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突然對NBA籃球賽產生了興趣,看了總冠軍賽後心情沸騰不已,但是當時並不清楚自己為何如此偏愛這項運動。直到今年多花時間注意例行賽,並且看了多場的季後賽,一直到最後總冠軍賽,從每一次收看的過程中反視自己從中獲得的感動,才明白那是因領略了人生的道理並受到鼓舞的緣故。
把人生縮小在一場球賽的話,將每一球投進籃框就是每一個我們想在人生中達成的目標,防守的另一方如同我們追求目標過程中所受的限制。有一段時間,我們會發現自己的狀況出乎想像地好,專注力夠、拚鬥力也極佳,不論什麼樣的限制都難不倒我們,我們就是有辦法盡力保護住那顆名為「夢想」的球,並且如願讓它躍進那具名叫「實現」的籃框。但是一場球賽不可能總是一方領先,如同人生不可能總是如此順遂。往往到了中途,防守的一方開始反攻,慢慢將比數拉近。我們開始遭遇到一些挫折,即使仍舊可以達成目標,卻發現當中的過程非常辛苦,得付出極大的體力與心力抵擋住挫折,在控有球權的時候,奮力找到空隙切入上籃達成目標。更有些時候,我們會遭遇「力不從心」的困境,那就是人生最大的瓶頸。在那段時間,我們完全喪失手感,不論怎麼樣就是投不進,不論是禁區、外線,用盡各種方式,就是無法將球穩穩地送進籃框。幸運之神完全背棄了我們,我們感受了前所未有的無力感,彷若一艘逆風的小風帆,使盡力氣想要向前駛進,卻總是被強風吹回原點。我曾經有機會在籃球場上試著投籃,因此更能深刻體會那種挫敗感。將球拋投出去的那刻,以為這次穩當的出手一切萬無一失,但是就是會有意外的結果發生:球可能撞到了籃框彈了出來、可能因為用力過猛撞到籃板後反彈回來,更令人氣結的情況就是球明明都與籃框咬合了,卻在籃框裡轉了三四圈後又繞了出來。那感覺就是即將實現的夢想卻在一瞬間化為烏有,前一刻費盡力氣投球卻未進,沮喪感加強了身體的疲累感。那瞬間真希望籃框能夠大一點。
但是籃球場奮戰不懈的球員,讓我看見了「堅持」所能創造的奇蹟究竟有多大。有多少場比賽中,我親眼看見一隊在原本落後頗多狀況下,仍舊不慌不忙地應戰,只要找到機會就出手、面對禁區裡一堆防守自己的對手,卻依然無畏地運著球衝進,突破重圍後帶球上籃得分、並且造成對方犯規,獲得加罰一球的機會。從這些力拚的球員身上,我看見了決心與勇氣。那顆球就是他們追求的夢想,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們不停爭搶籃板、有時造成與對手爭球、有時還會看見球員整個人趴在地上或是跌摔出場外。就在堅持的戰鬥下,原本落後的球隊最後竟然可以反敗為勝,這就是奇蹟。看見這群豁出去的鬥士,我不禁捫心自問:對自己的夢想,我又付出了多少?我又堅持到什麼地步?沒有投進的那球,我願意再花多少時間直到我投進?如果能夠像他們注意力如此集中、求勝心如此旺盛,我想就算重重阻礙也無法擊退這樣的選手,最終夢想就有更大的機會實現了吧?因為不放棄持續地投籃,到最後投進的瞬間,我體會那種喜悅是更加強烈的。
當然,一味地想要投進反而越投不進的情況也是有的,如同我們一心想要趕快達成目標,卻發現我們使了全力,卻沒離目標更近。當我練習投籃時,越想著「投進吧!」失敗的機率反而越高。相反地,一旦我放寬心,隨著自己身體的律動節奏起身、讓球隨著自己身體的力量拋射出去時,反而命中的機率是很高的。這時我學習到「放鬆」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也是很重要的課程。越急切投籃時,身體的肌肉反而越緊繃,投籃姿勢也容易不正確,命中率也不會高;同樣地,當我們越急於實現自己的夢想時,越可能不得要領而頻頻出錯,錯誤越加深沮喪,形成惡形循環。如果再勉強出手,只是會憑添更多失誤。這時就該深呼吸、調節自己的心境、自然而然地投籃,反而能夠輕鬆命中。或許這說明了一件事:若能視壓力於無形,只做好自己能做的一切準備,夢想反倒越容易實現,而且可能還會出乎意料地順利。
