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24戰轟機(請點文末網址有多圖)
蘇-24是蘇聯蘇霍伊設計局于60年代開始設計的全天候低空超音速雙座前線轟炸機,北約代號“擊劍手”(FENCER),用于替換蘇-17/20/22系列戰術轟炸機,執行全天候前線戰術轟炸任務。1974年試飛,1983年服役,目前約有900架在俄羅斯空軍服役。
蘇-24的研制是在地對空導彈飛速發展的背景下開始的,研究人員必須使蘇-24能夠在日見致命的防空火力下生存下來。蘇-24是第一種裝備了以計算機轟炸瞄准系統和地形規避系統爲核心的火力控制系統的蘇聯飛機,標志著蘇聯飛機的火控和電子技術水平上了一個臺階。
蘇-24有針對美國F-111戰鬥轟炸機的味道。由于航空技術的發展,當時的科研人員認爲能夠研制出空戰和轟炸能力同樣優秀的戰鬥轟炸機,事實證明這不太切合實際。最後結果是,F-111和蘇-24一樣,戰術轟炸能力一流,但代價是機體笨重、機動性下降,已經無法實現“戰鬥與轟炸兼顧”的初衷了。直到F-15E和蘇-30MK等這些第三代戰鬥機的攻擊型的出現,才實現了上述夢想。
爲了在防空火力中生存下來,當時的前線戰術轟炸機都趨向于采用以下措施:一是高速低空突防,通常爲一倍音速;二是采用地形規避技術,就是利用地形起伏躲過地 面雷達;三是加強電子幹擾;四是直到目前還是最有效的一招:采用精確制導的遠射程導彈或炸彈(這裏的遠程是相對前線戰術用途而言,是指射程要遠過對方的高射炮和導彈)。
最讓現在的愛好者詫異的是,蘇聯科研人員研制蘇-24時,最早的設計比我們現在見到的要更加高精尖。蘇-24最早的原型是一種具有短距起降能力(VTOL Vertical Take Off and Landing)的三角翼飛機(左圖),有單獨的升力發動機。
實際上,這一怪異的研制過程是在蘇聯軍用航空工業怪異的環境中産生的。蘇霍伊設計局最初在2個方向上開展空軍的戰鬥轟炸機計劃:包括在蘇-7B上面的改進型S-22I(後來的S-32),並且發展成了戰鬥轟炸機蘇-17。另一個方向是發展全新的戰鬥轟炸機。在新戰鬥轟炸機的最初的設計中,S-6原型機使用了後掠翼的設計方案,在蘇-15的基礎上采用40度後掠角三角翼和類似米格-25的進氣道。發動機是使用7200千克推力的P-21F-300,爲了加強起飛性能還計劃使用火箭助推器。飛機采用的縱列駕駛艙布局。
隨後蘇聯大幅度削減軍費,研制資金很緊。因此蘇霍伊設計局用偷梁換柱的詭計來獲得經費:S-6的編號改成了似乎是一種新型截擊機的T-58M。于是經費到手了,搞的是截擊機,但技術可用到戰鬥轟炸機上。接著蘇聯T-58VD垂直起降原型機試驗成功,空軍轉而要求停止S-6(T-58M)的項目,轉爲研究一種短距起降的新戰轟,設計編號爲T-6,這就是上面所提到的三角翼垂直起 降樣機T-6。工作從1965開始,沿用了T-58VD的升力發動機結構,在飛機重心位置上安裝了兩臺升力發動機。1967年夏天,T-6-1(第一架原 型機)出廠。T-6-1爲三角翼布局,機身中部的隔艙內安裝4臺RD-36-35升力發動機。主發動機最初采用加力推力76.44千牛R-27-300,後在1968年被更強大的AL-21發 動機替代。駕駛艙是使用了于F-111相同的並列布局,機翼和平尾仍然是使用蘇-15的産品。機上有6個挂點:2個機身和4個機翼挂點。起飛重量達到 26100千克。1967年7月2日該機完成首飛。在試飛中的主要問題是在起飛時穩定性不足,于是在翼尖安裝了巨大的垂直安定板。
