風)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1-04/0815579483.html

車禍死亡人數冠世界 旅遊印度宜特別謹慎 〔中央社2009年9月2日〕

印度官方統計,印度車禍頻繁,平均每小時有13人喪生,高居世界第一;最近連續有多位國民在印度車禍死亡的馬來西亞,因而呼籲旅遊印度時,務必要「特別謹慎」。
馬來西亞駐印度高級專員(即大使)陳昇順(譯音:Tan Seng Sung),日前在新德里舉行馬來西亞國慶酒會時發表講話,向與會的馬來西亞人作了上述呼籲。
據印度全國犯罪統計署最新統計報告,印度2007年車禍死亡人數為11萬4590人,平均每天死亡至少312人,平均每小時死亡13人。世界衛生組織上月首次發布全球道路安全狀況報告時,即根據印度官方統計指出,印度車禍死亡人數高居世界第一。
印度道路安全教育中心主席巴魯嘉(Rohit Baluja)則表示,印度車禍實際死亡人數超過官方統計數字,因為有許多車禍並未向警方報案,而且官方也從未納入在車禍發生數小時後或幾天之後因重傷不治的人數。

西媒:印度爲何如此嫉妒中國

  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2009-6月12日文章,原題:印度爲何如此嫉妒中國?   印度總是抱著一種複雜心態看待中國:恐懼、擔心、羨慕和嫉妒。印度這一情緒其實源自于多重因素的影響。
  首先,1962年的中印戰爭雖然已經過去了近半個世紀,印度人仍然無法接受當年的失敗,依然將其視爲一種恥辱。印度一名軍官認爲,“其實印度人對中國抱有的這種情緒,與中國永遠無法忘懷日本帝國主義二戰時期在東亞地區的所作所爲有些相似”。
  其次,印度和中國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1947年,在印度宣布獨立的時候,其工業實力位列世界10強之內,遠遠超過當時的中國。如今,中國國內生産總值是印度的3倍,人均收入是印度的兩倍。這些都是印度人無法接受的。
  第三,西方國家的挑撥。爲了應對中國的崛起,西方世界准備了一套不懷好意的宣傳手段,目的是贊揚印度,同時貶低中國的進步,並把印度評價爲一個在許多方面都超過中國的具備潛在力量的民主大國。這樣做幫助了西方籠絡印度,卻也被印度的外交政策所利用,試圖借與西方的“友誼”來遏制中國。    最後,印度總是對中國與巴基斯坦的良好關系表現出不滿。受到“敵人的朋友亦是敵人”思想的影響,印度對中巴關系采取了指責的態度,認爲要不是因爲中國的援助和支持,巴基斯坦絕沒有能力與印度對著幹,因爲巴不具備研制和生産核武器和遠程導彈的能力。
  印度媒體的宣傳更加深了印度人對中國的不滿。要想了解中國的印度人大有人在,但是他們當中很少有人真正到過中國,大部分人都是借助當地媒體的報道。直到2005年,印度還僅有1名常駐北京的記者,印度媒體習慣于轉載缺乏一定可信度的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報道。而一些印度媒體非常熱衷于報道所謂“中國威脅論”,以此來煽動國民的不滿情緒。這些報道混淆了視聽,加深了印度人對中國的錯誤理解。
  表面上看,印度政府對中國的看法與其國民的態度一致,總是有意地宣傳“中國威脅論”,甚至采取對中國不友好的外交政策,以此來鞏固自身的統治地位和博取國民的支持。印度政府恰恰是以“中國威脅”爲借口,在1998年進行了一次核試驗。不過,近年來印度政府逐漸采取了越來越務實的對華政策,目的是擴大雙邊合作。
http://china.huanqiu.com/eyes_on_china/politics/2009-06/489895.html

令人驚訝:印度軍工VS中國軍工對決的結果2010-05-14

 從許多關于印度和中國比較的帖子中感慨,並經過反複的思考,終于發現了原來印度強于中國甚多,尤其是軍事方面,原因如下:
  一、搞笑篇:
  1 印度的阿瓊坦克采用了低碳鋼,低壓火炮,與當代坦克有很大的不同,卻與早期坦克概念相似,充分體現了哲學中的否定-否定原則,顯示出印度設計師超前的眼光;反觀中國的98,雖技術水平略高,但在設計思想上已經大大的落後了。
  2 印度用過瑞士、英國、俄國等多個發達國家的火炮,而中國幾乎所有的火炮和彈藥都是自産,顯然,印度炮兵比中國炮兵適應能力強。
  3 印度設計了威風凜凜,用固定發射架,在地面發射的烈火導彈;而中國的DF-25,DF-31等導彈外形猥瑣,且用汽車馱著,到處躲躲藏藏,遠不如烈火有威懾力。
  4 印度經常用飛機進行地面撞擊試驗,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且很可能已經建立了相應的數學模型;中國這方面的研究比印度落後了不止一點點。
  5 印度的LCA還沒有定型就已經發展出了多種機型,包括艦載型;中國的J-10都開始列裝了都沒有發展型的消息,說明中國發展的潛力不如印度。
  6 印度多年前就開始設計中程空空導彈,但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樣品出現;中國不聲不響的就弄出了一種主動彈。這說明印度的設計師嚴格認真,工作比中國紮實。
  7 印度海軍上面的武器都是俄國的,雷達和電子系統則來自歐美,因此印度海軍官兵有很好的外語環境來學習外語;中國海軍多用自造設備,主要是中文,不利于外語的學習。因此可以判斷印度海軍官兵的素質要高于中國。
  8 印度在還不能設計常規潛艇的情況下就立項制造核潛艇,這種超前的思想世界領先,中國就不要來丟人了。
  9 印度新型戰艦可以做到完全隱形,顯然比中國只能雷達隱形的戰艦高明一些。
  10 印度已經公布了登月計劃,並且要在中國之前,這充分的證明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産” 這條真理的正確性;反觀中國,雖然在全世界首先提出該理論,但在運用上已經落後。

  二、正解:中印軍工對比到底如何呢?

  近年西方輿論總是大發看好印度、貶抑中國的論調,在軍事工業方面也常搞“龍象對比”。若是抛去政治偏見,認真研究對比,南亞象的軍工水准與中華龍根本不在一個檔次。
  中華崛起對美、日等國帶來的影響,直接表現爲軍事上鼓噪“中國威脅論”,擡印抑華成爲西方的一種戰略選擇。今年7月,美日等國鼓動聯合國安理會譴責北朝鮮試射導彈時,印度發射了1枚“烈火Ⅲ”型中程導彈,西方卻幾乎沒有反應。俄羅斯從地緣戰略角度考慮,出售給印度的蘇一30戰鬥機等主戰裝備的技術水准也高于對華軍銷。從尼赫魯時代起,印度當局就一直以中國爲競爭對手,近些年來總是自吹其軍工水准如何了得,硬體實在無法誇耀便自詡軟體占優勢。若以事實相對照,這種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只能令人齒冷。
  中華崛起對美、日等國帶來的影響,直接表現爲軍事上鼓噪“中國威脅論”,擡印抑華成爲西方的一種戰略選擇。
  1、印落後中國二十年以上
  中國的“神舟”載人飛船在兩年來連續發射成功,顯示了在世界上僅次于美俄而居第三位的太空技術,受到刺激最大的正是南亞次大陸上的那個大鄰國。印度政府和航天部門隨後宣稱,准備在五年內實現向月球發射飛船的計劃,以趕在中國的“嫦娥計劃”之前,顯示自己在最尖端的空天領域中有更高水准。
  印度官方的這番豪言壯語對本國人可能還有自慰作用,熟悉太空技術的人聞之卻無不暗笑,因爲繞地球載人飛行尚遙不可及時便聲言要去月球,無異于不會走路便說要跑步。今年7月印度試射的那枚“烈火Ⅲ”型中程導彈,爲本國的火箭技術水准做了最好說明。這枚彈頭載運量不足1噸的導彈設計射程爲3500公裏,假想目標是能打到中國腹地,然而剛飛出幾百公裏便一頭栽進印度洋。印度航天部門事後承認設計存在嚴重缺陷,要改進並使其發射成功至少還需1—2年。中國發射的“神舟”飛船的火箭載荷量,已經達到了8噸,准備向月球發射的飛船的載荷則需要數十噸。若將中印導彈相對比,印度這次試射未成功的“烈火Ⅲ”型中程導彈,只不過相當于中國70年代前期便已研制成功的“東風一4”的水准。西方核專家認爲,中印在核武器方面的差距也至少在20年以上,因爲1998年印度試驗成功了原子彈、氫彈,中國卻早在六七十年代就進行過這種試驗。
  現代高技術戰爭中的主角是軍用戰機,中國自60年代以來已經研制成第二代、第三代戰鬥機,近幾年推出的殲一10已被國際公認達到世界上90年代的戰機水准,主要銷售到巴基斯坦的“梟龍”戰機只經四年時間便研制成功且已大量投産。印度80年代前未自研過戰鬥機,目前在研的LCA啓動已20年,樣機試飛仍未完成。其軍方認爲今後該機即使推出也會落後,已有放棄一說,印度空軍今後的裝備計劃還是靠外購戰機。
  在海軍裝備方面,印度長期自吹是戰後亞洲最早也是惟一有航空母艦的國家,可惜買的都是英國淘汰品,最近又買了1艘俄羅斯舊艦。中國早在70年代便自制出核潛艇,現在已發展到第三代,近年又自制萬噸級的驅逐艦,技術上也接近世界先進水准。印度至今卻連常規潛艇都不能自産,僅能生産三四千噸的護衛艦,主要部件還要進口。
  對陸軍的主戰裝備坦克和火炮,中國在五六十年代便可自産,80年代研制出國際軍貿市場暢銷的85一Ⅲ坦克,近年裝備的99改坦克又被國際軍界認爲屬于世界先進戰車。印度自研第一種“阿瓊”坦克已20多年,樣車制成後被軍方評價爲“不適于使用”。印度的大型火炮一直靠進口,中國的火炮全靠自研,國産的PLZ45—155毫米榴彈炮還在軍貿競爭中擊敗美國産品而被科威特等富國采購。
  更可悲的是,目前印度連步兵武器都不能實現國産化,其陸軍裝備的進口步槍有好幾種,其子彈有7.7毫米、北約7.62毫米、俄制7.62毫米和5.56毫米等多種標准,多數也要靠外購保障。幾年前印軍同巴基斯坦在喀什米爾冰川發生規模不大的沖突,便需緊急向西方購買炮彈,更說明其軍工保障能力低下。中國的火炮和輕武器早在60年代便全部國産化,改革開放後還行銷世界,這20年來美國槍市上也大量充斥著中國所産的步槍、手槍。
  從尼赫魯時代起,印度當局就一直以中國爲競爭對手,近些年來總是自吹其軍工水准如何了得,硬體實在無法誇耀便自詡軟體占優勢。 2、印“單騎獨進”難圓強國夢
  現代武器裝備是國家工業基礎和科技水准的結晶,中印自研武器的水准有巨大差距的根源正在于此。新中國成立前,中印都是落後的農業國,印度的工業基礎還略強于中國。50年代中期以後,中國的主要工業品産量開始超過印度,目前的差距已拉大到20年以上。換言之,印度主要工業生産能力只相當中國80年代初的水准,而兩國人口卻相差不多。
  以1950年中印兩國主要工業産品相對比,鋼産量是60萬噸比115萬噸,發電量是45億度tt88億度,中方要遜于印方,中國的鐵路通車也只有印度的一半。可是到了1970年,中印的鋼産量對比便是1800萬噸對600萬噸,發電量爲700億度對500億度。再看2005年的統計數字,中國鋼産量已達3.3億噸,印度只是3900萬噸;中國的發電量爲24747億度,印度只有6059億度。在國民收入(GDP)方面,中國爲2.25萬億美元,印度爲7300億美元。若進一步分析,印度GDP的48%來自並不表明國家實力的第三産業,中國第三産業産值則不足GDP的30%,雙方工業産量的差距實際已達6~7倍。
  目前,中印兩國工業技術水准的差距也很大,這一點在軍工生産上體現得最爲明顯。例如中國早在70年代便解決了坦克底甲板變形和行駛中的履帶斷裂問題,印度近年制造的“阿瓊”坦克行駛不超過300公裏便要發生履帶斷裂,以致印度陸軍根本不願采購,受政府壓力才勉強訂購了百余輛,平時不敢輕易上陣而只能充當“閱兵坦克”。印度近年發展的“藍天”防空導彈的技術來源于蘇聯的薩姆一6,存在嚴重技術問題,性能還不如中國80年代研制的紅旗一7型。印度多數武器購自蘇、法、英等多國,型號和標准雜亂,又使技術保障出現諸多困難,其空軍平時有1,3的飛機不能完好出航,有時只能靠拆東補西保障重點。
  印度多年來自誇優于中國的專案,便是所謂“軟體優勢”,並認爲航天航空技術是印度與中國差距最小的軍事技術領域。印度早在1954年便成立了原子能委員會,核領域的研究早于中國。在航空航太領域,中印的起步時間也差不多。然而60年代中國的“兩彈一星”事業突飛猛進,印度便被遠遠甩在後面。至于印度惟一能自吹的軟體業,雖說其出口量還略多于中國,至今卻不能有效實現軍事化和國內實用化。
  近些年印度政界和經濟界人士在承認中國是“世界工廠”時,又自稱本國是“世界辦公室”,論據便是每年出口數十億美元的軟體,以此說明資訊産業發達,並能在未來資訊戰中占優勢。若仔細考察,印度軟體業是依靠本國的英語教學優勢,由大批科技人員承接西方軟體業的外包加工,以家庭作坊形式分頭制作,再銷給業主賺點加工外彙,對本國經濟和軍事技術水准的拉動作用很有限。以IT産業總體規模而論,印度遠小于中國,其手機、電腦的産量只相當于中國的十分之一,其飛機、坦克和艦艇的電子裝置也多依賴進口。
  現代武器裝備要有效發揮作用,主要不是靠單項優勢,而需要整個工業科技特別是軍工系統的綜合配套能力。以未來資訊戰而論,機械化裝備和火力仍是作爲戰鬥平臺的“硬”實力,電子資訊裝備等“軟”部件只能起倍增器作用。像印度這樣自身研制不出戰機、坦克和大型艦艇的國家,終日只自誇軟體,其軍工體系仍是一個軟骨動物,擺脫不了充當它國的附庸。近年來印度總強調自己是“世界大國”,去年提出要進入聯合國安理會擔任常任理事國,世界上多數國家對此嗤之以鼻。因爲僅靠爆炸幾枚核彈或炫耀一下軟體,這種“單騎獨進”並不能說明自己是強國。中國的大國地位,恰恰是靠軍事、政治和科技方面的綜合均衡發展的實力,才得到世界的公認。

  3、中印差距形成的關鍵

  一些印度人解釋本國的軍工落後,認爲自己是民主國家,軍費投入少。其實在90年代以前,中印兩國的國防費長期相差不多,部分年份印度還多于中國。進入21世紀後,中國因財力增強使國防投入加大,去年公布軍費爲350億美元,才高于印度一半多。從引進國際先進技術的條件看,印度遠遠好于中國,其獨立後西方和蘇聯都競相向其推銷較先進的武器。中得到過蘇聯軍援,後來長期受國際封鎖。自1989年以後西方又堅持實行對華武器禁售直至今日,俄羅斯賣給中國的武器技術水准也要低于印度。在這種形勢下,印度的軍工業發展卻遠遠落後于中國,不能不從指導思想等方面進行深入反思。
  印度自獨立以後,包括軍工界在內的工業發展的根本指導思想,便是沿襲殖民地時代的思維方式,仍然依附于他國,始終未能建立起一個完整自主的配套體系。除核彈買不到而被迫自研外,印度的其它武器裝備始終以外購爲主,自研爲輔,一直未形成自主開發能力。印度自行開發的裝備,多數部件也靠進口。如“阿瓊”坦克名爲自研,120毫米炮和發動機要買德國成品,火控系統則購自英國。LCA戰鬥機的發動機購自美國通用公司,電子裝置主要從法國引進。這些印度國內立項的重點項;目投資不小,拖延20多年卻始終不能定型,灰心喪氣之後又回過頭來再搞外購。今年春天,印度軍方又提出一個5年內斥資250億美元外購以更新裝備的計劃,其政界歎息這只能說明自研的失敗
  中國從毛澤東時代開始,便強調建立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50年代從蘇聯引進的“156項”中有44項軍工企業,保證了主戰裝備每個零件都能國內自産,同時還建立了科技機構實行自研。60年代以後,國外對中國實行技術封鎖,雖使中國的常規裝備發展出現了滯後,卻也逼出了一個非常寶貴的獨立開發能力。以航空工業爲例,印度一直依靠外國産品生産許可證生産米格-21戰鬥機,並購買了法國的“幻影”等戰機,在70年代到90年代前期其空軍裝備水准看似比中國先進。在陸軍裝備方面,印度引進蘇聯的T一72生産線,所産坦克也優于中國的59式,然而其獨立開發能力很低的狀況卻並未改變。
  自90年代後期以來,印度購買了俄羅斯的蘇一30戰鬥機及生産線,只能照葫蘆畫瓢不走樣地仿制,多數部件還要進口,等于是在本國建立一個組裝線。中國引進了俄羅斯的蘇一27戰鬥機後,自己不僅能仿制還能改進,産品品質優于俄制原産品,同時又借鑒其技術用于開發國內新戰機。因此,最近十幾年中國航空技術突飛猛進已經遠遠將印度抛在身後。目前中國空軍戰機的數量、品質均優于印度,而且建築在自我研制的基礎之上。在坦克生産方面,中國自80年代後推出的一系列新坦克性能都超過了印度已老化的T一72,靠獨立開發充分顯示出厚積薄發的威力。
  中國在改革開放後,同樣花錢引進了一些國外先進裝備,例如購買蘇一27戰鬥機及其生産線便用了上百億美元。不過中國始終堅持自研爲主、引進爲輔的方針,引進的裝備除應急之外主要作爲自研新武器的借鑒,因而引進的結果是大大加強了國內自主開發能力,並促成了殲一10這類新戰機問世。在國內經濟建設方面,幾十年來中國一直強調從基礎工業抓起,在改革開放前便形成了一個雖然落後些卻完整配套的體系,改革開放後又大大提升了這一體系規模和綜合技術水准。在此基礎上,目前中國的軍事裝備除大型運輸機外(近來也已上馬自研),全部可以自我保障,在進口一些武器的同時也是世界上的武器出口大國,軍貿創彙導致了經濟上的良性迥圈。
  相比之下,印度的軍工界至今基本不具備出口能力,只能以窮兵黷武方式每年投入幾十億美元購買各國武器,不僅零配件都要受制于人,還嚴重影響了自身經濟發展,印度本國的軍工業又出現了萎縮和科研人員流失,例如其坦克廠便長年處于半歇工狀態。長此以往,中印兩國在軍工水准上的差距還會繼續拉大。
  對照中印兩國的國防工業發展水准,除了能使人看到西方一些人散布的揚印貶華的論調荒謬,還可引發諸多深層次的啓迪。無情的事實說明,一個國家沒有完整和自主的工業體系,軍工業就只能是建在沙灘上的大廈,一個大國絕不可能買來一個軍事現代化。國家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發展,離不開工業化建設,印度想跳過工業化發展階段,直接進入以資訊業主導的後工業化經濟的思路是不現實的。如今中國人要實現國防現代化,並追趕資訊化的大潮,仍然大有必要加強基礎工業建設,並與發展高新技術相結合,才是真正有效的強國之道
http://www.milchina.com/2010/0514/1663.htm

