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1-14 07:05:16| 人氣3,165|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F-111戰轟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美国F-111“土豚”战斗轰炸机
 

下图为RF-111C型侦察机

美国F-111“土豚”战斗轰炸机

美国F-111“土豚”战斗轰炸机

美国F-111“土豚”战斗轰炸机

澳大利亚F-111飞行演示,携带了一枚“鱼叉”反舰导弹、一枚激光制导炸弹、一枚“响尾蛇”空空导弹,机腹炸弹舱半埋安装了大型红外侦察/制导吊舱。

美国F-111“土豚”战斗轰炸机

F-111戰轟機(請點文末網址有多圖)

研制F-111的目的是爲了接替空軍F-105D和F-4C,以及海軍的F-4B。1960年美軍提出招標,1962年通用動力公司中標。空軍A型原型機1964年12月首飛,海軍B型1965年5月首飛,後因超重被取消。空軍A型1967年交付使用。1996年7月26日F-111退役。F-111航程遠,載彈量大,全天候攻擊。F-111有以下幾個型號:A型(攻擊型),B型(海軍型),C型(澳大利亞空軍攻擊型),D型和E型(A型改進 型),F型(基本同D型),RF-111A(偵察型),RF-111C(偵察型改進),FB111A(戰略轟炸機),FB111H(戰略轟炸機),EF-111A(電子對抗型)。生産總數達到了562架。F-111是世界上最早實用化的變後掠翼飛機,在空氣動力學曆史上是重要的裏程碑。

F-111A采用了變後掠式懸臂式上單翼,無上反角。翼型爲NACA64A系列,帶有常規機翼負扭轉(外洗,向翼尖方向減少迎角)。內部5根翼梁,前後緣間、翼根到翼尖爲整體壁板蒙皮,前後緣采用蜂窩夾層。外翼上有全翼展前緣縫翼和後緣雙縫襟翼。中央爲4.2米長的D6AC特種鋼盒形長梁,各由一根直 徑21.6厘米、長50厘米的樞軸與兩個外翼連接。通過液壓作動筒改變後掠角。
變後掠翼在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進行了十多年的研究後,在F-111上得到了應用。機翼後掠角變化範圍爲16°~72.5°,起飛時爲16°,著陸及亞音速巡航時26°,高低空超音速時可選用72.5°以下適當的後掠角。機身爲半硬殼式全金屬鋁合金結構,蜂窩夾層壁板蒙皮。部分關鍵部位采用了合金鋼和鈦,結構核心爲一根T形縱梁,發動機吊挂縱梁支臂上。

F-111A采用普通懸臂式後掠尾翼。除水平尾翼翼尖和垂直尾翼中段外,均采用蜂窩壁板。差動式全動平尾,同步時可起副翼和升降舵作用。平尾與機翼在全後 掠時形成三角形翼,間隙約25.4厘米左右。全動式平尾除控制俯仰外,並可差動與擾流板配合進行橫向操縱。起落架爲前三點式,液壓操縱。雙輪前起落架向前收起,單輪主起落架采用三角架結構,收起時左右輪架各繞樞軸向下轉90°,與機輪並在一起,然後向前收入機內。主輪采用低壓輪胎,有防滑系統和圓盤式刹 車。主起落架艙門在機身底部向下折,在飛行中起減速板作用。
F-111A型裝兩臺TF30-P-3加力渦輪風扇發動機,單臺推力55.41千牛/5650千克,加力推力93.16千牛/9500千克。燃油箱總載油量爲 14515千克,空中加油口在座艙後方。進氣道裝有1/4圓錐形調節錐,計算機調節,設有附面層隔板和擾流裝置。F型改裝兩臺TF30-P-100發動機,單臺加力推力111.80千牛/11400千克,裝有液壓機械控制的進氣道系統,帶可調激波錐。
F-111有著許多與衆不同之處,彈射救生時F-111的座艙內會彈出一個塑膠護罩, 將飛行員和彈射座椅整個象雞蛋一樣“包裹”起來,該護罩非常有效的保護了飛行員,免受彈射時強大的迎面高速氣流的沖擊。這一設計保證了F-111飛行員可 在零高度、零速度或M2.5時安全跳傘。超音速跳傘是航空界在剛突破2倍音速時遇到的棘手問題,因此F-111上有這樣複雜的設計。這一系統甚至可以在飛機落水後彈射,有從15米水下彈射成功的例子。由于結構複雜,後來的彈射技術中已經不用這種設計了,如有的彈射技術中使用了一個網罩抵擋迎面氣流。後期的 F-111救生傘已將早期的直徑21米的降落傘,換成由3具直徑爲15.9米的小傘構成的多傘系統。

