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罩霧自然農組-你農˙我農
授課老師:廖淑娟
社區老師:周良皇
組員:趙若晴、蔡昀蓁、侯億鴻、陳曜至、江竑頡
壹.參與人員介紹
一、社區老師
周良皇老師
因為大學讀園藝系,所以規劃退休後要自己種一些安全的農產品供自家人吃。學校畢業後就沒有機會實際操作耕種,退休後開始自己耕種時還去找資料、買器材來幫荔枝及其他蔬果噴農藥。後來朋友推薦去社區大學學習非農藥栽培課程,一直以來接觸的都是化肥、農藥及殺草劑的慣行農法,剛開始也非常懷疑,農作物病蟲害那麼猖狂,不用農藥哪有辦法有收成呢?上課以後,了解到化學肥料、農藥及殺草劑對生態及環境有難以回復的破壞。雖然非農藥栽培較費工,收成可能較少,但為了家人健康及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就一直用友善環境耕作的方式。現任阿罩霧自然農市集會長張有明博士,103年底 在舊正社區推動稻米自然耕種,舉辦了一次稻米自然耕種研習,匯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隨後受霧峰區農會黃總幹事邀約,於農會本會前廊成立阿罩霧自然農市集,訂定「不使用化學肥料、農藥及殺草劑」為基本守則。104年3月開始籌備,104年7月開始試營運,105年1月起正式運作迄今。有幸一直參與其中,因秉持著種給自己吃的理念,所以能拿出來賣的東西不多。主要協助會務運作,及分擔推廣工作。為便於組織發展,及業務推動,以市集成員為基礎,發起成立「臺中市阿罩霧自然農發展協會」,於108年6月20日正式成立,被推舉擔任第一屆理事長,任期3年。將申請成為友善耕作審認團體,協助政府推動友善耕作。
二、參與組員
1.護理1A 趙若晴
2.護理1B 蔡昀蓁
3.商應1A 陳曜至
4.生科2A 侯億鴻
5.生醫2A 江竑頡
貳.議題探討
我們想要探討的是有關有機耕作、自然農法的議題 ,一般認為有機耕作對人們對好處有以下幾點:
1.較為健康
2.味道較好
3.避免爆發類似禽流感一類的疾病
4.幾乎不含化學物質
5.生產過程不含基因改造成分
6.對環境及生態有利
7.保護土壤
有機耕作概念圖
因為有這些好處所以近年來積極的有許多專家與學者在推廣。
有機食品不僅對我們的健康有很大益處,也保護了許多重要的自然資源以及我們生存的地球。
有機耕作方式保護了土壤的結構和有機成分,使土壤的價值不會隨時間而流失;有機農業需要的水較少,節約了大量水資源,同時,由於有機農業拒絕使用農藥,避免了化學物質污染水資源。
因此我們希望霧峰以後能盡量的轉型為有機的耕作,這樣不僅能永續霧峰好山好水的生態環境,也能讓種出來的食物,給人們吃的健康、吃的安心。
雖然短時間不可能馬上轉型成功,但相信在大家共同推廣下,總有一天一定能夠達到有機店目標。
友善農業
參.分析討論與結論
在這連續五個星期的自然農課程中,我們種植了香蕉苗、野薑花、萵苣、芳香萬壽菊、芥菜、羅勒(九層塔)、嫩莖萵苣、黃金白菜等等,其中最讓我們感到驚訝、印象深刻的非香蕉苗莫屬了!
種下香蕉苗的前兩個禮拜,除了周圍長了些許的雜草之外,其餘根本沒有任何變化,那時後我們心想那時還心想,肯定長不出來了吧。但,就在我們即將失去希望的同時,奇蹟出現了!就在第三個禮拜,我們正要去替它們澆水時,天啊!可愛的香蕉小幼苗竟然探出頭來了!!我們難掩喜悅的心情,不停的與它合照,重拾信心的我們,持續用心的替它澆水、施肥,細心呵護到了第四個禮拜,更是不得了,在原有的香蕉苗旁邊,竟然又長出了另一個小苗!真是太不可思議了,所以我們決定針對香蕉的成長過程這個部分做一些討論:
香蕉是單性結實,通常沒有種子,栽培上都是採用無性繁殖。但野香蕉是有種子的,通過種子繁殖。
香蕉的生長周期 第一造蕉用9-11個月(40-48周)收完,宿根蕉可以短到每6個月收穫一造,也就是第二代香蕉苗。
1、吸芽繁殖
吸芽繁殖是香蕉栽培傳統較為普遍的育苗法。主要是用劍芽(紅筍)和褸衣進行繁殖。供分株作種苗的及芽一般要高達40厘米以上。
2、塊莖(球莖)繁殖
塊莖繁殖主要是為了在短期內培育大量芽苗而採用的繁殖方法。採用尚未開花結果的植株或大吸芽的地下莖(10-11月份萌芽)為材料,切塊時間最好在11月~翌年1月份,大部分可以發芽,4、5、6月苗高40~50厘米即可栽植。此繁殖方法的優點是可減少病蟲害,成活率高、生長、結果整齊,初期植株比吸芽繁殖矮,較為抗風,但有第一代產量低的缺點。
地下莖切塊繁殖的方法,先將地下部植株切掉,挖起塊莖,留假莖12~15厘米高,然後把塊莖切成小塊,每塊重量約120克以上,上帶一個粗壯的芽眼,切面塗上草木灰防腐,接著按株行距15厘米,把切塊平放於畦上,芽眼朝上,再覆土蓋草,進行施肥管理。芽苗出圃前一周,應連續噴射等量式波爾多液2次,以防葉斑病。如發現束頂病苗應及時拔除,並撒施石灰消毒,以防傳染。有線蟲危害嚴懲的地方,事前將地下莖外面黑腐的表皮刮凈,用54~55℃的熱水(或5%的甲醛)浸20分鐘,殺死線蟲,然後育苗。
3、分株繁殖
香蕉的常規繁殖主要用吸芽進行分株繁殖。當吸芽長至40厘米以上時可以分株,留作下一代的母株或作種苗。分株時,應先將吸芽旁的土壤掘開,然後用鏟從母株與吸芽間切開。苗掘出後,剪去過長和受傷的根,將切口陰乾或用草木灰塗抹,就可栽植。
4、組織培養
用於大規模種植的香蕉的種苗生產多採用組培快繁技術,利用它不僅能在短期內獲得大量的試管苗,而且能脫去花葉病等病毒,有利於提高產量
肆.如何行銷霧峰
這是一個改變的年代,全球化帶來的競爭壓力迫使各行各業都需要改變,每件事都在快速的改變,新的思維、新的方法、新的科技、造就新的結果,農會雖然是傳統單位、是百年企業,但面對急速瞬變的社會,農會也不得於方法跟思維上與時俱進,不過堅持保障農民權益,提高農民知識技能,促進農業現代化,增加生產收益,改善農民生活,發展農村經濟的核心價值是不會改變的。
臺灣農業從「生產型農業」轉型為「新價值鏈農業」,是要將以「耕作」為核心思考的農業,轉變為以「價值鏈」的概念 來擴大農業的價值,以因應農業多元發展需求。從產業來說,由市場定位來思考研發、生產、加工、行銷等加值活動,以及跨域的異業連結。此外去年食安農藥殘留等問題層出不窮,嚴重打擊台灣食品的形象,因此安全的作物生產流程與能力,或結合國內在地原料,製作安全安心的農產食品,以建立霧峰農業的品牌形象,也是未來霧峰區農會的重要目標。
新價值鏈農業概念圖
