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1-14 06:23:33| 人氣2,274|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如何讀西方正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三句不離莎士比亞且反後現代主義的哈洛.卜倫在《如何讀西方正典》(時報,2002)怎會佳評起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呢?

別對卜倫有偏見,南方朔在導讀不是說:「這些(後現代)學派的若干原創人,學富五車,能從西方文學經典中讀出許多不同的訊息,但到了二、三軍之流的人物,卻出現庸俗的新教條主義,對文學經典極度凌虐。於是,遂有經典捍衛運動之展開……卜倫前著之《西方正典》,無異為捍衛經典之擔綱之作……卜倫在為舊經典辯護之際,其實並未荒廢掉新經典的誕生。」(p.4)

問題是誰是「二、三軍」?啥是「經典」?本台(這可在本台【文學評論】【書評影評】或用關鍵字找)就不認同《如何讀西方正典》下列的作家及書目(契可夫、莫泊桑、普魯斯特除外):

I 短篇故事 Short Stories
屠格涅夫 Ivan Turgenev〈伯津草原〉Bezhin Lea〈來自美麗之地的卡斯晏〉Kanyan from Beautiful Lands
契可夫Anton Chekhov〈吻〉The Kiss〈學生〉The Student〈帶著狗的婦人〉The Lady with the Dog
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塔耶夫人之家〉Madame Tellier’s Establishment
〈霍勒〉The Horla
海明威Ernst Hemingway〈像白象般的山丘〉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先生,願主賜給您們歡欣〉God Rest You Merry, Gentlemen〈吉力馬扎羅山的雪〉The Snows of Kilimanjaro〈鉅變〉A Sea Change
奧康納 Flannery O’Connor〈好人難尋〉A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鄉間好人〉Good Country People〈林中景色〉A View of the Woods
納布可夫 Vladimir Nabokov〈范內姊妹〉The Vane Sister
波赫士 Jorge Luis Borges〈特隆、烏克巴爾、奧比斯.特蒂烏斯〉Tlon, Uqbar, Orbis Tertius
蘭多菲 Tommaso Landolfi〈果戈里之妻〉Gogol’s Wife
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看不見的城市》Invisible City
II 詩 Poetry :
豪斯曼 A.E. Housman〈在我心頭有風如刀割〉Into my Heart an Air that Kills。布雷克 William Blake〈病玫瑰〉The Sick Rose 。藍德Walter Savage Landor〈為七十五歲誕辰而作〉 On His Seventy-fifth Birthday 。丁尼生 Alfred Lord Tennyson〈鷹〉 The Eagle〈尤力西斯〉Ulysses 。羅勃.布朗寧 Robert Browning〈待封騎士羅蘭暗塔行〉Childe Rowland to the Dark Tower Came。惠特曼Walt Whitman《自我之歌》Song of Myself 。狄金蓀 Emily Dickinson第一二六○號詩:因你即將遠去Poem 1260, Because That You Are Going 。愛蜜莉˙布朗蒂 Emily Bronte詩節:屢遭責難,卻總是回歸Stanzas: Often rebuked, yet always back returning 。民間歌謠 Popular Ballads〈派翠克.史班斯爵士〉Sir Patrick Spence〈騷動之墳〉The Unquiet Grave 。佚名 Anonymous〈貝德藍的湯姆〉Tom O’Bedlam 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第一二一首〈寧可卑賤也強過枉擔了卑賤的虛名〉Sonnet 121: ”’Tis better to be vile than vile esteemed”第一二九首〈精神耗損在浪費的羞辱〉Sonnet 129: ”Th’ expense of spirit in a waste of shame”
第一四四首〈我有兩個愛,分別帶來安慰與沮喪〉Sonnet 144: ”Two loves I have, of comfort and despair” 。彌爾頓John Milton《失樂園》Paradise Lost 。沃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彼時,昏睡遮蔽了我的靈智〉A slumber did my spirit seal
(我心雀躍,當我看見) My heart leaps up when I behold 。柯律治 Samuel Taylor Coleridge《耆舟子之歌》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riner 。雪萊Percy Bysshe Shelly《生命凱歌》The Triumph of Life 濟慈John Keats〈無情的美麗女子〉La Belle Dame Sans Merci 。
III 小說,壹 Novels, Part 1
塞凡提斯:《唐吉訶德》 Miguel de Cervantes: Don Quixote
斯丹達爾:《巴馬修道院》Stendhal: The Charterhouse of Parma
珍.奧斯汀:《愛瑪》Jane Austin: Emma
狄更斯:《偉大的期望》Charles Dickens: Great Expectations
杜斯妥也夫斯基:《罪與罰》Fyodor Dostoevsky: Crime and Punishment
亨利.詹姆斯:《仕女圖》Henry James: The Portrait of a Lady
普魯斯特:《追憶逝水年華》Marcel Proust: In Search of Lost Time
湯瑪斯.曼:《魔山》Thomas Mann: The Magic Mountain
IV 戲劇 Plays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William Shakespeare: Hamlet
易卜生:《海達.蓋博樂》Henrik Ibsen: Hedda Gabler
王爾德:《不可兒戲》Oscar Wilde: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V小說,貳 Novels, Part 2
梅爾維爾:《白鯨記》Herman Melville: Moby-Dick
威廉.福克納:《出殯現形記》William Faulkner: As I Lay Dying
瓦斯特:《芳心寂寞小姐》Nathanael West : Miss Lonelyhearts
平仲:《第四十九號拍賣品的叫賣》Thomas Pynchon: The Crying of Lot 49
柯馬克.麥卡錫:《血紅天頂》Cormac McCarthy: Blood Meridian
勞夫.艾力生:《隱形人》Ralph Ellison: Invisible Man
湯妮.摩里生:《所羅門之歌》Toni Morrison: Song of Soloman