F-111參加了自越戰以來的各次美軍大型作戰行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F-111在海灣戰爭期間采用了巨型的GBU-28激光制導炸彈。當時美軍缺乏能夠貫穿伊拉克堅固防空工事的炸彈,爲此用203mm火炮的炮管作爲彈身,臨時趕制了重達2177千克的GBU-28炸彈。多枚該類炸彈立即被空運到海灣,由F-111攜帶攻擊了伊拉克堅固目標。期間F-111還頗費了一番功夫來解決挂載這麽大型的炸彈帶來的氣動問題。
GBU-28/B是GBU-27/B的改進型。GBU-27/28 激光制導侵徹炸彈,是美國空軍的隱身攻擊機F-117A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用來攻擊伊拉克地下掩體、指揮中心等堅固目標的新型高效侵徹炸彈。 GBU-27/B是“寶石路”ⅢGBU-24激光制導炸彈的改進型,于80年代中期開始改進,1988年開始進入空軍服役,1991年首次大量用于海灣戰爭,其彈藥消耗量占有限庫存的60%,1992年美國空軍重新訂購1300顆GBU-27/B,以補充其庫存。1990年開始就采用203mm口徑炮管研 制GBU-28/B的可行性方案研究,但實際生産則是在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前的幾天時間內,爲應戰爭之急需,最先制造了4顆,2顆用于試驗,2顆由F-111F投放到位于巴格達北部數英裏的阿裏塔幾空軍基地的地下設施。
海灣戰爭之後在1992年繼續生産,並按計劃在美國埃格林空軍基地試驗,由F-15E投放試驗1顆,隨後生産2顆用于地面爆炸,以測定其破片散布特性,生産8顆用于飛行投放試驗,總共生産了30顆,其余仍在美國空軍服役。1993年美國空軍同德克薩斯儀器公司簽定“産品改進計劃”(Product Improvement Plan,PIP),內容包括:1)改進武器。2)進一步提高侵徹性能。3)改進生産工藝,提高生産率。1994年美國空軍提出改進GBU-28/B的軟件,以擴大其投放包線,同時將正爲未來攻擊地下堅固目標用的“硬目標靈巧引信”(Hard Target Smart Fuze,HTSF)改裝到GBU-28/B上。1995年美國空軍完成了GBU-28/B的改進型的作戰使用試驗。1996年美國空軍再次訂購100顆 GBU-28/B。除繼續改進GBU-28/B外,還進一步發展這兩種型號的助推型,後者進展情況不詳。

F-111的設備包括,AIC-26機內通話設備,ARC-123及ARC-164無線電通信設備,AJN-16慣導系統,ARN-84塔康導航系統, APN-167雷達高度表,ARN-58全向無線電信標,URT-33雷達信標,AYK-6通用計算機,FC-11飛行控制系統,APQ-146雷達, APQ-161攻擊雷達,KB-18A偵察/攻擊照相機,ASG-27光學瞄准具,APX-64敵我識別器,APS-109雷達尋的及警戒設備,ALR- 41雷達告警器,AAR-34電子對抗設備,ALE-28消極幹擾設備,ALQ-119及ALQ-87電子對抗吊艙,ALQ-94電子對抗幹擾設備。
武器系統包括機身彈艙和8個翼下挂架可攜帶普通炸彈、導彈和核彈。機身彈艙長5米,可挂1顆1360千克炸彈。機上可挂6枚AIM-54“不死鳥”空空導彈,還裝一門M61型6管機炮,備彈2000發。左、右翼各有4個挂架,其中內側兩個挂架可以隨機翼後掠角的變化而轉動,始終保持與機身縱軸平行。外側兩 個挂架是固定的,可抛掉。後掠角爲26°時最多可帶50顆340千克的炸彈,或26顆454千克的炸彈。後掠角爲54°時,可帶18顆炸彈。後掠角爲 72.5°時,可帶10顆。但由于F-111實用中並不適合作爲空優或攔截的戰鬥機,因此一直沒有真正實用AIM-54之類的武器。
F-111的機內彈艙保證了該機能夠完成高速突防任務。外挂物對飛行阻力的影響通常用阻力指數(DI)來描述。DI值在飛機沒有外部懸挂物時爲零,並隨外部懸挂物和飛行速度的增加而增大。例如,F-111戰鬥機在高空無外挂時DI值爲零,最大速度可達2.5馬赫數;在翼尖挂2枚AIM-9導彈時DI值增爲2.0;外部挂24顆MK82炸彈時DI值高達180~200,速度減爲0.8馬赫左右。飛機外挂武器時的作戰半徑比淨形飛機小50%左右。外物還影響到飛機的機動性。如果一架飛機在淨形時過載可以到7g,加上外挂物後則很難達到3g。可見機內彈艙的重要性。