在跨域整合方面,以在地特色產業,結合文創、美學及觀光休閒,推動傳統農業優化,發展精緻的高端市場及創意加值的文創市場。以光復新村為例,即可連結農業休閒體驗、咖啡美食、議蘆餐廳等。透過跨域合作,初級農業與二級製造業或三級服務業鏈結,將可開拓新市場、新商機。為有效提升農業加值,農業經營、人、土地與自然資源,進行結構性的調整,促進經營效率化、人力年輕化的合理化配套推展。
因應產業環境與情勢的嚴峻挑戰,必須勇於「創新與改變」,化危機為轉機,改變傳統策略思維,由以往的價格競爭,轉為創造價值、行銷價值,加速產業優化及升級,透過價值鏈之加值整合,發揮加乘綜效。臺灣農業應轉型發展為「新價值鏈農業」,重視農業生產環境維護,兼顧經營與資源利用效率提升,以跨域合作與創新思維,進行產業與人、地、水資源結構調整,發展大而優的規模化產業、開創小而美的特色型產業,擴大農業加值空間,建構年輕化、有活力、高競爭力且所得穩定之樂活農業。
「食在永續-綠色在地公民經濟」跨校跨領域整合課程架構圖
伍.發現/創意/想法
課程中,我們參與了我的故事的創作,以下是我們的發想:
結合光復新村的改造計畫,我們希望利用在地優美寧靜且純樸的環境,引進一些A I人工智能設施,打造一個老人安養社區,也配合在地的一些創意店家,發展觀光度假,讓年輕人在假日更願意帶著一家人過來陪陪老人家,住幾天。
而鄰近的亞洲大學學生也可以成立社團或者把光復新村加入課程計畫,多多過來陪伴居住在這的老人家,學校旁最不缺的就是年輕人,而觀光的發展或者店家的設立會使得年輕人更願意前往光復新村,老人家也可以利用閒暇時間做做手工飾品販售,一方面打發時間,另一方面也賺一些零用錢,讓自己過著更好的生活。
政府也可以跟鄰近的亞大醫院合作,讓護理師及照護人員進駐光復新村,避免老人發生一些緊急得意外,也讓他們得到更好的照護,並使家人更放心讓他們在這裡生活。
社區的生活方式遠比醫院式的安養中心讓老家人來得舒適,這也更貼近他們以前的生活環境,現在高樓林立,市區的吵雜跟污染並不適合老人的安養,而且現代人繁忙、快節奏的生活模式也不適合老人,工作完的年輕人語氣通常會比較差、比較不耐煩,而鄰居之間的關係也沒有那麼緊密,這會讓許多老人家漸漸不愛說話、不愛笑,甚至有了憂鬱傾向,而光復新村是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地點,讓這群老人家回歸以前的生活模式,互幫互助,與鄰里之間的感情也會比在城市裡來的密切,有了陪伴的人,老人家也會漸漸地變開朗。
我們的生活、成長環境讓我們對光復新村的環境改造有了這樣的想法。我們希望能打造一個老人家的安養社區,讓這群努力付出大半輩子打拚的光榮戰士有一個舒適的環境度過人生的最後幾里路。
陸.個人期末總心得
1.趙若晴
不得不說,其實一開始會參與到霧峰學只是因為需要這個通識學分,而在大一對於選課不是那麼清楚得我懵懵懂懂就選了,但在第一次上課後,我漸漸明白霧峰學究竟是在講些甚麼,它跳脫了我們傳統對於課堂的認知,讓我們親自動手體驗、學習。
在課堂上選組時,我的好友兼室友昀蓁毫不猶豫地說她想去種菜,問我種菜好不好,於是沒有特別想法的我也就欣然接受了這個提議。其實我家本來就有人在務農,對於一些基本的種菜知識也自以為都了解,本來還想說這些東西我在行,但第一次周良皇老師傳了一些關於香蕉種植的影片給我們時我徹底矇了,種菜我會,但種植香蕉我不會啊!於是我在上課之前看了一些相關資料。
本以為準備的已經夠充分了,誰知道大自然給我的驚喜竟是接連不斷,當我們到達光復新村的後院時,看到滿地的雜草還有叫不出名字的野菜時,我的內心是絕望且崩潰的,但老師還是拿來了鐮刀及手套要我們整理場地,我也就不得不下去做了。在割草的過程中,汗水一直不斷的滴下,鞋子也沾滿了泥土,但看著土地一點一點的被我們整理出來還是令人非常欣慰,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如此特別的成就感。
而接下來幾次,我們陸陸續續種下了香蕉苗、野薑花、萵苣、黃金白菜、菜心、芥菜、羅勒等等植物,並看著它們藝點藝點的長大,真的是說不出的感動,尤其是我最不看好的香蕉幼苗居然破土而出時,那份驚訝是非常真誠的,他教會了我一個道理「只要用心做了,奇蹟也是會發生的」,我把每次的成功都當作奇蹟,意外的美好總會成為我下一次的動力,當我足夠努力,成果其實也就不那麼重要了,剩下的,就交給老天來安排,我想之後,當我在接觸到自然農相關的東西,我不向在樣之前那樣牴觸,用心去感受就會發現,其實大自然的力量真的很神奇,也很偉大。
這堂課教匯了我好多其他課堂學不到的東西,當親自用心去體會,會發現好多好多的東西其實比坐在書桌前讀那些死知識來的重要,偶爾出萬走一走,又何嘗不是一種學習的方式呢!
儘管課程已經結束了,我想我還是會抽時間去光復新村看一看我那些可愛的「孩子們」,去看看它們長得好不好,幫他們澆澆水,陪著他們長大,畢竟,它們也算是我人生中一些重要的老師。
2.蔡昀蓁
1.認知面:
經過了連續五個星期到光復新村上自然農課程,從一開始對那裡的陌生,一直到現在因為看到了自己的成果,而與當地產生了連結,很開心能夠有這個機會藉由實地的體驗多多與大自然親近、接觸。雖然每個禮拜二一上完五六節的課程,就必須匆忙的趕去搭公車,有時候真的會感到厭倦疲乏,但是,每次一下公車,悠閒的漫步到光復新村村內,看見整排街道樹為我們遮蔽烈日、周邊圍繞著高山,還有徐徐的微風迎向我們雙頰,加上新鮮的空氣,讓人不自覺地打起精神了!旁邊還有各種小店家,有時是可愛的裝飾、有時撲鼻的香氣,怎麼能讓人心情不跟著愉悅呢!
真的很喜歡這個小社區,尤其經過了前陣子在做的作業「我的故事」;因為要寫出自己的故事,並與理想中光復新村的做連結,必須更了解光復新村的故事,於是我們上網查詢了一些有關它的歷史與文化,發現這個社區在突如其來的921大地震之前,是個很熱鬧的眷村;因此,我們萌發了對光復新村進行改造的想法,將目前台灣正在面臨的高齡化問題,結合我們的相關科系,打造出一個樂活養老的社區型態;也希望政府能夠多多參考一些不同的意見與想法,將這個優美的社區重新活絡!
2.技能面:
在每一堂自然農課程中,老師不僅僅帶著我們認識了許多各式各樣的植物以及其特色,還有教導我們種植蔬菜的技巧、環境保育、土地維護等知識;以前也曾在課本中讀過,但沒有親身的經驗,書裡面的知識永遠還是書裡的,一考完試,馬上忘的一乾二淨;然而,這次很不一樣,藉由我們親手整理環境、除草、挖坑、種植、施肥、澆水,一路上看著它們茁壯,我們也從中不斷在學習成長!
還有透過每週的週記作業紀錄著我們學習的腳印、參與敘事力比賽,拍影片、撰寫我的故事等等,培養我們團隊合作、互動溝通以及敘事的能力;雖然在做報告、作業的同時,可能經常感到麻煩、厭倦,但完成作業後再回頭來看自己寫的東西,會發現其實從中真的學習到了很多東西是僅僅坐在教室聽老師講課或是在課本裡學不到的!!
