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1-14 06:42:20| 人氣2,276| 回應24 | 上一篇 | 下一篇

還在y世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讀者文摘未免太LKK了,都已<誰是宅族><啥是飛特族>世代了,還在剖析y世代。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5903390/20070930065650/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6576685/20070519064531/

那你得了解讀者文摘的世代界說,其y世代等於飛特族宅族等的z世代。

那z之後呢,還有英文字母可用?

剖析y世代‧讀者文摘 2007/11/01
你可以討厭Y世代的自負,也可以欣賞他們的自信,但他們對企業發展的衝擊,是每一個X世代管理人都不能逃避的問題。【撰文/朱凱欣】

Y世代是指出生於一九七八年至一九九四年間,現年十三至二十九歲的年輕人,他們一般被視為「新新人類」。在台灣,他們亦經常被稱為「六年級生」和「七年級生」。根據台灣內政部及香港政府統計處統計,Y世代人口目前分別占台灣和香港總人口的二成四及二成三,在勞動人口中占有頗重要位置。
與戰後嬰兒潮出生的X世代不同,Y世代年輕人大多在父母的計畫生育下出生,兄弟姊妹比上一代少,他們從小享受更多父母的關愛和重視,因而發展出較強的自我價值,並將家庭給他們的重視帶到職場上,期望公司重視他們的存在價值。
「老闆只會在細節上要求我,例如回覆客人信件時,必須用新細明體,字體必須是十號,實在太拘泥和浪費時間了!我非常盼望工作上能有更多發揮空間,不想常常 被當成小孩看待。」台灣的李家怡(註:文中凡涉及人名,為保障隱私,均採用化名)加入目前任職的貿易公司不到三個月,已感受到公司的企業文化和老闆的思維,與自己的性格存在不少衝突。
新人類新思維
大學畢業至今六年,李家怡共轉換過五份工作,最長的維持兩年多,最短的只有半年。「我同意常換工作會影響別人對我的印象,但我也相信,年輕人多嘗試沒什麼 不好,可以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工作。」如果發現公司與自己的理念不合,或者自覺得不到應有的重視,Y世代通常會選擇另謀高就,用行動證明自己的價值。李家 怡不排除會再次轉換跑道。
事實上,李家怡的想法並非個別例子,偏高的工作流動率,已成全球共通的現象。企業若希望吸引和挽留年輕又具潛力的人才,就必須了解Y世代的特性,從而在管 理模式上做出相對應的策略。據香港米高蒲志國際有限公司調查,七成七的香港雇主表示,「挽留員工」是他們二○○六年的首要目標。
香港政府統計處於二○○六年六月刊登的《就業人士轉工情況》報告書中亦提到,在統計前十二個月內曾轉換工作的人士中,三十歲以下就占三成多,可見挽留年輕 員工已成為雇主當前一個嚴峻的挑戰。台灣行政院主計處二○○六年五月公佈的統計顯示,該年度二十九歲以下曾轉換工作的年輕人,超過二十七萬人,約占總體就 業人口的百分之二點七,相對較香港溫和。然而,今天的雇主和管理人,不能再期望年輕員工會因為忠誠而放棄尋找自己的方向,在同一個機構一待就是十年八載。
方筱汶在香港投資銀行擔任副總裁,經常與二十來歲的同事一起工作,對新一代的行事風格頗有認識。她說:「他們很清楚自己想得到什麼,每天工作是為了前途, 而非抱疬為老闆打工的心態。他們不相信公司會給他們長遠的保障,只疬眼公司能提供什麼機會;相信自己有能力,就不愁沒出路。」
學歷高 自信強
相對他們的父母,Y世代沒經歷戰後的困苦,不愁衣食,且大多具有大學以上的學歷,懷著對前景樂觀的心情長大。這缰受過高等教育、具廣泛技能的年輕人,打著 自信旗號,在他們眼中,幾乎沒什麼是不可能的。他們大多視工作環境為試煉場,藉此探索方向。目前在台灣一家機構擔任主管的鍾雅琳負責管理和培訓新人,她不 諱言,在訓練新人的過程中,發現Y世代比起年長的同事,較少預設立場或自我設限,不怕跨出第一步。問題只是:他們是否有足夠的抗壓性,能夠堅持下去。根據 她所屬單位去年第四季的統計,二十個年齡從二十三至二十九歲的新人中,最後留下的只有一人。
最明顯的例子是,在Y世代的腦海裏,工作已不單單是為了生存;他們更講究和追求良好的生活品質。因此,他們常掛在口邊的說詞是,他們不是不能刻苦耐勞,而 是他們比上一代更懂得質疑刻苦耐勞背後的意義,不會為工作盲目犧牲個人生活空間。台灣的鄒瑞芳形容得頗為有趣:「生活就像電腦的記憶體切割一樣,百分之三 十是感情,百分之二十是交友,百分之四十是工作,所以不應只是追求工作滿分就行。」
要吸引這缰充滿能量的年輕人安安分分地留下來,企業和老闆非得花點心思不可。不少人才競爭激烈的專業服務企業,已開始配合年輕員工的需要和期望,設計出多 元化的工作環境。以香港史密夫律師事務所為例,該公司了解到年輕人有擴展視野的需求,就容許見習律師在兩年實習期內,到國外的律師事務分所工作,更鼓勵他 們從中了解他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該項政策一直廣受歡迎。
新期望 新對策
被視為「草莓族」的Y世代,常有很多地方令前輩們看不順眼。「以前要是有人肯讓我們去面試,我們高興都來不及了;現在我打電話請年輕人來面試,他們會要求 改時間、表示沒空,甚至說要再考慮看看!」鍾雅琳說起來義憤填膺。這缰穿短褲背心、細高跟鞋、化濃妝去面試的年輕人,的確令許多主管感到頭痛。
如此看來,要化解兩代矛盾,企業主管必須認清Y世代年輕人的特點,以及他們對上司、同事的期望。在大部分家庭只生育一、兩個孩子的的年代裏,他們是家庭的 核心成員,習慣被父母尊重,以平等的方式與長輩相處。同樣地,他們也希望在工作地方被尊重。鄒瑞芳帶點氣憤地說:「有些年長的同事喜歡倚老賣老,一副『我比你大,你就要聽我的』態度;年紀大,不見得一定是對的吧?」
香港的方思欣則認為,與其費力駕馭Y世代,倒不如想想怎樣將他們融合在團隊裏,只要能激發他們的潛力,令他們在工作上獲得成就感,就能化解兩代的矛盾。
她說:「職級在我之下的年輕同事雖然年紀比我小,但不會事事都聽我的,或時刻受我差遣。他們有自己的個性和工作模式,但如果我禮貌地吩咐他們幫忙做事,他們會很樂意去辦,很多時候表現會更超乎我的期望。」
Y世代認為,朋友比什麼都重要,所以一個令他們有親切感和歸屬感的工作環境,就很具吸引力。香港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在照顧年輕員工方面,設計了一個支援 架構,新加入的員工會被分派「表現指導員」、「職業指導員」及「朋輩支援者」各一名,以協助他們改進技能,累積工作經驗,建立工作網絡,以及解答工作疑難。這一系列的資源分配,無非都是為年輕員工提供和諧的工作氣氛和適當的支援,增強他們對公司的向心力和歸屬感。
如果細心觀察,你會發現Y世代個性突出,在大方向上比較有主見、目標明確,但耐性與持久力似乎較上一代遜色。說到底,討論不在「誰比較優秀」,而是「怎樣善用各自的優勢」。要在工作環境裏將兩代磨合並非易事,Y世代難免在職場上碰釘子,而主管失敗的經驗亦比比皆是。然而,倘若Y世代的樂觀、自信、幹勁,對 工作和生活的要求和態度,能為工作環境帶來正面的衝擊和改變,長遠來看,必然會為企業和每一位員工帶來好處。

台長: 阿楨
人氣(2,276) | 回應(2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時評社會 |
此分類下一篇:八家將也吸毒
此分類上一篇:機車有兩種

塵俠
~那z之後呢,還有英文字母可用?~

當然囉 譬如---

從政府到民間 從工作到家庭 從年輕到年長
從食衣住行育樂 到生老病死
全面e(電子)化的世(紀)代

以及崇尚個人主義 訴求客制化量身定作的i世代

啥~你說政府儼然是個A世代?
噓~別嚷嚷 
小心被回嗆加過肩摔...
2007-11-14 10:29:09
版主回應
綠府果然是恐龍的A世代

就在這次大選後?
2007-11-15 07:04:13
月光族
冏世代的撞牆期>中時2007.11.19

去年鳳凰花開、大專院校高唱驪歌之際,網路上廣為流傳一篇名為「給二○○六年畢業班的告別演說」文章。文化大學助理教授、目前擔任課外活動組長的項程華,在文中表達對於七年級生(民國七十年至七十九年出生)的憂慮與建議:
「你們出生在台灣經濟成長最快速的年代,畢業在台灣經濟衰退最嚴重的時代;出生時只有七十所大學,畢業時多達一百七十所大學、百萬大學生;畢業的現在正是政治最不穩定的年代,也是存款利率只剩一、二%的微利年代,如何靠儲蓄累積資本?
你們的首要任務,就是自己要照顧好自己,盡可能不要用到已經有限的社會救濟金,畢業典禮回家後,要孝順父母,因為在等待工作的時期,父母會是你的靠山。」
壓力與挑戰 遠超任一世代
這種說法並非危言聳聽。事實上,台灣六、七年級年輕世代面臨的壓力與挑戰,很可能遠超過之前任何一個世代。
跟日本社會定義的「下下籤世代」、美國社會所稱的「多餘世代」一樣,台灣社會慣用網路「火星文」的「冏世代」(「冏」是網路上哭笑不得的臉孔符號,年輕網友常常使用。)在踏入社會後赫然發現,他們的競爭力永遠趕不上大環境變化,他們的「接班」似乎遙遙無期。
國際勞工組織(ILO)今年發表的就業趨勢報告中,對於全球年青世代提出相同的警訊:過去十年全球青年人口增加十三.二%,但有工作的青年只增加三.八%。換句話說,全球青年人口增加速度,遠比工作機會增加速度多出三.五倍,「僧多粥少」的困境非常明顯。
在這樣的全球趨勢下,台灣六、七年級生肩上的擔子卻更為沉重。長期研究青年議題的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副教授劉孟奇保守估計,若台灣維持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二?三%,則二十五年至三十年後,台灣平均每人GNP(國民生產毛額)將從目前的一萬五千美元躍昇至三萬美元。
社會難立足 不可承受之重
然而,隨著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半個世紀後,預估台灣社會對於大學畢業的卅歲青年的平均薪資期望,將來到月薪新台幣八萬多元。協助台灣社會進入GNP三萬美元年代、屆時已經五十歲左右的七年級生,月薪勢必要達到十六萬元才能在台灣社會立足。這是多麼巨大的壓力?這已是七年級生不可承受之重!
六、七年級生未必了解這些數據,但他們的內心深處已經清楚感受到不安。根據本報針對台灣二十歲至三十歲年輕人所做的最新民調,高達六成年輕世代認為台灣大專教育沒有競爭力,三成九年輕人認為自己競爭力不如中國年輕人(約三成五認為較具競爭力),四成六年輕人則認為競爭力不如新加坡、香港、韓國等鄰近國家新生代(僅二成五認為較有競爭力)。
這種難以言喻的壓迫感,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既是危機也是轉機。
他們不膽怯 勇於挑戰未來
在當前全球高度競爭時代,台灣青年更急於躋身國際舞台。勞委會去年調查,高達四成八的台灣青年願意到海外工作,首選是亞洲,大陸位居第二。對於挑戰未來,六、七年級生並不膽怯。
走進位於台中的全東南亞最大職訓中心,我們發現,即使夜已深沉,勞委會台中職訓中心的教室仍燈火通明。室內設計班的卅名學生,靜悄悄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用鉛筆描繪著草圖,連續三個晚上熬夜苦思,有些同學累了在教室打地鋪,有些同學仍然奮鬥不懈…。
為了成為一名室內設計師,這些百中取一的社會新鮮人,每天清晨六點學習到深夜十二點,結訓赴大陸發展的已有廿幾人。班老師陳大容說,大陸一個建案動輒六千戶,成為室設人才競逐戰場,但大陸繪圖人才漸增,台灣室設人才的優勢僅剩五至十年,台商漸漸進駐的越南將是新市場,「有台灣人的地方就有市場」,他打算先去開拓市場,再帶子弟兵前進越南。
放眼地球村 積極找尋出路
台中職訓中心另一項熱門出路是飾品設計師,卅歲、身形壯碩的洪存正耐住高熱,細心拿著手裡的瓦斯槍燒著琉璃珠,期待二個月後結訓學得一身好功夫;卅三歲的陳怡靜,則放棄原本月入近七萬元的資優補習班工作,未來準備考寶石鑑定證照,伺機進軍大陸創業。
大陸商機早已吸引台灣青年西進,廚師界、理財界、醫界都刮起大陸考照風。
一百廿名台灣醫師今年赴深圳參加大陸地區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其中不少人是主治醫師。卅三歲的馬偕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林哲瑋說,大陸醫學水準進步快且市場廣闊,希望為進入大陸早做準備。
地球村時代來臨,台灣青年也意識到國際證照的重要性,逢甲大學財經系學生王誌慶,不但自己成立社團聚集同好,更已幫班上卅幾位同學在半年內考到廿六張證照,刷新逢甲財經系紀錄,堪稱「最佳考照輔導老師」。王誌慶強調,台灣青年得到國際認證後,一照在手,走遍天下,未來的路更寬廣。
最壞的時代 也是最好戰場
狄更斯在「雙城記」中的經典名句:「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已為台灣青年世代的當前處境下了最佳註解。台灣六、七年級生面臨的時代挑戰與壓力,三、四、五年級生已很難體會,但這正是新世代的機會與挑戰。

