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5-30 16:54:10| 人氣2,9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電影筆記【驚聲尖叫第三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如果《驚聲尖叫第一集》是對恐怖片類型的模仿、《第二集》是對《第一集》本身的二度模仿,則《驚聲尖叫第三集》就是對驚聲尖叫的「故事本身」進行了模仿。前者屬於外部的形式的模仿,後者則屬於內部的內容的模仿。《驚聲尖叫第三集》開始於「驚聲尖叫電影」的籌拍,於是電影裡有了另一部電影,而它們恰好都是《驚聲尖叫》。因此我們看到了「成對」的主角、「成對」的場景、「成對」的情節,它進一步把形式與內容完全混淆,假的「驚聲尖叫電影的世界」闖入了真正的「《驚聲尖叫第三集》的電影世界」,然而既然一切都只是電影,則所有因二元對立而來的穩固基礎也都被混淆了。

 

2、《驚聲尖叫第三集》開始,我們看見有一組人馬正在籌拍電影「驚聲尖叫」,拍片現場重造了《第一集》豪宅大院的場景,然後所有主角都有了一個「分身」——那是作為演員的演員,飾演女主角的「分身女主角」、飾演記者的「分身記者」、飾演其他配角的「分身配角」……。只有一個例外,那是最重要的一個男性角色「警察杜威」,他真正參與過前兩集的謀殺,而現在,他在「驚聲尖叫電影」裡擔任現場顧問。他是「驚聲尖叫第三集的電影世界」與「驚聲尖叫電影世界」的橋樑,他穿行在兩個世界,他既是真人、也是演員,然而我們不應忘記,所有人從一開始便都是演員。

 

3、在這個段落裡,有個鏡頭拍得極好。那是女記者來到「驚聲尖叫電影」片場,遇見了飾演自己的演員的一幕。女記者走進片場,有一人迎上跟她攀談,後來女記者發現那就是在電影中將飾演她的演員(圖一)。接著女記者遇見來此當顧問的警察杜威,注意這個鏡頭,警察杜威看到了「兩個女記者」(圖二),一個反拍,兩個女記者同時看著杜威(圖三),此時突然「假的女記者」走向了杜威,這裡特別使用了一個搖鏡,最後「假的女記者」與杜威站到了一起(圖四)。不用剪接而用搖鏡的原因是,它要徹底混淆真假兩個世界,一真一假的女記者,藉由走位,「假的女記者」過渡到了警察杜威的身邊,加上杜威在現場的曖昧身份,我們更不知何者為真、何者為假了。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4、這就是我所說的,《驚聲尖叫第三集》是對「故事本身」的模仿,是屬於內部的內容的模仿。此後我們將會一再看見,人物、場景與情節的「成對並置」,並且最後讓「真實的人物」穿行於「虛構的場景」間,這特別指的是女主角席尼重新回到《第一集》的「房子」裡,奔逃的一段。在說明這個段落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幾個重要的「成對並置」所造成的效果。在「兩個女記者」出現之後,緊接著「假的警察杜威」也出現了,站在女記者的角度,我們看見了「兩個警察杜威」(圖五);後來女主角席尼在廁所裡,也遇見了飾演她的另一個自己(圖六),請注意,當席尼發現她的時候,這個「假的席尼」正脫下兇手的面具裝扮,這一點在最後將顯得特別重要;另外,在某一次的追殺過程中,警察杜威和「兩個女記者」現身在一個與《第二集》雷同的情節裡,那是隔著一面雙重玻璃,而彼此呼喊不應的場景(圖七、圖八、圖九)。這裡使用了整片的落地玻璃窗,反射出杜威與女記者身處的「現實世界」,進一步也把這個世界虛假化了,而真正的死亡發生在「另一邊」(圖十)——那是最後「假的女記者」衝破玻璃,倒下回到「這一邊的現實」,接著死亡(圖十一)。在這些段落裡,我們都一再地看到了兩個故事世界的混淆,成對的人物出現,所謂的「模仿」就在「現實」的眼前。

 

 



圖五

 

 



圖六

 

 











圖七、八、九(圖七、八是第二集,圖九是第三集)

 

 



圖十

 

 



圖十一

 

 

 

5、而將這兩個世界混淆的最成功的設計,則來自於女主角席尼來到片場的段落。當她在廁所遇見「假的席尼」之後,走了出來,此時便開始進入了一個真正的「異質世界」。經由一連串的正反拍,我們看見席尼穿過一道門,去(來)到門的背後(前面)(圖十二、十三、十四、十五),那裡(這裡)既是虛假的場景、也有真實的經歷——她看見的是《第一集》裡一開始發生追殺的那個「家」,然後她走了進去(圖十六、十七、十八)。女主角當然在這個場景裡又一次遇見了兇手,而且幾個鏡頭都原原本本地重複了《第一集》與《第二集》的設計(圖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這個段落很精彩地既模仿了內容、又模仿了形式,整個「驚聲尖叫系列」都被完美地結合在這一個段落裡了。

 

 



















圖十二、十三、十四、十五

 

 













圖十六、十七、十八

 

 

















圖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

(圖十九、二十是第一集,圖二十一、二十二是第三集)

 

 

 

6、最後我們要回到「蘭迪」與「動機」這兩個最重要的問題。《驚聲尖叫》有一個虛假的主題——找出誰是兇手;而它真正的主題是關於模仿與重複。也因此,當蘭迪在《第一集》裡說出「新世紀已經來臨,誰還在乎動機?」的時候,無異為一種天啟。他在一開始就告訴了我們,動機根本不存在,然而整個「遊戲」仍然必須「被啟動」,因此《第三集》作為結束,最重要的便是必須去揭開這個「偽動機」。有兩種方式可以揭示:第一種是仍然必須讓「蘭迪」(如第一篇筆記所說,這個具有「功能」意義的角色)做出說明,因此他「復活」了,他的妹妹帶來了一卷錄影帶,他在「錄影帶」(以一種「擬像」的方式)裡,為我們再次說明了恐怖片的「規則」——他說:真實的結局,是要走回故事的原點(圖二十三)。

 

 



圖二十三

 

 

 

7、原點。這就是了,「動機」就是「原點」,而整個遊戲是一場空轉。而這個「形式上的原點」被結合到《驚聲尖叫》的「殺人故事」裡,又該是什麼呢?那是「母親」,女主角的母親,那是她的掛念也是她的夢魘,而所有的恐懼與害怕,最後只能是來自於自己。我願說,《驚聲尖叫》真正的兇手便是自己,而這種來自於潛意識所投射的想像,便是恐怖片的真正來源,這也是《驚聲尖叫》選擇「恐怖片」作為表現的精彩之處。這些都在《第三集》裡得到了處理,最重要的有幾個地方:第一、《第三集》開始,女主角席尼作夢,看見了母親在窗外呼喊,她不斷重複著「妳就像我」(圖二十四),席尼走近,母親變成了兇手(圖二十五),她再次確定,窗外卻「空無一物」(圖二十六),這個「空無一物」的鏡頭太精彩了,我願說它就是來自蘭迪的箴言「誰還在乎動機」;第二、在一次席尼的內心告白中,她對「最喜歡的恐怖片是什麼」的回答是,「我的生命」;第三、前面曾經提起,席尼在廁所中遇見「假的席尼」,這「另一個自己」,她當時正在脫下面具裝扮,「席尼自己」就是那個兇手;第四、電影最後,殺人兇手現身,是電影「導演」(多麼具有形式意義的安排),席尼問他「你是誰」,兇手回答「另一半的妳」,而他們來自同一個「母親」。是的,最後的殺人兇手是女主角席尼的哥哥,而「母親」則是他們共同的「情結」(圖二十七、二十八)。

 

 



圖二十四

 

 



圖二十五

 

 



圖二十六

 

 








圖二十七、二十八

 

 

 

 

8、蘭迪說:真實的故事,是要走回故事的原點。前者屬於內容、後者屬於形式,然而重要的是,它們在「驚聲尖叫系列」裡通通被混淆在一起了。《驚聲尖叫》是個遊戲,它讓我們原地空轉,那一個又一個的「兇手」,在「故事」裡或者具有尋找與發現的趣味性,然而就形式上說來,一如第二篇筆記所說:他是「合唱隊」,他是我們的回聲、或者我們都是他的回聲。兇手是誰?在故事裡他可以是任何人(如蘭迪所評論)、在悲劇裡他就是合唱隊(另一個自己)、而在「驚聲尖叫系列」裡他則只是一個「啟動遊戲」的功能性存在。這是「驚聲尖叫系列」作為「經典」的原因,雖然它從一開始也就把「經典」給取消了。

 

 



























 



































台長: 陳雋弘
人氣(2,93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電影筆記 |
此分類下一篇:【電影筆記】聖女貞德受難記
此分類上一篇:電影筆記【驚聲尖叫系列(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