後來經試飛發現,VTOL的設計可操縱性太差,隨之被放棄。接著已經在米格-23和蘇-17系列上驗證過的變後略翼設計被引入了蘇-24設計中,用于解決低空高速、短距起降等難題。這就是蘇-24A型,即基型。A型還使用了可調節的進氣口,以適應高空兩倍音速飛行和低空超音速飛行的不同需要。後來由于戰術運用上不需要長時間高空高速飛行,加上要節省重量,這一可變進氣口在M型上被放棄了。
蘇- 24最終大量生産的型號機體空間大,機身寬而修長,並排座駕駛艙可以容納兩人。采用了變後略翼設計,後掠角可在16、35、45、69度這四個角度間調 節。水平尾翼爲全動尾翼,當兩個平尾同步上下偏轉時,起升降舵作用;當一個向上、一個向下差動偏轉時,起副翼作用。作爲前線轟炸機,蘇-24能在泥土跑道 上起降。
該機采用懸臂式上單翼,變後掠翼的形狀與米格-23的相似。機翼從翼根開始有下反角,機翼包括三角形的固定翼盒與 活動翼段,活動翼的轉軸點比蘇-17/-20和“逆火”轟炸機的更靠近機身。外翼段爲全金屬結構,可掠動三個角度:16°、45°、68°。機翼有全翼展 前緣縫翼及分兩段的後緣雙縫襟翼,襟翼的外側是後退式副翼。襟翼前面是差動擾流板,低速時可控制橫滾,著陸時可作升力阻尼板。全動式平尾,兩塊平尾差動和 對稱活動可起副翼和升降舵的作用。當機翼後掠角變大時,飛機橫滾靠差動平尾來控制;當機翼後掠角變小時,位于後緣襟翼前面的擾流板(也是減速板)與差動平尾一起控制飛機橫滾。垂尾是蘇霍伊設計局的典型形式,後掠角大,垂尾離地高度達5.50米,重尾邊緣裝有各種天線,底部與減速傘艙相連。
機身爲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外形細長幹淨,用了一定數量的鈦合金。機身兩側的進氣道截面積較小,進氣口處有向前延伸的附面層隔板和激波板。另外,進氣道斜板 可調節,進氣口處有輔助進氣門,低速飛行時打開。中機身下兩側有減速板。後機身的側下方有一對腹鰭,用于保證航向穩定性。可收放前三點式起落架,起落架均 裝雙輪。前起落架向後收入機身,前輪有擋泥板,主起落架與米格-23類似,是新穎的八字形起落架,向前向內收起。起落架上有一個關節,收起時機輪能傾斜貼 放在體積較小的起落架艙內。主起落架采用連杆式減震器,低壓輪胎,能在一般的機場起落。
裝兩臺P-29-300雙轉子加力渦噴發動機,11級壓氣機,2級渦輪,最大不加力推力81.34千牛(8300公斤),最大加力推力122.5千牛(12500公斤)。全加力耗油率 0.204千克/牛頓‧小時(2公斤/公斤‧小時),額定狀態耗油率0.085千克/牛頓‧小時(0.83公斤/公斤‧小時)。內部油箱裝在發動機之前, 內部燃油量約9000千克。帶可伸縮的錐套軟管系統,除可正常空中加油外,還可用作夥伴加油機。機身及翼套下挂架可帶4個1250升副油箱。