FB-111是美國通用動力公司爲美國空軍研制的雙座雙發變後掠翼中程轟炸機,是F-111的發展型,用于代替B-52C/F和已退役的B-58超音速中程轟炸機。FB-111的設計要求是以高空高速和低空高速突防,對目標實施核轟炸或發射近距攻擊導彈。由F-111改型的FB-111A首架于1967年7月30日首次試飛。1968年7月13日第一架生産型FB-111試飛,1969年10月8日開始交附部隊使用,至1971年全部交附完畢。美國空軍原計劃采購210架,後因它不能完全滿足軍方對戰略轟炸機的要求,加上當時經費不足,訂購量被削減至76架。從1989年初開始,FB-111A被改進爲能執行 戰略和常規轟炸雙重任務的機型,改稱F-111G。1993年中旬F-111G開始退役,澳大利亞空軍購買了一部分退役的飛機。FB-111A采用了F- 111A的機身和F-111B的機翼,故其結構設計大部分與F-111相同;起落架在F-111A的基礎上進行了加強,增強了刹車能力;可攜帶50顆 340公斤常規炸彈,內部彈艙可挂兩顆,其余48顆挂在翼下,但當機翼完全後掠時翼下只能攜帶10顆炸彈;機翼後掠角度變化時挂彈架也相應轉動,使外挂物 始終處于順氣流方向;可攜帶核炸彈、空對地導彈和慣性制導的近距攻擊導彈。

格魯門公司在通用動力公司F-111A機體的基礎上研制的專用電子對抗飛機,用以取代EB-57、EB-66電子對抗飛機。EF-111A于1975年1月 開始研制,1977年3月氣動力原型機開始試飛。同年5月帶全套幹擾系統的第二架原型機試飛,1981年11月EF-111A開始交付使用。美國空軍共采 購EF-111A飛機42架,所有飛機已交付完畢。
美國空軍選擇把F-111飛機改成專用電子對抗飛機的主要理由是該機性能比較先進。F-111速度快,在高空達M2.2,在突防護航任務中能和它所掩護的戰術飛機在整個任務過程中一起飛行;航程遠,空中不加油能飛越3200公裏以上;能提供攜帶4噸複雜電子設備(包括天線、計算機、顯示器)所需的空間、電源 和載荷能力;在計算機數據處理能力方面還有25%發展潛力,以備適應未來可能出現的更加複雜的雷達威脅。此外,使用F-111改型比采用海軍的EA-6B電子幹擾機可減少訓練、後勤保障等方面的大量問題。
EF-111A能完成下述3類任務:遠距幹擾 執行遠距幹擾任務時,EF-111A在戰區前沿地帶已方一側、敵方地面武器射程之外活動。在繞圈飛行中,若幹架EF-111A利用有力的幹擾機産生的電子屏障,隱蔽自己的 攻擊機的飛行路線和機動方式,使之不被對方雷達發現。突防護航 突防護航(又稱隨隊幹擾)任務要求EF-111A進入敵方空域,伴隨自己的攻擊機突入敵方 防線,抵達重要目標。EF-111A沿飛行路線連續幹擾敵方防空網的各種電子設備,使其防空系統發生混亂、延遲和失去效能,從而保護自己的攻擊力量。近距 空中支援 這種任務的目的是爲了在局部地區對敵裝甲部隊發起攻擊時支援自己的攻擊機。在近距支援作戰中,低空、低速飛行的攻擊機最易于遭受密集防空火力的攻擊。EF-111A伴隨攻擊機,利用其幹擾能力使敵人雷達(炮瞄雷達和防空導彈的制導系統)陷于癱瘓,與此同時,攻擊機向目標投射武器。
EF-111A機體與F-111A基本相同。在變後掠翼轉軸上翼型爲NACA64A210.68(修型),在機翼翼尖處爲前緣修型的 NACA64A209.80。16°後掠角時上反角1°。16°後掠角時安裝角翼根處1°翼尖處-3°。發動機和F-111一樣,燃油量19010升,滑 油量30.3升。電子設備有:AN/ALQ-99E戰術幹擾系統、AN/ARC-109特高頻通信臺、AN/AJQ-20慣性導航系統、AN/APQ- 160攻擊雷達、AN/APN-167雷達高度表、AN/APQ-110地形跟蹤雷達、AN/ARN-58儀表著陸系統、AN/ARC-112高頻接收 機、AN/AIC-25機內通話設備、AN/APX-64敵我識別器、AN/ARN-52塔康、AN/ARA-50特高頻/定向器、AN/ALQ-137 (改)自衛系統、AN/ALR-62(改)終端威脅告警系統等。EF-111A不帶軍械,一般和“野鼬鼠”反雷達飛機和其它戰術飛機同時出動。
EF-111A能執行以下三類任務:遠距離幹擾,在敵方地面炮火射程以外建立電子屏障,掩護自己的攻擊力量;突防護航幹擾,伴隨攻擊機沿航路連續幹擾敵炮瞄准 雷達與導彈制導雷達,掩護近距支援攻擊機。EF-111A的機體、發動機與F-111A基本相同,但加強了垂尾,在垂尾翼尖上有電子對抗短艙,這也是EF-111外表最大的特征。修改了武器艙,加裝了機身腹下艙。電源系統改用兩臺90千伏安的發電機,改進了空調系統。
動力裝置采用2臺TF30-P-3渦扇發動機,單臺推動力82.3千牛(8400千克),機內載油量18920升。共有兩名乘員,一名駕駛員,一名電子對抗 操作員。主要機載設備包括AN/ALQ-99E戰術幹擾系統,AN/ARC-109特高頻指令儀,AN/ALQ137(改)自衛系統,AN/AL-62 (V)4終端威脅警告系統,AN/APX-64敵我識別器,AN/APQ-160攻擊雷達,AN/APQ-110地形跟蹤雷達,AN/APN-167雷達 高度表,AN/AJQ-20A慣性導航系統,AN/ARN-50特高頻定向器,AN/ARN-58儀表著陸系統,AN/ARC-112高頻通信電臺。 1987年開始發展EF-111A的改進型,包括改進控制顯示系統,增加兩臺計算機與雙總線,改裝GPS慣性導航系統。EF-111A不帶武器,通常與帶 反輻射導彈的F-4G“野鼬鼠”反雷達飛機或其他作戰飛機協同作戰。
EF-111A的改進主要集中在多項機載設備上,主要有:加裝ALE-40幹擾投放器;加裝ARC-190高頻單邊帶電臺;改用標准大氣數據計算機和加裝 AAR-34紅外護尾告警系統。對EF-111A的改進更多地集中在ALQ-99E戰術幹擾系統的改進上,在1984~88財年曾提出分三階段全面改進其 接收機、處理機、幹擾機的計劃,該計劃于1988財年中止。1991財年又提出新的改進計劃要求改進ALQ-99的天線系統,維護性能,增加新的發射機與 編碼器,驗證新的激勵器。
EF-111主要執行下列任務。遠距幹擾:若幹架EF-111A在戰區前沿地帶已方一側、敵方地面武器射程之外繞圈飛行,利用幹擾機産生電子屏障,隱蔽自己的攻擊機的飛行路線和機動方式,使之不被對方雷達發現。突防護航:又稱隨隊幹擾,EF-111A伴隨自己的攻擊機突入敵方防線,抵達重要目標,沿飛行路 線連續幹擾敵方防空網的各種電子設備,使其防空系統發生混亂、延遲和失去效能,從而保護自己的攻擊力量。近距空中支援:支援己方的對地攻擊力量攻擊機,保護攻擊機,利用其幹擾能力使敵人的炮瞄雷達和防空導彈的制導系統陷于癱瘓。