不要叫我「草莓族」>

我們不是「草莓族」!根據本報最新民調,二十歲至三十歲的台灣年輕人,只有四成九可以接受「草莓族」稱呼,無法接受者達到四成三。
「Career就業情報」今年六月針對一九三○位應屆畢業生進行網路問卷調查,針對「你會選擇那一種水果取代草莓族」,獲票最高的前三名及主要理由是:一、「奇異果」十一.三%(外表不起眼,但有豐富內涵)、二、「榴槤」一○.八%(外表不得人緣,一接觸愛不釋手,很有個性)、三、「蘋果」九.二%(外表美麗,內富營養,可說內外美兼備)。顯示許多年輕人不認為自己是溫室花朵。
每當談到世代競爭力,六、七年級生常被冠上「草莓族」負面標籤。但他們真的很「草莓」嗎?南台灣飾品拍賣家、六年八班的陳瀅琍大聲強調,「我覺得自己更像是蟑螂族,打死不退、很耐操,不管大環境再如何不景氣,都可以死撐著,撐過又活了下來。」
經營網拍五、六年的陳瀅琍坦承,她是「間歇性創意族」,腦中的idea有時很活躍、有時會停滯,很難天天都可以擠出無限創意,但她仍對自己的創意有信心,相信可以朝自創品牌的路走下去。
七年三班,剛從台南藝術大學行政系畢業,目前是「十鼓擊樂團」成員的郭芝亭也強調,「不同生活背景,不該放在同一個天秤去衡量」。未來想當音樂藝術經紀人的她,來自務農家庭,從小個性獨立,一點都不嬌貴,更不認為自己是「草莓族」。
二十二歲的飯店服務員陳文豪認為,講草莓族太以偏蓋全:「每個世代什麼人都有,實在不應把七年級視為軟弱的一群。人年紀大了以後,都會對年輕一輩說『想當年…』。因此,完全不在意『老一輩的人』想出這個封號。」
陳文豪的看法,已經有職場調查予以支持,青輔會去年委託學者完成的「大專畢業生就業力調查報告」發現,大專畢業生自認勝任工作的主要就業技能,首要是良好工作態度,其次是專業知識與技術、表達與溝通能力、穩定度及抗壓性、學習意願及塑性等能力,與一般印象中的「草莓族」大不相同。
中央大學經濟系主任邱俊榮、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教授胡均立、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副教授劉孟奇等三位調查報告作者指出,大專畢業青年與企業雇主對就業力技能重要性排序具高度一致性,顯示七年級生相當清楚自己的優缺點,也知道雇主需要什麼。
針對七年級生工作競爭力的優缺點,這份調查分析,電腦、即時通訊的普及,以及小家庭的生長環境,讓許多七年級生缺乏與人溝通的能力、以及與同儕相處的經驗,尤其不知「如何與上司或前輩溝通」;但相對的,多數雇主也都認為,具備充分電腦資訊技能、蒐集資訊的能力,加上學理知識充足、具有熱誠、願意學習新事物、有創新企圖心,都是七年級生在就業上很大的優勢。
負責此項調查的劉孟奇強調,很多雇主認為,相較於四、五年級較委婉的溝通方式,七年級生通常可以直接而迅速地就事論事。但另一方面,七年級生對於四、五年級雇主充滿「弦外之音」的溝通方式,卻常覺得陌生而無所適從,甚至成為很大的壓力來源。七年級的優點和弱點,竟成為影響他們成敗的「雙面刃」。
從上述「雙面刃」的客觀分析,更可以看出「草莓族」標籤的虛與實。在社會尚未消除「草莓族」刻板印象之前,七年級生顯然需要更加把勁證明自己的競爭力。

漂流「青貧族」內外交相迫>

 二十六歲的謝文傑剛離開大學校園,正值人生起飛階段,卻已徬徨未來的方向。他是典型的「漂流工作族」,也是當前青年就業困境的「青貧族」縮影。
 謝文傑從廣告系畢業後,求職頻頻碰壁,曾經短短一年多時間,前後換了四份工作,最後在家人鼓吹下決定報考穩定的公務人員,目前開銷只好暫時靠家人支應,他甚至規定自己每天只能花一百元左右吃飯,不願增加家裡負擔。
 畢業即失業 前途茫茫
 謝文傑的遭遇絕非個案,在台灣不少青年正在職場中掙扎,甚至面臨「畢業即失業」的窘境。根據主計處最新統計,十五歲到二十九歲的失業率始終高居不下,今年一至九月,青年失業率將近整體失業率的兩倍。
 主計處調查也發現,大學以上失業人數為十一萬六千人,更是創新高,失業率位居各學歷層榜首,推估今年應屆畢業生每二.五人就有一人失業。
 不僅失業率高,面對高學費政策,不少學生在學時就背負了就學貸款,私立大學四年念下來,少說也要借錢四、五十萬元,還沒出社會就已經負債累累。
 這種「沒就業就負債」的學生不在少數,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高中職以上申請就學貸款人數逐年增加,民國九十五年度更創新高達七十二萬八千人。
 債務接踵來 生活無奈
 走出校園的青年一腳踏入「起薪低、工作不穩定」的集體焦慮,房貸、卡債、車貸等貸款與債務接踵而來,「青貧族」正是當前年輕人無奈的寫照。
 長期投入工運的社運工作者簡錫?分析,這一代青年是在台灣經濟起飛的「奇蹟」中誕生,等到邁入社會時,面對卻是艱困惡劣的勞動環境,「六、七年級世代正面臨替代性高、待遇低、欠缺保障的勞動市場。」
 根據勞委會報告指出,台灣十五到二十九歲青年平均找工作期間約需兩個月,其中只有一成可以馬上就業,還有六成八初次投入職場就遭遇困難。
 此外,更有七成四青年曾轉換過工作,每人就業平均需經歷過二.七個工作,甚至有近五成打算轉換工作,主因是現職「待遇太低」及「無發展前景」。
 勞委會雖然啟動各類促進青年就業方案,但年輕世代此刻卻被時薪計算、臨時聘僱、派遣人力與短期契約等不穩定「非典型工作」所包圍,這些工作的流動率高、替代性大,青年因而淪為「漂流工作族」。
 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委陳柏謙感嘆,目前職場正職員工和非正職員工的界線越來越模糊,曾有朋友在速食店打工八年,始終都是時薪工作者,缺少工作保障。
 工作不穩定 沒安全感
 主計處資料顯示,民國九十年到九十五年,台灣計時工作者已經從十萬兩千人激增到十八萬一千人,其中有半數以上是大專青年,平均月收入卻銳減,由兩萬四千元減少為一萬四千多元。
 陳柏謙強調,資方為考慮成本,不斷以人力派遣或臨時工作代替原有員工,政府機關和國公營事業同樣加入行列。
 政大勞工所教授劉梅君也憂心,台灣中小企業雖以彈性文化見長,但「漂流工作族」目前卻已成為常態。青年勞工無法累積就業經驗,影響職場生涯和人生期待,社會如何寄望這些看不到未來的勞動青年挑起重任?
 
「月光族」興起 奢華風迷惘>

 青年貧窮化現象逐漸蔓延,諷刺的是,崇尚名牌消費的奢華風潮同樣狂捲年輕人。
 六十九年次的上班族邱渲穎愛用名牌包,她認為,名牌包雖然貴一點,但是品質、剪裁與設計都相較出眾。不過,她也坦承,不少年輕人愛用是為了證明自己身分地位不同,以及趕上崇尚名牌潮流。
 邱渲穎甚至有同年紀的上班族朋友,情願積欠卡債,每個月繳交最低還款額度,硬是買了一堆名牌貨,甚至一次花個八、九萬元,目前還欠銀行十幾萬元。
 淡江大學畢業,正在攻讀英國研究所的曹瑜倢說,買名牌對學生來說已經不是奢侈品,走在校園裡,隨處可見學生拿著名牌包上課,帶著高價的手機聊天,很多品牌大打折扣時,多的是學生搶購。
 輔大學生黃偵甯曾經赴美參加遊學打工機會,三個月內工讀賺取十五萬元,最後花了十萬元在當地買名牌貨。但她認為這很值得,畢竟留下人生回憶,「自己打工賺來的錢,就是要拿來花用。」
 邱渲穎強調,只要懂得理財和節制,購買名牌不是罪過,但不少年輕人確實容易受消費虛榮的風潮影響,反而帶來更多迷惘和不安。
 研究青年議題的經濟學者劉孟奇則指出,大環境變化會影響年輕人的價值觀,除非社會停止稱頌名牌,企業家、明星們不再穿戴名牌,否則「把四、五年級的價值觀,硬放在七年級生身上,只會製造不同世代的衝突」。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認為,社會過度放大青年個人奢華的消費行為,反而忽視整體青年貧窮化的困境。不僅勞動要有尊嚴,生活也應該要有尊嚴,但台灣薪水不漲,物價指數卻不斷攀升,才會讓年輕人容易成為「月光族」。
 根據主計處資料,社會新鮮人的起薪去年只有二三八四一元,比九年前還低,大學、研究所畢業生起薪和七、八年前也相差不多,甚至出現倒退。
 孫友聯舉例,若一對夫婦月薪合計五、六萬元,扣掉兩個小孩開銷、保姆費、租屋等生活費,薪水還能剩多少?怎還可能孝順父母?「我們都是不孝的世代!」
 本報最新民調則顯示,台灣二十至三十歲年輕人中,約有一成五屬於「月光族」,領了薪水到月底就花光了。此外,約有二成二年輕人背負卡債、車貸、房貸等負擔,其中負擔百萬元以上債務或貸款者甚至高達二成六。
 儘管如此,政大廣告系教授郭貞仍指出,台灣年輕人消費力雖高,但根據花旗銀行調查,台灣年輕人儲蓄率高達三成,較鄰近的韓國、香港為高,還有三分之二青少年想學習金融理財知識,顯示月光族、名牌風、高儲蓄率、理財觀念已是同時並存的新世代現象。

脫貧大作戰 搶救青年夾心族>

 青年貧窮問題亮紅燈,地方縣市正發起一波搶救貧窮大作戰,協助低收入戶青年脫貧,也為這些家庭帶來希望。
 過去對低收入戶的印象往往停留在老弱病殘,或者是單親家庭,台北市社會局近來卻發現另一種趨勢。
 社會局股長林淑娥指出,最近兩、三年發現,不少雙親家庭也落入貧窮線以下,一對年輕夫婦帶著小孩子,往往因為薪水低,加上家中負擔大,「這類低收入戶的比例正在增加。」
 社工員謝宜容也說,受到全球化競爭、知識經濟來臨等結構變化,加上國內家庭結構改變、婚姻關係和家庭互助薄弱,使得貧窮問題越來越多元,甚至成為世代累積的問題。
 她分析指出,台灣青年彷彿是「三明治夾心族」,夾在下一代的教育費用,以及上一代的安養費用之間喘不過氣,面對生活壓力和工作競爭,氾濫的消費性貸款更讓貧窮問題持續惡化。
 謝宜容曾經關心一個單親低收入戶的個案,讓她驚訝的是,在廣告渲染及銀行浮濫發卡下,這個年輕單親媽媽竟然擁有十三張卡,最後還被卡債逼得走投無路,「難道銀行核發信用卡都可以不用負責?」
 目前台北市、高雄市、台北縣、苗栗縣、高雄縣已紛紛提出青年脫貧方案,台北市還提供優惠獎勵的「青蘋果專戶」,鼓勵青年儲蓄脫貧,甚至加入加碼金設計,進而改變低收入戶家庭困境。
 林淑娥指出,台北市過去推動青年脫貧效果不錯,一百人有七十人完成脫貧方案的要求,七十人總共儲蓄九百五十多萬元,其中還有四十三個家庭因此順利脫貧。她因而對縣市脫貧計劃做出結論:「青年永遠是脫貧的希望」。

