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甜後苦的夢幻愛…〈白屋之戀〉
粟子
〈白屋之戀〉是我印象極深的七0年代文藝片,娃娃臉的鄧光榮與可愛的甄珍非常登對,立即躍升心中速配情侶第一名。不只俊男美女組合,電影前半同樣極盡浪漫唯美,兩人因巧合相識、一見鍾情,隨即陷入「眼裡只有對方」的戀愛,就在曖昧不明之際,因女方愛慕者與男方長輩的阻攔,更堅定相守意志。本以為就此邁向幸福坦途,沒想到,女主角卻被男配角設計的變心戲碼蒙蔽,懷著報復另嫁他人。轉折發生在婚後,當她意外得知真相,又被丈夫反鎖屋內,眼睜睜見失意男主角誤會女友琵琶別抱。末了,好不容易掙脫自掘的婚姻墳墓,卻面臨心上人車禍彌留,斷氣離世的噩耗。
從難分難捨的愛、意氣用事的恨到永生難忘的情,電影似是遵循文藝悲劇公式,卻又比觀眾熟悉的劇情更震盪起伏、甚至激烈許多。由玄小佛原著改編的〈白屋之戀〉,不僅衝突性強,純愛指數更是爆表,復以白景瑞近乎花俏的呈現手法,一方面挽救因〈再見阿郎〉(1971)叫好不叫坐而陷入困擾的白導;另一方面更將初來台灣發展的鄧光榮,推上文藝首席男星寶座。
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節目於2008年5月1日播出〈回顧全程在台灣拍攝的電影「白屋之戀」〉專輯。節目音檔將保留45天,歡迎各位朋友透過網路收聽。
收聽網址: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
http://www.rti.org.tw/Program/ProgramContent.aspx?ProgId=126&NetId=1&UnitId=0&LangId=1點選5/1
節目摘要:電影〈白屋之戀〉
播放歌曲:〈白屋之戀〉插曲「愛你愛到底」、「巍巍的高山上」(甄妮演唱);主題曲「白屋之戀」(劉家昌演唱)
本文同時刊登於「玩世界‧沒事兒」部落格
網址:
http://miss-suzi.blogspot.com/
文章網址:
http://miss-suzi.blogspot.com/2008/05/blog-post.html
該處有更多〈白屋之戀〉的電影劇照及旅遊文章可以欣賞唷!
玄式愛情
電影〈白屋之戀〉改編自玄小佛十七歲時的處女作…中篇小說〈小木屋〉,白景瑞接下此片導演工作時,即感覺故事「頗具衝擊力」,並且「容易讓觀眾接受」,顯見原著引人入勝。實際上,玄小佛是七0年代繼瓊瑤之後,難得兼具產量、普及性及被改編成電影頻繁的言情小說家。
林芳玫在其博士論文改寫的《解讀瓊瑤愛情王國》中,分析玄小佛在文壇的處境與瓊瑤恰恰相反,指出她未如後者飽受批評與攻擊,卻也沒有得到任何正面評價,由此提出「這點足以說明瓊瑤是文壇的一份子,而玄小佛則完全是個外人。」的結論。此外,九0年代以前,玄小佛的書未見於一般書店,僅能在租書店才能看到,對比現在的情形,即類似萬盛、禾馬、飛田等公司的出版品,以便利商店、租書店、小型書局甚至文具店為主要通路。我認為,上述解讀並非認為玄小佛作品矮「被視為文壇一份子」的言情小說家一截,而在於訴求對象更明確,鎖定在使用租書店的讀者,即女學生、初入社會的年輕女性。這或許是此類作品,更為脫離現實的重要原因。