目前美軍的F-111系列已經接近全部退役,而最大的海外用戶澳大利亞也在尋求其F-111機隊的後繼機型。2000年1月澳大利亞“航空6000計劃” 項目出臺,正式征求後繼機型。這一消息立刻在世界航空界引起巨大反響,美國、英國、法國、瑞典幾家大型飛機制造公司紛紛提出各自的投標計劃,准備搶奪這塊肥肉。F-35 JSF戰鬥機、F/A-18E/F戰鬥機、“鷂”式垂直短距起落攻擊機、F-22戰鬥機、F-15E“臺風”戰鬥機、“陣風”戰鬥機、JAS-39戰鬥機 等的生産商們全部都積極的開始了准備工作。
2003年5月,波音澳大利亞公司成功的進行了AGM-142E防區外武器同澳大利亞皇家空軍F/RF-111C戰鬥機的模擬整合。這種新武器將增加澳軍 F-111的戰略攻擊能力和生存力。在爲AGM-142飛行試驗計劃進行准備的過程中,波音公司正在修改模擬發射階段使用的原型飛機插入軟件和硬件。
澳大利亞F-111飛行演示,攜帶了一枚“魚叉”反艦導彈、一枚激光制導炸彈、一枚“響尾蛇”空空導彈,機腹炸彈艙半埋安裝了大型紅外偵察/制導吊艙。
澳大利亞將在兩年半內淘汰空軍所有的F-111轟炸機,並于9年後淘汰全部現役F-18戰鬥機。澳大利亞准備向美國訂購JSF聯合攻擊戰鬥機,以取代以上退役的機種。該機目前還在研發階段,9年後才能交付。澳空軍的F-111雖以F編號,實際上,轟炸性能高過空中格鬥。這種可變翼轟炸機,已服役30年。雖然 性能優越,仍可擔負至少10年任務,但是維修費用極高。澳空軍有35架F-111,每年要花費5億元保養。國防部決定,2006年以前,將全部淘汰該型機。

EF-111數據
翼展19.2米(全後掠7.94米)
機長23.16米
機高6.10米
機翼面積(後掠角16°)48.77平方米
展弦比(後掠角16°)7.56
主輪距3.19米
前主輪距7.44米
空重250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40350千克
最大著陸重量37400千克
最大速度M2.02/2140千米/小時
作戰飛行速度(遠距離幹擾)595千米/小時,(突防護航)940千米/小時,(近距支援幹擾)856千米/小時
突防護航作戰升限16670米,(遠距離幹擾)370千米,作距半徑(突防護航)1495千米,(近距支援幹擾)1155千米
轉場航程3706千米
http://www.airforceworld.com/fighter/f111.htm
F-111“疣豬”戰鬥轟炸機

