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步調,不論是生活上或工作上。一個人的時候,依自己的步調行事,自然沒有問題,快慢由自己決定,自由得很。然而當要跟別人合作時,若仍舊依自己步調為主,未顧及他人的進度,就會引發別人的困擾與不悅。
在我工作的職場上,各部門人員大部分時間都是獨立作業,但有時須共同合作一項大型案子。這種較大規模的案子會有兩、三件,性質類似,有先後順序,每件大約為期兩個月的時間,開始準備作業跟執行的時程都有固定的時期。以往的SOP都是要等到一件案子結束後才會進行下一件案子,因為要顧及當中合作的夥伴剛好也參與前一個合作案,免得對方分身乏術。但近幾年來,我觀察到我的部門中有些同事開始有「提前作業」的行為。例如,這些同事負責的合作案理應要等前一個合作案結束才該開始作業,但這些同事因為這段時間恰好有空檔,又或者急著想趕快把事情做完,也可能想為自己爭取更多時間來執行他們負責的案子,於是便會出現前一件合作案子尚未結案,下一件的合作案的負責同仁卻已急著要來討論分配工作的情況。明明是十二月份才要著手進行的案子,卻在十月份就早早分派工作項目,不顧其他參與的同事是否正有別的要事在忙,覺得反正先發包出去,別人能不能先做是別人家的事,至少他先確定自己要做的部分,好可以先動工;再者他先發包,認為他給了大家提早作業的時間,也就順理成章提前收回別人繳交的內容,如此一來就可以給自己多一點時間來統整修改並執行案子。對於這種情況,我十分不悅,因為如果大家都這樣處理,很有可能會有人同時有三個合作案的工作一起出現,這對工作狂來說或許不是問題,但對於我來說,卻是不尊重體諒他人的舉動。
習慣了單獨作業的人,就會忘了與他人合作時該有的體貼與分際。既然是共同合作案子,就該以大家普遍認知為主,而不是圖自己方便行事。一件合作案結束才會啟動下一個合作案既是普遍認知,按照那樣的方式進行,跟我們合作的同事自然也無話可說。哪件合作案該開始啟動的時程理應就是落在哪段時間,同事不會有理由拒絕或抱怨什麼,免得之後他忙不過來時,可能還會反過來跟人發牢騷,說他同時要處理兩個合作案,提前進行下一個案子的人真是莫名其妙云云的話。這樣不是徒增同事之間的嫌隙嗎?至於提前作業是因為自己有空檔,所以想確定好分配的工作項目,好讓自己可以先做自己負責的部分,我覺得這仍舊是只以自己為主的心態。因為我有時間先做,所以我要別人來成全我對自己的時間規劃。那有沒有想過有天當自己忙不過來,卻突然又有同事要提前作業,將新的工作先分配給你的情況呢?能不能想像那種心煩的感覺呢?我記得有一年有一段時間,我手邊同時有三樣工作在進行,它們都是在這段時間必須完成的固定業務。因此我根本不會有多餘心思去想我兩個月後那個要參與的合作案。那時如果主導那個案子的同仁又已急忙要分配工作,我應該會整個火大。有一次我負責主導的合作案尚未結案,結果本該在此案結束後才該開始的案子,主導案子的同事就急忙要來分配新案的工作內容,說是要統整作業的時間很趕,所以要提前進行。我聽了整個光火,心想:「為何要別人來配合你的作業時間?」如果案子只有一個半月的時間可以完成,我不會為難合作的同事要配合我的作業時間,就為了替自己爭取多一點餘裕,而會選擇在我有限的工作時間內盡力把事情完成。既是團體合作,就該顧及別人的情況,而不是依自己的做事方式為主。但我發現有些人在與他人合作時,會寧可委屈別人也不委屈自己,只因為他沒有想到別人。或許這種人一直都很順遂,從來沒有忙不過來的時候,卻從來沒有想過那些能如期完成的事情都是別人的成全才得以實現。哪天當他自己也有許多瑣事要處理,卻又突然來了一項不需要現在處理的事情來煩他時,或許才會明白那是什麼感覺。再者,我不太懂這些急於提早作業的人在想什麼。工作了這麼多年,我深刻體會,事情其實沒有作完的一天。一件事情結束,就會有別的事情出現,那急著做完的意義是什麼?如果提早做完就可以提早退休,那還可以理解為何要提前作業。但事實並非如此,那到底在急什麼?想說有更多的時間可以把這件事情做好?依我的觀察,當性質相同的案子同時在手邊進行,同樣的盲點就會一直出現,只是想求快卻不見得有好的品質內容,這樣就算提前作業,其實結果會是一樣的。再者,大家都想提前作業的結果,有可能最後就忘了何時要做好什麼。我們還有自己個人負責的業務,一定都會先忙著迫在眉睫的事,試想若是五個月後才要繳交的內容,你會心心念念著嗎?有沒有可能你也是到要繳交前的最後一週才來處理,甚至最糟的是,你已經壓根忘了這件事?那這樣子的提前作業,究竟所謂何來呢?