印專家對比中印國防計劃 痛批印軍工鼠目寸光 

    世界政治評論網站2010年3月26日刊登印度新德裏國防研究分析所副研究員Laxman Kumar Behera的文章。文章對比了中國與印度之間的國防計劃,並指出,由于中國的國防計劃比印度更有目的性、中國對軍工的扶植力度更大,所以印度的軍力發展遠遠不及中國。 
    中印軍費的使用目的不同     
    最近,中國和印度分別表示,將增加2010財年的國防預算。根據官方的數字,中國國防費預算增加到780億美元,較去年增長7.5%,但是外界猜測中國軍力的實際花費可能比這個數字多。印度的國防預算則增加至320億美元,增長幅度小于4%。
    除了預算數字和增長率的差別,中印兩國在實現各自軍事目標的方法上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中國軍費是為了實現軍事強國的長期目標,而印度卻僅僅是為了資源分配,缺乏長遠考慮。結果在兩國軍力上體現出來——中國獲益良多。
    印度軍費缺少連貫性
    文章稱,過去20年間,中國官方公布的國防預算一直呈兩位數增長。這種增長有效支持了北京增強綜合國力(體現為軟實力和硬實力)的戰略需求。根據北京兩年一度公布的《國防白皮書》,1988年至1997年間,中國軍費增長率為平均每年14.5%。這期間的資金配置,是為了“彌補早年間遺留下來的國防發展不足的狀況”,再借助于經濟的蓬勃發展,中國在隨後的10年裏,也就是1997年到2007年的這段時間,軍費的年增長率提高到15.9%。2008年至2009年,中國軍費的增長率甚至接近18%。1997年以後的軍費支出,大多用于掌握網絡中心技術、獲得精確制導的現代武器,並從美國這個軍事霸權國家在第一次海灣戰爭的實際操作中學習經驗。
    文章還說,中國軍力投資一直和解放軍的改革“手牽手”同時進行著,中國國內的軍工業變得越來越復雜,而且解放軍非常重視研發。中國沒有理由因為金錢的原因,阻礙現代化進程和改革動力。
    幾十年的努力,為中國帶來了“豐厚的紅利”——中國軍力增長迅速,已能觸及到鄰國以外的範圍。這一切正如美國國防部2009年度發表的《中國軍力報告》所說,多年的投資和改革令中國解放軍“有能力觸及亞太地區以外,這一變化正改變著地區平衡”。先進武器的配置,比如本土研發生產的核動力潛艇,導彈打衛星技術成功試驗和反彈道導彈能力,這些都說明了北京在此方面做出的努力。
    相比之下,印度在過去20年的軍費支出則缺少連貫性。某些年頭,印度國防預算增長率達到34%,而另外一些年頭,則低至0.5%。軍費未能呈現線性增長,說明計劃制定過程中存在缺陷。中國政府每兩年發表一次國防白皮書,勾勒出本國的安全目標,而印度則沒有這方面的嘗試。由于缺少這種嘗試,印度軍方只能按照他們自己的“願望清單”,撰寫短期、中期和長期計劃文件。然而,由于這些文件嚴謹性不足,或缺少內部競爭機制,或無法將自給自足和國家安全目標結合起來,因此經常引發爭論。另外,年度國防預算的產生不是取決于這個國家的長期軍事需求,而是由可用資源的多少、部門之間的爭奪和更加寬松的財政環境決定的。
    中印軍工業管理差別很大
    制定戰略時缺少長遠眼光,這種現象在印度國內軍工業的緩慢發展中隨處可見。軍工業對于印度和世界上的任何國家來說,都是寶貴的硬實力。印度在很久以前就宣稱將于2005年實現70%的軍工產品由本國生產。然而直到今天,印度還在30%到35%這個水平線上掙紮。導致的結果是,印度每年不得不花費50億到60億美元購買國外的軍工品,這正中了那些國外供應商的下懷。
    事實上,不管是中國,還是印度,都對軍工企業實行國有控制,但是問題又來了。北京通過競爭、評估、監管和激勵這“四項機制”推進了基礎設施的改革,從而為國內的軍工企業注入了大量競爭力;而印度一直在補貼無能的公共生產領域和研發公司,而各種各樣的委員提出的改革措施既沒能付諸文字,也沒能貫徹精神。一些能參與軍工生產的私人合同商,在“保密與保護主義”的托詞下,飽受歧視。
    當今天的中國駕駛著自己的戰鬥機翺翔藍天的時候,新德裏卻忙于試飛六家非印度本國公司制造的飛機,拼命地想要拉近和北方鄰國的軍力的距離。隨著中國軍力迅猛發展,新德裏如果不集中精力行動起來,它會更加絕望。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10-03/30/content_13270388.htm

美刊:印度軍工缺乏國産與中國差距越來越大

  中廣網北京2010年4月3日消息 美國《世界政治評論》3月26日文章,原題:崛起的龍,昏睡的象
  最近,中國和印度分別表示將增加2010財年國防預算。根據官方數字,中國國防費預算增加到780億美元,較去年增長7.5%。印度的國防預算則增加至320億美元,增長幅度小于4%。
  此外,中印兩國在實現各自軍事目標的方法上也形成鮮明對比。中國軍費是爲了實現軍事強國的長期目標,而印度卻僅僅是爲了資源分配,缺乏長遠考慮。結果在兩國軍力上體現出來———中國獲益良多。
  過去20年,中國的國防預算一直呈兩位數增長,有效支持了北京增強綜合國力(體現爲軟實力和硬實力)的戰略需求。還有,中國軍力投資一直和解放軍的改革同時進行,國內軍工業越來越複雜,而且解放軍非常重視研發。中國政府沒有理由因爲金錢的原因阻礙現代化進程和改革動力。
  幾十年的努力爲中國帶來“豐厚紅利”:軍力增長迅速,已能觸及鄰國以外範圍。印度在過去20年的軍費支出缺少連貫性,而軍費未能呈現線性增長,說明計劃制訂過程中存在缺陷。
  中國政府每兩年發表一次國防白皮書,勾勒出本國安全目標,而印度則沒有這方面的嘗試。印軍只能按照自己的“願望清單”,撰寫短期、中期和長期計劃文件。然而,由于這些文件嚴謹性不足或缺少內部競爭機制,或無法將自給自足和國家安全目標結合起來,因此經常引發爭論。另外,年度國防預算的産生不是取決于這個國家的長期軍事需求,而是由可用資源的多少、部門之間的爭奪和更寬松的財政環境決定。制定戰略時缺少長遠眼光,這種現象在印度軍工業的緩慢發展中隨處可見。北京通過競爭、評估、監管和激勵這“四項機制”推進基礎設施改革,從而爲軍工企業注入大量競爭力,而印度一直在補貼無能的公共生産領域和研發公司,而各種各樣的委員提出的改革措施既沒能付諸文字,也沒能貫徹精神。
  因此你就不會奇怪,兩個世紀以前就建造了軍工廠的印度爲什麽沒有一家能夠在全球數得上的軍工龍頭企業。你就能夠理解,爲什麽當今天的中國駕駛自己的戰鬥機翺翔藍天時,新德裏卻忙于試飛6家非印度本國公司制造的飛機,拼命想要拉近和北方鄰國的軍力差距。隨著中國軍力迅猛發展,印度如果不集中精力行動起來,它會更加絕望。
http://www.cnr.cn/junshi/gjjs/201004/t20100403_506241045.html

中國9個方面令外媒稱贊:成世界經濟發動機 2010-08-13 新華網

 
  核心提示  在新聞信息傳遞過程中,國外媒體在我們和世界人民中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我們日常生活的喜與悲,苦與樂,哀與愁都在通過他們的畫面和文字傳遞給其他國家的民衆們。今年,無論是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還是洪水災害和玉樹地震,國際輿論都給予了比較客觀的報道,對中國政府救災給予了肯定。因此,同樣站在客觀的立場上,我們不妨和外媒一起“閱讀”中國令人振奮的成績。
 
  稱贊之一:面對災難時的民族凝聚力(另參本館:中共的救災能力  天安艦事件)
 
  中國官方在災難面前也不再掩蓋,變得反應迅速而且透明,這樣增強了軍民共同抗擊災害的決心,展示援救行動中國人在自然災害面前的齊心團結,對于在一個像中國這麽遼闊和多民族的國家,這樣的時刻對于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至關重要。
  全球矚目舟曲救援 贊賞中國政府救災得力
  8日淩晨發生在甘肅省偏遠地區的泥石流是由強降雨引發的,至少有一座村莊被淤泥與碎石組成的洪流完全吞沒———這是今夏中國發生十年不遇的洪災以來最近的一次災難性事故。
  溫家寶總理已于昨天抵達災區,他敦促現場的數千名救援人員加快營救速度,盡快找到幸存者,並爲已疏散的4.5萬人提供救濟。溫家寶說:“目前第一位的任務是救人,只要有一線希望,絕不輕言放棄。”
  當局已派了數千名士兵、警察、消防員和醫療人員前往協助搜尋和救援工作。
  在受災最嚴重的舟曲縣城開展救援工作非常困難。在某些地方,街道上覆蓋了兩米厚的淤泥。汽車與房屋都被埋在瓦礫下。道路和橋梁也已被摧毀。
  士兵與救援人員被迫用鏟子甚至是雙手來清理淤泥,因爲甘南地區沒有任何重型機械,即使有,這些機械在數米厚的淤泥面前也毫無用處。
  英報:自然災害激發中國人團結
  任何密切關注中國官方媒體的人都會知道這個國家正在經曆一段多災多難的時期。這個國家正面臨據稱是1998年以來最大的洪水。上周,新華社在網站上刊登了2010年中國抗擊洪水的專題報道,詳盡報道了解放軍援救行動,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
  當然,大壩成功經受住一系列考驗,無可爭辯地向全國證明,這項工程是一項偉大的成功。
 
  稱贊之二:中國是世界經濟的強大發動機(另參本館:中國振興方案 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
 
  當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年經濟增長率近10%的速度發展時,也帶動了其他國家經濟的增長。例如,得益于中國,危機並沒有給拉丁美洲和亞洲其他國家帶來更加嚴重的後果。如果世界經濟增長率是4%,那麽中國一個國家就貢獻了1%。換言之,世界經濟增長的四分之一都要歸功于中國。
  美刊說中國等新興經濟體拉動西方經濟複蘇
  美國《新聞周刊》刊文指出,以中國爲首的新興經濟體已成爲世界經濟的火車頭,並拉動德國等西方國家經濟走向複蘇。
  文章說,金融危機期間,西方國家經濟嚴重衰退並未對絕大多數新興經濟體造成沈重打擊。而在全球經濟複蘇過程中,新興經濟體則占據主導地位,成爲拉動西方國家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文章以德國爲例指出,作爲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經濟複蘇勢頭強勁,失業率連續13個月下降,今年經濟增長率有望達到2%甚至3%,高于歐洲整體1%的平均增幅。德國經濟複蘇主要得益于出口行業的強勁反彈,而其全部出口商品中將近一半銷往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
  西報:世界經濟增長四分之一都要歸功于中國
  在這場全球經濟危機中,誰表現得更好?是德國總理默克爾還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答案是後者。
  我們必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場經濟危機當中是一個嚴肅、負責和稱職的全球主角。德國遠不如中國。因此現在胡錦濤值得贊揚,而默克爾應受指責。
  多虧中國的經濟政策,全世界成百上千萬人得以保住工作。而德國的經濟政策卻導致歐洲和其他地區的數百萬人找不到工作。中國在其他地區促進經濟活動的同時,德國經濟停滯不前的現狀卻迫使其他地區收縮經濟活動。
 
  稱贊之三:高鐵成就舉世矚目(另參本館:兩岸高鐵 )
 
  高速鐵路技術雖然在日本和歐洲率先興起,但是在中國引進並改造這一技術後,高鐵成爲中國産業最耀眼的一顆明星。這就如同火藥是在中國發明,但卻是在歐洲被大規模應用,讓世界由冷兵器時代進入熱兵器時代一樣。在2010年1月27日,在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的任期第一年《國情咨文》裏,中國有一個産業被提到,那就是高速鐵路。
  美國《華爾街日報》:中國經濟走上“高鐵快車道”
  時速350公裏的武廣“和諧號”高速列車搭載著1000名乘客,在短短3個小時內呼嘯著從武漢穿越中國中心地帶到達廣州。一些批評人士說,“和諧號”是中國政府不顧成本及效用而癡迷于基建的象征,中國修建龐大的高速客運網沒有實際用處,只會使中國背上沈重的債務負擔。
  事實上,這種批評只是一種誤導。修建高鐵並非是中國政府應對全球性金融危機的一時之舉,而是對急需升級的中國鐵路系統進行的一項長遠規劃。
  老外感歎中國鐵路今昔對比
  今年7月,上海、蘇州和南京之間開通時速高達350公裏的高速列車。近來,此類火車提速在中國隨處可見。這個刻意進取的國家近 30年來的各類基礎設施改善中,最令人矚目的或許就是鐵路系統。
  在這個美歐基礎設施正日益老化的年代,在與世界一流經濟體的競爭中,鐵路或許能讓中國占盡優勢。幫助實現西部長期發展即是其目標之一,高鐵將使內地發展“比肩沿海地區”。這個網絡正在使一部分人成爲在城市之間往返的常客。 “真的很方便,”一位名叫魯珂(音)、每周乘坐動車往返于上海杭州的公務員說。
 
  稱贊之四:將成爲世界最大制造國(另參本館:中國市場 《中國製造》 )
 
  如果中國真的在明年成爲全球最大制造國,其實它是“重新”坐上頭把交椅。按照經濟曆史學家的說法,在長達1500多年的時間內,中國曾一直在商品産出方面領銜世界,直到19世紀50年代才被英國短暫超越。
  英媒:中國制造業産值明年有望超美
  去年,美國在制造業産出方面仍處于世界領先,但在2011年,恐怕這個頭號地位將被讓給中國。美國將結束在制造業産出方面連續110年雄居全球首位的曆史。
  這些數據來自美國經濟咨詢公司環球通視(IHS Global Insight)6月中旬發表的報告。
  去年,美國在全球制造業産出中占19.9%,中國則占了18.6%。盡管全球經濟衰退導致美國工廠産出大幅下降,但美國仍保持了首位。
  美國仍排在第一這一事實有些令人意外,因爲環球通視在2008年,也就是在過去兩年的經濟危機之前,就曾預測美國將在2009年失去榜首位置。
  不過,環球通視表示,是美國相對強韌的表現使中國保持在第二位。而該公司現在預測,中國如果仍可以保持現狀快速增長,明年就會使美國讓出頭把交椅的位置。
  19世紀90年代末期,美國成爲全球最大的制造國,使原本占據首位的英國退居第二。總部位于芝加哥的波士頓咨詢公司全球運營活動主管哈爾?西爾金表示,對于制造業皇冠即將讓給中國的事實,美國不應太過絕望。
 
  稱贊之五:穩步邁向“科技大國”(另參本館:《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 超級電腦大戰 )
 
  根據相關數據,30年來,中國在科學研究方面的增長超過了任何國家,而且速度沒有放緩的迹象。湯姆森路透集團研究評估部主任喬納森?亞當斯說,中國取得了"令人驚歎"的增長,排名僅次于美國,位居第二。
  英媒:中國正悄然成爲“第二科技大國”
  湯姆森路透集團爲全世界1.05萬種期刊的學術論文編制索引,對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這4個新興市場國家30年來的表現進行了分析,中國的表現遠遠優于其他國家。
  位于倫敦的皇家學會科研政策部門主任詹姆斯?威爾斯登說,有三個主要因素推動中國科研。
  第一,政府投入龐大的資金,其數額增長遠遠超過了通貨膨脹的水平。
  第二,知識實現了從基礎科學到商業應用的有序流動。
  第三,中國高效且靈活地利用北美和歐洲地區雄厚的海外華人科研力量,允許這些人每年在西方和中國各工作一段時間,從而吸引了處于事業中期的科學家。
  喬納森?亞當斯說,(中國)論文的質量仍然相當參差不齊,但在不斷改善,"他們有相當好的激勵措施促使科研人員提高研究質量"。
 