3.情意面:
每個禮拜的自然農課程,老師總會帶給我們不同的東西,從一開始的除草整理環境,一直到最後種滿了各式各樣的蔬菜水果,紀錄著自己親手種植的植物一天天的茁壯,感覺特別感動~可能很多人根本不覺得這有甚麼新鮮的,但也許是因為從小在都市中長大的關係吧~很少有機會能夠如此親近這片土地;而我也從中學習到尊重生命、尊重大自然!
3.陳曜至
選修了這堂通識「霧峰學」,讓原本整天與3C產品為伍的我,增加了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這短短幾個月讓我學到了很多也讓我發現自己的無知,原來我對這些隨時都出現在我身邊的植物這麼陌生。
而在這堂課裡面,我學會了很多務農的技巧和農具的使用,像是鏟子下去的角度跟正確的施力點都會讓整個挖土的流程變得順暢且省力,更不用說在撰寫報告這方面的成長,每個禮拜都要交一份課程心得,這個練習量可不是開玩笑的,每當遇到類似這種需要團結合作的課程時我就會感到很慶幸,因為我從小在在培養與人之間的相處,使得我現在對於剛認識的人也不會害羞,很快地就能和他們打成一片,讓我在這堂課裡與我的組員們相處得相當融洽。
聽了這麼多關於植物的知識和生長的習性之後,會不自覺的對這些你從來不會多看一眼甚至當作雜草的植物產生興趣,不是說會想自己去栽種畢竟還要去買幼苗而且要去施肥、澆水等等太占用時間,這種興趣是指從一開始去到這塊小田地感到非常無聊到漸漸的會想去聽看看老師的解說與介紹,甚至在回家後還會上網查了今天學到的一些植物,更詳細的去了解、區分他們,不然不去多了解植物、不多看看圖片,在我眼裡永遠都會是長的一樣,認為都沒有特色或長得像雜草,但其實認真比較過後,就會發現多多少少會有不一樣,顏色也好結出的果實也好,俗話說魔鬼藏在細節裡,只要多用點心、多去觀察其實會發現這些植物很有趣,因為在家比較沒有耕種的機會,所以當然要好好把握每個禮拜霧峰學得這兩個小時,剛開始還很怕髒,做起事來扭扭捏捏,有土碰到鞋子還會有點心疼甚至回家馬上刷鞋子,不過後來整個就不一樣了,動作越來越大、越來越放得開看到整個都是土的鞋子也置之不理,全心全意想把我們辛苦栽種的幼苗照顧好。在把幼苗埋下去的幾個禮拜後,正當我踏進這片小農地要開始進行每個禮拜固定的澆水動作時,看到了令我感動不已的畫面,我們放下去的苗衝破土穰長出來了,那瞬間之前的汗水與辛苦,都消失的無影無蹤,我二話不說衝到這些幼苗前面立刻繼續幫他們澆水,心中不僅僅只有感動與興奮更有著滿滿的成就感,有一種,原來我也可以做得到的感覺,更讓我期待著往後她越長越大時得模樣,一點一點的想像在我腦海中不斷的增加與拼湊,心中不自覺得雀躍了起來。
最後,我想說很多事情表面上看似辛苦、無聊,讓人不會有興趣去接觸,但其實背後都藏著我們不知道的一面,情感面也好技能面也好,多多少少能讓我們從實做中學習到很多事情,甚至能結交到很多的朋友,雖然一開始有點排斥,但經過這幾個月,我的觀念已經跟之前截然不同了,非常慶幸的有選到這堂「霧峰學–自然農」的通識課程。
4. 侯億鴻
自然農讓我學到很多事情,眷村裡面種菜讓我有一種回到以前的感覺,讓我學會怎麼種香蕉野薑花和一些蔬菜,讓我在這堂課中有一種期待自己種的東西的成長和收成。
5.江竑頡:
我剛開始會選這個霧峰學 是因爲我忘記什麼時候選課 只剩這堂能選 原本以為會很無趣又很無聊 但經過了將近半學期的課程 我發現我選這堂課其實沒有選錯 雖然他不像ㄧ般的通識 死死板板的待在教室 聽著老師在黑板上傳授知識
反而是到充滿著懷舊的感覺的光復新村上課 大部分的課程都是讓大家實地的探訪或是實際的操作 讓我們在上課時能更加的有興趣 並且因爲實際的行動使我們對課程的記憶更加深刻 也讓課程不再像傳統的書本那麼枯躁乏味 使我們能夠從有趣中學習 並且獲益匪淺 是一堂非常特別且有趣的課程。
特別是我分到的組別 阿罩霧自然農組
能分到這個組別 我只能說真的相當的幸運
我們這個組別 無論是幫我授課的老師剩至是我們其他的組員 每個都非常的和靄可親 也非常nice 跟大家ㄧ起上課 雖然會ㄧ起打打鬧鬧或者是鬥鬥嘴 但上課的氣氛總是非常的輕鬆有趣。
然後幫我們上課的周良皇老師 每次上課總是會細心點解說我們每次課程的重點 例如每種植物的特性 或者每種植物該怎麼種才不會死掉 連不小心長出來的雜草 也會ㄧ一點介紹給我們認識 除了講解之外 老師也會細心幫我們準備各種工具與上課要用到的種子與盆栽等 也會細心的親自示範一次怎麼操作 再叫我們實際操作使我們每堂課都學到很多 並且印象深刻 真的是一個既親切又優秀的老師
霧峰學這堂選修課程 真的顛覆我原本對它的印象 這堂課不但能讓我們更了解霧峰的歷史 文化 發展 人文 農業 傳統習俗 剩至是觀光發展等 真的能使我們更深刻了解霧峰這個好山好水並且充滿人情味的土地
也讓我交到了許多ㄧ起打拼認真上過課的別系的朋友 霧峰學真的是一堂很棒並且非常有意義的課程 真的讓我獲益匪淺。
柒.組週誌
第一週-除草、取香蕉苗、野薑花根
(課程)
今天上課之前,周良皇老師傳了一份PPT跟一個飲片給我們,主題是:甚麼是阿罩霧自然農。起初,我打開這個投影片看的還不是很明白,對於慣行農法,加護病房式農業、自然農法、友善耕作、有機農業等等相關名詞都不熟悉,但看完整個簡報,我大告了解了我們這個課堂的宗旨,那就是:永續經營的農業發展。
目前台灣農業正面土地開發、資源奪取等壓力,以及未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等重大衝擊,國內有限農業土地資源的永續利用面臨嚴重的挑戰。而我所知道的永續經營農業是妥善地規劃有限的國土資源,落實農業土地資源的保育。我們可以從碳足跡的分析、農藥的減少、化學肥料的減少,以及有機農作的增加來推動自然農業,達到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讓環境可以永續的耕作。
但,我不認為永續發展的推動如字面上的容易。首先,是資本主義所帶來的金錢至上的價值觀,只要是新奇、漂亮的東西就一定會有人買,而只要有商機就會有人種植、研發,業者對於自身產業所帶來的環境傷害,也甚少思考,只要產品有利可圖,甚少業者會主動因為產品的危害而放棄,這種以利潤擺第一、社會責任再說的企業思維,不斷得循環跟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其次,是一些人為了錢,實施不當的公共工程、不當的土地變更與利用,飽了私人荷包卻破壞了環境。另外還有資源與金錢的分配不均、忙碌與盲目的社會、人民缺乏對環境的危機意識等等問題等待解決。
推動自然農法、永續經營刻不容緩,而改變可以從年輕一代的價值觀開始,帶入社會,保護我們唯一的地球,也守護我們自己的健康。
(課堂)
而今天的霧峰學課程我們到了光復新村,今天的課程是要種香蕉跟野薑花,但由於雜草叢生,我們只好先做環境的整理以及土地的濕潤,種植的工作就留到下一次再進行,但從移苗、割草中我們也體驗到了很多不一樣的經驗。
(心得)
若晴:這次霧峰學的課程讓我體驗到了以前沒有過的除草經驗,第一次拿鐮刀、第一次拿鋤頭,這些坐在教室裡絕不可能有的課程在光復新村這個大教室一一被實現。我生長在桃園的郊區,雖然家中有柚子園跟菜園但我重來沒有親自動手做過,經過這次的課堂,我更知道下次上課應該做甚麼甚麼樣的準備,也更感謝農名的付出。
昀蓁: 這次去了光復新村,一聽到老師說要帶著我們種香蕉,整個眼睛都亮了起來,以前從來沒有自己親手種過水果,所以覺得特別的有新鮮感;這個禮拜先是割草整理整塊土地,接著坐著老師的車到一位學姊的家,學姊家的後院除了整理的乾淨整潔,還種了各式各樣的植物、蔬菜,大開了我的眼界呀! 在割草的過程中,我專心致志的拿著鐮刀奮力的將每一根雜草割起,一心只想著快點把早割完,才能種好吃的香蕉,結果...到了休息時間,被學長看到了我的頭...滿滿的鬼針草,哈哈於是我朋友迅速拿起手機,紀錄下了這奇景,也是我努力幹活的痕跡。當我們拿起鋤頭,奮力的挖起野薑花的根,一開始還不知道怎麼控制力道,怕傷害到完整的根,而且鋤頭也比想像中的重很多,但熟能生巧,經過助教一番的示範,與自己慢慢的琢磨,終於抓到技巧,順利的挖出來好幾個根,很有成就感!很期待下禮拜終於可以將它們種進土裡了!!