流浪博士浮現 高學歷高失業>

 大學中文系畢業的楊怡靜,曾經擔任過編輯、補習班老師和行政工作,始終找不到滿意工作,只好從屏東遠赴台南職訓中心受訓,準備再度投入職場。
 高學歷高失業率現象已反映在各地職訓中心,以中區職訓中心而言,一千兩百名學生中,有七成都擁有大專文憑。
 該中心主任曹行健無奈說,這絕非好現象,因為這代表教育部廣設大學後,多如牛毛的大學畢業生「供過於求」,很多人只好到職訓中心報到。輔導課長黃耀德也指出,碩士以上學員近年逐漸浮現,甚至還有研究所教授指定學生接受模具職訓課程以增加實務歷練,背後多少也反映高學歷高失業率問題。
 不過,即使高學歷者增加職訓經驗,工作表現仍未必獲得企業主肯定。
 中彰投區就業服務中心主任鍾錦季就說,部分七年級生總把特立獨行、自我中心的思維搬到職場,業主因而留下「不合群,非常自私」的印象。
 不僅碩士生鑽到職訓中心受訓,社會更已浮現「流浪博士」現象。不少頂著博士學歷的應徵者為搶教職擠破頭,交大電子系曾有兩百人爭一個教職的情形,成大一個缺額也至少廿人爭取。教育部為此已全面凍結明年度大學碩博士班增設及招生總量,避免「流浪博士」現象愈演愈烈。
2007-11-19 08:54:09
版主回應
乙男蟻女:106個世代標籤,深入你不知道的日本 (麥田 2011)

  日本文化觀察專家茂呂美耶,以詼諧幽默的文筆詳細分析日本男女關鍵詞,帶你從中探究日本近代文化發展與生活型態。

作者簡介 茂呂美耶
  日本埼玉縣人,生於台灣高雄市,國中畢業後返日並於1986-1988年在中國鄭州大學留學。是嫻熟中文與日文的水瓶座作家。網路暱稱「Miya」,愛與讀者閒話家常日本文化,深受華文讀者愛戴,是知名的「日本文化達人」。
目錄
20代男子標籤
裙裝男子 / 便當男子 / 乙男 / 草食男 / 雜食系 / 巢籠男子 / 御宅爸爸 / 電車男 / 請教君 / 型男
20代女子標籤
森林系女孩 / 相機女子 / 蟻女 / 網咖女子 / 肉食女 / 歷女 / 干物女 / 素敵女子 / 腐女 / 鐵子 / 三手
20代男女共通標籤
離世代 / 嫌消費世代 / 泡沫後世代 / 無緣社會 / 跳槽窮人 / 海外繭居族 / 犒賞窮人 / 網咖難民 / 成人尼特族 / 十二月病 / 格差婚 / 邊走邊吃族 / 外朝族 / 超商約會
30代男子標籤
中年童貞 / 保留君 / 足君 / 體面老公 / 小職員 / 爸爸友 / 志趣相投父子 / 專業主夫
30代女子標籤
Around 30 / 敗犬 / 晚婚、晚產的女子 / 仙人掌女 / Mart族 / Hot Mama / 婆婆 / 公園登台
30代男女共通標籤
低溫世代 / 團塊第二代 / 寄生單身族 / 隱蔽青年、繭居族 / 大拇指族 / 個族 / 豪華婚禮 / 事實婚 / 離婚歷 / 式場離婚 / 成田離婚
40代男子標籤
住在老婆娘家的女婿 / 螢火蟲族 / 通知回家的電話 / 身心俱疲症候群
40代女子標籤
歐巴桑軍團 / Hanako族 / 老爸辣妹 / 聖誕蛋糕
40代男女共通標籤
泡沫世代 / 新人類 / 3D族 / 3K / 螞蟻螽斯 / 頂客族 / 大人家族
50代男子標籤
二十世紀歐吉桑 / 窗邊族 / 橫出世 / 失樂園 / 自宅難民
50代女子標籤
女權運動 / annon族 / 導航姬
50代男女共通標籤
斷層世代 / 鑰匙兒童 / 熟年離婚
60代男子標籤
男介世代 / 瘋癲族 / 大型垃圾 / 社區登台
60代女子標籤
六十歲前後的女子 / 鼴鼠女 / ?鴨女 / 有房、有車、沒婆婆
60代男女共通標籤
團塊世代 / 核心家庭 / 新成田離婚 / 無會話高齡者
70代男女共通標籤
太陽族 / 團地族 / 斜陽族 / 三種神器
2011-10-09 12:23:18
年紀愈大愈不快樂
世代差異調查/15~45歲 五年級生最鬱卒【聯合報記者湯雅雯09.08.26

青輔會昨天公布「青年暨少年趨勢調查」,首次針對國內五至八年級世代(十五歲至四十五歲族群),調查世代差異,結果顯示,「年紀愈大愈不快樂」,五年級生(民國五十幾年次)最不快樂。

青輔會主委王昱婷表示,日後將持續調查,並建構台灣世代圖像,當成政府制訂青年政策的依據。

這項調查由青輔會委託聯合行銷研究公司調查,以分層隨機抽樣的電訪方式,成功訪問一五一二位全台十五至四十五歲族群。調查發現,面對工作,五年級生有八成認應「盡力做好每件事」,約四成七、八年級生認為「工作維持一定標準即可,不需盡全力。」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世代對於職涯規畫有明顯差異,調查顯示,五、六年級生逾六成是離開學校才開始思考未來工作;反觀七、八年級生則超過六成在求學階段,已開始思考未來工作。學者指出,這與失業率逐年攀升,青年憂患意識加深有關。

理財觀念上,也有世代差異,八年級生近七成認為應從國中開始學習理財,呼應教育部開設理財課程的政策;五年級生則較多比率認為,出社會後再學也不遲。

健康資本上,世代差異較小,但年輕世代快樂感受較高。調查顯示,近八成八年級生對生活感到快樂,五年級生快樂感受降至六成;相對說,不快樂比率隨年齡上升,「年紀愈大愈不快樂」。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齊殷說,台灣青少年「成年養成時期一直在延長」,社會責任也往後延。台大社工系助理教授王雲東認為,這四個世代其實也有共同特質,例如:工作、讀書時間都很長,雖然在快樂層面,年紀愈大愈不快樂,但普遍仍「樂觀」,家庭關係皆維持九成以上滿意度。

※延伸閱讀》

‧自我要求較高 五年級生最不快樂
‧7年級開占卜餐廳 1年回本
‧勉八年級生:在最壞的時代,做最好的自己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5099438.shtml
2009-08-26 07:56:38
阿楨
Z世代求職被動 被批像大雄【聯合晚報2010.09.23(另參本館:啥是直升機父母 還在y世代 啥是閃跳族 搶救失業 高學歷高失業 無薪假 過勞死 富士康事件

yes123求職網最新調查,7成5企業抱怨求職者態度比去年「差很大」,Z世代最像卡通人物「大雄」被動又懶惰,第二名為「胖虎」虛有其表缺乏實力,第三則為「海綿寶寶」天真到有點白目,僅有不到1成認為新鮮人像「變型金剛」潛力無限。
調查顯示,今年畢業生還有4成家裡蹲。新鮮人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企業抱怨Z世代求職三大毛病:「求職者不主動應徵(76.6%)」、「面試不到 (54.9%)」、「面試不準備(19.6%) 」,顯示新鮮人求職被動不積極。

不同世代員工之工作態度、專業表現及其關聯性之研究
成功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

中資深世代(40歲以上);嬰兒潮世代(35-40歲);X世代(29-34歲),N世代(28歲以下)
研究結果發現:
一、不同世代員工在組織承諾及工作滿足上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世代員工在心智能力上有顯著差異:嬰兒潮世代比N世代其心智
能力較為成熟與縝密。
三、整體工作態度與人際能力與專業知識、事務處理能力及心智能力有
顯著相關。
四、不同世代員工在工作態度與專業表現有顯著關聯。
2010-09-27 09:36:48
版主回應
工程師猝死 家屬:加班過勞死【聯合報記者林政忠 2010.09.27

民進黨立委黃淑英昨天指出,南亞科技今年一月曾發生五天內兩名工程師相繼猝死意外,家屬質疑是南亞科技「責任制」導致工程師加班過勞死。勞保局官員表示,由於家屬和勞保局請的醫師見解不同,該案將送職業病鑑定委員會鑑定;勞委會官員則強調不管死因為何,大量加班當然違法。
此一案件死因尚待查明,但長久以來科技業超長工時,一直是網路上談論的熱門話題,部分科技大廠常遭嘲諷是「血尿工廠」,投入新人被稱為「一批新鮮的肝又來了」,很多科技工程師生涯的寫照是「四十歲以前用命換錢,四十歲以後用錢換命」。
黃淑英指出,廿九歲的徐紹斌在南亞科技擔任資深工程師,平均每日工作十三至十九個小時。今年一月十一日凌晨,家屬發現徐紹斌趴在家中堆滿公司文件的電腦桌前,緊急送醫仍不治死亡,死因為「心因性休克」。
她說,徐紹斌死前半年平均每月加班時數超過八十個小時,前一個月加班時數一百一十一點五個小時,原本月薪四萬四千元,加加班費可領七至九萬元,升為資深工程師後,公司片面更改工作為「責任制」,薪水倒退成四萬八千元。
黃淑英表示,一月十五日南亞一廠卅八歲蝕刻製程課長也因「急性心肌梗塞」猝死,勞保局確認職災過勞死亡;五天內就發生兩起猝死案,顯示不法濫用「責任制」嚴重損害勞工生命。
徐紹斌的父親在記者會表示,家屬向勞保局申請職災死亡認定時,勞保局以「心因性休克猝死與加班時數無關」,不願意認定是職災死亡。
勞委會勞動條件處專門委員王素琴說,「從來沒有核定過製造業是責任制」,她認為是「少部分業者片面濫用」的行為。如要核定某些工作為責任制,應經勞委會認定,並經勞資雙方協議認定工時,並向勞委會報備;業者若違法誤用「責任制」,最重可處六萬元罰鍰。
相 關 新 聞
‧ 工程師猝死 家屬:加班過勞死
‧ 工程師血汗 科技外衣下,一個個快爆的肝
‧ 過勞死不是病、難認定 除非倒在職場…
‧ 正常下班列為KPI 台積電06:30pm播晚安曲
‧ 累死人 資深工程師「趁年輕多賺一點吧」
‧ 電子新貴? 高配股沒了
過勞死不是病、難認定 除非倒在職場…【聯合報記者陳惠惠2010.09.27

南亞科技工程師猝死,家屬認為是加班超時,導致過勞死。職業醫學專科醫師說,要避免過勞猝死,除了定期做健康檢查,適當的運動、休息及心理調適都很重要。
環境職業醫學會理事長郭浩然說,醫學上沒有叫過勞死的病名,俗稱的過勞死指的是一種狀態,即職業引起的急性循環系統疾病,包括腦血管及心臟疾病兩類。
勞委會對於「過勞」有一套認定基準,但要認定是否過勞猝死,不像民眾想像那般容易。雙和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祝年豐說,在工作場所猝死較沒爭議,不過,仍要先考慮年齡、是否有高血壓或高血脂等病史,排除個人因素,才能討論是否職業因素所致。
外界認為科技新貴工時長、工作壓力大,是過勞死的高危險群。祝年豐說,除非很年輕,沒有心血管疾病或三高病史,又剛好在工作場所或返家過程中猝死,才較好認定是過勞死。
祝年豐以他個人經驗,較容易被認定為過勞死的反而是員警、消防隊員、緊急應變中心人員,因為這些族群較常在死亡前廿四小時持續工作。至於工作壓力,祝年豐說,長期處在壓力狀態下,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但在過勞死的認定上卻很困難。
要避免過勞猝死,醫師建議,除了多運動,適度休息也很重要,每天睡覺時間最好是六到七小時,覺得疲勞時,就不要再勉強工作,適度休息,工作效率也會更好。
2010-09-27 09:43:14
阿楨
猜火車>維基百科

