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過離別對你的意義是什麼嗎?有人可能馬上想到親人或戀人,進而就是連想到痛徹心扉或是刻骨銘心的情緒。但是仔細想想,我們這一生中其實與許多人相逢、相識與相聚過,而這些人過了一段時間後就消失在我們的生命中。而我們想過這些事情嗎?老實說,我不曾認真想過。從求學階段到職場,我跟許多同學跟同事到了下一個階段就互道珍重、失去聯絡,但我似乎不曾感傷過,彷彿覺得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前陣子在生活中經歷的小插曲卻讓我重新思考離別這件事。
上班途中會經過一家超商,我也總會在那買早餐與咖啡。那家店的店員流動率很高,常過了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新人面孔。有一陣子來了個年輕妹妹上早班,她個子嬌小,長相甜美,看來青澀但很有服務熱忱,而且會記得哪些客人習慣買咖啡。我注意到這點是因為有次我一進店才正要直往三明治區前進時,就聽見她朝我問:要咖啡嗎?我才發現她其實都會默默注意常客的習慣,甚至在結帳時也會記得你的會員電話,在你沒說前就已輸入完畢。這個可愛且細心的女孩讓我早上上班前因為她親切的服務而有了好心情的開始。然而一日早上再進入店時,卻發現女孩不見了,換成一個年輕弟弟。聽聞別的客人問起,才知道妹妹不做了。我不禁一陣失落。但幸運的是,這位替代她位子的年輕弟弟是那位離職妹妹的男孩版。一樣親切有熱忱,也會記得你喜歡的咖啡種類以及自動輸入你的會員電話,發票也印出來給你。但同樣地,過了一段時間,弟弟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接二連三都是動作比你慢或臉比你還臭的店員。那時不禁回想起與可愛妹妹及年輕弟弟弟的邂逅竟如此短暫。讓我感嘆的過客還包括一家常光顧的鍋燒麵店。那店只能外帶,老板娘也是個態度親和的姊姊。在我光顧幾次後就知道我有湯麵分開的需求,有一次我點完忘記吩咐她,她竟然還主動問我「湯麵分開?」此舉讓人倍感窩心。之後到了夏天,因為天氣太熱不會讓人想吃鍋燒麵,我就不常光顧這家店。前陣子開始轉冷,又想起了這家店,滿懷期待到了店前,卻發現已拉下鐵門,門上貼著出租字樣。我又是一陣失落,想著再也吃不到平價好吃的鍋燒麵,也不會再看見和善老闆娘的笑容。
關於離別,不外乎是生離與死別。生離,可能是與同學、同事、戀人或家人的分離。在我成長經驗中,每一個求學階段結束與同學的別離都不太有感傷的感覺。幼稚園時是因為年紀太小,對老師與同學印象不深,相處的時間也不長,因此與他們的離別對幼小的我來說並沒有太大意義。到了之後的求學階段,短則三年,長則六年,照理説有這麼長時間的朝夕相處,到了畢業時刻應該會比較有感。然而對我來說,同班同學的情誼有三年或六年的相處時間其實也已足夠,也或許期待到下個階段認識新的一批人,於是到了畢業時刻也不會有太多不捨,總能輕鬆地互道珍重,卻也不再聯絡。揮別舊職場的同事更是如此吧?出社會之後,就深刻明白職場不是交朋友的地方,許多人際關係都只是為了順利推動職務或在職場上生存下去而必須維持的表面熱絡。因此,當離開了工作場所,人走茶涼,你以為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殊不知舊職場原本就沒有專屬你的風景。於是跟大部份同僚也是告別得瀟灑,沒有太多留戀。與戀人與家人的分離,相較之下會牽動較多情緒。一段關係結束,不論和平分手或是反目成仇,都會令人悵然。因為曾經想像過未來的藍圖,卻終究無法實現,偶爾在某個時刻想起一段畫面,又是感慨萬千。至於跟家人的分離,可能是因旅行分開短暫的十天半月,或是因另組家庭而分隔兩戶因此不再經常見面。雖會想念,但也不致有太多情緒,因為認為很快就會重聚;但若是因戰亂而被迫與家人從此失去聯繫,那可以想像該有多麼沉重,那跟死別應是同樣的打擊,因為就算仍抱持活著可能還有重聚的希望,卻也很有可能其中一方是等不到那一天的。