億鴻:經過那天拔草和種香蕉還有野薑花的活動,我學到很多東西,從除草、清空間到移植,我覺得農夫很辛苦,因為太陽很大、蚊子很多,很不舒服。但我還是很喜歡這樣的活動,可以很親近大自然和吸收大氣。
曜至:星期二的霧峰學體驗了農民的辛苦,從除草到用鋤頭挖苗,都是看似簡單其實很累人的工作,指導老師先示範如何挖幼苗,先把幼苗附近到土挖鬆然後直接把苗挖起來,我想說也太簡單,結果換我的時候不是把苗挖斷不然就是弄的整個鞋子都是土,那時候才體會到什麼是專業、什麼是經驗,務農真的是一件很值得我們尊敬且感激的職業。
第一週課程剪影
第二週-除草、種香蕉苗
(課程)
今天上課之前,周良皇老師傳了一個跟香蕉相關的影片讓我們先對香蕉的種植有初步的了解。
影片中,一位採用有機種植的香蕉農在介紹何謂有機種植及有機種植帶來的好處,以及如何種出好吃又特別大、同樣的面積產量多一倍的香蕉,還有如何挑選好吃的香蕉。
不是基因食物,也不用化學肥料,運用有機的方法,就能種出好吃又好看香蕉。
我有一個同學家裡是種植香蕉的,我特別跟他爸爸請教了相關問題,同學的爸爸說”香蕉在幼時需要用盆栽種植,直到幼苗超過20公分再移至土地上較容易種活,並且要跟照顧孩子一樣細心照顧他。一般蕉農都在香蕉大概成長至八分半就可以採收,如果長到十分熟,在催熟的過程中有可能會破裂。”他爸爸還熱心的顧訴我們,山蕉比田蕉好吃,原因是因為山上的氣溫比較低,香蕉成長速度相對較慢,長成的果實也較為飽滿,口感較Q,而夏天的香蕉成長速度過快,密度較疏,口感較軟。
(課堂)
今天的霧峰學課程我們到了光復新村,今天的課程是要種香蕉跟施肥,我們先把上星期挖好的野薑花根跟香蕉苗從保濕的土裡拿出來,然後接著把又長出來的雜草除掉,接著就進入挖土的階段,我們需要挖出兩個大坑去把香蕉苗埋進去,所以老師挖一個,我們學生一起合力挖一個。挖好了洞,我們把蕉苗放入土裡,加入有機肥料後把土填上,再澆水。
後面的時間老師帶我們認識菜圃的其他植物,有左手香、地瓜葉、蔥、馬拉巴麗、荔枝、皇宮菜、茱萸、龍葵、木瓜、香蕉……之類的,收穫滿滿。
(心得)
若晴:這次我們把香蕉苗種下去了,沒想到一個小小的香蕉苗需要一個很大、很深的坑洞才能有足夠空間給他生長。這次也認識了很多不一樣的植物,我才發現原來除了一些平常吃的青菜,還有須多看似雜草的植物都是可以食用的,以後我出去也會想要多多接觸一些不一樣的植物,去做了解。
昀蓁: 這禮拜是第二次上自然農的課程,經過上次努力的整理環境、拔草、挖野薑花及香蕉的根,這次終於可以開始種植了!在種下香蕉前,必須先挖一個大坑,讓香蕉的根足以在裡頭生長,因此我們拿起鏟子使勁的挖,累了就換人繼續,過了好一陣子,我們的坑依舊沒什麼改變,跟老師一個人挖的比起來還是小的多;後來經過老師的技巧講解,要先用小鋤頭把周圍的土鏟鬆,再用鏟子將土挖起,果然容易也快速了許多!過沒多久,坑的大小就足夠了,我們一同將香蕉根放入,把較肥沃的土蓋回去,並且澆水、施肥,終於完成一連串的工作,希望能夠成功長出甜美的香蕉(雖然還要等個將近一年....)。除此之外,令我影響深刻的是,在挖土的過程中,破壞了許多蚯蚓的住處,雖然搶救了好多隻,但也有不少意外罹難了...覺得心中有些愧疚,也深感歉意。除了體驗種植香蕉,老師也帶著我們認識許多生長在後院的植物、蔬菜,收穫很多!
