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3-14 01:00:00| 人氣80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世再生不一定只在死亡後╱宗薩欽哲仁波切

推薦 3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世再生不一定只在死亡後宗薩欽哲仁波切

 本文來源  http://budamedia.blogspot.tw/2015/02/blog-post_64.html?m=0

 


 

  佛教中轉世再生的概念,主要是和心的連續性有關,而不僅只是平常所認為的轉生進入不同身體而已。每件事物都是由於特殊的因緣而出現、消失,這與佛法中出生、死亡和轉世的理論完全一致。

 

  身體和心無疑地非常接近、互相依存,但是兩者還是不同:身體的功用就像容器,心就像容器內所裝的東西。身、心兩者各有它們創造和延續的因緣,這些因緣中,只有一些是兩者共通的,譬如身體被打了一巴掌,心也會感到痛苦。一般來說,身和心是不同的現象,舉例而言,大家都知道,身體老化的時候,心仍能保持年輕。

 

  由於身、心關係密切,二者自然會彼此影響。當其中一者受到干擾,另外一者就會感到震驚、悲傷、偏執,以及其他各種身體或心的痛苦。

 

  但是身、心畢竟是不同因緣的產物,因此要止息這兩種連續現象便需要不同的因緣。年老、意外、饑荒等耗去了身體的因緣,但卻不能耗去心。就像打翻了一碗米,碗被摔得完全粉碎,不再是個碗了,而米卻依然還是米。很幸運地,所盛物永遠不會成為容器,否則“蛋炒飯”就可能成了“蛋炒碗”了。

 

  由於心識之流的因緣在身體死亡之後仍然繼續,所以除非有什麼阻礙,否則心識便繼續下去。只要仍有自我,就有二元對立,那就造成業力;而業的能量,就是不管身體發生什麼,都讓心識之流持續下去的緣。心的連續就是所謂的再生。因為心具有色蘊的習慣模式,所以轉生通常和取得某種物質形體有關。

 

  然而要出現轉世,即心識的相續,倒不見得身體一定要死亡才能發生。每當一件事物終止、另一件事物開始的時候,我們就再生了。如果我們生氣,就生在地獄中;接著,為了安撫自己,以服用鎮定劑或毫無節制地進食來麻痹自己,讓心變得愚昧,那麼我們就在畜生道中投生了一陣子——這就是業和再生在每一刻中的運作狀況。前一刻的心使得現在的心出生於某種境界,現在的心又創造出緣起,決定了將來心的狀況。

 

  成佛是相續心識的唯一障礙和對治方法。成佛摧毀了“自我”的妄見,從根切斷了心的相續;也可以說,把種子燒毀了或者關掉投影機,電影便完全消失。

 

  轉世再生和永恆的靈魂毫不相干,佛教中並沒有永恆的心這種概念。雖然今天的心和昨天的心不相同,但沒有昨天的心,就不會有今天的心——兩者不同,卻又不是完全不同。心就像河流,是連續或是過程,現在的狀況和以前的狀況,並不是相同的,也不是不同的。

 

  就算是幾分鐘或幾秒鐘之前的心,現在也已經改變了、已經不同了。如果昨天和今天的心完全一樣,那麼就不需要記憶;在這種情況下,你也不可能忘掉任何東西。無常和變易使記憶、遺忘和所有心靈過程成為可能。

 

  如果心是永恆的,你就無法加入或減去任何東西,因為永恆是不可移動、不可變易的,永恆也不受時間、空間、方向,特別是活動的影響。心的活動必然包含變易,這就是無常。

 

與心的移動和變易有關的念頭和意識,對於永恆的心不可能有任何影響,因此,永恆也是無法表達的。如果你的心是永恆的,改變對於某種事物的感受就不可能,因為根據定義,永恆否定了變易的可能性,而移動與成長包括在變易之中。永恆的靈魂也不會比較好,因為這種改變會扼殺了靈魂的“永恆性”。

 

       摘自《佛教的見地與修道》

----------



向的甚深力量宗薩欽哲仁波切

 

本文來源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33/330497.html



 

  每次修持結束時,不僅為自己的安樂,也要為一切有情眾生的利益與證悟,向你所獲得的任何福德。而且,你不必等到一座修持結束才向,任何時候都可以這麼做。你可以試著在每次大禮拜後向,這樣可以保證不會浪費掉任何一個大禮拜的福德。