並列雙座,兩名飛行員均獲得良好的前方視界。座艙寬1.65米,裝K-36彈射座椅。艙蓋從中間一分爲二,均向後開啓。彈射前先抛蓋。機頭有大型雷達,前機 身下方有激光測距/目標標識器。發動機進氣道兩側及垂尾上有雷達告警接收機,中機身上方有導彈告警接收機。中機身及垂尾前緣下部還有熱交換器的沖壓進氣 口。該機還裝有反輻射主動壓制設備。前機身下右側裝一門23毫米GSH-6-23M 6管機炮,使用爆破、穿甲彈丸。另一側裝攝像設備。共有9個武器挂點:機身下5個,內翼翼套下2個,外翼下2個,采用複式挂架。總載彈量8000千克,可 挂各種普通炸彈(從100~1000千克級)、凝固汽油彈、穿甲彈、高爆炸彈和子母彈等,也可帶核武器。可攜帶的空-地導彈有AS-7、AS-9、AS- 10、AS-11、AS-12、AS-13、AS-14、AS-17,還可帶AA-8空-空導彈和23毫米機炮炮艙。
蘇-24整個的導航觀瞄系統被稱爲PNS-24,PNS-24可實現一下功能:地形跟蹤、武器制導、目標搜索鎖定和指示、水平或上升式投彈、雷達告警和反雷達 導彈壓制、自動或半自動降落自動駕駛。M型則裝備了改進的PNS-M型導航觀瞄系統,主要改進增加了一臺激光、電視目標指示系統,用于控制制導導彈。
1974初北約確認了這種類似于F-111的戰鬥轟炸機,並認爲其編號爲蘇-19。實際上蘇-19是蘇霍伊設計局的另一個項目,後被取消。蘇-24進入現役則是幾年後的事。在制造期間裏蘇-24的設計不斷變化。甚至第一批次的飛機都和基型有細微變化。第一批次的蘇-24阻力傘艙加大,減速傘艙居中,後機身兩發動機之間的蒙皮內陷,並改進了電子設備。
第2-4批次的蘇-24僅少量生産,主要用于軍隊驗收試飛。第4-15批次的蘇-24是第一種正式服役型號,1976年開始服役,機頭有三根天線,前機身下兩根。
第15-27批次的蘇-24于1981年出現,更換了許多設備,機頭加裝多種探測裝置,代替了以前簡單的空速管。以往批次上的三叉狀的機頭天線在第27批次後停止使用,在兩側翼根及尾翼的兩側有三角形的整流罩。
資料表明蘇-24首先部署在蘇聯西部、波羅的海和烏克蘭一帶。從這些基地出發,蘇-24能覆蓋西德、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並且能威脅北約組織的軍事要點。隨後蘇軍的蘇-24被進一步部署到東德、波蘭北部和匈牙利南部。
爲了進一步完善飛機性能,蘇霍伊研制了T-6M,即蘇-24M(右圖)。T-6M裝備了先進的PNS-24M瞄 准/駕駛系統。爲了安裝新的設備,機頭部分加長了750毫米。在風擋前方中央加裝可伸縮的受油探管。垂尾下部弦長增大,使前緣更彎曲。垂尾前緣增裝了一個 新天線。機翼的外翼翼刀加大,翼套下的挂架延長,可挂帶幾乎所有的蘇聯標准戰術空地導彈和火箭巢。前起落架艙之後安裝了一泡形艙,內有激光照射/測距儀。 機頭有一根較長的空速管。M型在1977年7月24日首飛,1978年開始進入量産,1983年投入使用。
簡述蘇-24的機體特點。該機最大特色是采用懸臂式變後掠上單翼,與米格-23的相似,有下反角。外翼段爲全金屬結構,可掠動三個角度:16°、45°、 68°。采用全翼展前緣縫翼,及分兩段的後緣雙縫襟翼,襟翼外側是後退式副翼。裝有差動擾流板,低速時可控制橫滾,著陸時可作升力阻尼板。全動式平尾可差 動和對稱活動,可起副翼和升降舵的作用。機翼後掠角變大時,橫滾靠差動平尾來控制;後掠角變小時,位于後緣襟翼前面的擾流板(也是減速板)與差動平尾一起 控制飛機橫滾。垂尾離地高度達5.50米,重尾邊緣裝有各種天線,底部與減速傘艙相連。機身爲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用了一定數量的鈦合金。進氣口處有附面 層隔板和激波板,裝有可調節斜板,有輔助進氣門。減速板在中機身下兩側。後機身裝一對腹鰭。起落架是可收放前三點式,均裝雙輪。前起落架向後收入機身,前 輪有擋泥板,主起落架與米格-23類似,是新穎的八字形起落架,向前向內收起,不會占用翼下空間。低壓輪胎主起落架裝連杆式減震器,適合在前線機場起落。