億鴻:經過那天拔草和種香蕉還有野薑花的活動,我學到很多東西,從除草、清空間到移植,我覺得農夫很辛苦,因為太陽很大、蚊子很多,很不舒服。但我還是很喜歡這樣的活動,可以很親近大自然和吸收大氣。
曜至: 這禮拜的霧峰學我們開始挖土然後種香蕉苗,看那個老師邊跟我們聊天邊挖,後來給我們自己挖才知道有夠難,鏟子的重量就不輕了,再加上土的重量,真的是沒鏟多少下就滿頭大汗,雖然可能跟我們挖的姿勢錯誤有關係,不過會感到這麼疲累的最大原因還是因為我們平常過著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整天離不開手機完全不會接觸到需要勞力的事情才會做一點點的苦力就腰痠背痛,上過這門課才讓我覺得應該多多鍛鍊自己的體力。
第三週-爆米花、種植野薑花
(課程)
今天上課之前,周良皇老師傳了一個跟野薑花相關的影片給我們,讓我們先對野薑花的種植有初步的了解。
影片中,介紹野姜花,又叫姜花,白色花卉如蝴蝶,所以又稱蝴蝶姜、白蝴蝶花等;是古巴的國花。姜花是蘘荷科姜花屬的淡水草本植物,高1-2米,盆栽可供觀賞,原產亞洲熱帶,印度和馬來西亞的熱帶地區,大概在清代傳入。姜花有清新的香味,放於室內可作天然的空氣清新器。
姜花的養護姜花不耐寒,喜冬季溫暖、夏季濕潤環境,抗旱能力差,生長初期宜半陰,生長旺盛期需充足陽光。土壤宜肥沃,保濕力強。姜花對土壤適應性強,栽培土質以肥沃疏鬆、排水良好之壤土或砂質壤土最為適宜,但土壤應經常保持濕潤或靠近水源,則生育更旺盛。春、夏、秋三季 均可種植,但以春季2、3月份種植最好。
姜花繁殖,姜花的花不能結實,大多採用分株繁殖,一般3-4年進行分株一次;姜花的分株繁殖就是把帶芽的根莖切出,每十多釐米為一段,切口要塗以 草木灰或硫磺粉,以防腐爛,在陰涼處放至切口收縮,即可進行定植。每隔30釐米種一段,在種植前,最好盡量多施基肥,種後淋足水分, 經過20—30天就可發芽生長。在嶺南各地,四季皆可定植。但在春季成活率最高,如能在“清明”種下,“立秋”就可開花,到第二年開花最盛,第三年後根莖開始老化,開花就逐漸省了,
屆時將要重新再種。至於家庭盆栽,常因泥少肥缺,株高根多,生態環境不宜而難以獲得大花。
剛栽植時不宜澆水過多,以免根莖切口腐爛。生長期需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夏季花期應適當遮陰,可延長開花期。冬季將莖枝剪除, 以便翌年萌發新枝。寒冷地區,冬季挖取根莖放室內貯藏。
姜花施肥 用微生物菌肥配合發酵有機肥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姜花上使用微生物菌肥配合發酵有機肥,其作用及經濟效效益優於傳統施肥方案。根據姜花的生長發育規律,應該針對不同時期對水、肥的攝入量的多少,採取不同的施肥方法及施肥量。姜花的用肥可分為基肥和追肥兩類。
1、基肥:基肥的充足施用,對於姜花的整個生長期相當重要。採用分株、穴植方法進行繁殖,一般畝用金寶貝發酵助劑發酵的優質有機肥 2000kg(如果用傳統辦法腐熟的有機肥其用量應為5000公斤)2000kg,並加入金寶貝微生物菌肥2kg,60%整地時翻入,40%穴植時施入。另外 ,需磷肥(10kg)鉀肥(15kg)配合施用。
2、追肥:進入抽葉生長期時,應施以氮肥為主的肥料,畝用量5kg並加入金寶貝海藻微生物菌肥 0.1公升(公斤),每10天施一次,共2-3次;當花芽分化,形成花蕾到開花前的生長階段,施以磷為主的氮磷結合肥,畝用量6kg並加入金寶貝海藻 微生物菌肥0.2公升,每7天一次,施至花蕾露色為止。也可適當追加有機肥,畝用量1000kg並加入微生物菌肥1kg。施用方法:穴施或衝施均可 。
3、葉面噴施:將粉劑型金寶貝微生物菌劑(0.5kg/畝)兌水,取上清液進行葉面噴施,殘渣施入根部。在陰天或傍晚進行,噴施在葉子背面。
姜花的病蟲害主要有炭疽病危害莖、葉,發病初期,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旬噴1次。
(課堂)
今天的霧峰學課程我們到了光復新村,由於我們提早到場,剛好碰到其他組的正在爆米花DIY,老師便熱情的邀請我們一同參與;一開始我們選擇用較深的鍋子,但最後失敗了,老師說是因為受熱不平均的緣故,因此,我們換了一個較淺、底面積較大鍋子再挑戰一次,在過程中,持續搖晃鍋子,讓受熱更加平均;終於成功了!一粒粒爆米花接連跳起,接著,加入一些鹽巴提味,便將它盛起裝入碗公中;接下來,我們決定做焦糖口味的爆米花,於是親自做焦糖,開小火將適量砂糖加入鍋中,加水攪拌,差不多五分鐘後便會開始冒泡,變濃稠,繼續輕輕攪拌等它變深色泡泡減少差不多就能起鍋了,將它淋在剛剛的爆米花上就大功告成了!
完成爆米花後,我們到後院觀察上禮拜種的香蕉(尚未有任何變化),以及開始種植野薑花,一開始先整理出一塊足夠的空間,之後開始挖七個小坑,放入上上禮拜去學姊家挖的野薑花根,以較肥沃的土覆蓋,並且給予適當的水分。
(心得)
若晴: 今天的自然農課程我們在種植野薑花及把水池處理乾淨,這個聽起來簡單的動作卻廢了我們好大的力氣。首先,水池的塑膠布深深的埋在土裡,我們廢了好大的勁才從土裡把他挖出來,再來還要把含有水、泥、雜草的塑膠布拉出來,這可累死我們了。再來我們挖了好多的洞把野薑花跟埋進去,我們弄的全身都是土真的不誇張。
昀蓁: 這次去光復新村覺得特別有收穫,除了學習到種植野薑花的方法,還第一次體驗自己爆爆米花,還有學習如何製作焦糖,以前都只買現成的,又貴又不能吃到很多,而且也不知道裡頭加了甚麼東西提味,自已去超市買DIY爆米花只要三十多塊就能爆出好幾大碗,又能夠自己調味,吃的便宜又健康!
還有,在種野薑花前,因為要將旁邊塑膠布做成的水池處理掉,我們奮力的挖土,努力把塑膠布挖出來,在將布取出的時候,好幾隻小青蛙從裡頭跳了出來,好可愛呀!但破壞了牠們家感覺有點對不起牠們…
億鴻: 經過那天拔草和種香蕉還有野薑花的活動,我學到很多東西,從除草、清空間到移植,我覺得農夫很辛苦,因為太陽很大、蚊子很多,很不舒服。但我還是很喜歡這樣的活動,可以很親近大自然和吸收大氣。
曜至: 這次的上課內容是延續上次的進度,挖了5、6個洞來放野薑花苗,看那個老師邊跟我們聊天邊挖,後來給我們自己挖才知道有夠難聞,鏟子的重量就不輕了,再加上土的重量,真的是沒鏟多少下就滿頭大汗,雖然可能跟我們挖的姿勢錯誤有關係,不過會感到這麼疲累的最大原因還是因為我們平常過著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整天離不開手機完全不會接觸到需要勞力的事情才會做一點點的苦力就腰痠背痛,上過這門課才讓我覺得應該多多鍛鍊自己的體力。
第三週課程剪影
第四週-種植萵苣、芳香萬壽菊、芥菜、羅勒(九層塔)
(課程)
今天上課之前,周良皇老師請我們先上網查關於十字花科及萵苣類的蔬菜,讓我們先有初步的認識與了解。
十字花科蔬菜價值高,能降低一些癌症發生風險,如肺癌、結腸癌、乳腺癌等。其中抗癌作用較突出的是青花菜、蘿蔔、甘藍、高麗菜。
十字花科蔬菜都包括哪些呢?
在植物分類上,十字花科植物共有378屬,3710多種,多為草本植物,葉有辣味。作為蔬菜食用的十字花科植物主要有:
1、歸於芸薹屬的高麗菜、花椰菜、青花菜、各種甘藍、大白菜、小白菜、油菜、榨菜、雪裡蕻、蕪菁等。
2、歸於蘿蔔屬的蘿蔔、大青蘿蔔、紅蘿蔔、水蘿蔔、心裡美等。
3、一些深受人們喜愛的野菜,如薺菜、諸葛菜、碎米薺、獨行菜、芝麻菜等。
4、屬於調味料的芥末、辣根等。
這些蔬菜除了具有“防癌”這個共同屬性外,還有自己獨特的保健作用:
1、花椰菜補鈣
花椰菜屬十字花科,是甘藍的又一變種
花椰菜可能最顯著的就是具有防癌抗癌的功效,含維生素C較多,比大白菜、番茄、芹菜都高,尤其是在防治胃癌、乳腺癌方面效果尤佳。
據美國營養學家研究,花椰菜內還有多種吲哚衍生物,此化合物有降低人體內雌激素水平的作用,可預防乳腺癌的發生。此外,研究表明,花椰菜中提取的一種酶能預防癌癥,這種物質叫蘿卜子素,有提高致癌物解毒酶活性的作用。
食用建議:
花椰菜雖然營養豐富,但常有殘留的農藥,還容易生菜蟲,所以在吃之前,可將花椰菜放在鹽水浸泡幾分鐘,菜蟲就跑出來了,還可有去除殘留農藥。
2、紫甘藍抗衰老
紫甘藍含有豐富的花青素,它是一種強有力的抗氧化劑,能夠保護人體免受自由基的損傷,有抗衰老的作用。
紫甘藍具有特殊的香氣和風味,可煮、炒、涼拌或做泡菜等,因含有豐富的天然色素,是拌沙拉或西餐配色的好食材。在煮或炒紫甘藍時,最好加少許白醋,可以避免紫甘藍受熱後變黑。
3、芥藍補維生素C
芥藍味甘性辛,有利水化痰、解毒祛風的作用。芥藍富含維生素C,遠遠超過菠菜和莧菜等被人們普遍認為維生素C含量很高的蔬菜。
芥藍吃法也簡單,拌食就很好。焯水後加點鹽、醋、香油、蒜泥拌勻即可。焯過水後的芥藍碧綠碧綠的,清純可愛,脆嫩爽口。廣東人善吃芥藍,白灼和上湯都是經典菜式,烹飪方式科學合理,味道鮮美。不過,芥藍味道微帶苦澀,炒前最好用水焯一下,炒時可以放點糖,掩蓋苦澀味。
應注意事項:
1、吃十字花科蔬菜前,一定要注意清洗。至少用清水沖洗至少三到六遍,然後泡入淡鹽水中再沖洗一遍。吃高麗菜時,可先切開,放在清水中浸泡一到兩個小時,再用清水沖洗,以清除殘附的農藥。此外,用淘米水洗菜效果也很不錯,這是因為許多有機磷農藥遇到酸性物質就會失去毒性,建議在淘米水中浸泡10分鐘左右,再用清水沖洗。
2、因為含有大量的植物纖維,所以十字花科蔬菜比有些不易消化,但是只要烹調方法得當,也非常容易消化。最好的加工方法就是嫩炒和焯水,因為短時間,從而保留了蔬菜中的營養,有利於纖維分解。
3、人體攝食了蘿蔔等十字花科蔬菜後,體內會產生硫氰酸鹽,並代謝成硫氰酸,而硫氰酸具有抑制甲狀腺的作用,只是正常進食量產生的硫氰酸並不會對甲狀腺造成危害。但是,如果此時攝食富含植物色素的橘子、梨、蘋果、葡萄等水果,這些水果中的類黃酮在人體內被腸道細菌分解後,能夠生成羥苯甲酸及阿魏酸,可加強硫氰酸抑制甲狀腺的作用,從而誘發大脖子病。
因此要注意:剛剛食用蘿蔔等十字花科蔬菜後,不宜馬上吃橘子、梨、蘋果、葡萄等水果,這樣可避免得大脖子病。已患大脖子病的人也應該注意,這兩類蔬菜和水果不可同食,以免使病情加重。
萵苣家族的成員眾多,表現型上各有特色,營養價值極高,且都很適合鮮食。
一般台灣常見的型態以下列四種做規類:
一、葉菜萵苣
二、蘿蔓萵苣
三、半結球萵苣
四、結球萵苣
萵苣知識:
近年的研究發現,萵苣中的含有一種芳香烴羥化脂,能夠分解食物中的致癌物質亞硝胺,防止癌細胞的形成,對於消化系統的肝癌、胃癌等,有一定的預防作用,也可緩解癌症患者放療或化療的反應。萵苣可被日本人欲名為「防癌食物」呢!而且萵苣的纖維較粗、糖分低,很適合糖尿病、貧血的人食用。
萵苣介紹
1.奶油萵苣: 為半結球萵苣,因其莖葉含有大量奶油液狀物質故名,且口感甜脆無苦味,於有「義大利生菜」之稱謂。具有緩和貧血、增強骨骼和牙齒和提高免疫力的效果。
2.鹿角萵苣: 又名裂萵苣,因為葉片外型分岔如同鹿角而得名,吃起來有萵苣的味道, 夾雜一點點山萵苣的苦味。質地脆嫩,含乳白色汁液,能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新陳代謝,是種健康營養的蔬菜。
3.綠皺葉萵苣: 綠皺葉萵苣葉面呈波浪狀皺折,整叢植株似花朵般美麗,新鮮葉片摘下時有白色乳汁。萵苣含有大量的萵苣素,所以造成其味甘且苦,不過它卻能增強胃液和刺激消化,增進食欲,同時還有鎮痛和催眠作用。
4.蘿蔓萵苣: 外型較直立、口感清脆,為凱薩沙拉主要材料。萵苣氣味甘、冷、有微毒,具有藥用價值,可利五臟、通經脈等功效,且萵苣含糖量少、纖維粗,適合貧血病、糖尿病人食用。莖葉中的白色乳汁,具有麻醉、陣痛之功效。
(課堂)
這次霧峰學課程我們來到光復新村,首先,我們到後院觀察兩個禮拜前種的香蕉以及上禮拜種的野薑花,除了周圍新長了一些幼嫩的小雜草,其他尚未有甚麼變化,將它們澆過水後,開始這禮拜的課程,這次老師帶了萵苣、芳香萬壽菊、芥菜以及羅勒(九層塔)的幼苗,讓我們種植;先整理出一塊足夠的空間,之後開始鬆土、挖坑並放入幼苗,以較肥沃的土覆蓋,最後給予適當的水分。
(心得)
若晴: 這次上課一開始,我們先把石頭圍起來的小菜圃整理好,然後做鬆土的動作,接著挖出一個個小洞把老師帶來的菜苗放進去並埋起來,用心的澆水。我覺得這次更佳有成就感,因為之前的野薑花根香蕉的成長需要極常的時間,但青菜的成長卻是顯而易見的,希望我們的幼苗們健康的長大。
昀蓁: 這次去光復新村種植萵苣、芳香萬壽菊、芥菜、羅勒(九層塔),感覺特別開心,因為這次老師讓我們種的是已經在盆栽裡長大的小幼苗,將它們移植到我們挖的坑裡頭,完成後至少可以看到它們佇立的地方,不像前幾次種的香蕉、野薑花,埋沒在土裡,只看的到一坑一坑的,根本不知道它們在裡面過的好不好,總覺得有些空虛。謝謝老師帶給我們可愛的小幼苗!一開始,我們還不知道如何將盆栽裡的幼苗拿出來安全移到坑裡,後來老師告訴我們要先拍一拍盆栽周圍,讓土稍微變鬆,並用手掌堵在盆栽口,一倒,果然幼苗連著土壤漂亮的落入手中,真有成就感!經過我們細心的澆水後就大功告成了,希望它們都能夠健康長大。
億鴻: 經過那天拔草和種香蕉還有野薑花的活動,我學到很多東西,從除草、清空間到移植,我覺得農夫很辛苦,因為太陽很大、蚊子很多,很不舒服。但我還是很喜歡這樣的活動,可以很親近大自然和吸收大氣。
曜至: 今天我們突然多了一個新組員,看起來對種東西滿有興趣的,聽老師講解都超級認真,實際操作也很積極,雖然看起來臉有點臭感覺不好接近,不過聊了幾句發現其實滿好相處的,因為多了一個有力的組員讓我們整體速度變快了很多,沒多久就把5、6個苗種下去了!相信有了這個新成員,爾後的課程將會相當順利。
竑頡: 經過這次的霧峰學阿罩霧農組的課程讓我受益匪淺,並且我了解種萵苣跟芥蘭菜的每一個步驟,然後我覺得最辛苦的應該是清雜草跟鬆土,其他都還蠻好玩的。
第四週課程剪影
第五週-種植嫩莖萵苣、黃金白菜、討論非農藥防治與有機栽培
(課程)
今天上課之前,周良皇老師請我們先上網查一些關於非農藥栽培及有機栽培的相關資料,先對它們有初步的了解與認識,上課聊到時比較容易進入狀況。
●非農藥防治
人類進入農耕社會,開始種植糧食、蔬菜和水果後,就遭受到昆蟲的危害。牠們種類多、數量大、繁殖力強,能在一夕之間使作物損失殆盡。於是人類開發出砷、亞砒酸銅、砷酸鉛、氟化鈉、冰晶石等無機殺蟲劑,並以菸鹼、毒魚藤、奎寧、顛茄鹼等植物萃取殺蟲成分來防治蟲害。二次世界大戰後,有機化學合成工業發達,開始應用有機氯殺蟲劑如DDT、BHC增進農業生產。又開發了有機磷、氨基甲酸鹽與合成除蟲菊,形成綠色革命。但在發展過程中,也付出相當代價。化學農藥在水中及土壤中的長期汙染,進入生物食物鏈造成生態浩劫。
人類開始檢討做錯了甚麼?因此,減少化肥及農藥的使用,以資源再利用的有機肥料及非農藥防治法來生產作物的做法。
手抓或振動打落 : 花園裡發現了吃葉片的蟲子,直接捏死或捉起來放入稀釋的清潔液中,清潔液能降低水的表面張力,使昆蟲淹死。如果是小甲蟲像金花蟲和小金龜子,可把水盆放在樹下,輕輕搖晃樹枝,讓甲蟲跌落水盆中淹死。
噴水 : 利用高壓水柱噴射植物,使害蟲一時無法找到遮蔽而受傷、流走或淹死。這種方法適於處理身體柔軟的害蟲如蚜蟲、粉蝨及葉蟎類,因被擊傷或被擊落後不易再爬回原先的寄主植物上。
耕作翻土 : 土棲昆蟲主要以土壤為棲所,取食、生長和繁殖都在其中,有的害蟲則生活史中的某一時期生活在土中,雖然經常取食的是植物的地上部分,卻都鑽到土壤中化蛹。在這類害蟲的防治上,可借助於土壤條件的管理,例如改變土壤環境的生態條件,抑制害蟲的發育與繁殖。把藏在地下的害蟲翻至土表,增加鳥類等天敵的捕食機會,使害蟲死亡。其次利用深耕把害蟲翻入土層深處,無法由土壤中羽化出來。把植物地上部分翻埋入土中,使害蟲失去寄主而大量死亡,尤其是雜草的清除,更具防治效果。
阻隔網 : 有網目的紗網、蚊帳、尼龍網或魚網,可以用來有效隔離飛行害蟲侵害栽培的作物。把網子覆蓋在由竹竿、鐵絲與鋁管搭成的框架上,並把垂到近地表處的網子邊緣埋入土中壓實,構成網室,可阻絕害蟲入侵。
幼苗護圈 : 作物幼苗在穴盤培育後,移植田間定植,由於幼莖相當幼嫩,遇強風易吹斷,也會遭遇土棲昆蟲危害造成缺株。可利用衛生紙捲筒、環切塑膠瓶、紙板或銅版紙做的護圈來保護幼苗,也就是把部分護圈埋在土壤裡,部分露出土表,並把圈套在幼苗周遭,等到幼苗茁壯再移除。這方法通常用在瓜苗及貴重花苗上。
果實套袋 : 臺灣盛產各種瓜果,果實成熟時,經常會遭受雌性瓜實蠅或果實蠅產卵危害,造成腐爛或落果。因此,在果實結小果時,用紙袋、透明塑膠袋或網袋把果實套住,隔絕產卵以保護果實。
有色黏蟲板 : 很多昆蟲會被不同顏色的花朵吸引,人們就利用這個特性,把不同顏色的紙板、塑膠板或寬膠帶塗上黏蟲膠,吸引昆蟲而予以捕捉。
燈光誘引 : 昆蟲大多藉由光盤反應進行導向飛行,人們因此設計一些自動捕捉裝置,如在風扇頂端裝設黑燈管引誘昆蟲,在風扇下方接裝網袋,利用風的吸力把誘引來的飛蟲吸入網袋內。
●有機農業有益生態環境
(一)農業廢棄物回收再生資源利用:
台灣一年產生之農作物殘渣、稻殼、家禽畜排泄物等農畜廢棄物一千餘萬公噸,如將這些農業廢棄物經充分醱酵後轉化為有機質肥料,施於田間,不僅可有效處理這些農業廢棄物,可改良土壤性質及提供農作物生育所需之氮、磷、鉀肥,降低化學肥料用量。
(二)建立良好之耕作制度:
一般栽培法連續種植作物,其吸收養分相似,會造成土壤中養分快速損失,最後必須仰賴大量的化學肥料補充,以致增加化學肥料的用量。而有機栽培法,如採取與豆科植物輪作、間作或輪作綠肥,可以改善土壤理化結構,減少發生病蟲害之機率。
(三)改進空氣品質:
化學氮肥大量的使用會產生氧化亞氮,會破壞大氣中平流層的臭氧層,危及地球上的生物,減少或不使用氮肥可以協助減少N2O形成量。
(四)防止土壤沖蝕:
有機農業講求混作、間作、輪作,土壤覆蓋比較完全,避免雨水直接沖刷,而且使用有機質增加土壤滲透力及保水力,有效防止土壤沖蝕。
●有機農產品品質較佳
(一)在風味方面
根據美國農業貿易季刊報導,全美國數百位美食主廚認同有機食品風味較一般食品為佳。同時國內研究報告亦指出,有機農耕法栽培之稻米其游離糖含量較高及直鏈澱粉含量較低,其食味品質較佳。
(二)在營養成分方面
根據美國農業貿易季刊報導指出,有機食品未必比傳統食品更有營養,但有機食品不用人工殺蟲劑、除草劑、殺菌劑及化學肥料,產品較為衛生安全。由於有機農產品因全部使用有機質栽培,它所吸收的養分也與一般化學栽培者稍有不同,通常有機農產品的錳含量較低,其它如鋅、銅、鎳等金屬含量有時候也較低。至於有機栽培之水果其糖度、酸度及礦物質含量較高,水分較低,且有顯著差異。
(三)在農產品貯存期限方面
根據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試驗結果,化學農法栽培之楊桃儲藏五天即開始產生褐斑,八天就劣變,有機楊桃到第十二天才有劣變情形;另有研究報告指出,有機農產品有耐儲藏性較久之特性,可能與不溶固形物、糖分、礦物質含量有關。
(課堂)
今天的霧峰學課程我們到了光復新村,今天的課程老師帶著我們種植嫩莖萵苣、黃金白菜,並讓我們用鏟子將一袋有機肥料撒至土壤,接著給予充足的水分;完成今日的進度後,老師與我們在一旁圍一圈,一同討論關於疾病的三角模式(病原、宿主、環境)以及種植有機作物的基本知識與方法等等。
(心得)
若晴: 今天我們種了小白菜還有萵苣,這次我們多了兩個得力的助手,他們是東南亞來的國際學生,他們對於種菜方面比我們厲害太多了。一開始他們來的時候我們還很錯愕,原因是……溝通啊!!!!好在他們聽得懂我們算流利的英文,哈哈。這次我們還看到了我們之前種下去的香蕉長大了,不得不說它真的跟孩子一樣,不知不覺一夕間快速成長,我星期六去看它的時候竟然變成兩顆呢!真神奇。
昀蓁: 這次課程特別有趣,除了看到我們第二堂自然農課程種的香蕉苗終於探出頭跟我們見面了,覺得很感動、也很不可置信,很佩服它的驚人的生命力!還有,在課程進行到一半時,有兩位東南亞的交換生來加入我們,雖然剛開始是有些尷尬不自在,畢竟是第一次跟外籍生一起上課,語言上也有些溝通障礙,但他們人真的都很好,跟我們聊天時,會稍放慢講話的速度加上肢體語言讓我們能夠理解他的意思;看到我們在鬆土、搬重物時,還會主動過來幫忙,真的很給力!讚讚的!希望以後能夠經常有這樣機會,讓我們能夠多與外籍生交流的機會,訓練膽量及外語表達的能力。後半堂課老師跟我們一起聊關於有機栽培的知識,也覺得收穫很多!