誰理你的「文字魅力」說,依書商說法,卜倫是為下列讀者而寫:

在英美文學界,卜倫的大名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博聞強記、著述不輟,談作品不假理論,直接探求其內涵,每有論戰,卜倫無役不與,久而久之,更因他樹大招風,常常成為他人集中火力的對象。卜倫大概會說:「余豈好辯哉,余不得已也。」
對於像卜倫這樣熟讀、精讀作品的讀者,也難怪會對這二十多年來那種拿個博士(其實是「窄士」)、作品沒好好讀過幾部,又急忙拿性別、宰制、顛覆諸般不相干的理論帽子到處亂套的所謂「專家」感到不耐。卜倫從來都不掩飾對這些「學者」的敵意與蔑視,但這麼一位滿腹經綸、歷經百戰的大學者,碰到網路當道、文學式微的年代,心裡也不禁焦急起來,他不怕與人論戰,但怕人不讀書,尤其不讀經典作品,所以他才寫了這本原名為「如何讀、怎麼讀」的導讀手冊。
他心裡的目標讀者,當然就是消費社會當道的一群:從小浸在電視裡,接著又沈迷電腦、電玩,聲光世界何其刺激,幹嘛讀那些緩慢、迂迴的文學作品呢?為了回應這個問題,卜倫分成短篇故事、詩歌、小說、戲劇分類講述。他面對文學的中心理念是:要讀就要讀最好的一流作品,而卜倫就是要說明這些作品妙在哪裡,針對新世紀的讀者,說明為何要讀這些作品、又要如何讀才能得其精髓。這本書沒有《西方正典》的龐然博雜,其輕薄短小的體積正說明了卜倫處心積慮要與現代讀者溝通的企圖。

吸引「從小浸在電視裡,接著又沈迷電腦、電玩」的讀者?簡直是椽電求(書)蟲。

台長: 阿楨
人氣(2,274)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思想文化 |
此分類下一篇:《嗜書癮君子》
此分類上一篇:《寬容》

必讀?
十大人物推薦 必讀100本書

‧天下 2007/09/24李遠哲、曾志朗、黃春明、南方朔、蔣勳、 蔡明介、杜書伍、何薇玲、黃達夫與殷允芃等十位各擅勝場的人物, 分別提出十本適合推薦給大學生閱讀的書單,邀請所有的大學生,成為新一代的閱讀世代。【文/馬岳琳;攝影/劉國泰】