《猜火車》(Trainspotting)是一部1996年黑色幽默電影,由英國導演丹尼·波爾執導,講述一群愛丁堡的海洛英癮君子的生活。電影由伊旺·麥奎格、艾文·布萊納(Ewen Bremner)、強尼·李·米勒(Jonny Lee Miller)、凱文·麥奇(Kevin McKidd)、羅伯·卡萊利(Robert Carlyle)及凱莉·麥當勞(Kelly Macdonald)主演。原著作家威爾許也在電影中擔當毒販Mikey Forrester一角。
電影劇本由約翰·霍奇(John Hodge)改寫歐文·威爾許的同名小說而成。而原著的名稱與鐵道迷觀察火車動向的行為並無關連。書名是根據原作中的其中一章,Begbie與Renton在愛丁堡一處廢棄的火車站遇到Begbie那落魄的父親時的一段。他父親開玩笑似地問說他們是否在「看火車進站」。
電影在英國、美國等地放映時引起不少的爭論。美國參議員Bob Dole在199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期間,譴責該片損害道德而且鼓勵了濫用藥物,有趣的是他也承認他從未看過該片。然而在加拿大,警方則是自掏腰包買了許多電影票分發給青少年,他們認為青少年會將該片視為反毒的教材。在這些批評之外,該片被視為一部相當創新與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在該年度的奧斯卡電影獎項中獲得了最佳改編劇本的提名。1999年,本電影獲得英國電影協會100大英國電影排名第10,2004年則獲《Total Film》雜誌認為是有史以來第4偉大的英國電影。
該片的行銷手法也相當具有創意,設計了充滿銳舞文化的傳單,而每位主角都有各自的海報。凱文·麥奇因為生病而僅將電影拍攝完成,未參與海報的拍攝工作。
評論
在英國本土,本片幾乎遍受好評。雜誌Time Out London稱此片:「一大勝利...傑出的黑色喜劇,各平行的角色情節、影像、音樂與旁白精湛的揉合宛若導演史科西斯顛峰時期的作品,《猜火車》精準表達了威爾許那種無恥又無關乎道德的智慧。」
《衛報》則指稱本片確實掌握到年輕一代的次文化的精神,其他同時期的英國電影則漸被遺忘。
在其他國家,本片也受到許多好評,美國評論人羅傑·艾巴特讚賞本片對於有毒癮者的側寫相當突出且寫實。
而在網站Metacritic(Metacritic)與爛番茄中,本片評分也都達到八十以上。在IMDb的評分上,本片也長期名列250大佳片中。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BF%B7%E5%B9%BB%E5%88%97%E8%BB%8A
2011-01-29 11:54:26
版主回應
  《猜火車》--我們這個世代與這個時代

  《猜火車》這部電影我看了不下四五遍,每回重看仍然津津有味。其中的配樂〈Born Slippy(Nuxx)〉無論聽幾次都不膩。
  很巧身邊幾個朋友對這部片與這些曲子也有類似程度的喜愛,我不禁認為它們是我們這個世代的象徵。
  話說回來,什麼是我們「這個」世代?我們這個世代有許多標籤,最普遍被討論的講法是「X世代」。最近幾年台灣內部流行的講法是「五/六年級世代」、「學運世代」。針對《猜火車》與〈Born Slippy〉,又可以用「化學世代」來談。
  不同的世代標籤談的是不同的事情,無論如何,在年代上大致指的是同一批人。我們「這個」世代在開始有一點消費能力的時候,柏林圍牆倒塌,蘇聯瓦解。當時有人認為這個世界大局已定,沒什麼好吵的了,資本主義全面勝利,不必再想東想西,大多數人一輩子註定是面目相同的中產階級。但我們這個世代當時尚未遠離叛逆期,心有不甘。
  「選擇生活,選擇工作,選擇事業,選擇家庭,選他媽的大電視機,選洗衣機、車子、CD、電動開罐器,選擇健康、低膽固醇和牙醫保險、定息低率貸款,選擇房子,選擇朋友,選擇休閒服跟搭配的行李箱,選擇各種布料的西裝,選DIY,懷疑自己是啥?看心智麻痺的電視,嘴裡塞滿垃圾食物,最後整個人腐爛到底,在悲慘的家裡生一堆自私的混蛋小孩煩死自己,不過是難堪罷了,選擇未來,選擇生活,......我幹嘛做這些事?」這串《猜火車》的台詞像嚼牛筋,無論讀幾次都彈牙。
  電影配樂裡,Underworld 的〈Born Slippy(Nuxx)〉最常提到,至今聲名不墜,舞廳裡DJ放出來必定引起全場歡呼。它以低沈壓抑的迴盪電子 ambient 音起頭,主唱無調無情緒地吟唱,突然間,重低音貝斯鼓激烈響起, 接著一路高速摧到底,像是蜷縮在牆角發愣的人,一個抬頭,莫名地站起來沒命地狂奔。
  麻痺,壓抑,緊張,逃逸...。我常覺得這首曲子之所成為90年代的不朽經典,或許是因為它的曲式與這一代青年的心境產生了共振效應。
  最近《猜火車》中譯小說出版了,與電影最早上映時間相差了十二年。我們這一代漸漸成為「上一代」。但讀起來,正像何穎怡大姐說的「猜火車怎麼還不老!」
看起來,我們這一代人可能還沒從猜火車的情境裡走出。「為什麼要選擇?」坐在沙發上,按著搖控器在上百個頻道間快速跳選,腦裡不時浮現這個問題。
  讀完這部小說後,我改從「時代」而非「世代」來重新認識《猜火車》裡描述的生存處境。
  我們這個時代,可選擇的花樣一年比一年多,彷彿所有欲望都可以得滿足。滿足的同時,卻又立刻產生新的欲望。而這個時代,物質汰舊換新的速度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快的。這表示,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比以往更快速更頻繁地擺盪在「滿足」<->「欲求不滿」之間。
  小說中的人物,處在海洛因的極度滿足與退藥後的極度痛苦之間,似乎就像是這個時代物質生活的隱喻。
  由這個觀點來看〈Born Slippy(Nuxx)〉之所以能夠在十多年後仍不顯老(且不斷出現新混音版本),或許是因為它那種高反差的曲式,才能為我們這個音樂形式幾乎已被充分開發完畢的時代,帶來足夠的刺激感。
幾天前與一位老友碰面聊天,他提到國小三年級的女兒,已經會開口向他要:手機、iPod、Wii、eeePC。然後我們一起努力回憶自已國小三年級時想要的是什麼,嗯,好像沒那麼多,或至少,沒那麼貴。
  於是我又想到《猜火車》片頭那串台詞:選擇...、選擇...、選擇..、....。
http://jeph.bluecircus.net/archives/music/trainspotting_generation.php

另參本館:《黑皮與白牙》 《蘇格蘭人如何發明現代世界》 《毒品》 還在y世代 《麥田捕手》
2011-01-29 12:15:48
阿楨
東京鐵塔

電影<<東京鐵塔>>講述的是時下日本社會現象, 年輕人遠離家鄉到都市去打工, 而剩下年老的父母孤獨而死.但影片中的主人公卻在母親最需要照顧的時候要求母親搬到東京與他同住, 並在母親生病的最後期限努力打工, 盡力讓 母親得到最好的醫療和住宿.而他父親在離開母親17年後看到滿頭白髮以及即將離開人世老婆突然良心發現日夜守候在她最後的一段日子.
其實日本的這種社會現象今日在中國正在蔓延, 在70年代中國"只生一個"的國家政策計畫下的今日, 那一批的獨生子女現在正步入結婚生子的時代, 加上改革開放人們移居外地工作的現象越來越普遍, 老人與自己的子女不能夠同住, 加上地理環境的影響, 使得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獨居生活,而日本因老年人無法適應孤獨的生活自殺而死的比例非常高.老人的生活是否穩定/健康將會成為中國未來的重要社會問題.
反觀香港, 老年人相對幸福的多.原因一. 香港樓價太貴, 所以兒女會與父母同住; 原因二.香港本身面積小, 即使子女搬離父母, 每逢節假日容易相聚; 原因三. 香港地少人多, 到處是來往的人, 老年人只要出門, 就很容易接觸到社會上的人和事, 要清靜反而是一件昂貴的事. 唯一的不好是香港人越來繁忙, 缺乏與鄰俚間的溝通, 所以安裝救命鍾是不可缺少的. 但這要在中國得到實施可能還需要10年時間.
人老了沒有經濟能力了, 沒有了健康, 需要的只是關心和照顧.
http://lindaf02.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899879

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 维基百科

《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是由日本作家中川雅也(筆名:Lily Franky(リリー・フランキー))所作的自傳小說,亦是他第一部的長篇文學作品,敘述作者自己與母親相依為命的故事。此作品由扶桑社於2005年出版,其銷量在日本國內已經突破兩百一十萬本,並先後被改編為單發電視劇,電視連續劇,電影,舞台劇與廣播劇(香港)等。日本傳媒把這本作品所帶來的閱讀熱潮,跟另外一位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暢銷作品《挪威的森林》互相比擬。而小說的中文簡體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而中文繁體版則由台灣時報文化出版,作者中川雅也亦應出版社邀請在2007年10月4日赴台灣為本書宣傳。
2011-11-01 09:39:39
版主回應
打工仔買房記 维基百科

《飛特族、買個家》(日語:フリーター、家を買う。),又譯《打工仔買房記》或《散工買樓夢》,是一部於2010年10月19日起,由日本富士電視台每週二火九檔連續劇時段21:00—21:54(日本時間)播出的電視劇,由二宮和也領銜主演,及由香里奈、竹中直人、淺野溫子、井川遙等人演出。
劇情
不僅呈現出近日特殊社會體制下所衍生的產物飛特族,也忠實體現了日本傳統家庭觀念造成的醜陋面.腐朽的關係下流露出的溫暖更顯得難能可貴.只有徹底死亡過之後,才懂得存在的意義

總評
這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誠治成長日記」,講及他由一個飛特族變成地盤工人,慢慢感受工作的意義,帶來思想的改變,開展積極的人生,這一點對在下及很多人來說都是非常有啟發性的。
不過個人認為誠治改變的過程是做得有點過急的,第二集已經找到工作的意義太快,如果讓他的臭脾氣多發展一兩集,然後才開始成長,那個對比感會更大更讓觀眾印象深刻,現在就有一點點的浪費了。
第二部分是副線的發展,講誠治身邊的人如哲平、明里、真奈美、甚至是老爸的故事。這部分真的是十分參差,個人認為第六七話特別嚴重。一集是老爸那不合情理的「純情出軌」,另一集是真奈美過份的「童年陰影」,都是極不討好難以接受的,是全劇的敗筆所在。
在下覺得,與其花篇幅在這些配角身上又變得兩頭不到岸,倒不如把這些時間分在誠治的人物刻劃及成長過程,就如上文說過可以做出更大的對比,不是更好嗎?也許是原著的關係讓編劇不得不照顧這些副線,可惜這些副線失靈變成了拖累。
第三部分是「父子情仇」,這一點在下從來沒有期望過,但結果出來卻是讓在下十分驚喜!
因為,誠一和誠治的父子關係,實在是太有實感,太有共鳴了。
兒子不理解父親,很大程度是因為父親的頑固,但這樣的頑固是否全錯?做兒子的是否可以多考慮父親的感受而作出讓步?兒子對父親的「依賴」可能就是讓雙方關係大幅改善的良藥,是否應該去嘗試?
這部分在劇中一直舖排發展,對於父子關係的描寫十分細緻,而到了末段爆發時就變得非常有說服力了,特別是透過工頭這「另一個父親」去向誠治解釋他爸爸的固執只是中年老頭的習慣,還有誠一和工頭那感人的真情對話,看出這劇是用了非常精彩的手法去把這些訊息帶給觀眾。
老實說,此劇講父子關係的深度及高明度,更勝誠治的個人成長,觀眾只要有類似的經歷都一定可以投入,包括在下。
故此以故事及劇情來說,《飛特族、買個家》雖然有瑕疵,但整體來說是真正高水準的精彩作品。
而讓劇集出色的另一重點是演員。
二宮和也好戲人人都知,你說他今次很突出又不算,因為他的角色由始至終起伏不夠大,如果開始時劇情安排他再頹廢一點會更好,現在他是個別場面演得出色,例如在K房痛哭的一幕,但整體來說是「平淡但自然舒服」,本來角色有沒有發揮空間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二宮已經把這個角色演出水準以上的程度。
女主角香里奈就是合格的程度,本來這一類帶點倔強的角色她就常演而且擅長,而因為主線落在二宮身上讓她的發揮較少,加上她有那段不斷自責囧到爆炸的劇情,變得很難給她高分數了,就是平穩地演出吧。
全劇最精彩的莫過於竹中直人,看他做搞鬼的角色看得多,他做正經的角色近年算少,但真的是「寶劍例不虛發」,其精湛的演技完全演活了老爸這個角色,就像是你我家中那個老爸走入電視劇那樣的接近!特別欣賞他的臉部表情,惡形惡相之餘又要偶然不著痕跡地露出祥和關心的表情,精彩至極。如非那無厘頭的出軌讓這個角色扣了點分,否則本年最佳男配應該無人能敵。
媽媽淺野溫子做病人發揮機會不多,而且她本身樣子看起來比較兇,和劇中小女人好媽媽的形象有點不符,所以很難給好評。不過題外話,真的很難把她和「101次求婚」時代的樣子放在一起去比較,30歲到50歲真的是漫長的日子呢.....
反而想讚讚另一個篇幅不多但搶戲的角色,姐姐井川遙。一方面做豪門怨婦夠溫婉,另一方面回到娘家像開籠雀那樣不斷發炮,活像一個年輕版八婆師奶,令人印象深刻,特別是去父親情人處「捉姦」的一幕實在八婆得緊要,演得夠放夠投入在下十分欣賞。
至於其他演員就不多評了,並沒有哪一個印象非常深刻,勉強要說的話是工頭吧!還是多得他和誠一那真情對話讓在下印象深刻。
本來一部劇集,劇本為主,演員第二,其他為副,這劇在最重要的兩項都展現了高水準,再加上面對的觀眾層面比較廣非小眾作品,帶出的訊息既正面又深刻,個人認為在今年大部分作品失色的情況下,這一部《飛特族、買個家》發揮水準以上,已經足夠讓其成為2010年在下心中的代表作了。
http://kenshin_jd.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795224
2011-11-01 09:42:06
阿楨
公視 東京自由打工族 中央社2011-8-8