而死別,會隨著年紀越來越有感。小時候比較有印象的死別經歷,是國小時養蠶寶寶結果不慎把牠們養死的經驗。那時面臨死亡,尚未能有深刻的感受,更多的只是「怎麼辦?自然觀察課的作業交不出來!」的氣急敗壞與擔心的情緒。後來再面臨的死別就是親人的至親或親戚的離世。父母親雙方都來自人口眾多的大家庭,年輕時就離鄉背井在外自力更生,因此跟父母手足未經常聯繫,只有過年時會回老家一趟,也因此我們孫兒輩的對於爺爺奶奶的情感不深,更別說對那些叔公姨婆,更是沒有印象。於是聽聞他們往生的消息時,與其説是因為感受到自己失去什麼而震驚,更多是因為爸媽的父母死亡這件事引發我想像有天他們也會離開我們,因此讓我產生恐慌跟悲傷的反應。我記得參加爺爺奶奶的葬禮時因哭不出來而感到愧疚。如今想來,或許是因為那時的我仍未覺察離別的意義,只是認知到一位家族成員消失的事實。但等到自己年長,父母也漸年邁,以死亡為形式的別離逐漸成為生活中常聽聞的消息。父母的朋友一一生病走了;自己年輕時看過的有名演員或喜愛的歌星往生了;更別說自己的朋友不敵病魔英年早逝,這些事情都會一再提醒我們一件我們很難面對的事:我們擁有父母的時間也在倒數。而這個事實會直擊我們內心最脆弱的一面,讓我們即使已是中年,仍會瞬間哭得跟個孩子一般。
生離或死別,都是代表某個人在我們生命中消失了。消失了,或許恩怨也能隨之一筆勾銷,隨著時間流逝,也會逐漸被我們遺忘。那如果沒有遺忘,某種意義上又是否表示這個人並沒有真正消失呢?對我來說,過世的朋友,應該是到了更好的地方,不再有病痛,也不再需要獨自扛起照顧家人的負擔;而親人如果因年邁而衰老,終究走到生命盡頭,或許我們也該在那之前好好練習面對道別的時刻,並且相信他們擺脫了肉身的不自由,化作千風,終於能更自在地在天地遨遊。當我們想著他們的時候,他們也就來到了我們眼前。
僅只是因為親切的超商店員與鍋燒麵的老闆娘就此失去蹤影,如今我卻深刻意識到我的生命中原來大部分的人都只是、也只會短暫存在片刻,之後就再也沒見過面,或許也不會再有相逢的機會。我想起以前上日文課時初次聽老師介紹「一期一會」這個詞的意義,即是人與人的相聚都是片刻,一生就這麼一次,就只有這片刻時間,所以要好好珍惜。雖然知道它要表達的哲理,但當時的我或許更忙著去記這詞的前面發音很像「草莓」的日文發音,而沒能真正了然於心。但如今人生經歷比以前多了之後,再回過頭去看才真正領略人與人的相聚真的都是短暫的片刻,離別之後,大多都是彼此兩兩相忘的結果。我一直很喜歡王菲演唱的一首歌曲《紅豆》中的一句歌詞:「有時候,有時候,我會相信一切有盡頭,相聚離開,都有時候,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它點出人與人的相會都是有時限的。因為我們都是彼此生命的過客,對方沒有把你放在心裡,甚至離開後再也不記得你,其實都是常態。因此,在這些過客中,若有人還會惦記著我們,那是我們要感恩的福氣。理解到這點後,對於朋友還會記得捎來問候的訊息,記得我的生日,一段時間邀約一起聚聚,我都珍惜。「可是我,有時候,寧願選擇留戀不放手,等到風景都看透,也許你會陪我看細水長流。」我不會奢望這些此刻還在我生命中的人能陪我看細水長流,但是在他們從我生命中消失之前,我會惜福他們還在的時時刻刻。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