高中二年級的陳瑞仁,和同班同學詹宏志決定籌組讀書會,從台中一中圖書館裡借來厚厚一疊書放在講台上,轉身面對黑板寫下大大的一行字:「How to be a leader?」
國小一年級的張大春,爸爸每天給他講一回《水滸》,如果哪天表現特別乖巧,最令小男孩樂不可支的獎賞,就是父親願意花時間多講一回《水滸》。
國中一年級的陳文茜,偷看了一本《Play Boy》,從此以後小女生知道,如果將這一生最大的目標放在美貌、身材與討男人喜歡上,那人生將會充滿了絕望,所以她決定走另一條路。
大學時期的林懷民,最愛看《文學季刊》、《現代文學》裡陳映真的小說,經常邊看邊掉淚;一直到長大、一直到編了舞作「陳映真.風景」,重看他的小說,還是要哭泣。
當上台北市文化局長的龍應台,床頭櫃一直擺著一本《蘇東坡傳》,官場生涯裡就算遇上天大的挫折,只要翻翻《蘇東坡傳》,再看一遍曠世才子是如何在被流放迫害中豁達自處,就能安穩入睡。
這是上一個閱讀世代的縮影,但如今讓人們殷殷尋找的,是下一個閱讀世代。
五成大一學生不愛看書
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在《越讀者》一書中指出,現今中文每年就有將近二十萬種新書(含簡繁體字),再加上無數方便可得的外文書籍,使大家存在於人類有史以來最豐饒的閱讀環境中。
然而,根據行政院國科會去年公布的一項研究調查顯示,許多大學生不愛看書,高達五成七的大一男生及四成八的大一女生,每天念書的時間只有一小時左右。
交通大學校長吳重雨指出,曾有位教授在課堂上問博士班學生,到現在為止讀過幾本小說,結果竟有一位博士生,至今從未讀過任何一本。
「升學過程中,學生被教育成只讀教課書,沒有培養讀其他書籍的興趣,」吳重雨擔憂這一代大學生的休閒只是上網玩遊戲,少了閱讀的好習慣。「尤其交大專注於理工領域,培養許多科技人才,但學生還是需要大量閱讀其他書籍,才能增加人生的廣度,」吳重雨說。
可以想見,這是一個閱讀的時代,但卻未必是一個閱讀的世代。
人們習慣將年輕一代不閱讀的責任,怪罪於網路,指學生們愛把時間花在網路上聊天、打BBS、玩線上遊戲。
但郝明義卻不這麼認為。在他看來,電話、電視也都曾扮演了「讓人們遠離閱讀」的角色。
而事實上,「閱讀愈是方便的時候,我們愈是不想閱讀。人性如此,從來如此,和網路無關,」郝明義說。
「所以,我們更要鼓勵年輕人多閱讀!讀不讀紙本不重要,我兒子就在網上看完整本《哈利波特》,」在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任教的洪蘭,多年來以科學的論據 到處推廣閱讀的好處。她指出,閱讀有助大腦活化、神經連結,大腦會因外界需求而不斷改變,而人類在閱讀時,神經活化得最厲害,甚至超過運動,更遑論看電 視、聊天、玩電動等活動。
有句話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洪蘭強調,人類大腦就是要靠閱讀時的刺激,而不斷地成長與發展,進而使個人變得更有想像力與創造力,「這就像一種追蹤知識的過程,最後形成智慧。」
閱讀讓人透過文字掌握知識,閱讀力就是競爭力,早已是世界各國毋須張揚的實質競賽。
從小培養兒童的閱讀習慣,更是全球不敢掉以輕心的扎根大業。然而,進入了大學、有了自主的能力,年輕人卻寧願選擇背離閱讀?
尋找新一代的閱讀世代
「同學間的確閱讀風氣不盛,大家連一本白先勇的《台北人》讀了一學期都還沒讀完!」小宇是某國立大學管科系學生,他不好意思地承認,曾經夭折的讀書會活動。
還好,閱讀永遠不嫌晚。
趁著九月開學季,《天下雜誌》特別與交通大學合作,邀請李遠哲、曾志朗、黃春明、南方朔、蔣勳、黃達夫、蔡明介、何薇玲、杜書伍與殷允芃等十位各擅勝場的人物,分別提出十本適合推薦給大學生閱讀的書單,希望以這百本書單,邀請所有的大學生,成為新一代的閱讀世代。
2007-11-14 08:41:10
塵俠
上面的貼文可以回應台長前貼<越讀,越聰明?>
應該是不錯的答案~

那你為何還主張&quot閱讀瀏覽器&quot正面功能

拜託~電視(新聞)的價值怎比得上
有黃金屋又找得到顏如玉的書呢...
2007-11-14 10:19:45
安妮
一個不帶敵意的單純疑問:有關於台長針對"如何讀西方正典"所列的"不認同著作",請問:台長在決定不認同它們之前,每本著作都已都讀過嗎?(至少略讀)
2011-04-13 11:05:06
版主回應
書中作者之著作
有些多讀了
有些沒讀過

但文學非論文
無需盡讀
也知合不合自己口味
2011-04-13 12:22:07
阿楨
莎翁黑暗面…逃稅、剝削弱勢 2013-04-01 中國時報

 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在文壇的地位無庸置疑,但一項研究發現,莎翁曾非法囤積糧食再高價賣出,牟取暴利;並曾因逃稅而面臨牢獄之災,顯現他不為人知的黑暗面。
 在英國阿伯里斯特維斯大學研究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亞契女士表示,莎翁除了是世界知名的偉大劇作家,也是英格蘭沃里克郡的大地主,更是個冷酷無情的商人。他竭盡所能地逃稅、不惜犧牲別人以獲取最大利潤,而且剝削弱勢,同時他還創作劇本描寫弱勢者的悲慘處境,來娛樂他們。
 她說,莎翁雖然是劇作家,但當時作品沒有版權,不知道這些作品日後可以帶來收益,他可能認為自己必須養育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夭折),於是逃稅、囤積居奇。
 亞契女士和研究團隊認為,莎翁在一六○七年糧食暴動高峰期,寫出悲劇《科利奧蘭納斯》(Coriolanus),為飢餓的窮人發聲,其實可能反映他的罪惡感,當時他自己就在囤積穀物。
 學者檢視法庭文件和稅務資料發現,莎翁在十五年期間非法囤積糧食,再高價賣給鄰居和當地的零售商,因此一再被告上法庭和遭罰款,涉嫌逃稅也讓他有吃牢飯之虞。在歐洲鬧飢荒時,莎翁是有錢的地主,此一生活經驗,可能反映在其最著名悲劇之一《李爾王》中。
2013-04-01 13:20:3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