億鴻: 經過那天拔草和種香蕉還有野薑花的活動,我學到很多東西,從除草、清空間到移植,我覺得農夫很辛苦,因為太陽很大、蚊子很多,很不舒服。但我還是很喜歡這樣的活動,可以很親近大自然和吸收大氣。
曜至: 這禮拜去上課,課程內容大同小異一樣是在照顧我們努力耕種的幼苗,這次去已經看到了一點成果,比上次來的時候長得更高、更明顯了,當我們澆完水,我們就去旁邊聽著老師口頭講解一些關於植物的知識等等的,雖然沒有實際操作,但用聆聽的方式也讓我受益良多。
第五週課程剪影
捌.工作分配與參考資料來源
一.工作分配
1.文獻資料:陳曜至
2.行銷霧峰:侯億鴻
3.議題探討:江竑頡
4.發現/創意/想法:蔡昀蓁
5.統整:趙若晴
6.週誌:全體
二.資料來源
1.國家圖書館-https://www.ncl.edu.tw/
2.行政院農委會-https://www.coa.gov.tw/
3.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https://info.organic.org.tw/3669/
4.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k59e9R/webmge?mode=basic
5.台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http://readopac.ncl.edu.tw/nclJournal/
附錄-文獻資料
本研究樣區選定兩個位在台灣南投縣名間鄉的茶園,探討在有機農法和慣行農法這兩種不同的操作管理下,對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微生物群落表現的生理參數和群落結構組成有什麼影響。實驗自2011年一月開始,進行為期一年的逐月採樣,包含慣行-樹下(CAI)、慣行-走道(CAII)、有機-樹下(OAI)和有機-走道(OAII)四個採樣點。以Two-way ANOVA進行分析,了解農法和採樣位置是否對於物化性質、微生物生理參數具有顯著的影響,並針對物化因子和生理參數進行皮爾森相關性分析 (Pe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瞭解個別因子間是否具有相關性。另一方面,利用受質誘導呼吸法(Substrate induced respiration, SIR)測定微生物的群落結構組成和功能多樣性,了解不同處理中土壤微生物群落潛在代謝能力的差異。研究結果發現,除了採樣位置對於功能多樣性、農法與採樣位置兩者的交互作用對於微生物生物量沒有顯著影響外,無論是農法、採樣位置或者兩者的交互作用的確對物化性質和生理參數具有顯著的影響;此外,研究結果更顯示,與慣行農法相比,有機農法的管理方式能降低微生物的代謝熵(qCO2)和土壤基礎呼吸,並有效提升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樣性和代謝分解能力,特別是對於胺基酸和醣類這兩類的碳源。
標雨倢。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對有機農法與慣行農法反應的相關分析。2012
本研究旨在 「自然農法、社區發展與土地倫理之關聯探討」以臺東縣某社區為例,這是不到100人的社區,在2008年一群農民體會過去生產經營追求高產量、高收益,過程中施用化學肥料、除草劑等,造成土地與環境傷害,轉變改強調貼近自然環境的「自然農法」來生產農作物。「自然農法」是減少人對自然環境干擾的一種農業生產體系,「社區發展」主要探討農民所得來源、人際網絡關係及維護社區環境自然資源,「土地倫理」以倫理觀點探討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是群落中的一份子,應善盡維繫生物多樣性與土地健康之責。本研究採取混合研究法,以自編「問卷量表」及「深度訪談」為量化與質性資料蒐集工具,樣本採立意取樣,資料結果進行量化與質性研究之分析與相關探討。研究結果顯示,自然農法與慣行農法之農民在自然農法、社區發展、土地倫理量表分數之差異達顯著水準,這結果表示不同農業體系之農民在自然農法農、社區發展、土地倫理理念皆存在差異,又自然農法、社區發展與土地倫理之間關聯性分析,顯示彼此有顯著關聯性。實際顯示顯示彼此間有關聯性,由受訪者:「灑藥就會傷害環境,影響土地,雖然自然農法不會收入很多,但生態可以保護,就像神創造我們,我們不能傷害其他生物」。永續發展在環境要素儘量減少對環境的損害,社會要素要滿足自身的需要且對環境的損害最小,經濟要素在經濟上需有利可圖,自然農法、社區發展與土地倫理以這三要素協調發展達到永續發展,成果可提供作為環境教育場域及相關人員之參考。
鍾文真。自然農法、社區發展與土地倫理之關聯探討 -以臺東縣某社區為例。2019
由於市場上健康食品的導向,無毒稻田耕種法受到重視,此類耕種模式提供鳥類安全的覓食環境,相對也造成農民的損失。本研究於台中市霧峰區的自然農法水稻田進行,藉由鳥類族群、群聚與稻穗危害率的調查,探討農作中鳥類分布與覓食如何受地景因素和稻作生產過程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稻作中使用稻田為覓食棲地並以稻米為食物的鳥類有樹麻雀 (Passer montanus)與斑文鳥 (Lonchura punctulata),而外來種白尾八哥 (Acridotheres javanicus)與家八哥 (A. tristis)雖在稻田中出現,但與水稻危害無關。一期作的麻雀和斑文鳥等穀食性鳥類平均數量與稻穗危害率分別為3.61 ± 0.23以及25.01% ± 0.99%,皆顯著地高於二期作的0.84 ± 0.21以及6.51% ± 1.02%;鳥類平均數量在一期作時期之乳熟期 (3.99 ± 0.35)與黃熟期 (4.79 ± 0.33)顯著地較繁殖生長期 (1.47 ± 0.31)多,且稻穗危害率於黃熟期有顯著增加。稻作區的地景設施與管理模式直接影響鳥類分布和稻米的損失率。一期作時期,穀食性鳥類偏好相鄰建築物與樹林樣區,其平均數量為4.19 ± 0.38較相鄰皆為水稻田樣區 (3.70 ± 0.25)以及相鄰灌溉渠道樣區 (2.93 ± 0.33)多。牠們也較常出現在具水泥田埂的樣區,其平均數量為2.77 ± 0.34顯著地較具土造田埂的平均數量 (1.68 ± 0.18)多;位於稻田邊緣鄰近建築物、樹林和灌溉渠道的樣區其稻穗危害率顯著地較水稻田中央樣區為高。而相鄰田埂具長草的稻叢,其稻米受損率低於相鄰水泥田埂以及短草的土造田埂者。因此,若能針對稻作危害的高風險時期與地景加強管控,並適當進行田埂的雜草管理,應可降低稻作的鳥類危害情形。
陳柏安。穀食性鳥類對台中霧峰自然農法水稻田的地景利用與農損研究。2018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