蘇-24基型最終選裝兩臺P-29-300雙轉子加力渦噴發動機。該發動機有11級壓氣機,2級渦輪,最大不加力推力81.34千牛(8300千克),最 大加力推力122.5千牛(12500千克)。全加力耗油率0.204千克/牛頓?小時,額定狀態耗油率0.085千克/牛頓?小時。發動機前裝機內油 箱,燃油量約9000千克。裝有空中加油管。由于裝有伸縮錐套軟管加油系統,可用作夥伴加油機。機身及翼套下挂架可帶4個1250升副油箱
蘇-24機型裝有機首大型火控雷達和激光測距/目標標識器。雷達告警接收機分布在發動機進氣道兩側及垂尾,中機身上方有導彈告警接收機。機身還有熱交換器的沖壓進氣口。該機還裝有反輻射對抗設備。
目前在役的蘇-24主要是蘇-24M型,我們一般談到的蘇-24,實際上也就是指M型。蘇-24M載油量大,航程遠,動力裝置爲兩臺著名的留裏卡(Lyulka)設計局研制的AL-21F-3A渦輪噴氣發動機,有加力,單臺推力24,690lb。武器裝備有一門GSh-6-23 23mm六管機炮,九個外挂點,能挂載8000千克彈藥。兩個主翼可以各挂一個3000升外挂副油箱,機身下還可以挂一個2000升副油箱。M型還具有空中加油能力。在空地導彈方面,基型可以使用Kh-23或Kh-23M(北約代號AS-7“小母牛”)雷達指令制導導彈,射程5千米,能攜帶四枚;Kh-28(AS-9“狹海峽”)和Kh-58反雷達導彈,射程90千米,能攜帶兩枚。自衛武器爲兩枚R-60(AA-8“蚜蟲”)紅外近距空空導彈,射程3千米。M型除上述武器,還可以攜帶Kh-25L(AS-10“克倫邦”)激光制導炸彈,射程20千米,能攜帶四枚;Kh-29LT(AS-14“小錨”)激光/電視制導導彈,射程10千米,攜帶三枚;Kh-31P(AS-17“氪”)反雷達導彈,射程180千米,能攜帶兩枚;Kh-59(AS-13“大螺栓”)電視指令制導導彈,射程90千米,能攜帶兩枚。另可使用KAB-50OKR電視制導炸彈、KAB-1500L激光制導炸彈,以及各種火箭彈。
此外蘇-24各型號還可以攜帶特殊的СППУ(SPPU)-6機炮吊艙。該吊艙結構新穎,性能優異,稱爲“靈活機炮吊艙”(Flexible Gun Pod)。與美、英、法國等各型吊艙有很大差異。吊艙內部裝有機炮遙控驅動系統,使機炮能夠俯仰和左右活動,類似活動炮塔,從而可射擊不在飛行軸線上的目標。尤其是對地攻擊時不必實施俯沖機動,有利于實施低空、高速、水平突防攻擊。СППУ-6的機炮射擊範圍爲±45°(方位)/0~-30°(高低)。吊艙尾部加裝4片固定式穩定尾翼,以獲得更好的空氣動力性能。內裝1門23mm口徑6管ГШ-6-23(GSh-6-23)機炮,備彈量爲500發。
1978年以蘇-24M爲基礎的戰術偵察機蘇-24MP研制成功,主要是用于前線戰術偵察,機頭下有一小整流罩,機上加裝電子偵察設備。其偵察系統能自動或手動執行指定工作。MP型保留攜帶空對地導彈的能力,其中65架由M型改進。由于加裝了外挂物,速度有所下降。