對玄小佛作品的特色,林芳玫也以「愛情與階級躍升的夢幻」為主題,進一步解讀:「她的女主角勇於向傳統女性氣質挑戰,既不溫柔嫻靜,也不端莊幽雅。……她們通常獨立進取、活動力強、甚至在外表言行上顯得跋扈蠻橫、唯我獨尊。」她認為玄小佛的小說其議題是:女性個性自我的展現(才華、脾氣、行為)與外在社會規範間的衝突矛盾,因此「她的女主角和瓊瑤女主角一樣渴望感情的歸宿,但是達到此一目標的方式不一樣……瓊瑤的行動典型是:被愛、被照顧、被呵護;玄小佛的行動典型除了愛情(愛與被愛)之外,還包括了事業的追求。」儘管這個「行動典型」顯然是脫離現實且是偶然加偶然的結果,但由於通俗文學(包括:瓊瑤、玄小佛等人創作的言情小說)的存在功能,並不是去正視社會問題甚至謀求解決,而是提供一種介於真實與虛構間的想像(如:包公無私判案、羅賓漢劫富濟貧、俊男美女一見鍾情……),填補讀者現實生活的挫折。
林芳玫將玄小佛小說的敘事結構,歸納為四個連續發生的元素,即「邊緣地位」→「愛情與衝突」→「身份轉變」→「接受與整合」,至於小說中愛情的衝突,往往來自內在素質(如:女主角堅持自己的獨特性與自主性,甚至是暴烈乖張的脾氣),不似瓊瑤的外部障礙(如:父母反對、未婚夫╱妻阻止)。有趣的是,以〈小木屋〉改編的〈白屋之戀〉未像《解讀瓊瑤愛情王國》一書中舉例的〈晨霧〉(1978,同為玄小佛原著改編電影)那般符合上述模型,即著重女主角階級╱身價的躍升、追求工作成就等,反倒偏向瓊瑤六0年代的小說結構,即「匱乏與不滿」→「墜如情網」→「世代衝突」(父母反對或往日戀情阻礙)→「衝突結果」→「結局」。不過,據我的觀察,〈白屋之戀〉依然存有:孤女的邊緣地位、強調「不依賴」的獨立性格,以及蠻橫對待愛慕表哥等林氏羅列的玄小佛式特質。
關於玄小佛:本名何隆生,1951年出生,江西南康人,世界新專肄業。〈白屋之戀〉是首部改編電影的作品,其後陸續有20多部小說搬上銀幕,並在〈晨霧〉、〈沙灘上的月亮〉(1978)、〈踩在夕陽裡〉(1978)擔任編劇。1979年,與導演楊家雲合組「陽光電影公司」,發掘新一代文藝女星應采靈,編寫〈小葫蘆〉(1981)、〈誰敢惹我〉(1981)及〈笨鳥滿天飛〉(1982)等片。八0年代,開始從事電視製作,並曾擔任戲劇製作人,期間寫作不輟,前後共在台灣出版小說六十本左右。1993年赴大陸進行演藝交流時,結識上海電影製片廠導演楊延晉,一年後,她賣掉台灣物產,同時決定封筆不再寫小說,抱著破釜沈舟的心情嫁至上海。目前擔任安麗公司在上海的行政鑽石大使,轉型為成功的直銷商。
選角如份
如前所述,玄小佛筆下的女角,通常獨立堅強、敢說敢為,因此文字影像化時,最重要的便是找到足以勝任的演員。放眼當時影圈,確以甄珍最符合〈白屋之戀〉裡任性活潑的角色。巧合的是,暱稱「小淘氣」且主演數部「淘氣系列」電影的她,此時也希望改變戲路,脫離嘻皮笑臉的喜劇,嘗試「成熟的、悲劇性」等不同於以往的角色。