「飛特族」(Freeter),由英文的自由「Free」和德文的工人(Arbeiter)2個字組成,在1980年代後期,隨著日本泡沫經濟而出現,被視為社會的失敗者。在日本已超過200萬名。
法國紀錄片導演Marc Petitjean透過鏡頭,記錄了這群不受雇於任何公司的「飛特族」。他們當廚師、快遞、銷售員或櫃台接待員,大都沒有社會網絡,有些人夜裡睡在公共場所如速食餐廳店、三溫暖或網咖。
過去多年,「飛特族」獲得藝術家的支持,試圖呼籲全國關注他們的困境。「飛特族」也從小林多喜二的無產階級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蟹工船」中找到自我認同。
紀錄片中,受訪者之一的岩淵弘樹透露,他曾導過1部自傳電影「窘迫飛特族」,企圖重新證明自己的身分和社會地位。他說,當時23歲的他生活被派遣中心控制,他將1個年輕人的感受,在那年紀對青春流逝的想法,全部記錄在自己的影片中。
另1名積極推動飛特族權益的受訪者─雨宮處凜,曾出版多本極受歡迎的書如「我們有權活著」、「年輕世代的不安全感」等,她在書中為無產階級的窮人、經濟危機的受害者發聲。她說,「我從19到24歲是飛特族,這在心理上很難受,就像用過即丟的勞工,我隨時能被任何人取代」。
片中也透露了「飛特族」的無奈,他們只想正常工作和生活,不想無家可歸、餓死或自殺。紀錄片帶領觀眾思考:年輕「飛特族」和不穩定的日本人,意識到穩定工作將愈來愈少,這可能會是未來新的工作模式,或者是到了適當的平衡和新的財富分配的時候了?

一個月兩萬四,竟然請不到人?

我自家是塑膠射出工廠,危險性或許不高但是也不低,我自己常常被模具割到,去年被模板壓到腳,差點斷了!我爸只會念我說沒注意!我退伍後起薪2萬,現在3年3萬!年中第一年6千,今天12000,我家也是又熱又臭的塑膠味道,24k,我已經覺得很高了,這麼多人喊低,還說以前老闆賺多飽!產業不同,我家塑膠原料從4.5年前漲了一倍,成本提高很多,加上同業競爭,真的這麼多人以為利潤可以分給這麼多人了嗎?
或許現在剛畢業的人,寧願如許多人說的,領差不多薪水,寧願在冷氣房爽,不願意待在廠房學技術,經過了10年當上老師傅跟過了10年領差同樣薪水的人!不知道過了10年後哪個人會覺得捶心肝!拿機長醫生這種作弊的職業就算例外!
http://5i01.com/topicdetail.php?f=37&t=2290011&p=32
2012-09-01 10:57:29
版主回應
三K行業 難留年輕人【聯合報2012.09.09

「台灣不是人找不到工作,根本是工作找不到人。」女水電工林秋貴整天泡在建築工地,老是聽營造廠老闆嘆「找不到工人」,除水電很缺工,木工、水泥工人力也「缺很大」。
台北市勞工局長陳業鑫也指出,水電、水泥、木工等職業都是所謂的「三K」行業,集辛苦(kitsui,日文)、汙穢(kitanai)、危險(kiken)於一身,確實不好找人。
「你們去幫忙找人,來幾個收幾個。」林秋貴的老闆常為缺工所苦,要工頭協助找人補缺。
「我們不罵人,也不催進度,就是留不住人。」林秋貴轉述老闆的抱怨,看在她眼裡也很無奈。她說,工地的年輕人來去匆匆,有的來兩天就不見了,除職業災害風險較高,沒冷氣、全身常搞得髒兮兮的工作環境,讓年輕人敬而遠之。
台北市水管裝置業職業工會理事長蔡式稻也說,有經驗的水電工月薪是大學畢業生的一倍以上,但因工作辛苦,「沒人要來啦!」他以承包自來水事業處的自來水管線工程為例,台北幾乎找不到年輕的水電工,只能設法從中南部調臨時人力,或找外勞當學徒來教。
陳業鑫表示,北市常辦理重大工程及製造業徵才,希望多用本勞,並提供缺工就業獎勵津貼,只要待業期卅天以上的失業勞工、非自願離職或經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評估合適者,每人最高可領十二個月共五萬六千元,但還是不易找到人。
  回應
  這些好吃懶做的垃圾大學生,還有垃圾名嘴在tvbs.2100開獎.地球...等節目為牠們發聲?
  垃圾在野黨先唱雖衰不景氣,在鼓動好吃懶作的大學生硬ㄠ,這就是台灣
  台灣年輕人現在都當啃老族
  在16年愛台灣本土化政府調教下,台灣人都成為低能兒 + 寡廉鮮恥 + 饑荒症候群
  你們無所不用其極想用外勞! 整天用媒體誤導視聽!你們到底是不是活在世上的正常人啊!會做水電的50以上了! 要不是沒讀書 找不到工作! 誰要做!
2012-09-09 13:06:53
阿楨
Y世代天兵員工 2012-09-09 工商時報

 Y世代員工雖常被貼上驕縱、沒耐心和妄自尊大的負面標籤,但美國企業冀望他們將創新技術帶進職場,並彌補嬰兒潮世代退休後的人力缺口,也不得不盡力討好這群千禧世代,滿足他們快速升遷和彈性工時等要求以留住人才,看在資深老鳥眼裡很不是滋味。
 但企業雇主認為這樣的妥協是必要的,所謂Y世代指介於1980年代和1990年代出生的年輕族群,他們多半是科技通,具多元種族背景,社交能力強也願與人合作,勢將成為未來職場主力。
 26歲普林斯頓大學高材生李維特(Andrew Leavitt)就說,他這個年齡層的人多半要的是,毋須屈就例行公事或官僚層級也能出人頭地的機會。

 新新人類 自我主意強 美國勞工統計局預估,到2020年,Y世代占美國整體勞動力的比例會超過40%,遠勝其他任何世代。
 2年多前,矽谷線上教科書出租服務公司Chegg Inc.對Y世代員工流動率高相當苦惱,執行長羅森威格(Dan Rosensweig)與離職者面談後找到原因,他們多不滿公司充斥官僚文化,欠缺溝通管道,無法發揮所長,工作也毫無樂趣。這些新新人類希望公司允許他們下午2點就離開辦公室,到星巴克繼續完成剩餘工作。
 羅森威格及其經營團隊於是撤銷部分中階主管職務,讓年輕員工有更多機會直接經手專案計畫,並頒布無上限的有薪假政策,迄今還無人濫用這項福利。此後這2年,Y世代員工每年的流動率降低50%。
 為吸引青年才俊到中西部發展,印地安那波里斯市的軟體製造商Aprimo於2005年發起OnTrack計畫,向甫踏出校園的大學畢業生招手,保證只要進公司後的表現合乎標準,1年內即可獲升遷機會,至今響應該計畫的公司新鮮人,升職及加薪的比例達百分之百。拜OnTrack發揮奇效所賜,Aprimo旗下1,200名員工中,Y世代所占比例倍增到約20%。
 遷就從波士頓通車1小時上班年輕員工,知名蔓越莓汁生產商優鮮沛(Ocean Spray)決定取消早上8點到班規定。
 千禧世代 崇尚自由
 美國獨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2010年的調查發現,嬰兒潮世代(泛指1946至1964年出生者)認為重視工作倫理、尊重他人及講求道德是他們的特色。
 千禧世代(即Y世代)則選擇愛好科技、音樂和流行文化,崇尚自由,智力過人和穿著品味佳來定義自己,而且比起薪水,他們或許更在意能不能按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詳參【圖博館】: 還在y世代 啥是閃跳族 啥是「飛特族」? 高學歷新貧階級
2012-09-09 12:57:49
版主回應
找嘸員工 77%僱主嘆人才荒 2012-09-05

1111人力銀行昨公布調查指出,546家接受網路問卷調查企業中,有77%感受市場有人才荒,最難找的是基層技術人員、業務銷售、研發人才。
經營餐飲店12年的謝長洲昨說,2個月前在北市政治大學旁開新店,透過報紙、網路,甚至路邊公布欄找正職員工,每月薪水加獎金約3萬元,每天還供應2餐,只有1名58歲求職者來面試。他說,現代人怕吃苦,有些人做不到半天就落跑,或睡過頭就不來上班,「現在我只求有一個能準時上班的員工就好!」
光陽工業副總柯俊斌則說,該公司位於高雄較難吸引台、清、交等頂尖大學畢業生,加上一般誤解機械業是較傳統的「黑手」產業,所以也面臨人才難尋困境。友達指出,目前具有光電經驗的相關人才確實不好找。
  失業率依舊攀高
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張旭嵐說,國內高階人才被鄰近國家高薪挖走、技職體系升格又造成基層技術人力不足,學用落差擴大,才發生產業大鬧人才荒、失業率卻仍在攀升的弔詭現象。勞委會指出,將持續針對求職者就業能力實施各項訓練計劃,並加強依企業需求提供就業媒合。

看到年輕人 嚴長壽:傲慢、自負 怎會有未來? 2012-08-31 中國時報

 國內許多企業找不到人,但有的年輕人反應卻是:「去死好了,月薪兩、三萬元,誰願意去?」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昨天指出,這些年輕人寧願在家待業,也不願謙卑的爭取工作機會,傲慢、自負的態度,人生怎麼會有未來?
 教育部昨天在中和國家圖書館台灣分館舉行擴大部務會報,邀請嚴長壽以「我的台灣想像」發表專題演講。他說,不久前媒體報導國內許多企業找不到人才,他在網路上看一些年輕人的反應,多數都是「薪水這麼少,誰會去」,讓他看不下去。
 「主動積極是我的工作態度,也讓人生出乎意外的順利。」從美國運通小弟做起的他回憶,四十多年前,人與人之間的聯絡還是靠書信,當時美國運通的信用卡客戶可在全球各分公司收信。當時他擔任傳達員,每天四次到郵局拿信,是很無聊的工作。但每次拿信回辦公室,看到外國客戶殷切的等信並感謝他,他覺得很有成就感,英語能力也變好。
 「當傳達員那段時間,我幾乎每個周末自動加班,有時外國客戶已離台,我還會自掏腰包買郵票將信寄到客戶的下一站。」嚴長壽說,這樣的工作態度得到客戶讚賞,長官也不吝提拔,工作之路一帆風順。
 他不久之前看到一個朋友的小孩,碩士畢業,卻「在家待業」,他不可思議。他告訴這個年輕人,找不到有薪水的工作、就去做沒薪水的,充實實力後,就會有新發展機會。
 嚴長壽說,「在我的基金會,許多人工作前半年是不拿錢的。」當年輕人願意無償全心投入半年,企業主會認定是可終身雇用的伙伴而願意給予機會。
  回應
美國著名右翼學者莫瑞,痛切建議各大公司及政府單位取消無薪實習職位,理由:這也是造成貧富差距的原因之一,因為只有富家子弟(中產出身的也不太敢)能這樣,一年半載的給你無薪耗著玩,然後藉著這亮麗的實習履歷,下一步就直登龍門了,嚴總裁 您可知否?
  真正的問題是,很多八0年代的年青人,因為父母是商,公,教,軍群,經濟底子够強,所以從小就被保護和無條件的支持,日子舒服惯了,大多數抗壓力不佳, 無法面對逆境,加上心高氣傲,所以不願接受職場低位和有限的收入,寧可當宅男(女),靠父母生活;久而久之,失去鬥志,更無法面對現實。如此惡性循環,負擔的還是父母。
  嚴老說的好,那你們家亞都麗緻飯店開放給大家試住,住半年再付錢好不好阿
  這是哪門子邏輯?
我們以前實習確實是無薪的,但用謙虛的學習態度, 在未來工作態度一定有幫助, 年輕時肯用誠懇謙卑的態度, 相信好運也不會離您太遠. 忠言逆耳, 聽不聽得進去, 就看個人智慧了.
2012-09-09 13:16:23
阿楨
日本新怪現象 隱蔽青年漸增加 2013-07-08

