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經閣記〕王陽明
經,常道也。其在於天,謂之命;其賦於人,謂之性;其主於身,謂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通人物,達四海,塞天地,亙古今,
無有乎弗具,無有乎弗同,無有乎或變者也,是常道也。
其應乎感也,則為惻隱、為羞惡、為辭讓、為是非;
其見於事也,則為父子之親、為君臣之義、為夫婦之別、為長幼之序、為朋友之信。
是惻隱也、羞惡也、辭讓也、是非也;是親也、義也、序也、別也、信也,一也,皆所謂心也,性也,命也。
通人物,達四海,塞天地,亙古今,
無有乎弗具,無有乎弗同,無有乎或變者也,是常道也。
以言其陰陽消息之行焉,則謂之易;
以言其紀綱政事之施焉,則謂之書;
以言其歌詠性情之發焉,則謂之詩;
以言其條理節文之著焉,則謂之禮;
以言其欣喜和平之生焉,則謂之樂;
以言其誠偽邪正之辨焉,則謂之春秋。
是陰陽消息之行也,以至於誠偽邪正之辨也,一也。
皆所謂心也,性也,命也。
通人物,達四海,塞天地,亙古今,
無有乎弗具,無有乎弗同,無有乎或變者也。
夫是之謂六經,六經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
是故易也者,志吾心之陰陽消息者也;
書也者,志吾心之紀綱政事者也;
詩也者,志吾心之歌詠性情者也;
禮也者,志吾心之條理節文者也;
樂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
春秋也者,志吾心之誠偽邪正者也。
君子之於六經也,
求之吾心之陰陽消息而時行焉,所以尊易也;
求之吾心之紀綱政事而時施焉,所以尊書也;
求之吾心之歌詠性情而時發焉,所以尊詩也;
求之吾心之條理節文而時著焉,所以尊禮也;
求之吾心之欣喜和平而時生焉,所以尊樂也;
求之吾心之誠偽邪正而時辨焉,所以尊春秋也。
蓋昔者聖人之扶人極,憂後世,而述六經也。
猶之富家者之父祖,慮其產業庫藏之積,其子孫者,或至於遺忘散失,卒困窮而無以自全也,而記籍其家之所有以貽之,使之世守其產業庫藏之積而享用焉,以免於困窮之患。
故六經者,吾心之記籍也,而六經之實,則具於吾心,猶之產業庫藏之實積,種種色色,具存於其家,非記籍者,特名狀數目而已。
而世之學者,不知求六經之實於吾心,而徒考索於影響之間,牽制於文義之末,硜硜然以為是六經矣。
是猶富家之子孫,不務守視,享用其產業庫藏之實積,日遺忘散失,至為窶人丐夫,而猶囂囂然指其記籍曰:「斯吾產業庫藏之積也!」何以異於是,嗚呼!
六經之學,其不明於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
尚功利,崇邪說,是謂亂經;
習訓詁,傳記誦,沒溺於淺聞小見,以塗天下之耳目,是謂侮經;
侈淫辭,競詭辯,飾奸心盜行,逐世壟斷,而猶自以為通經,是謂賊經。
若是者,是并其所謂記籍者,而割裂棄毀之矣。寧復之所以為尊經也乎?
越城舊有稽山書院,在臥龍西岡,荒廢久矣。
郡守渭南南君大吉,既敷政於民,則慨然悼末學之支離,將進之以聖賢之道,
於是使山陰令吳君瀛,拓書院而一新之,又為尊經閣於其後,
曰:「經正則庶民興;庶民興,斯無邪慝矣。」
閣成,請予一言,以諗多士,予既不獲辭,則為記之若是。
嗚呼!世之學者,得吾說而求諸其心焉,其亦庶乎知所以為尊經也矣。
【注釋】
經:聖人之制作曰經,常道也。
命:常道在天者,言天道也。
性:天道賦於人者,即心之本體。
心:即理也。
亙:通也,言此端通於彼端。
為惻隱…為是非:此四者,人性之善端也。本乎孟子公孫丑上所云之善端,即仁、義、禮、智之心也。
為父子之親…朋友之信:此五者,人之常理也,即人倫之道。
陰陽消息:陰陽之盛衰起滅。
紀綱:謂法紀與政綱。
條理節文:謂禮儀之層次,品節文章之屬。
志:記載。
人極:人道;為人的準則。
庫藏:倉庫也。
記籍:登記於簿籍之中,猶今之帳簿。
硜硜然:專確之意。
窶人:窮人。
囂囂然:無欲自得的樣子。
訓詁:文義之解釋。
記誦:默記已讀之書而背誦之。
逐世:猶言隨俗。
壟斷:獨占利益。
越城:舊縣名。即會稽,在今浙江省紹興縣。
臥龍:山名。在紹興縣境內。
渭南:縣名。在今陜西渭南縣。
南君大吉:字元善,正德進士,歷紹興知府。為王守仁之門人。
山陰:舊縣名。與會稽同為紹興府,民國廢府,併山陰、會稽二縣為紹興縣。
吳君瀛:吳瀛,曾任山陰縣令,生平未詳。
敷政:施政。
邪慝:邪惡。
諗:告也。
【作者簡介】
王守仁(西元一四七二~一五二八年),字伯安,浙江餘姚人。因晚年愛越城東南二十里之會稽山陽明洞,築室講學,自號陽明子,學者乃稱陽明先生。
陽明的一生,約可分為三個階段:一、二十八歲以前,是他憧憬聖學,追求做天下第一等人第一等事的萌芽時期,他本著自己對社會,對政治上的熱血和執著,以及憑著他那股自傲和自我擴張的理想,他堅持要做對國家及社會人民有所幫助的建樹。思想上,這還是他的摸索階段。二、二十八歲舉進士以後到四十四歲,期中經過貶謫至龍場,這是第二階段,這一階段陽明極端困厄,抑塞沉鬱,思想上,這則是印證的時期,也是他事業和學說成功的開始。三、四十五歲到五十七歲病逝軍中,是他建立事功和學術成熟時期,也是他講學立教的極盛時期。這是第三階段。
王陽明為明代的大哲學家,倡「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學說,弟子遍天下,世人稱為「姚江學派」。與宋代陸九淵的思想相近,學術史上並稱陸王。與程、朱一派的理學,同為中國近代哲學的兩大宗派。於中國、日本、朝鮮半島、東南亞國家影響很大。
陽明先生長於詩文,古文被評為博大昌明,詩歌秀逸有緻。卒後,門人編訂王文成公全書三十八卷行事。
文章定位: