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各地換屆選舉特點 北京年輕副市長引起轟動
2003年01月23日11:31 南方週末
本報駐京記者鄧科林 楚方
突破“心理極限”的青年市長
1月21日晚,當本報記者致電知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試圖瞭解被外界稱為其高徒的陸昊的一些情況時,厲以寧只說了一句話,“不談,不談,哪有時間談這些?”
就在2天前,“年僅”35歲的陸昊當選為北京市副市長,引起轟動。雖然近年來人們漸漸習慣於40歲出頭的官員走上省部級崗位,但陸昊的當選還是給人們的舊有認識造成了強烈衝擊--畢竟,35歲還屬於“青年”的範疇,還常常被人喚作“小夥子”。
1998年5月,陸昊以北京制呢廠廠長的身份和其他幾位國企負責人受到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的接見,並彙報了國企改革和生產經營的情況。
同年,陸昊當選為“北京十大傑出青年”,頒獎詞是這樣評價他的:“擔任企業領導後,十分重視和強調黨對國有企業的政治領導權,始終認為黨組織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企業中十分必要。”
頒獎詞還說:“1997年實現利潤704萬元,超額完成了市政府減員增效的盈利目標,從虧損戶變為盈利企業。
1998年12月,陸昊升任北京市紡織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次年轉任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後任管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當時正趕上國務院批復加快中關村建設,中關村成了北京市戰略發展的一個焦點,陸昊在管委會負責人的位置上格外引人注目。
至今年1月19日當選北京市副市長,陸昊的經歷可以說“一帆風順”。顯然,“35歲的副市長”打破了人們對中國省部級幹部的舊有認知,一些人很自然地猜測:除了能力以外,他是不是獲得了“其他方面的力量”的扶助?而更多的人則認為,陸昊當選面臨的,是更多的責任和挑戰。
“作為主管工業的副市長,既要解決老問題,又要發展北京現代製造業,他擔子不輕。”北京市政界的一位人士說。據記者瞭解,陸昊當年任職的北京制呢廠,在其離開5年後,目前也處於困境中,相當一部分車間機器停轉。
後備幹部走上前臺
“我不感到意外。”相比於一般人的涼訝,史衛民對陸昊當選很平靜。史衛民是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研究員,他也正在關注目前進行的各種換屆選舉。
史衛民說,實際上在這次各地換屆選舉前,中央對幹部年輕化已經作了明確的要求。
據瞭解,早在去年8月份,中央就對2003年省級換屆工作提出了關於青年幹部指標的硬性規定。
對人大也有了相應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中,55歲左右的應占五分之一以上,其中副主任應有55歲左右的同志。
“這和以前不同,以前人大系統不強調年輕化,現在也強調了,人大系統領導層的年齡被大大降低了。”專家分析說。
“中央強調年輕化,是希望建立一個良好的幹部隊伍的梯隊式結構,”史衛民說,“在—個班子裏面有60歲的,也有50歲、40歲的,形成梯隊式結構,這樣就比較合理,也比較有活力。”
從目前來看,新選出來的省級政府領導班子基本上都配備了45歲左右的年輕幹部。廣東省副省長李鴻忠現年46歲,四川省副省長黃小洋也是46歲,是社科院博士。
“當然,陸昊35歲當選副省級幹部還是少見,按照常規程式,35歲很難做到這個位置。”一位研究者說,“但是他的當選在各地紛紛換屆的背景下還是有象徵意義,表明了我們選人標準的一些趨向。在陸昊的背後,實際上是一大批40多歲的年輕而又有活力的幹部。”
史衛民指出,今年地方換屆選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領導班子已經形成了梯隊式結構,而“這在上一屆還沒有這麼明顯”。
有觀察家指出,這種梯隊式結構的形成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後備幹部制度,後備幹部的選拔、任用、儲備、培訓、學習、任職鍛煉都有了一系列的規範。
專家稱,後備幹部制度從1983年即已建立,當時發了一個關於建立省部級後備幹部的檔。2000年9月2日,中組部印發《黨政領導班子後備幹部工作暫行條例》,後備幹部制度建設已具雛形。