  稱贊之六:重視節能減排 淘汰落後産能(另參本館:綠能產業)
 
  中國計劃關閉2000多家重工業企業擁有的落後産能工廠,這是迄今北京決心冒著經濟增長風險實現低能源目標的最清晰信號。此舉不僅體現了中國走綠色經濟的戰略,而且能讓中國保持低成本制造的國際地位。
  外媒:中國爲淘汰落後産能出“鐵拳”
  今年夏天早些時候,中國總理溫家寶承諾“采取鐵的手腕淘汰落後産能”。現在,越來越多企業發現,這好像是一記“鐵拳”。
  工業和信息化部8日低調公布了一份名單,要求在9月30日前關閉名單上的2087家鋼鐵廠、水泥廠和其他能源密集型工廠。
  分析人士稱,這是朝實現該國能效目標邁出的重要一步,但僅靠這一措施,還不足以實現這些目標。
  多年來,地方官員時常試圖阻撓北京關閉位于他們管轄區域內的落後工廠。這些官員尤其希望保護老鋼鐵廠和其他重工業企業。這些企業建成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往往有成千上萬工人,有時還向工人提供住房、運動設施和其他福利。
  外媒議論中國關停高能耗工廠
  中國2087家高耗能工廠將被關停的消息受到外媒普遍重視。《紐約時報》說,越來越多的類似企業感受到了溫家寶總理“鐵拳”提高能效的滋味。美國全國廣播電臺說,此舉不僅體現了中國走綠色經濟的戰略,而且能讓中國保持低成本制造的國際地位。
  《華爾街日報》說,中國即使經濟放緩,能效增幅預計也將持續。不過專家也表示,真正關停這些工廠的難度很大,中國距離實現節能目標還需要艱苦努力。
  工信部近日表示,公布的18個行業 2087家落後産能企業須在9月30日前關停,涉及水泥、造紙、印染、煉鐵等行業。如不能按規定期限淘汰落後産能,這些企業將不再能得到任何形式的銀行新增授信、新增用地或上馬新投資項目,甚至可能遭遇吊銷生産許可證、用電被掐、徹底關門等懲罰。
 
  稱贊之七:中國是全球旅遊市場最大的驅動力(另參本館:假日經濟)
 
  中國人被證明是旅遊業真正的發動機。2010年1月,33%接受調查的亞洲人說,他們的旅遊計劃完全受到經濟危機影響,而在接受調查的中國人中這個比例僅爲14% 。
  德報:中國成全球旅遊業發動機
  中國已經獲得了新的世界出口冠軍的頭銜,2010年中國將創造另一項紀錄。根據柏林國際旅遊展的最新預測,中國將成爲“其國民在世界經濟出現衰退後又有超強旅遊興趣並在今年就落實自己旅遊計劃”的國家。
  根據柏林展覽公司委托國際研究機構IPK所做的《2010年世界旅遊趨勢報告》,今年美國人在美洲以外的旅遊活動將減少5%。
  IPK預測,今年歐洲私人旅遊的總量將遠遠達不到全球經濟危機開始前的水平。不過信心已經回升,IPK調查的歐洲人中,66%的人表示其2010年的旅遊計劃不受影響,而2009年秋天這個比例是52%。
  外媒稱中國遊客成爲歐洲最大“搖錢樹”
  據美國世界新聞網7月30日消息,今年中國的歐洲遊市場十分熱門。除遊覽名勝古迹,購物也成中國遊客赴歐洲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位于歐洲心髒的德國,很多商店都把出手豪爽的中國人視爲最大的“搖錢樹”。
  報道援引德國之聲消息稱,大量中國遊客的身影,在歐洲各大旅遊景點隨處可見。隨著歐元貶值,參加旅行社歐洲遊的人數直線上升。歐洲遊從最初的每人近3萬元人民幣,降至如今的3國遊僅需平均1.6萬元人民幣左右,這樣的價格優勢加上有所放寬的簽證政策,使“新馬泰”等常規路線黯然失色,已出過國的中國人會首選歐洲。
 
  稱贊之八:“中國模式”被世界認可(另參本館:民主形式萬歲  臺灣買票文化  民主就是挑爛蘋果  )
 
  不完全照搬西方那一套,又無形中對國際體系做了一個整合,這是“中國模式”的最大特色。外界需要適應中國不斷改觀的格局,也要做好這樣的准備:日益開放的中國,未必是更西方式的國家,而可能是把中國的行爲模式、價值理念更加鞏固的國家。
  法國《歐洲時報》:中國模式爲何會笑到最後
  中國模式發展到今天,在令舉世贊歎的同時,也面臨著很大的爭議。中國模式能夠走多遠,是一個令人關注的話題。筆者個人感覺有三種可能性。
  第一,中國模式遇到巨大問題無法解決而失敗。這對中國自然是災難性的結果。
  第二,西方的模式繼續受到危機的沖擊,而遲遲無法擺脫。唯一一個實行西方民主制度的華人經濟體臺灣進一步內耗、衰敗。最終這種模式在國際社會失去道義性、正當性和支持。這個時候,不管中國模式有多大問題,只要不嚴重到西方這個程度,就會得到主流民衆的擁護而繼續下去。
  今年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剛剛公布的世界競爭力排名中,亞洲的新加坡、中國香港都超過長期位居第一的美國。而新加坡和中國香港有兩個共性:都是華人社會,都未實行西式民主制度。“金磚四國”中,中國也是唯一的非西方民主國家,但排名最前,居第18位,印度、巴西與俄羅斯的排名依次爲31、38、51。
  新媒:中國將變得越來越“中國”
  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沈大偉(David Shambaugh)在新西蘭奧塔戈大學做過一個演講。他提到,有些西方評論家認爲,隨著中國越來越融入國際社會,其未來的行爲舉止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像西方發達國家。
  事實上,它將變得“越來越像中國”,而不是像西方。這是極爲有趣的觀察。外界需要適應中國不斷改觀的格局,也要做好這樣的准備:日益開放的中國,未必是更西方式的國家,而可能是把中國的行爲模式、價值理念更加鞏固的國家。
 
稱贊之九:文化軟實力深入人心(另參本館:《和諧社會導論》  中國式媒體監督)
 
  盡管硬實力在國際政治領域仍具有重要意義,但各國都已開始大力加強軟實力。中國恰恰就是個好例子。
  外媒:中國軟實力讓南亞印象深刻
  有意強化自身在國際上的積極形象是北京對外政策的一個目標。中國的對外政策將該國描繪成一個熱愛和平、以人爲本、合作、寬容、自信和負責任的大國。
  中國的南亞政策也體現出這些特點。有趣的是,中國在該地區施展軟硬兩種實力時似乎表現出因國而異的特點。中國在與南亞次大陸的小國發展關系時,軟實力的使用似乎更爲顯見。而在與印度發展關系時則有所不同,因爲印度是該地區第一大國,其戰略地位也最爲重要。
  中印關系的特點是兩種因素的奇怪組合,即政治摩擦時有發生,經濟接觸卻十分穩固。而中國在與該地區小國發展關系時就沒有出現這種對立局面。
  美媒:中國正在努力提升“軟實力”
  中國的新外交政策正在快速地彌補其傳統外交上的缺陷。中國的領導人正在踏遍全球,並受到各國首腦的接見。然而人們卻很少注意到中國閃電般的“軟實力”提升。
  北京方面的會議與討論,顯示出中國政府正在日漸注意其略爲暗淡的國際形象,並且正在盡一切努力提升它。最近英國廣播公司(BBC)對28個國家展開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的國際形象仍然屬于“褒貶不一”,其中只有一些非洲國家以及巴基斯坦給出積極評價,而亞洲、北美和拉丁美洲各國的評價從中到差不一,歐洲國家的評價則較爲消極。
  爲了提高中國的國際形象,中國政府正在對各個領域的活動家和機構投資。外交部設立了一個全新的公共外交辦公室,而中央更是要求傳媒“走出去”,希望在國際傳媒環境中占據一席之地。
http://news.sina.com.cn/c/2010-08-13/084320889311.shtml 
 
西方國家爲什麽敵視中國,而不是敵視印度?
在過去的五年中,中國和印度的經濟年增長率均爲8%到9%,但印度的崛起並沒有引起其他國家對該國的不安。相反,美國、日本和西歐國家對印度非常友好,希望使其成爲亞洲另一個超級大國。而對中國的態度則完全不同,美國和西歐至今還對中國進行高端技術尤其是軍工技術的封鎖,其主流媒體長期對中國進行負面報道,不斷宣揚“中國威脅論”。
西方國家對中國的這種敵視態度在2008年3到4月間得到了集中的體現,他們先是支持試圖在XZ恢複農奴制度靠“打、砸、搶、燒”等強盜行爲來賺取世人同情的集團,調動一切宣傳工具顛倒黑白、混淆視聽,詆毀中國。後來又縱容這些強盜和無賴幹擾奧運聖火的傳遞,奧運聖火途經的境外22個城市,有5個城市的傳遞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幹擾,請記住它們:英國的倫敦、法國的巴黎、美國的舊金山、澳大利亞的堪培拉、日本的長野。在倫敦、巴黎,奧運聖火遭到了藏獨分子的搶奪;在舊金山,傳遞途徑被迫改道,CNN主持人卡弗蒂發表辱華言論;在堪培拉,護衛聖火的中國留學生在與藏獨分子的沖突中被捕入獄;在千葉,護衛聖火的中國留學生被反華勢力毆打負傷入院。
在此之前,或許大多數善良的中國人並不了解,世界上居然有那麽多的國家對中國持敵視態度,而且這些國家是當今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如果是擔憂中國經濟增長過快對其構成威脅,那麽同樣增長迅速的印度爲什麽反而得到支持?
中國到底做錯了什麽?應該怎樣做他們才會滿意呢?他們爲什麽會對我們這樣?
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在2007年12月出版的著名財經雜志《福布斯.亞洲》上發表文章指出:西方國家對中印兩國的不同態度,主要源于兩國政治和文化上的差異。例如印度的多黨聯合政府中的各黨派勢力持續互動,就符合了西方所習慣的內部互相制衡的原則。同時,印度精英都能書寫英文,對問題也有各種各樣的見解,而能講和書寫英文的中國人就很少,而他們以華文表達思想及觀點時,往往又不透露本身內心最深處的想法,更無助于中西方的溝通。
這是一個有著西方人觀念的海外華人政治家的觀點。政治體制、語言交流是否足以導致中國人在國際上遭受這樣大的欺負呢?
首先我們看所謂政治體制能有多大影響?衆所周知,前蘇聯和目前的中國一樣,都是社會主義國家,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采用和平演變的手段使其改弦易幟,目前的俄羅斯怎麽樣呢?和美國一樣是資本主義國家,多黨輪流執政,和印度一樣也是所謂的民主國家。可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友好了嗎?國家改變顔色以後,俄羅斯也曾一廂情願地想融入西方,當美國的小兄弟,可事實呢?俄羅斯的熱臉貼到了美國的冷屁股,“融入我的團夥可以,先把你的核武器銷毀吧!” 俄羅斯當然不會傻到自毀長城的地步。于是,美國和它那一幫小兄弟開始想辦法整治俄羅斯,對前蘇聯一些俄羅斯勢力範圍的國家進行軍事滲透,把導彈發射器架到俄羅斯邊境;支持俄羅斯車臣的分裂勢力;開動宣傳機器孤立俄羅斯。中國同樣擁有核武器,中國軍隊和俄羅斯軍隊一樣同樣擁有較強的軍事能力和光榮的傳統,即使中國有一天真的成了所謂的民主國家,誰敢保證中國不會成爲第二個俄羅斯?
以是否是民主國家來解釋西方的敵視顯然從理論上行不通,而且就目前中國的現狀而言,多黨制政體並不適合中國的國情,截止到2007年6月,全國中共黨員人數已有7336萬名,而目前8個民主黨派總人數才71萬名。如此懸殊的政治力量對比,根本不具備多黨輪流坐莊的前提。而對普通百姓而言,無論誰執政,無論采用什麽形式的政治制度,只要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老百姓就買賬。共産黨領導人民進行了30年的改革開放,民衆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誰能找到充分的理由爲了迎合西方的口味,改變目前自己習慣並喜歡的生活方式呢?
其次,語言障礙問題,筆者更是不能苟同,因爲印度使用英語的人比中國多,印度就更容易與西方國家交流,容易被理解,更容易被西方國家所接納嗎?如果是那樣的話,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更容易成爲友好國家可以說得通,而法國、德國、日本也與美國關系密切又怎麽解釋呢?據說日本人的英語說得還不如中國人地道。印度使用英語的人多,與其說是一種優勢,不如說是一種恥辱,因爲他們爲此付出的代價是300年的英國殖民統治。
恕我對李光耀先生的不敬,我無法說服自己認同閣下的觀點,盡管您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前任新加坡總理、現任內閣資政。李先生曾質疑:如果目前是印度的發展領先于中國,歐美國家是否也會以同樣的態度對待中國?我認爲也不會,西方對中國的態度遠不是用經濟因素可以解釋的。下面請允許我以一個傳統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談一談:
一、曆史積怨
中國和西方國家曆史上有過非常友好的時期嗎?沒有!如果非要拿出一段關系相對緩和的時期,也只能是2001年“9.11”到2008年“3.14”之前。
1840-1860年期間,英國、法國兩次對中國發動鴉片戰爭;
1894-1895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
1900年英國、美國、日本、法國、德國等八個國家攻占中國的首都北京;
1931-1945年,日本侵略中國
這些披著文明外衣的強盜,在中國殺了多少人,搶劫了多少財富,他們自己不會忘記,中國人更不會忘記。一個強盜,如果看到一個自己曾經搶劫過、傷害過的人有希望變得比自己更強大,他能不害怕對方報複嗎?
而印度呢?曆史上僅僅被英國侵略過,被人家殖民統治300年,現在仍然是英聯邦成員,國家只有總理,雖然設有總統,但國家元首仍然是英國女王。除了英國,印度和其他的西方國家都沒有曆史恩怨。即便是對英國,恐怕還有相當一部分印度人會感謝英國人給他們帶來了包括英文在內的西方文明。
二、現實對抗
冷戰結束後,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一夜之間失去了對手,這讓他們感覺無所適從,中國古人講:“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于是,他們開始尋找對手、制造對手。這個對手會是誰呢?
美國試圖建立獨享霸權的單極世界,而中國卻四處遊說建立多極世界;
美國爲了掠奪戰略資源侵略弱小國家,中國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渠道阻止;
美國支持多民族國家的分裂勢力,希望別的國家變得越小越好,中國則支持該國維護國家統一的努力;
1989年美國侵略巴拿馬,中國反對;1991年美國侵略伊拉克,中國反對;
1999年美國轟炸南聯盟,中國反對;同年5月8號,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炸;
2001年美國間諜飛機撞毀中國飛機;2003年美國第二次入侵伊拉克,中國反對。
不管我們承認不承認,2001年之前,中國和以美國爲首的西方一直處于對立狀態,直到2001年“911”事 件以後,美國把注意力放到反恐才使雙方關系有所緩和。在那段時間裏,連傲慢的俄羅斯人都不得不承認:“只有中國人敢對美國人說不!”
而此時的印度在做什麽呢?沈默,世界聽不到他的聲音。西方會選擇它作爲對手嗎?
三、威懾能力
從世界曆史上看,一個國家發展到鼎盛階段,一定會伴隨著對外擴張。近代史上,西班牙、葡萄牙曾經占領大片殖民地、英國曾經發展成爲“日不落帝國”,當今世界,美國爲了控制巴拿馬運河侵略了巴拿馬;爲了掠奪石油資源,占領了伊拉克。
如果中國發展到鼎盛階段,會不會也對外擴張呢?盡管中國政府一再宣稱,中國即使強大了,也不會對別的國家構成威脅,並把“和平崛起”改爲 “和平發展”。話是說出去了,可外人信嗎?而從中國曆史上看,在國力強盛的王朝確實有過大規模的對外擴張,唐朝曾將越南和朝鮮的部分地區納入版圖,元朝成吉思汗率領的鐵騎曾經橫掃歐洲,“黃禍”成爲西方人揮之不去的記憶。更何況近代他們還欠著中國人的血債!
最令西方人不安的是,中國有這樣的軍事潛力。作爲當今世界軍事力量最強大的國家,美國有史以來僅僅打了兩場敗仗:一次是在朝鮮戰場,一次是在越南戰場。一次是和中國人面對面地較量,一次是和中國人暗地裏支持的越南人較量。在當時雙方軍事裝備相差懸殊的情況下,美國人都沒有撈到任何便宜。而且,在新中國建國以後的所有對外戰爭中,包括對美、對蘇、對印、對越,中國軍隊無一敗績。軍事裝備不如對方尚且如此能打,假如有一天中國軍隊的軍事裝備趕上或超過對方了,那又是何等的恐怖?!看著中國的快速發展,他們能夠心理平衡嗎?
印度會讓西方心理不安嗎?1962年,中印軍隊在邊境地區發生沖突,印度軍隊在中國軍隊面前不堪一擊,被殲滅6個旅,若不是中央軍委及時下達收兵命令,恐怕中國的先頭部隊都進入新德裏了。印度是一個沒有經曆殘酷戰爭洗禮的國家,英國人僅用很少的兵力就征服了印度,他們沒有中國人那種在外來侵略面前頑強抗爭的曆史,中國人的政權、中國人的面子是從槍杆子打出來的,而印度的民族獨立,是用非暴力的方式。
四、文化底蘊
如果把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敵視,上升到文化層面來看,恐怕就是東西方文明的對抗,而東方文明的代表只能是中國,而非印度。
從世界文明發展的進程看,世界文明中心最初是中國、印度、埃及、古巴比倫四大文明古國,後來西移到地中海沿岸的希臘、羅馬,再西移到大西洋沿東岸的西班牙、葡萄牙、英國、法國,現在是大西洋西岸的美國,而未來的中心幾乎所有未來說家都預測是太平洋西岸的中國。
試想,在人類發展的曆史長河當中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這樣文明綿延五千年而不斷絕,五千年的文明又該是怎樣的積澱?五千年會讓這個民族積攢多少寶貴的文化遺産?
讓西方人感到壓力的是,這個民族文化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從來沒有被外來文化所征服、同化,而是一直在吸收和同化著外來文化,使外來的文化成爲自己一部分,而不是相反。
西方人總是喜歡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念對中國進行指手畫腳,希望中國的行事方式符合他們的觀念體系,可他們錯了,因爲他們不了解真正的中國文化!中國也同樣希望西方能夠按照中國人的方式思考問題。也許西方人不願意看到這一天的到來,但隨著中國一天天發展壯大,本國的生活質量卻在一天天下降,對中國從俯視到仰視,西方人的心態是否能夠適應?觀念是否能夠轉變呢?接受不了變化,有抵觸情緒,可以理解。
再看看印度的文化,曆史上印度對世界最大的貢獻就是宗教,因爲宗教信仰不同,信仰印度教的地區組成今天的印度版圖,信仰伊斯蘭教的地區組成今天的巴基斯坦。即使信奉同一宗教的人群,又分成很多派別。因爲不像中國那樣有古代的儒家文化和現代的毛澤東思想統一民衆的認識,因此印度不像中國那樣具有較強的民族凝聚力,英國沒有花費很大力氣就征服了印度,並給印度植入了西方文化。
回复
什麽民主 狗屁  就是利益
因爲印度對西方構不成威脅 你不對他夠成威脅他敵視你幹嘛。被敵視是種實力的體現
美國現在經濟一塌糊塗。還牛個啥。經濟快崩潰了!美國的末日到了。伊拉克戰爭導致全球能源翻了幾倍。這就是導致金融危機的根源。有什麽要遮著,掩著的。
美國嚴重失業率,還到處軍演.美國的末日到了。
印度早晚會的,以前是俄羅斯,現在是中國,之後是印度,巴西,老大永遠不會相信老二的;
美國的理念是地球上我說了算。誰不服就和誰過不去。除非你聽我的。如果當年蔣介石獲勝,美國現在肯定不會和中國過不去。說不定我們的生活也不比現在差。其實,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對于咱們小平民來說,沒有多大意義。管他什麽主義只要百姓生活過的好就行。剩下的純屬政治問題和百姓無關。
嘿!美狗!瞎叫喚!中國人只認:得民心者得天下!還有:中國龍從不聽外國人的!
制度不同,所以中國不是恐嚇一下就會聽話的。而且中國的油水比印度多得多。
原因很簡單,因爲中國是一個象樣的對手,有著曆史結怨的對手,一個無法戰勝的對手,一個處于上升中,即將主導世界的對手,西方人能不心虛,能不恐懼,能不敵視嗎?
李光耀的話你當它是放屁就好了!所有的禍根就在于美國,當然中國在過去一段時間裏表現得有點軟弱也是一個原因!當印度有一天能和中國一樣在軍事上,經濟上威脅到了美國老大的位置,它所面臨的問題估計比中國要多的多!
最主要的是體制,因爲在民主體制的國家裏,訴諸武力的行爲需要符合大多數民衆的意志。而在另外一種體制下體現的是少數統治階級的意志。因此,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懼怕民主體制的國家發展,因爲任何一個國家的多數民衆是希望和平的
這不是政治體制的問題,是經濟實力的問題,美國爲什麽現在拉攏越南,別忘了越南也是社會主義國家。
照樓主這麽說,難道中國實行多黨制,人人說英語,西方人就不敵視中國了嗎?!不要抱這麽虛幻的夢想了,西方人就是想分裂中國,最主要原因是俄羅斯(已民主),中國太大了。鑒定完畢!
如果印度綜合國力即將達到美國水平,美國人一定還會說,‘一個強大的中國符合美國利益’!
20樓 看看中國在世界上最親密的朋友:朝鮮,伊朗,原來的南聯盟,蘇丹.......全是西方國家眼裏的無賴國家和邪惡軸心,在西方國家看來,無賴國家的朋友(甚至是後臺)也是對他們(民主世界)構成威脅的無賴國家。其實,這次中美關系緊張,就是中國的無賴朋友-朝鮮把中國拖進去的,由于中國又偏袒到處惹事的無賴朝鮮,終于真正激怒了美國!!!
回複 20樓  放狗臭屁!你更是個無賴!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流氓無賴!在世界上到處煽風點火,終有一天惹火燒身,燒滅美國,肢解美國!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247001&page=1
 
