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在《歌德對話錄》說:
德國人真是些奇怪的傢伙!他們在每件事物中尋求並且塞進他們深奧的思想和觀念,因而把思想搞得不必要地繁重…人們還來問我在《浮世德》裡要體現的是什麽觀念,彷彿以為我自己懂得這是什麽而且說得出來!從天上下來,通過世界,下到地獄,這當然不是空的,但這不是什麽觀念,而是動作情節的過程。此外,惡魔賭輸了,而一個一直在艱苦迷途中掙扎、向較完善境界前進的人終於得到了解救…但這不是什麽觀念,不是全部戲劇乃至每一幕都是以這種觀念為依据。…總之,作為詩人,我並不是企圖要體現某種抽象的東西。我把一些印象接受到內心裡,而這些是感性的、生動的、可喜愛的、豐富多彩的…我所要做的事不過是用藝術把這些觀照和印象融會貫通,加以潤色,然後用生動的描繪把它們提供聽眾或觀眾,使他們接受的印象和我自己原先所接受的相同。如果我作為詩人,還想表現什麽觀念,我就用短詩來表現,因為在中較易顯出明磪的整體性和統觀全局。(p.147)
那就奇了!為何世人多從觀念來了解《浮世德》。而且明明是西洋的長詩如《奧德賽》《神曲》《浮世德》等更易表達事件、歷史(史詩)和情節、觀念(詩劇),反倒是中國的短詩如《詩經》唐詩宋詞元曲等更易表達詩之本質一一意象,反之西洋的短詩也大多是古典的華麗詩句、浪漫的感情宣洩、寫實的景物描述、或晦澀的象徵等。
旣然你無法欣賞《浮士德》的藝術特點:
①詩劇以幻想爲主,將寫實與幻想結合。天上地下、現實古代、人類魔鬼,作者用幻想的情景和真實的生活,交織出一幅瑰麗奇異的藝術圖畫,使《浮士德》成爲既是資産階級的激越頌歌,同時又是德國現實生活的深刻概括。
②在人物塑造上,最突出的是用辯證法塑造主要人物形象。浮士德靈與肉的對立統一,梅非斯特作惡造善的對立統一,推動了整個劇情的發展,也展示了他們各自的性格特征。作品還用矛盾對比的手法刻畫人物群像。天帝與魔鬼是理性與情欲的對比:浮士德與梅非斯特是人類與魔鬼的對比:浮士德與瑪加蕾特是知識者 與自然人的對比。比較的手法使各自的性格特徵更爲鮮明。
③作品形式多樣化。詩劇開頭用自由韻體,寫瑪加蕾特用民歌體,海倫部分則用古希臘悲劇的詩體,幾乎當時歐洲的各種詩體都在作品中出現。敘事、抒情、議論揉爲一體,使作品豐富多彩,斑斕多姿.另外,詩劇大量運用了象徵,批判教會則常作暗喻。但大量的幻想場面和人物的出現及象征手法的運用,使讀者有撲所迷離之感。尤其是詩劇第二部抽象議論較多,使作品某些地方遊離于主題,顯得鬆散。
那就來探索《浮士德》的觀念吧:
《浮士德》的主人公浮士德是一種積極進取精神的代表,是一個自強不息、執著探索者的形象。爲了人生的真義,爲了體察那短暫的、至善至美的一瞬,他不怕以鮮血和靈魂做低押;他在探求人生意義、探索理想社會的過程中,表現出一種生無所息、堅韌頑強、非凡毅力和品格。他經受了各種誘惑和考驗;同梅非斯特打賭,激起他重新探索的信念;熱戀的悲劇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從政的悲劇使他逃離避現實;古典理想的幻滅,使他重新回到現實中尋找實現理想的途徑。他永不滿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無論是在人間或在天上,沒一樣可滿足他的心腸”,始終向上向善。這些便構成性格上最鮮明的特征。這正是歐洲資産階級上升時期,一些渴望擺脫蒙昧、獲取真知而勇往直前的知識分子的寫照。
浮士德又是普通人類的代表,具有人身上鮮明的兩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驅使,常常沈迷于名利、地位、權勢、女人和美等現實欲求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個人欲求和現實所迷惑,而是一次又一次勇敢的超越了自我,不斷走向新生活。他一方面想節欲精 進,追求真理創造事業,一方面又迷戀著纏綿悱惻的兒女私情;他一方面是清醒的、理想社會的追求這,一方面又是盲目的、腐朽王權的支持者。浮士德身上的這種 “靈”與“肉”的矛盾,“善”與“惡”的鬥爭,體現了歌德身上唯物主義辯證法思想,也展示了人類自身的複雜性和真實性,同時也反映了人類探求真理的艱巨性。
浮士德的形象意義,在于向人們指出一條精神淨化的道路,指出人生意義和人們應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們引向爲崇高的理想而奮鬥不息的偉大道路。
浮士德和梅非斯特的辨證關系
梅非斯特在詩劇《浮士德》中是作爲浮士德的對立面出現的。他主觀作惡,客觀作善,是對浮士德形象的補充。他對于浮士德探索人生的過程,客觀上起著推動作用:他把浮士德引入塵世,主要目的是要誘惑浮士德墮落,實際上卻幫助他擺脫了陰暗的書齋,投身社會實踐;他多次誘惑浮士德作惡,客觀上卻使浮士德從錯誤和挫折中猛醒,向更高的境界邁進;他忠實的完成了上帝賦予他的使命:鞭策人們精神中的懈怠和貪圖安逸的惰性,激發人們更加努力。總之,梅非斯特和浮士德是對立統一關系,浮士德滿足之日就是身亡之時。他們打賭訂約一方面表明梅非斯特對他的幫助爲了占有他,有得必有失,得失之間是辨證關系。同時,他們的打賭,特別是浮士德之死,說明對真理的追求不應該有止境,滿足必然停止,停止就意味著死亡。矛盾永遠存在,矛盾解決之日就是事物死亡、消滅之時。所以進取不能滿足。天帝最後接浮士德上天,既說明善一定戰勝惡,也說明惡可以反過來推動善。正是在梅非斯特的推動下,才造成浮士德不斷追求。所以梅非斯特和浮士德體現了善惡相反相成的關系。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311114.html?fr=qr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