  F—111是通用動力公司研製的超音速戰鬥轟炸機,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實用型變後掠翼飛機。該機原本是為美國空軍和海軍研製的,由於各自的任務要求不同,難以兼顧。當時,美國軍方提出研製一種能滿足空軍的戰術對地攻擊、又能滿足海軍艦隊防空和護航要求的通用戰鬥機。為滿足空軍和海軍的不同作戰要求,決定研製A、B兩種型別因此出現了以對地攻擊為主的空軍型F一111A和以對空截擊(即艦隊防空和護航)為主的海軍型F一111B。前者的主承包商是通用動力公司,於1962年開始設計,1964年12月第一架原型機試飛,1967年10月首批生產型正式交付使用;後者主要由格魯門公司研製,1965年5月第一架原型機試飛,但因結構超重,性能達不到要求,加之導彈火控系統的研製也遇到困難,最後於1968年停止發展,海軍取消訂貨。從此,F—111成了純粹的空軍型飛機。。先後有A、B、C、D、E、F、K和FB-111A等主要戰鬥型別,總共生產了562架。實際上在562架中應包括10個型別。
  F—111A採用了雙座、雙發、上單翼和倒T形尾翼的總體佈局形式,起落架為前三點式。最大特點是採用了變後掠機翼,這在當時是一項新技術,首次應用於實用型飛機。變後掠翼的優點是可以改善超音速飛機的起落性能,兼顧高、低速之間的氣動要求,擴大飛機的使用範圍。F一111A的機翼後掠角變化範圍為16-72.5’。起飛時為16’,著陸及亞音速巡航時為26’,高、低空超音速飛行時可選用72‘5’以下的適當角度。兩個活動的外翼間靠一根長4.2米長的盒形梁相連接,飛行員通過液壓系統控制它們的後掠角度變化。機身為半硬殼式金屬結構,基本結構材料為鋁合金,蒙皮為蜂窩夾層壁板。在載荷集中和高溫部位採用了合金鋼和數合金。兩臺TF30—P—3型渦輪風扇發動機並列裝於後機身內,每臺發動機可提供推力55.41千牛、加力推力疊3.16千牛。全機可載燃油14515千克,還可以進行空中加油,受油口在座艙後的機身頂部。進氣道位於機身中部的兩側。其中的1/4圓形調節錐由電腦控制。
  F—lll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採用了整體彈射座艙;而一般戰鬥機都是採用彈射座椅。該艙包括飛行員、全部儀錶和降落傘,完全密封/可在水上漂浮。按照設計要求,可在零高度、零速度彈射救生。在機載武器方面;F—111也是比較突出的,有一門M61型6管機炮,備彈2000發;機身彈艙長5米,可帶1360千克重的炸彈;翼下共有8個外接架(有的型別為6個)。在後掠角26度時最多可帶50顆340千克的炸彈或26顆454千克的炸彈,除此以外還可帶導彈或核彈,最大載彈量8噸多。
  還有一點,就是F—111在生產潮使用中不斷改進。由於F—111是最早採用變後掠翼技術的實用飛機,難免有不成熟之處,先後出現過結構超重使飛機性能達不到預定指標,在飛行中因機翼轉軸接頭下板斷裂造成毀機事故;多次發生發動機加力燃燒室媳火,以及進氣道節流引起發動機喘振等。 這些問題,在後來的型號發展中都逐步得到瞭解決。值得一提的是在電於設備方面該機型不借工本不斷更新。從第一架F—111A問世到1982年先後進行重大改進14項,耗資2.4億美元;1985年美國空軍又決定按撥款11億美元,用於對380架F-111(包括改進項目包括攻擊雷達、地形跟蹤系統、慣導系統、控制及顯示裝置等。
  現在,F—111共有9個型別。主要優點是航程遠、載彈量大、能全天候作戰。其中大多數為以對地攻擊為主的戰鬥轟炸機或改進型飛機,主要用於在夜間和不利氣象條件下執行常規和核攻擊任務,但也有兩種完全改成了別的用選購飛機,如EF一111電子對抗飛機和FB—I11戰略轟炸機。它們經常出現在一些地區衝突和局部戰爭中,是美國遠端作戰的主力機種之一。至於F—111的具體性鍵能和技術資料各型飛機略有差別,以F一111E為例,翼展9.74-19.2米,機長22.40米,機高5.22米,最大平飛速度M2.2(1100O米高),實用升限1550O米,作戰半徑1100—2100公裏(商—低—高),最大轉場航程10000公裏,起落滑跑距離都是900米。
  EF-111專用電子戰飛機
