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9-02 21:55:25| 人氣1,4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音樂與音響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想學國樂的人一開始覺得好聽的曲子幾乎都是節奏較快、需要技巧的曲子。雖然自高中開始學琵琶,可是開始懂得欣賞琵琶獨奏的慢曲子是在當兵的時候。我在屏東當兵,那時一位學長(也是學琵琶的)正好在高市國工作,所以有時假日會去高雄找他。

有一次他就用同一首曲子,比較不同演奏家的演奏版本:果然不同流派會有不同風格,有人(大師哦)就是彈的流里流氣(當時聽了真的有此感覺,雖然這位大師是我唸書時的偶像,其技巧對我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從那時開始才開始比較懂得欣賞琵琶古曲,根據後來的實驗證明:在夜深人靜的晚上,聽林石城、李光祖的琵琶獨奏,頗能體會到琵琶之美。不一定要快的曲子(如草原小姊妹、天山之春)才覺得好聽。

我以前在學校參加國樂社時有個疑惑:什麼是音樂性呢?一首曲子的快慢及強弱的表現嗎?也有老師說:左手表現的主要是技巧﹔右手主要是音樂性。有一次在公視看到一個介紹南胡的節目,正好閔惠芬、蕭白鏞、王國潼(據說是某屆上海之春之一二三名)、黃安源(香港南胡演奏家)以及台灣的溫金龍各拉一小段曲子,閔惠芬果然是第一名,一個長音會讓你覺得很有味道(右手 - 音樂性!)﹔聽到黃安源時,他的快板很清楚(左手 - 技巧!),動作及表情一副要我們覺得很陶醉的樣子,可是聲音聽起來卻覺得呆板平淡(高中時還特地從台南搭車到高雄聽他的演奏會再回台南呢...)﹔至於溫金龍則拉台灣古早的歌曲(類似望春風的曲子),讓我有點聽不出他的程度如何?(這又印證了美味大挑戰裡所陳述的道理:請客時所準備的是客人家鄉的食物、或是年輕時代曾有特殊奮鬥記憶的食物,會讓人覺得特別好吃。)大概聽到這種曲子時,無法「政經分離」的去分辨其技巧及音樂性吧。

不過呢,最近在音樂欣賞的文化深度似乎有點退步了,因為現在欣賞音樂的方向似乎退化到只欣賞「音響」的層次上。因為在音響升級後,拿出了楊惟「西雙版納的晚霞」琵琶獨奏專輯來聽,也就是聽錄音的音場效果,以及各種樂器/聲部有無清晰的位置呈現。至於演奏者對音樂性的表現反而沒那麼去注意 - 現在覺得此片還不錯聽。

不過算了,其實只要靜下心來,聽起來好聽就是好聽,不管是音樂性或音響性,人生不過短短數十寒暑,何必拘泥於固有的觀念呢。

台長: AGU
人氣(1,43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音樂與音響 |
此分類下一篇:「第十五屆國際 Hi-End Hi-Fi 音響展」CD
此分類上一篇:喇叭線MIT T2欣賞感想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