現在日本有愈來愈多的隱蔽青年,女性隱蔽青年也有成長的的趨勢,平均年齡更從21歲變成32歲。日本的社會和經濟壓力,造成大量的年輕人足不出戶且自我封閉,這種現象不是只有在日本,同時也發生在南韓、義大利和歐洲國家。
  「宅男」在日本指的是對動漫狂熱的「御宅族」,而不上學、不上班,過著自我封閉生活的年輕人,則被稱為「隱蔽青年」,他們拒絕社交,也不參與社會活動。由於在社會上經歷挫敗,導致隱蔽青年整天與電腦、電玩、書本為伍,過著足不出戶的生活。許多隱蔽青年都來自中產階級家庭,多數為男性。
  心理醫師齋藤環說:「隱蔽青年覺得心裡受到折磨,他們想要走到外面的世界,並結交朋友或異性,但是他們做不到。」根據日本官方統計,隱廠青年的人數高達70萬人。齋藤指出,隱蔽青年的人數逐年上升,是因為他們傾向與世隔絕,所以實際上的數字可能高達100萬人。另外,根據日本官方在2010年統計,隱蔽青年的平均年齡也持續上升,過去的平均年齡是21歲,現在則是32歲。
  是什麼原因造成隱蔽青年現象呢?面子問題是其中的因素之一。當隱蔽青年脫離社會愈久,他們的社交挫折感愈高,也同時失去自尊與自信。自我封閉的原因通常是成績不佳或社交挫敗所致。
  第二個原因則是依賴感。傳統上,女兒通常在婚後必須離開家裡,但是兒子卻會留在家中,即使半數的隱蔽青年對他們的父母有暴力傾向,大多數的父母仍不會將他們逐出家門。
  英國學者安迪.弗隆(Andy Furlong)認為,隱蔽青年現象是因為1980年代的泡沫經濟和1990年代的經濟蕭條,許多年輕世代面對不穩定的社會環境,只能從事短期或臨時的工作。社會上出現大量的派遺工作者(freelancer)和尼特族(neets)(尼特族意指不工作、不就業、不參加就業輔導的青年族群)。尼特族、派遺工作者和隱蔽青年常被加在一起連用,被描述為日本的經濟寄生蟲。
  隱蔽青年一詞也經常與「宅男」」、「奇客」(Geek)和「書呆子」等名詞連結在一起,他們通常沉迷於電玩、卡通或動漫。日本學者齋藤環指出,隱蔽青年以男性為主,約佔了全體70%至80%,但是根據NHK的調查顯示,男性只佔了53%。英國學者弗隆則表示,在日本社會觀點裡,女性成日待在家裡是很自然的,因此女性隱蔽青年並未真正被報導出來。
2013-07-09 12:37:47
版主回應
重看世代圖像:太陽花與三明治的對比【聯合報社論】2014.08.30

本報系最近發表「世代圖像調查」,發現「貧富差距擴大」是所有世代共同的痛,覺得「付出與收穫不成比例」的人越來越多,顯示改善此一「相對剝奪感」是政府的當務之急。而意外的是,調查結果也發現,台灣年輕人的想法與外界的想像截然不同,廿幾歲的青年不僅是社會上最「快樂」的一群,他們也不贊成為了「保護國內產業」而限制外國產品進口。這和太陽花運動留給社會的印象頗有距離。
有趣的是,在問到「你過得快不快樂」時,在十八到廿二歲的年輕人中,有八成六覺得自己很快樂;其次是廿三到廿九歲的青年,七成五覺得快樂。快樂指數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以五十歲到五十九歲的族群為最低,僅五成六感到快樂。同樣的,在問到「你對自己的經濟狀況滿不滿意」時,最滿意的仍是十八到廿二歲的年輕人,雖然是「伸手族」,但有六成八覺得滿意;相對而言,最不滿意的世代移到了四十到四十九歲的族群,滿意度只有四成六。
仔細觀察這些世代圖像,比較其間異同,提供了我們很不同的社會思考線索。三月的太陽花學運,大批學生湧上街頭抗議,他們提出的訴求留給一般社會大眾的印象是:新一代年輕人是憤怒的、不滿現狀的、主張閉關自守的、反全球化的。然而,這次調查顯示的圖像卻與我們的想像大相逕庭:卅歲以下的年輕人整體而言是快樂的、對現狀相對滿意的;而且,比起其他世代,他們更支持歐美企業或大陸企業來台投資,同時主張一旦加入國際組織就應該遵守其規定。甚至,如果有機會的話,他們比起其父兄那一輩更願意到歐美或大陸工作。
簡言之,如果我們姑且把卅歲以下的年輕人稱為「太陽花世代」的話,這個世代的年輕人不巧碰上了台灣經濟下滑的年代,對「貧富差距」有明確感受,隱隱約約察覺「社會不公」。但是,由於許多人尚未進入職場,不少人經濟上仍靠父母供養,他們在現實生活所承受的壓力並不太大,絕大多數人覺得自己的生活自由快樂,對未來也並不悲觀。從這個角度看,相對於「太陽花世代」而言,也許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是那些已脫離青年、卻仍未進入老年的四、五十歲世代。
四、五十歲的世代,依傳統的定義應稱為「中壯代」;但從這次的世代圖像調查看,四十到四十九歲及五十到五十九歲這兩個族群,卻屢屢表現出更大幅度的悲觀。其中,又以四十幾歲的族群情況最為明顯。例如,他們自陳「不快樂」的比率最高,接近三成七;他們對自己的經濟狀況「不滿意」的程度最高,達五成三;覺得貧富差距越來越嚴重的比率最高,高達九成。試想,中壯世代應該是支撐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而如果這個世代竟然充滿悲觀及無力感,這難道不是台灣的一大警訊?
中壯世代的沉重心情,其實不難想像。第一,他們不像「嬰兒潮世代」一樣享盡經濟勃發的美好,或者他們曾品嘗台灣經濟騰飛的快感,卻也目睹了它的下墜;第二,他們正面臨「上須養雙老、下須育子女」的處境,也就是所謂的「三明治世代」,承受蠟燭兩頭燒的煎熬;第三,他們傳承了上一代的責任感,卻無法如下一代那樣自由解放;工作上距離退休仍有段時間,心理上卻已明白未來難以奢望獲得子女供養。
當然,世代的分類,有時並不足以充分概括所有的人;但不可否認,在社會的變遷和傳承中,它往往有清晰的軌跡可尋,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舉例而言,被稱為「草莓族」的世代,已經開始養兒育女;當年以憤世嫉俗著稱的「X世代」,如今也進入了中壯代;九○年代的「野百合世代」,彷彿是舊版的「太陽花世代」,今天恐怕也正面臨三明治的包夾困境。重點在,當社會的目光總是集中在「老年」和「青年」兩端,對於其間肩負上下兩代責任的中壯代,政府和社會可曾思考過他們的沉重負荷?
太陽花世代的喧囂快樂,和三明治世代的默然沉重,是鮮明的對比。這個世代圖像,不僅值得政府決策思考,應也能提供這次候選人競選政見架構的靈感。
  回應
當伸手族,靠爸族,誰不快樂?太陽花學運學生們不可能是憤怒,他們在立法院吹冷氣,偷吃太陽餅,每天有人送吃的、送喝的,又不用上課,老師也不敢講話,天天上電視、網路直播,甚至現場玩親親,最後又能光榮退場,國會議長親自握手歡送,真的是快樂似神仙,何來憤怒之有?
但真正憤怒是全民,長達24天堂堂國會殿堂被攻佔,成為國際笑柄,真正不快樂的是有「國家意識」「法律觀念」的成年人,當然不是這些小屁孩!
台灣就是一部分人的聲音被過分放大 ..就像綠營中的深綠聲音總是最大

詳參【圖博館】:還在y世代 啥是直升機父母 攻占馬桶府
2014-08-30 09:57:45
阿楨
攻占馬桶府

  館長真是先知,又預知到反服貿/核四/自貿區/...等敢做不敢當的無賴之徒1會搞聲東擊西之計、攻占總統府!
  館長又非政治巫師2,只要依理性專業事實之研究,便能預測到金溥聰3會將計就計!
  所言極是!從對馬丟鞋、車撞總統府,在這啥都要馬負責4的民粹之島5,負責國安的金小刀、當然會想到攻占總統府!
  這些職業學生6和暴民7當無賴甭種也就算了,但怎可靠造謠說謊在反服貿/核四/自貿區/...?
  怎不可了?你沒聽過台獨的道德觀8「有比誠實更高的標準」嗎?再說、不啥都反、還叫民主反對黨?
  原來如此!這廿年來,台獨、在朝時先在教改9上灌輸反中意識形態、在野時則在網上逢迎鄉民糞青10的網路謠言文化11,難怪這些無賴甭種會靠造謠說謊在反服貿/核四/自貿區/...!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689276
2014-05-03 10:53:59
圖博館
i世代青年忙什麼? 竟不想約會 也不想愛愛2017-09-14聯合報

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教授珍.特溫吉(Jean Twenge),綜合了歷來針對1千1百萬年輕人所做的調查、外加深度訪談,研究出,在智慧手機時代長大的「i世代」青年,出門約會的比率比前一代大幅降低。X世代的14到18歲青少年,有85%會出門約會,如今這個比率降到56%。
  社會學家將1945年前出生的人稱為「沉默世代」,1945到1964年出生的人是「嬰兒潮世代」,1965到1980年為「X世代」,1980到2000年稱為「千禧世代」。「i世代」則是有智慧手機陪伴青春期的第一個世代,根據研究,比起X世代,1995年後出生的i世代對出門約會比較不感興趣,較喜歡透過社群網站與人互動 。
  青年花大把時間玩手機 性生活跟著減少
研究發現,2015年時,14到18歲的青少年雖仍有56%會出門約會,但和X世代及嬰兒潮世代(美國二次大戰後生育高峰出生的人)的85%相較,仍是少了許多。特溫吉說,原因是青少年將大把時間花在智慧手機上,喜歡透過電腦和朋友連繫。影響所及是青少年大幅減少和朋友見面或外出閒晃的時間,另一影響則是性生活跟著減少。
  i世代的第一次性行為 平均比X世代晚
1991年後,14到18歲青少年的性生活下降約40%之多。而青少年第一次發生性行為的平均年齡現在是17歲,比X世代晚了一年。去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i世代(又稱Z世代)比千禧世代、X世代、嬰兒潮世代來得節儉,但又不像1945年前出生的世代那般有金錢概念。