  EF—lllA是美國格魯門公司在通用動力公司F—lllA的基礎上研製的變後掠翼專用電子對抗飛機,主要執行遠距幹擾和突防護航任務。該機翼展19.20米(完全伸出)、9.74米(完全後掠),機長23.16米,機高6。10米,機翼面積48。77平方米(最大,後掠角16度)。1981年開始裝備美國空軍。機組人員2人。作戰半徑350一1500公裏。實用升限13700米。最大飛行速度2215公裏/小時。巡航飛行速度800公裏/小時。該機裝備的主要電子對抗設備有:機群編隊集體防護用的幹擾系統AN/ALQ一99E,此幹擾系統共有11部幹擾機,其中9部安裝在彈艙內,2部安裝在其他艙內:本機自衛用的幹擾系統AN/ALQ—131(137);偶極子反射器和紅外誘餌投放裝置AN/ALE一39(40);告警接收系統AN/ALR一62和紅外偵察系統AN/ALR-23。EF—lllA電子對抗飛機上的電子對抗設備,連同其整流罩重約3噸。EF—lllA電子對抗飛機用於對敵方各型防空電子設備進行幹擾。該機執行電子幹擾任務,既可在敵方火力圈外巡邏實施,也可編入戰術飛機突擊編隊中執行。EF—lllA電子對抗飛機在巡邏空域執行任務時,一般要出動2一3架,另有2—3組戰鬥機雙機對其掩護。每架EF—lllA電子對抗飛機負責幹擾6—8個電子目標。
  海灣戰爭中的F-111
  在海灣戰爭期間,就在美國空軍戰鬥機開始使用精確武器擊毀一輛輛伊拉克裝甲車的時候,美國中央空軍司令部總司令施瓦茨科夫上將,就部隊中流傳的口頭撣“過把打坦克癮”,對負責作戰指揮的查理斯中將抱怨說:“告訴他們,別再把打坦克的任務叫做‘過把打坦克癮’了”!因為他認為這個用語不正規,不中聽。原來這個用語是這樣產生的:在完成作戰任務以後進行飛行講評時,空勤人員要一盤接一盤地看記錄攻擊過程的駕駛艙錄影帶,當他們看到伊拉克的坦克和工事被飛機炸得碎片攢飛的情景,就想起了平時用氣槍把鐵皮田頭打得叮噹作肉的快樂,於是旗把打坦克任務戲稱為“過把打坦克癮”。很快它就成了部隊的口頭禪而流行開來。
  以前已有不少空勤人員從執行作戰任務的角度介紹了一些飛機打坦克的戰例,但像 F—111這種執行遮斷作戰任務的遠端突擊戰鬥機,怎麼也能在夜間從中空高度轟炸坦克,局外人卻瞭解甚少。這些飛機用鐳射制導炸彈轟炸了一輛接一輛地停放在伊拉克工事中的坦克。1990年12月,霍納將軍和他的作戰代理指揮官約翰少將,以及格洛森將軍作出結論,裝備新式紅外瞄準吊艙的戰鬥機能夠在夜間從中空高度發現並摧毀敵坦克或裝甲車。但這個意見完全與現有戰術手冊所規定的原則背道而馳,因為現行戰術手冊提倡,採用傳統戰術從低空攻擊敵方縱深戰區的單個固定目標。這個原則主要是根據由雷達制導的地對空導彈的有效攻擊範圍提出來的。現在將軍們認為,採用先進的精確制導武器,可以在夜間從中空有效打擊敵地面目標.但這個意見是在“夜駱駝行動”之後才提出來的。1990年12月,即海灣戰爭大規模空襲開始的曲一個月,美國空軍裝備有紅外導航和瞄準吊艙系統的戰鬥機聯隊,開始了夜間模擬攻擊洲練,“敵方”是美國第七裝甲部隊.其目的在於確定裝備有紅外設備的飛機能否在夜間切斷敵後勤補給線,能否用集束炸彈攻擊敵裝甲部隊.訓練代號就是‘夜駱駝行動”。沒想到這一行動,卻取得了意外的收穫.從執行訓練任務飛機的駕駛能錄影帶可以看出,從傍晚到午夜,裝甲車都能清晰地出現在紅外螢光屏上.這一重要發現,直接提供了一個打坦克的新招:裝備紅外設備的飛機有可能在夜間從中空高度攻擊地面目標。對參加訓練的F一15E、F一16C和F一111的空勤人員來說,夜間中空空襲地面目標是一項新任務,因為在乎時的例行訓練中,他們沒有飛過夜間中空嫂索地面坦克和裝甲運兵車的任務.平時的訓練,大部分都是在夜間針對地面高價值目標進行低空攻擊,為此飛機裝備有夜間低空導航和紅外瞄準系統、“寶石平頭釘”紅外瞄準吊舷系統。參加訓練的A—6、F一111和 F一16的空勤人員認為,在中空進行巡邏和攻擊地面目標是“很勉強的’,甚至是在‘自取滅亡”。他們寧可在‘夜駱駝行動”中搞低空突擊練,而不願花時間飛中空。因為由雷達控制的地對空導彈能給從中空入侵的飛機以致命打擊,所以長時間以來,空襲都是從雷達無能為力的低空人侵尋找出路。由此看來,突擊進行的夜間中空攻擊地面目標的訓練,多少都有些臨陣磨槍的意味.出人意料的是“夜駱駝行動”有了新的收穫,這使指揮官們 樹立了從中空夜襲敵陸軍部隊的信心。