 

  你也可以將所有在過去生中忘記向的福德拿來向,例如這段祈請文:

 

  我以剛才積聚的一切福德,

 

  過去生中積聚而遺忘的一切福德,

 

  以及未來世將積聚的一切福德,

 

  向一切有情眾生之利益與證悟。

 

  無論你是多有經驗的佛法修行者,很重要的是要記住,唯一能讓你的一切行為,而不只是座上的修持,都能利益自己與他人的方法,就是運用這“三殊勝法”。[ 註:「三殊勝」爲 : 初善──前行發心殊勝 ; 中善──正行無所緣殊勝 ; 後善──結行廻向殊勝 ]

 

  你應該對廣大的發心具有野心,當需要完全開展的菩提心時,不要只對簡單的仁慈感到滿足怙主敦珠(Dudjom)仁波切說,佛法修持真的不是那麼困難,一切都取決於發心。因此,永遠別忘記要生起帶領一切有情眾生直至圓滿證悟的發心。即使只是點燃一支蠟燭,你的發心愈廣大,你積聚的福德就愈多。

 

  如果你點燃蠟燭只是為了裝飾客廳,那麼,你有的是一般人的發心。

 

  如果你點燃蠟燭是祈願積聚福德,而終能摧毀輪,那麼,你的態度就與聲聞乘修行者相同。

 

  如果你點燃蠟燭是祈願將所獲得的任何福德向一切有情眾生的證悟,那麼,你的態度就與菩薩乘修行者相同。

 

  將蠟燭視為智慧之光,照亮一切有情眾生,而且光所到之處都成壇城,這是密乘修行者的態度。

  

    但是,大多數的時間,我們似乎無法記住這些重要的指導,而當記得時,以它們來修持又經常變得不必要的複雜。在這年頭,我常聽許多修行者說他們想做長期的閉關,或想對上師做大量供養,或想做其他大規模的舉止,希望能一次就積聚大量的福德。然而實際上,他們卻毫無時間與資源做任何事,而且諷刺的是這種大動作其實毫無必要。

  了積聚廣大的福德珍寶,每個人只要以菩提心來確保自己的每個行動就已足夠。因而,你供養一朵花給上師,並且思惟:“願此供養在究竟上能利益一切有情眾生”。你就會積聚無量的福德。因此,向”是積聚福德極其簡單卻強而有力的方法。遺憾的是,大多數的修行者似乎認為它太不重要而不以為意,這顯示出他們缺乏福德,以至於無法理解向福德的甚深力量。

 

總之,這就是“三殊勝法”。如果你有記得在每天所有的行動上運用它們,你會迅速成為偉大的佛法修行者。

摘自《不是為了快樂》

 

----------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談迴向

 

【迴向,讓善根直至菩提不乾枯】

接下來就要談「實際迴向」,以及「為何要做迴向」。

 

 我們說,如果做一件善事之後,一定要做迴向,因為若不這麼做,可能就此浪費了善根,或讓善的力量減弱,透過以下四種原因,會讓「善根」消失或減弱,這四種能摧毀善福德的因是:

 

1. 對特殊的對象生起很大嗔心

2. 生起邪見

3. 行善之後後悔

4. 詆毀大師、菩薩

 

當然還有許多其他的因,會讓我們所累積的善的福德力減少或減弱,例如生起傲慢之心,或當你做完善事,不斷對人炫耀、到處宣說等等,都會減少福德力,總之,記得做完善行、累積善業後,一定要迴向圓滿佛果,不要讓這樣的善福德,因「我慢」等障礙而浪費了,因此要迴向成就圓滿佛果。

 

34屆噶舉大祈願法會.正行.圓滿日開示 

 時間:2017219日下午

 地點:印度聖地菩提迦耶大祈願會場

---

 

宗薩钦哲仁波切----普賢上師言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UrXPIQHY4Y&index=1&list=PLA5EF5EDCC417592C

 

 

宗薩欽哲仁波切----遠離四種執著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Fwx0nRNkMMQIkKeGB4bsPEGGQFMG7UEn

 

 

宗薩欽哲仁波切---- 中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FfQO2nMwK4&list=PL7IXscfErYgO9lqggzHsdoLNTsgDOUyv9&index=1



台長: prajna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