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1-07 21:06:27| 人氣1,10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旁聽國文課3] 如果只能留下一本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如果只能留下一本書

 

物理大師費曼說過,如果世界終有一天必須滅亡,所有存在都將被抹平,那麼他想留下一句話,給下一個可能重建的文明。只要有了這句話,一切便都得以重頭來過,因為所有宇宙的秘密,都包含在這裡了。這句話是:所有事物都是原子構成的。

 

所有事物都是原子構成的。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可以建構起複雜的物理學巨廈。而如果遭逢這樣的浩劫,人文學科在明天過後又能留下什麼?如果真的必須選擇留下一本書,在西方我會選擇《聖經》,在東方我會留下《論語》。

 

只要《論語》就夠了?黑格爾一定難以同意。這位現代哲學的巨擘,曾經如此鄙視《論語》:「我們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談話,裡面所講的是一種常識道德,在他那裡一點也沒有思辨的哲學,從裡面我們不能獲得什麼特別的東西。」這話已經說的很重了,緊接著他又說:「我們根據孔子的原著可以斷言,為了保持孔子的名聲,假使他的書從來不曾有過翻譯,那倒是更好的事」。

 

黑格爾的這段評論既是正確的也是錯誤的。他說的沒錯,《論語》裡只有常識而少有知識;然而他的錯誤也正在於,在常識裡我們真的不能獲得特別的東西嗎?《論語》雖然是一本書,然而它顯得特別奇怪,因為與其他所有書籍相較,它具有一種決然不同的性質,那是——《論語》這本書不是用來「讀」的,而是用來「做」的。

 

所有的書都是讓人閱讀的,然而你閱讀《論語》是無用的;除非你按照上面的「常識」,一則一則地去做。當我們翻開《論語》,會發現它記載的方式非常特別,它不是一篇一篇的文章,而是一則一則的語錄。往往是學生問了一個問題,孔子回答;又或者是孔子說了句話,學生便記載了下來。也因此《論語》裡的這些對話,都是沒有前因與後果的,它突如其來出現在那裡,彷彿具有一種力量,邀請你照著那樣做、而不去詢問為什麼。

 

《論語》分成二十章、總共四百多則,上一則與下一則沒有直接的承續關係,讀《論語》也從來不需要從第一則按順序讀到最後一則。《論語》的先後次序是一種幻覺,也許更接近真實的是,它每一則都完整、獨立、浮凸於天地之間。它永恆而靜止,它不是邏輯也不需推論,沒有一則是另一則的條件、而必須先從哪一則做起;它是一次典範的事件、一幅圖畫、一個意象,它就是詩。它不讓你思索,它要求你去行動。

 

也因此從來沒有人在面對《論語》時,可以得到一百分。不是我們不可能從頭到尾實踐它,而是連「一則」我們都無法完整地實踐。我們無法確知什麼是盡善盡美,即使只有一個要求,我們都無法宣稱自己已經得到了一百分。我們只能期待今天比昨日更好,而明日比今天更進步,因為知識有個終點,然而生活卻遠無邊界。

 

面對《論語》,每個人都只能「做多少算多少」。這並非消極,而是面對一趟終點就是起點的旅程,我們便再也不可能抵達與超越。如果要問,為什麼黑格爾要嘲笑《論語》?答案只能是,他的知識終有結束的一天;然而,你只能謹慎、謙卑,並且如孔子所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也同樣多麼像蘇格拉底說過的:「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一無所知」。在無限面前,我們只能是無知。

 

知識當然是重要的,所有事物是原子構成這句話是重要的,物理學也是重要的,知識讓我們回答「世界是什麼」的問題。然而《論語》也是重要的,當有一天我們終於解開了宇宙的秘密,然後呢?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我們要過什麼樣的生活?這一切究竟有什麼意義?物理學終究回答不了我們,關於意義的問題。

 

因為意義的問題從來無人知曉,也沒有人的答案拿過一百分。孔子也不是一百分,他終究是人而非上帝。他只是在《論語》裡,提出了一種更好的生活,如果願意,我們都可以這樣過。無關知識的累積,不需從第一則開始到最後一則結束,無關邏輯與論證,它並非一直線,帶你從A抵達B;無寧說它的開始就是結束,終點就是起點,它讓我們一再回到某個中心,它發下一張空白的考卷,問題與答案都只能是自己。

 

如果世界終要毀滅,一切徹底淪為廢墟,如果只能留下一本書,我希望那是《論語》。費曼留下的句子也許可以讓我們再造另一個文明,然而在這個文明裡、以及下一個文明裡、以及許許多多可能的文明裡,我們是誰?這一切的意義究竟是什麼?這不是知識本身可以回答的,這也不是單純作為一個「哲學家」的黑格爾,所能理解的。

 

更好的生活,我們必須從做中學。《論語》從來不是讓你閱讀的一本書,那些從小到大,或者在各個階段的學校教育,都考一百分的人,孔子並不會為此高興。而如果考不了一百分,甚至因為不斷的記憶背誦,讓每個人都開始憎恨起《論語》來,則那裡已經有了真正的世界末日

台長: 陳雋弘
人氣(1,10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旁聽國文課 |
此分類下一篇:[旁聽國文課4] 沉默
此分類上一篇:[旁聽國文課2] 眼睛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