另參本館:

印度LCA戰機  仿F-22  Su-30  F-16全史  米格MiG-29   新探月熱  印度阿瓊坦克  印T-90S與巴MBT-2000   金磚or土磚四國? 啥是G8?  G20  中國與中亞   上海合作組織   《印巴分立:克什米爾衝突的濫觴》《印度與中國》 《中國龍與印度象》 《龍與象》《繼承失落的人》 

 

台長: 阿楨
人氣(26,632) | 回應(785)|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時評中國 |
此分類下一篇:中國與韓朝
此分類上一篇:啥是外交藝術

顯示全部785則回應

阿楨
美媒:中國抽水蓄能新目標遠超預期

美國彭博社2022-06-16,中國將開工建設200個以上的抽水蓄能專案,開工目標2.7億千瓦。這超過了日本所有發電廠的總裝機容量,將能滿足中國用電峰值需求的大約23%。這比3個月前中國在《“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中提出的目標有大幅度的增加,當時說到2025年時抽水蓄能將達6200萬千瓦以上。
抽水蓄能技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當用電需求較低時,通過電力將水從下部水庫通過管道輸送到上部水庫,當需要發電時讓重力通過渦輪機把水帶到山下發電。抽水蓄能電站可以與中國快速增長的太陽能電站和風力發電機配套使用。
去年8月,國家能源局的草案指出,該國將可能建設6.8億千瓦的抽水蓄能專案,2025年前可能的開工建設目標是1.8億千瓦。去年9月發佈的最終版本縮減了建設規模,但仍然呼籲到2030年時抽水蓄能投產總規模達到1.2億千瓦。2019年年底時,全球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已達1.58億千瓦。

美媒:中國7年減少的空氣污染與美國30年減少的一樣多

美國彭博社2022-06-14 中國在7年內減少的空氣污染與美國在30年內的減少程度大致相當,並在此過程中幫助降低全球霧霾水準。芝加哥大學能源政策研究所的資料顯示,2013年至2020年,中國空氣中的有害懸浮顆粒濃度降低了40%。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人們的平均預期壽命將增加約兩年。
如果沒有中國空氣污染程度的降低,2013年以來世界平均空氣污染水準會進一步上升,而不是下降。這是因為南亞、東南亞和中非地區國家正在實現工業化,空氣品質不斷惡化。
2020年,全球近一半的空氣污染增量來自印度,其PM2.5濃度上升了2.9%,濃度相當於世界衛生組織指南的15倍。
2022-07-01 07:34:32
阿楨
斯裡蘭卡破產、政府倒臺,抗爭者想要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2022年7月9日,長達三個月的「人民抗爭」之後,總統和總理將辭職。這場外匯危機,看似是由於斯的外匯收入行業——出口、旅遊及勞務匯款都受到了Covid疫情的嚴重衝擊,但實則進一步暴露了它本身經濟增長模式的隱憂:自2014年起,斯裡蘭卡的GDP增長率就在逐步走低,到2020年降爲負增長。
  相關新聞
斯已成立委員會恢復秩序 由軍方及警方組成
世行預期2021年斯里蘭卡經濟增長3.4%(楨:? )
資源豐沛的斯里蘭卡,為何變得民不聊生 2022/04/19 與許多新殖民國一樣,斯長期以來,都是債務驅動型經濟,即使在所謂「最快成長」時期,經濟也一直處於危險之中。英國走了以後,斯就被腐敗的政客統治,《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一書指出,經濟繁榮是靠健全的民主才能達成。掌權者,用宗教、種族去操弄國內民族之間的仇恨,藉此掌握多數選票。這正是精準描繪了斯,幾年來,斯被拉賈派克薩(Rajapaksa)家族統治,現在的總統、總理、財政部長等職位都出自他們家。
斯,正在覺醒,最近的經濟危機對斯裡蘭卡來說,或許是轉機。(楨:? )

捏造謊言的美西方再遭“打臉” 2021-02-25日

  近來,某些美西方政客、媒體再次大肆抹黑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誣稱中國誘使相關發展中國家貸款建設大型基礎設施,讓貸款國落入巨額“債務陷阱”。日前,《大西洋月刊》,用詳實的論據直指“中國債務陷阱”是美西方政客捏造的謊言。比如,斯.漢班托塔港專案,正是西方首先提出,卻長期拿不出行動,而後中企通過公平競爭贏得了開發權(離一帶一路倡議還有6年),僅占斯外債的5%,但日本、世界銀行等才是大債主。
  發展中國家債務問題由來已久,成因複雜。以非洲為例:在非洲國家整體外債中,多邊金融機構和商業債權人所持債務占比超過3/4,35%來自西方貸款收取5%利率,僅有12%來自中國才收取2.7%,但沒有任何國家因與中國合作陷入債務困境。
美媒《國家利益》:G7的基建計畫贏不了中國
美媒《外交政策》:中國基建腳踏實地,美國卻舌燦蓮花
日媒《東洋經濟》震驚:在東盟,中國被信賴度超日本
2022-07-14 08:21:48
阿楨
斯里蘭卡有機農業夢斷:拒絕化肥農藥,饑荒接踵而至 2022-07-13 澎湃新聞

  有印度洋上的明珠之稱的南亞島國斯里蘭卡,正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亂中。“國家已經破產”,7月11日上午,總統戈塔巴雅•拉賈派克薩(Gotabaya Rajapaksa)正式宣佈辭職。
  新冠疫情、財政赤字、通貨膨脹、債務危機,將斯經濟一步步逼入絕境。但衰落的最重要原因,是2021年4月政府對化肥和農用化學品的禁令。,全國糧食產量劇烈下滑,食品價格飆升,農民收入大幅下降,大量農民乾脆放棄了耕作土地。
  農業貢獻了18%的國內生產總值和30%的就業,主要包括水稻、茶葉、椰子、橡膠、糖等。
  轉向完全有機農業,是拉賈2019年參加總統競選時的口號:將斯變為全球第一個擁有100%有機農業的國家。
  在拉賈派克薩當選總統幾個月後,新冠疫情重創斯另一支柱產業旅遊業,但並沒有阻止全面禁止進口和使用合成肥料、殺蟲劑和除草劑。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評論斯有機農業政策時稱,“奇幻思維、技術官僚的狂妄自大、意識形態上的妄想、完全的短視導致了斯里蘭卡的危機。。”

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 維基百科
  美國公民身份爭議
1971年4月,拉賈入伍。1972年,升為少尉。1983年,獲得印度馬德拉斯大學國防碩士。1989年,任命賈巴團一營營長。期間,到美國喬治亞州班寧堡步兵學校進修軍官課程,返斯後,升為中校。
2019年4月,執政的統一國民黨指責拉賈在美國生活了十多年,擁有美國公民身份,不應參與選舉。
2022-07-15 07:56:37
阿楨
印度仿製藥暢銷全球!為何西方蒙受巨損 也不制裁印度? 2022-07-3日

仿製藥不是假藥,當藥品專利保護期到期後,其他國家和藥廠即可生產仿製藥。(楨:?仿製藥非法!學名藥合法!)
印度每年生產了全球五分之一的仿製藥,價值數百億美元,出口全球兩百多個國家,有著巨大的市場影響力。瑞士諾華公司曾因其治療慢粒白血病的首選藥物格列衛,處於專利保護期內被印度藥企大規模仿製而起訴印度政府。除了諾華,還有很多西方藥企因專利藥侵權起訴過印度,但結果不是敗訴就是訴訟被駁回。本視頻將從四大主要原因進行分析:政府的扶持;災難後的賠償;成為試藥基地;罰不責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wfjwNLp2l0

醫保局“靈魂砍價”讓更多好藥以更低價格進醫保!背後究竟如何談判? 2022-05-06 08:51

國家醫療保障局在2018年成立後的4年多時間裡,每年都進行了一次談判。全國有500多個藥品品種,通過談判的方式進入了醫保目錄。醫保部門組織了相關專家,對談判進入醫保目錄的產品的價格、臨床應用價值等進行綜合評定,相當於出了一個“底牌”,然後談判的人員就與藥品生產企業,或者供應商進行談判。

“靈魂砍價”之後,醫保又揮起大刀 2022-06-16

在2019年那場著名的“靈魂砍價”中,阿斯利康的糖尿病藥物達格列淨,降價72%,該藥進醫保第一年就增長了200%以上,到第二年前三個季度的同比增幅接近300%,全年已超20億元,挺進了全國口服糖尿病用藥的前三。
協定到期需要續約的獨家品種,降價幅度將與醫保支付情況掛鉤。而且藥品進入醫保目錄以後銷售的金額越高,超出醫保基金預估金額越多,其降價的幅度就越高,即便不需要重新議價,也面臨最高25%的降價。“越是大品種,價格砍得會越狠。”
到2019年,進入醫保目錄的腫瘤靶向藥總數已經增加到了30種。其中,2018年納入醫保的奧希替尼,當年就1468.87%的放量——金額從186.56萬元增至2926.89萬元。
2022-08-02 07:31:49
阿楨
中尼鐵路建構中 掀龍象之爭 2022/08/14 旺報

中印兩大國邊界領土糾紛懸而未決,隨著「一帶一路」延伸南亞,位於中印交界的尼泊爾,成了兩國擴張地區影響力的必爭之地。中國外交部長王毅10日與到訪的尼泊爾外長卡德加會談時,宣布將構建跨喜馬拉雅立體互聯互通網絡,王毅12日又重申,將使用對尼援款支持中尼跨境鐵路可行性研究,並稱年內將派專家赴尼泊爾展開踏勘,讓尼國從「陸鎖國」變「陸聯國」,也拉開中印兩大國南亞龍象之爭的又一戰場。
中尼鐵路是以2014年通車的西藏拉薩到日喀則的「拉日鐵路」為基礎,向尼泊爾方向延伸。提案始於2016年時任尼泊爾總理奧利訪中簽署10項協議之一。可行性研究方案在2018年12月通過後,從日喀則到雙方邊境吉隆縣、全長443.8公里的「日吉鐵路」,即將在2022年完工。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王毅在去年12月就提到跨喜馬拉雅立體互聯互通網絡。今年3月,王毅同尼泊爾外長卡德加會談時強調,中國支持尼泊爾更加深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特別是推進中尼跨境鐵路項目,建設跨喜馬拉雅立體互聯互通網絡。」
BBC報導,今年4月,中國駐尼泊爾大使侯艷琪坦承,中尼跨境鐵路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她說:「該項目需要穿越喜馬拉雅山脈,在不足200公里的路段落差超過1000米,還需解決沿途地質條件複雜、自然災害頻發等諸多技術難題。據初步測算,整條鐵路橋隧比超過90%,每公里造價約2億元人民幣。」
侯還指出,該項目和其他許多在尼泊爾的基礎設施項目一樣,面臨新冠疫情、徵地、拆遷、生態環境保護等一系列挑戰。她希望中尼兩國主管部門加強溝通協調,也希望尼泊爾改善營商環境。
不過,報導稱印度才是最大障礙,現有通往尼泊爾的鐵路受到印度控制,印度擔心尼國與北京關係過密,還曾在1989年對尼泊爾經濟封鎖長達13個月。現在尼泊爾希望通過修建鐵路成為中國和印度之間的交通紐帶,並從聯繫兩大鄰國的鐵路中獲益。而且將來尼泊爾再受印度封鎖,就能使用中國的陸港和海港。
中國計畫從吉隆口岸,與尼泊爾的拉蘇瓦,首都加德滿都,和南部佛教聖地藍毗尼,加德滿都西邊第二大城博卡拉相連接。計畫兩年建成穿越喜馬拉雅山的中尼鐵路預計造價3.12億美元,吉隆-加德滿都鐵路耗資約27.5億美元,加德滿都-博卡拉鐵路耗資約28億美元。590英里的東西鐵路也要花費70億美元。
2022-08-15 06:56:08
阿楨
拜登要豪擲3000億減免學生貸款,華盛頓吵翻!美媒:距中期選舉僅76天