籃球場上為了夢想之球拚鬥的戰役,不是只靠個人單打獨鬥就能贏得勝利,主要還是要靠隊伍整體的團結。喻之於人生,追求夢想實現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適時出現的貴人幫我們指點迷津、給我們力量。我常覺得一個人成功不可能只靠獨自的力量。也許他/她以為是靠自己打拚到天下,但實際上是因為所有支撐他/她的力量都默默地在背後相挺,才讓他/她無後顧之憂、心無旁鶩地實現夢想。正因為身邊的夥伴都擁有同一個夢想,才能共同努力、發揮最強大的力量,將那顆球送進籃框。在人生裡,有時也會遇到這樣契合的夥伴、可能是我們的伴侶、或是我們的同事;就算不是望著同一個方向,曾助我們一臂之力的長輩、友人、師長、同僚,也都是幫助我們將球投進籃框的最佳助攻隊員。我們能夠走到今天、能夠往前繼續邁進,都是靠許多人的協助,所以當夢想實現的那刻,即使那句「這榮耀屬於大家」已經變成很浮濫的感謝詞,但是仔細想想,我們所獲得的榮耀,的確是屬於曾經幫助過我們的所有人啊!
今年NBA總冠軍是西區的San Antonio Spurs﹝聖東尼奧馬刺隊﹞。他們之前已在1999、2003、2005年各拿過總冠軍,今年勇奪第四座獎盃。不過在他們拿到冠軍後,有些外國體育新聞也指出馬刺隊雖然表現如此傑出,卻可能是NBA歷史上最不容易被記得的一支冠軍球隊,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整體是一支很低調的球隊,沒有特別閃耀的明星,像Michael Jordan、Shaquille O’Neal、Kobe Bryant或Steve Nash這樣容易聚集群眾的超級巨星。馬刺隊的大前鋒Tim Duncan無庸置疑是個非常優秀的球員,但是他非常低調,其他馬刺球員亦是如此,於是不容易讓球迷留下深刻印象,打球沒有激情、贏球過程也沒有太多火花產生。看了這樣的新聞我不禁莞爾一笑。雖說NBA職業籃球賽是很商業化的,但是打球也並非要場場都如同作秀般精彩吧?像馬刺隊就樹立了一個很好的典範:全部隊員不求個人表現,有機會就自己出手,沒有機會就把球傳給比自己有更好空檔的隊友。大家一致的目標就是盡好自己本分、打好一場球、一起分擔責任、贏得比賽。我想起生活中也遇過許多類似這些球員的人,踏實地追求自己的夢想,他們並非是眾人所矚目的閃亮之星,但是他們按照自己的腳步做好自己的事、達成自己的目標,那股由內而外展現的光芒,柔和動人,一樣深植我心。馬刺隊就算會被一部份球迷遺忘,但是一定也有另一部份的球迷會永遠記得他們的紮實平穩的隊風,那才是能走長遠路程所需的特質。
看完了今年的NBA賽事,我也從中學習到不少人生課程。在一方小小的空間裡,十個人為了一個夢想不停跑動、跳躍、用身體與意志與困境對抗、在哨音響起前,勝負都是未定。就算這場輸了,在下一場討回來便是,不需要沮喪。只要夠頑強、專心,夢想就會實現。在每場球賽是如此,人生的每場戰役亦是。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