儘管〈白〉的大方向是文藝悲劇,但無論對白、鏡頭都是以近乎童話的夢幻方式呈現,部分劇情甚至會讓「較冷靜」的觀眾啞然失笑。對此,影評蔡國榮指出甄珍「俏皮活潑但不過火」的表現,某種程度降低原著中「憤世嫉俗的太妹色彩」。我更進一步認為,甄珍將原著中偏激的孤女,以自己的銀幕形象及演技包裝,轉換成大眾能夠接受、進而理解的任性爽朗角色。只是,不可否認,當她飾演的程靈瞪著眼睛,表情兇狠,反覆以卑鄙、齷齪等形容詞辱罵愛慕自己的表哥時,還是有種「這不是甄珍!」的錯覺。
相較早早確定的女主角,男主角卻是波折重重。原本劇組內定為白景瑞的固定班底柯俊雄,回顧他在〈寂寞十七歲〉(1968)、〈再見阿郎〉中成功詮釋屌兒啷噹的痞子男,應是不錯的選擇。只可惜,他的年齡明顯長於〈白屋之戀〉預設的大學三年級,而和甄珍談「姊弟戀」的安排,更難說服觀眾。一個月過去,正式名單公布,柯俊雄換成鄧光榮,這位在港快速竄紅的小生,首次來到台灣發展。實際上,鄧光榮(1946~)十七歲即以〈學生王子〉(1964)投入影壇,之後因求學短暫中斷演藝事業。由於外型帥氣高大,二十出頭,已成為粵語一流紅星。隨著粵語片沒落,他轉入國語片求發展,赴台拍攝〈白屋之戀〉前共接演十部以國語發音的電影。
白導看中鄧光榮全身充滿「男孩子的朝氣」,不僅與片中熱衷運動的男主角契合,娃娃臉的清純笑容更與甄珍十分搭配。果不其然,鄧光榮在〈白屋之戀〉處處耍帥,騎機車、打唐手道甚至刷油漆、丟可樂瓶都很瀟灑,演技雖稱不上精湛,卻是很稱職的白馬王子。電影不只將他捧為七0年代前期最受歡迎的言情片小生,亦成功塑造與甄珍這對銀幕情侶,陸續合作〈彩雲飛〉(1973)、〈海鷗飛處〉(1974)等極受歡迎的賣座電影。
附帶一提,〈白〉片的男主角本是「籃球健將」,但鄧光榮對此運動外行,只得改為唐手道國手。為了角色需要,鄧光榮特別到位於台北的「中國神龍唐手道館」練習,以期在電影中展現「國手」戰無不克的英姿。
破壞專家
不同於愛得死去活來的主角,可謂「單戀者專家」的江明仍難逃失敗命運。特別的是,此番他不只是落寞的離去,反倒用盡心機想贏得表妹歡芳心。雖然順利達到目的,卻被識破的甄珍狠狠報復,而不斷忍讓的他竟一夕大爆發,甚至將太太五花大綁……對江明的表現,蔡國榮有極高的評價:「江明的表現作為出色,內心的表達十分精確細密,其實吳健夫(即江明在片中的角色)不擇手段迷戀表妹程靈,立場宛如「此情可問天」的沈白芙,是個相當值得探討的人物,可惜編導不此之圖,……不著墨於他在愛恨之間的掙扎,江明也只能在有限的篇幅,盡量表現吳健夫被責罵時敢怒不敢言的尷尬了。」
就演技的部分,我同意上述的觀察,江明將既愛又恨的矛盾及內心拉鋸的痛苦,表現得相當深刻,以致於電影後半的氣憤暴怒與祈求原諒均顯得不那麼突兀。至於「篇幅有限」的批評,我倒認為是非戰之罪,畢竟吳健夫是個配角,套句汪萍在〈一簾幽夢〉(1975)裡的台詞:這些不得女主角親睞的男性,只是電影裡的調味料!
