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2-21 22:57:22| 人氣16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讀劉述先〈王學與朱學:陽明心學之再闡釋〉筆記(5)四句教_1050222修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本節標題:五:陽明「四句教」的再闡釋】

 

【劉氏整理】

 

.《年譜》、《傳習錄》中的「四句教」記載差不多,皆為錢德洪所記。

 

 

.王龍溪文集也有「天泉證道」一事,但與錢德洪記載有出入。出入之處是:龍溪謂四無說不可輕以示人,以及不提四有說為徹上徹下之教。

 

.黃宗羲《明儒學案》,疑四句教為陽明未定之見。

 

.錢穆先生考證,黃宗羲之說論證薄弱。(《王守仁》,頁97-100)

 

.牟先生較認同錢氏記載。(《王陽明致良知教》,頁64-71)

 

.劉氏亦認同牟先生的論點。(頁513)

 

【按:四句教相關文獻】

 

.【按】:我認為以下5則,應該放在一起看:

.無善無惡心之體(315、年譜56歲)

.無善無惡者理之靜(101)

.至善也者,心之本體也(大學古本序 戊寅)、「至善者,心之本體」(228)

.無善無惡,是謂至善(101)

.善惡只是一物(228)

 

.【按】:我認為,以下3則,要放在一起對照著看。

.「天地聖人皆是一箇,如何二得?」(321)

.「夫良知一也」(154)

.「大人與物同體」、「大學又說個厚薄」(276)

.【按】:王陽明的精一之學(321、154),可以找到許多文獻。

.【按】:此精一之學,還是有層次可言。(276)

 

.【按】:我認為,以下3則,要放在一起對照著看。

.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的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315)

.無善無惡者理之靜,有善有惡者氣之動。不動於氣,即無善無惡,是謂至善。(101)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6)

 

【按:四句教詳細文獻】

 

.【傳習錄】(315條)

 

.王龍溪:

1汝中舉先生教言,曰:「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的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2「此恐未是究竟話頭。若說心體是無善無惡,意亦是無善無惡的意,知亦是無善無惡的知,物是無善無惡的物矣。若說意有善惡,畢竟心體還有善惡在。」

 

.錢德洪:

.「心體是天命之性,原是無善無惡的。但人有習心,意念上見有善惡在,格致誠正,修此正是復那性體功夫。若原無善惡,功夫亦不消說矣。」

 

.王陽明:

1「我這裡接人原有此二種。」

 

2「汝中之見,是我這裡接利根人的。」

 

3「利根之人直從本源上悟入。人心本體原是明瑩無滯的,原是個未發之中。利根之人一悟本體,即是功夫,人己內外,一齊俱透了。」

 

4「德洪之見,是我這裡為其次立法的。」

 

5「其次不免有習心在,本體受蔽,故且教在意念上實落為善去惡。功夫熟後,渣滓去得盡時,本體亦明盡了。」

 

6「二君相取為用,則中人上下皆可引入於道。若各執一邊,眼前便有失人,便於道體各有未盡。」

 

7已後與朋友講學,切不可失了我的宗旨:「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的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年譜】頁1306-1307

 

.王龍溪:

1「先生說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此恐未是究竟話頭。」

 

2「心體既是無善無惡,意亦是無善無惡,知亦是無善無惡,物亦是無善無惡。若說意有善有惡,畢竟心亦未是無善無惡。」

 

.錢德洪:

.「心體原來無善無惡,今習染既久,覺心體上見有善惡在,為善去惡,正是復那本體功夫。若見得本體如此,只說無功夫可用,恐只是見耳。」

 

.王陽明:

1「二君之見正好相取,不可相病。汝中須用德洪功夫,德洪須透汝中本體。二君相取為益,吾學更無遺念矣。」

 

2德洪請問。先生曰:「有只是你自有,良知本體原來無有,本體只是太虛。太虛之中,日月星辰,風雨露雷,陰霾饐氣,何物不有?而又何一物得為太虛之障?人心本體亦復如是。太虛無形,一過而化,亦何費纖毫氣力?德洪功夫須要如此,便是合得本體功夫。」

 

3畿請問。先生曰:「汝中見得此意,只好默默自修,不可執以接人。上根之人,世亦難遇。一悟本體,即見功夫,物我內外,一齊盡透,此顏子、明道不敢承當,豈可輕易望人?」

 

4二君已後與學者言,務要依我四句宗旨: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以此自修,直躋聖位;以此接人,更無差失。」

 

5畿曰:「本體透後,於此四句宗旨何如?」先生曰:「此是徹上徹下語,自初學以至聖人,只此功夫。初學用此,循循有入,雖至聖人,窮究無盡。堯、舜精一功夫,亦只如此。」

 

6先生又重囑付曰:「二君以後再不可更此四句宗旨。此四句中人上下無不接著。我年來立教,亦更幾番,今始立此四句。人心自有知識以來,已為習俗所染,今不教他在良知上實用為善去惡功夫,只去懸空想個本體,一切事為,俱不著實。

 

【天泉證道紀】

 

.劉氏提及,王龍溪與錢德洪記載有出入。出入之處是:龍溪謂四無說不可輕以示人,以及不提四有說為徹上徹下之教。

 

.〈天泉證道紀〉全篇讀完後,我覺得和《傳習錄》、《年譜》頗為相似,此值得深入再瞭解。(雖然這方面的研究文獻已經頗多了)

 

 

台長: 張雅評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