  為了能使夜間空襲取得令人滿意的殺傷率,指揮官們策劃了全新的戰術。 擔任第14空軍師司令的格格森將軍,向第48戰術戰鬥機聯隊F一1HF聯隊伍西上校,佈置了採用新戰術的作戰計畫。該聯隊駐紮在沙特聞拉伯塔伊夫市。倫儂上校一開始就委婉地反對這一計畫,儘管如此,他還是竭盡全力執行上司的命令,並安排自己為領隊長機和史蒂文.威廉斯少校駕駛代號為‘突擊者07”的長機,與湯米.克勞福德中校和斯科特.吉萊特皮上尉駕駛的“突擊者08”僚機,組成了第一個採用新戰術打坦克的戰鬥小組。兩架F—111F進入了由兩個“殺傷箱”組成的面積為96×48平方公裏的伊軍陣地上空。所謂‘殺傷箱”,是指在方格座標紙上將伊軍陣地進行劃分所形成的區域,其目的是為便於調動部隊和防止作戰中各部隊之間發生分工混亂。每架飛機攜帶4顆GBU-12鐳射制導炸彈,每顆重227千克。轟炸目標是‘殺傷箱”內的敵坦克、裝甲運兵車、汽車、火炮、指揮和控制掩蔽所,以及補給品集散點等。由於兩架飛機在第一夜初次出動就取得了成功,所以第二夜就安排了44架次的作戰計畫。轟炸是以兩機和4機編隊進入目標上空的,雖然這次任務完全超出了 F—111空勤人員平時訓練的內容,但獲得了極大成功。據統計,在23天時間裏, F一111F總共完成了664架次轟炸任務.精確攻擊能使飛機在執行轟炸任務時使用較小的彈頭。據文職和軍職的武器專家說,227千克的精確制導炸彈通常攻擊坦克不夠準確,但GBU-12鐳射制導炸彈命中率卻相當高。‘寶石平頭釘”瞄準吊艙是按攻擊短斜距的大目標進行優化設計的,所以在採用中空夜襲戰術時,武器系統操作員不得不掌握識別遠在幾公裏之外的坦克、汽車、火炮和其他戰場目標的本領。所拍作戰錄影帶表明,第一批任務完成得比預料的好得多,而且飛機的生存力也明顯增強,所出動的F一111F,全都安全返回了基地,無一受損。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戰績,是因為飛機具有能給目標以致命打擊的穗確制導武器、紅外瞄準吊艙、大載彈量和長時間留空的巡航能力。
  如果說在空勤人員中流行的口頭禪,“過把打坦克癮”並未繪施瓦茨科夫、 霍納和格洛森將軍留下深刻印象的話,那麼,打坦克的出色戰績就一定會令他們印象深刻了。雖然“過把打坦克癮’聽起來彆扭,將軍們也只好聽之任之.
  2比16
  出於作戰保密的需要,這些飛機打坦克的錄影,從未在美國海灣戰爭總司令部下發的晚間新聞簡報中播出過,所以一直到戰事進行到地面作戰階段,公眾都無從瞭解殲敵的程度。在地面作戰開始之前的29天中,F一112F、 F一15E和 A一6執行了數百次打坦克任務。其中,由兩架F—15E共攜帶8顆鐳射制導炸彈,一次出動就炸毀16輛裝甲車的事就有好幾次。真可謂身手不見。這種新戰術除了空勤人員感到陌生外,對於負責統計、估算的情報人員和參謀們來說,就顯得更陌生了。現有的炸彈毀傷評估系統對這種新戰術不合適,因為它與飛機錄影帶的記錄不一致。幸好美國中央空軍司令部確認以裝備有精確制導武器的部隊記錄為准。根據這些部隊的記錄進行評估的結果說明,伊軍的消耗增長串高得驚人。直到1991年1月為止,伊拉克和許多國家的軍事研究人員都認為,部隊鑽地洞並分散部署,或者只在夜間集結,基本上可免遭空襲之苦。早在40年以前,這就成為地面部隊的一種防禦手段了,然而,它適用的時代已經結束。在今天,如果部隊鑽進地洞,他們也有可能被消滅。展望未來,裝備一支具有空中優勢的空軍,並依靠其精確武器和持久攻擊能力充分發揮這種優勢,就有可能極大地節省軍費開支,這不僅具有經濟意義,在軍事上也有重要影響。投向伊軍的GBU士12鐳射制導炸彈,每顆價格大約是l萬美元,而伊拉克的T一72式坦克,其市場價每輛高達150萬美元。
  由此不難看出,要想與具有這種優勢的部隊相對抗,就得為巨大的戰爭消耗而支付商昂的費用,國力不支,自然會很快敗陣垮臺的。
  F-111A是美國空軍使用的以對地攻擊為主的機型,它是F-105D的後繼機。1968年3月在越南的實戰使用試驗中曾受到過重大挫折,總共生產了141架。F-111B是海軍使用的艦隊防空和護艦戰鬥機。但由於結構嚴重超重和預定裝備的“不死鳥”/AWG-9武器系統的研製工作進展也不順利,因此在5架原型機後生產了兩架預生產型飛機就中止了發展。
http://www.caep.cetin.net.cn/chg/America/americahzjF111.htm