有人士注意到,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後備軍,共青團一直是後備幹部制度建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數十年來不斷地給黨政系統輸送各種人才。在這次地方換屆中,不少被提拔起來的幹部都有共青團的工作經歷。比如河南省委書記李克強曾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曾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新任廣東省省長黃華華曾任共青團廣東省委書記,新任北京市市長孟學農曾任共青團北京市委副書記,他在新聞發佈會上感激共青團的工作經歷,稱共青團生涯給其從政生涯奠定了一個基礎。
省委書記紛紛兼任人大主任
據瞭解,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換屆選舉在這一個多月裏將陸續進行,上海、山東、江蘇3個省市稍晚,可能在2月份舉行。
史衛民認為,從目前已經進行的換屆工作來看,新的地方領導在學歷方面比上屆有了明顯的提高。以廣東、河北、陝西、雲南、四川5個省來看,43名省長、副省長中,研究生學歷有19人,占44%,其中博士研究生5人,四川一個省就育2名博士省長。19名研究生學歷的幹部有9人是在中央黨校拿到的文憑。
有關人士介紹,這次地方換屆還有一個特點,除了書記是政治局成員的不兼任人大主任以外,其他的省(市)人大主任普遍都由書記兼任。
據介紹,本次換屆確定了一個原則:省級人大常委會主任,除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任黨委書記的省、直轄市外,其他省、直轄市宜提名黨委書記作為同一級人大常委會主任人選。同時規定,各民族自治區是否提名黨委書記為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人選,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和實際情況確定。
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副主任謝春濤指出,有很長時間,地方人大主任一般是一線工作的同志在退居二線時進行過渡的職位。
史衛民說,黨委書記兼任人大主任從1992年則就開始了,其中有一些爭議,爭議最多的不是在省級和市級,主要是縣鄉。這次換屆規定省級的黨委書記兼人大主任,對市縣鄉沒有硬注規定,但中國的事往往容易上行下效。
專家認為,人大主任由黨委書記兼任可以起到加強党的領導,保持党的領導核心的作用。黨委書記是地方的一把手,親自抓人大工作,是對人大工作、對立法工作的重視。
謝春濤也指出,這樣便於把黨的意志通過國家機構變成國家的意志,有其好的一面。
但也有部分專家認為,黨委書記兼任人大主任之後,如何保證有充足的精力兼顧兩個重要崗位的工作,如何使幾套系統各自充分有效地運行,這些問題可能還需要考慮。
怎麼看待一些突發新聞
“今年各地換屆選舉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新聞比較多。”一位研究人士說。他指的新聞,除了陸昊當選外,還有岳陽市市長選舉的一波三折,有作為省人大代表正式候選人的湖南省婁底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何翰屏的落選等。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一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些情況的出現很正常,一方面代表的民主素質確實在提高,另一方面有關方面工作可能沒有做好,造成代表的逆反心理,或者有關方面推出的候選人確實不能為代表接受。”他進一步指出,無論誰當選,只要程式合法就無可指責。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杜鋼建認為,發生這些事情有兩個大的背景。一個是入世後,公眾高度關注政府改革,發生這樣的事情,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會把事件放大;另一個背景是,自1998年以來,各方面的改革也在促進依法治國落到實處,5年來,政府上下、內外都在加強這種權利意識。
“尤其是十六大以後,大家的民主權利意識越來越突出,而十六大報告又進一步把政治文明與政治體制改革提出來,而且要求20年中要有大的成就,並將其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
在這種背景下,公眾對於新產生均當地領導班子顯然有了進—步的要求。作為公眾選出來的官員,自身應該是向公眾公開的,應該把自己的基本資訊告訴公眾,接受公眾的監督。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