精心序幕╱花招
〈白屋之戀〉一開始以美國片〈霹靂神探〉(The French Connection,港譯:密探霹靂火)揭開序幕,直到銀幕旁打出「程靈外找」,才將畫面帶回觀眾席裡的甄珍,是很有趣的嘗試。其實,白導對片頭總是花招百出,譬如〈家在台北〉(1970)的大量分割畫面,片頭即帶出等待與歸來者的複雜心情。
原本要找男程靈的鍾應斯卻意外找到女程靈,這段源自電影院的同名奇遇,也反映出兩人不切實際的愛情。白導選擇〈霹靂神探〉飛車追逐一段,或許是藉其緊張氣氛,為唯美浪漫的〈白屋之戀〉增添刺激。但從結局的角度看,似乎預言男主角車禍身亡的悲劇。此外,為不破壞片頭營造的氣氛,電影在結束時,才打上片名、演員、工作人員字幕,這在當時國語片中也是比較特別的安排。
除片頭設計,白景瑞在片中的鏡頭運動與剪輯也花招十足,蔡國榮曾在評述〈白屋之戀〉的文章中,並列舉數個「誇張」的手法:一百八十度弧形搖攝:程靈與鍾應斯郊遊時,兩人頭腳相交的反方向躺著;現在與過去快速對切,外加迴音旁白:程靈誤會鍾應斯移情別戀,狂奔出醫院;全景跳接大特寫,又接回全景,重複數次:程靈揭穿表哥陰謀,兩人爭吵不休。如他的分析,這部被記者稱描述為「具歐洲現代風格」的電影,可說是特殊手法拍攝大全。
台灣取景
〈白屋之戀〉以全實景拍攝,主場景小木屋座落於「淡水高爾夫俱樂部」,不僅屋前草坪乾淨平坦,不見一根雜草,沿路還有整齊行道樹開路。木屋內麻雀雖小,卻是希望遠離喧囂者的美夢,瀰漫木香的房間,一大片毫無遮蔽的玻璃,堆滿唱片的小閣樓與可以隨意亂煮的廚房。男主角鄧光榮宣告要將木屋隨四季變化漆上不同色彩,與甄珍捲袖打鬧的畫面,真是浪漫夢幻的極致。此外,海邊練唐手道及談戀愛的場景,似也在台灣北海岸,兩人在海邊打鬧追逐、情話綿綿,試問文藝片怎能缺少以上畫面!
電影開場,兩人即在喧囂熱鬧的台北街頭漫步。細看周圍景致,約在火車站與西門町一帶,以現在的角度,更添懷舊滋味。至於登山出遊的景點,則是位於台北近郊的陽明山小油坑附近,煙霧繚繞的火山地形,配上甄珍穿著連身純白洋裝跳躍,裙襬以傘狀旋轉的慢動作畫面,堪稱綺麗愛情經典。
「你是男孩子,小男孩,小鬼,小鬼頭。」甄珍露出俏皮笑容,與鄧光榮追逐打鬧、慢動作奔跑的經典畫面,一而再重複出現,夢幻得令人暈頭轉向。記得去年曾做過一場以老電影為主題的小型演講,便挑選這一幕作為七0年代文藝片的代表,當臉上冒著豆大汗珠的甄珍,跳躍踩中生鏽鐮刀的剎那,台下七年級後段班的學生已笑得人揚馬翻。雖然是可以想像的爆點,但心裡還是浮出小小不妙:「該不會就此以為老電影是個笑話吧?」所幸,甄珍與鄧光榮的漂亮組合,稍稍減退我的擔心,畢竟現在去哪兒找如此搭配又有大明星味道的男女主角呢?
參考資料:
1.林芳玫,《解讀瓊瑤愛情王國》,台北:台灣商務,2006,頁65、142~147。
2.蔡國榮,「玄小佛的《白屋之戀》」,《電影阿郎—白景瑞》,台北:亞太圖書,2001,頁168~171。
3.本報訊,「白景瑞為中影 執導白屋之戀」,《聯合報》第七版,1971年12月23日。
4.本報訊,「中影三新片 將陸續開拍」,《聯合報》第七版,1972年1月3日。
5.謝鍾翔,「鄧光榮 白屋之戀」,《聯合報》第六版,1972年2月12日。
6.本報訊,「小生鄧光榮 勤練唐手道」,《聯合報》第六版,1972年4月1日。
7.謝鍾翔,「小淘氣甄珍演喜劇演膩了」,《聯合報》第八版,1972年6月24日。
8.本報訊,「小白一『景』」,《聯合報》第八版,1972年8月23日。
9.樓蘭,「玄小佛與楊延晉的九年婚姻」,《鳳凰週刊》2002年第31期,2002年。
10.胡明揚,「作家玄小佛 安麗玄老師」,《聯合報》F4版,2007年8月28日。
11.女作家群像--玄小佛 朱秀娟
http://blog.yam.com/enci37/article/4387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