隨著美國中期選舉日益臨近,美國總統拜登2022-08-24放出大招,免除最高2萬美元的學生貸款,這將需3000億。這一選戰意味濃重的計畫立即遭到共和黨人“歇斯底里”的攻擊,他們抓住“這對已經償還貸款或沒有上大學的人不公平”“這是讓藍領為白領還債”猛批,很可能在這些人群中引起共鳴。與之相反的是,也有團體質疑,為什麼不能將貸款全部免除?在一個嚴重分裂的美國,拜登的這個大招最終帶來的效果是正是反還很難說。
  回應
感覺美國有永遠用不完的錢
阿富汗的七十多億還在美國手裡,拜登不還。
美國人免除自己國家學生的貸款,而中國卻在免除非洲的貸款...........
中國大學學費不貴,有學費減免/勤工儉學,助學貸款壓力不算大。美元都是印的,吸的全球血!我們免除的債務是美元債務,美元在國內沒法流通,只能花在國外,今日免債是為了他日的利益。“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有含義的,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已!
  相關新聞
斯里蘭卡破產,總統首相落跑! 2022-07-16
美國策動“顏色革命”危害世界 2022-07-20
中國航太測量船「遠望5號」2022-08-16靠港斯里蘭卡,美印抗中角力受挫(回應:事實上斯7月12日就已同意靠港,但收到印關切之後,要求遠望5號無限期延後,中國外交部回應「以所謂安全關切為由施壓斯方,這毫無道理。」斯考量各種因素之後,准許靠港。)
肯亞總統候選人:當選就驅逐所有中國小販2022-06-22新頭殼。落敗反對派領袖08-17提選舉無效之訴 (回應:肯亞人這麼廢的嗎?連個烤玉米也烤輸大陸仔。 爛頭殼專門說謊,中共借錢叫「債務陷阱」,美國控制的世界銀行借錢叫做「皿煮借錢」,西媒台媒的雙標也太智障了吧! 這裡我支持中國人,非洲人短視近利,懶惰無能,窮還生一堆小孩又不教育,只會增加地球負擔。 台灣也一堆外勞開的越南、印尼、泰國零售小販,所以,當選總統,把外勞趕出去台灣。排華事件也有台灣華僑受難,都不知道小綠在高潮什麼鬼?人一綠…靠演講取得的政權,很快就會帶領國家走向滅亡。)
2022-08-26 08:17:46
阿楨
上合峰會習普會的歐亞陸權大國戰略 2022/09/17 旺報社評

受疫情影響近3年未曾出國的國家主席習近平,首先展開中亞之旅,參加上海合作組織高峰會、與俄羅斯總統普丁會面,特別是當俄烏戰事陷入僵局、台海風波不斷,各界拭目以待。
上合是2001年中俄兩國結合中亞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四國成立的國際組織,宗旨在打擊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和分裂主義。後來陸續加入巴基斯坦、印度與伊朗,目前有蒙古、白俄羅斯、阿富汗3個觀察會員國及9個對話夥伴,分別是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柬埔寨、尼泊爾、斯里蘭卡、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卡達。成員國總面積約為3600萬平方公里,約亞歐大陸的3/5,人口約34億,約世界的43%。
中國仍然希望避免新冷戰,但不能不預作準備,北京的策略是以區域安全對抗全球霸權、以經貿合作來取代軍事同盟,這是鄉村包圍城市的國際版,看來普丁也認同此一策略。
  相關新聞
王毅︰習近平以上合「朋友圈」 破解美國對華「包圍圈」 要防範顏色革命
普丁在上合峰會上回擊G7俄烏戰爭
中俄蒙元首第六次會晤,推進中俄天然氣過境蒙古國/三國經濟走廊/中蒙俄鐵路。
簽署「中吉烏鐵路」協議,2023年完成可行性研究。
中國尼泊爾同意建跨喜馬拉雅山鐵路年內踏勘
習上合講話:推動阿富汗局勢平穩過渡
美國2022年台灣政策法想以不對稱作的焦土戰略(城鎮/巷戰/遊擊戰)把台灣戰場烏克蘭化當炮灰。

當代巷戰的主要難題,說到底仍然是火力不足 2022/09/18

巷戰之所以被稱為地獄,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城市地形容易隱蔽,相對堅固的建築物多,進攻部隊的火力很難有效落到對手頭上,必須要冒險靠近敵人,和敵人面對面對射,而此時裝備差,訓練差的部隊也可以利用這種環境與敵人堅持作戰,並且始終給對手造成傷亡。
但是在今天的環境下,其實如果能夠解決好火力效率的問題,巷戰完全可以變成和野戰一樣,對於技術劣勢一方是絞肉機,而技術優勢一方可以付出很小代價。重要的是偵察和通信能力,目前的一個解決方案就是無人機。俄羅斯顯然就沒整明白這個,但未來的台海我們必須做好打巷戰的準備,而且是要在短時間內消滅巷戰中敵軍的準備。
2022-09-20 07:38:05
阿楨
全球饑餓指數一出,印度政府怒了!中國排名是... 2022-10-17 觀察者網

上週末,最新一期全球饑餓指數(GHI)發佈,印度在所列121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107位元,較上一期下滑6位。這一排名,引來印度政府的不滿。
據《印度快報》16日報導,相關排名發佈後,印度婦女和兒童發展部發表聲明,指責這一指數“持續”對印度搞汙名化,稱其“脫離現實,故意無視印度政府為保障糧食安全所做的努力”。
GHI的資料由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IFPRI)收集和研究,並由德國和愛爾蘭的非政府組織發表,被認為是研究世界糧食安全情況的權威資料之一。中國的指數從2000年起逐年下降,到今年已排在全球前列。
最新公佈的GHI指數中,印度為29.1,排名世界107位
根據最新一期發表的GHI,印度今年評分為29.1分,排名世界第107位,較上一期下滑6位。在GHI的評分體系中,印度本次的表現被評為“嚴重”。
與周邊國家相比,印度的表現也不算良好。印度的排名低於巴基斯坦(99位)、孟加拉(84位)、斯里蘭卡(64位)和尼泊爾(81位),僅比阿富汗高兩位。亞洲範圍內,中國和科威特排名最高,指數均小於5。
從縱向資料看,印度的GHI從2000年的38.8開始下降,在2014年達到28.2的最低點,之後又開始上升,今年達到29.1。此外,資料顯示,印度營養不良率不僅高於2014年(15.1%),甚至高於2000年(17.15%)。2019至2021年間,16.3%的印度人長期營養不良。印度兒童營養不良率達到19.3%,為全球最高。
GHI給出的總體評價是,印度從2000年來已獲得長足進步,饑餓威脅從“警戒”狀態下降到了“嚴重”狀態,但仍有幾個值得關注的領域,特別是兒童的營養狀況。
本次GHI指數,主要以四方面衡量:營養不良、兒童體重年齡比、兒童體重身高比,以及兒童夭折率。而在這四個領域,印度的表現都不佳。其中,印度的兒童體重身高比資料,更是全球最差。
針對這一資料,印度婦女和兒童發展部表示:“這是又一次顯而易見的玷污印度國家形象,把印度描繪為一個無法滿足人口糧食安全和營養需求的國家。錯誤的資訊,似乎已經成為年度GHI報告的標誌。”
此外,婦女和兒童發展部還表示這一報告脫離現實,“故意忽視印度政府在疫情期間為確保糧食安全所做的努力”,而印度正運行“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安全項目”。
2022-10-19 06:07:19
阿楨
埃塞俄比亞內戰一年逆轉 「東非小中國」景象恐難再現 2021-11-06 香港01

到11月上旬,從2020年11月開始的埃塞俄比亞「提格雷戰爭」正在迎來根本性的逆轉。一年前曾以「平叛」名義大舉開進提格雷州首府默克萊(Mekelle),並佔領超過半年的埃塞俄比亞國防軍及其盟友正在全國各路戰場遭遇慘敗。
埃從2011年之後呈現的「中國模式」,但這種繁榮是建立在「埃塞俄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EPRDF)與梅萊斯(Meles Zenawi)政府長期執政的慣性上的。梅萊斯制定了五年計劃,推動了與中國「改革開放」相似的推動市場經濟的改革。沒建立多黨制或西方式的選舉,擔任臨時總統及總理20多年,以訓政方式建立了具備凝聚力和效率的中央政府。這使得埃塞當局在一段時期內具備推動、號令全國共同作為的能力,其大多政策能得到充分貫徹。梅萊斯在2012年突然去世,埃各派系的最大公約數也隨之不復存在。2019年後,全境爆發了至少8場大規模衝突,2020年11月開始的「提格雷戰爭」只是把全境的戰火推到了最高潮。
雖然內戰各方到目前為止都確保了中國援建的亞吉鐵路的通暢,中國在亞的斯亞貝巴周邊的「東方工業園」等企業集群至今仍能維持正常運轉。從埃塞俄比亞內戰的領導群體來看,「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麾下的軍政官員很多都是前政府高官,他們大都有與中國企業打交道的熟練經驗,譬如其現任黨主席、提格雷州首腦格佈雷邁克爾(Debretsion Gebremichael)就是其中代表。格擔任副總理及通信部長時,就從2007年開始邀請中興、華為等中國企業為該國修建16,000公里的光纖網、建設了4G網絡,並多次代表埃塞當局邀請中國企業入駐。在埃塞政壇巨變,格佈還專門強調「提州人民對中國抱有友好感情,希望中方一如既往對提州發展給予有力支持和幫助,歡迎更多中資企業前來投資興業」。
  相關新聞
衣索比亞軍方停歇一年後,衣軍出擊泰格瑞 2022/08/27 中時
在非盟協調下2022-10-05衣索比亞內戰雙方將於南非舉行和平協議談判
2022-10-20 09:54:26
阿楨
空拍照曝陸猛建設 南海人造島武裝大升級 2022/10/28 中時

據《動力》(The Drive)網2022/10/27報導,華陽礁的近照顯示,在一連串逐步增高上的塔上有砲台,後面有雷達支援,而高聳的雷達可以有較好的瞄準線。島上看來裝設了730/1130型近迫武器系統(CIWS),以及H/PJ76 76mm多用途機砲,以防巡弋飛彈、戰機,無人機和接近人造島的艦艇威脅。
此外,島上還能看到裝在車載相控陣雷達,還有各式物體以迷彩防水帆布覆蓋。主建築有圓頂和天線,並有類似甲板的延伸部分,上面也有些被覆蓋的系統。
而有好幾張照片顯示,永暑礁上有完成的機場,而跑道兩側是機庫,以及一座頂部有天線罩的大塔。從兩張照片中可以看到,永暑礁的滑行道上停了1架經常在相關區域往來的空警-500預警與管制機,同時島上還有些較高大的機庫和一些較小型的戰機機庫。
至於在美濟礁上,則有全尺寸跑道與機場,而機庫內似乎停了運-9中程戰術運輸機,或是4引擎渦輪螺旋槳飛機。從這些照片看來,機場相當大,在緊急作戰時,可以容納從戰機到轟炸機等數十架軍機。而較廣的角度則顯示,美濟礁近端有一批建築物,而遠端則有另有大量雷達天線罩塔。
還有一張美濟礁的照片顯示,有兩艘22型紅稗級飛彈快艇,而最初傳出中方海軍在這部署22艇是在去年。這些快艇雖小,但卻能搭載多達8枚鷹擊83反艦飛彈,艦上還有H/PJ-13型6管30毫米艦砲。
  回應
關島,夏威夷沒武裝,沒造島?可見美國的造謠詆毀,空海航行是自由的。作賊心虛才成天誇大其實。
繼台海、朝鮮半島後,美國佬又想在南海挑事了……。
2022-10-29 08:26:34
阿楨
不沉航母?美媒:中國南海人造島很強,76炮放樓上(圖) 2022-10-28 軍武雜談

中國在南海擁有數座島礁機場,能夠起降預警機、反潛機、轟炸機和重型戰鬥機等,最近美國網站《戰區》稱為中國的“不沉航母”。中國修建了“炮樓”,樓上架設76毫米和30毫米速射炮,並配火控設備,能攔截飛行器和巡航導彈,攻擊島礁的外來艦船。還可以看到車載相控陣雷達系統為陸基車載中遠端防空導彈系統提供目標的火控資料。

在二戰中,炮樓為何在歐洲戰場不常用(楨:? ),而亞洲戰場卻隨處可見?2022-08-02

二戰中歐洲戰場是有炮樓,而且其實在古代就已經有了。在冷兵器時代,炮樓一直都是相當有力的防禦工事,直到火炮的出現,炮樓的優勢越來越小了。發展到二戰之時,歐洲的炮樓就被發現便被炸坍。日軍在我國修建了幾千座炮樓,這是因為日軍看到了我國武器裝備短缺並且落後的劣勢。
  相關新聞資料
二戰期間德軍的炮樓到底有多麼強大?比日軍修建的更要堅固。 2019/06/07

二戰爆發之後,德軍裝甲部隊,在歐洲大陸上肆意橫行。作為反擊,會派遣轟炸機襲擊德國,德國修建了8座炮樓。雖少但卻很高大堅固,樓高35米牆厚2.5米。樓頂安裝4座105毫米高射炮,數門37毫米高射炮。炮可以360°旋轉,能構建全方位的防空網。
2022-12-12 08:41:25
阿楨
能上能下取代七上八下 2022/10/23 中國時報

中共二十屆205名中央委員名單出爐,上屆25名政治局委員中,12人留任中央委員,13人不在。,67歲王滬寧將高升,67歲李克強、汪洋告別政壇,69歲王毅及72歲張又俠續留中央。
  相關新聞
 中共二十大10/23閉幕:李克強等5大財經首長失勢(團派「被團滅」胡錦濤「被離場」),象徵習時代來臨,領導層習家軍包辦,溫和派經濟金融政策將變。20大後對台與美路線轉趨強硬。廿大後美中科技戰(把中打回石器時代?專家:中5年內能小勝!)外交戰白熱化:歐盟龍頭德國竟排第4位訪習。白宮:美中仍在努力安排G20拜習會。盧拉再次當選巴西總統,現任總統波索納洛未認敗選,支持者占路抗議要求政變。(回應:這就是民主,選輸就賴,巴西民進黨,美國好榜樣。)拉美大選左轉歐洲右轉卻一致反美,什麼原因?(回應:都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都是為了民族和國家獨立。)
 李克強2021-03-05兩會報告疑暗批習:雖然風險隱患必須化解,「但要遵循規律,講究方法」,「政策要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調結構,防控風險要把握好節奏和力度,防止緊縮效應疊加放大,決不能讓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網友更指習效法「毛澤東思想」,對內獨裁專權,不顧科學規律,大行共同富裕。另參【習中國夢】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七常委全"習家軍"黑馬總理李強(習在浙江主政時祕書長,習以意識形態治國 ,用人哲學: 習人幫
講政治,更講忠誠擁護習核心。以史為鑑,獨裁者都喜歡信得過的自己人。)
 廿大後對未來感到悲觀,中國富豪相繼出逃,名導馮小剛傳移居美國,社群祝福比罵聲多:能潤(跑路run諧音)就潤吧。馮夫婦2022-10-31否認移民稱送女兒入學短暫陪伴。廿大後習提倡節約打擊財富,阿里雙11首度不辦晚會。
 20大後習近平拚外交包括:越共中央總書記、巴基斯坦總理、德國總理及坦尚尼亞總統相繼訪問北京。隨後,東協峰會、G20峰會、APEC峰會接連登場。
 2022大選21縣市長,國民黨13、民進黨5、民眾黨1、無黨2,民進黨掀戰犯風暴:路透/中評...社/學者:蔡「抗中保台」挫敗。)
 中國11-26封控抗議潮?(回應:颜色革命又来了! 一場挫敗的週末街頭行為藝術,白紙革命成了白痴革命) 中共中央政法委11-29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習悼江澤民12-06提六四堅決反對動亂。全國多地優化調整防疫措施12-05起,公交、景區等室外不再查驗陰性證明。
2022-12-13 08:44:34
阿楨
優化防疫12-07新十條。(回應:全世界都不防了,中國就不可能完全清零,只能動態清零) 。防疫封控放寬經濟復蘇,旅遊熱度暴漲12倍機票增8.5倍。

20大後習近平拚外交包括:越共中央總書記、巴基斯坦總理、德國總理及坦尚尼亞總統相繼訪問北京。隨後,11月東協峰會、G20峰會、APEC峰會、12月沙烏地阿拉伯接連登場。
  相關新聞
 李克強總理2022-11-11出席中國-東協峰會:援助柬埔寨2億人民幣並簽訂18項合作。
 美中東協較勁 拜登:建美國-東協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美援8.5億美金要東協反華逼東協站隊(回應:要當老大,卻是小氣到爆,叫小弟怎麼服氣?) 習外交出擊完勝拜登。
 印尼巴厘島G20第十七次峰會四大看點:習拜會、俄烏戰爭、全球疫情、經濟危機。普京不出席G20峰會。習近平訪印尼,試乘雅萬高鐵。APEC峰會,泰總理請求習總加快中泰高鐵建設!
 去亞洲走了一圈後,德國總理朔爾茨:歐美“穩定的增長、低通脹和高就業率”的美好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回應:歐洲自古以來就比亞洲窮。北美洲自古以來,就是五大洲中最落後的一個。近代只是運氣好,歐洲和北美率先工業化,才過了兩百年好日子。隨著亞洲整體工業化,歐洲和北美會回歸歷史常態。日衰的歐美強盜心裡很清楚世界多極化對它意味著什麼,因此接下來它還會搞出更多挑撥離間的事情甚至在更多地區點燃戰火。)
 2022大選21縣市長,國民黨13、民進黨5、民眾黨1、無黨2,民進黨掀戰犯風暴:路透/中評...社/學者:蔡「抗中保台」挫敗。)
 習11-27同蒙古總統會談:早日開通互聯互通新通道(中蒙俄經濟走廊/鐵路/公路/天然氣/電網…) 蒙古首都12-06群眾抗議煤業貪腐及高通膨(回應:剛簽蒙中俄協議,熟悉的味道就來了) 中老鐵路1周年12-02成績:旅客850萬人次(國內段720萬老撾段130萬);發送貨物1120萬噸(跨境190萬) 泰緬加快中泰緬鐵路。
 習12-07訪沙特簽1100億沙幣/2043人民幣(293億美元)大單,石油人民幣乘勝追擊動搖石油美元,出席首屆中阿峰會,突破美圍堵(美警告:中擴大影響力不利國際秩序 ! 回應:完全同意美說法,中助全世界非昂遜脫離美壓搾,確實不利美獨霸的全世界秩序!) 中沙簽訂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議,共建「一帶一路」和「2030願景」對接。(回應:儒回文明聯手,Brezinsky預言成真)
2022-12-13 08:53:27
阿楨
第二屆美非峰會13日登場 拜登拉攏非洲領袖抗衡中俄 2022/12/12 中時 王嘉源

睽違8年,第二屆「美非領導人高峰會」13日起將在華府舉行3天,美國總統拜登預計接待49位非洲領導人。
2014年,時任非裔美國總統歐巴馬在華府主持首屆美非峰會,被外界視為歷史性峰會。但自2014年以來,北京持續在非洲擴大投資,早已超越美國成為非洲最大的金主;俄羅斯也不斷擴大在非洲的影響力,並力圖動員輿論削減西方因烏克蘭戰爭施加的壓力。
拜登在峰會,美國支持「非洲聯盟」(AU)以永久會員身分加入20國集團(G20),美方意在將非洲納入支持烏克蘭行列,並抗衡在該區擴張影響力的中國。目前,非洲領袖定期每3年和中國舉行「中非合作論壇」峰會。
  回應
做賊的喊捉賊,美國真是笑話。

拜登宣稱會為非洲未來押上全部,非洲國家表示非常懷疑

拜登將投資3.5億美元以促進非洲的數字經濟宣佈,與非簽署自貿區備忘錄(非洲自貿區2021年1月啟動,擁有44個締約國),美三年將提供550億美元援非。
  相關新聞
拜登大口誤:說要投資非洲3500億美元,實際是3.5億
  回應
反正3.5億都兌現不了多少,說3.5萬億也沒事。
上次東盟10國萬里迢迢的趕去,給了1.5億刀。這次非洲國家去的數量多些,感覺是在按人頭結帳,給群眾演員發盒飯錢。
2022-12-16 09:29:24
阿楨
外交學者:突厥國家組織可能讓中國感受重大威脅,真的是這樣嗎? 2022-12-14 傅前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o6EX-3dP6k
  回應
 中亞各國眼晴都很明亮,決對不會為土耳其人火中取栗的!
 請你看看突厥國家組織成立儀式上懸掛的那幅地圖:包括中國新疆。土耳其就是疆獨理論的誕生地和最大的後臺,外交學者的擔憂是對的。
 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亞及高加索地區出現權力真空,土開始加強與前蘇聯突厥語族國家接觸,作為北約一員及歐盟親密夥伴的土,亦被西方認為是向前蘇聯地區輸送西方民主及自由的視窗。
  相關新聞資料
 土耳其2022-11-15第8屆「突厥語國家合作委員會」改名為「突厥國家組織」,成員國:土耳其、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觀察員國:匈牙利;北賽普勒斯。
 《環球時報》:土耳其企圖分裂中國 新疆社科院中亞所前所長潘志平:暴露區域大國擴張野心!