草莓族不可怕,更恐怖的是i世代2017.8.4 黃嬿

生於1980年與2000年之間的人被稱為千禧世代,這一族群已經讓上世代的人感到頭痛,一度被誤解為草莓族,擔不起重擔,且以自我為中心,無論接受與否,千禧世代已經是現在的社會中堅,是市場上消費主力,世界必須圍著這群人而轉,投其所好。其實最麻煩的一代還不是千禧世代,而是跟著智慧手機一起長大的i世代,許多青少年已經出現各種病兆,專家認為這些病兆都是手機害的。
2017-09-17 11:58:09
圖博館
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刊登一篇長文特別描述現在的i世代現象,報導認為,世代差異的行為與態度是連續性的,譬如從嬰兒潮世代到千禧世代,個人主義一直在上升,千禧世代是一個高度個人主義的世代,千禧世代與上一代最大的不同在於世界觀。
  但報導發現,千禧世代很多特質在1995年到2012 年出生的i世代身上都看不到,i世代花時間的方式也與上一代完全不一樣,原因是i世代的日常體驗已經與比他們年長幾歲的千禧世代有極大差異。
  i世代出現世代特質斷鏈
i世代與智慧手機一起長大,他們根本不知道網路出現以前的世界是什麼樣子,雖然千禧世代也是跟網路一起長大,但是他們至少有體驗過沒有網路與智慧手機的日子。而i世代在青少年時期就有iPhone,他們高中的時候就有iPad,智慧手機大幅改變了青少年的各方面生活,從社會互動到心理狀態無不受到影響,且不分國籍不分貧富。
  先不論原因為何,i世代的心理狀態比千禧世代更脆弱,青少年抑鬱症和自殺率自2011年以來一直呈上升趨勢,現在仍處在高檔,i世代出現幾十年來最嚴重的心理健康危機。報導認為,大部分可以歸咎於他們的手機與社交媒體。
  不出門、不開車、不打工、不約會
對前幾個世代具有極大魅力的獨立性,對現在青少年而言一點都不重要,2015年調查現在美國12年級學生出門次數 2009年調查的8年級學生還少,現在青少年也不學開車,爸媽就是最好的司機。現在青少年也不願意約會,2015年調查高中生只有56%的有在約會,嬰兒潮世代與 1966年到1980年出生的X世代有85%的高中生在約會。他們也不打工,以前美國人在高中第二年就會開始工作。
  現在年輕人延後承擔成年人的責任,與經濟、教養方式有關,在知識經濟時代教育程度比工作經驗重要,父母也鼓勵孩子唸書。當然孩子也不反對,因為他們也不想獨立,社交生活都在手機上發展。但是數據顯示i世代也沒有花更多時間念書,也不像前世代的人花時間去打工,代表他們有更多的休閒時間。
  這些休閒時間都在做什麼?報導發現,青少年都在房間玩手機,而且時常呈現憂鬱狀態。雖然i世代的人比前幾代的人更常在家,但是他們也沒有與父母比較親近。2000年到2015年,幾乎每天與朋友聚會的青少年人數下降40%以上。他們花更多時間在螢幕上,愈來愈抑鬱。
2017-09-17 11:59:04
圖博館
青少年睡眠不足、抑鬱、自殺率攀升
先前一項研究顯示,大學生愈常查看Facebook訊息,就愈感到不快樂。每天上社群網站,而不是經常與朋友見面的青少年更容易感到孤獨,2013年調查發現青少年的孤獨感飆升。調查發現8年級生若是社群媒體重度使用者,罹患抑鬱的風險大增27%,而經常運動、參與宗教活動,甚至花時間做作業的青少年患抑鬱症機會都比較低。
  每天花3小時以上在玩電子裝置的青少年自殺的可能性高35%,自2007年以來,青少年的兇殺率已經下降,但是自殺率上升。2011年調查14歲的青少年自殺率24來首次高於青少年殺人率。
  社群媒體容易讓青少年感到被孤立,他們時刻期待自己的動態被關注,看到其他人的團體合照又質疑自己為何沒有被邀約,心智不成熟的人容易受到網路上破碎的社交線索影響。2012年到2015年出現抑鬱症狀的男孩增加21%,女孩增加50%。
  智慧手機也會影響睡眠,專家指出青少年一天應該睡滿9小時,不該少於7小時,2015年調查現在青少年睡不到7小時的人比 1991年多57%,2015年調查睡眠不足者就比2012年調查多了22%。
  當然還有很多原因造成青少年抑鬱與睡眠不足,但是智慧手機的藍光傷害很大。許多矽谷人都限制孩子使用手機,Steve Jobs就是一個例子。
  一天玩手機2小時就會養成不良習慣
智慧手機在i世代童年形塑的心理狀態可能會一路影響到成年時期,在童年時期出現抑鬱的人,有半數機會會在往後人生中再度出現抑鬱症狀,此外,青少年時期是發展社交技巧的關鍵時期,當青少年花更少時間與朋友面對面相處,就沒有機會練習這種技巧,未來10年,我們很可能看到更多成年人只會辨識表情符號,而看不懂真正的情緒暗示。
  研究顯示,一天只要使用2小時電子裝置,就會對心理健康與睡眠造成影響,現在青少年平均一天花2.5 小時在電子裝置上,雖然在現在網路無所不在的環境裡,要求孩子不能使用手機是不切實際的事,但如何限制使用時間,避免他們陷入不良習慣,是現代父母最迫切也是最為難的教養課題。
2017-09-17 11:59:43
jsoujsou
顯然,它的技術水準是比不上大氣層內起滑,並且已經採用“靜不穩定控制技術”的“星空2號”的——HIFiRE 4還在“探索”高超聲速飛行器的控制率,而“星空2號”已經能夠成熟運用靜不穩定控制。因為技術成熟度較低,所以它的試驗視窗只有5秒。與“星空2號”的400秒相比……
  不過,我們也不能小看了美國在高超聲速技術領域的水準,至少按照美國制定的實驗計畫,技術水準超越“星空2號”的HIFiRE試驗也是有的。
  原計劃2016年就要試驗,但現在已經拖到2019年(還可能繼續拖)的HIFiRE8試驗飛行器,它的測試時間提高到30秒,有很大的提高……按照調整過的計畫,將在2019年進行試驗,不過,其測試時間也只有不到1分鐘。
  不過,超燃衝壓發動機,中國也已經進行過試驗,根據2016年“馮如獎”,2017年“光華獎”的相關評獎檔,我國已經有不止一種超燃衝壓發動機試驗機\彈進行過超燃衝壓飛行試驗。中國的超燃衝壓發動機,採用普通航空煤油作為燃料,從實用化角度來說,已經比採用含氫燃料的美國超燃衝壓發動機更接近實用了。
  由此推斷,超燃衝壓發動機何時與類似“星空2號”的試驗體結合,進行類似HIFiRE 8的試驗,只是時間問題而已(由於中國進行相關研究的單位很多,且保密程度較高,目前其實說不準這樣的試驗是不是已經進行過了)。
  由於“星空2號”的技術水準遠高於HiFIRE 4,而中國的超燃衝壓發動機也不比美國同類試驗產品技術落後。那麼可以肯定的說,裝上超燃衝壓發動機的“星空3號”(假如用這個名字的話)飛行器的相關性能參數,肯定比HIFiRE 8要高,而且更接近於實用化。
  通過上面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
“星空2號”表明中國已經接近完成第一代實用化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正在為研製第二代高超聲速飛行器進行準備。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1584&page=2
  相關新聞
 美軍評中國試射高超音速武器:10個反導系統都難攔
 美炒作中國高超音速火箭無法攔截 其實只是為了要錢
 美軍斥資30億美元研新反導系統為攔中國高超音速武器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能趕美超俄:天河1/2號超級計算機+JF12/18高超聲速風洞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
 中國M20遠超俄伊斯坎德爾導彈 可6馬赫末端變軌打擊
2018-08-11 09:38:11
jsoujsou
Z世代來了…購物中心終結者 2018-08-11 經濟日報

「Z世代」有時亦稱「後千禧世代」或「i世代」,今年的調查顯示他們「幾乎時時刻刻」都在上網。 路透
千禧世代被視為許多產品和產業的終結者,計程車、固網電話、傳統郵遞等生意據說幾乎都葬送在這群人手中。但千禧世代已「過氣」了,如今商家和廣告公司的注意力轉向1995年後出生的「Z世代」,輪到購物中心和紙本雜誌的經營者擔驚受怕了。
「Z世代」有時亦稱「後千禧世代」或「i世代」,目前約占美國五分之一的人口,也是美國史上就種族與族群而言最多元的世代。這些年輕人是數位原生世代,皮尤研究中心(Pew)今年的調查顯示他們「幾乎時時刻刻」都在上網。
根據IBM去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逾七成的「Z世代」可影響家庭支出。基於他們的影響力 ,以及估計達數十億美元的購買力, 企業迫切想瞭解他們渴望的是什麼。
結果發現,金融海嘯後的經濟大衰退形塑了「Z世代」的金錢觀。聖地牙哥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溫吉說:「他們的期待較低,信心也較弱,並不會以過度樂觀的態度來看這個世界。」
溫吉說,「Z世代」對經濟機會和學貸的看法較不樂觀,因此不論是態度或實際行為都比前幾代傾向規避風險,但他們仍看重財富與物質,套句心理學用語就是轉向「外在價值」(例如金錢、名聲和財產),而不是「內在價值」(例如人際關係和社群情感)。
若一則推文可左右如此巨大的錢潮流向,「Z世代」還會影響哪些市場和產業?調查發現,「Z世代」偏好個人化、數位擴增實境的購物體驗,93%寧可自己選購,不喜售貨員在旁,但只有19%的零售商能提供體驗。這群青少年也偏好線上閱讀,促使雜誌強化數位元與社群元素,以投其所好。
數據也顯示,美國青少年使用現金的比率比一般大眾少了三倍,且只有6%的交易才會用現金,這個世代在餐廳用餐時也偏好無現金或無卡化付費,這也說明瞭為何Venmo與Google Pay等轉帳App會持續成長。
2018-08-11 09:45:27
jsoujsou
賣正品不如賣山寨 大陸純電商的黃金十年已經結束? 2018-08-10 北美智權報

自2016年以來,不論是阿裡還是京東,抑或是蘇寧、國美,這些大陸零售巨頭們都在主打類似新零售或智慧零售的新理念。其中,純電商起家的阿裡以及京東,不斷加大線下零售場景的佈局,而蘇寧、國美等有相當線下網店佈局的,則在打通線下線上融合的壁壘。
那麽,純電商真的已成昨日黃花了嗎?
跌破眼鏡:山寨商品雲集的拼多多,市值超蘇寧易購
以拼多多上市首日收盤價估算總市值達295.7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00億元),而以蘇寧易購7月27日收盤價估算,其總市值約為人民幣1250億元。
2018年7月28日,大陸創維集團發布聲明稱,關注到在「拼多多」購物平臺上,出現大量假冒創維品牌的電視 產品銷售,嚴重侵害了消費者和創維品牌權益,已與「拼多多」嚴正交涉,並保留追究「拼多多」及相關侵權方責任的全部法律權利。
事實上,除了創維,在此之前,包括七匹狼、金利來、藍月亮等諸多大陸知名品牌,都已以涉嫌商標侵權起訴拼多多。
事實上,所謂「零售」也就是俗稱的買賣,是最基本的商業形式,也是實現物物互換的基本方式,其本質就是把合適的商品提供合適的用戶,讓用戶為適合的商品買單。
顯然,不論是阿裡、京東,抑或是蘇寧、國美,它們對零售的理解和判斷一定是最貼近實際的。
因此,當包括蘇寧等在內的各大零售巨頭紛紛指向場景零售時,顯然是看到了新技術、新應用與零售全面結合的契機或可能。
2018-08-11 09:46:28
阿楨
北大教授張頤武:西方大規模示威中,Z世代的複雜角色 2020-06-18 環球時報

最近,不少西方媒體關注到在這次由美國黑人喬治•佛洛德之死所激發的西方國家持續示威中,“Z世代”所發揮的影響力。所謂“Z世代”,也類似中國常說的“95後”,他們有幾個特點相當重要:
  第一,他們是“網生代”,對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手機文化熟悉並善於運用,在此基礎上形成其文化。而這種文化常常是“部落化”的。
  第二,出生在西方經濟發展較為順暢的“冷戰後”階段,是在相對普遍富裕時代成長的,也更重視自我的感受和體驗。
  第三,工作生活更重視所謂的“靈活性”和個性,做各種選擇都會更注重自我的滿足。
近些年來,西方貧富差距加大,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在疫情下的停止或靜止,讓他們在生活上最先受到影響和損害。
  年輕人對於社會不公的感受,更容易形成更激進社會行為。而Z世代的“網生代”特性,使得他們更傾向於通過社交媒體來獲得資訊,由於遮罩和消除了和不同看法的人相互討論,也更容易形成“極化”的形態。
  很多網路上的社交媒體其實是高度“部落化”的,和所謂的“外人”,包括家中長輩等都沒有相容性。
  同時,這些行動由於其具有青少年的衝動性特點,而缺少自製力,更容易出現暴力和逾越界限的活動。年輕人的精力旺盛,在社會停擺的狀態下他們也沒有其他的更多事情。這更能夠令他們延續其街頭行動。
  這些年輕人觀念也相對簡單,由於其激進,往往會做非此即彼的二元選擇。他們有難言的憤怒和不滿,但沒有更明確的目標和具體的策略。他們往往有即興的、發洩式的表現,最終會形成什麼樣的發展卻極不清晰。
2020-06-18 07:49:07
阿楨
95後只會吃喝玩樂?我不服! 2020-08-30 觀察者網

現在有個概念叫“Z世代”95後,指的是1995年-2009年出生,受互聯網影響很深的一代人。
社會對95後的印象兩極端:要麼覺得這是“垮掉的一代”,花錢大手大腳,不運動純死宅,不學習不上班,滿腦子就是談戀愛;要麼就拍出《後浪》這樣的片子,覺得他們人均富二代,玩的都是衝浪跳傘賽車機器人,拖個行李箱說走就走環遊世界。那麼,真實的他們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不僅不亂花錢,還很“摳”
某知名電商智庫去年底調查,發現比起其他年齡段的用戶,95後是最不喜歡流覽完商品就立刻下單的,他們喜歡貨比三家,同時還很愛參與各種拼團、分享、返利活動,熱衷於分期免息付款,認為使用信貸產品是更精明的消費方式。
不僅如此,95後也不像很多人印象中的盲目追求外國品牌,相比起來他們甚至更喜歡國貨。這一點在買家居日用品時尤為明顯,他們奉行“實用主義”,只在乎東西好不好用,是不是大牌不重要。
  不僅愛運動,還開始養生了
95後的運動熱情超乎很多人的想像。拿B站來說,關於減肥健身的視頻有上百萬個,每天有574萬人在看健身視頻,其中60%在18-24歲之間。男生喜歡練背肌和手臂,“引體向上”類的視頻受歡迎;女生追求練出好看的腿型、鎖骨和直角肩,美體類看得最多。總的來說,“美麗芭蕾”“瑜伽冥想”“健美”是B站健身相關的最高頻搜索熱詞。
但生活壓力大和熬夜的問題,也確實造成了這個群體脫髮、發胖等問題,所以,他們早早就開始養生。今年CBNData報告顯示,超過97%的年輕人已經有了養生意識,並且5成多已經加入到養生大潮中。很多95後調侃自己現在不需要父母提醒,就已經過上了把秋衣紮進秋褲,秋褲紮進襪子的日子。看綜藝節目的時候,上熱搜的往往不是明星們的潮牌服飾和名牌護膚品,而是洗腳盆、艾灸眼鏡和成人背背佳。評論區裡,他們還有模有樣地交流起了自己的養生經驗。
……
  回應
我們公司的90/95後新員工,精氣神很足,經常主動加班到晚上九點多才回去。要知道只有少數骨幹員工和幾個主管才會加班的,他們主要拿的是專案提成。普通員工是6點下班,他們加班是沒有加班費的。新員工一是為了跟前輩學習技術,積累經驗,二也是為了儘早適應高效率的工作節奏,能夠加入團隊和公司核心層,公司為了獎勵這些人的進取心,經常佈置些較為簡單的附屬性工作,並給予一定的獎金。
2020-09-01 07:50:24
阿楨
年薪破十萬美元的「亨利族」年輕世代 經濟也有壓力 2021-07-26 世界日報