1976年出現了蘇-24МП,它是在蘇-24MP基礎上改進的偵察/電子戰型。機頭與蘇-24MP又有不同,1979年12月首飛。機腹挂架攜帶一個長6米的圓形吊艙,也可換挂長4米 的吊艙。該吊艙側面扁平,估計內裝有側視雷達。右外側挂架帶小型設備吊艙。保留了空中加油及攜帶空地導彈的能力。機頭罩縮短,在每側發動機進氣道的前段下方有“曲棍球棒”天線。1985年開始裝備波羅的海艦隊,取代了圖-16。
蘇-24MK是蘇-24M的出口型,在80年代末出口伊朗、伊拉克、利比亞和敘利亞。MK型性能有所降低。截止1992年,蘇-24的總數爲900多架。俄羅斯空軍將逐步用蘇-34取代蘇-24戰鬥轟炸機。
2003年7月,現負責蘇-24改進的俄羅斯新西伯利亞航空制造協會宣布,將于2004年向阿爾及利亞交付最後9架經過現代化改造的蘇-24M。2000年,俄羅斯國防部與阿爾及利亞簽署了一份合同,同意出售22架蘇-24M轟炸機給阿爾及利亞。不過,合同的金額並沒有透露。
目前蘇-24最新的改型爲蘇-24M2,換裝蘇-27IB的導航攻擊與火控系統,增加使用多種精確制導空地導彈和R-73格鬥導彈的能力。2007年初,兩架蘇-24M2已經交付使用。俄軍計劃將24架蘇-24M升級到M2標准。
2004年8月,據俄羅斯《紅星報》消息,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伊萬諾夫星期表示,俄羅斯將爲蘇-24轟炸機裝備高精度武器瞄准系統,以及發射後不管精確制導武 器。據悉,俄羅斯國防部是在剛剛舉行的“邊界-2004”集體安全快速反應部隊演習後做出的上述決定。伊萬諾夫在俄政府工作會議上指出,在此次演習過程 中,俄空軍蘇-24戰機就使用了高精度的武器瞄准系統。俄羅斯國防部長指出,俄將爲空軍改進和購買蘇-24前線轟炸機,這種飛機非常適合俄軍在山區進行作 戰,尤其是消滅在車臣山區的武裝分子營地。同時謝萬諾夫指出,他本人親自觀摩了演習的全過程。他表示,此次在吉爾吉斯斯坦舉行的軍事演習是最大規模的,演習中有1000名軍人和500套軍事裝備參加,其中俄羅斯方面就派出了包括蘇-24轟炸機、蘇-25強擊機、蘇-27殲擊機、卡-50直升機等30多架戰機參演。
2007年8月,俄羅斯媒體援引來自莫斯科-2007國際航空航天展會的消息報道稱,今後幾年,俄羅斯將按照蘇-24M2的標准對現有的全部蘇-24轟炸機進行改造升級。蘇-24M2裝備有最新型航空無線電電子設備,能夠使用爲蘇-34型轟炸機研制的全套火控系統。蘇-24M2由蘇-24M改進而來,其不同之處在于蘇-24M2的導航系統精確性有所提高,包括計算機系統和導航系統在內的機載核心系統得到全面更新。俄羅斯空軍在換裝蘇-34型轟炸機之前的10~15 年間,仍將裝備蘇-24M2轟炸機。
2007年10月,俄羅斯空軍總司令助理亞曆山大‧德羅貝舍夫斯基上校于10月6日對外宣 布,2007年11月俄羅斯空軍前線轟炸航空兵的一個團將裝備改進升級的蘇-24前線轟炸機。俄羅斯空軍總司令助理亞曆山大‧德羅貝舍夫斯基指出,遠東空 防集團軍的戰鬥機群正按計劃進行現代化改造。其現代化改造過程是從殲擊航空兵,並首先是從蘇-27CM開始的。現在已開始對前線轟炸機進行現代化改造。首批改進升級的蘇-24前線轟炸機將于11月從新西伯利亞運抵遠東航空兵團。航空兵團指揮機構已經完成了組 織運輸這批飛機的所有必要工作。前線轟炸機蘇-24由蘇霍伊試驗設計局在上個世紀60年代初研制,並于1974年裝備前蘇聯空軍。其用途是在任何氣象條件下晝夜實施導彈和炸彈攻擊。蘇-24的機組成員由兩人組成。