上合峰會習普會的歐亞陸權大國戰略 2022/09/17 旺報社評

受疫情影響近3年未曾出國的國家主席習近平,首先展開中亞之旅,參加上海合作組織高峰會、與俄羅斯總統普丁會面,特別是當俄烏戰事陷入僵局、台海風波不斷,各界拭目以待。
上合是2001年中俄結合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成立的國際組織,旨在打擊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和分裂主義。後來陸續加入巴基斯坦、印度與伊朗,目前有蒙古、白俄羅斯、阿富汗3個觀察會員國及9個對話夥伴,分別是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柬埔寨、尼泊爾、斯裡蘭卡、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卡達。成員國總面積約為3600萬平方公里,約亞歐大陸的3/5,人口約34億,約世界的43%。美國曾於2005年申請成為觀察員,不過遭拒絕。俄曾邀土庫曼,但2019年該國議會已再次重申其永久中立國地位,因此無任何加入之可能性。儘管如此,土庫曼自2005年每年都至少參加一次上合會議。
中國仍然希望避免新冷戰,但不能不預作準備,北京的策略是以區域安全對抗全球霸權、以經貿合作來取代軍事同盟,這是鄉村包圍城市的國際版,看來普丁也認同此一策略。
  相關新聞
王毅︰習近平以上合「朋友圈」 破解美國對華「包圍圈」 要防範顏色革命
中俄蒙元首第六次會晤,推進中俄天然氣過境蒙古國/三國經濟走廊/中蒙俄鐵路。
簽署「中吉烏鐵路」協議,2023年完成可行性研究。
中國尼泊爾同意建跨喜馬拉雅山鐵路年內踏勘
習上合講話:推動阿富汗局勢平穩過渡
2022-12-16 09:33:39
阿楨
印度要拯救全球鋼鐵行業?需求量1.2億噸僅中國13% 2022-12-28 觀察者網

印度再次“拯救世界”?印媒又自嗨了。2022-12-27,印度斯坦時報稱,全球鋼鐵需求低迷,在中美歐陷入恐慌之際,印度是“全球鋼鐵需求的救世主”。
  回應
一個河北唐山就幹倒阿三產量了,真不知道狂什麼

鋼企巨無霸 寶武鋼併中國中鋼 2022/12/22 工商時報

大陸政府為了提升產業整體實力與經營績效,近年加速推動國企整併,鋼鐵業是官方鎖定的重點行業。大陸國資委21日宣佈,寶武鋼鐵與中國中鋼集團進行重組。2020年10月,中國寶武對中國中鋼實施託管,寶武鋼產量達到1.15億噸,擊敗近20年裡排名世界第一的歐洲安賽樂米塔爾(ArcelorMittal S.A.)。
今年5月以來,受俄烏戰爭與上海防疫封城衝擊的大陸鋼鐵市場,隨著防疫加快鬆綁與鋼市回神,寶鋼終於開出第一槍,12日開出的2023年1月內銷盤價全面調漲六大鋼品價格,每公噸調漲50~200元,是今年5月以來首度漲價,可望提振全球鋼市信心。
2022-12-29 08:21:34
阿楨
【亮點交鋒】2023國際十大預測 2023.01.02 郭正亮

1、俄烏戰爭56月份停戰
2、1季度大量國家會訪問中國
3、中俄深化經濟合作
4、中國建構國際新秩序
5、美國朝野惡鬥加劇
6、中美鬥爭持續惡化
7、美國霸權持續衰退
8、英國持續沒落、分裂
9、歐洲瀕臨分解
10、日本持續沒落、政經兩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pPZwHDUNaI

經濟學人智庫(EIU)公布「2022年全球風險展望」

一、美中關係惡化,迫使全球經濟完全脫鉤。
二、貨幣政策意外快速緊縮,致美國股市崩盤。
三、中國房地產崩盤,致經濟巨幅趨緩。
四、國內與全球金融環境緊縮,拖垮新興市場復甦。
五、對疫苗有抗藥性的新型Covid-19病毒株現身。
六、社會躁動遍地開花,衝擊全球復甦。
七、中國與台灣爆發衝突,迫使美國介入。
八、歐洲聯盟與中國關係嚴重惡化。
九、嚴重乾旱引發飢荒。
十、國際網路戰爭,癱瘓主要經濟體基礎建設。
  回應
經濟巫師
2023-01-04 06:52:51
阿楨
巴鐵公佈殲-10C參數,渦扇-10推力非常令人意外,“心髒病”治愈 2023-01-03 傅前哨

自中國向巴基斯坦批量出口殲-10C以來,巴鐵就不斷展示其比印度陣風戰鬥機更加優越的性能
  回應
起喜歡這種出口轉內銷、由買家親口說出的好消息,更重要是由巴鐵親口承認的參數;相信不久將來,會看到巴鐵精心製作的殲10CE版本 Top Gun 上演!
航空發動機這都努力了多少年了,發動機獨立成一個公司出成效,從WS10/15/18/19/20。
台灣F-16V最大起飛重量19.2噸,而最大後燃推力不過100KN多一點,殲10C(E)重量多了80公斤,但是卻有一具最大後燃推力145.2KN的渦扇10,F-16V在近距纏鬥包絡線的表現,恐怕就得差上殲10C一大截, F-16的不敗神話,很大概率就要在數年內的台海上空徹底終結,千萬別不信邪。
牛。從WS10/15/18/19/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_P2JzC4Io
  相關新聞
解放軍拚福建艦試航 有望2024服役 電磁彈射內部首次曝光

反超美國GPS,中國北斗獲165國認可,有望拉動3000億的市場 2020-12-15 騰訊網

在北斗之前,全球比較完善的導航系統分別爲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以及歐盟Galileo。其中,美國GPS早在1994年就完成全球組網,擁有高達98%的全球覆蓋率。
2000年開始啓動的北斗系統,終於打破美國GPS的壟斷局面。而北斗系統也不負衆望,獲得165個國家的認可,好評度反超美國GPS。近日,日本《日經亞洲評論》的標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令GPS失色」數據顯示,北斗的使用遍及165個國家。
那麼,北斗系統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1、短報文通信
2、高精度定位;
3、安全可升級;
據瞭解,北斗系統主要有行業市場、大衆市場、特殊市場三大應用市場,將拉動超3000億元規模的市場。

165國勝負已分!北斗導航反超GPS,印軍服了:確實深謀遠慮

印媒稱,在1996年二炮發射彈道導彈時,曾遭到GPS的信號干擾,最終導致導彈打偏, 1998年首次試射印俄聯合研製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導彈時,也遭到了GPS的干擾而失敗,然而北斗導航應時而起,甚至和GPS也分庭抗禮,贏得了165國的競爭,這確實是深謀遠慮的長遠佈局。
2023-01-04 08:37:07
阿楨
老外也把短視頻叫“精神鴉片”了 2023-01-06

近日,威斯康辛州共和黨議員麥克•加拉格爾,炮轟以TIKTOK為代表的短視頻娛樂,稱之“非常容易上癮且有破壞性”,堪稱荼毒美國青少年的“電子芬太尼”。
而如果去各大英文網站轉轉,你會發現,怒駡短視頻害人的老外,絕不止議員麥克一人。
  回應
臥槽!你真毒品都合法化了,電子鴉片算個匹啊!
外網什麼極端言論沒有,也未見恐慌麼。估計是擔心話語權旁落,才是根本原因吧。
  相關新聞
給外媒“帶話”的中國NGO公知

外網討論:為什麼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普遍不好? 2023-01-07

大多數國家和"鄰居"的關係通常並不融洽,這是常態。特別是當中國更大時,通常,為了平衡這種"優勢",人們自然期望"大 "國應該自願犧牲自己,自願為"小"國提供利益。從歷史上看,中國確實是這樣做的。這種做法在很大程度上維持了地區的長期和平與穩定。然而,近代中國由於自身的問題而衰落,失去了繼續這樣做的條件。隨著中國變得更加富裕和自信,我們的大市場將使該地區更多國家受益。我仍然對中國解決與鄰國的分歧抱有良好期望。當然,這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回應
弱國無外交,強國無友鄰。
中國在干涉他國內政,文化洗腦,在外國扶持親華勢力的操作上,差了歐美俄日幾百年的水準了。孔子學院/魯班工坊/
  相關新聞
歐美日韓早和病毒共存了,為何怕放開的中國?(回應:總有一款抹黑等著中國!霸權只有種族主義,反共宣傳,政治操弄。) 東南亞不像歐美日韓對陸客強制新冠採檢成最大贏家。
2023-01-08 10:07:27
阿楨
緬甸出動中國梟龍戰機越境空襲印度
  回應
我沒有聽錯吧,緬甸打印度?
緬甸什麼時候裝備的梟龍戰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UwCaCi7wMc
  相關新聞
梟龍戰機使用國- 维基百科
巴基斯坦200架,奈及利亞3架,緬甸16架。

緬甸軍政府打擊欽邦反抗軍營地 結果炸彈落入印度領土 2023/01/12 中時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緬甸軍政府在2021年2月發動政變,摧毀翁山蘇姬為首的民主政府,之後對正在境內的少數民族、異見者發動軍事打擊,許多不從軍事府的人民逃往接近鄰國的邊界地區。星期二下午,緬甸軍機對欽邦(Chin State)的維多利亞營地(Camp Victoria)發動轟炸,結果至少2枚炸彈落到印度。
  相關新聞
112名洛興雅(Rohingya)人「沒有合法證件」前往馬來西亞2023/01/10遭緬甸判處2到5年徒刑。
緬甸軍方2023-01-04特赦7千人,並宣布今年會辦理選舉。但緬才剛判反對領袖翁山蘇姬33年刑期,且不願承認2020年緬甸大選的結果。
2023-01-13 08:49:56
阿楨
中國公開殲20長駐青藏高原畫面! 至少12架殲20部署西藏
壓制印度陣風戰機確保藏南制空權! 中國殲20年產量60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ANs-VqMkA4

常駐高原還是空中加油,未來殲20如何赴中印邊境作戰? 2022-12-20

中國在西藏已建拉薩貢嘎、林芝米林、日喀則和平、山南隆子、阿裡昆莎6座的機場,但未能長期駐訓,僅僅輪訓,原因:一,由於高原缺氧,冬季嚴寒,經常有暴風暴雪,機務保障非常困難。二,飛行員和地勤人員都面臨高原反應的挑戰。在海拔3000米的高原,空氣中的含氧量已從20.95%降為14.4%。
攜帶4個副油箱,殲20的最大轉場航程6000公里,但從瀋陽到日喀則4400公里,飛行五六個小時再馬上投入作戰,對飛行員是極大的考驗,還涉及到與預警機、加油機的複雜協調問題,特別殲20目前數量有限,很可能要以遠端跨區的方式進行調派。從長遠看,要儘量延長殲20在高原的駐防時間,以保持更長久、更及時的戰略威懾。

能裝殲20可防鑽地彈 陸西部高原頻冒新機庫 2018/05/15 中時

最近大陸軍事論壇衛星照顯示,中國西部高原出現了好幾座機場,其中有座正在打造一條直通深山的滑行跑道。其他幾座也在修建類似南海島礁機場的鋼筋水泥大型密封式機庫,具備抗風沙、防水功能,甚至不排除某些高級機庫還有恒溫恒濕功能可供殲-20駐訓高原時使用。
2023-01-15 07:15:35
阿楨
尼泊爾空難72死! 外媒曝波卡拉機場由中國「一帶一路」援建「14天前才啟用」2023-01-15 民視
  回應
飛機起飛出事,問題在機場?可憐又可悲的民視記者啊!
綠到出汁,有夠可悲的媒體,沒救的媒體。
哇哇~綠媒已經失心瘋到這種地步

尼泊爾空難30年來最慘 與復興失事砸小黃墜基隆河同機型 2023/01/15 中時

失事飛機是使用ATR72雙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客機,由空中巴士(Airbus)和義大利的Leonardo合製。專家認為,ATR72推力不足,是有待淘汰的飛機型號。2015年2月4日復興航空一架由臺北飛金門的ATR72-600型機,從臺北松山機場起飛後不久隨即失控撞擊高架橋、墜落基隆河,造成40名乘客死亡、3人失蹤。事故原因是墜落前8秒駕駛才發現收錯油門。
2023-01-16 09:51:00
阿楨
血染風箏節!百人遭割喉纏頸釀6死 父母目睹孩爆血慘況崩潰 2023/01/18 中時

一年一度的印度風箏節本月14、15日於西部古加拉特邦盛大舉行,卻驚傳造成6死、176傷的悲劇,其中有3人還是兒童,而殺人兇手竟是恐怖的風箏線,以致許多人遭割喉受傷,甚至致死。尤其一些人會選擇較鋒利的風箏線來施放,並在過程中趁機割斷其他參加者的線。當局表示,空中廝殺的環節幾乎每年都會上演,導致意外發生率提高。由於風箏線多為金屬或玻璃粉製成,銳利度不容小覷。
  相關新聞
台灣國際風箏節
三歲女童於新竹國際風箏節被風箏卷上空中差點釀成悲劇

風箏節_百度百科

風箏節起源於中國的唐朝,中國的很多城市也依舊有風箏節,其他東南亞各國也幾乎都有風箏節。不過歷經千年變遷,東南亞各國的風箏節已經不在同一個季節。這些國家的風箏節加起來的話,節日的期限幾乎延續全年。中國風箏節主要分佈在濰坊、武漢、陽江等地。海外美國、日本等國也有風箏節。

濰坊風箏節 _百度百科

濰坊風箏節每年四月的第三個週六在濰坊舉行,有來自世界各地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賽,是我國最早冠以”國際”並被國際社會承認的大型地方節會。從1984年至今,已成功舉辦過三十八屆,其創立的“風箏牽線、文體搭台、經貿唱戲”的模式,被全國各地廣為借鑑。

濰坊國際風箏會--維基百科

濰坊國際風箏會,是山東省濰坊市每年4月舉辦的一項慶典活動,與北京地壇廟會、哈爾濱冰燈節、自貢燈會並成為中國四大群眾文化活動。濰坊市為國際風箏聯合會組織總部所在地,因此被稱為「世界風箏之都」或「鳶都」。
2023-01-19 09:21:05
阿楨
西方主導已步入尾聲? 馬凱碩:未來是「新CIA」時代 2023/01/19 中時

新加坡《聯合早報》18日報導,新加坡銀行18日在濱海灣金沙會議中心舉行2023年展望論壇,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傑出研究員、新加坡前駐聯合國大使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表示,今後世界將不再由西方國家佔有主導,而是步入新的「CIA」——中國、印度、東協(China、India、ASEAN)的亞洲時代。
這並非馬凱碩首次提到「CIA國家」這一說法。早在2017年1月,他就曾在《今日印度》上撰文提及印度將有機會躋身成為「CIA大國」的一員,但這裡的A指代的還是美國(America)。去年8月,馬凱碩在一家新加坡資產管理公司舉辦的線上研討會上指出,今後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將是中國、印度和東協,即「CIA國家」。
2023-01-20 10:44:47
阿楨
奪命糖漿釀甘比亞、印尼和烏茲別克的兒童逾300死 WHO籲下架 2023/01/25 中時