在批判別人這種只想趕快提前分配工作,不顧他人想法的行為時,我也不禁想起自己的做事風格。坦白說,我也是一個會想要把事情趕快做完的人,這種個性從小就很明顯。小學時,每到暑假前,學校都會發一本暑假作業本,裡面有多種不同的作業內容,包括畫圖、作文、生活記事、養殖植物紀錄或做勞作等等,要學生每天都做一項作業,做到開學為止,也就是要學生暑假不能荒廢學習,每天都要有事情做。我記得那時我總是在暑假第一週就把整本作業本完成,能掰的內容都掰完,必須每天觀察的就慢一點再補上。不像卡通人物櫻桃小丸子一樣,先恣意玩耍大半時間,最後一天才來勞煩全家出動熬夜幫她寫作業,我選擇趕快把會干擾我玩耍的事情做完,這樣我就可以在接下來的時間盡情玩耍,不用擔心會忘記寫作業這件事。再者,我不是「心臟大顆」的人,可以拖到最後一刻再開始,並且自以為自己是可以做得又快又好的人。我發現挺多人都誤會自己是這種人,但殘酷的事實是能又快又好的人其實不多,大部分的人是快但是產出的作品品質不佳。我會盡早開始,是因為拖延會讓我焦慮,而我不想讓自己一直處於時間不夠的壓力下。我不是一個完美主義者,總覺得「先求有再求好」,而不會因為怕自己做出來的不夠好而遲遲不肯動手做,結果反而成了拖延症患者。因此我若能把工作先做完,我當然也會選擇先做。但是那僅限於我可以單獨作業的事情上。當與他人合作時,我知道我必須做出調整,不能要求別人也跟我一樣。每個人都有他做事的步調,那就該求最大的共識,讓人在有心理準備的情形下,給他一定的時間,讓他完成他該做的工作,這才叫團體合作。
但隨著年紀漸長,我發現自己對於「快與效率」的想法也有了改變。近幾年來生活中發生了一些事情,讓我在工作與私生活間疲於奔命,我才理解到,以前能有效率地完成自己的事,是因為有別人的成全。當事情不在你掌控之中時,才會明白,沒有突來的事情出現要你處理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無所事事,歲月靜好才是真正的福氣。我也理解到工作跟娛樂是要平衡的。不該是想要一股腦地先把工作在密集的時間完成,以為這樣就可以空下完整的時間休息玩耍。萬一就在這密集的工作壓力下,身體累出病來,那接下來空下的時間,豈不是都拿來養病?這樣又有什麼意義?這樣倒不如工作在固定的時間來時再面對,若沒有工作時就好好放鬆休息,這樣的生活鬆緊得宜,或許反而對身體才是好的。如果沒有工作也不知道要做什麼的人,那其實有點可嘆,因為他連放鬆閒散都不會。也許有人會說:「我若不提早做,萬一到後面有突發的事情,事情擠在一起,我就沒有時間做了啊!」以前的我確實也會有這樣的恐慌,但是現在我卻已比較看得開,覺得有多少時間就做多少事,事情總是能完成,只是做得不夠完善;就算真做不完也無所謂,人總是要承認自己有力有未逮的時候。
對於自己這樣的變化,我也覺得很驚訝。以前的我,遠遠地看到要搭的公車進站,一定死命向前奔跑追趕;行人通行的號誌燈剩五秒,一定拚命快跑衝到馬路另一頭。但如今的我,看見要搭的公車將要駛離,會幽默地告訴自己「窮寇莫追」;看見行人號誌燈就算剩十秒來得及走到對面,我卻會選擇停下腳步等下一個通行的時間。我已經理解到人生不是什麼事情都要急著。電影《Click》﹝中譯:命運好好玩﹞不正告訴我們快轉的人生其實沒有什麼意義嗎?對於自己可以單獨作業的事,如今我選擇用我覺得適意的速度進行,不想提前開始就先放在一邊,不會拖到最後一刻才開始,但會等到想做的動力產生才來行動,也就是學習少勉強自己。至於跟別人合作的案子,我仍想按部就班,顧及別的同仁手邊也有別的事情在忙,等到對的時機點再來打擾別人,這樣也才站得住腳。〝My pace〞,字面翻成自己的步伐,但轉成日文〝マイペース〞,其實是「我行我素」的意思。在單獨作業時,我以自己的步伐完成自己的事,我行我素並不會影響到別人。但在需與他人合作時,我行我素的行事風格就得收起,不能要求別人要配合自己的做事方式來成全自己,我想至少能做到這樣,或許這樣的想法也是我行我素的一種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