台長: 阿楨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3,165)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其他空軍 |
此分類下一篇:SU-24戰轟機
此分類上一篇:英德意“狂風”戰機

阿楨
美軍華而不實的高科技兵器

(楨:不知誰先點評<美軍華而不實的高科技兵器>,但由鄉民憤青噴子糞青的噴糞,也可反思出美/蘇在冷戰時如何富/窮兵黷武,美比蘇富且多未量產、故勝。中國不管因實力不如人或以美蘇為鑑,重視武器的創造性模仿和性價比效費比,反較可取!以上詳參【圖博館】:蘇俄建軍原則 《戰爭之道》蘇俄與中共《俄羅斯關於蘇聯劇變問題的各種觀點》中國山寨經濟 《模仿是為了創新》)

美軍華而不實的高科技兵器 DDG1000排第一?
  回應
  吃不到葡萄諷葡萄酸,一味貶低對手只能說自己虛弱。
  你這2 B那裡看出是在貶低了?
  華而不實還不是貶低別人,你語文課要回校補補
  沒有貶低,這是事實,上面出現的武器沒一樣大量生產使用過
  什麼叫華而不實 那都是技術儲備
  他們的技術儲備對他們來說是儲備,對我們來說多少也能算一點儲備,我們再搞要節約不少成本,少走很多彎路。
  不管美軍這些裝備是否具有強大戰力,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技術絕對一流,即便某些裝備由於某些原因下馬或者服役期間表現不足,至少他們做了嘗試,他們敢於嘗試,這些技術積累是不可估量的。
  嘗試就是不斷的提供大量投入,百分之九十的投入全部打水漂,只有一部分可以出成果,對於我們這個世界排名中下的窮國何必這樣學美帝?人家嘗試過了我們再搞,節約大量的金錢,否則必定被軍備競賽拖死。
  小編是一根筋,不定型不裝備就不意味著是垃圾,在這些下馬的裝備裡有許多設計理論和有益的嘗試,一旦有需要這些東西會馬上變成真正的戰鬥力。天朝下馬的東西也不少難道都是垃圾?現在的主力戰機殲10如果木有殲9的基礎,那還得多走一大節彎路(詳參【圖博館】:殲9之敗)。
  很簡單,有些是過於複雜了,美軍裝備的傳統,不喜歡過於複雜華而不實、效費比不高的先進性。像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造價奇高,作戰效能比伯克高不了多少,肯定不會大量裝備,最多是做一個技術儲備。例如科曼奇,般直升機是超低空飛行,在這樣的情況下雷達本來就不容易發現的,搞隱身效果不明顯,另外,最大的雷達反射源旋翼又不好隱身。投入與效果不成正比,科曼奇就下馬了。但一些成果應用在了新一代隱身的黑鷹身上,就是突襲本拉登那次出現的黑鷹。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456956
2013-12-17 09:33:11
阿楨
前南指揮官回憶擊落F117:老式雷達發現了隱形機

  俄羅斯衛星新聞通訊社2019-03-24報導,讓美國空軍引以自豪的“夜鷹”F-117隱身戰鬥機,在南斯拉遭轟炸後僅過去三天——1999-3-27,在布季揚諾夫村附近被擊落。南空軍上校佐爾坦負責指揮防空部隊第250導彈旅第三連,他表示,1999年他的部隊用於發現和跟蹤空中目標的雷達屬於米波雷達,而“米波雷達更容易發現隱形飛機,所以我們能夠及時發現它,並讓它最大程度地進入我們的打擊範圍。”
  此次成功擊落F-117,大大鼓舞了塞爾維亞人的士氣,給了他們抵抗侵略的力量。當時所有的媒體都刊登了布季揚諾夫村民的照片,他們在被擊落的美國飛機機翼旁歡歌跳舞。
  1991年海灣戰爭中F-117在伊拉克的表現讓它名聲大振。它成了軍事實力的象徵,由於採用了最新技術,使它可以避開所有雷達系統。但事實證明,塞雷達“不守常規”。
   “他們本來計畫在七天內‘結束’戰事。而在第50天后侵略南斯拉夫的戰爭開始減弱,沒有以前激烈了。原來一切並非像他們想像的那樣,從那時起直到戰爭結束,只有美英飛行員在飛。我認為,如果這種干涉繼續下去的話,北約將出現嚴重問題,有可能導致該聯盟的解體。有人開始質問:為什麼需要這一切,如果我們的聯盟根本不是為此而存在的?”
  佐爾坦說,從1999年3月27日至5月1日,北約去調查過西錫爾米烏姆(錫爾米烏姆是位於多瑙河中游低地地區的一個州,布季揚諾夫村就位於那裡)。 他們不明白為什麼能擊落這種飛機。佐爾坦說:“在他們看來,這是根本不可能的。所有戰鬥機飛行員都有GPS感測器,以便在飛機被擊落時可以找到它們。但F-117飛行員不知為什麼沒有這種感測器。”
  當時駕駛這架被擊落的“夜鷹”的飛行員是美國人戴爾•澤爾科(Dale Zelko)。為了救他,採取了越戰以來最大規模的搜尋行動。被擊落的美國戰鬥機的部分殘骸被這位元美國空軍退役上校保存在家中。雖然有人想用高價買他這件“文物”,但他說,從來沒想到會賣給他們。
2019-03-31 08:15:1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