印度瑪麗安藥廠(Marion Biotech)、梅登藥廠(Maiden Pharmaceuticals)受汙染的咳嗽糖漿造成兒童死亡案件攀升,其中含有高濃度的二甘醇(DEG)和乙二醇(EG),這些汙染物是被用於工業溶劑和防凍劑的有毒化學物質,即使少量攝入也可能致命,絕不應存在於藥物當中。
  相關新聞
疫情席捲中國印度新冠仿製藥受捧
上海一家檢測送檢印度輝瑞Paxlovid新冠仿製藥9成是假(回應:以後也不要報導什麼輝瑞Paxlovid的所謂神藥了!)
上海中醫藥大學專家:治療新冠療效相當,單療程化濕敗毒顆粒價格280元為輝瑞1/10
世衛認可中醫藥治療新冠療效 連花清瘟防治獲得可靠依據
治療新冠肺炎有效! 台灣中藥複方清冠一號踏上歐美
  回應
本人親歷,CT檢查是新冠病毒肺炎,住院兩周,都是中醫中藥,貼穴位,艾灸,貼耳穴,加上口服中藥湯劑,控制了病情,改善了睡眠與出汗等症狀,咳嗽氣喘的問題得以改善,等病情穩定了,核酸檢查兩次陰性後,可以安排出院了,讓出緊張的床位給需要治療的患者用。


印度仿製藥真的「藥美價廉」(楨:? ) 2022-04-12

說到印度,很多人印象中仍是髒亂的街市及薄弱的基礎設施,很少有人會想到,它現在不僅是「世界藥房」,也是目前全球最受青睞的醫療旅遊目的地之一,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其仿製藥業的飛速發展。
  內容目錄
何為仿製藥?
生產了全球20%的仿製藥,造就了印度仿製藥神話!
醫療旅遊的世界水準
印度仿製藥歷史悠久,產業鏈完善
產品質量把控過硬
印度仿製藥「拷貝不走樣」
印度的仿製藥真是物美價廉

印度政府:有權動用“緊急權力”封禁BBC涉及批評莫迪的紀錄片 2023-01-24
  回應
說好的言論自由呢,這還是西方表彰的世界最大民主國家印度嗎?
2023-01-25 09:11:02
阿楨
密歇根州一列裝危險品火車脫軌,美國兩周內發生至少4起脫軌事故

綜合美聯社和《紐約郵報》報導,2023-02-16上午,美國一列貨運火車在密歇根州底特律郊外脫軌。至少有6節車廂脫軌,其中一節載有危險品。這是兩周內美國發生的至少第4起列車脫軌事故。
據美國《新聞週刊》報導,美國運輸統計局發現,1990-2021年,美國共發生了54539起列車脫軌事故,平均每年1704起,平均每年有4人在脫軌事故中死亡。
《今日美國》分析稱,由於美國鐵路運營商面臨與大貨車司機的競爭,大型鐵路貨運公司都在努力降低成本,包括裁員。這導致列車檢修頻率降低,徹底檢查部件的時間縮短,增加了脫軌事故發生的可能性。此外,過去10年,為了提高運輸效率,美國列車的總長度和重量都大幅增加,但相應的設備維護工作沒有跟上。
美國有工會報告指出,超長列車會影響制動性能,且設備損耗加快,過長的車廂還會導致工作人員之間無線電通訊中斷或接收不到路邊缺陷探測器的信號,這也為事故埋下了隱患。一旦出現機械故
  回應
美國的火車就像渣男一樣,天天出軌
  相關新聞資料
外交部質問:美方為什麼能看見18000米高空的氣球,卻看不到俄亥俄州的毒蘑菇雲?
外交部質問:美為什能看見18000米高空的氣球,卻看不到俄州的毒蘑菇雲? (回應:建設如此殘舊,當然會出軌意外!簡直就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可能中國那個氣球幹擾火車使火車出事。跟綠色黨ㄧ樣,甩鍋給大陸就對了啦。)
2023-02-18 09:12:13
阿楨
喚起回憶來了:2011年溫州列車事故後,國內某些媒體的反思 2023-2-18

我國在反思的時候(不管是哪個立場的),一般都會往——是不是體制出錯了——這個角度去想。而國外有些人津津樂道的“人家可以罵總統”,則實際上往往最後淪為:川普罵拜登,拜登罵川普,民主批共和,共和鬥民主。任何話題,都可以轉化為黨爭。十年出軌上萬次,總統都換了三個,也該思考一下體制問題了。
  相關新聞資料
外交部質問:美為什能看見18000米高空的氣球,卻看不到俄州的毒蘑菇雲?美國兩周至少4起列裝危險品火車脫軌事故 (回應:建設如此殘舊,當然會出軌意外!簡直就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可能中國那個氣球幹擾火車使火車出事。跟綠色黨ㄧ樣,甩鍋給大陸就對了啦。)
  回應
這是哪家媒體發的文啊,真壞啊,就是鼓吹民間資本大肆進入關鍵基本的民生領域
南方系媒體如下:有《南方日報》、《南方週末》、《南方都市報》、《21世紀經濟報導》、《南方農村報》、《南都週刊》、《風尚週報》、《理財週報》、《新京報》、《西江日報》、《南方月刊》。
很多媒體的立場,就事論事的話,無疑是不太客觀的。但是,這樣的氛圍是如何形成的?也需要深思,可以說貪腐,以權謀私,是重要的催化劑
又在胡咧咧,那個時候私人資本還比較弱小。
2023-02-19 09:32:17
阿楨
《經濟學人》炮製的民主指數得分,拖累我國各類指數排名的分數2023-2-18

有很多國際競爭力排名,還有政府治理之類的排名,都會引用這個民主指數得分,給個分項權重。中國一直是全球最低之列,滿分10分處於0-1.99分的最低檔。但國際也發現為什麼民主指數得分最低的中國,其它得分還挺高?《經濟學人》也說了,中國模式對民主體系提出了挑戰。而且近年來全球民主平均分數5.29分停滯不增長了,專家說是俄羅斯的鍋,還有中國成了壞典型。真實原因很簡單,西方在全球推行的民主制度毛病太大,真相暴露了。
  回應
只要把這張圖改個名稱一切都合理了---顏色革命難易地圖。
這個民主得分越高,說明越容易被披著NGO皮的傀儡組織滲透,越容易被歐美所掌控~~~

《經濟學人》民主指數排行 台灣「完全民主」奪11名居東亞最高 2021-02-03

挪威9.81分蟬聯榜首;台灣8.94分,東亞第一。中國排第151位,北韓則墊底。去年實施港版國安法的香港名次下跌12名至第87名。
  回應
台灣借民主之名實施獨裁專制,笑死人!
1.不經民主程序硬是給吃萊?2.查水錶,真傳訊,被政風,被民主?這冷笑話,一點也不好笑。
經濟綠人又來大內宣了!
以仇恨中國指數誤植台灣民主, 經濟學人是個白癡外媒, 事實上蔡蘇威權如同歷代王朝, 以台灣民族主義威權體制, 敵視對抗中國共產制度,都是專制,

「全球最大民主國家」正在崩潰? 2022-12-15
新聞自由嚴重惡化
連司法機構都要向莫迪低頭
對抗中國威脅是要務,印度民主倒退恐難被正視
  相關新聞資料
紀錄片批總理莫迪 BBC駐印度辦公室遭查稅 2023-02-16
  回應
BBC、CNN 每年收英美政府補助,淪為政府傳聲筒與謠言製造機顛覆各國,早已無公信力可言。民進黨就是學這一套控制媒體言論的。
西方濫用第四權不是一天兩天
碰到印度,蔡政府怎麼這麼安靜?如果是中國去查BBC,1450應鋪天蓋地的出征了!
怎麼跟台灣越來越像,只要打著反中大旗,很多事情都可以被忽略
全球最大民主國家?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根本就比極權共慘還要慘!
該死的民主 無處不製造動亂 無處不製造衝突
2023-02-19 09:34:57
阿楨
陸首次發布美國履行世貿規則報告 給美冠上4個稱號 2023/08/11 中時

中國大陸商務部今天首次發布《美國履行世貿規則義務情況報告》,聲稱就美國破壞多邊貿易體制、實施單邊貿易霸凌,及擾亂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等政策措施表達關注。指控美國是「多邊貿易體制破壞者」「單邊主義霸淩行徑實施者」「產業政策雙重標準操縱者」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擾亂者」。
  回應
終於說出來了!現在全球其實都很不滿美國政府了!打倒美國資本法西斯政府.
真是笑話,那麼中國怎麼不拿出真本事對抗美國。
橫行霸道、唯我獨尊,老美一意孤行、窮兵黷武已經很久了。多年來,全世界也只有中國,膽敢這樣直接跟米國叫板,全世界的中國人都該感到驕傲!
所述皆為事實,美國是唯我獨尊的霸權主義者,亦是世界纷亂的始作俑者。
美帝不倒,世界不会好

錯把印度當中國的謬誤 2023/08/13 丁學文

印度的PC產業始終像是扶不起的阿斗。既然提高關稅和提供激勵都沒有效果,8月印度直接限制了進口,這對熟悉國際商業運作的企業來說匪夷所思,但對了解印度思維的人來說則早已見怪不怪。
原因很簡單,很多人習慣用看中國的方式看待再過來的印度。
印度人內心深處的唯我獨尊卻常常會讓情況變得複雜難測。
印度不斷提高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來保護印度供應商已經開始讓跨國企業裹足不前。最後,印度的官僚主義和繁文縟節最是臭名昭著。
更厲害的是,印企知道怎麼說服你跟他們合作,但最後待宰的羔羊一定是你。
總而言之,錯把印度當中國,肯定將來的吃虧在眼前。首先,把印度比喻成「外資的墳場」,肯定有它的道理。我一個印度裔朋友就志得意滿地告訴我:印度企業家的商場哲學是「占別人的便宜,坑別人的錢,才能顯現自己的能力出眾。」印度政府的管理哲學更是「印度賺錢印度花,別想一分帶回家。」
2023-08-14 07:40:09
阿楨
人民教授金燦榮:美國已單方面對華發動“新冷戰”2023-08-16

筆者認為,以2023年10月12日拜登政府發佈任內首份完整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為標誌,美國已經單方面對華開啟“新冷戰”。
新舊冷戰存在四個共性:
一是確立一個唯一的全球性對手,彼時是蘇聯,現在是中國。
二是展開配套的內外動員:對內表現為反華意識形態化,對華強硬成為“政治正確”,對華理性派、不斷被邊緣化。對外試圖構建亞太“小北約”;推動北約亞太化;逼迫中立國家選邊站,比如組建晶片四方聯盟(CHIP4)等。
三是不留空隙地全方位對華施壓。
四是在全方位施壓的同時竭力避免熱戰。
中美雙向“新冷戰”並未開始
一個關鍵因素在於中國拒絕“新冷戰”。
二是美國內外動員並不順利。美國主要大型企業在對華關係上普遍保持理性。“老歐洲”國家不願在對華政策上公開跟著美國跑,同時幾乎所有東盟國家明確反對選邊站,再加上俄烏衝突等牽制,導致美國對華“新冷戰”的動員和實施障礙重重。
美國對華為何越來越歇斯底里
二戰結束之初美國是民主國家“兵工廠” ,美國造船佔世界90%,製造業占一半。但今天的美國“造血能力”明顯減弱。筆者認為,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森突然宣佈美元與黃金脫鉤,直接導致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美國經濟開始走向虛擬化、金融化,利潤較低的中低端製造業開始外移。因此,維持“一把手”位置在美國一些精英看來已經不僅僅是利益問題,而是生死攸關的問題。雖然中方多次強調從來不尋求改變現有國際秩序,不干涉美國內政,無意挑戰和取代美國,但美國的戰略焦慮仍然不斷積聚並在對華政策上表現得越來越歇斯底里,直至單方面對華髮起“新冷戰”。
面對美國的新冷戰釁,中國不能再對中美關係心存幻想,關鍵是做好我們自己的事,尤其是要以新舉國體制推動下的晶片、工業設計軟體和工業材料等新興領域的穩步發展。在外交層面繼續以全球發展/安全/文明等“三大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持續推進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在此基礎上,面對美方對華“新冷戰”挑釁,可借鑒國共合作末期我們党應對國民黨反對派挑釁時的做法,我們可以繼續保持不主動挑釁和“後發制人”的總體戰略框架。
2023-08-16 09:19:04
阿楨
習近平為什麼不出席印度G20?

中國外交部2023年9月4日宣佈國務院總理李強將於9月9日至10日出席在印度舉行的G20峰會。
近年來G20會議機制已經陷入僵化,成員利益分化、作用弱化、議題泛化非常突出。中國不會在沒有進展的方向投入更多外交精力。

習近平已無必要出席本次G20峰會

2023年南非金磚峰會擴容成員後,足以與G7分庭抗禮,未來將以金磚會取代G20。相對於美中關係的停滯,美印關係卻是快速增溫。集中力量於「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相關新聞
李強抵印尼東協峰會試乘雅萬高鐵. 李強::反對集團對抗和「新冷戰」 合作牢不可破 東協對南海議題態度軟弱. 李強與岸田文雄與為核污水互嗆(回應:中國有骨氣說NO!)
習首缺席G20峰會 美媒CNN意在重塑全球治理體系 冷落美印主導的峰會
陸智庫批印度 挾帶私利辦G20: 印度三月於阿魯納查省(中國藏南)主辦G20邊會;五月在克什米爾舉辦G20觀光會議。
G20習近平缺席 拜登藉機宣佈美版一帶一路(回應:到處罵一帶一路,經典的美式雙標。 美國沒錢沒人才沒技術,基建能力那來?中國公司來建設保證成本最低。 拜登對外援助跳票的記錄是不忍卒睹:拜登攜G7推6000億美元全球基建計畫!)
普京預計10月訪華出席“一帶一路”論壇
習缺席G20 星學者向紐時彭博表示:皇帝心態作祟--自由時報(回應:李家坡才是皇帝世傳的獨裁專制國家吧。)
G20都不去了,誰說習一定去美國 APEC (回應:敗燈不過是想在見習時,發表一些強硬言論,做內銷救選情) 美國禁香港特首李家超出席APEC,習拜甭談了?
烏砲轟:印度G20領袖宣言避提「俄羅斯侵略」
巴西總統盧拉:如果普京2-24年來巴西參加G20峰會,我們不會逮捕他
烏軍貪汙,24徵兵官員被炒,國防部長遭開除:能逃就逃!烏男不惜代價為躲徵兵,軍官倒賣武器庫裝備賺外快,伙食費虛報翻倍,高價買冬外套錯買夏衣.
印度不叫India了?改名Bharat婆羅多!
中國偷偷在中印邊界搞這舉動 11處工程「轉入地下」 Newtalk頭殼新聞(回應:自己的領土做軍事攻事有何不是? 頭殼壞! 記者弱智?軍事設施不隱蔽,難道要放在最顯眼的地方等著被轟炸?)
中國公佈標準地圖納入「台.中印邊界.南海」惹議(回應:印日…一樣納入地圖。)
2023-09-11 08:43:49
阿楨
印度「月船三號」月球探測車達成任務 設定為休眠模式 2023-09-03 聯合報 編譯

路透報導,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2日表示,已將探月任務「月船3號」的探測車「普拉岡」(Pragyan)設定為休眠模式。該探測車是首個觸及月球南極地區的設備,近2周的實驗任務已達成。
印度成為繼美國、前蘇聯、中國後第4個達成月球登陸的國家。先前,俄羅斯的「月球25號」(Luna-25)亦盼抵達月球南極,但最後墜毀失敗。印度繼2019年嘗試失敗後,8月以「月船3號」達成教科書式的軟著陸登月,使國內民眾振奮不已,有媒體將之譽為印度最偉大的科學成就。
  回應
根本就掛了,還休眠模式?