2007年10月,俄羅斯空軍信息保障部總指揮助理阿列克謝‧德羅貝曬夫斯基上校宣布:第一批6架改進型轟炸機蘇-24將在11月底送往俄羅斯空軍遠東軍團武器庫。德羅貝曬夫斯基說:”在2007年11月底第一批6架改進 型轟炸機蘇-24將從新西伯利亞航空工廠送到遠東軍團。”近期,遠東軍團的首批6架蘇-24已運往航空工廠進行改進。針對改進飛機的飛行員培訓將在裏別維茨軍用飛行培訓中心進行。每年遠東地區空軍和防空部隊大約30%的飛行員在裏別維茨培訓中心培訓。
2007年12月,首批改進升級的蘇-24M2轟炸機抵達俄遠東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這是俄羅斯作戰航空兵換裝計劃框架內改進型轟炸機首次裝備遠東。與改進前相比,改進型的設備更加完善。蘇-24M2是俄羅斯空軍在編飛機蘇-24的改進型。蘇-24M2配備了最新型雷達設備,可使用爲蘇-34研制的整套制導武器系統,與蘇-24M的區別在于提高了導航系統的准確性。俄羅斯空軍現裝備的所有蘇-24轟炸機均將改造升級爲蘇-24M2,在換裝蘇-34型之前將裝備俄空軍10~15年。
2008年2月,第二批4架改進升級後的蘇-24前線轟炸機于2月26日飛抵位于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的遠東空防集團軍的軍用機場。此前,第一批經現代化改造的蘇-24前線轟炸機已由新西伯利亞航空廠提供給遠東空防集團軍航空兵團,飛行員已經駕駛該型飛機完成了飛行。此外,來自新西伯利亞航空廠的代表將常駐部隊駐地對改進升級後的蘇-24前線轟炸機進行跟蹤監視,同時准備根據第一要求對轟炸機的技術運用給予幫助,並提供專業技術咨詢。改進升級後的蘇-24前線轟炸機每周按計劃飛行2-3次。
技術數據
外形尺寸
翼展(後掠角16°) 17.63米
(後掠角69°) 10.36米
機翼面積(後掠角16°) 55.16米2
(後掠角69°) 51.0米2
機長(包括空速管) 24.53米
機高 4.97米
主輪距 3.70米
機翼最小後掠角 16°
機翼最大後掠角 69°
重量及載荷
空重 19000千克
正常起飛重量 360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39700千克
最大外挂載荷 8000千克
性能數據
最大速度(高度11000米) M2.18
(海平面) M1.15
實用升限 17500米
爬升時間(從松開刹車至12000米) 1分30秒
海平面爬升率 180米/秒
起飛滑跑距離 1300米
著陸滑跑距離 950米
作戰半徑
(低-低-低) 500千米
(低-低-高,帶2500千克武器) 950千米
(高-低-高,帶3000千克武器及兩個副油箱) 1050千米
限制過載 +6.5g
http://www.airforceworld.com/attacker/su24.htm
另參本館:飛豹能突襲日本艦隊? 飛豹戰力之爭 殲轟-7飛豹FBC-1 SU-34 SU-243戰轟機 F-111戰轟機 英德意“狂風”戰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