年紀在20多歲到30多歲之間,擁有令人羨慕的好工作而年薪破十萬美元的高收入族群,因為「高收入,但還算不上富有」(high earners, not rich yet)的財務特點而獲得「亨利族」(HENRY)封號。不過,美國廣播公司(ABC)報導,身為「亨利族」的千禧世代年輕人承受學貸、房租等負擔,其實經濟條件沒有外界想像那般寬裕,朋友之間相互比較的社交壓力,買房、買車、買名牌,也讓「亨利族」備受壓力。
2019年美國家庭年收入中位數為7萬元,相較之下,年紀輕輕的「亨利族」年收入便有六位數,經常被認為是「美國夢」願望成真。千禧世代年輕人當中超過70%是「月光族」,比例之高超過任何世代。
住在紐約的30歲投資顧問柯列斯便說,年薪雖有10萬5000元,但絕大部份薪水都拿去繳學貸。
美國人均負學貸4萬元。不過,「亨利族」,約8萬元,原因是進修更高等的學位、就學時間拉長等。
許多「亨利族」居住的地點,近年來生活開銷一路走高,年輕人希望在工作之外追求舒適生活,偶爾購買奢侈品,難免在社交區面臨與朋友相互比較的壓力。
  回應
對這些人說要省吃儉用,他會跟你說為什麼省這小錢。說要減少出國旅遊,他會跟你說出國是要國際化。說先不要買奢侈品,他會跟你說人生要及時行樂。說到底,這些人就是自討苦吃而已,可憐。
人性是可以被抑制的,叫作"自律",
結論:大部分亨利族=“高級”月光族
2021-10-28 11:41:30
阿楨
Z世代價值觀在帶來經營模式革命 2022/01/12 日經中文網

1997年以後出生的「Z世代」2022年已25歲了,將成為拉動社會發展和消費增長,與上代人的價值觀相反。比如,Z世代認為,明知很快就會失去價值,卻仍然購買,這缺乏合理性。還會讓人貶值→用完就扔→增加廢棄物的循環。

日本27歲社畜日常曝光,讓中國600w網友瑟瑟發抖不敢去日本生活 2020-09-07

雖然中國996上班族每天都會喊累,但大部分人也不會因爲工作產生厭世的感覺,大不了重新換一份工作。
可是在日本的上班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畜」,有些人工作做到想自殺/過勞死的地步都不敢放棄,因爲在日本找工作不容易。讓600w網友瑟瑟發抖,原來看似美好的日本生活,竟然也有這麼不堪的一面,再也不說去日本生活了。
  相關新聞
新冠疫情下日本少女找不到工作改從事「爸爸活」 月收入竟高達48萬元,結果卻太好賺回不了頭

小確幸啃老──蔓延日本、大馬、台灣、中國的青年「失志」潮 2017/01/03

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的社會》,描述日本年輕世代不婚、晚婚、不買車、不買房、不敢生、社會少子化等內容,事實上,這恐怕是當今亞洲、甚至全球年輕世代共同面臨的現象:貧富差距越拉越大,年輕世代普遍低薪,甚至失去了「奮鬥的目標」。
2022-03-23 09:03:32
阿楨
鄭強稱“二十幾歲年輕人沒資格享受五十多歲人的待遇”,如何看待買車買房難?

太原理工大學鄭強教授2022/11/19在亞洲教育論壇上,評某些年輕人“你有什麼資格說你寒窗四年,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出來就想享受五十多歲人的待遇,還抱怨買不起車是社會對他不公,買不起房是他爹媽窮?”“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我們沒有教我們的國民以平靜的心態欣賞自己的勞動和生活。”
  回應
 觀網評論,今天讓我很意外,我以為會有很多罵鄭強的。
 他們年輕的時候,結婚難嗎,買房難嗎,看病難嗎,養老難嗎?
 你瞭解過八九十年代的人都過的什麼生活嗎?你有過結婚三五年連房子都沒有,夫妻二人各過各的,只能在別人都走後偷偷跑到一間宿舍裡過夫妻生活的日子嗎?你有過一家三代人住十幾平米,全靠一個人的死工資,不敢吃肉、不敢生病,有病只能硬挺著不敢去醫院的日子嗎?今天年輕人是上一代人,甚至上幾代人做夢都不敢夢到的幸福生活。
 主要還是對比之下年輕人的心理失衡,他們沒有那麼高的收入,沒有那麼優渥的工作,天天被老闆挑刺的同時還得大量加班。

日媒:日本Z世代對華好感來自“對等”

日本東洋經濟線上網站2022/11/22,日本18-29歲的“Z世代”對中國的好感度達40%以上,與其他年齡層的人有明顯差異。從Z世代開始掌握選舉關鍵的世界潮流來看,只依靠“反華輿論”和“右派”的岸田外交岌岌可危。

河南鶴壁市科技中等專業學校16歲女生遭霸淩續:校長等多人被處理,涉案學生被開除 2022-11-22
  回應
 由這個就會想到55分流,在這些技校,以前霸淩不知道有多厲害
 55分流就是一個巨大的錯誤,是把更多中等學生逼去垃圾的職業學校,跟最差垃圾學生在一起,慢慢也讓更多中等學生也變成垃圾學生了。
 說句現實的話吧,讓孩子好好學習吧,不好好學習就得跟這些人同學。
 好學校也有霸淩行為,我鄰居的一個豪門初中女生也被霸淩了,有些霸淩不是用暴力打人,而是用語言歧視。
2022-11-23 09:10:08
阿楨
李昂半年前就抱怨博愛座問題 遭小女生嗆:沒道理一定要讓 2023/09/21 中時

作家李昂近日在臉書分享搭台北捷運的不好經驗,她特別點名台北市長蔣萬安應該出面解決北捷博愛座的問題,引發正反兩極評論。有人認為「能出門的老人就不夠老,不然就請司機,否則就不要出門造成人家困擾」。還有人認為「年輕人願讓坐是幸運,不願讓坐也不用抱怨牽拖」
網友挖出,李昂半年前就在節目《單身行不行》分享關於博愛座的不好回憶,她表示台灣南北的人情冷暖差很多,在中南部問路時,因為對方擔心你在巷弄裡迷路,多半會親自帶你到目的地,台北人稍微冷漠一些,但比起其他國家城市還算是比較好,說到此,她想起博愛座的問題,曾遇到有人坐博愛座裝睡不讓座,讓她看了不禁搖頭。
原來李昂已經揪結博愛座的問題已久,而她稍早再度發文,解釋為何要找台北市長蔣萬安,「因為隨著台灣的人口老化,這樣的糾紛只會越來越多。那麼,我們是不是有一個更明確的規範大家都可以遵守?」
  相關新聞
曾是性別平權先鋒!呂秋遠點出李昂最大錯誤 萬人狂讚
  回應
管妳去死!以仇恨團結女權,支持暴力主義,灌輸法西斯納粹主義,女權變成新父權
"博愛座"這個是以道德為名上下交相賊的名詞.不如仿效紐約的公車, 貼上"遇到老弱婦孺,該座位必須讓座".
  相關新聞
作家李昂博愛座爭議,國外怎麼做?
「優先座位」的理念最早出現於北歐,以來傳播至日韓台等,因為亞洲文化相當強調禮貌,並鼓勵年輕人讓座給老年人。1999年4月,阪急曾撤掉「優先席」,然而8年後,不讓座的人變多了,規定因此取消。
https://city.gvm.com.tw/article/106341

法國網站誇日本教讓座,結果小孩一開口:阿姨您坐!2020-10-25
有網友神總結:如果視頻寫著是中國,“灌輸思想”的那套帽子就又要扣下來了。日本的話,自然就可愛、漂亮、整潔了。
  回應
講真,日本還沒有禮讓的傳統/習慣
2023-09-22 07:39:05
阿楨
與陸男友生活費差10倍 台妹曝「兩岸父母」差異:超羨慕 2024/04/19

兩岸大不同!一名台灣女網友分享,她到法國實習薪水超低,爸媽只願每個月贊助300歐元(約台幣1萬0347元)的生活費,而大陸男友是留學生,完全沒工作,父母每個月都給3000歐元,10倍差距讓她驚訝又羨慕,也認為大陸父母似乎比較願意為孩子奉獻,而台灣家長則不太願意為孩子犧牲自己的生活,引起兩岸網友討論。
台灣一名女網友在小紅書上分享,兩岸的爸媽養育孩子的心態似乎很不一樣,她的爸媽都是公務員,在台北有房子,經濟還算不錯,大學期間她到法國實習,因為這份工作的薪水很低,爸媽每個月給她300歐元(約台幣1萬0347元)的生活費補貼,但因法國物價高昂,所以錢總不夠,但不管她怎麼撒嬌,爸媽都不願意多給。
女網友表示,她在法國交了一個大陸男友直接大開眼界,男友是留學生,完全沒工作,男友父母每個月都給他3000歐元(約台幣10萬3470元)的生活費,足足是她的10倍,而她問過許多大陸留學生,很多人都是如此,似乎很多大陸的父母都寧願苦自己,也要給孩子最好的生活。
女網友指出,台灣的家長似乎比較不會為孩子犧牲自己的生活,認為幫孩子出學費到大學畢業就算仁至義盡,如果孩子想買東西或約會,就要自己出去打工賺錢;反觀大陸的家長似乎比較願意為孩子奉獻;當然她相信她的爸媽還是很愛她,且爸媽也不要求她以後要扶養他們。
貼文引起兩岸網友討論,不少台灣網友表示,最有感的是「買房」,聽身邊很多大陸朋友說,結婚買房的時候,爸媽都會贊助頭期款,但在台灣要有爸媽幫出頭期款的,可能屬於天選之人,真的超少見。
另有大陸網友則說,大陸有些家長的觀念較傳統,認為苦了自己,也不能苦了下一代,不過通常也會期待老了以後,孩子會扶養他,但這樣的觀念現在也逐漸改變,只能說有好有壞;而且現在很多年輕的大陸家長的心態已經變成「寧可苦了孩子,也不能苦到自己!」
2024-04-21 01:49:33
阿楨
中時社論》博愛座讓座 修復人心的良善 2024/06/29

近日,包括捷運在內的各種大眾運輸交通工具,連續爆發「博愛座」讓座衝突,甚至還釀成流血事件,引發各界高度關切,於是有知名作家發起「占領博愛座運動」,高喊:「即刻取消博愛座」。但台北捷運公司說,因法令規定無法取消;衛福部表示,將修改《身心障礙權益保護法》,把「博愛座」更名為「優先席」,近期送立法院排審。但是更名能解決博愛座引發的人情澆薄和世代衝突問題嗎?
博愛座始於1980年代的台北公車,而後逐漸擴散適用於各縣市公車及捷運等公共運輸系統。目前法源依據是《身心障礙權益保護法》第53條規定,沒有提供對號座的大眾運輸工具,應設置供身心障礙者及老弱婦孺優先乘坐的博愛座,其比例不低於總座位數15%。
設立博愛座時,台灣高齡人口僅占總人口的5%左右;而在博愛座入法的2013年,高齡人口占全國人口11.5%。然而,這些年來,高齡人口占比急速增加,預估明(2025)年,高齡者就占了20%以上,更別說還有其他的「身心障礙者」以及弱、婦、孺。
另一個關鍵因素是人心的疏離。簡單講,受到政治與科技的影響,世代之間的鴻溝愈來愈深、人與人的距離愈來愈遠,很多人在車上往往是戴著耳機或看手機,坐在位子上的人不會關心旁邊是不是有需要座位的人。再者,有一派人士的觀點認為,大家都是花錢買票上車,憑什麼要讓座給別人?老人的票價還有優待呢!尤其近年來因政治渲染,掀起年金、房價等問題,讓年輕人的相對剝奪感加深,世代衝突的現象隨時引爆。
博愛座讓不讓座,絕不只是單純的座位問題,也不是誰比較辛苦、誰比較累,其核心問題是台灣社會總是時刻處於一種集體的暴戾氛圍中,博愛座讓不讓就成了台灣社會世代衝突的一個縮影。
2024-06-30 02:33:0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