自8月23日成功登月至9月3日淩晨,月船三號的壽命為何如此之短?因很簡單,因沒載可供月夜生存所需的“同位素核熱源”,大部分電子設備都將被凍壞。月船三號所謂休眠模式只能算是一種宣傳技巧。
什麼是月球車真正的月夜休眠模式?中國的嫦娥三號、嫦娥四號的著陸器與月球車均配置有同位素鈈-238核熱源,半衰期長達87.7年,單套僅2.2公斤,實現了輕量化設計,而且沒有活動部件,極大程度提高了設計可靠性。
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至今已有四年多時間,玉兔二號月球車已經成為人類部署月面正常開展巡視探測工作時間最長的月球車,並且仍在持續刷新時長紀錄。
更為誇張的是嫦娥三號任務,其搭載的玉兔號月球車在第二個月晝期間遭遇了運動部件故障而無法再移動探測,仍然能自主進行月晝月夜的模式轉換。設計壽命只有一年,然而運行近十年之後仍有一台載荷處於工作狀態,每天能獲取5000多幅星圖的月基光學望遠鏡,這一切都離不開同位素核熱源的保障。
2023-09-27 08:40:03
阿楨
環球時報社評:戴著這頂帽子的印度真的很難看2023-10-11

印度2023-10-10逮捕中國智慧手機vivo的4名高管,vivo回應:vivo在印度嚴格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將採取所有可行的法律措施進行應對。”
印度戴了那麼多年“外資墳場”的帽子,它自己大概都戴習慣了不想摘了。但這對印度真不是好事,也真的很醜。
顯而易見的是,自2020年6月中印發生邊境衝突至今,印度當局對中國企業發難的次數明顯增多,中國智慧手機企業更是成為重災區。從發出指控恐嚇,突擊搜查辦公室,凍結資金,再到現在的抓人,印方針對中國企業的限制打擊行動在逐步升級。吃相越來越難看,與印度很在意的大國地位和形象是非常不相稱的。
印度法律法規像迷宮一樣錯綜複雜,往往導致普遍性違法和選擇性執法。這為印度當局勒索外國企業提供了便利。但印度這幾年對中企指控,幾乎都查無實據。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回顧外企在印史,確實是一部血淚史。從2014到2021年,共有2783家跨國公司關閉了在印子公司,在印度註冊的跨國公司從2014年的216家下降到了2021年的63家。實際數量恐怕還不止。包括美國福特和通用汽車、德國大眾等選擇退出印度市場。印度的營商環境惡劣且多變,是幾乎所有在印外國企業的一大共識。
人們已經總結出了印度的套路,先給外資一些甜頭或者美好的許諾,誘使外企向印度投資。等到外企在印取得了一定效益,印度當局就通過各種方式來對外企進行勒索,我們奉勸印度,不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莫迪政府上臺後,曾雄心勃勃地推出“印度製造”計畫,立志要將印度打造成全球製造業中心。這兩年美對中企的打壓和遏制,加上美西方輿論對“製造業從中國轉移到印度”的鼓噪,讓一些印度人有點飄了。實際上,印度離實現這一雄心還差得遠。可以肯定的是,印度不可能通過打擊中國智慧手機企業,從而把印度本土的手機產業扶持起來。經濟全球化時代,企業只有在充分競爭中才能真正做大做強。離開了中國產業鏈的支援,印度智慧手機很難做大,印度製造業發展也會受阻。
  相關新聞資料
印度被退100萬部蘋果1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j0IuOIvo8w
2023-10-12 09:32:59
阿楨
中國時隔四年再開第三屆「一帶一路」峰會 2023-10-18

2017年首屆峰會有29位外國元首來華,2019年增加到36位。烏戰影響歐洲確認參會的歐洲領導人有俄羅斯總統普京、匈牙利總理奧爾班、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


一帶一路--維基百科


截止2022年3月,已有146個國家或地區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當中139個已簽署諒解備忘錄。基礎設施項目包括港口、鐵路、公路、發電站、航空和電信設備等。旗艦項目包括中巴經濟走廊、磨萬鐵路和霍爾果斯陸港。
反對與批評主要來自包括美國在內的非參與國,美日澳等在2021年G7推出「重建更好世界」,用來抗衡「一帶一路」。在2022年G7又提出「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係」,而「重建更好世界」則「消失無蹤」。
  相關新聞資料
印度《德幹先驅報》以色列-哈馬斯戰爭給印歐經濟走廊蒙上陰影。

黎巴嫩媒體:基建上對抗中國,美國在中東難如願

美國一直與北京作對,接二連三提出基建提案,但都沒取得多大進展。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沒有反對中國,中國是海灣國家石油和能源最大出口市場。北京的外交政策尋求兩全其美的立場,將自身定位為尋求穩定的和平締造者。美則迫使各國做出二元選擇,並將全球事務描述為單一意識形態的“善惡”之爭。

世行前經濟學家瓦奇拉:殖民者反誣中國“搞殖民”,“一帶一路”是緊貼非洲發展需求!

在非洲許多國家,“一帶一路”專案已成為當地的標誌性發展專案,包括阿爾及利亞的舍爾沙勒中心港口、亞吉鐵路、埃及新行政首都、肯雅的蒙內鐵路、尼日利亞的阿卡鐵路、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等200多個項目。非洲開發銀行估計,非洲每年須投資1300至1700億美元,中國“一帶一路”的基建投資占18.9%,西方13%,非洲本地10.6%。
  相關新聞資料
斯里蘭卡前駐華大使:“債務陷阱”?是我們主動向中國尋求資金支持
中國進出口銀行同斯里蘭卡2023-10-11就涉華債務處置初步達成一致。美國彭博社等說,協定將有助於斯里蘭卡繼續從IMF30億美元的緊急救助計畫。
多國駐肯雅使節體驗蒙內鐵路——2017-05-31建成通車,至2023-09-30,已安全運營2314天,累計運輸240.5萬個標箱,發送貨物2860.9萬噸;旅客1115.5萬人次,平均上座率95.8%,單日最高破1萬人次,GDP貢獻率超過2%。
澳媒:華盛頓沉迷於軍事,北京則看重經濟
香港《亞洲週刊》:中國長期主義VS美國短期主義
2023-10-27 09:52:50
阿楨
發展中國家拖欠大陸債務逾上兆美元 路透:中國成世界最大官方收債人 2023/11/08 中時
據美國之音引述路透報導,中國成世界最大的官方收債人。二十多年中「一帶一路」向165個國家的2.1萬個項目提供的1.1兆至1.5兆美元之間的貸款。貸款基本上都流向了修建道路、機場、鐵路和電廠項目,覆蓋了拉丁美洲和東南亞等廣大地區,某種程度上推動了相關國家的經濟增長,但是,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批評,使一些發展中國家陷入了債務陷阱。斯裡蘭卡是中國債務陷阱受害者中的一個典型例子。
  回應
呵呵,美國爸爸對自己曾經是全球最大的【債權國】變成今天全球最大的【債務國】隻字不提。另外,斯裡蘭卡債務348億美元:市場借款147.68億,亞洲開發銀行54.24億,中國47.59億……
反中仇中份子都大陸給斯裡蘭卡於斯國債務陷阱, 但斯國總理前時公開澄清, 它們四處借貨無門最後找中國, 是中國幫了它們的忙。
想要富先開路,基礎設施完善,教育普及~是經濟發展的前提,現在阿共仔做到了,非洲一堆人講中文
IMF才是世界最大金主,而且由猶太人掌控
美國之音是老美的官方喉舌,更負責支付敵對國家的反對者的酬勞, 所支付金額要每年向國會審核。路透社雖是英民間通, 近年淪為英美打手且喜做假新開。這兩個如斯卑劣的機構的文章不看也罷。
這篇報導要是真的,也挺好的。把沒用的美元花出去,免得以後打台灣的時候被制裁。
最佳例子是東非埃塞俄比亞 ,二三十年前它是全非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戰爭+饑餓+貧窮 和它劃上等號。 但在近二十年在中國大力幫助下, 經濟及基建大有改善, 使它成為非洲社會及經濟情況較好的國家之一, 稱為「小中國」。年中它更被邀加入金磚集團, 與新成員的沙特、阿聯酋、埃及、阿根廷等國平起平坐引人注目。
2023-11-08 20:10:50
阿楨
中國低價商品再次衝擊全球市場 這次各國準備展開反擊 2024/04/08 中時 盧伯華
《華爾街日報》指出,美歐已威脅要提高針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和可再生能源設備的貿易壁壘。正在中國訪問的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表示:她多次警告中國官員不要通過大量生產廉價商品來刺激經濟。
從俄烏戰爭後,加上西方推動與中國脫鉤,新的中國衝擊可能加速全球經濟的分化。
不過,對世界的消費者來說,在飽受通脹之苦後,自中國的廉價商品可能是一種福音。
中國除了譴責保護主義抬頭外,還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
  相關新聞資料
中國歐盟商會前會長:超越電動汽車 中國造出帶輪子的手機
比亞迪登電動車王 美歐車企面臨存亡關鍵時刻 2024-04-07 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
  回應
 靠補貼能世界第一,那裕隆應該宇宙第一了
 大陸豐田轎車售價只有台灣的50—60%,當「生產的潘朵拉盒子」打開了,消費者才知道
 一個正在崩潰的國家居然可以威脅發達國家的產業…該節目邏輯清奇,讓觀眾眼界大開…
 中國不是都崩潰了30年嗎?怎麼又這麼強了呢?
 一三五,中國威脅論;二四六,中國崩潰論;周日休息
 日歐車統治天下時,沒見過這個節目悲天憫人過
 文茜的美國周報
 反華記者又發了一篇糞便新聞!所謂的“各國”無非就是一些被中國物廉價美的優質商品打的一蹋糊塗的反華西方霸權畜國(霸權帝國)!除了這些畜國外事實上更多的國家對於能夠買到優質又便宜的中國商品是歡欣鼓舞的!
 我就知道這新聞又是盧伯華發的~~
 自從歐美發現自己優勢不再,以前理直氣壯的自由貿易口號就消失不見了。
 競爭不過就封鎖一直是西方世界的規則
 這次是歐美石油資本家的反撲而已。電動車不只會消滅燃油車,更會讓汽油機油賣不掉!
 傳統車企,不思進取,只想吃老本,被淘汰只是時間問題。
 這老奶奶天天胡說八道,比亞迪車壓根就沒在美國銷售,什麼反傾銷關稅調查?
 比亞迪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戰略,就是壓根就沒考慮美國市場。
 無所謂,沒有美國市場,中國也是世界第一。
 需要更正的是:不是電動車超越日本,而是整體汽車出口超越日本。
 台灣人民被綠媒+民進黨+西媒抹黑中華人民共和國洗腦台灣人民成井底之蛙,都不知道中國大陸地區快速發展進步實力大增及國際地緣政治的快速變化傾斜
 西方這些惡狼當初以堅船利砲強迫中國開放門戶、開放市場,現在中國並沒以武力強迫開放市場,怎好意思要制裁中國?
2024-04-09 03:29:42
阿楨
中匈關係升級 一次看懂陸外交「朋友圈」有哪些夥伴關係 2024/05/10 中時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歐洲三國,於當地時間9日與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宣布,將中匈關係提升為「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稍早,習近平也表示要推動「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不斷發展。並與塞爾維亞宣布深化和提升「中塞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構建「新時代中塞命運共同體」。事實上,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夥伴關係」成為中國外交「高頻辭彙」。如今已與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組織建立不同形式的夥伴關係。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項昊宇指出,中國的「夥伴關係」,除了冠以「戰略」「合作」「友好」等一級定語,還可進一步冠以「全面」「全方位」「全天候」「新型」「創新」等二級定語,從而對雙邊關係作出更加細緻精準定位,體現針對不同對象「量身定製」的獨特性。
以「戰略夥伴關係」為例,若前面冠以「全面」二字,意味著這種夥伴關係涵蓋面更加廣泛,包括政治、經貿、安全、人文和國際地區事務等各個領域,顯示出雙方對彼此關係更高層次的認可和追求。
「全天候」則表明雙邊關係能夠經受國際風雲變幻考驗,是以高度政治互信和友好感情為基礎的一種「鐵桿」情誼,不僅意味著雙方各領域合作廣泛深入,在國際地區事務中也相互支援,共同進退。
項昊宇將中國的夥伴關係分為5個類別:
一般性夥伴關係,如牙買加、芬蘭等;
冠以「全面」或「全方位」的夥伴關係,如荷蘭、以色列、新加坡等;
一般性戰略夥伴關係,如印度、韓國、加拿大、烏克蘭等;
冠以「全面」「全球」「全方位」的戰略夥伴關係,如俄羅斯、越南、泰國、德國、英國,以及東協、歐盟等;
冠以「全天候」「永久」的戰略夥伴關係,包括與巴基斯坦、白俄羅斯、委內瑞拉、哈薩克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對一些國家的夥伴關係的表述是「獨一無二」的,例如與俄羅斯的關係。中俄早在1996年建立了「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在2011年建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2019年提升為「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戰略協作」與「戰略合作」一字之差,內涵卻有不小變化。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2013年曾解讀道,「戰略合作」意為共同討論世界經濟問題,在軍事和戰略方面合作,並在國際舞台上展開合作;「戰略協作」指除「戰略合作」的內容外,雙方還在軍事技術等方面協作互助。
2024-05-11 02:09:13
阿楨
《經濟學人》認為中國PPP GDP仍然低估 2023-06-23

世銀2021年各國實質購買力PPP GDP,中美印前三,28.82萬億,23.59萬億、10.96萬億美元(中美印2021名目GDP,17.82萬億,23.32萬億、2萬億美元),《經濟學人》認為,這還是低估了,因為很多指標中國是美國數倍。
例如圖二的25種關鍵金屬礦和提煉產品占比,中國占全球60%以上的9種,50%以上的11種,40%以上的16種。再如發電量是美國兩倍,鋼鐵12.6倍,水泥是22倍,汽車三倍,造船占全球50%。
消費品數量也遠高於美國,一般占全球的20%-40%。美國只是服務業遠高於中國,中國很多服務消費沒放進GDP,經濟學人認為中國在有意壓低GDP!
  回應
欠債的裝富,要債的裝窮。
GDP有三種統計方法,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中國採用生產法,美國採用支出法。三種方法雖然從理論上最終值應該是一致的,但生產法相比於支出法,其優點在於更多地避免了重複計算,缺點則是忽視對非生產性部門,例如金融、教育、醫療、文化等服務業,生產法往往會比支出法得出的GDP數值要小。中國稅收大頭在間接稅,特別是通過企業的增值稅等,所以採用生產法統計GDP,更有利於掌握稅收情況。而美國稅收大頭在直接稅。用哪種方法,是各國的國情決定的。
  回應

微軟、英偉達、蘋果市值合計超過中國股市總值2023-06-07彭博社
微軟、英偉達、蘋果三大美國科技公司的總市值約為9.2萬億美元,超過了中國交易所(不包括香港)9萬億美元。2023年滬深300指數下跌了12%,而美國的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了24%。這是美國股市泡沫,還是中國股市低估?應該是兩者兼而有之。
如果市值代表實際價值和經濟實力的話,那中國經濟實力相對於美國不值一提,不值得美國那麼焦慮。但在現實中,按照匯率GDP,中國GDP占美國65.4%(2021年曾經達到73%);按照購買力等價GDP,中國達到美國的122%。在現實中,美國很焦慮,這或許是美國股市泡沫的反證。
美中經濟實力差別與美中股市是兩回事。
  回應
一個國家的股市,當上市企業的目的是為了賣公司,怎麼可能健康發展?你想發展製造業,金融業收益就不能比製造業高或者高太多,否則誰還費勁巴拉的搞製造?中美的發展側重,註定了股市的情況。
2024-06-25 03:35:17
阿楨
英特爾的崩塌,說明了美國製造業的困境,波音多了個伴 陳經

1.2024-08-22,英特爾單日下跌26%,創了1982年來的跌幅紀錄。英特爾的晶片還是PC機最常用的,季報居然虧損了,要裁員1.5萬人!怎麼回事?
2. 擊垮英特爾的,就是美國製造業的大毛病:成本過高,人素質低下。英特爾員工13萬人,年營收約540億美元。英偉達才2萬人,年營收要衝擊千億美元了。
3. 區別在於,美國晶片公司一般擅長設計,但英特爾相反,幹的是晶片工廠製造業,必須有相當的知識水準才能幹活,人工成本不會低。
4. 同樣賣CPU的AMD,市值已經是英特爾2倍多,只有26000員工。它就聰明地用Fabless模式,只設計不生產。英特爾是自己設計加生產的IDM模式。AMD年營收220多億美元,但是人少多了,利潤就還行。給台積電代工費沒問題。
5. 英特爾新CEO就想辦法,把晶片製造部門拆分出去變成代工廠,剩下的就是fabless部門。
6. 美國製造業壞典型,原來是波音,現再加英特爾。都找了不少印度人,但是印度高管和員工幹製造業不太行,東亞人厲害。
7. 晶片製造業,需要很多耐心細心又能學習的人,長時間加班維持很複雜的產線正常運營,還夜班,上班時手機上交。美國白人肯定不願意幹,但是又得幹,就找些低學歷的人來,逐漸就不行了。CPU生產的晶圓,良率不行成本立刻高上去了,代工部門虧損不奇怪。
  回應
美國包括西方製造業大企業衰敗的通因是, 1、管理層金融化。2、一切為了股市表現。包括提高產品毛利率,砍掉不掙錢的部門,減少研發經費,製造外包,服務外包(印度call center)。最後核心競爭力所剩無幾。3、政治正確橫行。往公司要害部門塞lgbt,塞印度拉美非洲裔,印度人很能幹的。但是好大喜功,口頭比實際能幹。4、本土人才匱乏。全靠其他人種來讀理工科,外國的留學生總有一大半是要走的。留下的又有幾個是和美國人一條心的?
2024-08-04 16:07:11
jsoujsou
陸媒:送檢印度新冠仿製藥 9成是假 2023/1/16

中國上月疫情急升以來,治療COVID-19藥物倍拉維(Paxlovid)一藥難求,許多人轉而購買來自印度的數款廉價仿製藥,但陸媒引述檢測機構表示,送檢的仿製藥9成檢測不出有效成分,也就是假藥。

數據造假、管理粗放… 印度藥業産品質量問題堪憂

  《印度商業在線》2024-03-27,2023年第一季印度對美國的藥品出口量同比大幅上升,但頻頻發生的品質安全事故,給印度藥業帶來嚴重衝擊。
  據印度醫藥聯盟(IPA)顯示,印度約有3000家本土藥廠以及約10500家藥廠,能夠生產幾百種原料藥和60,000多種製劑。印度製藥産業總産值約為420億美元,計劃2024年將到650億美元,2030 1200億至1300億美元,2047年達到4500億美元。
  印度醫藥協會(PCI)數據,印度仿製藥已超100億美元,全世界25%的仿製藥以及全美40%的仿製藥均來源於印度。2023年全球仿製藥前十名企業中,印度藥企佔四席。
  2022年1月,世衛組織全球警告,不要服用兩種印度産止咳糖漿,在烏茲別克斯坦導致至少20名兒童死亡。
  2022年10月,世衛稱,由印度梅登製劑公司生産的4種止咳糖漿與66名岡比亞兒童的死亡有關。
  2023年8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向印度「半人馬藥廠」警告,14年間都未曾進行清潔,要求召回特定批次的阿普唑侖片劑和氯巴札姆錠劑。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2023年2月,美國將一家印度藥廠生産的兩款眼藥水下架,稱其與發生在美國12個州的55起細菌感染病例有關聯。印度製劑的聲譽受到極大影響。
  結構性問題難解
  數據造假、管理粗放、成本壓縮、企業文化稱為當前印度藥業的四大自身「頑疾」。
  政府監管不透明
  35家藥企共向參選政黨捐款100億盧比,約合1.2億美元。
  「我們經常看到州和中央層面的藥品監管機構採取適當寬鬆的做法。」
2024-09-09 02:22:4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